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无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1页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无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2页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无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3页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无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4页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无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

《无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为指导,结合我省中等

职业学校《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I.考试目标与要求

《无机化学》课程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无机化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和

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能否达到职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重点

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计算能力、实验基本技能、重要元素

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和在工农业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了解层次: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能够准确再认、再现,具有初步

识别、辨认事实或正确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的能力,即知道“是什么”。

2.理解层次: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在了解基础上,能够深刻领会相

关知识、原理、方法,并借此解释、推断、分析现象,辨明正误,即明白“为什

么"。

3.掌握层次: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相关原理、法则和方法,会正确书写相关方

程式,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总结论述,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即清楚

“怎么办”。

技能性目标包含“初步学习、模仿”“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学会、掌握、

迁移、灵活应用”三个由低到高水平层次的要求。技能性目标可有机结合纸笔测

验和实验操作考查进行考核。

II.考试范围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化学

1.了解化学的概念;

1

2.了解常见化学反应的分类;

3.了解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了解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关注现代化学发展的新成就;

5.能简单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与社会的热点现象;

6.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常见常用的问题。

二、化学基本量和计算

1.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了解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微粒数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理解溶液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会对溶液的配制进行有关计算;

3.能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反应热。

三、卤素

1.了解氯气的性质和用途;了解氯气与水、与碱的反应;

2.了解盐酸的性质,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3.了解次氯酸的性质和用途;了解氯水漂白的原理,理解与二氧化硫的漂白

区别;

4.了解卤素氧化性强弱顺序;

5.了解碘的常见性质。

四、碱金属

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理解钠的化学性质;

2.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俗名和性质;了

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顺序。

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了解原子的组成,了解元素、同位素、质量数和原子序数的概念;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正确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1—18号元

2

素);

3.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4.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运用元素周期律,认识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

律;

5.了解化学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能判断化合物的价键类

型;

7.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8.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六、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1.了解过氧化氢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单质硫的性质和应用,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理解浓硫酸的重要性质,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4.了解氮气的化学性质;

5.了解氮的重要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硝酸)的性质,掌握铁

根离子的检验;

6.了解硅的化学性质和用途,了解二氧化硅可制造光导纤维;

7.了解磷的同素异形体(红磷、白磷),及其性质用途。

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并能用化学反应速率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

运用化学反应速率来指导生产生活,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了解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的特点,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c的表达式;

3.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八、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3.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

3

4.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掌握pH的简单计算(强酸、强碱溶液),

掌握检测溶液pH的方法;

5.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酷、甲基橙)的变色范围;

6.了解离子反应具备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

7.了解盐类(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水解及其应用。

九、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了解原电池的原理、会判断正负极;

3.了解电解池的原理,及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

十、几种金属及其化合物

1.了解金属的通性;

2.了解钙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了解硬水的危害性,了解硬水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了解铝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

和用途;

5.了解铁的性质和用途,掌握铁离子的检验,了解二价铁与三价铁的相互转

化。

H^一、实验

1.了解常见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

急处理方法,树立安全和环保意识;

2.了解实验对化学科学研究的作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学会常见

的验证实验,能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能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能书写实验报告;

4.初步学会沉淀、过滤、蒸发、烘干等操作;

5.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6.初步学会硫酸、盐酸的稀释和pH值测定的方法。

m.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4

一、考试形式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2.卷I(合格性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卷II(等级性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内容比例

序号内容分值比例(约占)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32%

二化学计算16%

三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32%

四化学实验20%

三、考试题型

1.卷I(合格性考试)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题型;

2.卷II(等级性考试)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题型。

5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

《物流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为指导,结合我省中职

学校《物流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I.考试目标与要求

《物流基础》课程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物流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运用知识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达到职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了解层次: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能够准确再认、再现,具有初步

识别、辨认事实或正确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的能力,即知道“是什么”。

2.理解层次: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在了解基础上,能够深刻领会相

关知识、原理、方法,并借此解释、推断、分析现象,辨明正误,即明白“为什

么"。

3.掌握层次: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相关原理、法则和方法,综合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进行总结论述,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即清楚“怎么办

n.考试范围与考核要求

一、现代物流概述

1.了解物流的发展历史,以及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2.了解物流职业道德、规范和物流标准化;

3.理解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理解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绿色物流、

国际物流、冷链物流的概念;

4.理解物流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创造效用及发展特点;

5.掌握物流的类型,重点掌握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和废弃

物物流的概念;

6.掌握物流系统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了解物流系统的特点;

