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翻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及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关键语段。

3、在阅读中注意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饱含的革

命情怀。

(二)过程及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

革命情怀。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感知作者内心对英雄的崇拜

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

怀。

单元课时安排

1、花脸1

课时

2、我爱篮球2课时

3、自行车2

课时

古诗诵读题临安邸1课时

语文乐园(一)3课

1、花脸

一、学习目标:

1、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揣摩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去描摹人或物。

2、感受少年仰慕英雄、渴望成为英雄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

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内心对英雄的崇拜。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1、词语积累2、你知道关羽这个人吗?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

关羽的英雄故事。

(二)课堂教学

1、导入

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

什么是花脸?

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称“净"。花脸是俗称。面部化装运用脸谱,唱用宽音

或假音,动作幅度大,以突出性格、气度和声势。

2)文中的花脸指的是什么?

依据戏曲中“花脸〃的模样用纸浆轧制成的面具。

3)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的魅力还有更深一层的缘故,是什么缘故?

过年对于孩子们来说,除了压岁钱之外还有更吸引他们的原因。比方小闺女要打扮

自己,男孩子喜欢鞭炮,而我在过年的时间里却最喜欢买个花脸戴。

过渡语:同学们,看来花脸的魅力真是不小,吸引着作者。不过在作者的记忆深处,

有一个花脸是他最最喜欢的,是哪个花脸呢?让我们接着往下读吧!

2、课文重点理解一一我为什么喜欢关公花脸?⑤

师:同学们,哪个花脸让作者最喜欢呢?(关公花脸)

这个关公花脸什么样子啊?找一找,读给大家听。

(1)掌握文中“花脸〃的特点。

①圈划并朗读文中描写花脸的语句。

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的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

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②讨论: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花脸的特点吗?

好大:从哪些关键词语读出来?雄俊地吊起,突出的绿包头,很长的胡须。

好特别:从哪些关键词语读出来?凛然不可侵犯的庄严之气,咄咄逼人

③识脸谱,掌握关羽脸谱的特点(看PPT)陈寿三国志:面如重枣,丹凤眼,卧

蚕眉

④指导感情朗读。师:除了关公花脸的样子吸引我外,还有什么原因值得我喜欢

它?

2)了解关公此人。

舅舅给我讲了关公的许多故事一一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边讲边说:“你

好英雄呀!〃好象在说我的荣耀史。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关公吗?

②补充关公的资料,激发学生对于关公的敬仰之情。

③再读读这个句子,注意破折号的用法。

④师:带着对关公的敬仰之情,再来读读描写关公花脸的句子。(生读)

3)研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1)文中有多处表达了我对关羽花脸的喜欢,你能找到这些句子吗?

“我〃喜欢花脸的有关句子

我快乐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做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

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我是大关公哪!

整个大年夜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转天醒来头

件事便马上戴上……,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带上,恢复我“关老爷〃的本来面貌。

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到:“俺一一姓关,名羽,

字云长。”

(2)然而在第二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我〃惧怕那个大花脸,那么从最初的惧怕

到喜欢,其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的原因:

及我一般大的男孩们投来艳羡的目光一一快活之极

心理活动:威风,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舅舅给我讲了许多关公的故事……好似在说我的荣耀史一一骄傲之极

心理活动:想成为关羽式的英雄。

3)能力拓展

文中表达了仝家人对花脸的喜欢,请说说仝家人喜欢的理由:

学生交流。

(三)课后练习:

1)请运用恰当的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玩具。

2)继续搜集能够表达关羽“忠、义〃的资料,谈谈你对关羽的认识。

2、我爱篮球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1、学会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及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3、画出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篮球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在追求梦想中的欢乐及自豪。

教学重难占.

1、描策自己最深刻的场景。

2、体会作者不仅仅只是对篮球有着喜爱之情,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梦想,从

中得到快乐的情感。

3、体会重点句子的表达方式并学会仿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

教学重难点:描述自己最深刻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激发生活经历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现在教师调查一下,哪些同学喜欢篮球?你们为什么喜欢篮

球呢?

