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4课时作业15题组一炼字题针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晚望[清]郑珍向晚古原上,悠闲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题目: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殊。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答:…………………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诗歌语言中的“炼字”。考查的是两个动词,答题时要考虑两字本身在诗歌中的含义,其次要考虑两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答案: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给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爽明丽的春景图。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酒泉子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题目: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选材是宋代闻名词人潘阆的一首《酒泉子》,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本题考查“炼字”,属常见题型。答题时先答出该字的意义,再结合词句进行说明,最终总结该字的运用对情感抒发的作用。答案: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特别奇妙,令作者记忆犹新;另一方面,全词围绕“忆”绽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风王安石一马春风北首燕①,却疑身得旧山川。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②头野火烟。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回头不见辛夷③发,始觉看花是去年。【注】①北首:向北。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②原:原野。③辛夷:木笔花,又叫迎春花。题目:颔联“阳浮树外沧江水”中的“浮”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答:…………………答案:春风吹拂,江面水波荡漾;阳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远眺水天相接处,阳光随着波涛的涌动仿佛在漂移、游弋、升腾。“浮”写出了春风、江水、阳光的融合,给予静态的景象以动态的美感。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题目: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答:…………………答案:“穿”“数”描写所涉及的对象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二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孤独、孤独、苦闷、无聊的心境。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碧湘门①陶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注】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②行(hánɡ):行列。(1)这首诗最终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答:…………………(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简要分析。答:…………………解析:(1)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地卑”即地势低,“沉”,使动用法,使……沉没。“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沉”字无疑了。“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解答本题,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第一句要抓住“烟”字。只有远处之景、朦胧之景才有看上去如烟似雾的不真实感。第三句要抓住“疑没草”三字。“疑”为“怀疑”,明显不是事实本身;“没草”即“没入草丛”,只有在天地相连之处,天空中鸟儿的行列才会给人这种“没入草丛”的错觉,所以第三句写的也是远景。答案:(1)“沉”字好。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沉没似的。“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剧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2)本诗首句写长沙城内远树如烟,有如碧绿的水波。第三句写宽阔的天空中,成行的鸟儿愈飞愈远,仿佛就要没入天际的草丛。这两句写的都是登楼所见到的远景,却又始终未着“远”字。6.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舒亶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①,西江潮欲平。江潮简洁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注】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1)“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答:…………………(2)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赞扬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子,谈谈你的理解。答:…………………解析:(1)“催”之急更见“留”之切,所以答题时可从与“留”的对比中去分析其表达效果。(2)从情与景的关系上去分析,一是要写出词作表达的感情,二是要写出这一感情是如何通过写景表达出来的,要突出其“思致”。答案:(1)“催”字表现击鼓开船,督促离人上船动身;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一“催”一“留”,显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衬托得特别剧烈。(大意对即可)(2)江潮来去简洁,友人一别难相逢。饮尽此杯,不知何日才能重逢同饮。(或答“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借江潮抒别情,那茫茫的江潮好像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从将别想到别后,笔意拓展,以问句结尾,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寄予了重逢的希望,情深意长。(大意对即可)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请从两诗中各找一字并分析各自的妙处。答:…………………答案:韩诗:“惊”字,表现了作者初见草芽时的惊异与喜悦。(或:“嫌”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雪,暗写人,表达了盼春早来的急迫之情。)高诗:“醉”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杨柳,暗写诗人,表现了对春天美景的沉醉。(或:“忙”字,表现了儿童急迫的心情,同时也描绘了一群儿童放风筝的喧闹场面;“拂”字表现了杨柳枝条的柔媚多姿。)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村即事(唐)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有人说诗中有三个字是全诗的关键,你认为是哪三个字?请填在横线上。答:…………………解析:要先把握全诗的内容,读完全诗会发觉,二、三、四句的内容都是“不系船”导致的结果,自不待言,“不系船”三字是全诗的关键。答案:不系船。9.阅读下面的宋词,依据提示,然后回答问题。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奇妙之处。答:…………………解析:“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是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水草,“蓼”也是一种水边生长的草,味辛辣。一“白”一“红”,色调明丽,相映成趣,勾画出一幅恬美幽静、令人心醉的美景图。“蓑”比方为新绿,新颖 新颖;“映”字体物精妙,令人怡悦。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红蓼相衬托,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调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题组二炼句题针对训练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注】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答:…………………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重点考查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答题模式是先写景,后析情,最终总结:情景交融,韵味悠长。答案: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松间明月照着我的窗台,一切是那么空寂!),该句以清冷寂寥之景写绵长不尽之愁,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语意双关),韵味悠长。11.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与胡兴安夜别何逊居人①行转轼②,客子暂维③舟。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路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注】①居人:指送行者胡兴安。②行转轼:将要掉转车回去。③维:拴、系。(1)诗中的“笑”字,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分析。答:…………………(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说它所写为眼前实景,也有人认为是联想之景。请谈谈你的看法。答:…………………解析:诗以对举开头,一句写“居人”,一句写“客子”,简洁而生动地白描出一幅将别未别、两情依依的水边送别图,包含了丰富的情节和难以言传的深情。一、二句是两面分写,三、四句将两面合写,五至八句尽吐自己的羁愁离恨。前两层皆为此蓄势,其重点明显在第三层,抒发对离别之人的日后思念之情。答案:(1)离别之际,诗人强颜欢乐(苦笑),这是以“笑”衬(写、表现)“愁”。写出诗人不忍分别的心情。(2)写眼前实景:颈联(五、六句)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夜色图。