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与聚落高二下学期 地理 区域地理复习课件_第1页
居民与聚落高二下学期 地理 区域地理复习课件_第2页
居民与聚落高二下学期 地理 区域地理复习课件_第3页
居民与聚落高二下学期 地理 区域地理复习课件_第4页
居民与聚落高二下学期 地理 区域地理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居民与聚落第二章第3讲第一部分Part1知识梳理人口与人种①时间差异发展阶段时间人口增长特点Ⅰ工业革命前______增长Ⅱ18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增长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增长②空间差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增长

。缓慢迅速缓慢1.世界人口人口与人种(2)人口分布①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字母人口稠密区原因A________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B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工业革命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C________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亚洲东部和南部北美东部人口与人种(2)人口分布①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②人口稀少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D;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如E;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如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

。FG人口与人种(3)人口问题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少年儿童比重大,对环境、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许多国家出现

人口向

大规模迁移的现象,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②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缓慢,

问题严重,带来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等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城市人口老龄化人口与人种2.世界人种人种分布地区白种人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黄种人

、美洲黑种人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亚洲东部人口与人种二、聚落[读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图,完成填空]1.含义:指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人口与人种二、聚落[读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图,完成填空]3.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地形、土壤、水源、交通、自然资源及其他因素。(2)聚落分布:一些河流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发达,聚落密集;高原、山地地区,分布稀疏。(3)建筑风格: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民族的文化、宗教、社会观念等不同,聚落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人口与人种三、世界主要国家1.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读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列的国家,完成填空](1)陆地面积居前六位的是:①

、②加拿大、③

、④美国、⑤巴西、⑥

。(2)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截至2020年9月)有

个。(3)各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14人口与人种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以及亚洲的

。(2)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

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欧日本亚第二部分Part2核心考点世界人口分布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表现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工农业交通发达,人口密集;高山高原地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大,人口稀少世界人口分布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表现说明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气温适宜、降水适度地区人口密集。北半球温带分布了人口的80%;降水通过影响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一般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水资源干旱地区人口稠密区呈点、线和片状土壤通过农业发展间接起作用,如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人口密集世界人口分布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表现说明自然环境因素矿产资源18世纪产业革命时期成为某些地区的决定性因素,如吉隆坡、伯明翰、攀枝花、大庆等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生产活动方式农业社会人口聚集在农业发达地区,形成了许多分散的居民点;工业社会人口向城市聚集影响因素表现说明经济因素交通运输条件沿海、沿江、铁路、公路沿线人口密集社会因素文化习俗纽约城内的“唐人街”科技发展水平筑波科技城的形成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新疆、黑龙江农业垦区的形成历史因素一些历史悠久地区人口稠密世界人口分布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分布地区分布规律分布原因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美国东北部北半球中纬度的临海地带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多平原和盆地,农业发展较早,工业、交通、城市发展较快世界人口分布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分布地区分布规律分布原因人口稀少区寒冷的极地,原始的热带雨林,干旱的荒漠,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高纬度地区,赤道附近,干旱区,高海拔地区寒冷、湿热、干旱、高寒,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世界人口分布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巩固练习读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相关性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曲线反映的地区可能是(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过渡地带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D巩固练习读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相关性示意图,完成1~2题。2.该地海拔400m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A读世界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完成3~4题。3.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A.大洋洲

B.南美洲C.亚洲

D.欧洲巩固练习B读世界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完成3~4题。4.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

)A.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B.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C.集中于沿海地区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区巩固练习C聚落类型与聚落形态1.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比较项目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相同点人类的聚居地不同点经济活动农业生产活动非农业活动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规模小大分布人口少而稀疏人口多而稠密聚落类型与聚落形态1.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比较项目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不同点形式低级形式高级形式与环境的关系以适应自然环境为主明显、突出地改造了自然环境聚落类型与聚落形态2.聚落形态(1)河流地貌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聚落类型与聚落形态(2)交通运输与聚落形态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聚落类型与聚落形态(3)自然环境与建筑物形态作为人类适应与利用自然的产物,聚落的建造通常是就地取材,其外部形态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聚落类型与聚落形态(3)自然环境与建筑物形态作为人类适应与利用自然的产物,聚落的建造通常是就地取材,其外部形态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聚落类型与聚落形态(3)自然环境与建筑物形态作为人类适应与利用自然的产物,聚落的建造通常是就地取材,其外部形态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3)自然环境与建筑物形态作为人类适应与利用自然的产物,聚落的建造通常是就地取材,其外部形态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聚落类型与聚落形态巩固练习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结合下图,完成1~2题。1.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A.A

B.BC.C D.DA巩固练习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结合下图,完成1~2题。2.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①宗教中心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地形开阔平坦④河流交汇处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C巩固练习木筋房是德国分布较广泛的传统民居。建造时,先用木材搭出整体框架,然后在木架空隙中填充含有秸秆、茅草和碎石的黏土,用泥抹平后刷涂料而成。据此完成3~4题。3.有关木筋房叙述正确的是(

)A.材质坚固,抗震性强B.斜顶设计,便于采光C.黏土墙体,冬暖夏凉D.墙体轻薄,通风透气C巩固练习木筋房是德国分布较广泛的传统民居。建造时,先用木材搭出整体框架,然后在木架空隙中填充含有秸秆、茅草和碎石的黏土,用泥抹平后刷涂料而成。据此完成3~4题。4.木筋房反映了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降水变率较大B.森林覆盖率高C.太阳辐射较强D.地壳运动活跃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1.人口差异2.全球国民总收入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3.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状况高科技、信息化工业逐步取代传统型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占显著优势工业增长较快,一般以资源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主,科技含量较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3.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状况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以高效、优质、生态型农业为主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以半机械化或手工种植农业为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3.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工业以高科技产品出口为主,如计算机、飞机、汽车、通信工具、高级机电产品等;农业以深加工农产品出口为主,如高档食品、饮料、优质保鲜水果、肉食等工业以出口初级加工制成品、半成品或原材料为主,如服装、玩具、普通机电产品、石油、煤炭等;农业以出口普通农产品或初加工农副产品为主,如棉花、麻类、咖啡豆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进口商品主要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从发达国家进口成套设备、高技术产品、精密仪器等3.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巩固练习读图,完成1~2题。甲部分国家轮廓图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图1.图甲的六个国家中,属于图乙中A类国家的有(

)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③④ D.③④⑤C巩固练习读图,完成1~2题。甲部分国家轮廓图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图2.下列国家之间的经济商谈,称为“南南合作”的是(

)A.①—② B.②—⑤C.⑤—⑥ D.③—④D在国际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已成为亚太地区经济、贸易及投资的新热点。它建立在平等、互信、互利的基础上,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联合自强的机制。据此完成3~4题。3.下列说法中,符合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特征的是(

)①内向保护性,外向竞争性②扩大势力范围,实现竞争优势③强强联手,增强抵御全球化风险的能力④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A.①②

B.③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