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祖地》阅读答案_第1页
素素《祖地》阅读答案_第2页
素素《祖地》阅读答案_第3页
素素《祖地》阅读答案_第4页
素素《祖地》阅读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素素《祖地》阅读答案祖地素素第一次去江西,去的是婺源。在那里,我看见了一个词——村庄。那些村庄像一部经年古籍,宋纸,线装,竖排版,繁体字,我得把它们放在一方老樟木几上,点上油灯,一页一页打开,慢慢地看。我由此知道,中国的乡土为何如此绵长,如此幽深。第二次去江西,去的是井冈山。在那里,我也看见了一个词——标语。在村庄的屋墙内外,在祠堂的大门中堂,用墨汁刷写的口号或格言虽经风雨剥蚀,光阴洗磨,仍清晰如昨,让我懂得了江西的神秘和复杂。我也由此知道,一个时代怎样颠覆了另一个时代。这一次去江西,去的是宁都。在那里,我又看见了一个词——祖地。确切地说,是客家祖地。在我以往的印象中,闽粤赣是客家人聚居地,现在知道,祖地比聚居地更原始。赣是中原先民南迁第一站,因而是真正的客家祖地。赣是源,闽和粤是流。宁都在赣南,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以赣地全局为坐标,宁都在边缘,以客家祖地为原点,宁都在中心。正因为如此,走进宁都,像面对梵高的向日葵和星空,又忍不住向后退了几步,只为看得真切。宁都是纯客家县,被誉为客家祖地。祖地是开始,源头也是开始。在宁都几日,去过赤坎村龚氏宗祠、熊氏宗祠,也去过小源村曾氏家庙。它们既是村庄里最恢宏最庄严的建筑,也是同门族亲最有归属感的所在。在村庄日渐凋敝的今天,竟有这么多祠堂老神仙一样端坐在这里。一千多年前,因为北方战乱而有了衣冠南渡。此后便是唐末、宋末、明末,每一场改朝换代,都会来一次洪水滔天的南迁。向南,向南,向南,几乎成为中原人无法改变的宿命,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习惯动作。而且,这不只诞生了一个名词,也诞生出了一个民系。每次南迁都伴随着王庭崩坏、江山易主,受牵连者不但有流离失所的平民百姓,更有家世显赫的皇亲贵族、名商大贾。耸立在南方村庄里的那些祠堂表明,一千多年前,客家人就以自己从中原携带而来的强势文化,滋养了收留他们的客居地,也抬高了整个客家民系的历史身段。小源村的宗族祠堂有二十多座,皆是青砖砌墙,麻石垒建,樟木圆柱,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多为明清建筑,有四五百年历史。曾氏客家始祖,竟是曾子后裔。我原以为,曾子生于春秋,虽也是乱世,也颠沛流离,却始终以中原为主场,追随孔子周游列国。不想曾氏当年居然有两千人南迁赣地。祠堂,其实是戴在客家祖地胸前的一枚古老的族徽。祖地是个哲学命题。按照中国传统,祖先是树根,开枝,散叶,分派。一切都在族谱上见,在宗祠里见。比如宁都,一百三十多个客家姓氏,三千三百多座祠堂。留在原乡的,回到故乡的,不在祠堂相见,又能去哪里呢?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在宁都不论走到哪里,不论看见什么,我都感觉自己是一种往回走、向后转的姿势。原以为客家本色,就是土楼和围屋的颜色,黄里带着灰。因为那些泥墙、窗棂、瓦盖,乃至戴过的斗笠、用过的锄耙,被南方的雨水淋过百载千年。但我在宁都却听来另一个名词——客家蓝。那一刻,竟有被一语惊醒之感。那片泥土的黄,屋瓦的苍灰,忽然被一抹明亮的蓝覆盖了。客家蓝,就是客家蓝衫。闽粤赣三地,气候湿润,适合生长麻、葛、蓝草,而少产桑丝。客家人便就地取材,以麻葛为布料,以蓝草为颜料,用土法染出独一无二的客家蓝,用手工做出独一无二的客家蓝衫。当一支一支客家人离开中原,向南方逃奔,身上的衣裳穿旧了,便用南方的麻葛织布,用南方的蓝草染色,再用包裹里的针线缝制蓝衫。客家蓝,其实是一种独特而明亮的浅蓝。它是草木的颜色,是天空的颜色,也是乡愁的颜色。客家蓝衫是南方版的汉服。只是它们之间有差异,汉服是交领右衽,即衣领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交叉,以左襟压住右襟。客家蓝衫却是大襟,它对汉服的继承,在于交领右衽。虽远离旧土,但月光底下,记忆皎洁,到底没忘了根本。在曾氏家庙,我没有遇见客家蓝衫。时代变了,极具符号感的客家蓝衫,挂在留守老人的门边,他们会在去田间劳作的时候,去赶圩的时候,随手穿上它,图的是简便舒适,却给乡场上的圩,涂了一抹怀旧感的包浆。看到一个名词——祖先记忆。在家族直系后代的基因里,存留着祖先的信息。比如祖先喜欢什么、惧怕什么,包括祖先的某种习惯、某个手势,都可能遗传给某个子孙,或被子孙一代一代复制。有一种祖先记忆,隐藏在文字里。在宁都,在小布镇赤坎村、东山坝镇小源村、青塘镇河背村。这些用汉字书写的镇名和村名,如一支支琤琮细响的清泉,汩汩地流向我,轻轻地冲撞我,带给我巨大的好奇。