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
教案的编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专注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教学效
果。语文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语文五年级下册表
格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五年级下册表珞教案篇1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
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能力训练点: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德育渗透点:使学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4、美育渗透点: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
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谈话法,导读法。
2、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难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3、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后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也不能解决的全班
讨论解决。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这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水浒传》,你对《水浒传》有哪些了解?你
知道《水浒传》中的哪些人物?
2、《水浒传》中有个著名的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
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
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
起义的故事。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
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按事情的
发展顺序写的)
2、理清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以及每部分内容相对应的段落:
(1-4)武松进酒店喝酒,不听劝告要过冈。
(5〜6)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7-11)武松打虎的经过。
(12)武松打虎后下冈。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小标题:
⑴喝泗。
⑵上冈。
⑶打虎。
(4)下冈。
四、精彩段落讲解
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认真阅读,然后和大家交流,谈谈自己的理
由。
1、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就是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⑴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
来……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
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
⑵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
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3、小组讨论:这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这段是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4、朗读指导:
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以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五、学习第二段
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
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
以吗?
2、默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
语文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
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
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
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边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
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
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
欢它。
3、教师板书:白杨
二、合作交流
1、此时你一定在想,白杨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呢?它会有什么特点呢?现
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
同桌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词语方面的讲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
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
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生字字形注意事项:
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
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
展开议论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
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品读体验
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儿
乎没有生命的存在。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飞沙走石的情景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
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
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
从来都那么直
(4)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5)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语文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篇3
《动物儿歌》是一首关于小动物的儿歌,通过儿歌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蜻
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和蜘蛛6种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这是识
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果字单元的重点还是要引导孩子们通过借助朗读儿歌,以及
儿歌的意境来进行识字和写字,通过理解儿歌的内容让孩子们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神
奇和有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及产生对大自然观察的欲望。
《动物儿歌》这篇课文共有3句话,句式工整,语言生动有趣,读起来朗朗上
口,孩子们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积极性较高,注意力也比较集中。本节课我是采
用图片的形式导入的,通过看图说话的形式,我先让同学们看文中插图,然后以
“我看到了来凑热闹了!”这样的句式说话导入,这些小动物都是孩子
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看到图片的时候也比较有学习的欲望,举手的孩子明显多
了,积极性明显高了。有了感性的认识以后,再让大家自由朗读儿歌,找一找文中
一共介绍了哪些小动物,用横线画出来,然后讨论交流并随文学习生字词。通过分
类识记的方法,我把带有虫字旁的生.字宝宝全都归类在了一起,一些细心的孩子发
现这些这些生字宝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蜻蜓、蝴蝶、蜘蛛、蚯蚓、蝌蚪、蚂
蚁”这些小昆虫的名字左边都有个“虫”字旁,而且它们的读音都与右半部分有
关。通过举例的方法让孩子们掌握形声字这一类字的识记。
整堂课的重点就是在不断地鼓励学生大声朗读,通过反复朗读,来深入了解小
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在朗读的时候,我采用了我问你答的形式,这样的朗读方法非
常吸引孩子们,因此孩子们的注意力也非常地集中。除此之外,我也注重了说话练
习,我让孩子们进行了课堂小练笔,模仿课文说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孩子们众说
纷纭,学习效果显著。这堂课是我们听过教研课以后再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的一堂
课,明显感觉自己的课堂效果有了提升,对于我们这样的教学新手,平常还应多听
