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2025届安徽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2025届安徽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2025届安徽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2025届安徽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联考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石器时期的浙江良渚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山西陶寺遗址的都邑都为“大城套小城”,城内有王陵或贵族大墓及宗庙等祭祀性建筑;此后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等城址均以大型城垣和城壕为标志,城内大型夯土建筑台基象征着宫殿、宗庙等高等级建筑出现。据此可知()A.宗法礼乐制度影响了城市布局 B.早期国家社会控制力逐渐强化C.早期城市的内部布局已成定式 D.中华文明发展具有内在延续性2.东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大臣马严上奏称:“臣伏见方今刺史、太守专州典郡,不务奉事尽心为国,而司察偏阿,取与自己。”和帝永元七年(95年)诏曰:“刺史、二千石详刑辟、理冤虐、恤鳏寡、矜孤弱”;十年(98年)诏曰:“堤防沟渠,所以顺助地理,通利壅塞。今废慢懈弛,不以为负。刺史、二千石其随宜疏导。”这反映出当时()A.地方官员职责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B.刺史的性质和职责完成转型C.刺史逐渐失去监察地方官员职能 D.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冲击3.下表为南北朝时期皇帝裁决的两个案件情况。由此可知,当时()案件简介审判人审判结果景慈证母案建康女子任提女,坐诱口(拐卖人口)当死。其子景慈对鞫(审问)辞云,母实行此南朝梁武帝景慈陷亲极刑,伤和损俗,流放交州费羊皮卖女案冀州阜城民费羊皮母亡,家贫无以葬,卖七岁子(女儿)与同城人张回为婢。回转卖于鄃县民梁定之,而不言(其)良状(良家女)北魏宣武帝羊皮卖女葬母,孝诚可嘉,便可特原张回虽买之于父,不应转卖,可刑五岁A.南北政府均禁止人口买卖 B.皇权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C.南北社会文化具有共通性 D.法制儒学化进入了新的阶段4.唐代宗以后,藩镇节度使更替过程中,“朝廷先除亲王遥领,数月(年)后才授节钺于藩镇自行推举的继任者”成为一种惯例。例如贞元七年(791年),义武军节度使张孝忠卒,德宗“以邕王谅为义武军节度大使、易定观察使;以昇云(孝忠子)为定州刺史……充节度观察留后(代理)……九年(793年)正月,授节度使”。这反映出当时()A.中央朝廷已丧失权威 B.宗室是制衡藩镇的主要力量C.藩镇缺乏政治独立性 D.中央与藩镇间存在妥协关系5.对于三国正闰问题(正统之争),北宋儒士从“五德终始学说”“曹魏取天下于‘盗手’”等角度阐述了曹魏政权是接续东汉的正统政权。到了南宋初期,儒士开始质疑“曹魏正统说”,并通过“帝王血胤”“衣带诏”等论据来支持蜀汉的正统地位。蜀汉作为三国正统的基调在南宋时期基本定型。这一变化反映出()A.理学对政治伦理重塑 B.历史解释折射时代变迁C.政治因素主导史学研究 D.多元视角助推史学发展6.下面是1853年前后福建省武夷山区茶叶运销主要路线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五口通商实施 B.福建交通运输的改善C.农民战争的影响 D.茶商市场意识的增强7.随着“二十一条”的发酵,1915年5月8日,上海商界推出了“储金运动”,号召国民自行认款,“存储国家银行……作为设立兵工厂、训练陆海军、振兴国内工业等需”。在政府和媒体的推动下,这一运动逐渐占据了各地民众运动的中心位置。由此可知,这一运动()A.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B.表明实业救国理念成为社会共识C.直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意在满足工商业者对资本的需求8.1933年,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中写道:“(暴动前)中农买进猪肉约十二元,贫农约六元,(作坊)工人约四元,现在差不多都有十二元……鸡鸭多数自己吃,过去则多数卖出……过去挑柴火去城里卖的多,现在少了百分之三十。”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封锁影响了根据地的对外贸易 B.政治运动消除了根据地的阶层差异C.土地革命改善了苏区社会经济结构 D.生产关系变革助推了农村经济发展9.近代爱国人士黄炎培在《重光歌》中写道:“吾和你抬头试望,东北何方?辽沈何乡?白山黑水,是谁的封疆?……到如今,长城内外,是谁的国防?……得寸进寸,得尺进尺?充彼野心,何难席卷长江,囊括珠江?哀哉中华,其亡其亡!”这首诗创作的即时背景应是()A.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危机加剧C皖南事变,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 D.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0.1952年后,我国初中历史教科书自编工作迈入正轨,并特别强调“劳动理念”的书写。例如教科书开篇写道“中国猿人制造劳动工具,开始跟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世界史部分则着重关注工业革命中纺织机、蒸汽机及其发明的重要性以及机器生产中孕育的社会变革趋势。这一举措旨在()A.