2、学生畅谈及篮球的故事,或者打篮球时的感受。从你们的眼神里、你们热情

的讲述中,教师感受到你们对篮球的热爱。你们能大声的告诉教师你们爱篮球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作者也和你们一样爱篮球,而且也到

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但是她仅仅是喜爱篮球吗?在她的故事中还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内容?〔作者喜爱篮球,在周日无人,酷暑的天气

打篮球;为了打篮球,钱辫子;最后一次投篮。)板书:酷暑打球;较辫子;最后

一投。

3、读了课文,还有什么让你读不懂的地方?

预设句子: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

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

4、质疑:哪些地方读不懂?解释词语:投入、倾注、洗礼、付出、奔突

投入:形容做事情聚精会神。

倾注:〔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

洗礼: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付出:交出。

奔突:横冲直撞;奔驰。

5、再读读这个句子,思考:作者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什么情感呢?(作者对篮球

的热爱。)

6、学生讲述。学生给予评价。

7、师总结:那么这篇文章是怎样具体地来表现作者热爱篮球呢?请大家再次仔

细地读课文,先来读读酷暑打球,勾画出描写作者热爱篮球的句子。

(1)预设:讲述作者寻找篮球场景

A、抓住句子“周日的校园里,没人。酷暑的操场上,没人。有人没人及我无关,

有篮球就行。〃

①学生自主谈感受,师评价。

②师:如果光读这一句,我们还不容易读出作者对篮球的热爱,咱们联系一下前两

句读一读。

③学生自己读,谈感受。(要求联系重点词语,周日,酷暑,来谈)酷暑什么意思?

(非常热的夏天。)这个季节大家一般都在干什么?

④作者在一个大家都休息的周日,而且还是酷暑的季节,跑到学校去打篮球,足见

她对篮球的热爱。指导感情朗读。

B、“不过对于我,有篮球的地方就是光辉灿烂的地方。〃

①学生自主谈感受。

②光辉灿烂是什么意思?

③指导感情朗读。

C、关键词“变幻无穷〃怎样变幻无穷?学生联系生活经历和下文谈。为了寻找

篮球的动作“攀、跨、再跨、跳、站、翻身、奔向、跑〃

D、同学们,通过大家对酷暑打球这件事的研读,咱们看到了那个在烈日下,认

真打球的作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什么是全心的投入,什么是忘我的倾注,

你们读懂了吗?

回到重点句子: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

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指导朗读C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重点句子的表达方式并学会仿写。

4、体会作者不仅仅只是对篮球有着喜爱之情,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梦想,从

中得到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重工句子的表达方式并学会仿写。

2、体会作者不仅仅只是对篮球有着喜爱之情,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梦想,从中

得到快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主要从酷暑打球这件事中,了解到了作者对篮球的热爱。这节课我们接

着学习,看看你们还能不能从其他的事件中了解到作者对篮球的热爱。

二、重点研读。

1、师:你们还从哪件事情的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作者对篮球的热爱?

讲述场景为篮球做出牺牲一一较辫子。

句子:我那时是怎么了?就是给洋娃娃剪辫子我也下不了手的!然而,我剪自己的

辫子连一点儿感觉也没有,仿佛我已经变成鼓蹦蹦的没有知觉的篮球了。

(1)学生自主汇报,师评价。

(2)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作者对篮球的热爱?(连一点感觉也没有,仿佛我已

经变成鼓蹦蹦的没有知觉的篮球了。)

(3)这几个句子是对作者的什么进展的描写?要知道那个年代的女孩,有的把自

己的辫子比什么看得都珍贵,可这个时候她竟然一点感觉也没有,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该句子。

(5)回到重点句子。师:还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热爱篮球呢?

2、讲述离开篮球却恋恋不舍的场景。

句子:天知道怎么回事,我冲上场,抢过表演系的球,一路运球到对方的篮板下,

一跃而起,“刷〃,一个漂亮的投篮,然后扭头就跑。

(1)学生自主汇报,师评价。

(2)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对篮球的热爱?(冲、抢、运)

(3)天知道怎么回事?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吗?(是作者热爱篮球的心情,

让她忍不住,不顾医生的嘱咐,冲了上去。)

⑷指导感情朗读。

(5)回到核心句子,指导理解。

3、师:同学们,通过我们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终于了解了这个句子真正的感情。

但是,这篇课文表达的仅仅是“我〃对篮球的喜爱之情吗?让我们认真地读读文章

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不,这篇文章不仅仅只表达了“我〃对篮球的喜爱之情,还表达了我热爱生活,

热爱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

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c〃

你能模仿这样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话吗?