课,多学习,把别人优秀的地方借鉴过来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不断地进步,不断
地提升自己。
《动物儿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材还
配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展现了动物活动美好快乐的画面。儿歌中的小动物一半是昆
虫,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也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应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生字。
语文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以及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学习海豚助人
为乐的品质。
2.进一步学习和巩固课文的表达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海豚为什么乐于救人,学习它助人为乐的品质。
2.进一步学习、巩固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在电视、电影中见过海豚精彩的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你
们知道吗?海豚除了有这么可爱的一面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因此,海豚还被
称作“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这是一种什么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课
《海豚救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2.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见义勇为、精疲力尽,不可思议……”等词意。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四、读课文,理解条理
1.分小组朗读课文,标然段序号。
2.想想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
3.讨论后指名回答。
课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海豚常常救起落水的人们。
第二部分:(5-~8自然段)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了•女的“照料
天性”。
五、从问题入手学习本课
1.读1〜4自然段,看1自然段与后面三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总分关系)
2.海豚是怎样救人的?文中举了几个例子?(抓词句展开学习)
3.这一部分课文用了哪些表达,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列举、数字、拟人、比较。比较是指鲨鱼的狰狞凶残与海豚的善良比较,体
会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说法。)
4.海豚为什么救人?在课文(5〜8自然)中找出答案,这部分还用了举例的
方法。
六、通读全文,交流表达方法
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七、、拓展
1.再读全文,说说学了本课,你对海豚有哪些了解,从文中学到了哪些品质
(学习海豚助人为乐的品质)。
2.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外,你还对海豚有哪些了解呢?介绍给同学听。
八、作业
1.回答问题。
(1)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
(2)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查找有关海豚的其他资料。
板书设计
海豚救人
海豚救人:托、驮、甩
赶、护送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
围、陪伴人类的好朋友
语文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
特点。
3.过程与方法: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
《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一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方法
师:导读法
生:体验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准备、r解相关影视资料。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
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了解石猴的由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交流。
(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理解“盖自”(自从)、“即久”(已久)、遂(于是)
◊提示:这一句交弋顽石生成的环境。
(2)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
豹为群,獐鹿为友,舜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朗读并感受作者运用了排比句,语言简练,初步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提示: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勇敢。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
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四、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
1.自由读读2〜4自然段,画出并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相关句子。
2.交流。
(1)“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
王。”
(2)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
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3)石猴端坐上面道:“各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
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
了这一个洞天与各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五、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
最精彩。
六、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出世:一块仙石进裂产生石猴
I勇敢顽皮
探洞
成王:
语文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3、通过写英雄人物事迹,初步学习缩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打虎部分中感受武松的英雄性格。
课前准备:
播放《好汉歌》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水浒传》,导入本课学习英雄人物
1、听《好汉歌》,展示梁山聚义厅(图片)引出梁山108个好汉。学生谈他
们认识的好汉。
2、小结过渡:梁山好汉,个个是急侠好义、嫉恶如仇、艺高胆大,今天我们
把目光锁定在哪个好汉身上?(武松)
二、导入新课,理清文章的条理
1、读题,提问:本课以什么命题?在景阳冈发生了什么事情?(完整叙述课
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预习,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一步步展开的:
出示预习内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
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景阳
冈》先写了,(自然段)
接着写了,(自然段)
然后写了,(自然段)
最后写了,(自然段)
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三、以“新任步兵都头简介”来走进故事,了解武松
提问过渡:那么,艰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一步步挨下冈后结果如何
呢?
(预设:阳谷县县官见武松武艺高强、忠厚仁德,请他做了步兵都头,相当于
现在的刑警队长。同学们,现在知县要粘贴一张“新任步兵都头简介”来宣传武
松,我们来帮他写一下,有信心吗?)(呈现简介表)
新任步兵都头简介
姓名
籍贯
主要事迹
性格特点
外貌形象
(一)提问方式完成“姓名”“籍贯”填写(武松是何方人氏)
(二)提问:武松的主要事迹应该表现在哪件事情上?(以板书引导)
1、阅读要求:快速默读9?12自然段
(1)用“?”画出武松勇斗老虎的动作的词,用“=”画出老虎动作的词。
(2)想一想:从武松打虎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2、师:《水浒传》里说道:武松刚放下哨棒,想睡觉,忽然•阵狂风过
后,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真是风生从虎,惊险
就在眼前。(出示第9刍然段)
(1)谁来做武松,谁来做老虎?(两名学生读)
(2)提问:感觉到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来势凶猛、凶恶无比)它的看家
本领是什么?
(3)武松只有怎样?(“闪”“闪”“闪”),你如何理解“闪”?可以看
出武松怎样?
师板书:扑??闪掀。?闪剪??闪
(4)齐读,读出武松的“闪”
出示: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5)提问:刚才的这一段谁比较厉害?
3、接下来这一段我想请左边这两组读老虎,右边这两组读武松,看看这回谁
厉害?