引导教育为国家工业建设服务 B.巩固和强化主流意识形态C.培养“劳动光荣”的社会价值观 D.保障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11.公元前107年,罗马执政官盖乌斯·马略进行军事改革:废除征兵财产限制制度,允许无财产者应募入伍;一经入伍必须服役满16年;将士兵组建为数个军团,且军团的后勤补给等均由将军负责,而非元老院承担。这一改革()A.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扩大了罗马公民群体范围C.推动了罗马社会性质转型 D.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12.1324年,非洲马里国王曼萨·穆萨从廷巴克图出发前往麦加朝圣。此次远行,穆萨组建了数千人的队伍,并携带了大量黄金,其阔绰的出手也影响了沿路黄金的价格;“金矿之王”“黄金帝国”之名也因此盛传至整个穆斯林世界乃至基督教世界。由此可知,这次朝圣之旅()A.使欧亚非文明由分散走向了整体 B.有利于马里帝国商业贸易的发展C.凸显出马里统治阶层的腐化堕落 D.体现了马里文化开放包容的特征13.《剑桥拉丁美洲史》载,16世纪以来,拉美的“中心地区不只是一个区域,还是一条大道一条从银矿走向大首府再走向港口的干道”;而远离沿线的地区所受的影响和变化则微乎其微。这一现象()A.反映出拉美社会经济体制封闭性强 B.折射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C.导致拉美缺乏社会转型的必要积累 D.深受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14.下面分别是1870年8月和1871年1月,英国报刊刊载的关于同一历史事件的漫画。前者描绘了英国斗牛犬保护着“比利时羔羊”假寐的同时,睁着一只眼关注着远方的“两犬相争”;后者则嘲讽道:“虔诚的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国皇帝)应当被考虑封为圣徒”。这两幅漫画反映出()A.英国注重维持欧洲均势的政治格局 B.英德矛盾成为欧洲地区的主要矛盾C.欧洲政治动荡改变了英国外交原则 D.普法战争冲击了传统国际协调机制15.1860年,旧金山华人人口占全美华人总人口的比重不足7%;至19世纪70年代,这一比例已超过了17%;而到了20世纪初,更是高达25%,旧金山也因此出现了全美最大的唐人街。这一变化()A.得益于美国殖民扩张对华工的需求 B.反映出美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C.折射出美国西部淘金热的社会影响 D.源于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16.下面为2019年全球电影贸易网络等级层次结构图。这反映出全球电影产业发展的特点是()A.全球性和区域性 B.多元性和互补性 C.区域性和数字性 D.全球性和互补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地区和江南之地多通行白银,南方其他地区则多通行各类低成色实银与实物货币;西北地区重要军事边镇和城镇多流通白银,基层社会多行用低成色实银与实物货币;京师与华北地区白银则相对缺乏,且“京师用制钱,而不通于各省;各省有古钱,而不达于京师”;云贵川地区主要流通一种叫作“茴银”的低成色称量银币,官方虽厉禁铸钱来抑制“茴银”的流通,但多无成效。在各地还出现庆钱、沙版、圆眼、挂索等私钱,并与历代正钱自发形成1:2~3的折扣比例。——摘编自邱永志《宋明货币运行的空间差异及整合问题》材料二夫银非从天降也,矿人则既停矣,海舶则既撤矣,中国之银在民间者已日消日耗,而况山僻之邦,商贾之所绝迹……故谷日贱而民日穷,民日穷而赋日绌……吴徐知诰(南唐开国皇帝李昪)从宋齐丘之言,以为钱非耕桑所得,使民输钱,是教之弃本逐末也。于是诸税悉收谷帛绸绢。是则昔人之论取民者,且以钱为难得也,以民之求钱为不务本也,而况于银乎?夫树谷而征银……是恃酒而充饥也。——摘编自顾炎武《钱粮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货币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顾炎武的货币观。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民国时期四川体育期刊的出版发行情况刊名发行周期创刊时间出版期数发行部门简介《弈学月刊》月刊1922.1212期成都围棋俱乐部旨在“广传弈书,资便研究”《体育研究》未定1925.51期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研究会涉及社会体育、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生理等;发表有《体育之意义及其价值》《体育教材之选配法》等《中国滑翔》季刊1941.1210期中国滑翔出版社编辑,中国滑翔总会发行主要涉及滑翔生活、日记和心得介绍;强调“(滑翔机)运用需要极坚强的体格,灵活之身手……至于技能之练成,经验之获得,尤能直接应用航空”《中华体育》双月刊1945.14期重庆中华体育学会主要论述体育界同仁的责任、介绍体育运动方法、刊登教育部关于国民体育的工作概况等《中国青年体育》季刊1945.35期重庆中国青年体育季刊社载文有《射箭之历史与价值》《古希腊的体育》《体育活动与青年儿童心理卫生》等《重光体育》季刊1946.102期重庆大学体育科重光体育季刊社介绍体育锻炼与卫生健康知识,报道体育消息;载文有《体育在建国中的地位》等——摘编自付俊良《民国时期四川体育期刊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四川体育期刊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四川体育期刊发展的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2年3月,宋庆龄、郭沫若等人联名发电邀请亚洲及太平洋沿岸各国爱好和平与正义的著名人士,共同发起“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澳大利亚、缅甸、印度尼西亚、美国、日本、苏联等20个国家的和平人士一致表示拥护在北京召开和平会议。