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试题y
一、填空题
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题库(填空部分)
(―)雷电原理
1、通常雷暴云上部荷亚电荷,下部荷负电荷,云底荷少量正电荷。(雷电
原理P96)
2、地闪电场的C变化具有大气电场稳定而大岫度的变化。(雷电原理PI50)
3、一般轻离子的迁移率较乖离广大二个数量级。(雷电原理P46)
4、大气离子的迁移率与大气的粘滞系数成反比,即与大气的密度成反比。
(雷电原理P46)
5、在正常情况下,陆地上大气正离子的平均浓度为750»(雷电原理P55)
6、在正常情况下,陆地上大气负离子的平均浓度逾.(雷电原理P55)
7、晴天大气传导电流是大气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的电流。(雷电原理
P76)
8、云雾粒子的荷电量与粒子的半径有关,通常半价越大,荷电量越大。(雷
电原理P85)
9、通常对流云的荷电量较层状云荷电量要么。(雷电原理P85)
10、闪电电流方向向上称为负地闪。(雷电原理P151)
11、晴天大气对流电流是大气离子随气述垂亘移动下形成的电流。(雷电原
理P76)
12、地闪电场的K变化表现为在闪电场J变化部分迭加有若干持续时间不
到1毫秒的微弱而迅速的皿状大气电场。(雷电原理P150)
13、在第一闪击之后形成的沿第一闪击路径由云中直弛地面的先导称位式
先导。(雷电原理P175)
]4、地闪的第一闪击是指山梯式先导到阿I滋关雅的放电过程。(雷电原
理P145)
15、地闪电场的M变化是在电场的C变化上迭加有若干持续时间不到1
毫秒的脉冲状大气电场(雷电原理P150)。
16、在正常情况下,海上大气电场为130伏。(雷电原理P60)
(二)法律法规
1、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入塞法》明确规定了防雷工
作的组织管理部门,即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气象法三十一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
应当符合I同务院'I象口评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气象法三十•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
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气象法第三十一一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
装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气象法三十七条)
5、第三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安装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
护装置的,由行关气象上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使用不符合使
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气象法三十七条)
6、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412号
令)规定的377项对防宙装置检测、防宙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单位资质
认定由中国气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378项对防
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由县以上地方气象上管机构负责。(国务院
412号令的377、378项)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是国家法律,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于200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XX省气象条例》是地方性法规,由
XX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XXXX年X月X日起正式实行:中国气象
局颁布《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是部门规章。(法律常识)
8、《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于2004年12月16日以中国气象局第8号令形
式发布o
9、《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对监测与预警、防宙工程、防需检测、雷也灾需
调查、鉴定和评估、防雷产品等五个方面做作了规定。(8号令各章题
目内容)
10、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
研究成果,加强防雷标准化工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
普宣传,增强全民防雷减灾意识。(8号令第五条)
11、外国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
海域从事防雷减灾活动,应当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
准,并在当地省级气象丰管机构备案,接受当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
督管理。(8号令第六条)
12、各级气象上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雷电和雷电灾害的发生机
理等基础理论和防御技术等应用理论的研究,并加强对防雷减灾技和
雷电监测、预鳖系统的研究和开发。(8号令第十条)
13、《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弓I下线、接地装用、
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称。(8号令第十一条)
14、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实行资质认定制度。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
施工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并实行分级管理。甲级资质由国务院气
象主管机构认定;乙级和内级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
认定。(8号令第十二条)
15、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实行等级管理制度,资质等级分为甲、
乙、力三级。(8号令第十二条)
16、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省级以
上气象工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证后,方可在
其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防雷工程专业施
1一。(8号令第十二、十三条)
17、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
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
To(8号令第十三条)
18、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相应的资质等级从事防雷