适时板书:兜一花劈、才—跳退、搭一揪按、挣一按踢
提问: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势均力敌)
4、接下来谁占上风了?男生读武松,女生读老虎。适时板书:没力一揪
打、不动——棒打
5、播放打虎片段视频
6、师小结引导学生写主要事迹,巧妙地进行缩写练习:抓住9?12自然段的重
点词句,加上自己语言的描绘,简单地介绍武松的主要事迹,写在简介表上。
7、学生动笔。(教师引导抓住武松和老虎动作的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扩
充)
8、学生汇报。
(三)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1、师过渡:武松的性格除了勇敢、机敏外,课文哪些部分又能表现他的性格
特点呢?
2、默读读1?6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武松性格特点的语言或对话,然后读一
读,并想想体现出武松怎样的性格?
3、汇报:(预设)
(1)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豪爽)
(2)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胆大无畏)
(3)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倔
强)
(4)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4、小结:武松就是一个这样的英雄,不管是景阳冈打虎、怒杀西门庆、醉打
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池都是勇敢倔强、胆大无畏、急侠好义、恩仇必报的人。
(激发学生读《水浒传》,了解武松的兴趣。
(四)从原著中了解武松的外貌的特点
1、师引:一个这样的英雄长什么样子呢?课文有介绍吗?我们来看看原著是
怎样描写武松的?请自由地读一读。
2、出示: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毛浑如刷漆。胸脯
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
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pi)下(xiu)邻座上。
3、请一个同学来读,其他同学思考:可以抓住哪几个词语来概括武松的外
貌?(身躯凛凛,相貌堂堂,眼光射寒星,眉毛浑如刷漆,话语轩昂,胸脯横阔,
心雄胆大,骨健筋强)
(五)小结
四、拓展写作:
师:不过,不管是武松,还是花和尚鲁智深,或是母夜—孙二娘,这些梁山好
汉都离我们很远很远了,假如有一天,他们再聚梁山聚义厅,你认为会发生怎样的
故事呢
出示:大胆想象,芍递名著
题目:再聚梁山聚义厅
提示:1、目前世界并不太平,如果梁山好汉再聚梁山聚义厅,会发生怎样的
故事呢?2、我们的祖国国泰民安,梁山好汉再不用杀富济贫、聚众起义,可是,
他们一身好武艺怎么办呢?请选择一个角度,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下来。
五、小结,引导继续阅读《水浒传》。
语文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主旨。
3、教导学生保护水资源。
4、了解非洲文化。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产生疑问。
1、师:今天我们先来聊聊非洲。板书:非洲(同学们交流以前对非洲的了
解。)
生:我从以前学过的课文《梦想的力量》,知道非洲是一个缺饮用水的地方!
生:非洲黑种人居多,非洲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生:非洲是个贫穷落后,怪病丛生的地方
2、师:在人们的印象里,恐怕非洲是要和贫穷、落后、灾难、疾病联系在一
起的。其实那是非洲政治、经济落后所导致,今天,老师却要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
非洲(师板书:彩色的)请大家齐读一下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
师:是啊!孩子们,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呢?大家想知道吗?
生:(齐答)想
3、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者彭仁一起走进彩色的非洲,去感受非洲那独特
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大家坐好,非洲之旅已经开始了。
(二)、带入情境,走进文本
1、师播放课件:非洲风光视频
2、欣赏后交流感受。
师:说一说,你现在的感受又是什么?
生:非洲原来如此美丽!
生:非洲有着很多美丽、迷人的风光,
生:非洲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足以让人满怀赞叹。
3、你们的感受在文章里可以找得到!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读准字音,字词,找出表达作者对非洲真切感受的两个
句子。
刚才读了课文,现在老师要看看书上的生词你们自学的怎样:
色彩斑斓炽热充沛硕大火炬树巨蟒渗透奥旺多聆听木薯红沙瓢强悍粗犷篝火
(指名读)
读得真好,同学们刍主识字的能力真棒!
