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语文+答案_第1页
西南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语文+答案_第2页
西南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语文+答案_第3页
西南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语文+答案_第4页
西南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语文+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名校联盟2025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是认识自己本身,进而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不要遵循任何模式或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有人在学生时代已发现自己对优美诗歌的爱好,有人更爱历史和乡土传说,有人爱民歌,还有人觉得那细致地考察我们心灵的感受并给予高度理性解释的作品,更有魅力和令人欣喜。阅读之路有千万条。可以从小学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或者但丁。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读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首诗或者一则报道或者一篇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然后再扩而大之。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难道不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吗?我没有忘记,第一次翻开巴尔扎克的作品,却几乎不懂他说些什么。主人公的财务状况竟描写得如此详尽,我大失所望。我所期待的是充满狂热与纠葛的故事,是前往野蛮国度的旅行或者甜蜜而冒险的艳遇;谁知没有这一切,却要我去操心一个完全陌生的年轻人的钱包!我厌烦地将那本蓝色小书放回原处,从此许多许多年都没再读巴尔扎克,直至很久很久之后重新发现他;这次才是认认真真的、一劳永逸的发现。又过了若干年,一次与书籍有关的新体验带给了我满足。卫礼贤(RichardWilhelm)翻译了“中国丛书”,在我看来,这是当今德国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我永不会忘记,我在阅读这些书时如何惊异和心驰神往,书中所说的一切对于我如何地既陌生又正确,既符合我的预感和期望又美好无比。几十年来,我对中国典籍的喜今世,对书籍已有些轻视了。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杰作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摘编自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材料二:人类非得自自然赐予,而是从自己的精神中所创造出来的许多世界中,书籍世界是最大的一个。没有文字和书籍,便没有历史,进而也不会有人类这个概念了。我们每天大多数孩子都很快而极自然地学会阅读,毫不以之为奇,少部分孩子把握住学校所授的魔术之键,年年,或每隔十年,不断对其魅力产生惊讶。今天虽也教授读法,但注意到由此会给予孩子们多大帮助的人,便很少很少了。没有阅读天份的人,其阅读能力仅停留在读懂零碎的信息上;也有少数人被完整的文字和言辞所吸引了。这少数人,便成了读书家。他们从孩提时便在课本中发现若干诗或故事,待能轻松读通那些后,便舍不得丢开它们,一步步向书籍的世界踏去了。每进一步,都会发现这个世界多么广大,与这魔术完全无缘的人们,他们对于阅读,恰像无音乐之耳的人聆赏音乐一般,竟然指斥读书是使生活无能的、病态而危险的举动。如果能在书籍世界的迷宫、洞穴或大洋中沉浸几百年,也许就不会感到这个世界的狭窄罢!书籍中这无限的世界,对所有真正的读书家,显示了各不相同的姿态,但他们都向着这世界走,去觅求、体验自己。有进入开普拉或爱因斯坦的作品;有些孩子,从诗句开始,进入中国古代那些温和的教训中去。无数的道路,经由原始林通到无数的目标去。而任何一个目标都不是尽头,在所凡是真的读书家,即使没有增加一本新书,也能借着已有的宝物,继续几百年的研究。对于那些读书家,书籍每隔数年都会显出新的不同姿态,作不同的解释,唤起不同意识到世界的不同文化是相连接的,在关联性视角下愈读愈使我们对世界上一切的思想和文学,理解得更为透彻。各种民族的几十万种声音,都向着同一的目标而努力,用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的神,梦见同一的愿望,有同一的烦恼,我们会在更多单一的个性中见到一切的共性。(摘编自黑塞《书的魔力》)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一个人阅读只讲究数量,只为了获得功利化的知识,那么他不算真正的读B.要发现杰作的价值,首先需要表明自己的价值,需花力气、下功夫认真对待杰作。C.文字和书籍是形成历史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它们,人类这个概念也不会存在。D.