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剂学练习题
上篇总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
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
1.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载方剂的医书是()
A《太平圣惠方》B《黄帝内经》C《五十二病方》D《千金要方》
E《外台秘要》
2.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理论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外台秘要》D《普济方》
E《和剂局方》
3.最早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学著作是()
A《和剂局方》B《千金方》C《黄帝内经》D《伤寒杂病论》
E《五十二病方》
4.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著是()
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普济方》
E《和剂局方》
5.《外台秘要》载方()
A6800余首B5300余首C788首D314首E61739首
6.被称为“开方论之先河”的医著是()
A《普济方》B《伤寒杂病论》C《千金要方》D《五十二病方》
E《伤寒明理论》
7.首次按照“君臣佐使”理论剖析组方原理的医书是()
A《伤寒杂病论》B《伤寒明理论》C《外台秘要》
D《五十二病方》E《普济方》
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是()
A《祖剂》B《伤寒明理论》C《医方考》D《医方集解》
E《普济方》
9.开方剂综合分类法的医学著作是()
A《成方切用》B《医方考》C《医宗金鉴》D《成方便读》
E《医方集解》
10.新中国成立后最具代表性的方剂工具书是()
A《医方发挥》B《简明中医方剂辞典》C《中国药典》
D《中医方剂大辞典》E《中医类方辞典》
11.与治法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方剂的()
A组成B证候C病位D药物E症状
12.指导遣方用药的主要依据是()
A患者性别B患者年龄C患者体质D治疗方法E气候因素
13.治法是依据下列哪项确立的()
A症B舌C证D脉E病因
14.将治法概括为“八法”的医家是(
A孙思邈B程钟龄C张景岳D朱楠E徐之才
15.提出“八法”的医学著作是()
A《景岳全书》B《医学心悟》C《医方集解》D《医方考》
E《瘟病条辨》
16.下列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
A汗B下C攻D和E温
17.下列不属于“和”法范畴的是()
A和解少阳B透达膜原C调和肝脾D攻补兼施E调和肠胃
18.下列不属于“清”法范畴的是()
A清气分热B清营凉血C清热解毒D清脏腑热E分消上下
19.下列病证不可用下法治疗的是()
A痞块B宿食C瘀血D燥屎E痰饮
20.“七方说”始于哪部医学著作()
A《五十二病方》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伤寒明理论》
E《千金要方》
21.首次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家是()
A张仲景B成无己C吴昆D徐之才E陈藏器
22.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书是()
A《伤寒明理论》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五十二病方》
E《千金要方》
23.下列不属于“七方”内容的是()
A大方B急方C缓方D偶方E和方
24.明确提出“十剂”名称的医家是()
A陈藏器B赵佶C张仲景D成无己E徐思鹤
25.明确提出“十剂”名称的医书是()
A《本草拾遗》B《圣济经》C《伤寒明理论》D《本草衍义》
E《医家全书》
26.“十剂”的内容不包括下列哪项()
A宣剂、通剂B升剂、降剂C补剂、泻剂D轻剂、重剂
E涩剂、滑剂
27.按病证分类的方书首推()
A《黄帝内经》B《五十二病方》C《伤寒杂病论》D《兰台轨范》
E《张氏医通》
28.“八阵”的分类法是哪位医家提出的()
A张仲景B徐思鹤C赵佶D成无己E张景岳
29.下列内容不属于“八阵”的一项为()
A燥、湿B补、和C攻、散D寒、热E固、因
30.党参、黄黄同用所起的配伍作用为()
A产生协同作用B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C增强药力
D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E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
31.下列药物配伍能产生协同作用的是()
A桃仁、红花B生姜、半夏C砂仁、熟地D附子、干姜
E甘遂、大枣
32.川苟与羌活、细辛配伍起祛风止痛作用,与当归、芍药配伍起活血调经作用,属那类配伍作用()
A增强药力B产生协同作用C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D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E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汗方向
33.组方原则的理论最早见于哪部医书()
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C《伤寒明理论》D《圣济总录》
E《普济方》
34.下列哪项不属于组方原则()
A君B臣C复D佐E使
35.君药的涵义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A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B针对次要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C辅助臣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D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E减缓方中其他药物的毒烈性