9月,中共中央指出,对该次会议“应采取大张旗鼓、争取多数、内外宣传相结合而又以对外宣传为主的方针”。10月,亚太和会正式开幕,并达成了《关于日本问题的决议》《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关于民族独立问题的决议》《关于文化交流问题的决议》《关于经济关系问题的决议》《关于加紧争取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运动的决议》等11项文件。——摘编自张方慧《新中国举办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历史考察》材料二2012年以来,美国政府在亚太地区积极推进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为核心的“小圈子”文化;将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亚投行视为中国重建地区秩序之举,炒作中国搞“新殖民主义”;否定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企图从扭转贸易逆差入手,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由东盟发起的“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展缓慢。此外,美国政府重拾里根时期“以实力求和平”的口号,大幅增加军事预算,将最先进的武器部署至亚太地区。域外国家也不时在南海制造事端、借题发挥;而对于朝核问题,美国则多次强调将研拟对朝核设施的打击方案。——摘编自孙茹《新时代中国引领亚太和平发展面临的挑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12年以来中国推动亚太地区和平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现代世界文明史书写范式的变迁时期代表作主要特征19世纪中期《野蛮与文明国家的自然史》《英格兰文明史》《世界史纲:暨文明史和人类进步的特殊关系》以“进步”作为衡量标准,将整个人类文明史书写成西方单一文明“进步”的历史;认为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代表着进步力量,不断成长壮大;提出西方内部文明程度也存在差异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没落》《历史研究》承认在西方之外存在其他文明;将各个文明的历史看成从起源、成长、衰落到解体的周期过程二战后《全球通史》《人类之网》将人类视为一个共同体,并突出多元文明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展现了人类交往网络越来越紧密的过程;过于强调跨文明和跨区域的互动,夸大了外部力量的作用——摘编自魏孝稷《世界文明史书写范式变迁中的历史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现代世界文明史的书写范式”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安徽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联考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石器时期的浙江良渚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山西陶寺遗址的都邑都为“大城套小城”,城内有王陵或贵族大墓及宗庙等祭祀性建筑;此后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等城址均以大型城垣和城壕为标志,城内大型夯土建筑台基象征着宫殿、宗庙等高等级建筑出现。据此可知()A.宗法礼乐制度影响了城市布局 B.早期国家社会控制力逐渐强化C.早期城市的内部布局已成定式 D.中华文明发展具有内在延续性【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至夏商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新石器时期,我国良渚遗址、石峁遗址及陶寺遗址的都邑均拥有外围的城墙和内部的宗庙等建筑;至夏商时期,主要城市遗址的布局仍沿用外围城墙加内部宗庙的形式,反映出我国早期城市营造理念的延续性,即中华文明发展具有内在延续性,D项正确;宗法礼乐制度是在西周时期确立的,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新石器时期至夏商时期我国城市建设理念的延续性,与社会控制力的强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是列举了部分遗址的建筑特点,不能就此得出“城市的内部布局已成定式”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2.东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大臣马严上奏称:“臣伏见方今刺史、太守专州典郡,不务奉事尽心为国,而司察偏阿,取与自己。”和帝永元七年(95年)诏曰:“刺史、二千石详刑辟、理冤虐、恤鳏寡、矜孤弱”;十年(98年)诏曰:“堤防沟渠,所以顺助地理,通利壅塞。今废慢懈弛,不以为负。刺史、二千石其随宜疏导。”这反映出当时()A.地方官员职责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B.刺史的性质和职责完成转型C.刺史逐渐失去监察地方官员职能 D.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冲击【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章帝时,大臣马严指出刺史、太守有不履行职责的情况,后来和帝下诏要求刺史、二千石既要“详刑辟、理冤虐、恤鳏寡、矜孤弱”(承担司法、民政方面的职责),又要“堤防沟渠……随宜疏导”(履行水利方面的职责)。