2025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_第1页
2025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_第2页
2025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_第3页
2025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_第4页
2025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安康市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联考A.国君具有至高无上权威D.法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CA.国君具有至高无上权威D.法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C.反映了社会交融的趋势历史试卷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表1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陶寺遗址早、中期表1《襄汾陶寺:1978-1985年考古发掘报告》陶寺遗址早期与中期的王族使用不同的家族墓地,墓地相隔300米,分属不同的茔域邵晶《石峁遗址与陶寺遗址的比较研究》早、中期大墓随葬品的组合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早期大墓中常见的世俗陶器群如斝、豆、灶、单耳罐等,玉器、彩绘陶器、漆器可能组成陶寺中期新的礼器群何努《“中国”求本尧都寻徵》陶寺遗址早期和中期在体质人类学上的特征差别比较大,中期和晚期则比较接近A.出现权力更替与社会重组 B.社会分工日益明显C.文化与礼乐制度日益成熟 D.政权过渡比较艰难2.战国时期,齐国国君每年都要在国都公布法令,地方官吏要“受宪于太史”,同时还要“习宪于君前”。太史要把有关法令的典册送到太府保管,还要把典册在国君面前分发给地方官吏,然后地方官吏带回典册,向下级传达,传达完毕后按法令执行。这体现出当时齐国B.行政管理体系日益规范C.文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3.南朝时期,土族讲的“不南不北的吴化洛阳语”进入了下层社会,而庶族讲的“不南不北的北化吴语”进入了上层社会。不南不北的语言的融合,最后衍生出一种朝野及士庶通用的新吴语。到了陈朝,这种新吴语成了宫廷使用的语言。新吴语的出现A.彰显出南朝的正统地位 B.加快了寒族的阶层流动D.体现出士庶审美的一致4.唐初,统治者推行再嫁再娶政策,凡达到唐代法定结婚年龄者,配偶离世后丧期服毕,可再娶再嫁。各地方政府也都有义务帮助本地的寡妇再嫁成家,但对志守贞洁者则不强求。据此可推知,唐初A.婚俗深受少数民族的影响 B.传统伦理受到严重冲击C.政府积极推动社会风俗变革 D.恢复经济发展成为要务5.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行省统辖区的钱粮赋税岁钞共计400万锭,解运至京师的就有280万锭,仁宗时岭北行省官员忻都因擅用地方赋税犒军被免官。元朝这些做法A.减轻了百姓的经济负担 B.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削弱了地方的自治权限 D.降低了地方叛乱的可能性6.清代承袭明代的政治制度,将官职和官缺糅合,京内中央文职衙门中的官缺按照官员的身份和不同的民族属性被划分为满洲缺、蒙古缺、汉军缺、宗室缺、内务府包衣(隶属于满洲贵族或皇室的家奴)缺、汉缺。据此可知,清代官缺制度A.促进了民族交融 B.突显了民族倾向性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7.表2所示为近代江南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这一状况可用来说明,近代江南地区表2有些土布庄拒收洋经土纬的土布,门口贴着一张牌纸,上书“掺和洋纱,概不收买”洋纱初来之时,民间并不喜用。间有掺用者,布庄收买后,致销路滞。于是庄家必格外挑剔,不收洋纱之布,民间亦遂不敢以洋纱掺用机器纱盛行,手纺纱出数渐减,机器纱俗称洋纱,用机器纺成,较土法所纺洁白而细A.经济发展具有复杂性 B.机械化生产得到推广C.商品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D.民众保守排斥新技术8.1937年,陕西韩城县各界群众在清明节当天致祭太史公、苏武等人,进行民族扫墓;1938年,有学者提出应教育民众“宁作留胡之苏武,不作弃节之李陵”。在清明节的扫墓活动中,苏武成为致祭对象。这一现象反映出A.历史人物研究不断深入 B.传统节日发生现代转型C.民族危机中的文化认同 D.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强9.1942年,苏南茅山根据地建立代表会议制,县长、区长、乡长由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乡长人选基本上都是由共产党员担任的,村长则是在原保甲制基础上进行改选的,一些在日伪控制时期的动摇分子被撤换。这些举措A.有利于基层群众的政治动员 B.强化了抗日根据地的军事管理C.旨在提高根据地的行政效率 D.保障了敌后根据地的社会稳定10.195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对之前的高级小学教材进行修订。修订后,教材中有些课文就是领导讲话或者新闻报道。例如,《我是从农村来的》是1952年被发表在《工人日报》上的新闻;很多课文讲述了土改、合作社等内容。据此可知,当时新修订的教材A.推动了社会变革的深入 B.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C.政治意识形态教育突出 D.缘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1.1986年,某杂志详细介绍了欧美家具的款式,认为家具的关键之处在于“追求实用和舒适”。1987年发行的《集安县志》根据该县职工拥有新式家具的占比,结合其他衣食住行上的提升,总结道:“生活上无后顾之忧,一心扑实投身于祖国的四化建设。”上述现象折射出当时B.社会经济得到明显发展A.市场经济促进观念转型D.群众物质生活发生质变C.社会家居理念日渐西化12.早在古埃及早王朝时期,埃及就派专人对尼罗河第一瀑布的水位进行观测和记录。在出土文物巴勒莫石碑的铭文中记录了早王朝时期尼罗河河水每年的高度。后来埃及历代的国王和官吏,也常以治水有方作为自己的重要政绩。这反映出古代埃及A.旱灾问题严重 B.王权至高无上C.治水技术领先 D.重视农业生产13.1610年,针对英王詹姆斯一世提出的“国王创建了宪政王权”一说,议员托马斯·赫德莱提出“宪政王权受普通法支配”的观点,强调法律、议会对民众权利的保护。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中的辉格党人将都铎王朝以前两个多世纪的“宪政王权”理想化。英国这些议员的行为A.推动了宪政体制的完善B.秉持了王权有限的理念C.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D.