36.下列关于佐药的涵义不正确的说法是()
A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B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C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D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E与君药性味相反,但在治疗中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37.一首方剂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为()
A反佐药B使药C佐助药D臣药E君药
38.下列关于臣药的说法正确的为()
A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的药物
B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C辅助君药起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D引领方中诸药直达病所
E与君药性味相反而乂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39.能引领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称为()
A调和药B引经药C反佐药D佐制药E佐助药
40.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是()
A君药B佐助药C臣药D佐制药E反佐药
41.桂枝汤变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属于方剂的哪种变化形式()
A药味加减的变化B剂型更换的变化C药量加减的变化
D数方相合的变化E配伍形式的变化
42.方剂药味加减变化中,不包括方中哪种药物的加减变化()
A臣药B反佐药C君药D使药E佐制药
43.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两方的变化属于()
A药味加减的变化B药量加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
D数方相合的变化E煎煮方法的变化
44.理中丸与理中汤的变化属于方剂组成变化的哪种形式()
A配伍形式的变化B药量加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
D数方相合的变化E药味加减的变化
45.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制剂,属于哪种剂型()
A汤剂B丸剂C膏剂D散剂E酒剂
46.将药物细粉用水或酒、醋、蜜水、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的小丸,属于()
A煮散B水丸C蜜丸D糊丸E浓缩丸
47.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制成的半液体剂型是()
A浓缩丸B软膏C硬膏D流浸膏E膏滋
48.下列不属于浓缩丸的特点的是()
A口味甜美B体积小C有效成分高D服用剂量小E吸收较缓慢
49.下列不属于酒剂的特点的是()
A活血B通络C体积小D易于发散E助长药效
50.补益药的服用时间宜()
A食后服B食前服C临卧服D平旦服E空腹服
(四)X型题(每题均由1个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5个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
案。要求应试者将正确答案准确全部选出,多选或少选均为错误)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
A方从法立B以法统方C方剂是治法的体现D治法是方剂的依据E以上都不是
2.下列属于“吐法”范畴的有()()()()()
A中风痰壅B痰涎壅盛之癫狂C干霍乱吐泻不得D燥屎内结E宿食积滞于肠
3.下列属于“消法”范畴的有()()()()()
A水湿内停B痰饮不化C饮食停滞D气滞血瘀E疳积虫积
4.下列属于“十剂”的内容有()()()()()
A轻B滑C因D涩E宣
5.“以法统方”的全部内容包括()()()()()
A以法组方B以法遣方C以法释方D以法类方E以法煎方
6.方剂中的药物通过配伍,可以起到下述作用()()()()()
A增强药力
B产生协同作用
C控制多功用单昧中药的发挥方向中医药学
D以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7.下列属于方剂的分类法的是()()()()()
A病证分类法B“七方”说C综合分类法D主方分类法
E治法分类法
8.下列方书中以病证分类的是()()()()()
A《五十二病方》B《伤寒杂病论》C《太平圣惠方》D《普济方》
E《外台秘要》
9.关于使药的意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引领方中诸药以达病所B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C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D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E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10.下列属于药量加减变化的是()()()()()
A麻黄汤与三拗汤B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
C理中丸与人参汤D抵当汤与抵当丸
E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