三、小结。

我们成长中应该有怎样的追求?

板书设计:

酷暑打

球投入、倾注

2、我爱篮球较辫子爱是洗礼、

付出

最后一

投追求、奔突

3、自行车

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和思考。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学会复述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东会我感到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导入:

师:课前我请同学学习着自己进展了课前预习,要求就是通过读课文,了解这

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及全过程。请你先来读一读

这篇课文,然后标出自然段,然后请同学带大家走进这个故事。

生:自读课文

师: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自己的语言表述更好[小作者的家庭条件很不好,为了补贴家里的收入,

作者卖报挣钱而受到的客户们的称赞,客户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愿,送给了小作者

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师:文章为什么要以自行车为题目呢?

师:通过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小组讨论后,答复。

二、学习课文生字词

1、自由读

2、齐读

3、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的含义?

4、指名汇报。

二、感情朗读课文,找出文章的重点局部

1、熟读课文

2、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

3、运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想法。

4、请你再来读课文,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生:再读课文。可以分为3局部。

师:追问: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第一局部:因为自行车而得到了送报纸的工作。

第二局部:因为家庭困难二卖掉了自行车

第三局部:因为辛勤工作而得到了客户的礼物一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5、根据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自由复述

小组复述

指名复述

6、质疑问难。

三、学习课文第一局部:

1、指名朗读。

2、评议

3、读完第一局部,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说(家庭条件困难、父亲收入低,工作辛苦,身体条件差、自行车来之不易)

4、了解后,询问学生有什么样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总结

教师小结这堂课的主要内容。

五、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3、预习课文的二、三局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二、三局部

2、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文章的第一局部了解到作者家庭条件困难、父亲

收入低,工作辛苦,身体条件差、自行车来之不易这些内容。当小作者终于开场送

报纸的生活后,他又遭遇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接着学习文章5—20自然段。

2、学生自读,自学。

二、学习课文第二局部: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3、汇报: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还觉得哪里有问题?

4、预设置疑:“我〃感到幸福的原因终究是什么?再读读课文,勾画相关句子。

(1)赚钱贴补了家用。

句子准备“这些收入,对于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也不无小补。〃

①学生自己谈体会。

②问:不无小补是什么意思?如果当你小学四年级时,能够为家里补贴家用,你是

什么心情?

③指导学生个性朗读。

(2)得到了一辆自行车。

①学生汇报。

②句子:这时候,我看到在房间的中央,摆放着一辆崭新的红颜色的自行车,车上

有夜行灯和电子铃。车把上还挂着许多精致美丽的圣诞贺卡c

③这是一辆怎样的自行车?(漂亮、崭新)如果你看到这样一辆自行车,而且是送

给你的,你心情如何?

④指导感情朗读。

(3)得到了客户对我的认可。

①为什么我的工作会得到客户对我的认可?

②句子:第七自然段如果是风合日丽的晴天倒还好,要是遇上下雨下雪的天气,

麻烦就大了。我只好拿一件爸爸穿过的雨衣,蒙盖在邮包上,以免新报纸被雨雪淋

湿。

句子:我兢兢业业地努力干好送报纸的工作。

兢兢业业是什么意思?

你能想象这个9岁的孩子是怎样兢兢业业地工作吗?

指导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5、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让我感觉到那一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感情朗读

20自然段)

四、理解课文后,训练质疑

师:在我们学完这个故事后,你还有什么问题想向大家提出来的吗?

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师:归纳及小结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你体会到了什么?(小作者的勤勉及人们的善

良)

五、板书设计:

3、自行车

得到自行车一一卖到自行车一一获得礼物

第二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革命情怀”为话题,安排了延安,我把你追寻、井冈翠竹、沿着红军走

的路三篇课文。学习本单元课文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

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古诗出寒,诗人王昌龄以月照关塞为典型环境,从秦汉写到唐代,追忆历史名将,

表达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的不满。

“语文乐园〃的第一题,了解不同语境下词语的不同含义,学会准确辨析多义词的

意思;第二题掌握分号和句号的用法,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表达效果;第三题积

累名言警句,感悟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妙;第四题在学习成语过程中,了解成语“凤

