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0分)学校九年级开展“春之语”主题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语段,了解与“春”相关的文化,感受“春”的美好。春节,知年俗“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既古老又新yǐng,既热烈又朴素,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节日,带着强烈的情感穿透力,直抵中国人的心底。“千里潮平两岸阔,万山花满九州春。”我们在悠远积淀中体味春节的意蕴。当舞龙舞狮翻腾跃动,当春联窗花映红游子笑脸,当木版年画点染丹青……传统的年俗就在这些喜庆祥和的符码中升腾。这年俗长卷,绘满了华夏大地的繁荣昌盛,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书写着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与辉煌。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用正楷准确、规范抄写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舞龙舞狮、写春联、贴窗花、绘年画”都是年俗,请再介绍一种年俗并阐明其意蕴。立春,晓节气①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温暖、生长。②“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中国传统节气之首。③人们以此希求新一年的好运和丰收。④立春习俗包括迎春、打春、踏春、咬春、送春等。立春意味着冬去春来,由于中国甲(A.地大物博/B.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在南方明显感到草木乙(A.萌发/B.焕发)的气息,而北方大多数还是处于万物闭藏的状态。立春过后,人们就可以逐渐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温煦与暖意了。4.语段画横线处的语句排序不当,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排序最恰当的一项()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5.从语段括号内为甲、乙两处选择适合语境的词语。6.同学们要为“立春,晓节气”语段配图,你认为哪一幅更合适,请简述理由。诗文,明春意7.将语段中的古诗文补充完整。春意,在诗文中流淌,“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初放,芳草才生,这初春景象展现着春的生机;“③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那花儿醉人的芬芳弥漫着春的气息;“箫鼓追随春社近,④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淳厚的农人以古朴的风俗寄托着春的希望。春天,在这个可歌可诗的季节,让我们跟随“⑤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的吟唱,拥抱新一年的希望,开启新一年的征程。结语8.结合语境,仿照画波浪线句子在语段横线处写一句话。同学们,“春之语”主题学习活动,让我们领略了与“春”密切相关的文化符号、自然节律、优美诗文。这些,都是春天最动听的话语。春之语,_______________;春之语,如画如诗送芬芳。二、阅读(40分)(一)(11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范文正公①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②祠堂,自为记。记中歌词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吾妄意辄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③,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④,而‘德’字承之,乃似局促,换作‘风’字如何?”(节选自洪迈《容斋五笔》,有改动)【注】①文正:范仲淹谥号。公:对人的尊称。②严先生:指严光,字子陵,西汉末年人。③瞿(jù)然:瞪眼惊视的样子。④溥(pǔ):广大。【乙】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天,曹操大破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途经碣石山写下此诗。9.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语。提示解释词语“吾妄意辄易一字”中“易”与“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中的“易”词义相近。(1)吾妄意辄易一字_____“握手扣之”中的“扣”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为:①拉住,牵住;②靠近,迫近;③求教,探问。(2)握手扣之____10.将下面选自【甲】文段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11.范仲淹在赞颂严子陵的诗中用了“德”字,而李泰伯则建议用“风”字。你认为用哪个字好,结合【甲】文段说明你的理由。12.古诗文写景常常景中见人。分析【甲】【乙】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说说你分别见到了怎样的景中人。(二)(1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一件战袍①走进江西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你肯定会与很多衣物相遇。纪念馆的玻璃柜里,陈列着将士用过的多次缝补过的马褡子,一旁还有军衣帽的复制品、补得看不出原样的长袜子、满墙摆成中国地图形状的草鞋……②纪念馆左边进门处,有一件羊皮袄大衣。它中长款,绿色棉质外套,胸前有一粒同样绿色的大扣子,两边下摆满是破洞,到处是裂口、脱线,里面的羊皮也残破不堪。相比馆内大多数粗布衣衫,它格外引人注目。③这是一件有故事的羊皮袄。④事情得从1932年说起。那年,为打破敌人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央苏区开展大规模“扩红”运动。于都县28岁的青年曾广华踊跃报名,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不久他就参加了漳州战役。战斗告捷,缴获了枪、炮及大量战略物资,其中就包括这件羊皮袄。⑤在这场战役中,曾广华不慎染上恶性疟疾,但他坚持不下火线,还立了战功。战斗结束后,他住进红军医院。团首长来看望伤病员,见他全身抖得厉害,就命警卫员去司务长那里将这件羊皮袄拿来,盖在曾广华身上。后来,这件羊皮袄就奖给了他。⑥1934年10月,漫漫长征路开始,曾广华带着这件羊皮袄,跟随中央红军从于都渡河出发。自此,它像“战友”一般跟随他行军作战。白天,它是矛,是盾,对抗寒风、阻击冰雪;晚上,它是棉被,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温暖,为他守护美好梦乡。它的绿色,与积雪的白色构成有力的对抗——那是生命与春天的颜色,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给他以信念和力量。