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2025年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一模)2025年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一模)2025年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一模)2025年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一模)2025年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80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的聚落内部房屋排列整齐,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等的墓地内部墓葬秩序井然,这和同时期西亚聚落秩序感不强、流行居室葬的情况有别。据此可推知()A.中华文明早期追求社会秩序和稳定 B.南北文化呈现相互交流之势C.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较为广泛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不断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距今8000年前后,兴隆洼文化的聚落内部房屋排列整齐,周围有壕沟环绕,房屋以半地穴式为主,体现了明确的规划性和社会组织能力。同时,裴李岗文化的墓地内部墓葬秩序井然,反映出对丧葬礼仪和社会结构的规范。这些特征表明中华文明在起源阶段即注重社会秩序和稳定,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同时期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不同之处,而非国内南北文化的交流,排除B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较为广泛”的说法正确,但题干核心在于“秩序”而非分布范围,排除C项;材料虽提及多支系人群交往,但更强调“稳定内敛”的共性,而非多元融合的阶段性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2.东汉时期有一首这样的歌谣:“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指的是弘农人成瑨在南阳任太守后,辟召当地名士岑公孝为功曹。结果岑公孝把政事打理得清清楚楚,成瑨每天只需要找个清静地方吹口哨玩就可以了。据此可推知,东汉()A.门阀士族专权日甚 B.官吏选拔注重实际能力C.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D.黄老政治思想一度复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时地方主要长官可自行辟召当地世家大族任重要官职,并把持地方政务。这种地方设置大大加强了世家大族把持地方的能力,不利于中央集权,C项正确;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材料所述时代是东汉,排除A项;根据材料“辟召当地名士岑公孝”可知,虽然岑公孝实际处理政务的能力很强,但其被选拔是基于其名士的身份而非实际能力,排除B项;成瑨的无所作为是基于政事已被打理清楚,而非受到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3.唐朝府兵制的基本单位是折冲府,设在州县,分布极不平衡,关中一带拥有40%左右的折冲府。府兵征选原则是“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府兵平时进行农业生产,农闲时训练,自备兵甲衣粮番上、出征。唐中期以后,随着土地兼并,农民纷纷沦为流民或客户。对府兵制理解正确的是()A.折冲府的分布情况不利于中央集权B.大量征召府兵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C.安史之乱是府兵制衰落

主要原因D.均田制是唐政府维系府兵制的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府兵制的基础是均田制,农民获得国家均田后,有义务服兵役,D项正确;关中一带拥有40%左右的折冲府,中央政府可以随时调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府兵需要自备兵甲衣粮番上、出征,节省了国家军费开支,所以没有加重国家财政负担,排除B项;均田制的崩溃是府兵制衰落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4.宋代城市的官营住房可划分为“直管房”和“自管房”,数量巨大。“直管房”由中央房地产管理机构店宅务管理,所征收的房租要送交三司。“自管房”则是由各地一些特殊部门自行管理的房屋,如州学、慈善机构广惠院,收入归本部门支配。这折射出()A.坊市间的界限被打破 B.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C.