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二轮(专题训练)原卷版_第1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二轮(专题训练)原卷版_第2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二轮(专题训练)原卷版_第3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二轮(专题训练)原卷版_第4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二轮(专题训练)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二轮(专题训练)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 B.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下面空格中应填入(

)A.北魏 B.北齐 C.南齐 D.元3.“曹孟德、赵子龙、诸葛孔明、周公瑾”等人物,应出现在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封神演义》4.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在两汉之后重新实现全国统一的朝代是A.北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5.历史上某些时期,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被称为“大变革”。下列叙述中不能称为“大变革”的是A.春秋战国,分封变为郡县 B.商周之际,属国变为封国C.三国时代,统一走向分裂 D.清末民初,专制变为共和6.一位官员因为在父丧期间,让婢女服侍他吃药,被人检举违反礼法,因而受到清议的批判,甚至使他的仕途受阻。这位官员最可能处于何时?A.秦汉B.魏晋C.隋唐D.宋明7.观察下边示意图,A、B两处可填入的最合适内容是A.东周、开放与融合 B.战国、分裂与融合 C.东周、分裂与融合 D.战国、开放与融合8.“改官制、禁胡服、说北语、改姓氏、定族姓”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后周世宗改革C.辽朝南北面官的设置 D.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度9.体现“汉化风气下南北民族融合”的历史事件是A.文景之治 B.对匈奴战争C.唐蕃联姻 D.孝文帝改革10.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的是(

)①改用汉姓

②分科取士

③迁都洛阳

④改说汉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1.沈约所著的《宋书》是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一段这样描述:“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这表明A.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B.南方农民生活日益富足C.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12.道武帝(拓跋珪)入主中原以后,面对人口众多的汉族地区,一开始就采取了田租户调的封建剥削方式。拓跋部贵族面临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他们圈占、抢夺大量的土地,逐渐转化为封建贵族,拥有的奴隶则变成了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材料旨在说明北魏初期(

)A.国家统一为政策调整奠定基础 B.统治区域内实行封建剥削C.鲜卑族汉化和封建化进程 D.拓跋部贵族实行汉族生活方式1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建“四夷馆”接待各国归附之人;西魏宇文泰定都长安,建“六官”,仿儒家经籍书写公牍;北齐官修前朝历史《魏书》。上述材料反映了南北朝时A.民族交融消除了文化隔阂 B.洛阳古都的地理优势明显C.华夏民族文化认同的增强 D.少数民族政权已完成封建化14.西晋郭义恭在《广志》中记载谷子有12个品种。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了86个品种,分别具有早熟、晚熟、耐旱、耐水、易春、味美、味恶等不同特点。这反映了北朝(

)A.经济恢复的基本完成 B.谷类作物种植发展C.南北方经济交流频繁 D.人们期盼谷子高产15.西晋以前的宁镇地区(今江苏南京、镇江一带)流行的方言是纯粹的吴语;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官话取代吴语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流方言。导致宁镇地区主流方言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移民大量迁入 B.经济得到开发C.政区进行调整 D.政权发生更迭16.遭遇自然灾害时,孝文帝开仓赈恤;对于鳏寡孤独以赐粟(或谷)帛为主,还有免除“杂徭”;对于贫老和“不能自存者”,赐给衣服布帛、粮食或田地等;特别困难的病患专门设立医治场所,派专门的医师救护。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A.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B.丰富了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C.巩固了全国统一的局面 D.缩小了北魏社会的贫富差距17.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处局面的长期存在。反映出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 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南北对峙阻断交流18.魏晋以降官分清浊。有些官尽管官品较高,但因职任繁剧等种种原因,不为士族所喜,被视为“浊官”,士族宁可担任品级较低、职任清闲的“清官”。当时士族依据自己的文化趣味(清浊之分)重构了官僚的等级及其迁转次序。这一现象(

)A.说明世家大族垄断政权 B.导致士族庄园盛极一时C.表明察举制仍是选官主流 D.一定程度上侵夺了皇权19.如表南北朝时期的佛寺、僧尼人数,据如表可以推知朝代僧尼佛寺南朝宋36000人1900多所齐32000多人2000多所梁82000多人2800多所陈32000人1200多所北朝北魏中77000人6400多所北魏末200万人3万多所北齐200万人3万多所北周近100万人1万多所A.北朝社会秩序稳定 B.人民负担日渐沉重C.佛教成为正统思想 D.均田制的推行受阻20.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 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 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材料二

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子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整理自《魏书》材料三

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两名皇族被军阀拥戴,分裂为A和B,稍后又分别被C、D取代。上述5个王朝合称北朝。C、D东西对峙,D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C。不久,隋朝取代D,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及过程。(2)根据材料三的叙述,分别指出材料中A、B、C、D四个政权的名称。(3)综合材料二、三,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蜀汉政权之所以采取刚柔相济的“威德”型治边模式,一方面,是要安抚西南夷部落民众,建枸稳定的大后方秩序;另一方面,则是要倾全国之力北伐讨魏。其中尚有“和戎”与“联吴”的问题,同样是面对四周众多分散力量连环互动的可能,从而采取了与之相关的宏观整体边防方略。诸葛亮治下的蜀地及其南面边地,通过多年内政外务良性互动式的努力,不仅蜀地内部“军资所出,国以富饶”,即后院边地“诸夷慕侯之德,渐去山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诸部于是始有姓氏”。尽管其主要的方法仍为羁糜,后人以为已开了土司制度的滥觞,可见他对后世影响的深远,不能不称为善理边政的重要历史典范。——摘编自张新民《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经验的反思与总结》(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蜀汉边疆治理措施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蜀汉政权“威德”型治边模式的历史影响。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犹如色彩斑斓的万花筒,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下表是中信出版社《新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