4、谁能说一说表达作者对非洲真切感受的句子。
生: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生: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师随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这两个句子。(课件)
师: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感叹句;
生:一个在课文的前面,一个在文章的最后,前后呼应,与课题照应
5、师:你们真细心!这两个句子分别放在课文的首尾,表达的意思相同,照
应课题,像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前后呼应。(板书:色彩斑斓多姿多彩)作者是怎么
赞美非洲的?让我们来学着作者的语气一起赞美非洲吧!(生齐读:非洲真是一个色
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看大屏幕要求(出示)
6、默读课文,思考:“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文
中又用了哪些精美的词句来具体描绘非洲的色彩斑斓。用笔写一写,记一记,然后
同桌之间交流
师课件出示填空题: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那里的是彩色的,
那里的是彩色的,
那里的是彩色的,
那里的是彩色的,
那里的是彩色的。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学生汇报
生:那里骄阳蓝天是彩色的
生:那里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
生:那里的动物世界是彩色的
生:那里的艺术是彩色的
生:那里的日常生活是彩色的
师结合此处课件,引导学生体会出文章在结构上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写作方法
师:在文中作者又用了哪些精美的词句来具体描绘非洲的色彩斑斓呢,大家自
由汇报(充当小导游进行介绍)。
生:那耀眼的金灿仙之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蓝得发光,好似透明的蓝宝
石。我从“金灿灿、蓝宝石”体会到了非洲的色彩斑斓
生: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非洲无论是乡村、市郊
和城内,可以说到处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
生:漫山遍野的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高大的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
的黄花,极为普通的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更为常见的火炬树,绽
开的红艳艳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烈火,一排是一片落霞。
生:在扎伊尔维龙加天然动物园里,有七彩的巨蟒,黑白相间的斑马,有数不
清的红羽鸟、各种颜色交织的五彩鸟,有美丽温顺的梅花鹿,更有非洲雄狮、河
马、金钱豹和象群。
生:黑人兄弟的住房,虽然大都是不甚宽大的白铁顶房,但许多房子掩映在绿
树红花之中。你若住在宾馆里,房内房外皆是绿色和彩色。
师:通过大家的发言,老师也感受到了非洲的色彩斑斓,下面让我们随着图片
去感受一下非洲的五彩缤纷。
(三)、欣赏课件,领略彩色的非洲
1、欣赏风情,引导学生浏览教师制作的彩色的非洲网页,让学生从视觉上直
观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2、再回文本读文
3、我当小导游:
现在请大家放慢脚步,看看非洲的哪一处风景最让你心动,为什么?然后当一
回导游向大家介绍。(自由练习,巡视指导)
(四)、总结全文,(爱心将让非洲变得更美丽)
非洲是一方热土,古朴自然、迷人美丽,它吸引了世界上众多关注的目光,非
洲是彩色的,色彩斑斓,多姿多彩。同学们,这是一片如此美丽的土地。但是,疾
病、战乱、缺乏饮用水……仍然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面临的严峻问题。非洲的儿童
则是这些问题最严重的受害者,他们渴望喝上纯净的饮用水,它们渴望健康,他们
渴望你伸出友爱,援助之手,共同保护和建设这片奇异而又淳朴的的土地。爱心将
让非洲变得更美丽。
三、教学结束:
课后习作:
给非洲小朋友的一封信。
语文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篇8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2、积累读书方法。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俺们学习了几篇写俺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俺
们深深被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俺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
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与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同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俺们呢?
2、同学发言。
3、归纳: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方,《祖父的园
子》里,把“俺”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俺
们觉得写的就是俺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俺们,感染了俺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方《童年・冬阳・骆驼队》中
对“俺”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示童年的天真
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俺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同学发言。
3、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
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出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假如是自身将会怎
么做?把自身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把自身的真实感受读出
来。
二、口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研讨。
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俺力求进步,永
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
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
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
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
漫长的,俺将不时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
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三、课外书屋
1、师: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
说一《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同学互动介绍该书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
《俺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身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
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同学阅读时参考。
4、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时教学.
语文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篇9
【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学习重点】
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
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学前准备】
1、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誉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
短文,全班交流。
【学习时间】
1课时
方法指导:
1、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来想象诗的意境意、体会诗的&;39;
主旨。
2、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来赏析“明月之诗”,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
3、学会对关于明月进行美的想象和描写。
4、你是课堂的小主人,请你大胆与老师对话,此堂课你表现棒吗?你学到了
什么吗?你是怎样学到的?你学得快乐吗?
