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金科新未来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金科新未来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金科新未来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金科新未来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金科新未来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第16页,共16页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金科新未来高一第二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嫡长子继承制渐趋形成B.形成系统严密的等级制度C.家国一体局面开始出现D.以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等级【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据题干“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可知,西周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一诸侯-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了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且分封对象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体现了以政治等级为核心的制度设计,B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但题干未直接涉及继承问题,排除A项;家国一体局面强调血缘与政治的结合,但材料仅体现等级划分,且夏商已有类似雏形,排除C项;分封制并非完全以血缘维系(如分封异姓功臣),排除D项。故选B项。2.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的秦国,因为采用了商鞅制定的制度完成了统一、但是统一之后依然采用过去严苛的制度,则导致了政权加速灭亡。该学者意在说明()A.秦朝灭亡的历史根源B.统治者缺乏仁爱之心C.商鞅变法脱离了实际D.统治政策要适时而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统治者未能根据统一后的新形势和民众需求进行政策调整,继续沿用严苛的战时政策。这反映了统治政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以保持政权的稳定和长久,D项正确;商鞅变法确实使秦国采取了严苛的法律和高压的统治手段,这为秦国后来的暴政奠定了基础,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秦朝灭亡的原因,排除A项;题干重点在于制度随时代的调整,并非强调统治者仁爱与否,排除B项;商鞅变法符合秦国当时的实际需求,但统一后的秦朝统治者依然使用过去的制度与新的实际需求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唐玄宗在位期间,重视科举制度,曾任用宰相张九龄、姚崇等高官主持科举考试,以保证选拔出真正有才干的人才。这一做法()A.提高了科举考试的权威性B.体现了考试流程的规范C.使寒门子弟入仕更具优势D.巩固了门阀贵族的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目的是确保考试的公平和公正,这增强了科举考试的权威性,A项正确;题干中仅提及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并没有关于考试流程方面的描述,排除B项;科举考试并未限制门阀士族子弟参加,而门阀士族的教育条件优于寒门子弟,因此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科举制度打破门阀贵族的垄断,有利于选拔有才干的人才,排除D项。故选A项。4.跟静态的诗词相比,蒙古人更加喜欢热闹的戏剧表演。同时,他们也为元杂剧带来了大量外族音乐,极大丰富了演员的表演内容。这表明,元杂剧()A.注重表现日常的生活B.降低了文学创作的难度C.体现了文化融合特点D.是戏剧表演的主流形式【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杂剧在蒙古人的影响下,融入了大量外族音乐和表演元素,丰富了戏剧内容,体现了文化融合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元杂剧注重表现日常生活的信息,排除A项;虽然元杂剧融入了外族元素,但并不意味着创作难度降低,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元杂剧与其他戏剧对比的信息,无法得出选项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5.清末民初的书籍《书林清话》中记载:“(明代)数十年读书人,能中一榜,必有一部刻稿;屠沽小儿,身衣饱暖,殁时必有一篇墓志。此等板籍,幸不久即灭,假使尽存,则虽以大地为架子,亦贮不下矣。”据此可知,当时()A.文化高压政策盛行B.民间刻书业的兴盛C.科举制已走向僵化D.印刷方式出现革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代“读书人中举必刻稿”“屠沽小儿死后必刻墓志”,且刻板数量多到“虽以大地为架子,亦贮不下”。这直接反映了刻书活动在民间的高度普及,涉及阶层从士人到普通百姓,刻书内容从个人文集到墓志铭,覆盖社会多个层面,体现了当时民间刻书业的兴盛情况,B项正确;文化高压政策表现为禁毁书籍、限制出版,而题干强调刻书行为的泛滥,体现的是出版自由或需求旺盛,而非压制,排除A项;题干仅提及中举者刻书,未涉及科举内容或形式的僵化问题,排除C项;材料强调刻书数量而非印刷技术变革,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中有人认为中国只需购置先进军舰,便能重振海军雄风,这种观念在当时颇为流行。这体现了()A.清政府充分认识到自身落后B.西方列强的侵略进一步加深C.中国军事近代化的顺利推进D.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狭隘性【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世界海军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军舰装备的竞争,海军的战斗力还取决于军事战略、战术指挥、人员素质、后勤保障等诸多因素。清政府部分人还持有只靠购置先进军舰就能重振海军雄风的观念,这体现了统治者军事思想的狭隘性,D项正确;材料中清政府的观点体现了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狭隘性,“清政府充分认识到自身落后”说法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材料表明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狭隘性,材料没有直接体现西方列强侵略进一步加深的内容,排除B项;这种认为只靠购置军舰就能重振海军雄风的观念,不利于中国军事近代化的顺利推进,排除C项。故选D项。7.1878年,洋务派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燃料需求,设立了民用企业一开平煤矿。由官方任命的官员负责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同时,雇佣了大批劳动力,实行工资制度。