⑦这件羊皮袄跟他在延安参与根据地建设,在南泥湾垦荒,之后参加三大战役。多年后,他已成长为一名刚强的战士,而羊皮袄也已成为灌注了钢铁精神的战袍。⑧新中国成立后,曾广华带着羊皮袄回到家乡于都县。白天,他穿着它为村人奔波;晚上,它抚慰着他常年行军作战落下的身体疾痛。后来,他老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孩子为他买了新棉服,羊皮袄光荣“退伍”,被他珍藏起来。可在某些时分,他总要从箱子里拿出它,展开,从领子到下摆一点点抚摸着……⑨那年,他走完了光荣又平凡的一生。他无憾,作为一名真正的战士,他战斗到了最后一刻。那件羊皮袄就是他战功的见证。他的后人将羊皮袄捐赠给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作为一件衣物,它已毫无遮身蔽体的价值,可这件羊皮袄又远比90多年前更威风凛凛,它的那些破洞仿佛是一枚枚勋章。它的经历无与伦比,它的火焰永不熄灭。它是英雄,是披荆斩棘的战士,是无惧的勇者。它悬挂在玻璃柜中,把人的思绪带回战场,一个个坚毅的面庞,铸成一座高耸的丰碑,须仰视才可见。⑩这件羊皮袄被数十年的战场硝烟和风霜雨雪洗涤,已经有了革命者的血性与骨力,成为革命的信物。看着这位走过长征的“老红军”,它伤痕累累、风尘仆仆,好像刚从战场走出来。我愿意想象它崭新、挺括的样子,以及战士穿着它的样子,一步一步走向那个光明的境地。(选自2025年1月17日《光明日报》,作者江子,有改动)13.你如何理解作者将“一件羊皮袄”誉为“战袍”。14.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精妙之处。15.王树增在《长征》一书中写道:“精神——小到决定一个人人格的优劣,大到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的兴衰。”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三)(11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班级准备编印“为内蒙古喝彩”宣传手册。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材料,请你参与编写并完成任务。【材料一】小语同学以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为依据绘制的图表:增量居全国第三位占全国34.5%均居全国第一位粮食总产量820.1亿斤完成产煤保供任务8.3亿吨发电量超8000亿度外送电量3150亿度【材料二】同学们的发言记录:小语:我的家乡在辽阔的大草原,草青水净,牛羊成群。内蒙古的绿色畜牧产品已经走向了全国。小文:我的家乡在大兴安岭,近几年山里树木愈发繁茂,野生动物增多,来大兴安岭观景的人络绎不绝。就算是白雪皑皑的冬季,也有很多游客来感受冰雪的乐趣。小真:我的家乡交通特别便利。上学可以乘坐地铁,省时又环保。飞机、高铁、动车班次逐渐增多,出行畅通便捷。小美:我的家乡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剧院里每周都能看到各类演出。舞剧《骑兵》引发了人们持久的关注。【材料三】小真同学从报刊中整理的资料:①一拨拨人力、机械进驻沙漠沙地,一棵棵沙柳樟子松扎根大漠,一根根光伏地桩埋进沙窝……一幕幕画面是防沙治沙工作中最美的景象。在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格局中,内蒙古是“北方防沙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三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挡沙墙”。②为了建设好祖国的绿色北疆,内蒙古大力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山碎、水减、林疏、田瘠、湖缩、草退、沙进”等问题。特别是防沙治沙方面,探索出不少独具特色的治沙模式,采用了多种新技术、新设备。依据风沙流运移规律,采取“流沙固定,乔灌并举,封沙育草”乔灌草结合治理流沙的技术;在治沙点上,使用新研发的固沙机铺设沙障;用螺旋钻植树法,10多秒便可种好一棵树,造林速度是传统方法的数倍……③对重点沙漠“锁边治理”,让流动的沙丘停下脚步,使大漠呈现出“绿带锁黄龙”的壮丽景观。十年来,内蒙古累计造林、种草、防沙治沙规模都居全国首位,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5%,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减少6000多万亩,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内蒙古自治区成为全国治沙成效最显著的省份之一,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被构筑得更加牢固。④在治沙实践中,内蒙古坚持遵循自然规律,认识到治沙的终点并不是将沙漠全都变为绿洲,沙漠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人类还无法让沙漠消失,但是,可以采取科学的治理技术,有效控制沙漠的危害,使其有沙不成害,阻止沙漠进一步扩展。(摘编自2024年6月8日《人民日报》,2024年3月22日《内蒙古日报》,2023年3月14日《经济参考报》)【材料四】小美同学的读书笔记: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以“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为主要内涵的蒙古马精神,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摘自2024年3月25日《内蒙古日报》)16.请根据材料补全“为内蒙古喝彩”宣传手册策划表中甲、乙、丙三处内容。材料序号栏目名称材料内容已有内容建议增加内容材料一“数”说内蒙古粮食、产煤、发电方面取得的成绩甲______材料二乙_____畜牧业、旅游业、交通业、文化领域的现状已有内容的配图材料三“看”绿色北疆丙______相关音像资料链接材料四弘扬蒙古马精神蒙古马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17.小真在整理材料时,想要将材料三第④段内容删掉,你同意他意见吗?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18.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礼赞蒙古马精神。以此作为宣传手册的结束语。(四)名著阅读(6分)读书有探寻之乐,有收获之乐。我们一起开启名著阅读之旅吧。19.阅读《西游记》节选语段,从孙悟空戴上“金箍”到“金箍”消失,你获得了怎样启示。第十四回第五十七回第一百回三藏见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粮,却默默地念那《紧箍咒》一遍。行者叫道:“头痛!头痛!”那师父不住地又念了几遍,把个行者痛得打滚,抓破了嵌金的花帽。三藏又恐怕扯断会箍,住了口不念。不念时,他就不痛了。伸手去头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地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行者噙泪叩头道:“纵是弟子不善,也当将功折罪,不该这般逐我。万望菩萨,舍大慈悲,将《松箍儿咒》念念,褪下金箍,交还与你,放我仍往水帘洞逃生去罢!”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咒儿,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