5、诵读、默写故事是积累古诗的重要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
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1、我会读这首诗:
2、我会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美景:
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声中,生轻声吟咏,走进诗中,回答:你看到了什
么?听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
3、请你看下面《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请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
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
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
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
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
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
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我要补充的是:
字用得好,好在:
句写得好,表达了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
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
流。
(四)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
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六)诵读此诗,比赛默写:
语文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
趣。
3、学习阅读小说、感悟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并在阅读实践中学习应用。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同学们,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想来大家都比较熟悉,关
于《水浒传》,你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回答)
2、其中有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好汉一一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老虎,被
传为佳话。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故事一一(板书:武松打虎)
3、课文就是从《水浒传》的第23回节选的,稍稍作了改动,题目就是:(板
书:景阳冈)
4、课文既然写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题目为什么叫《景阳冈》而不叫
《武松打虎》呢?
(学生自由思考,回答)
5、总结:其实,两者都可以用,但《景阳冈》更好些,因为围绕景阳冈课文
还写了另外的几件事八
6、哪几件事?分别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喝酒(1-4)——上冈(5-7)——打虎(8-12)——下冈(13)
7、其实,在原著中,这一回的题目叫《横海郡柴进留客景阳冈武松打虎》,
把“景阳冈”和“武松打虎”这两个题目连在一起的,倒是在这一回中还有其他的
内容,那就是“横海郡柴进留客”。
二、细读文本,研读人物形象。
1、在小说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这篇课文中,梁山好汉
武松的形象也深入人心。我们今天就细细研读课文,来谈谈你对武松这位英雄好汉
的感觉。
(学生深入研读课文)
2、作为英雄好汉,在他身上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请你细读感悟,做做批
注,我们一会儿来交流。
3、学生读文、批注。
4、交流、板书、评价。
5、武松毕竟不是神通广大神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课文花了那么多的笔
墨来描写他作为英雄好汉的特点,但还是可以看到他作为普通人的蛛丝马迹。你能
找到他真的不是神仙,只是个普通人的依据吗?
(学生划找课文内容,批注,交流。)
三、总结课文,提示学法。
1、这样全面地了解了武松后,说说你现在对武松的了解。
2、学习课文后,你知道怎样去看小说了吗?
从另个方面看人物特点一一正面和反面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的特点
四、作业。
课后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水浒传》的其他章节,分析人物形象。
语文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篇11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周瑜的心胸狭窄。
3、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提示课题,介绍背景。
1、揭题。
2、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写的是东
汉末年的事。(幻灯演示三国演义罗贯中)
3、谁知道这三国指的是哪三国?三国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4、出示幻灯: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
操。《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孙权、刘备联合对付曹操的时候。
(二)检查预习。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板书: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2、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国的?H么身份?教学:都督(du)
(三)初读课文。
1、草船借箭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试着用几句话简单
说说。
2、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文中的诸葛亮和周瑜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分别
用上书中的一个词来评,‘介吗?)
板书:妒忌神机妙算(理解这两个词)
(四)细读课文。
1、过渡:
草船借箭这件事从开始到结束哪些地方充分地表现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和诸
葛亮的神机妙算?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情境,就能处处体会到他俩各
自不同的个性,做到真正理解人物。
2、讲读第一段。
(1)我们先来看故事的开头,周瑜和诸葛亮商议与曹军水上作战用什么兵器
最好?(板书:议)
(2)在这场讨论中,周瑜有意要为难诸葛亮,默读€1-2,找找看,从哪些
地方可以看出?
(3)诸葛亮知道周瑜的心思吗?你怎么知道?教学:惩chCng罚fd
(4)小结:故事一开始,在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
陷阱,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场面,
想象两人对话时的神态。(男女生分角色读)
3、讲读第二段
(1)为了达到进一步陷害诸葛亮的目的,周瑜还做了些什么?
周瑜说的话充分暴露了他的险恶用心,要置诸葛亮于死地而后快。(指名朗
读)
(2)那么,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呢?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神机妙算吗?(板书:
备)
(3)鲁肃是周瑜的部下,诸葛亮为什么找他帮忙?(板书:忠厚守信)鲁肃
确实忠厚守信,从哪儿看出?哪个词最能说明?