11.汤剂的优点是()()()()()
A吸收快B药效发挥迅速C便于随证加减D节省药材E便于携带
12.丸剂的特点有()()()()()
A吸收较快B药效持久C节省药材D便于携带E体积小
13.内服膏剂分哪几种()()()()()
A流浸膏B软膏C煎膏D硬膏E浸膏
14.硬膏适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A疮疡肿毒B跌打损伤C风湿痹证D腰痛E腹痛
15.糊丸的特点有()()()()()
A粘合力强B质地坚硬C崩解、溶散迟缓D药效持久
E能减轻剧毒药的不良反应
16.蜜丸的特点有()()()()()
A性质柔润B吸收较快C作用缓和持久D便于携带E有补益和矫味作用
17.呕吐者的服药方法宜()()()()()
A先服少许姜汁B冷服C热服D小量频服E多量顿服
二、填空
1.“方剂”一词最早出现于朝前后。
2.《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年代是,作者是o
3.历来被推崇为"方书之祖’'的著作是。
4.首开温热病解毒、凉血、化瘀之先河的著作是。
5.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是o
6.《千金要方》的作者是,收方首。
7.首开本草附列医方先例的本草著作是o
8.宋代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方书是o
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是。
10.我国现存的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是,载方首。
11.《成方切用》的作者是o
12.治法不但具有多层次的特点,而且还具有的特点。
13.治法是指导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的主要手段。
—、—、—、—这四个方面,就构成了“以法统方”的全部内容。
14.程钟龄《医学心悟》中说“一法之中,—备焉,八法之中,―备焉。”
15.“八法”是指八种治法。
16.“七方“包括o
17.“十剂”内容是。
18.张景岳提出的“八阵”是指o
运用配伍方法从总体而言,其目的不外—增效—、—减毒—两个方面
19.方剂的组方基本结构是o
20.丸剂分、、、四种类型。
21.内服—没有固定剂型。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
2.B
3.D
4.C
5.A
6.E
7.B
8.C
9.E
10.D
11.A
12.D
13.C
14.B
15.B
16.C
17.D
18.E
19.A
20.C
21.B
22.A
23.E
24.D
25.C
26.B
27.B
28.E
29.A
30.C
31.D
32.E
33.B
34.C
35.D
36.A
37.E
38.C
39.B
40.D
41.A
42.C
43.B答案分析: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均由大黄、枳实、厚朴三味药物组成,但两方中药量不同,
小承气汤中枳实三枚、厚朴二两,而厚朴三物汤中枳实五枚、厚朴八两。
44.C
45.D
46.B
47.E
48.A
49.C
50.E
(四)X型题
1.ABCD
2.ABC
3.ABCDE
4.ABDE答案分析:徐之才提出的“十剂”包括: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
5.ABCD
6.ABCDE
7.ABCDE
8.ABCDE
9.BCD
10.BE答案分析: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均由大黄、枳实、厚朴三味药物组成,但两方中药量不
同,小承气汤中枳实三枚、厚朴二两,而厚朴三物汤中枳实五枚、厚朴八两;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均
由干姜、附子、甘草组成,四逆汤中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而通脉四逆汤中干姜三两、附子大者一
枚。
11.ABC
12.BCD
13.ACE
14.ABCDE
15.ABCDE
16.ACDE
17.ABD
二、填空
1.南北
2.东汉;张仲景
3.《伤寒杂病论》
4.陈延之《小品方》
5.《刘涓子鬼遗方》
6.孙思邈;5300余首
7.《证类本草》
8.《太平圣惠方》
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0.《普济方》;71639首
11.吴仪络
12.多体系
13.遣药组方、治法、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类方、以法释方
14.八法、百法
15.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16.大、小、缓、急、奇、偶、复
17.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
18.补、和、攻、散、寒、热、固、因
19.君、臣、佐、使
20.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
21.丹剂
三、名词解释
13.十剂:“十剂”说始于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条例》,原是针对药物按功用分类的一种方法。宋•赵
佶《圣济经》于每种之后加一“剂”字,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中说:“制方之体,宣、通、补、
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用为方剂分类法。
14.八阵:“八阵”出于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即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用为方剂分
类法。是对原有功用(治法)分类方法的发展。
四、简答题
6.常见的方剂分类法有哪些?