毛麟角〃的由来,理解故事内容,积累成语并理解含义。本次“习作〃的内容是“我

的偶像〃,练习写记人的记叙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行为等,通过记叙人物身

上发生的事情,表达真情实感。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及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关键语段。

3、在阅读中注意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饱含的革

命情怀。

(二)过程及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

革命情怀。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继承发扬革命精神,激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

怀。

单元课时安排

4、延安,我把你追寻1课时

5、井冈翠

竹1课时

6、沿着红军走的

路1课时

古诗诵读凉州

词1课时

语文乐园

(二)3课时

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内容

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及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独立阅读能了解诗文大意,

(二)过程及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

革命情怀。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感受人们对延安的思念和对延安精神内涵的发扬。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诗歌的朗读。

难点:体会延安精神。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延安的资料,积累感受及体验。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谈话导入。

1、师生通过搜集资料,互动简介背景。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作者是祁念曾。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明确目标: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构造,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体会课

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把字读准,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3、延安,我把你追寻。是要追寻延安吗?(不是,是要追寻延安精神。)从哪里

读出来的,再次默读课文,借助资料,勾画相关的句子。

三、细读品味,探究学习。

(一)一二节。

1、学生汇报重点词句。

2、抓住重点的词语(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教师指导提升学生的理解。

延河叮咚的流水代表延安精神代代相传。

枣园代表着紧跟党中央的号召。

南泥湾代表着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代表着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建立美好的明天。

2、比喻写追寻延安精神的必要性;列举典型事物描写延安。

3、指导朗读,注意排比句势。

(二)三四节。

1、还从哪里感受到了要追寻延安精神?(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宝塔山顶

天立地的脊梁)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并作批注。

2、指名分读三四节。

3、出示句子:“我们永远辞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思考并

分组讨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教师指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5、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理解“破旧的茅屋〃

和“老牛破车〃的所指。(破旧的茅屋和老牛破车代表着落后的生活条件。)

温热的土炕代表着亲密的军民关系。

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

6、说说这一局部,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作

者运用比照的方法来写,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延安精神C)

7、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三)五六节。

1、自由读,思考:还从哪里知道,作者要我们追寻的是延安精神?

2、再读,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勾画出相关句子,并理解“灵魂〃

和“展翅飞翔〃指什么?

3、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它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什么?(信念、温暖、光明)

4、教师小结:本诗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因为延安集中表达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q它记载中国

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正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

闪光的篇章。

5、指导深情朗读,体会感情,深化理解。

四、延伸探究,拓展升华。

1、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2、搜集相关图片、文字素材,抄写、剪贴为手抄报。举办一期“延安,我把你追

寻〃专题展览。

板书设计:

4延安,我把你追寻

信念

怛寻温暖一一延安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井冈翠竹

教学目标

(一)知识及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8-9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

颂革命精神。

(二)过程及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

革命情怀。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了解步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

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资料,积累感受及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首先看教师写

课题。

2、师:说说你由题目所产生的联想。学生展开联想,教师适时评价。

3、师:让我们通过文字来感受井冈翠竹吧!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着井冈

翠竹都写了些什么?勾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读完课文后,注意自学生字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可分成几局部.(二局部,第一局部主要表达

井冈翠竹的特点。第二局部主要讲的是井冈翠竹是革命的竹子。)

3、质疑: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三、品读,理解感悟一一翠竹的形态令人难忘。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

2、汇报交流:形让人难忘

预设句: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

(1)学生自主汇报。

(2)这个句子是在描写翠竹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多,浓密)

(3)指导朗读。(注意突出翠竹的浓密和多,注意叠词的读法。)

预设句: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

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1)学生自主汇报。

(2)这个句子是在描写翠竹的什么特点?从那些词语感受到?(形态各异的特点,

修直挺拔、密密麻麻、亭亭玉立)

(3)这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读一读,看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指导朗读。(读出翠竹形态各异的特点。)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5—12自然段

2、背诵8—9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井冈翠竹的形态各异的特点,知道了它让人难忘。

但是,井冈翠竹仅仅只是因为形态各异,而让人觉得它难以忘怀吗?这节课,让

我们接着往下读,继续感受井冈翠竹让人难以忘怀的地方。

请大家接着读文章5——12自然段,勾画井冈翠竹让人难忘的地方。

2、学生自主学习,勾画。

二、学生自主学习。

L、交流感悟一一井冈翠竹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做出的不朽

功绩让人难忘。

1、学生小组勾画交流。

2、交流汇报:

