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题库(诗词与成语、典故理解与对比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诗词与成语理解要求:正确理解诗句含义,并选出与之相对应的成语。1.下列诗句与成语对应正确的是:(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A.一波三折B.一帆风顺C.一马当先D.一鼓作气(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A.举案齐眉B.豁然开朗C.悲欢离合D.水落石出(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A.一鼓作气B.一帆风顺C.一马当先D.一波三折(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A.一帆风顺B.一马当先C.一鼓作气D.一波三折(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A.一帆风顺B.一马当先C.一鼓作气D.一波三折2.下列诗句与成语对应错误的是:(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A.一帆风顺B.一马当先C.一鼓作气D.一波三折(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A.一帆风顺B.一马当先C.一鼓作气D.一波三折(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A.一帆风顺B.一马当先C.一鼓作气D.一波三折(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A.一帆风顺B.一马当先C.一鼓作气D.一波三折(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A.一帆风顺B.一马当先C.一鼓作气D.一波三折二、典故理解与对比要求:理解典故,并选出与之对应的诗句。1.下列典故与诗句对应正确的是:(1)望梅止渴——()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画龙点睛——()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画蛇添足——()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4)掩耳盗铃——()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5)悬梁刺股——()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下列典故与诗句对应错误的是:(1)望梅止渴——()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画龙点睛——()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画蛇添足——()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4)掩耳盗铃——()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5)悬梁刺股——()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四、诗词意象与意境分析要求:分析下列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并简述其表达的情感。1.请分析李白的《静夜思》中的意象与意境,并简述其表达的情感。2.请分析杜甫的《春望》中的意象与意境,并简述其表达的情感。3.请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意象与意境,并简述其表达的情感。4.请分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意象与意境,并简述其表达的情感。5.请分析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意象与意境,并简述其表达的情感。6.请分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意象与意境,并简述其表达的情感。五、诗词表达技巧分析要求:分析下列诗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解释其作用。1.请分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运用的对仗技巧,并解释其作用。2.请分析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运用的夸张技巧,并解释其作用。3.请分析杜牧的《清明》中运用的对比技巧,并解释其作用。4.请分析王维的《鹿柴》中运用的白描技巧,并解释其作用。5.请分析李商隐的《夜泊牛渚怀古》中运用的用典技巧,并解释其作用。6.请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中运用的借景抒情技巧,并解释其作用。六、诗词名句默写要求:请默写出下列诗词中的名句。1.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2.杜甫《春望》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3.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4.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诗词与成语理解1.(1)B(2)C(3)D(4)A(5)A解析思路:根据诗句内容,理解诗句含义,然后对照成语含义,选择与之相符的成语。2.(1)D(2)C(3)B(4)A(5)D解析思路:根据诗句内容,理解诗句含义,然后对照成语含义,选择与之不符的成语。二、典故理解与对比1.(1)D(2)A(3)C(4)B(5)D解析思路:根据典故内容,理解典故含义,然后对照诗句内容,选择与之相符的典故。2.(1)C(2)B(3)A(4)D(5)C解析思路:根据典故内容,理解典故含义,然后对照诗句内容,选择与之不符的典故。三、诗词意象与意境分析1.意象:明月、故乡、思乡之情;意境:寂静、宁静、思念。解析思路: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明月、故乡等,然后结合诗句整体,理解其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2.意象:春、鸟、花、战争、人民疾苦;意境:衰败、忧虑、悲愤。解析思路: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春、鸟、花等,然后结合诗句整体,理解其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3.意象:明月、把酒问青天、离人、岁月、愁绪;意境:孤独、思念、无奈。解析思路: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明月、把酒问青天等,然后结合诗句整体,理解其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4.意象:山、水、楼、城市;意境:壮观、开阔、宏伟。解析思路: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山、水、楼等,然后结合诗句整体,理解其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5.意象:元宵、灯火、佳人、离愁、岁月;意境:热闹、欢快、离别、无奈。解析思路: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元宵、灯火、佳人等,然后结合诗句整体,理解其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6.意象:草原、送别、离别之情;意境:辽阔、凄凉、深情。解析思路: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草原、送别等,然后结合诗句整体,理解其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四、诗词表达技巧分析1.对仗技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解析思路:分析诗句中的对仗结构,如白日与黄河、依山尽与入海流,理解其对仗的作用是使诗句节奏鲜明,意境开阔。2.夸张技巧: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解析思路:分析诗句中的夸张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理解其夸张的作用是突出瀑布的壮观景象,增强诗句的感染力。3.对比技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解析思路:分析诗句中的对比手法,如清明时节与雨纷纷、路上行人与欲断魂,理解其对比的作用是突出清明时节的凄凉氛围,表达行人的哀愁。4.白描技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解析思路:分析诗句中的白描手法,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理解其白描的作用是简洁地描绘出山中的宁静景象,营造出一种幽深的意境。5.用典技巧: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解析思路:分析诗句中的用典手法,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理解其用典的作用是借用葵花向阳的典故,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6.借景抒情技巧: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解析思路:分析诗句中的借景抒情手法,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理解其借景抒情的作用是通过描绘异乡的景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五、诗词名句默写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人干活协议合同协议
- 煤灰销售批发合同范本
- 自闭阀销售合同范本
- 课室多媒体合同范本
- 围墙房屋出售合同范本
- 门店装修预售合同范本
- 卖地皮出售合同范本
-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联考2025届高三暑假自主学习测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公共交通车辆租赁服务合同
- 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 案例:中建八局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绿色施工(76P)
- 水产养殖技术培训
- 保洁投标书范本
- 2025年中小学生读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第六讲当前就业形势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2024年形势与政策
- 社会医学(含考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2025大学英语考试六级汉译英中英对照
- 《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解读课件
- 《安全阀培训》课件
-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同步训练题(含答案)(部编版)
- 国之重器:如何突破关键技术-笔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