常见的方剂分类法主要有七方分类说、病证分类法、祖方(主方)分类法、功用(治法)分类法、
综合分类法。
“七方”说(大、小、缓、急、奇、偶、复)始于《黄帝内经》。按病证分类有:《五十二病方》、
《伤寒杂病论》、《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普济方》、《张氏医通》、《兰台轨范》,并包括脏腑分
类的《备急千金要方》、以及病因分类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组方(主方)分类法有《祖剂》、
《张氏医通•祖方》。按功用(治法)分类法有《圣济经》的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
湿剂(《伤寒明理论》明确提出“十剂”说),《景岳全书》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的“八
阵”分类法,及《医学心悟》的八法分类。综合分类法为《医方集解》所开创,分别为补养、发表
等22齐1J,《成方切用》、《成方便读》及现代方剂学教材都借用或参考了综合分类法。
3.简述八法的含义及其适应证。
“八法”是清代医家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治法的归类总结而来的。其含义及其适应证:
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5.“君、臣、佐、使”各有什么意义?以麻黄汤为例说明之。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有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
或主证作用的药物;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①佐助药,
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
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
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使药:有两种意义。①引经药,即能引
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②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在麻黄汤中,辛温的麻黄,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发肺气以平喘逆,为君药;
桂枝辛甘温,解肌发表,助麻黄发汗散寒;温通经脉,解头身之疼痛,为臣药;杏仁苦温,降肺气助
麻黄平喘,为方中佐助药;炙甘草甘温,调和诸药,又能缓和麻黄、桂枝峻烈的发散作用,是使药而
兼佐药之用。
下篇各论
第一章解表剂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
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
1.麻黄汤主治证候的病机是()
A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B外感风寒,营卫不和C外感风寒,肺气失宣
D外感风寒,内有寒饮E风邪犯肺,肺失清肃
2.麻黄汤的组成药物中无()
A麻黄B芍药C桂枝D杏仁E炙廿草
3.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是()
A麻黄汤B桂枝汤C败毒散D小青龙汤E九味羌活汤
4.麻黄汤治证的表现无()
A汗出B恶寒发热C头疼身通D舌苔薄白E脉浮紧
5.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用的方剂是()
A.桂枝汤B麻黄汤C射干麻黄汤D九味羌活汤E大青龙汤
6.麻黄汤的煎法是()
A取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
B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渣。
C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
D共为末
E水二杯,煮取一杯
7.麻黄汤的服法是()
A服后,啜热稀粥一升余,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
B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
C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D温服无时。
E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8.麻黄汤中桂枝的作用()
A透达营卫,解肌发表,温经散寒B调和营卫,通经活络
C发表散寒,活血通络D温化痰饮E温通心阳,活血化瘀
9.桂枝汤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B温通心阳,平冲降逆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D发汗祛湿,止咳平喘E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10.桂枝汤药物组成中无()
A桂枝B芍药C炙甘草D干姜E大枣
11.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
A1:2B2:1C1:1D3:1E4:1
12.桂枝汤的服法是()
A服后,啜热稀粥一升余,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
B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C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D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E温服一升,日三服。
