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鸭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4讲区域联系教师备用题库_第1页
浙江鸭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4讲区域联系教师备用题库_第2页
浙江鸭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4讲区域联系教师备用题库_第3页
浙江鸭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4讲区域联系教师备用题库_第4页
浙江鸭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4讲区域联系教师备用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24讲区域联系老师备用题库改革开放以来,国外跨国公司逐步加大对我国投资。下图为长三角地区跨国公司空间布局演化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1.(2024浙江11月选考,20,2分)关于长三角地区跨国公司空间布局演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Ⅰ阶段,地区分部布局在中心城市B.第Ⅱ阶段,子公司向周边城市迁移C.第Ⅲ阶段,公司总部迁至中心城市D.第Ⅲ阶段,地区分部集中于中心城市答案B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过程。示意图显示第Ⅰ阶段,跨国公司尚未在我国设立地区分部;第Ⅱ阶段,在我国设立地区分部,子公司起先向周边城市迁移,并在中心城市设立研发中心;第Ⅲ阶段,公司总部仍设立于国外,中心城市的研发中心增加,周边城市不仅子公司数量增加,个别城市还设立地区分部。故正确答案为B。2.(2024浙江11月选考,21,2分)第Ⅱ、Ⅲ阶段跨国公司在中心城市设立研发中心,主要影响因素是()A.土地、科技 B.科技、市场C.市场、政策 D.政策、土地答案B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示意图显示在第Ⅱ、Ⅲ阶段,中心城市的政策影响并不是最强(尤其是第Ⅲ阶段),故政策因素并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研发中心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土地价格等因素影响较小;研发中心的设立,还有一个主要目的便是刚好驾驭市场信息。故正确答案为B。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上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3.(2024天津文综,4,4分)据上图推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改变特征与缘由的正确组合是()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答案A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及区域经济发展。读图可知,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主要缘由是三地作为中国的直辖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因产业升级,纺织服装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出京津沪地区,A项正确;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应当是改革开放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所致,B项错误;读图知苏浙产业份额并不是逐年递增的,2002—2010年有所下降,C项错误;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且有下降趋势,但新疆作为中国的主要牧场以及长绒棉基地,原料并不短缺,应当是受技术、市场的限制所致,D项错误。4.(2024天津文综,5,4分)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交通运输 B.劳动力成本C.技术水平 D.距市场远近答案B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及产业转移。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读图可知,河南、江西劳动力工资水平低,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较高,故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应当是劳动力成本。我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头初,广东省佛山市领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5.(2024课标Ⅰ,2,4分)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缘由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答案A陶瓷产业是高污染产业,由于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地价上涨、环保压力等因素促使该主产区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进而促使该主产区的陶瓷产业向外转移,故A项正确。6.(2024课标Ⅰ,3,4分)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足够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答案C景德镇是世界著名的“瓷都”,技术水平高,制瓷历史悠久。所以其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入的主要优势是产业基础好,故C项正确。资金、交通是佛山的优势,故解除A、D项。佛山陶瓷产业的转移不是因为劳动力因素,故B项错误。自20世纪70年头起先,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改变。据此完成下面三题。7.(2024课标Ⅱ,3,4分)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答案B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因素。家电组装工厂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工厂不断向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转移,故B项正确。8.(2024课标Ⅱ,4,4分)20世纪90年头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缘由是中国()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C.劳动力素养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答案A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以及比较分析问题的实力。越南劳动力成本低,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投资吸引力大,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是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A项正确。家电组装工厂的技术来源于日本,B项错误。中国的劳动力素养高,基础设施水平高,生产成本也较高,因此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吸引力下降,故C、D项错误。9.(2024课标Ⅱ,5,4分)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来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答案D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在全球化、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要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已渐渐成熟,没有接着加大力度的可能。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不利于我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我国家电产品的价格优势已不具备,不能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故D项正确。下表为我国2007—2010年四大地区之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制造业转移规模(单位:亿元)表。完成下面两题。区域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净转出东部地区0645167239-5281中部地区2369041601469西部地区31402310423173东北地区82312532063910.(2015浙江10月选考,23,2分)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A.中部向西部地区 B.中、西部向东部地区C.东北向中部地区 D.东部向其他三个地区答案B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学问。由表格中的信息可以推断,东部地区的净转出为负值,说明东部地区为净转入地区,而东北、中部和西部的净转出为正值,说明该类产业主要转向东部地区,故B选项正确。11.(2015浙江10月选考,24,2分)影响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成本 B.自然资源C.集群效应 D.劳动力成本答案C本题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缘由。依据材料可以推断出该类制造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因东部地区科技发达,产业向东部地区转移可以获得集群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故C选项正确。东部地区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较高,自然资源(特殊是矿产资源)不丰富。12.(2024江苏单科,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第一大粗钢生产国,2015年粗钢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50%,但高端钢材生产不足。图Ⅰ为“2015年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略图”。图Ⅰ材料二有探讨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有肯定的相关性。2015年、2024年中国人均GDP分别为7990美元和8836美元。图Ⅱ为“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关系示意图”。图Ⅱ材料三产能利用率是指行业发挥生产实力的程度,是实际产量与设计产能的比率。一般认为,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78%~83%时较为合理,低于75%则为产能严峻过剩。图Ⅲ为“我国2010年—2015年粗钢产能和产能利用率统计图”。图Ⅲ(1)我国铁矿石进口最主要的源地是,从该地进口铁矿石在运输上的优势是。(2分)