预设句一: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30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破散,

鬼哭狼嚎。

(1)学生自主汇报。

(2)抓住重点词语感悟:魂飞破散,鬼哭狼嚎是什么意思?赞扬了什么?(这两

个词语描写了敌人落荒而逃的情景,更赞扬了井冈山的竹子的重要作用和不朽功

绩。)

(3)指导朗读。(重点突出两个重点词语。)过渡:同学们,井冈山的翠竹确实

在革命年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它重要的作用呢?

预设句二: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

(1)学生自主汇报。

(2)问: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说“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

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

(指挑得起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这句话的含义是井冈山人民有着无穷的

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能把中国革命推向前进。)

(3)感情朗读。过渡:井冈山的竹子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我们觉得它多

么令人难忘啊!除了这个原因,井冈翠竹还有令人难忘的地方吗?

3、深入品读8一一9自然段。品位井冈翠竹的精神。尝试背诵。

4、当井冈山换了人间后,和翠竹拥有着同样精神的人们来了,他们来做什么呢?

点读10——11自然段。学生汇报。

三、升华体会。

1、同学们,井冈翠竹使人难忘,但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读一读12自然段。

2、学生自读,自己研究。重点句子: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

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一一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

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作者歌颂的不仅是翠竹,反思在歌颂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的崇

高品质。)注意带点词语,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3、齐读12自然段。

四、研竹活动,拓展升华。

竹子的丰富内涵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去发现,课后同学们可以分组继续开展

研究活动。

板书设计:

5井冈翠竹一一具有革命精神的人

功绩

6沿着红军走的路

教学内容6语着红军走的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及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会用“心急如焚〃、“跋山涉水〃写句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学会静思默想。

3、感受儿童团员们从小有志气,有毅力,面对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

(二)过程及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

革命情怀。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培养从小有志气,有毅力,面对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默征课文,学会静思默想。

2、感受儿童团员们从小有志气,有毅力,面对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的资料,积累感受及体验。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质疑导入。

1、谈谈对红军的认识,感受红军品质。

2、提醒课题,齐读课题。

3、你们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那个年代的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简介故事背景。

4、据题质疑。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读,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可分成几局部。

3、妇女部长何连芝称赞这些孩子:“你们从小就这么有志气,有毅力,不愧是革

命的好后代,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读一读,想一想,她为什么要夸这些

孩子有志气,有毅力?你们从文章中那些句子感受到呢?再仔细读,勾画一下。

三、精读,理解感悟。

1、重点学习课文第二、三局部。

2、感受孩子们有志气、有毅力的特点。

预设句一:可今日不行,谁也没心思多欣赏这春天的美景,一个个心急如火,只

顾攒足劲儿往前赶路。

(1)学生汇报。

(2)重点词语掌握:没心思,心急如火,攒足劲儿是什么意思?

(3)联系上文,这么美丽的,有意思的春景,如果是你,你会干什么?而这些孩

子呢?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

预设句二:就这样,他们跋山涉水,餐风宿露,途经剑阁、江油、中坝、北川、

茂县等地。

(1)学生汇报。

(2)重点词语掌握:跋山涉水是什么意思?

(3)在这路途上,还不止是跋山涉水,餐风宿露,他们还遇到了什么困难?联系

下才说一镣

(4)指导朗读10自然段。

3、同学们,学到这里,难怪妇女部长何连芝要对他们说,指导朗读。

7、学到这,你有什么心理话想对这些儿童团员们说?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再现儿童团员及红军战士重逢的情境.

