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三3月份全国各地联考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试题汇编(解析版)(二)10
(长沙雅礼2025高三模拟)
阅读下列唐诗,完成15~16题。赠刘使君景文①秦观落落衣冠八尺雄,鱼符新赐大河东。穰苴②兵法申司马,曹植诗原出国风。拈笔古心生篆刻③,引觞夹气上云空。石渠病客君应笑,手校黄书两鬓蓬。【注】①秦观创作此诗时43岁,在国史馆担任编修工作,疾病缠身。刘景文是他的好友,即将前往河东担任太守。秦观得知这一消息后写了这首诗。②穰苴:田穰苴,春秋末期的著名军事家,因功被封为大司马。③古心:古人的思想。篆刻:比喻精心书写或作文。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友人气度非凡,接受朝廷的诏令出守河东,将要在辽阔的河东一带大显身手,暗含了诗人的羡慕之意。B.颔联将友人与春秋时的田穰苴、三国时期的曹植进行对比,突出赞扬了友人既具有大将的风度,又具有国土的风采。C.颈联描写诗人畅饮了几杯醇酒之后,用心揣摩古人的思想并精心作文的过程,能够展现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D.尾联中诗人想到友人如果看到自己头发蓬乱地编校那些泛黄的典籍和书稿时也许会暗自发笑,带有诗人自嘲之意。16.这首诗整体风格含蓄蕴藉而又不失豪迈之气,在秦观作品中别具一格。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豪迈之气”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15.B(B.“进行对比”错误。颌联中诗人将友人与田程且、曹植相提并论,赞扬友人文武兼备,并非“对比”。)
更多高考语文精品微信xysz15816.①首联以“八尺雄”形容刘使君气度不凡,“落落衣冠”展现其风姿卓越,给人以雄壮豪迈之感。②颈联“引觞夹气上云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诗人的豪情似与天地融为一体,体现出诗人的豪迈之气。③尾联中诗人自我调侃,说自己是因病而闲居石渠的“病客”,“手校黄书两鬓蓬”,但在自嘲中也暗含一种豁达之意,能体现出诗人豪迈的一面。(每一联分析2分,分析合理,酌情给分)(五)阅读V(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清代陈廷焯评价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说“结二语号呼痛哭,音节之悲,至今犹隐隐在耳”。“结二语”指的是:“
,
。”(2)“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六国论》中说明齐国虽未有同其他五国一样的错误,也依然随着其他诸侯国灭亡而灭亡的句子是:“
,
。”(3)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者。”“玉”质细而坚硬、温润而有光泽,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古诗文常见的意象,如“
,
”。17.(1)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每空1分)11(2025届浙江天域名校协作体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种瓜篇曹叡种瓜东井上,冉冉自逾垣。与君新为婚,瓜葛相结连。寄托不肖躯,有如倚太山。兔丝无根株,蔓延自登缘。萍藻托清流,常恐身不全。被蒙丘山惠,贱妾执拳拳。天日照知之,想君亦俱然。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以瓜藤从井上蔓延,冉冉地爬上土墙起兴,暗示男婚女嫁是自然之理。B.
全诗写一位新婚的女子痴情地向丈夫表明爱意,希望丈夫与自己心心相印。C.
诗歌中女子以无根株的兔丝自喻,“自登缘”表明了自己的独立意识。D.
本诗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具有亲切感,体现了民歌的语言风格。16.