据此可知,洋务运动()A.意在学习西方的发展方式B.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C.改善了雇佣工的生存环境D.提高了民用企业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8年(中国)。根据“雇佣了大批劳动力,实行工资制度”可知,洋务运动引进了一些资本主义的管理方法,但“官方任命的官员负责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表明其本质是封建官办,这体现了洋务运动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B项正确。洋务运动只是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和部分管理方法,不能等同于学习西方的发展方式,排除A项;从材料内容无法得知雇佣工的生存环境,排除C项;材料内容无法得知民用企业的生产效率,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官办民用企业生产效率并不高,排除D项。故选B项。8.1903年,清政府在得知《苏报》持续刊登革命文章后,联合帝国主义势力查封了报社,逮捕了《苏报》的主编章太炎及其他相关人员。清政府试图通过“苏报案”镇压革命思想,但这一举动反而引发了大众对革命更广泛地关注和讨论。由此可见,这一案件()A.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B.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支持C.反映了清廷统治思想的转变D.表明革命的时机已成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3年(中国)。根据材料“清政府试图通过苏报案”镇压革命思想,但这一举动反而引发了大众对革命更广泛地关注和讨论”可知,“苏报案”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A项正确;题干中并没有任何信息提及“苏报案”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支持,属于无中生有,排除B项;清政府查封报社、逮捕相关人员,这是在镇压革命思想,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并非统治思想的转变,排除C项;仅凭材料内容无法得出革命时机已成熟的结论,例如军事条件、组织条件已经具备等,排除D项。故选A项。9.辛亥革命后,社会思潮涌动。其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等现象,表明辛亥革命具有()A.思想解放的深刻性B.经济发展的引领性C.政治变革彻底性D.社会风俗的革新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1年后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以及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等,都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推动了思想的解放,A项正确;辛亥革命对经济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但题干主要强调的是思想方面,排除B项;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政治变革并不彻底,排除C项;社会风俗的革新只是辛亥革命影响的一部分,不能全面概括题干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0.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在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举行了总罢工,并迅速转变为武装起义,以配合北伐军进攻上海。起义胜利后,工人们试图建立一个由工人和市民代表组成的民主政权。但随着国共合作破裂,起义最终被镇压。由此可知,上海工人起义()A.巩固了北伐胜利的果实B.造成了国共矛盾的激化C.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D.为工农联盟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起义胜利后,工人们试图建立一个由工人和市民代表组成的民主政权。”可知,上海工人起义胜利后一度要建立民主政权,这展现了工人阶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C项正确;国共合作破裂后,起义最终被镇压,排除A项;国共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上海工人起义是工人阶级为了配合北伐,争取自身权益的正义行动,并不是造成国共矛盾激化的原因,排除B项;上海工人起义主要体现的是工人阶级自身的斗争,没有涉及农民阶级,也未体现出对工农联盟建立所起的奠基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11.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伪满洲国政府在日本的控制下推行各种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大规模发行公债。1932年发行公债1.05亿满元,到1943年时飙升到30.93亿满元。这些公债()A.加速了东北地区经济转型B.改善了企业的营商环境C.转嫁了侵略者的战争负担D.加剧了军阀混战的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1943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伪满洲国政府受日本控制,故其发行的公债成为日本筹措战争资金的手段,这就转嫁了日本的战争负担,C项正确。日本通过发行公债,将大量经济负担转嫁到中国东北地区的民众和企业头上,A、B两项表述错误,排除A、B项;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被日本占领,不存在军阀混战,排除D项。故选C项。12.1943年3月起《解放日报》陆续刊登了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的各种事迹(下表为节选内容)。对劳动英雄的宣传()人物事迹吴满有边区的劳动模范,他带头进行农业生产,采取科学种田的方法,改良土地,显著提高了粮食产量王定国边区的纺织女工,她不仅勤奋工作,还积极参与技术革新,带动周围的工人提高生产效率杨斌边区的优秀农民,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带头修建水利工程,改善灌溉条件,显著提高了农业产量张富清边区的抗日军人兼农民,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在和平时期带头发展生产,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建设A.旨在密切军民关系B.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C.强调了共产党领导D.增强了群众的凝聚力【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3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不断加剧。中共需要巩固和动员根据地的民众,加强内外团结,以持续对抗日军的侵略。而对劳动英雄的宣传不仅能激励边区群众学习英雄精神,提高劳动效率,也能增强群众的凝聚力,D项正确;宣传劳动英雄旨在助力边区经济建设和抗战事业,排除A项;B项夸大了对劳动英雄宣传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内容是劳动英雄的事迹,未强调共产党的领导,排除C项。