7.掌握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SCM)的概念,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特征和作用。掌握快速反应(QR)、有效客户响应(ECR)的概念。

6

二、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

1.了解运输型、仓储型、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的设施设备要求、管理要求及

服务要求;

2.了解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3.理解企业物流的概念、特征、分类;

4.理解运输型、仓储型、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的主营服务内容;

5.掌握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概念和区别,重点掌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概念

和分类。

三、物流运输作业

1.了解运输的概念和功能;

2.了解五种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能够进行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

3.了解货物集装化用具、集装箱装卸作业设备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4.理解货物运输方式的分类(按设备及工具、路线、作用、协作程度、营运

方式、货物特性等进行分类);

5.掌握五种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

输)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四、物流仓储与配送作业

1.了解EAN商品条码的概念和组成,了解条码验证码的算法;

2.了解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概念;

3.了解仓库的分类及特点;

4.掌握库存ABC分类管理法的概念和应用;

5.掌握仓储的概念和功能;

6.掌握仓储货品入库、在库和出库作业的流程;

7.掌握配送的概念、类型、功能和作业流程;

8.掌握流通加工的概念、作用、类型。

五、物流技术与设备

7

1.了解货架、叉车、托盘等仓储设备的基本特性,了解选择仓储设备的原则

和方法;

2.了解装卸搬运的概念、原则、合理化目标及途径,了解选择装卸搬运设备

的原则和方法;

3.了解包装的概念、功能、分类,了解常见包装设备的特性;

4.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概念,重点理解条码和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

射频识别技术(RFID)、GI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概念和应用;

5.掌握物流信息系统(LIS)的概念、分类、功能(数据收集、信息存储、

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等)。

in.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2.卷I(合格性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卷II(等级性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内容比例

序号内容分值比例(约占)

—■现代物流概述25%

二物流企业10%

三物流运输作业15%

四物流仓储与配送作业30%

五物流技术与设备20%

三、考试题型

1.卷I(合格性考试)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选择题和案例选

择题等题型;

2.卷H(等级性考试)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术语解释题、简答题

和案例分析题等题型。

8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

《新闻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为指导,结合我省中职

学校《新闻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I.考试目标与要求

《新闻基础》课程主要考查学生对《新闻基础》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

掌握情况,同时兼顾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达到职业岗位

能力的基本要求。考试目标与要求如下:

1.了解层次: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能够准确再认、再现,具有初步

识别、辨认事实或正确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的能力,即知道“是什么”。

2.理解层次: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在了解基础上,能够深刻领会相

关知识、原理、方法,并借此解释、推断、分析现象,辨明正误,即明白“为什

么"。

3.掌握层次: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相关原理、法则和方法,综合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进行总结论述,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即清楚“怎么办

n.考试范围与考核要求

本考试的范围为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工作者从业素养四

大部分,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考核

考试内容说明

目标

(一)了解新闻传播的起源,能够用不同历史

新闻

新闻传播的起源、过阶段的新闻活动分析人类从事新闻传播活动

学概A/B

程的目的。

(二)明确新闻的本质。

9

(三)了解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的

基本形式和特点。

(一)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和定义。

(二)了解新闻五要素。

新闻A/B

(三)明确新闻本源。

(四)了解不同类型的新闻。

(一)了解新闻传播的真实性要求。

1、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

2、新闻失实的特点、成因及防治。

3、在我国坚持新闻真实的极端重要性。

(二)了解新闻传播的客观性要求。

新闻传播的要求、选(三)了解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要求。

A/B/C

择(四)掌握新闻传播选择的标准。

1、理解新闻价值的概念,掌握时新性、重要

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五个新闻价值

要素,能够就具体新闻作品进行分析。

2、理解宣传价值。

3、了解新闻法规。

(一)舆论的特点与功能。

新闻与舆论A/B(二)舆论引导。

(三)舆论监督。

(-)了解新闻媒介的双重性质。

中国新闻事业的性(二)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A/B

质和特点(三)明确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一项

基本制度。

新闻媒介的功能和A/B(一)了解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10

正负效应(二)了解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

(-)了解新媒体的特点。

互联网与新媒体A/B(-)中国互联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新老媒体互动构建舆论新格局。

(-)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理解新闻采访

的性质、特点和对象。

新闻采访概念及内(二)了解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

A/B

容(三)理解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时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2、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体现和归宿。