本诗用多类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答案】15.C16.①“瓜葛”,以其相互缠绕的状态,委婉含蓄地表达新婚夫妻紧密相连的关系;②“兔丝”无根攀缘,“萍藻”依托清流,借此暗示女子对婚姻的依附及对婚姻稳固的担忧;③“太山”“丘山”是高大的,“清流”是托举的,借此表达了对男子的爱慕与景仰。【解析】【导语】《种瓜篇》以瓜藤、兔丝、萍藻等自然意象,巧妙喻示了新婚女子的情感与处境。瓜藤的蔓延象征婚姻的自然联结,兔丝的无根则暗示女子的依附与脆弱,萍藻托清流则表达了她的不安与渴望。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意象的运用,含蓄地传达了女子对婚姻的期待与对丈夫的深情依恋。【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C.“表明了自己的独立意识”错误。从“兔丝无根株,蔓延自登缘”可知,女子以无根株的兔丝自喻。兔丝没有自己的根株,只能依靠攀缘其他物体来生长。这里“自登缘”体现的是兔丝对其他物体的依赖,暗示女子在婚姻中对丈夫的依附,而不是表明自己的独立意识。因为如果是独立意识,应该强调依靠自己,而不是像兔丝一样去攀缘他物。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情感的能力。①“瓜葛”,由“与君新为婚,瓜葛相结连”可知,“瓜葛”本意是指瓜和葛都是蔓生的植物,它们的藤蔓相互缠绕。在这里,诗人用“瓜葛”来比喻新婚夫妻之间的关系。新婚夫妻如同瓜葛一样,相互缠绕、紧密相连,形象地表达了夫妻之间那种亲密无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情感关系,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委婉含蓄,让读者能够通过瓜葛相互缠绕的状态,更直观地感受到新婚夫妻之间紧密相连的情感。②“兔丝”“萍藻”,从“兔丝无根株,蔓延自登缘”和“萍藻托清流,常恐身不全”可知,“兔丝”是一种没有根株的植物,它只能依靠攀缘其他物体来生长;“萍藻”是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它们依托着清流才能生存。女子以“兔丝”和“萍藻”自喻,暗示了自己在婚姻中的处境。就像兔丝依赖其他物体、萍藻依赖清流一样,女子在婚姻中对丈夫有着很强的依附性。同时,“常恐身不全”表明女子因为这种依附性,担心自己的婚姻不够稳固,害怕失去丈夫的依靠,就像兔丝失去攀缘的物体、萍藻失去清流的托举一样,自身难以保全。③“太山”“丘山”“清流”,由“寄托不肖躯,有如倚太山”“被蒙丘山惠,贱妾执拳拳”以及“萍藻托清流,常恐身不全”可知,“太山”
和
“丘山”都是高大雄伟的象征,女子将自己的身躯寄托在丈夫身上,觉得如同倚靠在太山一样,并且感激丈夫给予自己像丘山一样的恩惠,这表明女子对丈夫有着深深的爱慕与景仰之情,认为丈夫如同太山和丘山一样可靠、值得信赖。“清流”能够托举萍藻,使萍藻得以生存,女子以萍藻自喻,那么“清流”就代表着丈夫对自己的支持和托举,也表达了对丈夫的一种依赖和对丈夫能力的认可,进一步体现了对丈夫的爱慕与景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知名博主李子柒的视频中常能看到她生火做饭,与奶奶一起在饭桌前分享四季美食的画面,令人歆羡。而归有光相《项脊轩志》中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家中没有这样的福分,很早就分开吃饭,且各自为家。(2)黄庭坚《登供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诗人希望弃官归隐,追求自在生活的心声。(3)叠词用得好,可将自然景色描绘得生动形象。古诗词中常运用叠词产生这种效果,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高考语文精品微信xysz158【答案】
①.
迨诸父异爨
②.
内外多置小门墙
③.
万里归船弄长笛
④.
此心吾与白鸥盟
⑤.
无边落木萧萧下
⑥.
不尽长江滚滚来(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迨、爨、萧、兮、澹、祠、柏。12(辽宁名校联盟2025高三3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雉带箭
韩愈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注]①将军:指节度使张建封。②离披:斑驳分散的样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首诗分合交错地描写了猎射者、观猎者以及猎物,波澜起伏,神采飞动。B.
诗人在开篇写将军猎射前的静景,与下文猎射时的动景形成了强烈的对照。C.
第七句写将军骑马迅速冲向围观的人群,随后便看到了“雉带箭”的景象。D.