13.桂枝加芍药汤的功用是()
A温脾和中,缓急止痛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C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D发汗解表,宣肺平喘E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14.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功效的方剂()
A麻黄汤B小青龙汤C桂枝汤D参苏饮E败毒散
15.柯琴在《伤寒附翼》中称哪首方为“仲景群方之冠”()
A麻黄汤B桂枝汤C小青龙汤D大青龙汤E九味羌活汤
16.外感风寒。症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治疗的最佳选方是:
()
A桂枝汤B麻黄汤C小青龙汤D人参败毒散E参苏饮
17.九味羌活汤的主治病证是()
A外感风寒表实证B外感风寒表虚证C外寒内饮证
D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E以上均不是
18.体现“分经论治”药物配伍特点的方剂是()
A大青龙汤B止嗽散C九味羌活汤D桂枝汤E败毒散
19.组方中含有黄苓、生地黄的方剂是()
A麻黄汤B桂枝汤C九味羌活汤D小青龙汤E参苏饮
20.用于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者,首选何方()
A香苏散B小青龙汤C银翘散D桑菊饮E参苏饮
21.香苏散的功用()
A疏散风寒,理气和中B发汗解表,理气解郁C益气解表,理气化痰D散寒祛
湿,益气解表E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22.小青龙汤中运用五味子的作用是()
A敛肺止咳B敛阴止汗C收敛止泻D滋阴敛液E敛心安神
23.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证,治宜选用()
A桂枝汤B麻黄汤C香需散D小青龙汤E以上均不是
24.小青龙汤的功效是()
A解表散寒,温肺化饮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C发汗解表,宣肺平喘D发汗解表,
清热除烦E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25.小青龙汤的君药是()
A麻黄B桂枝C干姜D麻黄、桂枝E桂枝、干姜
26.《医学心悟》:“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所指何
方()
A桂枝汤B止嗽散C荆防败毒散D再造散E桑菊饮
27.张介宾所创平散风寒治法的代表方是()
A麻黄汤B定喘汤C华盖散D射干麻黄汤E正柴胡饮
28.清宣降并用的方剂是()
A柴葛解肌汤B桑菊饮C小青龙汤D九味羌活汤
E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29.患者发热汗出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咳嗽,舌尖红,苔微黄,脉浮数。治宜选用()
A麻黄汤B桂枝汤C银翘散D桑菊饮E败毒散
30.银翘散出自()
A《温热经纬》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伤寒六书》D《瘟疫论》
E《温病条辨》
31.银翘散中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配伍意义的药对是()
A薄荷、牛芳子B荆芥穗、淡豆豉C芦根、竹叶D芦根、生甘草
E银花、连翘
32.原书服法要求“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的方剂()
A桑菊饮B桑杏汤C银翘散D金沸草散E香薰散
33.患者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治宜选用()
A桑菊饮B止嗽散C麻黄汤D银翘散E桂枝汤
34.下例何项不是桑菊饮与银翘散组成中均有的药物()
A芦根B生甘草C连翘D桔梗E牛野子
35.下列属于银翘散和桑菊饮所共有的药物有()
A银花、桑叶B连翘、菊花C连翘、桔梗D杏仁、荆芥E竹叶、薄荷
36.麻杏石甘汤中麻黄配石膏的作用是()
A清肺平喘B清肺止咳C宣肺泻热D止咳化痰E清胃宣肺
37.麻杏石甘汤的功用是()
A辛凉透表,清热解毒B辛凉疏表,清肺平喘C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D清泻肺热,止咳平喘E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38.麻杏石甘汤中的君药是()
A麻黄B杏仁C石膏D麻黄、杏仁E麻黄、石膏
3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是()
A1:1B1:2C2:1D1:3E3:1
40.柴葛解肌汤的功用为()
A解肌透疹B解肌发表C解肌清热D解表散寒E疏风清热
41.功用为解肌清热的方剂是()
A大青龙汤B消风散C升麻葛根汤D竹叶柳芳汤E柴葛解肌汤
42.用于麻疹未发,或发而不透的基础方是()
A升麻葛根汤B柴葛解肌汤C竹叶柳劳汤D普济消毒饮E败毒散
43.败毒散的组成中不含有()
A枳壳B前胡C柴胡D黄苓E人参
44.败毒散中配伍人参的作用论述,以下那一项是错误的()
A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B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C滋汗源,不致汗之无汗
D调补正气,防邪深入E纯为补虚而设
45.败毒散的君药是()
A羌活、川萼B羌活、独活C独活、川萼D羌活E独活
46.败毒散出自()
A《金匮要略》B《医学心悟》C《千金方》D《伤寒论》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7.体现“逆流挽舟法”的方剂是()