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禁止无证或者超出资质等级承担防雷工程专业
设计或者施工。(8号令第十四条)
19、根据中国气象局《防雷减灾管理办法》规定,防雷装置的设计实行」也
理制度。(8号令第十五条)
20、防雷装置的设计实行审核制度,未经审核同意的设计方案,不得交付
施工。(8号令第十五条)
21、县级'I象匕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装置的设
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国务院412号令及8号令第十五、十七条)
22、防雷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核同意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接受
当地气象匕管机构的监督管理。(8号令第十六条)
23、防雷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核同意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接受
当地气象工管机构监督管理。在施工中变更和修改设计方案的,应当按
照原申请程序重新申请审核。(8号令第十六条)
24、防雷工程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验收或未取得合格证书的不得交付使
用。(8号令第十七条)
25、防雷装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防雷工程竣工后,应向、4地气象卫管机
构提出验收申请。验收合格的,由气象主管机构出具合格证书。验收不
合格的,负责验收的气象主管机构作出不予核准的决定,书面告知理由。
未取得合格证书的,不得投入使用。(8号令第十七条)
26、检测报告的防雷检测单位,应当对隐蔽工程进行逐项检测,并对检测
结果负责。检测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8号令第十八条)
27、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
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择计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
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8号令第十九条)
28、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现制度,对从事防雷装置检测
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资格管理制度。(8号令第二十、三十七条)
29、从事防雷检测的单位实行资质认定制度。省、自治区、宜辖市气象主
置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检测单位的资质认定。(8号令第二十
条)
30、防雷检测资质的单位对防雷装置检测后,的当密雷检测报3。不合格
的,提出整改意见。被检测单位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由当地气
象主管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防雷检测单位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
范,保证防雷检测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公正性。(8号令第二十一
条)
31、装防雷装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上动申报年度检测,并接受当地气象
主管机构和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笆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8号
令第二十三条)
32、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工作由气象1:管机构负责。(8号令第二十
四条)
33、电灾害调查分析包括三个部分:是调杳、,分析和统计。
(8号令第二十四、二十六条)
34、受雷电灾害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气象匚管;机构报告,并协
助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对雷电灾害进行调查与鉴定。(8号令第二十五
条)
35、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
爆炸危险环境等建设项目进行1「风险评估,以确保公共安全。(8号
令第二十七条)
36、雷产品应当符合国务院'(综口窗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防雷产品的
使用,应当到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并接受省、自
治区、立辖巾气象上管机构的监督检查。(8号令第二十八、三十条)
37、雷产品应当通过正式鉴定,并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检验机构
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8号令第二十九条)
38、防雷减灾管理办法》规定被许可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
资质、通过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给
予警告,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已取得资质、通过设计审核或者竣
工验收的,撤销其许可证/;被许可单位一苴囱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
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8号令第三十二条)
39、省级气象学,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认定工作。
防雷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省级气象学会组织的考试,并取得相应的
资格证书。(8号令第三十七条)
40、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对本级气象学会开展防雷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认定
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8号令第三十七条)
41、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对资质申请条件、资质申请与受理、资质
审查与评审、监督管理等四个方面做作了规定。(10号令各章题目内
容)
42、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证》分k本和
副本,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统一印制。(10号令第五条)
43、雷工程专业资质的认定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便民、高效和
信赖保护的原则。(10号令第六条)
44、雷产品牛产、经销、研制单位不得申请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10
号令第七条)