“中国丛书”被翻译出来,一直被德国人认为是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作者在少年时只喜欢看新鲜刺激的情节,而长大后才发现曾经的厌恶是幼稚的,书籍的精髓需要慢慢发掘。B.材料一最后一段想告诉读者,每天留一二小时去读前人的优秀作品,是一种更接C.材料二中“魔术之键”比喻学校所教授的阅读方法,“与这魔术完全无缘的人们”指的是没有对读书产生兴趣,且对阅读有偏见的人。D.材料二认为,作为读书家,每个人的起点、终点不同,在阅读的过程中,会看到无边的原野。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第一段举例,表明每个人的爱好不同,论述了人应该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B.材料一最后一段展现出当今人们轻视书籍的现象,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解决措施。C.材料二运用类比论证,展现不懂欣赏音乐和不懂享受阅读的相似之处,是为了证明读书是危险的举动。D.材料二最后一段强调带着关联性的视角去读世界文学,从中获得收获,这与材料一中读中国典籍获得满足的事实相呼应。4.材料中多处使用了反问句和感叹句,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4分)5.一位朋友向你请教阅读的方法,请你借助材料中黑塞的观点,指导他开始并持续有效地进行读书这项活动。(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一支古老的歌(节选)茹志鹃肩负着泱泱的命运,作为普通一员的旅行,味道并不好受。特别是到了地方,一走出火车站,我真有点茫茫然,惶惶然。手里拎了那个颇神气的拉链旅行包,东撞西闯,不知该上哪里找住的地方,也不知该上哪一路车。北方的秋天,虽不像想象的那么冷,但在傍晚的风里,身上的呢大衣飘飘忽忽地摆动着,心里着实有点焦急,后悔不该给泱泱来个突然袭击,让她来接就好了。她现在是年轻,一时的热情,再加上我们家庭里那一点罗曼蒂克的思想影响,要和一个回乡知青冒华结合了,这可不是三年五年的事。我很严肃地告诉她,要她作好思想准备,跟我一起回去,顶替妈妈的工作。她听了后,又笑了。我至今也想不透,这有什么好笑的。她说:“恐怕不行。”简直就像是我在邀她看电影一样。岂有此理。我有点恼火了,她却仍然那么轻快地告诉我,说他们团日夜两场在演出,有她的独唱节目。她明天才能来看我,还要叫我去看她的演出,还要带我去游松花江,然后也不等我说话,就“嘎噔”一声挂断了电话。屈雍十月五日松花江原来是这么沉沉的,因为是晚上,我看不清它是什么颜色,只看到宽阔的一片粼粼波光。我傍着它,走了好久好久,它也带着我越过了好多好多年,回到了最早最早的那时节。你记得吗,在上海,在包方的那间三层阁楼里,你、我、包方、珈莉,我们年轻的血在沸腾,滚热的泪在横流,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我全想起来了,你的声音有点沙哑,泪也流得特多,穿着你那件贵族女校的校服,是紫红镶着黑色细滚边的旗袍,黑黑的脸,宽宽的嘴。我们一起唱,一起哭,哭祖国的苦难,哭祖国的耻辱。我们同有一颗炽热的心,一个炽热的理想。只要能够救祖国,我们可以离乡背井,可以忍饥挨饿,可以舍弃萦绕于心头的爱情,可以去死。那种热情、抱负,那种决心、理想,那种鲁莽的、无顾忌的、勇往直前的梦想!当然,叫目标也可以,叫向往也可以,总之,我觉得人一定要有这种东西,它好像能净化人的灵魂。要不,在过去那么艰苦的环境中,我们怎么却感觉着那么甘美呢!同志间是那么温暖呢!我为什么给你写这些呢,因为我想到了这些;因为我觉得这是美好的;因为你看了会感到愉快的。我从包方家出来以后,我完全想起了松花江,泱泱说的松花江了。现在是五日深夜,或者说是六日已经开始。乘我睡不着,也乘前信未封起,再涂上一早泱泱和冒华就背了个大书包来了。她今天是布鞋,深色的衣服,深色的围巾。一进门,就举起双手,像是恳求又像是发誓,说道:“好爸爸,别提我的调动,我哪里也不去。今天谁也不许提这个。让我们痛痛快快玩半天。”接着就带我去游松花江,外带野餐。冒华不知哪里弄了条船来,由他划桨。他弄船弄得很漂亮。他在泱泱跟前,仿佛如置身于一种幻想的幸福之中,既痛苦又欢乐,那张陶醉而带忧郁的脸,在船尾一仰一俯地划桨。我真像是在听第六交响乐的第二章,在轻盈愉悦的圆舞曲当中,潜伏着忘不了的悲哀。他已决定明天回大队去了。七日晚考虑了半夜的结果,我决定跟冒华去他们的大队了。去看看他的马群,尝尝大马哈鱼的鱼子,再听听那里的民谣,呼吸呼吸那森林里的空气,我需要那里的生活。也许,在那里能寻回我音乐上的艺术生命。社会主义的第六交响乐,结尾绝不是生命的熄灭,而是生命的苏醒,延续。想来想去,觉得这是我能做的,做来对党对人民或许有点用处的。而第八副局长,我不需要它,我的女儿也不需要它,党和人民也并不需要这个,只是一种对干部的照顾。革命者反要革命的照顾,我想这本身就不那么革命。从前我们唱过的那支歌,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现在的青年也用同样热的感情在唱。这热的血,热的泪,火似的感情,不单单是属于青年人的。这火在我们身上并没有熄灭,不过跳跃得不那么鲜亮,但它是更炽热、更耐久的一种火。决定以后,我就安然入睡了。我相信你会理解我的。可能我要过个把月再回来,这次回来,不但有许多可说的,也许还有许多可唱的呢!屈雍八日晨(有删改)经历了长时间的积蓄,“新时期”以后,茹志鹃的文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1979~1980年间的一些作品,这些小说的批判性和反思性都大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艺语文·第5页(共10页)术性也越来越纯熟。