工商食官体制的完善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官营住房数量巨大,体现出当时城市住房需求大,城市流动人口多,出租体现的是用市场化手段管理官营住房,折射出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城市官营住房,不涉及坊市的格局,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体制就已经趋于瓦解了,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自管房"的收入是归各地管理部门支配的,排除D项。故选B项。5.明朝建立之初,实行恤商的新法,将税率降为三十分之一,下诏令官府采购应照时价公平给付,商人可以贩粮到边境,领盐引回内地取盐。山(西)陕(西)、江淮等地商人纷纷奔走于各边镇。明朝恤商政策的实施()A.旨在提高商人社会地位 B.表明政府放弃抑商政策C.逐利观念成为社会主流 D.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题干描述的明朝初年的恤商政策,包括降低税率、公平交易、允许商人贩粮到边境等措施,这些政策主要鼓励和便利到边疆地区的商业活动,有助于活跃边疆地区的经济,有利于保障边疆的物资供应。因此,明朝恤商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D项正确;明朝恤商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边疆地区的供应,并非为了提高商人社会地位,排除A项;明朝时期,政府仍旧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利观念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排除C项。故选D项。6.据下表可知,当时()学校名称创办时间地点创办组织广益学堂(今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1897年芜湖英国中华圣公会育德小学(今滁州市第三中学)1898年滁州美国基督教会圣保罗中学(今安庆市第二中学)1899年安庆美国基督教会含美学堂(今怀远县第一中学)1903年怀远美国基督教会A.列强对华教育投资竞争激烈 B.西学东渐惠及江淮大地C.教会学校助推近代教育转型 D.教育殖民化的特征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英国中华圣公会”“美国基督教会”等创办组织信息可知,这些学校都是由外国教会在华创办,其目的是为了传播西方宗教和文化,培养亲西方的人才,是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一种手段,体现了教育殖民化的特征明显,D项正确;表格中主要体现的是英国、美国的教会在华创办学校,没有体现出列强之间在教育投资方面存在激烈竞争的相关信息,不能仅根据这几所学校就得出列强对华教育投资竞争激烈的结论,排除A项;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表格中的这些教会学校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列强的文化侵略等目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为了让西学惠及江淮大地、促进中国发展,排除B项;表格中没有关于这些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教育转型起到推动作用的具体表现和内容,从本质上看,这些教会学校更多的是带有殖民色彩,而不是主要为了助推中国教育的近代转型,排除C项。故选D项。7.清末文言文版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等在民初仍被继续沿用,直到192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吕思勉《自修适用本国史》,才被白话文版渐次取代,1923年傅运森主持编写的历史教材更是打破了“朝代”“国界”的旧习。这一变动()A.促进学堂选官制度的设立 B.是国民革命发展的结果C.得益于新文化运动

发展 D.铲除了封建帝制的根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直道192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吕思勉《自修适用本国史》,才被白话文版渐次取代,1923年傅运森主持编写的历史教材更是打破了‘朝代’‘国界’的旧习”和所学可知,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开始新史观,在五四运动前后形成高潮。这影响了民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C项正确;学堂选官制度建立于清朝末年,排除A项;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年,排除B项;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新中国成立,彻底结束了封建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8.1928年5月,中央提出“在割据区可以发行有限的苏维埃政府的纸币以流通金融”。同年秋末,赣西南东固根据地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历史上第一家人民银行,由于基金充足,信用极好,所发行货币深受群众欢迎。