4、讲读第三段。
(1)鲁肃照诸葛亮说的,引读。
诸葛亮为什么直到第三天才行动?为什么四更时候行动?为什么秘密地请来鲁
肃?为什么要请鲁肃一起去取箭?(结合看插图)(板书:取)
(2)整个取箭这一段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找找看,还有哪些地
方能说明?四人讨论交流。
(3)诸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知人心,通天文、识地理。
这些条件少一条行吗?为什么?
(4)出示诸葛亮的话(出示幻灯)
凡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晓军情,不明陈图,乃庸才也。
(5)齐读取箭经过,想象当时的情境,想象人物的'神态,进一步体会诸葛亮
的神机妙算。
5、讲读第四段。
(1)引读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板书:搬)
(2)真的是准备来搬箭的吗?结果呢?
(3)你认为周瑜什么地方比不上诸葛亮呢?
(4)总结:我们今天读课文,知道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边读边想
象。通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思来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阅读写人物的文章,真正
理解人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读书的主要目的,这样的做法,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
将继续练习。
(五)质疑,体会课题借的好处。
1、课文基本上写完了,还有什么问题吗?
2、一个借字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才华。
(六)引导课外阅读。
1、假使周瑜真的认为比不上诸葛亮,会怎样呢?真的这样做了吗?《三国演
义》中还有很有精彩的故事,回家看。
2、同学们回去再读读课文,读读有关诸葛亮的小故事,准备下节课改写《神
机妙算的诸葛亮》。
语文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篇12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占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
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
(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任《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
的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
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
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
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课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
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一一不相信有
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一一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一一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
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
氛。)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一、进店(详)喝酒谈虎一一神态
二、上冈(略)心理活动
老虎扑掀剪性格
三、过冈(详)武松闪闪闪豪放
劈跳掀无畏
按踢打
四、下冈(略)
语文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造化、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抓耳挠腮”等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猜测大
体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4.感受石猴集猴、人、神于一体的形象。
5.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
点,感受其形象,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
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
导入(8)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2】课件播放大型连续剧《西游记》第一集片段。(学生欣赏)
2.学生交流自己对电视剧或剧中人物的了解,教师评议。
3.教师小结:大家对《西游记》故事都不陌生,里面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同人物
的形象。那么在《西游汜》中,你最喜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喜欢
的理由吗?(学生自由发言。)
4.小结导题: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怎样
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的一篇课文《猴王出世》。
(板书:猴干出世)学牛齐读课题。
5.了解《西游记》。【出示课件4】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讲述了唐僧在三个徒弟的'帮助下,去
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
它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座丰碑,被尊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6.简介作者。【出示课件5】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字汝忠,号射即。淮安府山阳县人。中国明代
杰出的小说家。
新课教学(?29?)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遇到难理解的词
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结合字面意思猜一猜。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二)再读,理清层次。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
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7】: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可以分为
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2、3自然段)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
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三、再读课文,读懂文意
(一)学习“猴王出世”。(板书:猴王出世)
语文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篇1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能在理解内容的工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水浒传》是我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主要写宋代末年
农民起义的故事。《景阳冈》是根据这一古典名著第二十三回改写的。
二、运用工具书通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几个过程?