如果说前期小说着重表现朴素、单纯的人性美与人情美,那么,在后期小说中则有了过去与现在、理想和现实的具体冲突。黄秋耘将之概括为“从微笑到沉思”,非常形象。(叶端《作品与思潮理想和诗意的探寻——论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创作》)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家庭里那一点罗曼蒂克的思想影响”,说明女儿泱泱性格叛逆固执,让父母很担忧。B.泱泱轻快地告诉父亲她的演出安排,并邀请父亲去观看,表明她离开父母后的轻松愉悦。C.“好爸爸,别提我的调动,我哪里也不去。”表明泱泱并不想听从父母给她调动工作的安排。D.想来想去,父亲最后决定跟冒华去他们的大队看一看。这也是父亲无力改变现状后的无奈之举。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走出火车站时,写傍晚的风,身上飘飘忽忽地摆动着的呢大衣,可以衬托出父亲焦急不定的心理。B.文章插叙了父亲与母亲年轻时对理想热切追求的往事,这一内容也为后面父亲心理的变化作了铺垫。C.文中提到的松花江及松花江的民谣,具有一定的象征义,都与两代人美好的理想与精神家园有密切关系。D.本文围绕父亲调动女儿工作的事情展开叙述,在父亲和女儿双重视角切换中,人物的内心得到了充分的展现。8.在调动女儿工作和对待女儿恋爱的态度上,父亲的内心感受呈现出多种变化,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9.材料二叶端说“茹志鹃后期小说中有了过去与现在、理想和现实的具体冲突”,请结合文本围绕这则评论里面的两个关键词:理想·冲突,说一下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泊曰:“借使遂良不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帅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顾谓褚遂良曰:“公尝为史官,如朕言,得其实乎?”对曰:“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与,盖谦谦之志耳。”(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篡组伤女工。首创奢淫, 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节选自《贞观政要》)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史官书人君言A动B备记口善恶D庶几回人君不敢国为非G未闻自取H而观之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庚辰,天干地支之一,干支可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文中是纪日。B.逮,赶得上,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的“逮”字用法相同。C.俎,指砧板,与《鸿门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俎”意思相同。D.已,已经,与《劝学》中“学不可以已”的“已”意思和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褚遂良认为只要是皇帝的行为,无论好坏都应如实记录,黄门侍郎刘泊赞成褚遂良的做法,太宗表示都认可。B.唐太宗要求大臣如实分析自己功绩超过古人的原因,群臣都认为他的功绩如天地般广大,是言语无法描述的。太宗不认同他们说的“无法描述”。C.古代帝王往往爱贤才弃无能之辈,唐太宗却能尊重与怜惜区别对待,让两类人各D.唐太宗认为,不必什么事都苦苦进谏,进谏应重在大事,褚遂良纠正了太宗这一说法,让太宗主动提出让其在做事之前和完成后都要及时进谏。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与,盖谦谦之志耳。(2)雕琢害农事,篡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14.“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请根据材料简单概括唐太宗认为自己成就功业的原因有哪些方面(每方面8字以内)。(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绿竹半含锋②,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②锋(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诗首句着一“绿”字,信手拈来,看似平淡无奇,却高度涵盖了诗中竹子的形B.杜甫借助“书帙晚”“酒樽凉”的美景,写出竹下二人读书饮酒惬意悠然的形象。C.裴说笔下的竹子以它独特的形态和色泽,成为了山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D.裴诗既有比喻,也有对比,既有对大自然的描绘,也有与大自然的抗争。16.