此外,其他根据地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金融机构。这些举措意在()A.推动革命路线转变 B.解决根据地的经济困难C.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D.应对反动派的军事“围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2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根据地在其区域内建立金融机构乃至发行货币,促进了区域内的金融流通,根据地金融流通的畅通,有利于根据地内商品的流通,满足乡村金融需求,以应对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经济的围剿,因此材料所述举措意在解决根据地的经济困难,B项正确;当时中国革命的路线依然是“工农武装割据”,建立金融机构和发行货币等举措并没有推动革命路线发生转变,排除A项;当时根据地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建立金融机构主要是为了应对经济封锁带来的经济困境,保障根据地的经济正常运转,而不是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排除C项;建立金融机构和发行货币主要是从经济层面采取的措施,其直接目的是解决经济困难,而不是专门针对军事“围剿”行动,排除D项。故选B项。9.1944年12月,晋绥边区召开第四届群英(劳动英雄)大会,大会评选表彰各类英雄,听取边区领导关于1945年三大任务的报告,讨论劳武结合、变工互助、卫生文教等方面的问题,组织军民经验交流和练兵技术表演活动。由此可知,群英大会()A

践行了“三三制”原则 B.发挥了社会动员功能C.是设置地方的参议会 D.促使大生产运动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4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群英大会通过表彰先进,组织经验交流和练兵技术表演活动,动员民众参与到抗战和生产活动中,B项正确;材料强调生产等事宜,未体现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排除A项;群英大会未体现参政议政的权力,排除C项;抗战初期,在陕甘宁边区兴起了大生产运动,且群英大会的内容涉及领域众多,并非只有生产活动,排除D项。故选B项。10.新中国成立伊始,陈云派时任中财委中央计划局副局长曹菊如到东北去调运粮食,确保东北从1949年11月15日起,每日运1000万至1200万斤粮食进关;又派时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钱之光先后到上海、汉口,适当调整两地纱布存量,同时催促华中棉花东运,保证上海生产纱布所需的原料。当时这些调运粮棉的举措旨在()A.平抑物价 B.支援建设 C.救济民生 D.供给前线【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材料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米棉之战”。当时上海投机资本在炒作银元被政府打击后,转而套购粮食、棉花、煤炭,引发全国性物价上涨。为此,政府紧急调运粮棉、煤炭发往大城市集中统一抛售,借以平抑物价,A项正确;当时处于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尚未开展大规模的建设,排除B项;调运粮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民生,让百姓能有基本的生活物资,但从当时的主要背景和陈云采取这些举措的主要意图来看,更侧重于稳定物价,以解决当时面临的严重经济问题,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时,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集中在华南、西南地区,这与材料提及的地理范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自2012年以来,中国通过体育公共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2014年的中拉足球外交、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以及2023年在杭州和成都分别举办的亚运会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些外交活动意在()A.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 B.扩展外交空间,寻求国家安全C.维护国家利益,冲破大国封锁 D.打破外交困境,增进各国友谊【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举办这些体育公共外交活动,一方面可以展示中国在体育等领域的发展成就和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为国内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服务于民族复兴的大局;另一方面,通过体育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友谊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项正确;体育公共外交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外交空间,但寻求国家安全并不是这些活动最主要的目的,且表述过于片面,排除B项;举办这些体育活动更多的是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友好关系,而不是单纯为了冲破大国封锁,这种说法过于狭隘地理解了体育外交的意义,排除C项;中国近年来的外交形势总体是积极向好的,并不存在所谓的“外交困境”需要打破。