A银翘散B麻杏石甘汤C败毒散D麻黄汤E桂枝汤
48.患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脱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治
宜选用()
A再造散B生脉饮C麻黄汤D华盖散E参苏饮
49.《伤寒论》中“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何方主之?()
A四逆散B麻黄细辛附子汤C当归四逆汤D一贯煎E生脉饮
50.专为素体阴虚,感受风热之证而设的方剂是()
A桑菊饮B当归六黄汤C葱白七味饮D加减蕨蕤汤E仓縻散
(四)X型题(每题均由1个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5个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
案。要求应试者将正确答案准确全部选出,多选或少选均为错误)
1.下列不能使用麻黄汤的情况有()()()()()
A外感表虚自汗B外感表实无汗C疮家Dlffi家E尺脉微或迟
2.麻黄汤与桂枝汤共有的药物是()()()()()
A麻黄B桂枝C芍药D杏仁E甘草
3.桂枝汤中调和营卫的两对药物是()()()()()
A桂枝与芍药B桂枝与生姜C芍药与大枣D芍药与生
姜E大枣与生姜
4.止嗽散的配伍特点()
A温而不燥B润而不腻C散寒不助热D解表不伤正E散中有补
5.银翘散中配伍的辛温药是()()()()()
A银花B连翘C荆芥穗D淡豆豉E竹叶
6.银翘散的用药特点有()()()()()
A表里同治B散中有收C辛凉之中配少量辛温之品
D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辟秽药相配E扶正驱邪
7.桑菊饮的君药是()
A菊花B连翘C桑叶D薄荷E杏仁
8.银翘散与桑菊饮共有的药物有()()()()()
A桔梗B薄荷C连翘D甘草E苇根
9.组成中含有麻黄的方剂有()()()()()
A麻黄汤B桂枝汤C小青龙汤D麻杏甘石汤E九味羌活汤
10.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有()()()()()
A柴胡B黄苓C葛根D白芷E羌活
11.九味羌活汤与柴葛解肌汤共有的药物是()()()()()
A羌活B细辛C白芷D黄苓E甘草
12.败毒散中配伍人参的用意是()()()()()
A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B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C补中益气D大补元气E以上均不是
13.败毒散的功效有()()()()()
A散寒祛湿B理气化痰C益气解表D发汗祛湿E解肌清热
二、填空
1.解表剂分、、三类。
2.解表剂具有、、透疹等作用。
3.辛温解表剂适用于表证,辛凉解表剂适用于表证,扶正解表剂适用于。
4.麻黄汤的功效是o
5.麻黄汤中君药的作用是、o
6.桂枝汤的功用为、。
7.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
微黄,脉浮者,治宜选方。
8.九味羌活汤中具有清泄里热,防诸药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作用的两味药物
是、。
9.香苏散中配伍苏叶的意义是o
10.小青龙汤主治o
11.止嗽散主治O
12.正柴胡饮的功用为。
13.银翘散中君药银花、连翘的作用为、
14.银翘散在煎煮时不宜o
15.桑菊饮的功效是、o
16.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的代表方为o
1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中石膏的用量为
1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君药为、。
19.柴葛解肌汤的君药为o
20.败毒散的主治病证是。
21.参苏饮主治o
22.治疗大寒暴哑的方剂是o
23.滋阴解表的代表方为o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
2.B
3.A
4.A
5.B
6.B
7.B
8.A
9.C
10.D
11.C(答案分析:桂枝汤原方中桂枝用量为三两,芍药用量三两,两者等量合用。)
12.A
13.A
14.C
15.B(答案分析: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
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16.A
17.D
18.C(答案分析:九味羌活汤药备六经,通治四时,体现了分经论治的药物配伍特点。)
19.C
20.A
21.E
22.A(答案分析: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
23.D
24.A
25.D
26.B(答案分析:止嗽散药虽七味,量极轻微,具有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
伤正的特点。)
27.E
28.B(答案分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中用麻黄宣肺,石膏清肺,杏仁降肺,全方解表与清肺并
用,以清为主;宣肺与降气结合,以宣为主。)
29.C
30.E
31.A
32.C
33.A
34.E(答案分析:银翘散与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的辛谅解表剂,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甘草、
薄荷、芦根五物)
35.C(答案分析:银翘散与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的辛谅解表剂,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甘草、
薄荷、芦根五物)
36.A
37.B