A/B(-)了解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

(二)理解新闻敏感和新闻价值的概念和内

新闻线索

容。

(三)明确新闻敏感的培养方法。

新闻

(一)明确新闻采访策划的定义。

采访

(二)明确新闻采访策划的意义和作用。

实务新闻采访策划B/C

(三)掌握新闻采访策划方案的拟定的写作特

点与要求。

A/B/C(一)了解采前准备的益处。

(二)明确哪些采访尤其要做好采前准备。

采访前期活动

(三)明确采前准备的内容。

(四)掌握列采访提纲的技巧。

B/C(一)理解访问的艺术,掌握提问的技巧。

(二)理解现场观察作用,内容,掌握现场观

采访中期活动

察的方法和技巧。

(三)掌握在采访活动中观察采访对象的心理

11

等因素的技巧。

(四)理解当场笔录在采访过程中的重要作

用,能够正确做现场采访笔录。

(五)掌握在采访过程中正确、合理进行采访

与记录的技巧与方法。

(六)明确开座谈会和记者招待会的注意事

项。

(七)了解搜集资料的必要性。

A/B(一)了解深入采访的要求,对材料验证的方

采访后期活动法和采访笔记的整理有初步的认识。

(二)理解采访后剩余材料的处理方法。

A/B(一)了解隐性采访的概念和历史。

隐性采访(二)掌握隐性采访的优势和劣势。

(三)掌握隐性采访的实施策略。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一)了解新闻写作的价值取向要求。

A/B

求(-)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一)了解什么是消息,理解消息这种新闻体

裁的优势。

消息和通讯A/B/C(二)明确消息的组成部分和倒金字塔结构。

新闻

(三)了解什么是通讯和通讯的种类。

写作

(四)了解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了解标题的作用和特点。

(二)掌握拟定标题的方法。

标题和导语的写作B/C

(三)了解导语的定义和作用。

(四)掌握新闻导语的写作方法。

12

(-)了解新闻记者的工作作风。

新闻记者A/B(二)了解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

(三)了解新闻记者的知识架构。

新闻新闻工作者职业道(一)了解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

A/B

工作德(二)掌握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

者从(-)了解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综合素养。

新闻工作者的基本

业素A/B(二)熟悉播音员、主持人、编辑、记者等新

素质

养闻工作者的职业规范。

备注:此表中能力要求A、B、C指考试目标中的能力层级。

in.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不使用计算器;

2.卷I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卷H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内容比例

主要知识点试卷内容比例

新闻学概论约30%

新闻采访实务约35%

新闻写作约20%

新闻工作者从业素养约15%

三、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选择题、新闻采访写作题等题

型。

13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为指导,结合我省中职

学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I.考试目标与要求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主要考查学生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知识的认知程

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达到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具

体要求如下:

1.了解层次: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能够准确再认、再现,具有初步

识别、辨认事实或正确描述对象基本特征的能力,即知道“是什么”。

2.理解层次: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在了解基础上,能够深刻领会相

关知识、原理、方法,并借此解释、推断、分析现象,辨明正误,即明白“为什

么"。

3.掌握层次: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相关原理、法则和方法,综合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进行总结论述,与己有技能建立联系,即清楚“怎么办”。

n.考试范围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1.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

2.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基本结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

3.掌握学前儿童八大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二、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

1.了解生长、发育和成熟的概念;

14

2.理解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3.了解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4.了解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时间(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九条);

5.了解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

三、学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卫生

1.了解营养、营养素的概念、营养素作用及营养与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

2.了解能量的概念和幼儿热能的消耗;

3.了解学前儿童所需六大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组成、食物来源和缺乏症;

4.掌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概念,理解学前儿童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内

容;

5.理解学前儿童膳食特点,掌握膳食环境的创设;

6.掌握学前儿童膳食配制的原则;

7.了解学前儿童食物中毒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8.掌握学前儿童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四、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预防

1.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流行的三个环节;

2.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了解学前儿童几种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

口病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因和主要症状,掌握其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4.学前儿童常见非传染性疾病;

(1)了解弱视、斜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缺铁性贫血、中耳炎的病因、

主要症状、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2)了解小儿肺炎、腹泻、制齿、肥胖、琲子的病因和主要症状,掌握其护

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五、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

1.掌握学前儿童常见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

15

2.理解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的内容;

3.掌握幼儿园常规的安全措施;

4.常用的急救技术

(1)了解判断伤情轻重的依据及急救的原则;

(2)了解小外伤、动物咬伤、异物入体、急性中毒的种类和症状,掌握其处

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3)了解烫伤、扭伤、脱臼、中暑、骨折、触电、溺水、晕厥的症状,掌握