2、分段
四、讲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前要求:这一段人物的心理描写十分细致。武松的心理活
动写了三次,请你边读边把有关的句子画卜来。
2、作者写武松的三次心理活动有什么作用,和同学们交流。
3、理清文章的因果关系。
4、从这篇故事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么样的人?提示:要从一段段的故事
中分析出来。
五、概括中心思想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喜欢这部分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知识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之间团结
合作的精神。
语文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篇15
教材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
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课文解读: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恰在春天刚刚来临时学生学习,是编者独具匠心的安
排。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春天是植树的季节,中国又是一个森林覆盖率很低、沙漠
化日益严重的国家,而本课的内容正是描写学生积极参加植树,从而改变生态环境
的情景。从这个角度看课题“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会有新的发现:它暗喻
着少先队员绿化祖国、酿造春光的愿望、决心,预示着少先队员改变生态环境的坚
定行为,背后是少先队员对祖国的热爱。“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就成了全文叙述的
出发点,围绕表现的核心。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以“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领起,为
全诗定下欢快、活泼的基调。因为“荒山野岭”,所以写少先队员会有春光染绿我
们双脚的美好愿望,会有向“荒山野岭进军”的决心。
第二部分。作者在第二节写出少先队员为了实现春光染绿双脚的美好愿望,付
出的努力,所进行的植树造林行为。这一节虽只有四句,但把本来劳累异常的植树
劳动,写的欢快、愉悦。“奏响了植树歌谣”,植树过程中充满欢声笑语、充满歌
声,少先队员以苦为乐的形象跃然纸上。“滋润着棵棵树苗”中“滋润”一词,读
完之后我们仿佛看到少先队员对小树苗的轻轻絮语,对小树苗快快长大的殷切希
望。
第三节到第七节是少先队员付出植树造林的努力后,荒山野岭的变化,隐喻了
春光染绿双脚愿望的实现。作为诗歌的主体,这一部分对于植树后荒山变化的描写
很有层次:
第一个层次,荒山野岭由于植树造林变成青山碧岭直接带来的变化。荒山如今
枝繁叶茂,涌起阵阵林涛,意在告诉我们,森林覆盖率在大幅度提高。所以诗中
说:我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披上绿袍。由于植树造林带来环境的变化,动物们有了
美丽的家园,小鸟才可以重新搭窝筑巢,松树才可以快活得叽叽直叫,小兔才可以
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小猴才可以开心得又蹦又跳。
第二个层次,荒山变碧岭,改善了水土,间接带来生态环境的变化,就如河水
由浑浊咆哮变成荡漾的碧波,秋天有果园的丰收。前种变化是因植树造林直接带
来的,后一种变化是植树造林间接带来,这是长远的。它在告诉我们,植树造林要
坚持不懈,长久坚持。
第三部分。少先队员看到了植树造林把荒山变成碧岭,发出由衷的感叹:走遍
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一次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与第一节的春光染绿
我们双脚的情味已有不同。它暗含着少先队员看到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激动、自
豪!诗歌在反复中,把作者心中对自然、对祖国热爱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诗歌的结
构完整统一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慨叹中。
这首诗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手法。一为前后环境变化的对比,二为少
先队员前后情感的对比。其次为用词准确、生动。比如动物有了森林家园后,作者
对四种动物的描摹极具个性,生动活泼。“小猴开心的又蹦又跳”中的&;39;
“又蹦又跳”,把小猴开心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松树快活得叽叽直叫也是如此。
再如“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中的“拥抱”一词,活画出人们由于植树造林得到
丰收后的欣喜,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学理念:
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一一读中感悟;诵读一一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一一以
诵立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
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一一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
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
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
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
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
和感受,好吗?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
过程可以这样进行: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
解。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
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一一(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
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
(板书暗示:语言一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
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
之一: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
树苗,走向旷野一一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脸欢笑。这样的场
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
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
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
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
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一一青山碧岭)
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
三、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的家园()的树叶()的秋天()的果园
()的家园()的树叶()的秋天()的果园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
段话。
语文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篇16
教学重点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
德。
教学难点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查资料了解冬不拉这种乐器及相关传说
2、朗读课文三遍。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②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③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完后标出文中的生字词,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或语句多
读一读。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
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广元天立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2次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宁夏宽口井中学石油希望校2024-2025学年初三5月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咸阳市秦岭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房产交易合同补充协议
-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重点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中考最后冲刺模拟(一)数学试题含解析
- 圆通快递服务合同
- 装饰工程公司与供应商合同
- 铁路合同运输的市场前景分析
- 医院食堂承包经营合同书
-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 课件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 中药汤剂课件完整版
- 如何做好我国新药研发的市场筛选
- 《神经外科常用药物》
-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课件
- 钢结构相关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 TDASI 017-2021 门窗填缝砂浆
- 织码匠文字材料语言源码目录
- 葡萄酒购销合同范本(2篇)
- GB/T 37869.10-2019玻璃容器真空凸缘瓶口第10部分:六旋77普通规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