排除D项。故选A项。12.“当希腊人拿下了美索不达米亚后,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全部被希腊人理解清楚了。”“他们学会了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代数学,在解二次方程的时候,希腊人采用了巴比伦的方法,用平方系数来乘,而不是采用除的方法。”这从侧面反映出()A.西亚数学发展水平高于古希腊 B.东方文化滋养了古希腊文明C.古希腊批判性接受了西亚文化 D.古代巴比伦科学具有原生性【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巴比伦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属于东方文化,希腊人理解了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同时学会了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代数学,体现出东方文化滋养了古希腊文明,B项正确;材料并未直接比较西亚和古希腊的数学发展水平,只是说古希腊人吸收了西亚的数学,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古希腊人学习与吸收古代西亚的科学成就,从材料看不出“批判性”,排除C项;材料从侧面反映出东方文化滋养了古希腊文明,材料不涉及古代巴比伦科学的原生性,排除D项。故选B项。13.12世纪,佛罗伦萨的城市空间特征呈现出混乱的块状聚居模式,存在大量开放的公共空间。13世纪末,佛罗伦萨逐渐出现了大批临街而立、具有古典风格的豪华府邸与独栋别墅,拓宽了街道,并规范了街道两旁房屋的高度和立面。这一变化反映了()A.文艺复兴的开展 B.社会发展影响城市空间形态C.城市自治的成效 D.建筑的风格决定城市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13世纪的意大利。根据材料可知,12世纪到13世纪末佛罗伦萨城市空间的变化,尤其是从混乱的块状聚居模式到豪华府邸与独栋别墅的出现,反映出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和社会风貌的变化。此种变化暗示城市内部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可能涉及社会阶层的分化、财富的集中,以及商业与居住功能的逐渐分离,因此,材料反映了社会发展影响城市空间形态,B项正确;文艺复兴更强调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与描述的城市空间和经济结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和社会风貌的变化,未涉及城市管理即城市自治对其产生了影响,排除C项;建筑的风格影响城市的发展,而不是“决定”,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图漫画发表于1941年1月底,出自英国著名漫画家大卫·洛。漫画中人物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他们面对一个身上写着“非交战国”的大型猎犬(象征美国),漫画上方的文字写道:“那不是你十二个月前的小宠物吗,贝尼托?”该漫画()A.讽刺了美国的绥靖政策B.反映了法西斯同盟内部矛盾C.呼吁建立反法西斯同盟D.预示战争形势可能出现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世界。根据材料时间1941年可知,此时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漫画讽刺了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希望美国保持中立,但如今他们看到“非交战国”变得强大,且可能会对他们造成威胁时的惊恐与不安。这暗示了尽管美国暂时中立,但随着战争的推进,美国的介入会给法西斯势力带来沉重打击,D项正确;漫画体现美国的强大对法西斯的震慑,而非突出美国纵容法西斯侵略,“绥靖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漫画的重点在于法西斯同盟对美国这个“非交战国”的潜在威胁感到不安,而没有表现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发生矛盾,排除B项;材料只直接提及美国一个非法西斯国家,看不出呼吁建立反法西斯同盟,排除C项。故选D项。15.二战后,国际上出现了一股移民潮。约180万人自阿尔及利亚和印度支那返回法国,约100万人从非洲返回葡萄牙,约30万人从东印度返回荷兰。此外,英国和比利时也有数量不等的本国国民返回国内。这股移民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美苏冷战日益加剧 B.