45、请甲级资质的单位,注册资本人民币•百五I万元以上。(10号令第
九条)
46申请甲级资质的单位,至少有一个防雷工程项目的营业额不少于」1至
十万元:并经过当地气象上管机构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10号令
第九条)
47申请乙级资质的单位,注册资本人民币八十万元以上;具备两名以上防
雷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四名以上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并具有
一定数量的辅助技术人员。(10号令第十条)
48申请乙级资质的单位,已取得醛资质,近卫年检连续合格。(10号
令第十条)
49申请甲级资质的单位,应当向企业注册所在地的省、门治区、汽佰巾气
机构提出申请:申请乙、丙级资质的单位,应当向企业注册
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气象上管机构提出申请。(10号令第十二
条)
50甲级资质的受理时间为每年的几月,乙级资质的受理时间为每年的•.月
!!,丙级资质的申请可即时受理。(10号令第十二条)
51、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申请甲级资质
的单位进行初'巾;设区的市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
申请乙、丙级资质的单位进行初审。主要审查申请单位提供的材料曷
否真实、完整,是否符合粗应的资质条件。(10号令第十六条)
52、雷工程专业甲级资质评审委员会的人员组成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确
定;防雷工程专业乙、丙级资质评审委员会的人员组成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确定,并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备案。防雷工程
专业资质评审委员会在评审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指派两名以上工作
人员到申请单位进行现场考核;评审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并提出评审意见。(10号令第十八条)
53、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资质的有效期为」。在有效期满:个月前,申
请单位应当向原认定机构提出延续申请。原认定机构根据年检记录,
在有效期满前•个月内作出是否延续的决定,并办理相关手续。(10
号令第二十条)
54、得资质的单位如果发生分立、合并、更名的,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部
门批准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向原认定机构办理资质证的注销或者变更
手续。(10号令第二十一条)
55、得资质的单位,需要承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外防雷工程
的,应当到工程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并
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10号令第二十三条)
56、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对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的资质认
定工作进行监督检,。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对从事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将监督检杳情
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归档,向社会公告。(10号令第二十五条)
57、造、涂改、出租、出借、挂靠、转让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
证书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
以处万几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表任;构成
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号令第二十八条)
58、负责监督检查的机构隐瞒仃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
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
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
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号令第二十八条)
59、取得资质证书或者资质证书已失效,承接防雷工程的;由县级以上气
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令,给予‘警告,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小
责任。(10号令第二十九条)
60、资质等级或者未经备案承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外防雷工
程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小,给予警告,可以
处三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
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号令第二十九条)
61、雷工程资质单位承接工程后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
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万元以下罚款;给他
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号令第二十九条)
62、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装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没计、同比施
工、同时投入使用。(H号令第五条)
63、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程序、文书等应当依法了,以公小。(11
号令第六条)
64、防雷装置设计经审核合格的,许可机构应当办结有关审核手续,颁发
《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11号令第十四条)
65、防雷装置设计经审核不合格的,许可机构出具《防台装置设计修改意•
见书》。申请单位进行设计修改后,按照原程序报审。(11号令第十四
条)
66、防雷装置设计审核许可机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内作出审
核决定。(11号令第十四条)
67.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许可机构
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
的全部内容,并出具《防宙装附竣I:验收资料补正通知》。(11号令
第十八条)
68、许可机构应当在收到全部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材料之日起必Lt