《严郑公宅同咏竹》与《春日山中竹》都写竹,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所言之“志”有何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1)高适的《燕歌行并序》中揭露“汉军”将军和士兵地位、待遇对比鲜明,隐含着必败原因的句子是:"99o(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用“ ”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沂水边游乐的情景,既回答了孔子问“志”,又蕴含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3)诗歌中的细节描写虽然惜墨如金,依然有生动细腻、动人心弦的力量。如《静女》中的男子因为找不到心上人而“"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村上在修路的前夜找来在树下烧了纸、杀了鸡、点上香的德高望重的长者祭祀这棵长在我家东面第二天一早才动工的大柏树。我们周围的大人小孩便围着那树张望,那棵树也有两三个成年人合抱那么粗了。村里木匠专门找来一根一米多长的钢锯条,为古树做了一个特大号的锯子,几个青壮年坐在树的两边,轮流使劲拉锯。在来回的锯齿中,热腾腾的金黄锯末便在一颗颗雪亮的锯齿间落下,很快就在树干的两边分别积了一大堆。那两堆细软的散发着热气的锯末,是树里流出的血。半个时辰过后,那宽大的锯条还卡在粗壮的树干中间,仿佛A。周围大大小小的人们都端看饭碗过来看看,嘴里18.文中画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19.(1)画波浪线句子改为“金黄锯末便在一颗颗锯齿间落下”似乎更简洁流畅,你同意吗?说出理由。(4分)(2)结合文段内容,在A处续写一个15字以内的句子与加点句构成比喻句。(2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对浩瀚宇宙的探索,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础。更多时候,我们关注和期待的是①,殊不知,每一个飞天逐梦的大胆设想、每一次航天任务的成功实施,背后都是无数航天人潜心科研攻关、勇攀科技高峰的辛勤奋斗。在实验室、在发射场、在茫茫大漠,中国航天人用汗水和智慧、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和境界、用对祖国的忠诚热爱和对“航天梦”“强国梦”的不懈追求,铸就了中国航天一次次“高光时刻”。语文·第9页(共10页)飞天逐梦,不仅远在天际,更改变着我们的日常。足不天象;出门在外,有“北斗”给你陪伴导航;哪怕②,也有通信卫星助你联网无忧……中国航天的发展,也推动空间应用不断前行,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作出巨大贡献。超过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移植深耕”,增加智慧城市等加速发展。生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2.下列句子中的“在”与文中加点的“在”,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对于上述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1.(3分)D【解析】原文“卫礼贤(RichardWilhelm)翻译了‘中国丛书’,在我看来,这是当今德国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原文是作者一个人的认识,而非所有德国人的认识,且原文强调“当今”,而非“一直”。2.(3分)B【解析】作者用反问句想表明的是一种比较,待在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并不比阅读更接近真实生活。且作者并没有表明这种方式更好,无中生有。3.(3分)C【解析】不懂欣赏音乐和不懂享受阅读的相似之处是音乐和阅读都会被指斥批判,找到相似处不是为了证明读书是危险的,恰恰是为了表达对这个观点的不大认可,所以用了“竟然”一词。4.(4分)①反问句:材料一出现两个反问句,语气强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有力地论述了带着爱、敬重去读书的重要性。②感叹句:材料二多次出现感叹句,情感充沛,使论证更具感染力,引发读者共鸣。论证了书籍对于人们走向世界的重要性。(一点2分)5.(6分)①选择自己爱好的书籍。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②多次反复阅读同一本书籍。同一本书,读者每隔数年再重读,都会显出新的不同姿态,作不同的解释,唤起不同的共鸣。③以关联性视角去读世界文学。阅读世界范围内各个民族的作品,在更多单一的个性中见到一切的共性。④下功夫认真对待杰作。(一点2分,任答三点得满分)6.(3分)C【解析】A“说明女儿泱泱性格叛逆固执,让父母很担忧”分析错误。“我们家庭里那一点罗曼蒂克的思想影响”影响了女儿对爱情的渴望和热烈的追求,与叛逆固执的性格无关。B“表明她离开父母后的轻松愉悦”分析错误。泱泱是出于对自己从事工作的喜悦,真诚地希望父亲能来看自己的表演。D“这也是父亲无力改变现状后的无奈之举”分析错误,父亲最后决定跟冒华去他们的大队看一看是因为他觉得他需要那里的生活,也许在那里能寻回他音乐上的艺术生命。觉得这是他能做的,做来对党对人民或许有点用处的事情。7.(3分)D【解析】本文是书信体叙述,是通过父亲写给妻子的信来讲述调动女儿工作的经过,以及自己内心感受的变化,只有父亲的叙述视角。8.(4分)①为女儿工作调动奔走,刚到火车站时,不知去哪里住,感觉茫然,焦急,对女儿②冒华知道泱泱要回去接替母亲工作,自己也决定明天回大队去了。父③父亲决定跟冒华去他们的大队,他感受到革命理想的传承,现在的青9.