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奶水牛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操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广西《奶水牛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操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广西《奶水牛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操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广西《奶水牛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操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广西《奶水牛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操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广西地方标准《奶水牛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操作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8年第二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桂市监函〔2018〕253号)精神,由广西水牛研究所承担《奶水牛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操作技术规程》广西地方标准于2018年12月获得立项(编号2018-0268),本标准由广西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广西水牛研究所负责起草。二、编制目的意义广西水牛存栏400多万头,居全国之首。奶水牛产业的发展得到政府的支持,作为率先开展水牛品种改良的省份之一,广西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广泛推进本地水牛的品种改良,2017年广西奶水牛存栏5.35万头(约占上述五省区的35%),能繁母牛3.24万头,规模养殖场(50头以上)有45个,水牛奶产量2.65万吨(约占五省区水牛奶产量的53%,占全区牛奶产量的30%),水牛产业对广西畜牧业发展及满足乳、肉市场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广西是我国水牛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区域,良种繁育及杂交改良体系建设是广西水牛奶业开发的重点工作之一,但规模小、繁殖效率低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人工授精条件下,据某地4个乡镇数据统计,奶水牛平均产犊间隔为494.1±147.5天,范围321~1056天,产犊间隔≥450天的占52.72%,≥2年的占6.67%。因此,如何提高水牛繁殖效率就显得极为重要。为提高人工授精的情期受胎率,世界各国开展了一些水牛冷冻精液和同期发情技术的研究。据伊朗资料报道,水牛冷冻精液解冻后的活力最高可达(74.9%+8.58)%,最低为(62.7+7.2)%,与奶牛冷冻精液解冻活力相当,人工授精的情期受胎率,随着季节变化而波动,正常水牛的情期受胎率平均为41.6%。巴西应用同期排卵(Ovsynch)技术探究水牛的人工授精受胎率,即产后第一天注射GnRH,第7天注射PGF2α和第9天注射GnRH,结果发现,水牛的情期受胎率显著提高,可达50%,但非情期的受胎率则只有7~30%。阿根廷采用标准的同期排卵技术处理水牛时发现,其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为52.3%,若在采用同期排卵技术之前进行预处理,即注射150mg的PGF2α,其人工授精的情期受胎率可达55.8%,但两中处理方法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意大利应用标准的同期排卵技术处理水牛人工授精的情期受胎率均为58.0%,非情期受胎率为7.3%~45.6%。在我国,2010年杂交配种母水牛28.4万头,产犊14.7万头,人工授精配种受胎率提高到46%。因此,规范化的水牛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水牛配种效率,加快水牛的扩群增量速度,促进奶水牛的产业化发展。目前我区尚无统一的水牛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规程,各地操作较为混乱,效率不高,因此有必要制定本规程,规范我区奶水牛繁殖工作中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操作,提升我区奶水牛同期发情的技术水平。三、本标准编制的原则实用性原则:本标准是集各地的成功经验进行编制的,因此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本的内容主要来自于生产一线,并要服务于生产一线,因此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确保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为四、国内外标准对比情况五、编制过程(一)前期工作编制起草承担单位自2001年以来一直进行水牛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的相关研究,期间承担相关项目有“提高母水牛繁殖率综合技术措施的研究”、“缩短奶水牛初产年龄的研究”、“高产奶水牛体外胚胎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高产奶水牛繁殖新技术熟化研究及集成示范”、“高产奶性能胚胎移植的生产应用”等。研究过程中使用B超监测水牛的发情和排卵,对发情率、排卵率、排卵时间间隔、受胎率、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较丰富的试验资料。发表相关论文有“B超在水牛早期妊娠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水牛同期发情效果的观察”、“GnRH结合PGF2α法处理水牛同期发情试验”、“同期发情效果的因素分析研究”、“应用GnRH+PGc+GnRH法诱导水牛同期发情效果的观察”、“应用氯前列烯醇诱导水牛同期发情效果的观察”、“水牛同期发情技术的研究”、“水牛同期发情技术的研究进展”、“水牛同期发情及胚胎移植技术及其应用”、“奶水牛同期发情-人工授精面上推广试验初报”、“谈奶水牛人工授精”、“意大利地中海水牛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试验效果的研究”、“母水牛同期发情的排卵监测”、“母水牛同期发情的多排卵监测”等。(二)成立编制起草小组为确保标准编制的顺利实施,做到编制的标准技术含量高,实用性强,确保编制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由广西水牛研究所技术人员组成编制起草小组,对标准起草工作进行分工,明确任务和职责。