第九句以“仰笑”突出将军志得意满的神情,使全诗在热烈的氛围中收尾。16.诗中写将军想要“以巧伏人”,其“巧”体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6分)15.C【解析】“将军骑马迅速冲向围观的人群”错误。根据语境以及该联中“决起”“随倾斜”等关键词可推知,主语应该是野雉。此处要理解诗人所营造的氛围描写“雉带箭”时的挣扎景象,使全诗的叙述忽起波澜,盘屈跳荡。16.①运筹之“巧”:将军盘马弯弓却不轻易发弓,而是审情度势,选择最能展现自己本领的时机发弓;②射技之“巧”:野难受惊乍飞的一刹那,将军从容地将弓引满,迅猛地将其精准射中,干脆利落。(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语文课上,叶老师使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话,引导学生在学习上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2)暮春时节,家长们带孩子到公园游玩,闲看湖水荡漾,感受和风吹拂,这氛围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相似。(3)小樊来江边观潮,看到江面上潮水奔涌,波涛澎湃,卷起巨大的浪花,不禁想起了古代诗词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2分)(2)浴乎沂风乎舞雩(2分)(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2分,此题为开放性试题)13(陕西汉中市2025高三3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千秋岁·次韵少游①苏轼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泪溅,丹衷碎。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②。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用学终难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青海③。【注】①此词作于词人谪居海南时,少游,是词人秦观的字,秦观作《千秋岁》词时,也被贬在外;②“苍玉佩”:古代官员以佩玉为饰;“黄金带”:宋初五品以上的官员以金玉带做章服末带;③《论语·公冶长》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句。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本词开篇运用夸张的手法,以“天外”一词来表现词人被贬之地距京城十分遥远。B.
苍玉佩和黄金带是官员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词人借此表达了对曾经生活的眷恋。C.
本词是词人写给秦观的,词中提及自身多次被贬的经历,以劝慰同样被谪的秦观。D.
“道远谁云会”既可理解为自己难以回到京城,也可理解为短期内难与秦观相聚。16.
本首词表现了词人当时所面临的多重矛盾。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导语】本诗是苏轼在谪居海南期间所作,呈现了他复杂的情感矛盾。全词首句的“天外”展现了贬谪地的遥远,也隐含对故土长安的思念与无奈。通过“苍玉佩”和“黄金带”表达对昔日官场生活的怀念和对失去政治生活的遗憾。苏轼在词中自述其难以实现理想的现实,同时用典故表现即使环境不佳,也依然怀有忠君节操的意志。诗人面对流放之苦和怀才不遇的复杂心理矛盾在词中层层展露。15.CC.“词中提及自身多次被贬的经历”错,关于被贬,文中只有“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的句子,并未提及多次被贬的经历。故选C。16.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词人忠心于朝廷,渴望建功立业,却被贬海南;②出仕与归隐的矛盾:词人有归隐的想法,但又留恋之前的为官经历;③渴望与坚守的矛盾:词人渴望重获新恩,但又不愿意为此改变信仰。
(一点2分,共6分)解析: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斜阳”句是说自己虽已暮年,远在万里天涯,但还怀念着京都,苏轼一片忠心未改。“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时苏轼年六十三遭贬到海南岛,故言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是朝廷决定,非自己情愿,怎不叫人伤心落泪。“珠泪尽,丹衷碎”写出苏轼遭贬的愤懑。可见词人忠心于朝廷,渴望建功立业,却被贬海南;更多高考语文精品微信xysz158②出仕与归隐的矛盾:“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有声有色地描写当年在朝廷任职时的形象。苏轼虽被贬,但服饰仍旧,故有“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之说。可见其仍留恋当年为官的经历。下阕苏轼表示难迎合朝廷,迫不得已,只好学孔子“乘桴浮于海”。词人有归隐的想法,但又留恋之前的为官经历;③渴望与坚守的矛盾:“新恩犹可觊,用学终难改”反映出苏轼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他是有罪之臣,难忘“君命”、“新恩”,另一方面“君命”有悖“旧学”,对自己的前途已不抱希望。词人渴望重获新恩,但又不愿意为此改变信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负责人召开关于乡村振兴的会议时,谆谆告诫在座的干部,不能生事扰民,不能对着百姓滔滔不绝、废话连篇。其间,他提到了《种树郭橐驼传》中描述官员召集百姓开会的两句“
,
”。(2)李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设问”这一修辞手法时,随口引诵了《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同学们觉得此例很是得当。(3)人们外出旅游,总喜欢拍一张“簪花照”,“簪花”是“花朝节”的一种重要习俗。花朝节在古诗中多有记载,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用花朝来表现百花盛开的好光景。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1)
鸣鼓而聚之
击木而召之
(2)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3)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14(2025年四川省自贡市高三二模)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遇旧友吴伟业[清代]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乱离①何处见,消息苦难真。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注释】①乱离:指明、清之际的战乱。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见了旧友,错过才相认,这是因为曾收到旧友在战乱中逝去的消息。B.