仿佛每个名字的意思,都有一种东方式的含蓄和文雅,内敛的,谦逊的,退一步的,小一点的。乡野农夫的朴素,朝堂士人的恭谨,都在那一笔一画里影影绰绰着。有一种祖先记忆,隐在味蕾里。走到河背村,村边的几棵老樟树浓荫蔽日,树下摆了几张木桌。村人说,请你吃擂茶。边吃边听,始知它是典型的客家饮食,比如擂茶中的米茶,就是把粳料浸透擂成米浆,倒入烧温后的清水里煮沸,再以文火烧成糊状,吃的时候加入各种菜碎,再加肉丁、豆腐丝、炸花生米、豆子及煮烂的赤小豆、豌豆、番薯丁。其实,不过是一碗擂茶,用心处在于,烹制者不计时间成本,在里面放了太多佐料。这碗擂茶就是土地田畴、山川河流,就是春天的百花秋天的月,夏天的凉风冬天的雪。明明藏身于山岭之中,却能在如此逼仄的险境里,种出香喷喷的稻菽豆薯,明明做了南蛮山民,仍改不了耕者真面,依然对农事炊事如此熟稔。还有一种祖先记忆,隐藏在对身份的刻意里。客家祖地是空间概念,祖先记忆是时间概念。客家祖地很近,在南方的山岭河边,在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村落。祖先记忆却漫长,不只是南迁之后的记忆,还包括南迁之前的记忆。我发现,宁都人在简历里、在书页里、在会场上、在餐桌上,在一切公私场合,都会亮出客家人身份。看似刻意,实是骨子里的自觉。与宁都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从他们的客家式表达里,开始想念起我背后的北方山河。离开宁都之前,我去了县城旁边的翠微峰。山并不高,典型的丹霞地貌。已经许久没有亲近如此青绿了,然而,最打动我的,却并非青绿。明末清初,以魏禧为首的文人名士,把家门口的翠微峰当作遁世之所,文坛因而有了著名的“易堂九子”。其中,有八子是宁都土著,最后一子,竟是明宗室益王后裔。因王朝覆亡,他隐姓埋名,改名林时益,从南昌来到宁都,加入魏禧文人集团,与八子一起登上翠微峰顶,在客家祖地书写客家历史的后续故事。明末是中原人最后一次大规模南迁,他是走在最后的客家人。易,即“明”之异写。易堂,即书院。九子及其后人,在翠微峰顶建七十二间房舍,收一百个弟子,不问世事,素心向学。其登峰路径,竟是只容一人可穿的山隙,书院却在翠微峰顶存在了五十五年。此等举止非常文人。中国文人向有隐而不仕的传统,更何况处于明末乱世。站在那座须仰望才见的柱式主峰之下,我和许多同行者一样,也唯有仰望。祖地,与离开有关。这世上有各种各样的离开,有一种离开叫南迁,比如,中国历史上的客家人。推而广之,地球是全人类的祖地,人类却一直在这片祖地上无定地漂泊或逃亡。从这个意义上说,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客家人”。(选自《散文》2024年第2期,有删节)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部分用与“第一次去江西,去的是婺源”的相同句式,抒写了“我”对江西的不同观感,引出“这一次”的收获。B.从赣地全局与客家聚居地两个不同层面看宁都,结论迥异,作为中原先民南迁首站,宁都处于客家文化的核心位置。C.伴随着历代王朝的改朝换代,南渡几乎成为中原人的宿命,其中既有流离失所的平民百姓,也有皇室贵胄、名商大贾。D.文本中作者以“祖先记忆”为领起,既承上启下,缝合结构,也是对客家人乡土记忆、农事炊事、故土山河的铺展。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村庄、标语、祖地等词语,在展现作者的游踪的同时,也表达了“我”对江西乡土、时代、祖地等典型风物的独特感受。B.“祠堂,其实是戴在客家祖地胸前的一枚古老的族徽”中,作者用“族徽”比喻“祠堂”所代表的宗族与文化历史。C.文章对“祖先记忆”的味蕾代表“擂茶”的描写浓墨重彩,凸显了客家人虽是南蛮山民也仍然不改其耕者真面的情思。D.文章蕴含思想深沉,作者以宁都小源村祠堂为重点,既感慨其悠久的建筑历史,也对祠堂凋敝破败表达了深沉的忧虑。8.作者为何说客家蓝“其实是一种独特而明亮的浅蓝”?(4分)9.联系全文,简要回答文章标题“祖地”的内涵。(6分)参考答案6.【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B项,“作为中原先民南迁首站,宁都处于客家文化的核心位置”错,由原文“赣是中原先民南迁第一站,因而是真正的客家祖地”可知。7.【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D项,“既感慨其悠久的建筑历史,也对祠堂凋敝破败表达了深沉的忧虑”错,由原文“在村庄日渐凋敝的今天,竟有这么多祠堂老神仙一样端坐在这里”可知。8.【参考答案】①客家蓝是客家人以麻葛为布料,以蓝草为颜料,手工做出的客家蓝衫,它覆盖了泥土的黄与屋瓦的苍灰;②客家蓝衫是南方版的汉服,虽远离旧土,却是对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