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试卷(语文素养拓展试题汇编版)_第1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试卷(语文素养拓展试题汇编版)_第2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试卷(语文素养拓展试题汇编版)_第3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试卷(语文素养拓展试题汇编版)_第4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试卷(语文素养拓展试题汇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试卷(语文素养拓展试题汇编版)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基础知识与应用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正确回答下列问题。1.《小石潭记》中,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描绘小石潭的景色?A.对比描写B.比喻描写C.动态描写D.静态描写2.《草船借箭》中,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在半夜里行动?A.避免敌人发现B.利用天气C.借用敌军兵力D.需要休息3.《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为什么会感到寒冷?A.她没有穿衣服B.天气太冷C.她害怕D.她不愿意出门4.《荷花》一文中,作者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荷花的什么品质?A.外观B.内在C.生长环境D.品格5.《白毛女》中,喜儿是如何摆脱困境的?A.她自己努力B.有贵人相助C.被政府救出D.与敌人合作6.《庐山谣》中,诗人描绘庐山的景色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对比B.拟人C.排比D.比喻7.《将相和》中,蔺相如为什么要回避廉颇?A.两人有私怨B.廉颇是将军C.蔺相如要表现谦虚D.蔺相如不想与廉颇为敌8.《愚公移山》中,愚公为什么要移山?A.为了造福子孙B.为了满足好奇心C.为了锻炼自己D.为了显示自己的决心9.《桃花源记》中,渔夫为什么会感到奇怪?A.他不知道桃花源在哪里B.桃花源的人很奇怪C.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景色D.桃花源的生活很奇特10.《西游记》中,孙悟空是如何得到如意金箍棒的?A.借来的B.天庭赐予的C.自己炼制的D.从东海龙宫取得的二、阅读理解要求: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1~15题。在古代,有一种叫“墨斗”的工具,用来画直线。它是由一个圆筒和一根绳子组成的。圆筒里装着一碗墨水,绳子的一端浸入墨水中,另一端拴着一个小锤。使用时,将绳子拉直,小锤自然下垂,就能在纸上画出一条直线。这种工具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建造房屋时,工匠们使用墨斗来保证门窗的对齐,确保房屋的稳定。在修筑城墙时,墨斗也派上了用场。工匠们利用墨斗来画直线,保证城墙的整齐。随着科技的发展,墨斗这种古老的工具逐渐被现代建筑设备所取代。但是,在我国一些传统工艺中,墨斗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11.下列关于墨斗的描述,正确的是:A.墨斗是古代工匠用来画曲线的工具B.墨斗的使用范围仅限于建筑领域C.墨斗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D.墨斗已被现代建筑设备完全取代12.下列关于墨斗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仅用于画直线B.保证了门窗的对齐,确保了房屋的稳定C.仅用于修筑城墙D.在现代建筑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13.文章中提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墨斗这种古老的工具逐渐被现代建筑设备所取代。以下哪项不属于原因?A.墨斗的绘制速度较慢B.墨斗的精度不高C.墨斗的成本较高D.墨斗的使用较为繁琐14.文章最后提到,墨斗在我国一些传统工艺中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以下哪项不属于原因?A.墨斗的绘制效果独特B.墨斗具有历史价值C.墨斗的绘制技巧丰富D.墨斗的使用较为便捷15.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墨斗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应用范围非常有限B.墨斗在现代建筑中已不再使用C.墨斗在我国传统工艺中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D.墨斗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三、作文要求:以“家乡的变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四、古诗鉴赏要求: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6~20题。《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诗中描绘了一幅寂静的雪景。B.诗人通过描写江雪,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C.诗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冷漠。D.诗中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展现了诗人的孤独。17.下列对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是:A.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江雪的寂静。B.通过描绘孤舟蓑笠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C.运用象征手法,将江雪比作诗人的心境。D.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18.下列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分析,不正确的是:A.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B.抒发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慨。C.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D.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19.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是:A.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B.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对仗手法。C.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D.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20.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这首诗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B.这首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C.这首诗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D.这首诗的主题较为单一。