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鸭2025版高考历史第36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神权下的自我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_第1页
浙江鸭2025版高考历史第36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神权下的自我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_第2页
浙江鸭2025版高考历史第36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神权下的自我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_第3页
浙江鸭2025版高考历史第36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神权下的自我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_第4页
浙江鸭2025版高考历史第36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神权下的自我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第36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神权下的自我一、选择题1.(2024浙江11月选考,30,2分)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同等。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骄傲、荣誉、英勇、高尚等品性”。上述哲学家及其主见所表达的思想()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A.①③ B.①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4课标Ⅰ)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像,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备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减弱3.古希腊有人设想: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只能看到洞口活动的动植物因身后矮墙上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因此,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唯一真实的事物。这一设想旨在强调()洞窟之喻示意图A.理性高于感觉B.关注人的世界C.相识源于感觉D.美德即学问4.(2024天津文综)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探讨,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缘由在于()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5.意大利哲学家皮科(1463—1494)认为:“人性并非自诞生就已被确定,上帝并不用铁的必定法则来束缚人,而是给人以意志和行动的自由。”皮科的本质意图是()A.质疑宗教信仰以提升人的主体地位B.确定人性以转化人感知世界的视角C.否定上帝权威以推动自然科学发展D.批判君主专制以推动人文精神发展6.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绽开,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加其事和干脆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高级神职人员。这一现象表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A.缺乏广泛性的群众基础B.资本主义尚未出现萌芽C.社会上层热衷古典文化D.封建保守势力异样强大7.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做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天主教会是维护封建神学的工具B.资产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C.资产阶级个人私欲恶性膨胀D.资产阶级强调“人性至上”,反对信仰上帝8.右图所示著作以讲故事的形式,描绘了意大利社会生活的画面。它着意刻画的是“人”,而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神”。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该著作()A.否定了宗教神学B.提倡追求物质享受C.强调了人的价值D.批判了封建君主制9.(2014江苏单科)“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实行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宝的指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困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困 B.认为财宝即道德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10.(2024天津文综)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提倡的改革运动得到农夫、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11.(2015北京文综)1521年,德国维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许多幅对帧木版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C.反对宗教改革 D.提倡宗教宽容12.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化的市民,来自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探讨: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其次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A.新教教士必需听从世俗政府的管辖B.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须要缴纳赋税C.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D.新教提倡最高权威是《圣经》而非教士13.陈独秀说:“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女权之解放也。”其中“宗教之解放”体现在()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生而同等”C.“与上帝干脆对话” D.“主权在民”14.伏尔泰在相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阅历,并依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说明物质世界。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见上帝就是自然界不行抗拒的规律。这说明伏尔泰()A.在相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B.主见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D.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对立二、非选择题15.(2024江苏海门一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覆盖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爽的气息,令人的精神为之一爽,并且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材料二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即燃起燎原之火。农夫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情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限制。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事实上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材料三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一般信徒)皆为教士”等信条,他又鼓吹俗权至上,主见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而加尔文派则宣称:假如我们的统治者是暴君或压迫者,那“他们就不是上帝命定的”,因此“我们在拒绝听从并抗拒这样的统治者时,并不是在抗拒上帝的意志”。——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少数英才”唤醒西欧社会采纳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政治和经济因素。(3分)(2)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中德意志人民的诉求。结合材料一,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4分)(3)据材料三,谈谈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政治意义。(5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A斯多亚学派继承了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从人与生俱来就有理性入手,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同等的理论,故①③正确。人民主权的原则是近代启蒙运动时提出的,故②错误;康德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正式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2.B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据题干可知,古希腊神话中诸神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还争权夺利,说明诸神人格化的特点,反映了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宗教信仰问题,解除A项;C、D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解除。3.A洞窟之喻是设想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唯一真实的事物。而当他们有一天走出洞窟,看到了外面真实的世界,才知道自己在洞窟里面看到的是不真实的事物。洞窟中的世界对应感觉世界,是虚幻的;而洞窟外面的世界对应理性世界,是真实的。由此说明理性高于感觉,故A项正确。4.B19世纪中期,达尔文挑战宗教神学创世说,并没有遭到像16世纪的塞尔维特一样的人身迫害,缘由在于经过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冲击后,教会失去原有权威,故B项正确。5.B从材料信息“上帝并不用铁的必定法则来束缚人,而是给人以意志和行动的自由”可知,皮科确定人性,用人的眼光而非神的眼光相识世界,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质疑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否定上帝权威,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批判君主专制对人文精神的影响,故D项错误。6.A材料中“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表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缺乏广泛性的群众基础,A项正确;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本缘由,B项错误,C项所述材料未体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教会势力强大,D项错误。7.B意大利旺盛的工商业城市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引起了阶级关系和思想观念的改变,资产阶级兴起,要求有为自己服务的思想文化,进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与当时的教会精神统治产生了深刻的冲突,进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即文艺复兴运动。故应选B。8.C“它着意刻画的是‘人’”,可见其突出人的价值,故C项正确。A、B、D三项题干无法体现。9.D“反对对财宝的指责”“贫困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表明人文主义者不反对对财宝的追求,不主见清贫的生活,故D项符合题意。“贫困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说明贫困只是显示品德的方法之一,不能说其鄙视贫困,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财宝与道德的关系,B项错误;人文主义者将自己建立的学说借上帝之名义说出,不是揶揄上帝,C项错误。解题的关键是精确理解材料的含义。10.D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题干信息表明,马丁·路德改革既得到了下层人民群众的支持,也得到了上层王公贵族的认可。据此可以得出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王公贵族与下层民众的目标并不相同,故A项错误。B项只强调了宗教改革对王公贵族的影响,并未涉及其他阶层,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11.A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而教皇却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联系题干中的“1521年”“德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故正确选项为A。12.D从材料信息看,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化的市民。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新教主见“因信称义”“信仰得救”,认为《圣经》是最高权威。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A、B两项;C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信息无关。13.C“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拉的哲学名言,与“宗教之解放”无关,故A项错误;“人生而同等”是启蒙思想家的普世价值理念,与“宗教之解放”无关,故B项错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提出“与上帝干脆对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故C项正确;“主权在民”是近代民主政治潮流的体现,与“宗教之解放”无关,故D项错误。14.A自然神论认为,虽然上帝创建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是在此之后上帝并不再对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伏尔泰在宗教上坚持自然神论,不盲从教会说教,体现了理性原则。伏尔泰在相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阅历,并依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说明物质世界,体现了理性原则。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答案(1)形式:采纳文学艺术的形式。(或答“借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