旦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根据本
规定的受理条件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因而决定,并对决定受理的
申请出具《防击装置竣工验收受理回执》。(11号令第十九条)
69、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的监督与检查,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履行监督责任。公众有权查阅监
督检查记录。(11号令第二十三条)
70、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下级气象主管机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
竣工验收工作的监督检杳,及时纠正违规行为。(11号令第二十四条)
71、单位和个人发现违法从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活动时,有权
向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举报,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应当
及时核实、处理。(11号令第二十六条)
72、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进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监督检
查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了以支持和配合,并提供工作方便,不得
拒绝与阻碍依法执行公务。(11号令第二十八条)
(三)技术标准
1、电磁感应是由于雷电流迅速变化,在它周围的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
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由雷电引起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统称为雷电感应。(GB50057-94附录八)
2、低压线路宜采用电缆埋地引入,当难于全长采用电缆时,允许在不小于
2、加米距离内改用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
(GB50057-94之3.2.3条)
3、根据GB50057—94规定,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的避雷网的网格尺
寸邮大于10X10m或12X8m。(GB50057-94之3.3.1条)
4.«GB50057-94醐腕,第一类第二类、第三郊埔谢嫩直击i避1带(网)
的引下线应不少于2根,其设置间距应分别为12m、18m、25m。
(GB50057-94之3.2.4条3.3.4条3.4.7条)
5、第一类、第二封描黝物防直击雷的独立避雷针、虫雌线弹聆牌雷网应设立
榭蛾置,每一引下线的血;接地也且不宜大于J&Q;第三类防雷射物的每根
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Q。(GB50057-94之3.2.4
条3.3.4条3.4.2条)
6、避雷针接闪器长度为卜2米时,用圆钢制作时直径不应小于/毫米;
钢管直径不应小于25毫米。(GB50057-94之4.1.1条)
7、建筑物防直击雷装置避雷带(网)用圆钢制作时直径不应小于」毫米;
用扁钢制作时截面积^应小于」平方毫米,其厚度不应小于二毫米。
(GB50057-94之4.1.2条)
8、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米,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
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5米。(GB50057-94之4.3.2条)
9、加油站、液化气站金属储油(汽)罐壁厚V4毫米时,应装设避雷针
(网)。壁厚24毫米时,可不装设避雷针(网),但应接地,在年平
均雷暴日》40天的地区仍应装设避雷针(网)。(P349
GB50074-2002之14.2.3条14.2.12条)
10、若从空间位置来分类,可将闪电分成云内闪电;云际闪电;云地闪电。
(雷电原理P137)
1k建筑物的防雷应根据其至要性、使用性质、发生宙电事故的可能性和
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GB50057-94之2.0.1条)
12、北京人民大会堂其建筑应划为一类防雷建筑物。(GB50057-94之
2.0.3条)
13、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支柱及其接地装
置至被保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GB50057-94之
3.2.1条)
14、有一座属于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层大厦,高度为92米,在设计时应采
用以下防侧击雷措施:从30米起每隔不大于6米沿建筑物四周设
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GB50057-94之3.2.4条)
15、第二类建筑物防直击雷装置宜装设在建筑物上,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
尺寸不应大于10mX10m或12mx8m的避雷网格。避雷针(线)保
护范围的滚球半径为45nl。(GB50057-94之3.3.1条)
16、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不应小于N_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
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同时每根引下线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
于10Qo
(GB50057-94之3.3.3条3.3.4条)
17、建筑物避雷带、引下线可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而不应小于,其厚度不应小
于4mm。
(GB50057-94之4.1.2条4.2.1条)
18、高度不超过40m的烟囱,可只设一根引下线,超过40m时应设两根
引下线。烟囱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采用扁
钢时,截面不应小于1OOmni,厚度不小于4mm0(GB50057-94之
3.4.6条4.2.1条)
19、加油站属于第__类防雷建筑物,钢油罐的防雷接地点不应小于
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QQ。卸油场地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
应大于100Q。(GB50057-94之2.0.3条P367GB50156-2002
之10.2.1条10.2.2条10.3.4条)
20、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低压配电系统应采用频率50Hz、电压220/380VT\-S
或TN-C-S系统。(P383GB50174-93之6.1.9条)
21、信息系统机房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Ikvo(GB50174-93之
3.2.6条)
22、SPD的接地端应采取尽可能的短而立,接线长度一般不应大于0.5
IBo
(P463QX3-2000之8.7.1条)
26、省档案馆应划为一类防雷建筑物。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