颔联“苦”字,暗示了诗人对旧友的挂念,道出了两人情谊的深厚。C.“拭眼”动作简单,但情感的无限波澜尽含其中。这就是白描传神。D.
诗歌语言简洁易懂,自然流畅,但意蕴醇厚隽永,颇类白居易诗风。16.
诗歌内容紧紧围绕题目中“遇”字展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A16.①首联紧扣题中“遇”字,“已过才追问”,直接切入路遇情境,“相看是故人”点出了不期而遇的犹疑不定到后来确定的心境转换。②颔联承接上联,点出了偶遇的可贵。乱离后无从相见,偶或传来的消息也真假难辨,此时偶遇更是百感交集。③颈联由“拭眼惊魂定”到“衔杯笑语频”,写出了诗人偶遇故友由悲到喜,悲喜交加的情态。④尾联写作者邀请故人到自己家居住,相遇后难舍难分,体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A.“这是因为曾收到旧友在战乱中逝去的消息”说法错误,“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意思是战乱随处可见,消息很难得到,即使偶或传来的消息也难辨真假,并未说收到了旧友在战乱中逝去的消息。因此选项说法曲解文意。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分析其中内容是如何围绕“遇”展开的。首联“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已经错过才想起追问,仔细看才发现是故人。“已过才追问”,直接切入路遇情境,起笔简洁省净,久失消息,不期而遇,恍然面熟,但犹疑不定,仔细打量,原来真的是老友。首联紧扣题中“遇”字展开。颔联“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在动乱中分离之后,再无从相见,那偶或传来的消息也难辨真假。可以想见,频年兵戈,人的死伤误传,比比皆是。动乱之中,自己身家性命已如累卵,却仍探问对方情况,一个“苦”字,道出了两人情谊的深厚。这也是两人动荡时期偶遇之后的一种感受,百感交集,也是围绕“遇”字谈感受。颈联“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在擦一擦眼睛稳定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举杯与朋友笑谈。乱世重逢的旧友,该有多少苦辣酸辛互相倾诉,但写去略而不及,只一个简单的动作,便将情感的无限波澜尽含其中,随后自然是庆幸,喜悦,当然要“衔杯笑语频”了,由悲而喜,悲喜交加的情态极为生动。这也是两人偶遇之后的一种具体活动,也是围绕“遇”字来展开的。尾联“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写作者不由分说,要“旧友”索性搬来同住。难舍难分,正是重情重义体现,这句写出了两人相遇后的难舍难分,体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也是围绕“遇”字来展开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名篇名句默写。(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经过艰苦磨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雁门太守行》从声色两方面勾画激烈战斗场面,渲染沉重紧张肃杀氛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1)风萧萧兮易水寒,
②.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③.
(2)所以动心忍性,
④.
曾益其所不能
⑤.
(3)半卷红旗临易水,
⑥.