故选D项。13.据美国学者的计算,二战后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发展的经费占军事支出的比例,1945年为0.19%,1946年为0.5%,1947年为0.43%,1948年为0.27%,1949年则被压缩为0.17%。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援助的减少B.经济危机的冲击C.国民政府的腐败D.国共内战的爆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至194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二战后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发展的经费占军事支出的比例,1945年为0.19%,1946年为0.5%,1947年为0.43%,1948年为0.27%,1949年则被压缩为0.17%”和所学可知,内战的爆发使得国民政府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军事,从而挤压了经济建设的经费,D项正确;二战后国民政府并未失去美国的援助,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在此时已经过去,排除B项;国民政府腐败现象虽然存在,但并不是材料中国民政府经济支出减少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4.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成就斐然。其中,“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等外交事件主要发生在()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据题平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可知,需明确三者的具体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万隆会议举行于1955年,均属于20世纪50年代,B项正确;20世纪40年代(1940-1949年)为新中国成立前,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如中苏关系恶化)和70年代(如中美建交)与题干事件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每年取得的农业科研成果达6000项。下表是1978-200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如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A.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增加B.杂交水稻技术取得显著成就C.农村已实现机械化生产全覆盖D.粮食稳定丰收促进经济增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至2008年(中国)。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每年取得的农业科研成果达6000项”“1978-2009年粮食总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科技投入显著增加。这一时期粮食总产量曲线的总体上升,反映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了粮食总产量的提升,体现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增加,A项正确;粮食不仅包括杂交水稻,还有小麦、玉米等,仅凭题干信息无法直接得出杂交水稻技术的成就,排除B项;中国农村地区范围广,有些地方并不适合机械化生产,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从表中数据看,2000-2004年粮食总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粮食稳定丰收”的说法不准确,且材料无法得出粮食产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6.20世纪50-60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心在“中国式”。中国发展道路的变化()A.表明中国已经全面实现现代化B.反映了中国实力的提升C.揭示了现代化模式的普遍路径D.否定了计划经济的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不同发展阶段做出的政策调整,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B项正确。虽然中国在发展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全面实现现代化仍是一个长期目标,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不是普遍路径,排除C项;材料强调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变,但不等于否定计划经济在特殊时期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唐朝不仅是东亚文化圈的核心,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也与东南亚乃至西亚、北非有了密切的贸易往来。开元年间(713-741年),唐朝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事务。当鉴真于天宝九年(750年)开始第四次赴日的尝试时,他的船遭遇逆风而被迫漂流到海南岛,随后来到广州。在这里,他看到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舶深六七丈”。有记载说,大历七年(772年),这类大型外国商船每年到达广州的有四千多艘。李肇在宝历元年(825年)描绘抵达广州的外国船只,“师子国舶最大,梯而上下数丈,皆集宝货。”-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3:隋唐五代两宋》材料二明初实行海禁,只允许进行由政府统制的以“朝贡贸易”为形式的对外商业交往,禁止民间私自往来交易。这造成正常的海外贸易受阻。由此,东南沿海富商势豪乘机大搞走私获取厚利,甚至勾结日本浪人、海盗劫掠沿海,骚扰内地。这不但给东南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及社会问题,也使明政府的财政,尤其是军政及杂项开支的很大部分要依靠外贸收入维持的沿海数省的财政大受影响。-摘编自梅新育《略论明代对外贸易与银本位、货币财政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朝初期的海禁政策。【答案】(1)表现:贸易范围广泛;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商品种类丰富;贸易规模庞大;持续时间长。