物总面积的大于笠于300。时,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GB50057-94之3.5.1条)
27、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钿。圆钢直径不应小
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其厚度不应小于典。不得利用安装
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保筑物。
(GB50057-94之4.1.2条4.1.7条)
28、当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应1。采用多根引下线
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地面空处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GB50057-94
之4.2.1条4.2.4条)
29、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
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
截面不应小于1()()111111其厚度不应小于1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1mm;
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mm。
(GB50057-94之4.3.1条)
30、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建筑物内总配电盘(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
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支&系统。在一般情况下,当在线路上多处安
装SPD且无准确数据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
度不宜小于汕,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圆。(GB50057-94
之6.4.1条6.4.11条)
31、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
等条件和宙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
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GB50057-94之1.0.3条)
32、电子计算机房电源进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采取防
雷措施,电子计算机房电源进线应采用地下直接埋设电缆进线。当
不得不采用架空线时,在低压架空电源进线处或专用电力变压器低压
配电母线处应装设低压避雷器。(P383GB50174-93之6.1.9条
6.1.12条)
34、属于第二类防雷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壁后大于4mm时,可不装设接
闪器,但应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两接地点间距离不宜大
于30m,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_。0(GB50057-94之3.3.11条)
36、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虬和
房间的外部设屏蔽措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这
些措施宜联合使用。(GB50057-94之6.3.1条)
37、我国《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规定,根据建筑物的重
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和被雷击后引起后果的严重
程度,把需要采取防雷措施的建筑物分为三类,用滚球法计算其白.击
宙防护范围时,一、二、三类建筑物分别选择迎一、45_,眄米的滚
球半径。(GB50057-94之2.0.1条)
38、单支避雷针高度为h,滚球半径为hr,当h>hr时,继续提高避雷针高
度无助于扩大其保护范围。建筑物高于滚球半径高度以上部分,应使
用水平避宙带(网)敷设于楼顶平面,同时在滚球半径高度以上部分
每隔不大于6米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均压环)并与引下线
相连,将此高度以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以防侧击雷。(GB50057-94,3.2.4,七,3.3.10条和3.4.10条)
39、二类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Q。防直击雷
接地宜和防宙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
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屈伴道相连;当不共不相连时,两者间在
地中的距离应符合规范的要求,但不应小于2米。(GB50057-94
之3.3.4条)
40、在工程设计阶段,不知道信息系统的规模和具体位置的情况下,若预
计将来会有信息系统,应在设计时将建筑物的金属支撑物、金属
管道、配电的保护接地系统等与防雷装置组成一个共用接地系统,
并应在一些合适的地方预埋等电位连接板。(GB50057-94之
6.1.4条)
41、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种放电的现象。(雷电原理P1)
42、雷电的破坏作用有热效应、机械效应、电动力效应、静电效应、
电磁感应。(建筑防雷与接地技术P26-35)
43、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或审核不合格,
以及变更设计未按规定报批、擅自开工的。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0
元以下罚款。(11号令)
44、雷电感应由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组成,通信线路遭雷电感应后,雷电
波以彳「波形式沿线路向两方向传播。(建筑物内部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
保护)
45、由于雷击电磁脉冲严重程度不一样,建筑物内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
的防雷保护区一般应划分为LPZO、、LPZOB、LPZkLPZn后续防雷区等
区。(GB50057-94之6.2.1条)
46、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应在LPZOA或LPZOB与LPZ1的界面处做
等电位连接o当外来导电物、电力线、通信线在不同地点进入建筑
物时,宜设若干等电位连接带,并应就近连到接地体上。
(GB50057-94之6.3.4条)
47、GB50057-94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而不适用于天线塔,
共用天线接地系统系由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GB50057-94之
1.0.2条)
48、第一、第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首次雷电流幅值分别为当—kA、150
kA、100kA,其雷电流陡度di/dt分别为20kA/us、15kA/ns.