编制起草小组由4名高级职称、7名中级职称人员等共11人组成,具体见表1。表1主要起草人及其工作内容姓名职称负责项目具体内容陈明棠高级畜牧师项目主持人,制定方案,起草水牛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规范、汇总征求专家意见,编写标准送审稿和编制说明等。梁贤威研究员协调及监督工作,标准修改等。覃广胜研究员标准涉及的相关试验方案设计和实施、试验资料收集、资料查阅、标准内容和技术指标核对、标准草稿和征求意见稿修改等工作。黄锋副研究员标准内容和、标准草稿和征求意见稿修改等工作。谭正准畜牧师相关试验方案设计和实施、试验资料收集等。黄健畜牧师相关试验方案设计和实施、试验资料收集等。李辉畜牧师相关试验方案设计和实施、试验资料收集等。赵朝步畜牧师相关试验方案设计和实施、试验资料收集等。李治培畜牧师相关试验方案设计和实施、试验资料收集等。钟华配畜牧师相关试验方案设计和实施、试验资料收集等。罗华畜牧师试验资料收集和项目外联等。(三)查阅相关文献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收集、整理并总结奶水牛同期发情-人工授精相关试验数据以及推广经验,查阅国内外关于奶水牛同期发情-人工授精的技术资料。(四)标准征求意见稿形成2018年10月,根据收集及查找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形成标准草稿;在已有科技成果和技术资料的前提下,对区内外技术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分析有关标准和技术资料,吸收先进技术经验,进行必要的技术操作测试和验证,在此基础上起草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并编写标准编制说明。(五)征求专家意见,形成网上征求意见稿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分别送有关生产、技术推广、科研、教学和标准化等方面专家征求意见,形成征求专家意见汇总处理表。共收回专家意见7份51条,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形成网上征求意见稿。关键技术指标依据和来源本标准奶水牛同期发情-人工授精关键技术指标主要来自广西水牛研究所自2001年以来开展的相关试验数据。主要试验数据如下:(一)不同方法处理水牛同期发情的发情率和排卵率表1:不同方法处理水牛同期发情的发情率和排卵率处理方法总头数发情头数排卵头数发情率(%)排卵率(%)PGc组48282658.33a54.17aPMSG组38321984.21b50.00aGnRH组118998983.90b75.42b·同一列数值中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不同同期发情处理方法中,PGc组、PMSG组和GnRH组的发情率分别为58.33%、84.21%和83.90%,PMSG组和GnRH组比PGc组高,且差异显著(P<0.05)。排卵率分别为54.17%、50.00%和75.42%,GnRH组排卵率显著高于前二组(P<0.05)。(二)同期发情处理时卵巢上有无黄体对发情效果的影响表2:不同处理方法对有黄体牛的同期发情效果处理方法总头数发情头数排卵头数发情率(%)排卵率(%)PGc组34232167.65a61.76aPMSG组27251592.59b55.56aGnRH组85787191.76b83.53b表3:不同处理方法对无黄体牛的同期发情效果处理方法总头数发情头数排卵头数发情率(%)排卵率(%)PGc组145535.7135.71PMSG组117463.6436.36GnRH组33211863.6454.55不同处理方法中,黄体的有无对发情和排卵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并出现显著性差异。当受体卵巢上有功能性黄体时,PMSG组和GnRH组获得较高发情率,与PGc组比差异显著,但在排卵率方面PGc组和PMSG组排卵效果相近,GnRH组效果最好,差异显著。当受体卵巢上无功能性黄体时,不同处理方法的发情率和排卵率均较之前明显下降,数据显示仍然是GnRH组效果最好(三)不同直径卵泡排卵效果对比表4:不同直径的卵泡分布和排卵情况(单位:mm,头,%)卵泡直径≤7891011121314≥15样本数10533582331195225721出现频率16.085.058.8835.6818.227.963.831.073.22监测数462639205883824519排卵数163119584352156排卵率2.1723.0879.4995.1295.4592.1187.510031.58监测其中490头母水牛60h内排卵情况,60h内排卵数为384头,总排卵率为78.36%(384/490)。当第一次监测时卵巢上最大卵泡直径≤7mm时基本不形成排卵,跟踪监测46头仅1头排卵,直径=8mm时排卵率为23.08%(6/26)。能形成排卵的优势卵泡直径范围在9mm~20mm之间,大部分在9mm~12mm之间,此类卵泡排卵率较高,达到91.53%(346/378)。卵泡直径≥15的有21头,出现频率为3.22%(21/653),监测排卵率为31.58%(6/19),其中最大直径为22mm,但不排卵。(四)排卵时间分布表5:母水牛的总体排卵时间分布情况表排卵时间(h)01224364860合计样本数(头)77103246912384占比(%)1.821.8226.8264.062.343.13100将排卵时间分为0h、12h、24h、36h、48h和60h共6个时间段,其中0h和12h为估测值,系根据24h监测时黄体生成的形态进行估测,当新黄体(红体)已生成并明显突起时,判为0h排卵,当排卵凹填平但未突起的判为12h排卵。试验监测到384头母水牛的排卵情况,90.89%(349/384)试验牛集中在24h、36h时段排卵,其中又以36h排卵最多,达到排卵总数的64.06%(246/384)。(五)季节因素表6:母水牛各季节的发情和排卵情况(单位:头,%,下同)月份样本数发情数发情率监测排卵数排卵数排卵率春(3~5)20216782.67﹡﹡15811874.68﹡﹡夏(6~8)312064.52﹡191157.89﹡秋(9~11)28822277.08﹡21716576.04﹡﹡冬(12~2)13210478.79﹡968487.50﹡﹡﹡将试验数据按季节分类统计,卵泡直径≤8mm的排卵数据不计入内。在发情率方面,春夏季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其它各季节之间差异不显著;在排卵率方面,冬季与夏季差异极显著(P<0.01),冬季与春秋季差异显著(P<0.05),其它各季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六)品种因素表7:各品种母水牛发情排卵情况品种样本数发情数发情率监测数排卵数排卵率地中海17614180.11﹡13410477.61摩拉795367.09﹡﹡534177.36尼里393487.18﹡292689.66杂交35928579.39﹡27420675.18将试验数据按样本品种分类统计,卵泡直径≤8mm的排卵数据不计入内,摩拉水牛发情率显著低于其它三个品种(P<0.05),但排卵率差异不显著。(七)年龄因素表8:各年龄段母水牛发情排卵情况年龄样本数发情数发情率监测数排卵数排卵率青年28621173.78﹡2011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