其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5.常用的护理技术

(1)掌握测体温、冷敷、热敷、止鼻血的方法;

(2)掌握喂药、滴眼药、滴鼻药、滴耳药的方法。

六、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

1.了解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标志;

2.了解幼儿期恐惧、遗尿症、攻击性行为、说谎、口吃、习惯性阴部摩擦、

多动症的表现,掌握其发生的原因和矫正方法;

3.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4.掌握维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

七、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制度

1.了解幼儿园生活制度的概念和制定生活制度的意义;

2.掌握制定学前儿童生活制度的原则;

3.掌握学前儿童一日活动的内容和各环节的卫生要求;

4.理解幼儿健康检查制度、体格锻炼制度、卫生与消毒制度、信息收集制度

的内容。

八、托幼园所的环境卫生

1.理解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2.了解幼儿园户外环境、房舍的卫生要求;

16

3.掌握幼儿园玩具、书籍、文具的卫生要求;

4.掌握托幼园所精神环境的创设要求。

m.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2.卷I(合格性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卷II(等级性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内容比例

序号内容分值比例(约占)

—*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20%

二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5%

三学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卫生12%

四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预防13%

五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与急救18%

六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10%

七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制度15%

八托幼园所的环境卫生7%

三、考试题型

1.卷I(合格性考试)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

2.卷II(等级性考试)包括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

17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为指导,结合我省中职

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I.考试目标与要求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主要考查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知识的认知程度和

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达到职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具体要

求如下:

1.了解层次: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能够准确再认、再现,具有初步

识别、辨认事实或正确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的能力,即知道“是什么”。

2.理解层次: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在了解基础上,能够深刻领会相

关知识、原理、方法,并借此解释、推断、分析现象,辨明正误,即明白“为什

么"。

3.掌握层次: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相关原理、法则和方法,综合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进行总结论述,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即清楚“怎么办”。

II.考试范围与考核要求

一、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

(一)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

1.理解植物生长、发育、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等概念;

2.了解生长与发育的关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3.理解植物生长周期性及其主要类型;

4.理解植物生长相关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5.掌握顶端优势的概念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6.理解植物的极性、再生、休眠和衰老等概念;

7.掌握植物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等概念及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

化等生理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8

8.掌握植物生产的特点和作用。

(二)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

1.了解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

2.理解植物生产的农业生产要素。

二、植物的生长发育

(一)植物的细胞

1.了解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2.掌握细胞的概念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理解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和液泡等常见细胞器结构与功能;

4.理解植物细胞繁殖方式及其特点。

(二)植物的组织

L掌握植物分生组织、成熟组织的概念及类型;

2.掌握成熟组织的特点及作用;

3.了解分生组织的特点及作用;

4.了解植物组织系统的组成。

(三)植物的营养器官

1.掌握根及根系的类型;

2.理解根尖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3.了解侧根的形成部位,理解根瘤和菌根的概念及作用;

4.掌握茎的基本形态及茎和芽的类型;

5.了解茎的生长方式和分枝方式;

6.掌握叶的组成;

7.了解叶的形态和叶序类型;

8.了解根、茎、叶的生理功能;

9.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茎、叶等的形态结构及区别;

10.理解常见营养器官的变态。

19

(四)植物的生殖器官

1.理解花的组成和花序的类型;

2.掌握开花、开花期、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受精和双受精等概念;

3.了解种子的发育,以及花的发育、开花、传粉、受精的一般过程;

4.理解果实的发育;

5.掌握种子的结构及类型,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及条件;

6.掌握果实结构及主要类型;

7.理解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五)植物的生长物质

1.理解七大类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主要生理作用;

2.了解其他主要生长物质的生理作用;

3.理解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理作用。

三、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

(一)土壤的基本组成

1.了解土壤的组成,以及物理性砂粒与物理性黏粒的粒径及作用;

2.了解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两个过程,以及土壤生物的种类和作用;

3.理解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地等概念,以及土壤有机质组成及作用;

4.掌握土壤质地的主要类型(卡庆斯基制);

5.理解土壤水分形态及其有效性;

6.理解土壤有效水的上限和下限的概念;

7.理解土壤墙情、土壤质量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等概念;

8.掌握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以及调节土壤水分状况的方法;

9.理解土壤空气的组成,以及土壤通气性的作用;

10.理解土壤通气性的概念;

11.掌握调节土壤通气性的方法。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

20

1.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土壤孔隙度指标及计算方法;

2.理解土壤结构体的种类及特点,以及土壤胶体种类与特性;