维护了市民阶层的利益14.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书中写道:“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今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这反映出恩格斯A.注重社会变革的物质前提B.逐渐接受和平改良路线C.放弃了共产主义革命目标D.反对工人进行阶级斗争15.图1为创作于1930年的漫画作品《丹迪海边的调味品交易》。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高三历史第3页(共6页)】A.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空前高涨B.非暴力运动冲击英国殖民统治C.印度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D.英国殖民当局主动与甘地合作16.图2为1980-2018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世界增长的贡献变化图。这一变化反映出图2A.发达国家经济日益衰退B.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南北国家间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秦汉时期,食用乳品的习俗基本局限于北方游牧民族之中,在汉族人聚集的地区鲜有此风。魏晋时期,大量的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乳酪开始进入汉族官僚们的视野。三国时期,曹操新得一杯酪,分给部下们品尝。西晋初期,尚书令荀勖体质虚弱,晋武帝特意下诏令赐予其乳酪等补品。然而,与北方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方人对乳酪依然怀有强烈的排斥感。隋唐时期,食乳饮酪之风较为流行。许多诗人墨客在作品中都会提及。唐文宗喜欢吃用“乳酪膏腴所制”的“银饼”,一天甚至能吃数十个。唐代太仆寺下设的“典牧署”专门负责供应酪、酥等乳制品,其中还有专门负责酥酪加工的“主酪”七十四员。酪酥之类的乳制品受到人们的极大欢迎,甚至成为比喻美好事物的象征。中唐人李肇的《唐国史补》记载民众以“滋味”来形容穆氏兄弟“赞俗而有格为酪;质美而多入为酥;员为醍醐,言粹而少用;赏为乳腐,言最凡固也”。-摘编自秦妍《中古华北的乳食探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至唐代食用乳品风尚的主要特征。(8分)(2)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交融的角度,简述对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取《大学》中“新民”之意,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梁启超把新法效果不彰归咎于没有与此相匹配的国民,把新制度、新政府、新国家的建设,寄托于新民身上。女子成为新民的潜在群体,同时,因为其特殊的生理功能-“男子之半,其导原亦出于妇人”,以及家庭教育作用-“孩提之童,母亲于父,其性情嗜好,惟妇人能因势利导之”,妇女还成为生育健康儿童并培养下一代新民不可忽视的力量。由此,女子作为“女国民”和“国民之母”的地位得到梁启超的重视。-摘编自刘常娟《梁启超的女子解放三部曲》材料二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确立了妇女解放不能离开无产阶级解放而独立进行的思想,为中国妇女运动树立起了一面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旗帜。1923年6月,在中共三大上通过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再次强调妇女运动的重要性。决定指出:“在去年的蓬勃罢工运动中,已表现出了劳动妇女在阶级斗争之中之重要与意义。”大会提出了党指导妇女运动的两个行动口号:“全国妇女运动的大联合”和“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明确了当时党所领导的女权运动的新任务:全国妇女形成反帝反封建的联合战线,将妇女运动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结合在一起。-摘编自覃华森等《中华民国1911-1927年间女权运动刍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和中共二大、三大在妇女解放问题上的共通之处。(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妇女解放的表现及其影响。(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表3早期泛美体系的发展19世纪20年代至1889年玻利瓦尔提出以拉美一体化巩固国家的独立,以反对所有外来统治,确保和平与合作。拉美国家共召开了三次区域性国际合作会议1889-1923年美国扛起泛美大旗,推行门罗主义,成立了“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泛美体系的创制由此开始1923-1933年拉美国家提出在泛美体系中用一个声音和美国对话1933-1948年1947年8月,美洲国家签署了《泛美互助条约》,核心内容即对一个美洲国家的侵犯便是对所有美洲国家的侵犯,美洲国家应该通过泛美联盟和外长会议集体协商共同解决的措施。泛美体系正式演变为区域性政治军事集团-摘编自李巨轸《略论早期泛美体系的历史演变》材料二1969年5月,拉美各国在智利举行了排除美国的特别协调委员会会议,强调拉美各国同美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应该建立在各国平等、不干涉别国内政外交、各主权国家有权自由支配本国自然资源等原则之上,经济合作不应当以任何政治或军事要求作为条件,而应当有助于加强有关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独立。1975年10月,拉美2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在巴拿马城签署了《巴拿马协议》,宣告打造包括古巴在内、排除美国参加的拉丁美洲经济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拉美迎来地区一体化合作新浪潮,区域一体化全方面快速发展。-摘编自李兵《联盟理论视角下美拉联盟体系的形成与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早期泛美体系演变的影响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泛美体系发展对拉美国家的影响。(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4新中国成立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