38.E
39.B(答案分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原方中麻黄用量为四两,石膏用量半斤,即八量,两者用
量比为1:2o)
40.C
41.E
42.A
43.D
44.E(答案分析:方中人参用之益气以扶其正,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复入之义。二则
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45.B
46.E
47.C(答案分析: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
此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48.E
49.B(答案分析:麻黄细辛附子汤功用为助阳解表,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
50.D
(四)X型题
1.ACDE(答案分析:麻黄汤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全方药味虽少,但
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体正气。)
2.BE
3.AE
4.ABCD
5.CD
6.CD
7.AC
8.ABCDE
9.ACD
10.ABCDE
11.ACDE
12.AB(答案分析:败毒散功能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方中佐以人参,
用之益气扶正,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复入之义;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13.AC
二、填空
1.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2.发汗、解肌
3.风寒、风热、表证而兼正气虚弱者。
4.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5.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6.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7.九味羌活汤
8.黄苓、生地
9.发表散寒,理气宽中
10.外寒内饮证
11.风邪犯肺证
12.解表散寒
13.疏风散热、清热解毒、辟秽化浊
14.久煎
15.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16.桑菊饮
17.半斤(18g)
18.麻黄、石膏
19.柴胡、葛根
20.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21.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22.麻黄细辛附子汤
23.加减藏蕤汤
三、名词解释
2.辛甘化阳: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指辛味药与甘味药配伍同用,有助于人体阳气的
化生或化生阳气以助散寒。如桂枝汤中辛味的桂枝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同用,可以化生卫阳。
3.酸甘化阴: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指酸味药与甘味药同用,有益于滋化人体阴液的
生长。如桂枝汤中酸味的芍药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合用,可以化生营阴。
4.逆流挽舟•:是一种治疗外邪陷里痢疾的治法。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可以用解表剂疏散外邪,使
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这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方如败毒散,原方治疗气虚外感证,
清代医家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并认为本方能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痢疾得愈,
并称其为“逆流挽舟”法。
四、简答题
2.简述解表剂的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剂。
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和扶正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适用于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鼻塞流涕,咳喘,苔薄
白,脉浮紧或脉浮缓等。代表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香苏散。
辛凉解表剂,适用于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咳嗽,口渴,舌尖红,苔薄
黄,脉浮数。代表方剂有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
扶正解表剂,适用于表证而兼正气虚弱者。代表方剂有加减藏蕤汤、葱白七味饮。
7.九味羌活汤主治什么病证?它的配伍特色是什么?
九味羌活汤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
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配伍特色有二:一是辛温升散与寒凉清热药配伍;二是体现了分经
论治的基本结构。
五、问答题
6.银翘散与桑菊饮有何异同?