3.理解土壤孔隙性、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结构性、土壤物理机械性、

土壤耕性等的概念;

4.理解团粒结构的概念,以及创造土壤团粒结构的技术措施;

5.掌握土壤耕性好坏的标准,以及确定宜耕期的方法;

6.了解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的范围;

7.了解土壤吸收性的主要类型;

8.理解土壤酸碱性、土壤缓冲性的概念;

9.掌握改良土壤酸碱性的方法,以及提高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的方法;

10.理解不同土壤质地的生产性能,以及改良土壤质地的方法;

11.了解我国主要土壤的特性。

(三)植物营养与科学施肥

1.了解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方式,以及植物科学施肥的理论依据;

2.理解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科学施肥的方法;

3.掌握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种类及植物营养三要素;

4.掌握植物营养供给的两个关键时期;

5.了解化学肥料的种类和性质;

6.掌握常用化学肥料施用要点;

7.掌握有机肥料的种类和性质;

8.理解有机肥料的作用,以及常用有机肥料施用要点;

9.掌握常用生物肥料的种类及其施用要点;

10.理解测土配方施肥的概念;

11.了解测土配方施肥主要技术环节。

四、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

(一)植物生产的水分条件

21

1.了解水汽凝结条件和水汽凝结物;

2.理解空气相对湿度的概念及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3.掌握农业生产上空气湿度的常用表示方法;

4.了解降水的成因,以及降水量、降水强度等的表示方法;

5.掌握降水的种类;

6.了解土壤水分蒸发的三个阶段;

7.掌握土壤水分蒸发的概念。

(二)植物生产的水分调控

1.掌握根系吸水的途径,理解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因素;

2.理解水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以及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

3.掌握植物根系吸水的动力;

4.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方式、指标,理解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5.掌握蒸腾作用概念,以及植物蒸腾作用的调节;

6.掌握植物需水两个关键时期,以及合理灌溉指标;

7.理解植物水分调控的有关措施。

五、植物生产与光能利用

(一)植物的新陈代谢

1.掌握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等概念,以及光合作用意义;

2.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意义与类型;

3.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过程及其调控;

4.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理论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

5.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二)植物生产的光照条件

1.了解日地关系及四季、昼夜的形成;

2.了解昼夜长短与季节和纬度变化的关系;

3.理解可照时数、光照时数、实照时数、光照度和太阳高度角等概念;

22

4.掌握太阳辐射光谱的概念及三个光谱区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5.理解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植物生产的光环境调控

1.掌握植物的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2.掌握植物对光照度、光照时间的适应类型;

3.掌握一般条件下光环境调控技术;

4.理解设施条件下光环境调控技术、调控光照时间控制花期的措施。

六、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

(一)植物生产的温度条件

1.了解土壤的热性质,以及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等物理参数;

2.了解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

3.理解气温非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及主要季节;

4.了解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5.理解高山反季节植物生产的原理;

6.掌握逆温的概念和逆温现象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7.理解植物生长的五基点温度;

8.掌握植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以及农业界限温度概念及指标;

9.掌握积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的概念,以及积温的表示方法;

10.理解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植物生产的温度调控

1.了解植物的感温性和植物的温周期现象;

2.理解土壤温度、空气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掌握一般条件下、设施条件下温度的调控技术。

七、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

(一)植物生产的气象条件

1.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光、温、降水、风等主要气象要素;

23

2.了解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以及福建省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

3.了解寒潮、霜冻、冻害、冷害、热害等极端温度造成的危害;

4.理解寒潮、霜冻、冻害、冷害、热害等灾害的防御措施;

5.理解台风、雨涝、秋季低温连阴雨、寒露风、冰雹等灾害的危害及其防御

措施。

(二)气候与农业小气候

1.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

2.掌握我国气候的显著特点;

3.掌握气候、小气候的概念,以及小气候的特点;

4.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

5.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及含义;

6.了解二十四节气与植物生产的关系。

m.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2.卷I(合格性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卷II(等级性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内容比例

序号内容分值比例(约占)

一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5%

二植物的生长发育25%

三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20%

四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15%

24

五植物生产与光能利用15%

六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15%

七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5%

三、考试题型

1.卷I(合格性考试)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和连线题等题型;

2.卷II(等级性考试)包括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

25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及我省考试要求

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达到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中等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

重要依据,是学校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是评价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

要指标。

II.考试内容

德育

福建省德育课程学业水平考试是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20年版)和福建省中职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的思想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主要内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内容,参与