霜重鼓寒声不起【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15(河南信阳2025届高三二轮复习收官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夏旱白居易太阴不离毕①,太岁仍在午②。旱日与炎风,枯焦我田亩。金石欲销铄③,况兹禾与黍。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悯然望岁④者,出门何所睹。但见棘与茨,罗生遍场圃。恶苗承沴气,欣然得其所。感此因问天,可能长不雨。【注】①太阴,月。离,接近。毕,星宿名。古人认为月离于毕为雨象。②古人认为午年主旱。③销铄:熔化。④望岁:盼望丰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照应标题,通过对天文现象的描述,揭示这个夏天发生旱灾的事实。B.“金石”两句写金石都快要熔化,更何况禾、黍等庄稼呢,进一步强调干旱的严重。C.“欣然”句语意一转,写出农人因干枯作物受“沴气”滋润而丰收在望的欣喜之情。D.结尾两句中诗人用问天的方式,发出何时才能下雨缓解旱情,结束旱灾的感叹。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对天灾的不满。“旱日与炎风,枯焦我田亩”直抒胸臆,表达对旱灾不止的不满;“金石欲销铄”运用夸张手法,极写环境之恶劣。②对农民的怜悯。“唯农最辛苦”直抒胸臆,表达对农民的怜悯。③对粮食作物生长环境的关心。“恶苗”四句,运用反讽,借写渴求苍天长期不雨以助恶苗生长,侧面表达对维护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作物生长环境的关心。【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农人因干枯作物受‘沴气’滋润而丰收在望的欣喜之情”错。“恶苗承沴气”说的是“病谷得到了灾害不祥之气”,由此可知,诗中的“欣然”并非是农民的欣喜,更多的是人们的愤慨,不涉及“干枯作物受‘沴气’滋润而丰收在望的欣喜之情”。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对天灾的不满。通观全诗,首二句照应标题,通过对“太阴不离毕,太岁仍在午”的天文现象的描述,反映出遭遇夏旱的现实,引起后文。“旱日与炎风,枯焦我田亩”叙事兼抒情,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对旱灾不止的不满;“金石欲销铄,况兹禾与黍”,运用夸张手发,借写“金石”销铄,凸显天气干燥炎热,极写环境之恶劣。②对农民的怜悯。“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直抒胸臆,他以这份哀悯之心将农民心理刻画得真实可感,令人潸然,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怜悯。③对粮食作物生长环境的关心。“但见棘与茨,罗生遍场圃”“恶苗承沴气,欣然得其所”,转入对农业生产的关注,表达对对粮食作物生长环境的关心。“恶苗”四句,运用反讽,借写渴求苍天长期不雨以助恶苗生长,侧面表达对维护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作物生长环境的关心。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说明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则说:“
,
。”(2)《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描写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见面时,四目相对、难以言说的两句是:“
,
。”(3)“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诗人们用它来表达或矢志漂泊、或追求自由、或失意隐居的情怀,比如:“
,
。”17.【答案】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跬、至、惟、鉴、琼、顷。16(福建省莆田市2025届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和友人寄长林孟明府杜荀鹤为政为人渐见心,长才聊屈宰长林。莫嫌月入无多俸,须喜秋来不废吟。寒雨旋疏丛菊艳,晚风时动小松阴。讼庭闲寂公书少,留客看山索酒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明府任职于长林,在处理政务和为人处世中逐渐展现品性。B.在长林为官虽俸禄不多,却能让人对吟诗作赋产生喜爱之情。C.颈联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富有动感,营造了清幽雅致的意境。D.这是首唱和友人寄赠孟明府的诗,全诗感情真挚,意味深长。16.本诗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省高安市高安二中学2025届初三下第二次检测试题化学试题含解析
- 九师联盟商开大联考2025年高三下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个人离婚合同协议书填写范例
- 工业厂房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5届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全县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4月中考模拟物理试题含解析
- 合作协议合同范本房地产开发
- 消费合同管理规范
- 讲师聘请合同模板
- 仓储操作劳动合同
- 高二下学期《家校携手凝共识齐心协力创辉煌》家长会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益生菌与健康课件
- 2022医学课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诊治指南最新综述(精)
-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地有效性讲座
- 05 【人教版】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GB_T 31148-2022木质平托盘 通用技术要求_(高清-最新版)
- 固体物理(黄昆)第一章
- 认识餐饮环境(课堂PPT)
- 常用拉铆螺母规格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