(2)简评:明朝初期的海禁政策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边境的稳定;为新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创造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但不利于国内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引发社会问题;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发展,使中国逐渐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处于相对封闭和落后的地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唐(中国)。表现:根据材料一“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唐朝不仅是东亚文化圈的核心,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也与东南亚乃至西亚、北非有了密切的贸易往来”,可知贸易范围广泛;根据材料一“开元年间(713-741年),唐朝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事务”,可知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根据材料一“在这里,他看到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舶深六七丈”,可知商品种类丰富;根据材料一“大历七年(772年),这类大型外国商船每年到达广州的有四千多艘”,可知贸易规模庞大;根据材料一“开元年间(713-741年),唐朝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事务”“李肇在宝历元年(825年)描绘抵达广州的外国船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持续时间长。【小问2详解】本题是论述题。时空是:明(中国)。简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实施目的方面考虑明朝初期的海禁政策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边境的稳定;为新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创造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根据材料二“这造成正常的海外贸易受阻”,可知但不利于国内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根据材料二“由此,东南沿海富商势豪乘机大搞走私获取厚利,甚至勾结日本浪人、海盗劫掠沿海,骚扰内地”,可知引发社会问题;根据材料二“这不但给东南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及社会问题,也使明政府的财政”,可知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发展,使中国逐渐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处于相对封闭和落后的地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共召开一大时,全国有50多名党员,二大时有195名,三大时也只有420名,因而在数量和规模上,中国共产党是无法与同时期的国民党相比的。1923年2月,吴佩孚镇压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使1922年1月开始的工人运动高潮很快低落下去。“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吴佩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敌人,乃是全国争自由的人民的敌人”。工人阶级应赶快“组成一个极大极强的团体,再联合农民商界学界,同心努力,打倒大家的公共敌人军间,建设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来代替军阀政治”。-摘编自李振武《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过程中的障碍及化解》材料二中共广东区委通过国民党中央工人部中的共产党员,积极领导广东地区的工人斗争,如1924年广州沙面数千名工人举行政治大罢工,抗议英、法帝国主义者限制中国居民自由出入沙面租界的规定,打破了“二七惨案”以来工人运动的消沉局面。在以共产党员为主的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和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的推动下,各地不断组织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同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进行斗争。毛泽东曾指示中共湖南区委选派毛泽民、庞叔侃等50多人到广州第四、第五届农讲所学习。-摘编自刘坤《第一次国共合作百年回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答案】(1)原因:共产党当时的力量较弱;孙中山及国民党的转变;共产党和国民党有共同的敌人;共产国际的推动;工农联盟的需要。(2)影响: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促进了工人运动复苏与发展;推进了农民运动的开展;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力和组织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共召开一大时,全国有50多名党员,二大时有195名,三大时也只有420名,因而在数量和规模上,中国共产党是无法与同时期的国民党相比的”,可知共产党当时的力量较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国民党方面而言孙中山及国民党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革命目标而言共产党和国民党有共同的敌人;根据材料一“工人阶级应赶快”组成一个极大极强的团体,再联合农民商界学界,同心努力,打倒大家的公共敌人军间,建设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来代替军阀政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国际的推动和工农联盟的需要。【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共广东区委通过国民党中央工人部中的共产党员,积极领导广东地区的工人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根据材料二“如1924年广州沙面数千名工人举行政治大罢工,抗议英、法帝国主义者限制中国居民自由出入沙面租界的规定,打破了“二七惨案”以来工人运动的消沉局面”,可知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复苏与发展;根据材料二“在以共产党员为主的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和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的推动下,各地不断组织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同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进行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进了农民运动的开展;根据材料二“毛泽东曾指示中共湖南区委选派毛泽民、庞叔侃等50多人到广州第四、第五届农讲所学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力和组织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伴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社会已经出现驾驶汽车、摩托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女司机,女司机形象也时常会在报纸、画报、月份牌等现代媒体上出现,但是,在那个时期女司机大都来自上层阶级和知识分子,女司机本身就凤毛麟角、寥若晨星。