社会实际生活,在相关专业学习和职场的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福建省德育课程学业水平考试注重以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

平为主要内容,考查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的认知、理解和运用知识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要求对某一知识和原理,能够再认、再现,即知道“是什么”。

26

理解:要求对某一知识和原理能够较全面、较深入地领会,并分析、解释现

象,辨明正误,即明白“为什么”。

运用: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知识,参与社会实际生活,在相关专业学

习和职场的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清楚“怎么办”。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福建省德育课程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20年版)规定的基础模块,即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部分内容以及拓展

模块即选修课程,包括时事政策教育、法律与职业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

结进步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文明礼仪

教育、就业创业创新教育、廉洁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等内容。

福建省德育课程学业水平考试对四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容进行了必要

的整合。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2理解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1.3了解纸币及其发行量;

1.4确立正确的金钱观;

1.5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

1.6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

1.7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2.1了解企业的含义;

2.2理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3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意义;

27

3.1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内容;

3.2了解税收的作用,自觉树立纳税人意识;

3.3了解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特点,学会选择恰当的投资理财方

式;

4.1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

4.2理解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的原因;

4.3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

4.4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5.1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5.2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和意义;

6.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6.2理解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6.3认同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增强风险意识;

7.1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7.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7.3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7.4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

治制度;

7.5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

7.6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

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7.7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7.8了解基层群众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28

7.9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8.1理解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8.2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9.1理解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9.2了解我国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和方式;

9.3了解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0.1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11.1了解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

11.2理解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11.3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2.1理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

12.2理解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认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意

义;

13.1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3.2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内容;

14.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容;

14.2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14.3自觉践行“两山论”,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必修二: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1.1了解职业、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的内涵;

1.2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以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1.3理解职业理想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

2.1了解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

2.2了解职业素养的内涵;

29

2.3理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的升华;

2.4了解兴趣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2.5能够结合所学专业培养职业兴趣;

2.6了解性格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2.7能够结合所学专业调适自己的职业性格;

2.8了解能力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2.9能够结合所学专业提高职业能力;

2.10了解职业价值取向的内容;

2.11学会从实际出发调整职业价值取向;

2.12能够结合所学专业了解关注行业发展动向;

3.1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3.2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

3.3学会运用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选择方法,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3.4了解职业生涯阶段目标的特点及“倒计时”的设计思路;

3.5了解近期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阶段目标;

3.6了解近期目标的制定要领;

3.7了解职业生涯发展措施的制定要领;

3.8学会运用职业生涯发展措施的制定要素,根据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

落实近期目标的计划;

3.9了解终身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4.1了解我国的就业政策;

4.2学会认清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为将来求职就业准

确定位做准备;

4.3了解就业信息的内容;

30

4.4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

4.5理解创业的意义、创业者应具备的素养;

4.6学会做好在校期间的创业准备;

5.1了解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及方法。

必修三:哲学与人生

1.1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人生发展具有指导意

1.2理解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1.3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1.4学会根据人生的客观实际,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2.1了解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2了解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2.3理解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

3.1了解自觉能动性的含义;

3.2理解自觉能动性对人生的作用;

3.3了解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3.4学会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增强自信自强意识,创造美好人生;

4.1了解事物联系的含义;

4.2理解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4.3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4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5.1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2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3理解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

31

5.4学会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境遇;

6.1了解辩证矛盾的含义;

6.2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3理解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的全面看待事物的方法;

6.4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人生发展;

6.5了解内因、外因的含义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6.6理解事物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6.7学会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促进人生发展;

7.1了解实践、认识的含义;

7.2理解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观点;

7.3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7.4学会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知行统一中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8.1了解现象和本质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8.2了解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8.3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9.1了解科学思维方法的作用;

9.2尝试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10.1理解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地位,领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性;

10.2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11.1了解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11.2了解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11.3学会将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12.1了解理想、信念与意志的关系;

12.2加强自身修养,磨炼坚强意志,坚定理想信念,承担社会责任;

32

13.1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13.2了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3.3学会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14.1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

14.2理解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14.3正确理解奉献和索取的关系,在劳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15.1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及其实现条件;

15.2理解个性自由的含义及其与社会约束的关系;

15.3加强训练,努力做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必修四:职业道德与法治

1.1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

2.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

2.2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

3.1了解道德的含义;

3.2理解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和任务要求;

3.3了解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主要内容;

3.4理解道德的作用;

4.1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4.2了解爱岗敬业的意义;

4.3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

4.4了解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4.5理解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意义;

4.6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

4.7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