银翘散与桑菊饮均属辛凉解表剂。二方组成均有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五药,均具疏风
散热的作用,都治风热外袭的表证。不同点是:银翘散配辛温之荆芥、豆豉与清热解毒的金银花等药,
加强了清热解毒透表散邪之功,为“辛凉平剂”,主治风热犯卫之风热表证;桑菊饮主以桑叶、菊花、
杏仁等药,而不用荆芥、豆豉解表作用较弱,而肃肺止咳之功较强,为“辛凉轻剂”,主治风温咳嗽
证。
第二章泻下剂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
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
1.泻下剂属“八法”中的()
A汗法B吐法C下法D温法E清法
2.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泻下剂适应范围()
A胃肠积滞B实热内结C大便不通D寒积蓄水E饮食停滞轻证
3.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是()
A大承气汤B大黄牡丹汤C十枣汤D温脾汤E大陷胸汤
4.具有峻下热结功用的方剂是()
A大黄牡丹汤B大承气汤C大柴胡汤D三物备急丸E黄龙汤
5.治疗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者,方选()
A小承气汤B白虎汤C定痫丸D大黄牡丹汤E大承气汤
6.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中无()
A大黄B芒硝C厚朴D枳实E甘草
7.方中枳实、厚朴并用的方剂是()
A调胃承气汤B大承气汤C大柴胡汤D枳实导滞丸E增液承气汤
8.患者下利清水,色纯清,腹中硬满而痛,口舌干燥,脉滑实。首选()
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葛根苓连汤E增液承气汤
9.大承气汤的证治要点是()
A痞、满、实B燥、实C痞、满、燥、实D痞、满E满、燥、实
10.大承气汤用治热结旁流,体现的治法是()
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通因通用D塞因塞用E寒因热用
11.小承气汤变化为厚朴三物汤,属于()
A药味增减变化B药量增减变化C剂型更换变化
D药味、药量、剂型变化E以上都不是
12.调胃承气汤主治()
A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B阳虚寒积证C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D阳明腑实轻证E阳明腑实证
13.与大承气汤主治无关的是()
A热厥证B阳明腑实证C里热实证之痉病
D脾约便秘证E热结旁流证
14.治疗湿热血瘀肠痈的常用方是()
A大承气汤B温脾汤C十枣汤D大黄牡丹汤E小承气汤
15.大黄牡丹汤的君药是()
A大黄、丹皮B大黄、芒硝C大黄、桃仁D大黄、冬瓜子
E桃仁、丹皮
16.大黄牡丹汤与复元活血汤中共有的药物是()
A丹皮、赤芍B大黄、桃仁C冬瓜子、红花D穿山甲、桃仁
E大黄、甘草
17.具有泄热破瘀,散结消肿功用的方剂是()
A五味消毒饮B桃核承气汤C仙方活命饮D大黄牡丹汤
E复元活血汤
18.大黄牡丹汤原方中大黄的用量是()
A一两B二两C三两D四两E五两
19.大黄牡丹汤的君药是()
A大黄、牡丹皮B大黄、芒硝C大黄、桃仁D大黄、冬瓜子
E牡丹皮、桃仁
20.大黄牡丹汤宜后入的药物是()
A大黄B芒硝C牡丹皮D桃仁E冬瓜子
21.患者心下硬满,疼痛拒按,便秘,舌燥,苔黄,脉沉有力者,方用()
A大承气汤B大黄牡丹汤C大陷胸汤D温脾汤E半夏泻心汤
22.温下的代表方剂是()
A温脾汤B大黄附子汤C大黄牡丹汤D济川煎E麻黄细辛附子汤
23.温脾汤用于()
A阳虚寒积证B脾约便秘证C胃肠燥热证D肠痈E阳明腑实证
24.温脾汤的辨证要点是()
A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弦
B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腻,脉弦紧
C腹痛拒按,便秘,舌燥,苔黄,脉沉有力
D腹痛便秘,手足厥冷,苔白,脉沉紧
E腹痛便秘,苔黄,脉实有力
25.温脾汤的组成是由附子、干姜、甘草加下例哪组药物组成()
A人参、大黄、白术B人参、大黄、当归C人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畜牧师职称考试线下辅导试题及答案
- 网络编辑师2024年综合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
- 如何提升理财师的综合素养试题及答案
- 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2025年必须掌握的试题及答案
- 沧州初二月考试卷及答案
- 北师版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 2024年网络编辑师备战从试题及答案开始
- 绩效考核在银行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网络编辑师证书考试必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的随机试题及答案
- 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3年山东省专升本考试高等数学Ⅲ试题和答案
- 颈椎病预防保健操
- 合同终止与变更条款
- 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强军力量课件-高中主题班会
- 油茶的加工厂可行性方案
- 《传播学教程》教案x
- 皮肤科护士的实践经验与案例分享
- 代煎中药管理制度
- 转氨酶升高患者护理查房
- 《高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