五、文言文阅读要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论语·为政》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曾子,听吾一言: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21.下列对“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B.每天都要学习。C.每天都要思考人生。D.每天都要修身养性。22.下列关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询问自己是否忠诚、诚信、勤奋。B.提醒自己要忠诚、诚信、勤奋。C.告诫自己要忠诚、诚信、勤奋。D.指导自己要忠诚、诚信、勤奋。23.下列关于“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君子通过文学交流朋友,通过朋友辅助仁爱。B.君子通过文学结识朋友,通过朋友培养仁爱。C.君子通过文学聚会朋友,通过朋友辅助仁德。D.君子通过文学结交朋友,通过朋友培养仁德。24.下列关于《论语·为政》这篇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B.文章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C.文章强调了仁爱、忠诚、诚信等品质的重要性。D.文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5.下列关于《论语·为政》这篇文章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这篇文章是《论语》中的经典篇章之一。B.这篇文章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C.这篇文章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D.这篇文章的主题较为单一。六、综合运用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2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描述不正确的是:A.指南针的发明提高了航海的准确性。B.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文化的传播。C.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面貌。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的伟大发明。2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著名建筑,描述不正确的是:A.长城是世界上著名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B.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C.乐山大佛是我国最大的石刻佛像。D.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2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著名文学作品的作者,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红楼梦》——曹雪芹B.《水浒传》——施耐庵C.《西游记》——吴承恩D.《三国演义》——罗贯中29.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描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B.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C.汉武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D.李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30.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著名哲学思想,描述不正确的是:A.道家主张“无为而治”。B.儒家主张“仁爱”。C.墨家主张“兼爱”。D.法家主张“法治”。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基础知识与应用1.D解析思路:根据《小石潭记》的内容,作者通过静态描写,细致地描绘了小石潭的景色,因此选D。2.A解析思路:根据《草船借箭》的内容,诸葛亮选择在半夜行动是为了避免敌人发现,因此选A。3.B解析思路: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内容,小女孩感到寒冷是因为天气太冷,因此选B。4.B解析思路:根据《荷花》一文中,作者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荷花的内在品质,因此选B。5.C解析思路:根据《白毛女》的内容,喜儿被政府救出,因此选C。6.D解析思路:根据《庐山谣》的内容,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来描绘庐山的景色,因此选D。7.C解析思路:根据《将相和》的内容,蔺相如回避廉颇是为了表现谦虚,因此选C。8.A解析思路:根据《愚公移山》的内容,愚公移山是为了造福子孙,因此选A。9.C解析思路:根据《桃花源记》的内容,渔夫感到奇怪是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景色,因此选C。10.D解析思路:根据《西游记》的内容,孙悟空是从东海龙宫取得的如意金箍棒,因此选D。二、阅读理解11.C解析思路:根据文章内容,墨斗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选C。12.B解析思路:根据文章内容,墨斗保证了门窗的对齐,确保了房屋的稳定,因此选B。13.C解析思路:根据文章内容,墨斗的成本较高不是被现代建筑设备取代的原因,因此选C。14.D解析思路:根据文章内容,墨斗的使用较为繁琐不是在我国传统工艺中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的原因,因此选D。15.C解析思路:根据文章内容,墨斗在我国传统工艺中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选C。三、作文(此处为作文题,无标准答案,以下为解析思路)解析思路:作文题目为“家乡的变化”,要求学生以记叙文的形式,描述家乡的变化。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写作:家乡的自然环境变化、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家乡的文化传承等。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2.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家乡的变化;3.表达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和思考。四、古诗鉴赏16.C解析思路:根据《江雪》的内容,诗人通过描绘江雪,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不是对世事的冷漠,因此选C。17.D解析思路:诗中并未使用大量的比喻手法,因此选D。18.D解析思路:诗中并未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选D。19.C解析思路:诗中并未使用大量的比喻手法,因此选C。20.D解析思路:这首诗的主题并不单一,因此选D。五、文言文阅读21.A解析思路:根据《论语·为政》的内容,“吾日三省吾身”指的是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因此选A。22.A解析思路:这句话询问自己是否忠诚、诚信、勤奋,因此选A。23.B解析思路: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通过文学结识朋友,通过朋友培养仁爱,因此选B。24.D解析思路:文章并未强调仁爱、忠诚、诚信等品质的重要性,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