10__kA/uso
(GB50057-94附录六之附表6.1条)
49、有一座属于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层大厦,高度超过45米时,尚应采
取防侧击雷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GB50057-94之
3.3.10条)
50、SPD叫做电涌保护器,它是,-种利用II绞性元件,用以限制瞬
态过电压和引导电涌电流的器具。(GB50057-94附录八)
51、中国石化集团天津石油化工总厂的原油泵房,建筑物防雷应
划为:类。(GB50057-94之3.3.11条)
52、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Q时,
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GB50057-94之3.2.2条)
53、当采取接闪器保护封闭气罐时,其外表面的一^区爆炸危险环境可不
在滚球法确定的保护范围内。(GB50057-94之3.5.3条)
54、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Lmn?的镀锌钢较线。
(GB50057-94之4.1.3条)
55、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A.m。接地体应远离由于砖
窑、烟道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GB50057-94之
4.3.2条)
57、某地平均雷暴日为20天/年,要建一座16米高的水塔,应按第:类
防雷建筑物进行设计。(GB50057-94之2.0.4条)
58、当一类防雷建筑物太高或其他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带,网)时,
其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每根引
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Q°(GB50057-94之3.2.4
条)
59、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是选择220/380V三相配电系统中的电涌保护器
(SPD)时的一项重要指标,TN制供电系统中安装的SPD的Uc不应小
于253V。
(GB50057-94之6.4.5条)
60、在防雷设计中,当接闪器成闭合环路或网状的多根引下线时,引下线
的分流系数h应为0.44。当该接闪器被10kA的雷暴击中时,每
根引下线的雷电流是k,.10kA/n。(GB50057-94附录五)
61、建筑物的防雷应根据其堂要性、使用性质、发生宙电事故的可能
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西宁市有一个烟花爆竹厂,其生产
车间(装置火药),应属于第类防雷建筑物。(GB50057-94
之2.0.1条2.0.2条)
62、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米。
(GB50057-94之4.3.5条)
63、敷设引下线时,应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米至1.8米之间装
设断接卡,以便以后检测。(GB50057-94之4.2.4条)
64、电涌保护器(SPD)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应符合以下
两个附加要求:通过也涌时的最大钳压,
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GB50057-94之6.4.4条)
65、粮、棉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宜采取防宜燃宙措施。
(GB50057-94之3.5.5条)
66、电磁场强度没有得到衰减,但各物体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选滚球半径对
应的雷电流直接雷击的防雷保护区是LPZOB区。(GB50057-94之
6.2.1条)
67、当利用建筑物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
小于0.5m,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S大
于生24k,平方;三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
和S大于L89k,平方。
(GB50057-94之3.3.6条3.4.3条)
68、在做雷电防护工程时,接闪器应做热彼件或涂漆等防腐处理。在
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应采取加大其截而或其它防腐措施。
(GB50057-94之41.6条)
69、对各类防雷建筑物,用铜或镀锌钢做等电位连接带时,其截面不应小
于50mm?。(GB50057-94之6.3.4条)
70、为了防雷击电磁脉冲,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0B
与LPZ1区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GB50057-94之
6.2.2条)
71、测得某防雷设施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为15Q,土壤电阻率为1000
Q.m,实际接地体长度为38m,则其接地体有效长度le为63.2m,
接地电阻换算系数A为1.5,冲击接地电阻为10,o(GB50057-94
附录三)
72、宜利用建筑物基础地桩(或地梁)和承台内的主筋焊接作为水
平接地体,利用结构柱内的主筋焊接作为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
装置。(GB50057-943.4.3条)
7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
电子设备的建筑物。应划为第:类防雷建筑物;凡制造、使用或
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
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应划为第类防
雷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GB50057-94之2.0.2条2.0.3条2.0.4条)
74、金属油灌必须作防霜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其弧形间距
不应大于30米。(BG50057-943.3.11条)
75、屋面避雷带支持架间距0.5T.5m,应天而四周布置。
(GB50303-2002)
77、等电位连接带与接地装置之间的接地母线应采用不小于50mm?