(2)推想我国将来粗钢需求量将出现的改变及其根本缘由。(3分)

(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3分)

(4)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是。(4分)

答案(1)澳大利亚运输成本低(距离相对较近)(2)先升后降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3)产能过剩;对原料和市场依靠性强;经济效益低;技术含量低;能耗大、污染重(4)去产能;多种途径保障原料供应;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保力度解析(1)由图Ⅰ中的信息和数据可知,我国铁矿石进口最主要的源地是澳大利亚,与其他进口地相比,澳大利亚与我国距离相对较近,运输成本低。(2)结合材料二可以推想我国将来粗钢需求量会出现先升后降的改变,其根本缘由是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3)2012年以来,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低于75%,说明我国粗钢生产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粗钢生产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2010年以来,我国粗钢产能持续提高,会使我国粗钢生产对原料依靠性强;实际产量高但产能利用率低,导致粗钢对市场的依靠性强;粗钢生产属于对矿产资源的初级加工,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低,能耗大,对环境污染严峻。(4)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粗钢生产应当去产能、保障原料供应、开拓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保力度。13.[2024浙江4月选考,27(1),2分]读中国某区域略图(图1)及重庆市示意图(图2),完成下题。图1图2图示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A是,该主体工程西起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答案西气东输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或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解析视察图中的A资源调配工程走向和路途,可推断是“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始于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属“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此题强调“三大自然区”名称,不要错填为“西北地区”“西部地区”,否则不得分。14.(2015浙江10月选考,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为解决城市问题、协调京津冀发展,北京加快了产业和人口向河北、天津转移。材料二图甲为2011年辽、吉、黑三省和全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能源消费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图。图乙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甲图乙(1)北京此时的风向是,该季节的气候特征是。(2分)

(2)从区域发展阶段看,北京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在该阶段,三次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产值比重最高的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力气是。(2分)

(3)与全国相比,辽、吉、黑三省的单位GDP能耗的共同特点是,这和三省的产业结构偏重于有关。(2分)

(4)北京产业和人口的外迁,反映出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1分)

(5)与河北相比,天津作为北京产业转入地的优势条件有哪些?(3分)答案(1)西北(偏北)寒冷干燥(2)第三产业高科技(3)较高(高于全国)重型工业(4)逆城市化(5)技术水平较高;对外开放程度高;基础配套设施更完善;海运便利;与北京联系紧密。解析本题以我国北方地区为区域背景,考查等压线判读、季节判读、气候特征等自然地理内容,以及区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城市化、产业转移等人文地理内容。(1)依据风向判读法则,推断出此时北京是西北风;从图中的等压线数值看,陆地气压大于同纬度的海洋气压,属于北半球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寒冷干燥。(2)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特点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比重超过其次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最低;高科技是主要发展驱动力。(3)辽、吉、黑三省的煤炭、石油、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以传统的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能耗大、污染重、效益低。(4)“逆城市化”是指产业和人口从城市中心区迁往城市外围的卫星城和新区的现象。其缘由是:城市内环境污染严峻、交通拥堵、住房惊慌等;居民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卫星城和新区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条件便利等。(5)留意题干的细致审读。题干要求说出天津“与河北相比”的优势条件,必需是天津具备而河北不具备的比较优势。天津位于海滨地区,京津之间的交通便捷,天津的科技水平更高,对外开放程度更高。15.[2015浙江文综,37(3),10分]依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下图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材料二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改变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探讨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若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改变?若不迁移,其需实行什么应对措施?答案改变: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解析本题以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为背景材料,考查长三角地区工业区位选择的相关学问。探讨企业是否外迁要综合考虑影响企业成本和利润的各方面要素,辩证分析并提出合理方案。16.[2015广东文综,41(4)(5),14分]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完成问题。材料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6分)(2)为了满意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