(6分)①理想包含了父母一辈炽热的革命奋斗理想,也包含了儿女新时代新的理想追求以女理想的冲突,以及由此带来的革命精神向谁传承问题的思考。(10.(3分)BDG【解析】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句意:史官笔录君主的言行,详细地记载君主的善与恶,大概君主因此不敢有不11.(3分)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和古代上古人;“逮”,及、到,强调时间的到达,动词,句意:到了晋朝建立。两句中的“逮”雕饰祭器;“俎”,指古代割肉用的砧板,句意:别人是刀和砧板,我12.(3分)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在做事之前和完成后都要及时进谏”理解错误,应是“在刚开始时,或者是在将结束时,都应当及时13.(8分)(1)陛下博大宽广的德行记载不完,却单单对以上五个方面赞同,大概(这)是陛下谦(“胜”,尽;“与”,赞同;“谦”,谦虚。句意1分)(2)从事精雕细琢会妨害农业生产,编织华丽丝带会损害女工的正常事务。首创奢侈淫("害",妨害;“篡组”,编织华丽丝带;“渐”,征兆。句意1分)14.(3分)有五方面原因:不嫉胜己者;弃短取长;贤不肖各得其所;奖掖正直;爱中华夷狄如一。(8字以内,答出2点计1分,4点计2分,5个方面答全给3分)15.(3分)B【解析】B项,“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杜甫借助“书帙晚”“酒樽凉”两个错觉,从侧面烘托出了竹色的青葱和竹阴沁人故选B。16.(6分)①杜诗着力描绘的是严郑公宅第的竹子,色泽鲜嫩、浓荫凉爽、清香怡人,只要不被摧残,新竹可以长到高耸云霄。寄寓了尊重天性、呵护人才、期待得到提携,让自②裴诗着力描绘的是春日山中竹,塑造了峭拔苍翠、生命力顽强的山中竹形象,表达了17.(6分)(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2)浴乎沂,风乎舞雩(3)搔首踟蹰惟有泪千行18.(3分)参考示例:大柏树长在我家的东面,在修路的前夜,村上找来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树下烧了纸、杀了鸡、点上香祭祀这棵树,第二天一早才动工。(至少3个短句,符合逻辑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长句变短句的一般步骤为:提取主干;切分修饰成分,转换19.(6分)(1)(4分)不同意(1分)。原句“热腾腾”写出了大柏树生命力的旺盛(1分),“雪亮”写出锯子的冰冷与锋利(1分),作者从生命体验的角度表达了大柏树被村民锯出锯末时内心的剧痛(1分)。(2)(2分)咬在树干上的一排锋利牙齿【解析】本句要求与上句构成比喻句,结合上句找到本体“锯条”,结合文段中“一颗颗雪亮的锯齿”拟写,15字以内即可。20.(4分)超过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移植深耕”,助力智慧城市等加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处存在两处语市等加速发展”谓宾搭配不当,应将“增加”改为“助力";根据原文,“正在因中国航天的发展而更美好”这句话的主语应该是“我们”,所以21.(4分)①激动人心的飞天瞬间②地处偏远地区22.(3分)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在”是“在于”“决定于”的意思。A.“在”是“在于”“决定于”的意思,动词。B.“在”是“停留”的意思,动词。C.“在”是“存在”“生存”的意思,动词。D.“在”是“处所”的意思,名词。故选A。23.(60分)【解析】两则材料虽然侧重的内容不同,但共同点都在于强调追求成为“完整的人”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追求成为“完美的人”。根据“完整的人”这一关键词,探讨“完整的人”的内涵和特征,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分析“完整的人”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等等。写作过程中要体现“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背景下”这一时代环境,体现青年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1)成为一个完整的人(2)悦纳自我,追求完整(3)全面发展,成就完整自我(4)追求完整,绽放人生(5)完整比完美更重要一、评分要求45分起评,学生能围绕“完整的人”展开,辩证看待“完整的人”和“完美的人”的关系,体现写作者的主体意识,满足800字要求;否则视为偏题(36~44分)、跑题(35分以下)。此外,视内容、结构、语言酌情加分。评分具体要求:1.肯定应该做“完整的人”,合理阐释其意义,以及如何做一个“完整的人”,有相对全面、辩证的思考与分析,评分45分及以上。2.泛泛而谈“完美”和“完整”的区别或作用,缺乏写作主体的感悟与思考等,视为偏题卷,评分不超过44分。3.与材料关键词“完整的人”无直接联系,顾左右而言他,视为跑题卷,评分在35以下。二、特殊卷处理严重的残卷、抄袭30分以下;多于600字,未到800字,结构完整的,只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多于600字,结构完整且扣题的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