的铜芯线。
(GB50057之6.3.4条)
78、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措施,应符合下要求:当长金属物的弯
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Q时,连接处应用
金属线跨接。对有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
境,可不跨接O
(GB50057-94之3.2.2条)
79、一类防雷建筑物高于30米时,二类防雷建筑物高度超过15米时,
尚应采取防侧击和等电位保护措施。(GB50057-94之3.2.4条
3.3.10条)
80、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低压线
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
钢管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GB50057-94之3.2.3条)
81、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针长1米以下的圆钢为12mm,,
钢管为20mm。(GB50057-94之4.1.1条)
82、高层建筑屋顶的较大金属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与屋面防雷装置血
连O
(GB50057-94之3.3.2条)
83、有一座属于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层大厦,高度为92米,在设计时应采
用以下防侧击雷措施:从生—米起每隔不大于上米沿建筑物四周设
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GB50057-94之3.2.4条)
84、建设单位应将防雷工程设计方案报当地气象工管机构审核。(11
号令)
85、外部防雷保护系统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组成。
(P463QX3-2000之3.8条)
86、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原则上应采用具用接地系统为主。
(GB50057-94之3.3.4条)
87、所谓信息系统是指建筑物内许多类型的电子装置,包括订货机、通
信设备、捽制装置等的统称。(GB50057-94附录八)
88、屏蔽是减少电磁丁扰的基本措施。(P463QX3-2000之7.1
条)(P463QX3-2000之8.3条8.7.1条)
90、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
和斑L的外部设屏蔽措施,以金迄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
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GB50057-94之6.3.1条)
91、请写出图一中雷电流的分配比例:分配在信号线、各种管线上和电力
线上的雷电流总和的50%;分配在接地装置上的雷电流为50%o
(GB50057-94之6.3.4条)
92、请注明信息系统接至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的基本方法。如上图
二中,①是s型等电位连接网;②是m型等电位连接网。
(GB50057-94之6.3.4条)
94、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避雷网格的尺寸不应大于5米X5米或6米X4米。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避雷网格的尺寸不应大于10米义10米或12米X8
米。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避雷网格的尺寸不应大于20米X20米或24米
X16米。
(GB50057-94之3.2.1条3.3.1条3.4.1条)
95、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Oa区或LPZOb区1jLPZ1|乂的
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GB50057-94之6.2.2条)
96、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体的顶端和底巡与防
雷装置连接。(GB50057-94之3.3.10条)
97、当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之间有电力和通信电缆连通时,宜将其防雷装置:
互相连接。
(GB50057-94之6.3.3条)
99、气象台(站)的雷电防护分为:级,气象信息系统的雷击电磁脉冲
的防护分为四级。(P491QX4-2000之4.4条P463
QX3-2000之4.2条)
100、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
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C,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与防直击
雷的接地装置之间的最小距离为jj°(GB50057-94之3.2.2
条)
101>市郊旷野某炸药仓库,长10米、宽7米、高5米,该炸药仓库年预
计雷击次数为0.05次/a(已知Ng=6.01[次/(kn?*a)]).
(GB50057-94附录一)
102、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应适当加密雷达机房和控制
室的外墙钢筋密度。其钢筋密度网孔一般不大于200mmX200mm。墙
上敷设的电缆、光缆与避雷引下线最小平行净距离为1m。(P453
QX2-2000之9.2条9.3条)
104、单支避雷针地面保护半径在避宙针高度等丁滚球¥径情况下为最
大,其最大值为滚球半径。(GB50057-94附录四)
105、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作为接闪器,但
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其厚度,铁板不应小于4mm,铜板不
应小于5mm,铝板不应小于7mmo(GB50057-94之4.1.4
条)
107、可燃性气体放空管路必须装设避雷针,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高于管口
不小于2m,避雷针距管口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3m0
(GB50057-94.3.2.1条)
108、高度不超过40m的烟囱,可只设一根引下线,超过该高度时应设两
根引下线。(GB50057-94之3.4.6条)
109、福州市有一一座位于市郊旷野孤立的疗养院,建筑物群长200米,宽100
米,高25米,该疗养院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39次/a(福州市年平
均雷暴天数为63.2天).(GB50057-94附录一)
110、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少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部件和系统之
间的电位差。(GB50057-94附录八)