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来自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女司机突然喷薄而出,以群体姿态出现,并且女司机形象成为现代媒体和文学艺术广泛宣传、大力塑造的对象。之所以发生这样的突变,与新中国初期社会政治经济设计及文化政策有着密切关联:这是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国家设想、苏联妇女解放经验、共产党的妇女理论实践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摘编自刘传霞《新中国初期女司机形象的生成与多重文化意义》(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初期塑造女司机形象这一做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妇女形象”,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1)特点:广泛宣传与塑造;政策支持与推动;借鉴国际经验;突出劳动人民形象;运用党的妇女理论实践。(答出三点即可)(2)示例:论题: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推动了妇女地位的提高。阐述: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虽然现代交通工具的女司机已经出现,但主要来自上层阶级和知识分子,数量极为稀少。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经济建设中大力发展工业和交通,需要大量技术工人和司机。大量劳动妇女因而被动员和培训,进入这些原本由男性主导的领域,逐步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新中国通过学习和推广苏联经验,鼓励女性走出家庭,参与社会生产,女司机群体的涌现正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此外,党和政府通过一系列文化政策和宣传活动,塑造了女司机等现代女性的新形象,赋予她们独立、自强的社会意义,进一步激励了更多女性参与到经济建设中。综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不仅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也重塑了社会底层女性的角色,提升了她们的社会地位和自我价值,实现了真正的社会变革。【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由材料“女司机形象成为现代媒体和文学艺术广泛宣传、大力塑造的对象”可得出广泛宣传与塑造;由材料“与新中国初期社会政治经济设计及文化政策有着密切关联”可得出政策支持与推动;由材料“这是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国家设想、苏联妇女解放经验”可得出借鉴国际经验;突出劳动人民形象;由材料“共产党的妇女理论实践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得出运用党的妇女理论实践。【小问2详解】本题是评论解说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设问是围绕“新中国妇女形象”,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首先,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来自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女司机突然喷薄而出,以群体姿态出现”“与新中国初期社会政治经济设计及文化政策有着密切关联”及所学可得出论题: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推动了妇女地位的提高。其次,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以及影响即可。由材料“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伴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社会已经出现驾驶汽车、摩托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女司机,女司机形象也时常会在报纸、画报、月份牌等现代媒体上出现,但是,在那个时期女司机大都来自上层阶级和知识分子,女司机本身就凤毛麟角、寥若晨星。”可得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虽然现代交通工具的女司机已经出现,但主要来自上层阶级和知识分子,数量极为稀少。由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来自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女司机突然喷薄而出,以群体姿态出现,并且女司机形象成为现代媒体和文学艺术广泛宣传、大力塑造的对象。”“这是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国家设想”及所学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经济建设中大力发展工业和交通,需要大量技术工人和司机。大量劳动妇女因而被动员和培训,进入这些原本由男性主导的领域,逐步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由材料“苏联妇女解放经验”及所学可得出新中国通过学习和推广苏联经验,鼓励女性走出家庭,参与社会生产,女司机群体的涌现正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由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来自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女司机突然喷薄而出,以群体姿态出现,并且女司机形象成为现代媒体和文学艺术广泛宣传、大力塑造的对象。”“共产党的妇女理论实践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及所学可得出党和政府通过一系列文化政策和宣传活动,塑造了女司机等现代女性的新形象,赋予她们独立、自强的社会意义,进一步激励了更多女性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不仅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也重塑了社会底层女性的角色,提升了她们的社会地位和自我价值,实现了真正的社会变革。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是1978-2008年《广州日报》商业广告条数统计图。注:此表统计的条数并未将1994年后分类广告、专栏广告中的每一条广告都算入其中,而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