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C.国家间的文化冲突 D.国际政治新秩序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后的世界。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二战后移民潮主要是殖民地、半殖殖民地的宗主国人民返回本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由于二战后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兴的独立国家大多不与美苏结盟,美苏冷战的焦点在欧洲,排除A项;国家间的文化冲突,不是移民回国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国际政治新秩序形成是指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与宗主国人民回国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16.2023年11月2日,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在伦敦以北的布莱奇利园闭幕,中国、英国、美国等28个国家和欧洲联盟签署了《布莱奇利宣言》,宣言指出人工智能带来巨大机遇,有潜力增强人类福祉、和平和繁荣,同意共同努力防范AI可能造成的“灾难性伤害”。据此可知()A.现代科技要求各国提高创新能力 B.人工智能已覆盖人类所有社会生活C.国际社会谋求合理利用人工智能 D.国际法的完善促进了现代科技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3年(世界)。根据材料“中国、英国、美国等28个国家和欧洲联盟签署了《布莱奇利宣言》,宣言指出人工智能带来巨大机遇,有潜力增强人类福祉、和平和繁荣,同意共同努力防范AI可能造成的‘灾难性伤害’”可知,《布莱奇利宣言》的签署表明了现代科技进步得到革命性的发展,同时国际社会也在谋求合理利用人工智能,C项正确;材料表明国际社会谋求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未体现各国提高创新能力,排除A项;“人工智能已覆盖人类所有社会生活”的说法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表明国际社会谋求合理利用人工智能,而不是国际法的完善促进了现代科技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红票”又称“红色谕旨”,是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由康熙皇帝发布,经内务府刊刻后交由返欧的西方商人带给罗马教皇的谕旨。该谕旨图案和文字皆为红色,以满文、汉文和拉丁文书写并刊刻,是清初中西交往过程中因文化差异导致冲突的直接体现,康熙通过红票与教皇主动沟通,反映出清初中西交往中康熙皇帝的积极态度。同时作为世俗皇帝,他在属于天主教礼仪的问题上发表意见,也是天主教在华传布过程中教权与皇权冲突的表现。——摘编自果美侠《康熙“红票”考——兼谈“传教信票”及康熙对传教士的集体召见》材料二康熙年间,传教士所领之票与康熙红票是两种不同文件,前者为“传教信票”,《正教奉褒》中记载:康熙四十五年冬,驻京西士,齐趋内殿,上面谕云:“朕念你们,欲给尔等敕文,尔等得有凭据,地方官晓得你们来历,”“凡不回去的西洋人等,写票用内务府印给发,票上写西洋某国人,年若干,在某会,来中国若干年……为此给票,兼满汉字,将千字文编成号数,挨次存记,将票书成款式进呈,钦此。”——摘编自果美侠《康熙“红票”考——兼谈“传教信票”及康熙对传教士的集体召见》材料三“信票制度迫使我们在中国如同戴着镣铐跳舞。1707年,当我为续领信票向礼部提交申请时,官员明确告知:‘若不能证明你们对修订历法的贡献,明年将无权留在江西’。我们不得不将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测绘地图、调试望远镜,而传播福音成为必须隐藏在技术贡献背后的次要事务。”——摘编自《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回忆录》第Ⅲ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红票”发布的背景。(2)材料二与材料三对“信票”功能的记载有何差异?结合史料类型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答案】(1)①社会经济繁荣;②皇权专制强化;③康乾盛世;④新航路开辟后中西交流加强;⑤早期的西学东渐;⑥中西文化差异冲突;⑦康熙帝对西方的主动接触。(2)差异:材料二(官方文件)强调信票的行政管理功能(登记传教士信息、规范传教行为)材料三(传教士回忆录)侧重信票引发政治文化冲突(干涉信仰自由、强化传教士科技贡献)。原因:材料二为政府公文,体现制度设计的官方立场;材料三为个人回忆录,反映西方传教士的切身感受与价值判断。(四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由康熙皇帝发布,经内务府刊刻后交由返欧的西方商人带给罗马教皇的谕旨”可知,康乾盛世;新航路开辟后中西交流加强;根据材料“该谕旨图案和文字皆为红色,以满文、汉文和拉丁文书写并刊刻,是清初中西交往过程中因文化差异导致冲突的直接体现,康熙通过红票与教皇主动沟通,反映出清初中西交往中康熙皇帝的积极态度”可知,早期的西学东渐;中西文化差异冲突;康熙帝对西方的主动接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经济繁荣;皇权专制强化。