露水无情地浸湿了寒塘边的冷草,凄清酸楚,月亮映照着澄澈的水流,是诗人夜别之时眼前所见之景,渲染了凄清悲凉的离别氛围。写联想之景:颈联写诗人想到自己与友人离别后,在凄清的夜晚,冷月之下孤独艰难前行,路边寒塘的冷草被露水浸湿,月亮映照着澄澈的水流,是诗人联想之景,表达了诗人孤独惆怅的情怀。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心。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凉爽。(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答:(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实力。答题时要明确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体现在何处。因为晴天无雨,夏夜无霜,所以可知“晴天雨”和“夏夜霜”当为比方;“雨”是因“风吹古木”而生,“霜”是因“月照平沙”而有。(2)阅读这首诗后不难看出,这首诗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首联写海天、山、川,为远景,仰视和远眺之景;颔联写城中灯火和水中星河,颈联写古木、平沙,两联为近景,俯视之景。以上三联所写景物,皆望中所见,均为傍晚时分(夕)的景物。尾联由所望的“夕”景生发感想,邀请挚友来此“消暑”。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对全诗的每一联进行简洁分析,点明各联跟“夕”或“望”的关系即可。答案:(1)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颖 的比方,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凉爽美丽的风光,意境高妙。(2)示例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覆盖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作者在尾联向挚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招客”。示例二: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远眺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耀,都是俯视之景;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挚友发出邀请。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详细分析。答:…………………解析:诗的前半部分写实景,后半部分写虚拟想象的情景,用“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挚友夜泊潇湘,孤月高照,行人难眠。即使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声闯入梦境,因而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亮)、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诗人借助想象,扩大意境,“代为之思,其情更远”。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实力。“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侵”写出竹影随光线移动渐渐扩大之态,“晚”也是侧重于光线之暗,是竹影使人产生的错觉。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1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追悼①(清)吴伟业秋风萧索响空帏,酒醒更残泪满衣。辛苦共尝偏早去,乱离知否得同归。君亲有愧吾还在,生死无端事总非。最是难过看稚女,一窗灯火照鸣机。【注】①顺治四年(1647),吴伟业刚经验易代之痛,又逢妻子去世,国仇家恨集于一身,内心无比哀思,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题目:吴伟业的诗一般造语整饬,辞藻华丽,本诗有无此特点?请简要分析。答:…………………答案:本诗没有这个特点。全诗平平道来,浅浅写出,不用典故,不假辞藻,以极浅易的语言表现出了极深厚的感情。题组三综合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17题。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动身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说明诗人心态闲适。B.“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诗人自己归隐看法坚决,示意对现实政治悲观厌倦的归隐缘由。C.“闭关”既指关门的动作,也含闭门谢客之意,以此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要与俗世隔绝。D.读完全诗,可隐隐触摸到作者感情的微小改变: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安静澹泊。解析:B项,不能体现归隐看法的坚决,“流水”句体现“一去不返”的看法。答案:B17.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颈联分析这一特征。答:…………………答案:①这两句描写了傍晚野外的秋景图:荒芜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②这幅图以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意象,体现了黯淡、凄凉的色调之美。画面感突出,层次显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8~19题。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阵解星芒尽③,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安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指斗争结束。④霍嫖姚:即霍去病。18.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惊慌气氛。B.颔联并没有干脆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快速结束了斗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C.颈联描写“破天骄”的景象,斗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惊慌气氛消逝,烘托出斗争的悲壮惨烈。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解析:C项,颈联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斗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敌人不堪一击。答案:C19.作者采纳哪些手法塑造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答案:①侧面描写。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烘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②细微环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刀搭箭的细微环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敌。③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0~21题。满庭芳·夏日溧水①无想山作[宋]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②,飘流瀚海③,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注】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②社燕:于春社时飞,秋社时归去。故称。③翰海:沙漠。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2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一、二句用词新颖 ,“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写出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润,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B.“新绿溅溅”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既描绘了溪水衬托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流水声的悦耳潺潺。C.“歌筵畔”一句写出词人希望在歌舞和美酒中短暂入眠,体现他放达乐观,不畏愁苦的心情。D.上阕“凭阑久”句承上,意谓上述景物,均是凭栏远眺时所见。“黄芦苦竹”,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句,点出自己的境况与被贬谪的白居易相像。解析:C.应是“体现他有着摆脱不了的愁苦”。答案:C21.下阕措辞宛转,情感曲折多变。结合词句,对此加以分析。答:…………………答案:下阕情感曲折多变,作者先以“社燕”自比,“年年”写出多年宦海漂流,无处寄身的愁苦;“且”字宛转地写出作者寻求短暂的解脱,借酒浇愁,遗忘身外的功名利禄,“不堪听”义进一步写出江南游子听闻管弦丝竹引起的伤感,最终“先”“容”又是权宜之计,姑且借醉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注册会计师考试技巧与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师考试内容回顾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有效沟通技巧试题及答案
- 快乐课堂幼儿园小班班级工作计划
- 强化自我学习与知识管理计划
- 注册会计师考试每科复习要点试题及答案
- 如何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师考试复习反馈机制试题及答案
- 复习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的考题试题及答案
- 补充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知识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师的职业发展趋势及试题及答案
-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讲解
- 电影音乐欣赏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南农业大学
-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大学(威海)
- 工程热力学 09气体动力循环-wyz-2013
- 检验索赔仲裁和不可抗力
- 全旅馆业前台从业人员资格证考试答案解析
- 专业工程分包业主审批表
- 活动物料清单
- 08S305-小型潜水泵选用及安装图集
- 缺血缺氧性脑病详解课件
- 自动打铃控制器plc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