2、补充阅读文本马背上的小红军、七律•长征。

板书设计:

6沿着红军走的路

累壮胆睡大庙

饿一一吃供品馒头

怕一一靠着墙根坐

面对困难勇于斗争

第三单元

单元目标: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一首故事,和语文乐园。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

体会

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对梦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

追求。

指导学生扎实完成好各项练习,有感情的诵读文章,该背诵的要背诵,

课时安排:

在山的那边2课时

我的小桃树1课时

津龟1课时

乡村四月1课时

语文乐园2课时

习作2课时

1、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诗句的深刻含义。理解“山〃和“海〃所蕴

含的意思,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思想感情,感悟人生。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相信理想可以实现,要为之不懈奋斗。

教学重点:顺畅地朗读这首诗,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海〃和”山〃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分析,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重点:是朗读全诗,整体感知课文,初步学会如何朗读、齐读,讨论第1节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美丽富饶、物产丰富的南方,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

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由同学

的答复,导入新课:同学们的想法和诗人王家新小时候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

在山的那边。

作者简介和题解:王家新,1957年出生在湖北省山区-一武当山下,一直到1978

年读大学才走出大山。1982年毕业,到师专任教。后来为更高的追求,又在1992

年到英国,1994年回国到北京教育学院任教。本诗是作者“小时候〃的真实写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利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

痴想chi隐秘yin铁青ti6凝成ning诱惑

you

喧腾xuan扎下zha漫湿man一瞬shun间

3、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出语气,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

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第2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山〃和“海〃是理想中的境界。

三、朗读、分析第1节

1、首先来读读诗歌的第一节,自己大声读(要求读出语气来,体会作者感受),

感受一下诗句的内容。

2、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合作学习。

(1)这一节写作者什么时候的事?(童年时)

(2)“我〃想了些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山外世界;爬到山顶看海,没看见海,看到“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我〃

哭着回来了。)

(3)这里“山〃及“海〃分别指什么?

(现实中的山,也是一种阻碍他们想实现的实际生活的世界。大海,一个想象中世

界。)

(4)想象诗人在这里可能遭遇到什么事情?

(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5)设置情景,指导朗读。

四、重点词句的理解。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痴想〃原意是发愣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到达了痴

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

“隐秘〃。

3、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

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

为“我〃的心情不好,好似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4、“给我的梦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梦想,所谓“零分〃就是说梦

想全然落空。

五、概括段意:写了我童年时候的想望和困惑,现实中“山”和“海〃;

六、作业:(略)

第2课时

重点:讨论第2节诗,感知全诗内容,感悟人生。

教学过程:

一、自己大声读(要求读出语气来,体会作者感受。)

二、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这一节中的“山〃及“海〃又指什么?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

(“山〃重重困难险阻,"海”理想境界,“爬山〃比喻艰辛奋斗。(“用信念凝

成的海〃要到达理想境界,必须历尽千辛万苦,有坚决信念,百折不挠。)

三、理解以下词句。

1、“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①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一山那边是海。

②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

么会下深根

点拨:“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浅

薄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

可见,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他扎下深根。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因为我听到还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①、“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②、你怎样理解这些诗句?

(作者相信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渴望理想的实现U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荡,鼓舞

“我〃不懈地奋斗,滋润着心灵;充实而有活力,给“我〃鼓舞,令“我〃冲动。)

5、”在山的那边,是海吗?……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你对这些诗句如何

理解?

(相信人生存在着一种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过无数座山后,终会攀上这样一个顶

峰,相信在历尽磨难后,那最终的“海〃终会照亮我们的眼睛。)

四、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围绕: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

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C)

2、诗人的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呢

(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山”在诗中,是阻碍诗人通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

一个屏障,是一种阻碍他梦想实现的现实存在。所以,这种挫折也就喻示了诗人生

活中所有的伤痛和失败,它超越了具体的生活经历而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情感经历的

象征。

“海〃那么是那种永远呼唤着我们出发的诱人的愿望的象征:“在山的那边,是

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

灵〃。诗人相信,“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这“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五、写作特点:1、运用象征手法,意象壮阔,意蕴丰富。

2、诗歌语言凝练,含义深刻,

六、延伸及拓展:

诗人成长中的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

有否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己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

启示。

(同学自由畅谈。)

七、完毕语:

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

充实而有意义。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

一笔珍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其中最大

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好,那就为自

己的理想而奋斗,克制重重困难,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八、布置作业: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

为题写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海〃一一理想境界

象征“山〃一一重重困难险阻

我的小桃树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大意,通过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体会,理解人

的生命和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理想、对幸福的执著的追求。

2.学习本文借所写之物来抒写自己的理想、情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的体会。理解人的生命价值在于对理想和对

幸福的追求之中。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深刻的寓意。

教学方法:

1.自读、讨论及教师提示相结合。

2.采用“以明线带暗线〃的方法。

授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通读课文,弄懂课文大意,标出段。

2.教师紧扣教材内容介绍作者(见教师教学用书)。

3.查字典、解释下边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势持:竭力保持端正严肃的态度。矜U9n)o

摇撼:摇动。撼,念h4n。

恍然:猛然领悟。恍,念hu3ngo

欲缝:将要开放。绽,念Zh4。

淅淅强沥:淅沥,象声,此处指细雨声音。淅,念xl沥,念

在悔:对自己的过错请求容忍宽恕的意思。忏念ch4n。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悠,念犹you。

(二)自读课文,分析课文构造:

全文共14段,可分两局部。

第一局部(第1段)开篇点题,耐人寻味。

第二局部(第2至最后一段)明写小桃树的经历,暗写作者本人的历。可分为三层:

第一(第2段):眼前情景。

第二(第3至8段)插叙,回忆过去。

第三(第9至14段)眼前情景。

(三)阅读课文,讨论问题:

1.在第1段中,“我常想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什么“只是自个儿仟悔,

又自个儿抚慰〃呢?

提示:“常想写〃,说明“我的小桃树〃有点特殊经历。“常想写〃,一直没写,

所以感到内疚,要仟悔;现在“该给它写了〃,所以感到抚慰〃。开头,造成悬念,

能激发读者兴趣。

2.第2段,作者是怎样写眼前大雨中的小桃树的?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提示: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一个“瘦〃字用得十分恰贴。“容颜金〃、令人辛酸、

痛心。面对残酷现实,“我〃”万般无奈〃,只能骂自己“孱头〃。从这里就可以

看出“小桃树〃和“我〃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自然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3.第3段中,奶奶给桃吃时说的那番话,对我有什么启迪?

提示:启发了“我〃孩提时代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朦胧想往。

4.作者屡次写到:“桃核儿在院子角落里",“它长的不是地方〃,意味着什么?

提示:小桃树生长环境差,遭受冷落。

5.作者说埋桃核儿是“蓄着我的梦〃,后来又说“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这些话

应当怎样理解?

提示:在奶奶的教育下,作者从小就萌发了对幸福生活的想往,就有着美好的理想,

随着小桃树的长高,这种愿望和理想也更加强烈了。

6.第7段中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这句话该怎样解

释?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理想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希望的。

“绿色〃是和平、希望的象征。

7.第8段,作者明写自己的经历,和“小桃树〃有什么联系?

提示:作者少年时代努力奋斗,胸怀大志,很像“一个春天长上二尺来高〃的小桃

树,充满向上的朝气,小桃树就是自己的化身。

(四)阅读课文第三层,讨论答复以下问题。

1.第9段写了几层意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三层意思:自责的话,一场痛哭,又见到了小桃树。

十年浩劫,“极左〃路线给有志青年带来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和压抑,国之不幸,家

之不幸,己之不幸交织在一起,只有用“痛哭〃来发泄。作者看看多灾多难的小桃

树,想想自己坎坷的经历,百感交集,托物言志的主旨十清楚显。

2.第10至第13段,从两个方面写小桃树。作者是怎么写的?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提示:作者是把小桃树不幸遭遇同顽强向上的精神揉和在一起写的。既写了小桃树

的“弱小〃”孤独〃”命薄〃,变成“赤裸裸的了〃,又写了“它开了花〃“花没

有立即谢去〃,在大雨中拼命“挣扎〃,树的高处还“保存着一个欲绽的花

苞……〃。采用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再次显示小桃树“要开花〃”要结果〃的执

著追求和美好理想,也暗含着作者尽管几经挫折,几经磨难,仍然百折不渝地追求

着人生的幸福和美好的理想。

3.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提示:小桃树的顽强生命力看到了希望,坚决了信。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

坚信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五)总结课文的线索:

明线,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儿埋在角落里一一萌芽[嫩绿)一一长到二尺来高(瘦,

黄,没人理会)一一有院墙高了(猪拱,讨人嫌,被遗忘,奶奶照顾)一一开花(弱

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一一高高的一枝上保存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暗线:“我〃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土生土长,生活贫苦。天地狭小,孤陋