【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题、对比题。时空是清朝(中国)。差异:根据材料“朕念你们,欲给尔等敕文,尔等得有凭据,地方官晓得你们来历,”“凡不回去的西洋人等,写票用内务府印给发,票上写西洋某国人,年若干,在某会,来中国若干年……为此给票,兼满汉字,将千字文编成号数,挨次存记,将票书成款式进呈,钦此。”可知,材料二(官方文件)强调信票的行政管理功能(登记传教士信息、规范传教行为);根据材料“《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回忆录》”“信票制度迫使我们在中国如同戴着镣铐跳舞。1707年,当我为续领信票向礼部提交申请时,官员明确告知:‘若不能证明你们对修订历法的贡献,明年将无权留在江西’。我们不得不将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测绘地图、调试望远镜,而传播福音成为必须隐藏在技术贡献背后的次要事务”可知,材料三(传教士回忆录)侧重信票引发政治文化冲突(干涉信仰自由、强化传教士科技贡献)。原因:根据材料“上面谕云”“凡不回去的西洋人等,写票用内务府印给发,票上写西洋某国人,年若干,在某会,来中国若干年……为此给票,兼满汉字,将千字文编成号数,挨次存记,将票书成款式进呈,钦此”可知,材料二为政府公文,体现制度设计的官方立场;根据材料“《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回忆录》”“信票制度迫使我们在中国如同戴着镣铐跳舞”“我们不得不将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测绘地图、调试望远镜,而传播福音成为必须隐藏在技术贡献背后的次要事务”可知,材料三为个人回忆录,反映西方传教士的切身感受与价值判断。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时设置了“八校尉”,其中屯骑校尉专门负责战马与骑兵的训练,另三校尉主管各地的异族骑兵。汉军采用“部曲制”,汉军中央骑兵的“部”下辖两个“曲”,“曲”以下为“骑五百”,“骑五百”以下为“骑卒长”,再以下分别为骑士吏、骑什长、骑长。……对异族骑兵的专门化管理既强化了西汉帝国对游牧骑兵的统一调度,也有助于汉骑兵向精于骑射的游牧骑兵学习技艺。羽林、期门等骑兵部队的设置,保障了中央骑兵部队的建设和对骑兵军官的培养。在汉军骑兵长期对匈奴保持战略优势并赢得多场重要战役后,“是后匈奴远遁,而幕(漠)南无王廷”。——摘编自谢书缘、李福泉《论西汉和安息的骑兵与帝国边疆的整合》材料二奥古斯都作为罗马帝国的缔造者,进行一系列改革以确保罗马帝国长时段的安宁,其中军事改革是最重要的举措之一。罗马帝国拥有60个军团,奥古斯都确立统治地位后,拥有更全面彻底地重组罗马军队的权力,重组的目标是建立一支永久、专业与稳定的军队。军队的规模基本确立,正规军团为28个,由重装兵、轻装兵和骑兵三部分组成,军队的总数约为17万人,各军团常驻某地,都有自己的番号、专有名和团徽。奥古斯都新建了一支精锐部队近卫军,主要任务是保卫元首的人身安全。统领近卫军的将领称为近卫军长官,共两人。罗马帝国军团部署表

23年约106年约138年约161年约192年英国03333北方前线84446中央前线712—13101010东方前线46888驻防军64333总计2530282830——摘编并整理自袁波《罗马帝国的军队与君主制的确立》(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西汉与罗马帝国在军队部署方位上的明显差异,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汉与罗马帝国在军事组织和管理上的相同之处,并谈一谈古代军队建设对当代中国实现强军目标的启示。【答案】(1)差异:西汉:集中兵力专攻北方(骑兵主攻匈奴,军事重心单一)罗马:多线布防(北方、东方、中央前线同步调整,应对多方向威胁)。原因:西汉:农耕文明与游牧势力(匈奴)矛盾突出,需针对性突破;罗马:帝国疆域横跨欧亚非,边境威胁多元化;军事传统:汉军依赖骑兵机动,罗马依赖军团步兵与要塞防御体系。(2)相同之处:目的相同:都为了提升军队战斗力管理策略相同:都重视军队的统一调度(强化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组织建设相同:都设置了专门的精锐部队(羽林、期门骑兵与近卫军)作用相同:都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边境安全启示:①强国必须强军,增强军队建设重视度;②实现军队专门化管理;③完善军队建制;④加强军事交流和人才培养;⑤适时调整军队部署。【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题、原因题。时空是古代(西汉和罗马帝国)。由材料“其中屯骑校尉专门负责战马与骑兵的训练,另三校尉主管各地的异族骑兵”可得出,西汉:集中兵力专攻北方(骑兵主攻匈奴,军事重心单一);由材料“各军团常驻某地,都有自己的番号、专有名和团徽。奥古斯都新建了一支精锐部队近卫军,主要任务是保卫元首的人身安全。统领近卫军的将领称为近卫军长官,共两人,罗马帝国军团部署表,北方前线,东方前线”可得出,罗马:多线布防(北方、东方、中央前线同步调整,应对多方向威胁);原因:由材料“对异族骑兵的专门化管理既强化了西汉帝国对游牧骑兵的统一调度,也有助于汉骑兵向精于骑射的游牧骑兵学习技艺,奥古斯都确立统治地位后,拥有更全面彻底地重组罗马军队的权力,重组的目标是建立一支永久、专业与稳定的军队”及所学可得出,西汉:农耕文明与游牧势力(匈奴)矛盾突出,需针对性突破;罗马:帝国疆域横跨欧亚非,边境威胁多元化;由材料“羽林、期门等骑兵部队的设置,保障了中央骑兵部队的建设和对骑兵军官的培养;重组的目标是建立一支永久、专业与稳定的军队。