111>接地体的有效长度按2)确定。(GB50057-94附录三)
112、在PW3000Q・m没的周融而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每柱子引下
线_基础内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0.82平方米第二类,第三类
为0.37平方米。
(GB50057-94之3.3.6条)
113、GB50057—94规范将建筑物防雷方法分为防11广雷防雷电波侵入
和防雷电感应。(GB50057-94之3.1.1条)
114、在土壤电阻险率为200Q的地方建造一周长60米闭合地网,实测
工频接地电阻值5.8Q,请问地网中心点的冲击电阻2.9欧母。
(GB50057-94附录三)
116、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
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Q,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与防直击雷的
接地装置之间的最小距离为」(GB50057-94之3.2.1条
3.2.2条)
117、多雷区为年平均雷暴日数在20天以内的地区。(GB50343-2004
之3.1.2条)
118、在设计接闪器时,可采用避雷针、避需带、避雷网之一或任
意组合。
(GB50057-94之3.3.1条)
119、在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
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等。(GB50057-94
之3.5.6条)
120、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米至1.8米之
间装设断接卡。(GB50057-94之4.2.4条)
121、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措施,当平衡敷设的管道、构架
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距净距小于100米时应采用金属线
跨接,跨接点的间距应大于30米。(GB50057-94之3.2.3
条)
122、在TN系统中,选择220/380V三相系统中的SPD,其最大持续运行电
压Uc应不小于标称电压(Uo=220V)的1.15倍。(GB50057-94之
6.4.5条)
123、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规定。(GB50057-94
之1.0.4条)
124、进入一类防雷建筑物的低压线路至少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
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不应小于15米。(GB50057-94
之3.2.3条)
125、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当其壁厚不小于4毫米一时,可不装
接闪器,但应接地,且接地点不得少于2处,两接地点间距离不宜大
于30米,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欧姆。(GB50057-94之
3.3.11条)
127、引下线暗敷时园钢直径不应小于10任米,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平
方毫米。(GB50057-94之4.2.2条)
128、油罐防感应雷接地电阻不应大于」欧姆。(P349GB50074-2002
之14.2.2条)
129、在需要防雷的空间内防发生生命危险的最重要措施是采用等电位连
接O
(GB50057-94之3.3条)
131、加油站用于汽车油罐车卸油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
于100欧姆。(P367GB50156-2002之10.3.4条)
132、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
应采取共用接地体,它的基本形式为:乖直接地体、水
平接地体。
(GB50057-94之6.3.4条)
134、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米及
以上的烟肉I、水塔等孤立高耸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预计
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应
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GB50057-94之2.0.3条2.0.4条)
135、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的防雷区分为LPZ0A和LPZ0B两种。
(GB50057-94之6.2.1条)
141、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
法: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了有效长度,有效长
度应符合附录三的规定、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采用降阻剂、换上。(GB50057-944.3.4条)
138、根据对雷电所测量的参数得知,雷电流最大幅值出现于首次击学,
雷电流最大陡度出现于后续雷击0(GB50057-94附录6)
139、穿钢管和两端连接的目的在于使其起一屏蔽、分流和集肤作用。
(GB5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中的常见经济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 二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表格式教案-第5课我爱我的家 长春版
- 用户经验在项目管理考试知识中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课题申报书如何装订
- 微生物检验技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实务要点解析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管理考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银行资格证考试重要日程规划试题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证难点试题及答案特集
- 高风险微生物的防范措施试题及答案
- GB/T 233-2000金属材料顶锻试验方法
-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第二册-Unit-4-Study-Abroad课件
- 机械识图基础培训-课件
- 成人still病参考课件
- 我们毕业啦毕业季通用模板课件
- 建设工地治保维稳工作专项检查表
- 高国卿《项脊轩志》说课
- 产品召回控制程序
- 《手机短视频:策划拍摄剪辑发布》第4章 手机短视频的拍摄方法
- Q∕SY 1134-2014 产品驻厂监造规范
-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