寡闻。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成人后,方知

人世复杂,社会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了,在极左路线的重压下,遭受种

种不幸。但像小桃树一样,我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

加坚决了。

(六)作业

1.归纳本文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

2.联系实际,写一篇短文,谈谈学习体会。

型龟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激

发想象,培养在实现理想而坚持不懈的精神

2、了解童话的特点。通过分角色表演更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把握作品形

象不同性格特点。

3、努力激活课题教及学的气氛,力求生动活泼。

教学重点。

通在课题讨论,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培养学生为实现理想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深入理解“犁〃的不同含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刚收到一张请柬,说邀请我们全班

同学到苏州狮子林王国参加有史以来最盛大的婚礼。大家想不想去?不过还得告诉

大家这婚礼日期紧,两周后就要举行,而狮子洞路程遥远,那我们怎样才能准时到

达呢?(学生讨论方法)

师:哇!同学们的方法真多。看来有现代化交通工具,难不倒我们,我们定会

及时赶到的,还有我们另外一位新朋友一一乌龟先生也被邀请了。(边说边简笔画)

它假设去,会不会遇到困难?不妨来听听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给我

们讲述这只“整龟〃的故事。(板书:举)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表达津龟津的地方。

二、学生自学。

三、汇报交流。

1、学生自由汇报。

2、感受霍龟的“犁〃。

预设句一:“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1)学生自由汇报。

(2)引导:联系上文,为什么说这里小乌龟很里?(蜘蛛比它灵巧,而且腿还多

一倍,连它都觉得路很长,可是小乌龟仍然要执意前往,说明它津。)

⑶指导个性朗读。

(4)过渡:还从哪里看出小乌龟的里?

预设句二:“只要一步一步坚持走,就一定会到的。〃

(1)学生汇报。

(2)抓住重点词:只要……就……,一步一步坚持走

(3)联系上文,还能看出小乌龟哪里犁?(联系上文可以知道,蜗牛告诉小乌龟

它的方向走反了,而且路途又那么遥远,小乌龟走得又很慢,因此可以说是难上加

难。但是小乌龟还是坚持下去了。)

(4)指导朗读。

3、师:还从哪里知道小乌龟很里?(壁虎通知小乌龟婚礼取消了,后来乌鸦也告

诉小乌龟说狮王不幸去世了,都没有能阻挡小乌龟的脚步。他仍然执著向前。)

4、小乌龟这样犀,有些近乎是不合理的犁,最终获得了什么结果呢?

指名答复。点读13——17自然段。

三、课后讨论。

1、同学们,读完课文后,你对里龟一味坚持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2、学生自主讨论。

3、教师点评。

四、延伸性讨论

师:从同学们的评选中不难看出,大家还是比拟喜欢乌龟,可见乌龟是我们学

习的典范,那么,我们在学习、生活上可以从乌龟身上学到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评:从同学们精彩的发言中传达出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一一做任何事情

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去战胜各种困难险阻,

这也就是童话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将刚刚讨论的内容加以整理、补充,写成20。字左右的文章,用正楷字抄写

在作文本上。

第四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观察及发现〃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和古诗及语文乐园。河边的卵石

说些什么话运用拟人的手法,采取卵石自述的方式向读者娓娓动听地诉说了自己的

生命历史,提醒了卵石的形成过程。奇妙的田螺以一个孩子的视角,生动地表达了

“我〃通过观察田螺,获得了田螺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生理特征等知识,并享

受了观察及发现的乐趣。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运用大胆的想象,合理的推导,设想了

人类尾巴的样子作用及其生理功能,传达出“愿世界上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

尾巴〃的愿望,表达了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本组课文,教师应注意围绕单元话题,分析本单元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整和

教材资源,统筹单元教学。还要处理好语文实践活动及研读文本的关系,切不可脱

离文本,过度拓展。要引导学生深人文本内部,圈点勾画,提取信息,抓住关键语

句去理解作品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

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

话2课时

奇妙的田

如1课时

时1课

1课时

语文乐园

4课时

共计:9课时

10.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1.学会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卵石的形成过程,并学会用见解的语言进展概括。

3.了讲解明文的特点,认识科学小品文笔轻松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通俗易

懂的特点。

过程及方法:

1.教师引入,学生在阅读后根本了讲解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2.学生通过文本内容中卵石的形象语言等,根本掌握阅读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

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养成乐于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