军队的规模基本确立,正规军团为28个”及所学可得出,军事传统:汉军依赖骑兵机动,罗马依赖军团步兵与要塞防御体系。【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题、启示题。时空是古代、现代(西汉、罗马帝国和当代中国)。相同:由材料“羽林、期门等骑兵部队的设置,保障了中央骑兵部队的建设和对骑兵军官的培养;军队的总数约为17万人,各军团常驻某地,都有自己的番号、专有名和团徽。奥古斯都新建了一支精锐部队近卫军”可得出,目的相同:都为了提升军队战斗力管理策略相同:都重视军队的统一调度(强化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由材料“羽林、期门等骑兵部队的设置,保障了中央骑兵部队的建设和对骑兵军官的培养; 正规军团为28个,由重装兵、轻装兵和骑兵三部分组成,军队的总数约为17万人,各军团常驻某地”可得出,组织建设相同:都设置了专门的精锐部队(羽林、期门骑兵与近卫军);作用相同:都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边境安全。启示:结合所学可知,可从军队建设重要性、如何管理、培养人才和调整建设等角度分析即可,比如:①强国必须强军,增强军队建设重视度;②实现军队专门化管理;③完善军队建制;④加强军事交流和人才培养;⑤适时调整军队部署。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世纪法国的艺术受古典主义影响颇深,女性艺术形象在题材和主题上都趋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以塑造宗教和神话中的女性形象为主,这些女性形象均被赋予说教意味,用以约束当时女性的思想。随着社会思潮和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影响,19世纪时开始大量出现更加真实的女性形象。艺术家反对轻浮的洛可可艺术,他们更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农妇和工人阶层的女性成为他们笔下的常客,米勒(1814—1875)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拾穗者》描绘了三个农妇正辛劳地捡拾散落麦穗的场景。19世纪由女性手工完成的许多工作开始转为由机械设备完成,这些设备在农村越来越多见。《农民女性梳理羊毛》一画中,毕沙罗将衣着简朴正专注从事繁杂工作的妇女置于斑驳的树荫下,表现出默默无闻,辛劳耕耘的农村女性的英雄气质。19世纪中期,大部分的女性肖像作品,都以新兴中产阶级为主,她们的职业和身份也较17、18世纪更加多元化,画家们也通过对中产阶级女性的不同服饰装扮、身体姿态等方面的探索,来再现工业城市的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对女性肉体和灵魂的影响。——摘编自滕淼《17—19世纪法国油画艺术中女性形象演变的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9世纪法国油画中女性形象变化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以后法国油画中女性形象变化带来的影响。【答案】(1)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工业革命开展,科学技术的传播;③启蒙运动的影响;④法国大革命推翻君主制;⑤法国多年战争,女性社会作用增加(2)影响:①女性经济和社会地位有所提高;②促进法国女性进一步开展平权运动;③推动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发展;④打破对女性单一审美的观念,扩宽审美范围。【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17—19世纪(法国)。据材料一“ 随着社会思潮和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影响,19世纪时开始大量出现更加真实的女性形象”,可得出启蒙运动的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开展,科学技术的传播;据材料“19世纪中期,大部分的女性肖像作品,都以新兴中产阶级为主,她们的职业和身份也较17、18世纪更加多元化”,可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材料“ 艺术家反对轻浮的洛可可艺术,他们更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农妇和工人阶层的女性成为他们笔下的常客,米勒(1814—1875)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拾穗者》描绘了三个农妇正辛劳地捡拾散落麦穗的场景”,可得出法国大革命推翻君主制,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女性形象;结合所学知识,法国大革命过程中,女性发挥重要作用,可得吃法国多年战争,女性社会作用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