这表明这一时期刺史、太守不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监察职责,而是向司法、民政、水利等多个领域拓展,体现了地方官员职责的多元化发展趋势,A项正确;“完成转型”的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只能反映出作为监察官的刺史,其职能逐渐涵盖地方行政事务,反映的是刺史权力的扩张,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东汉中期刺史除了监察职责,还有其他方面的职责要求,但并没有表明刺史逐渐失去监察地方官员的职能,监察仍是其重要职责之一,“失去”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东汉中期,刺史职权的扩大是皇帝下诏赋予的,是中央注重强化对地方控制的表现,这一变化在客观上有助于维护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3.下表为南北朝时期皇帝裁决的两个案件情况。由此可知,当时()案件简介审判人审判结果景慈证母案建康女子任提女,坐诱口(拐卖人口)当死。其子景慈对鞫(审问)辞云,母实行此南朝梁武帝景慈陷亲极刑,伤和损俗,流放交州费羊皮卖女案冀州阜城民费羊皮母亡,家贫无以葬,卖七岁子(女儿)与同城人张回为婢。回转卖于鄃县民梁定之,而不言(其)良状(良家女)北魏宣武帝羊皮卖女葬母,孝诚可嘉,便可特原。张回虽买之于父,不应转卖,可刑五岁A.南北政府均禁止人口买卖 B.皇权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C.南北社会文化具有共通性 D.法制儒学化进入了新的阶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景慈证母案中,景慈因向法官坦言其母亲从事人口买卖的事实,犯了不孝之罪而被流放;费羊皮卖女案中,费羊皮卖女葬母虽犯了买卖人口罪,但因出于孝心而被免责,这反映出南梁和北魏两个政权均恪守礼法结合的司法审判原则,凸显封建纲常在司法审判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出南北朝社会文化具有一定共通性,C项正确;费羊皮卖女案中,张回在转卖费羊皮之女时隐瞒了其良家女的身份,当作奴婢买卖而被罚,反映出北魏并不禁止奴婢的买卖,排除A项;仅材料中的两个案例,并不能代表皇帝处理地方案件的常态化,且材料反映的是皇帝对维护社会封建伦理的重视,与“皇权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封建伦理纲常对司法的影响,“新的阶段”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4.唐代宗以后,藩镇节度使更替过程中,“朝廷先除亲王遥领,数月(年)后才授节钺于藩镇自行推举的继任者”成为一种惯例。例如贞元七年(791年),义武军节度使张孝忠卒,德宗“以邕王谅为义武军节度大使、易定观察使;以昇云(孝忠子)为定州刺史……充节度观察留后(代理)……九年(793年)正月,授节度使”。这反映出当时()A.中央朝廷已丧失权威 B.宗室是制衡藩镇的主要力量C.藩镇缺乏政治独立性 D.中央与藩镇间存在妥协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中后期,面对藩镇节度使更替问题,中央和地方形成一种默契,即由中央任命亲王在名义上管理藩镇,但是藩镇的实际掌权者则由藩镇自行推选,最后由中央予以行政任命,这既保留了中央对藩镇名义上的领导权,又体现了中央对节度使自相承袭的默许,反映出中央与藩镇势力的相互妥协,D项正确;藩镇节度使更替时由中央政府任命亲王遥领藩镇,反映出藩镇对中央权威的认同,唐朝依旧维持着表面的中央集权状态,“已丧失权威”的说法有误,排除A项;材料中的宗室亲王只是唐朝中央名义上对藩镇控制的象征,并不能制衡藩镇势力,排除B项;藩镇实际继承人由藩镇自行决定,反映出藩镇的独立性较强,只是出于各自政治利益的考量,在表面上依旧遵循中央的权威,排除C项。故选D项。5.对于三国正闰问题(正统之争),北宋儒士从“五德终始学说”“曹魏取天下于‘盗手’”等角度阐述了曹魏政权是接续东汉的正统政权。到了南宋初期,儒士开始质疑“曹魏正统说”,并通过“帝王血胤”“衣带诏”等论据来支持蜀汉的正统地位。蜀汉作为三国正统的基调在南宋时期基本定型。这一变化反映出()A.理学对政治伦理的重塑 B.历史解释折射时代变迁C.政治因素主导史学研究 D.多元视角助推史学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宋(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因此面对同样通过政变夺权的曹魏,其不断强化曹魏的正统地位,以此构建北宋政权的合法性;至南宋时,由于靖康之变,南宋偏安江南,作为宋室遗孤,其与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境遇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其对三国正统解释由曹魏转向蜀汉,这一转变服务于南宋王室构建政权合法性的需要,也体现了北宋和南宋的时代境遇的差异,B项正确;理学对政治伦理的重塑是从“天理”的角度入手的,但材料中北宋儒士的说法并不是从“天理”(儒家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论述的,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构建政权合法性对史学研究的影响,且政治因素只是其中之一,“主导”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政治因素对历史解释的影响,与“多元视角”和“史学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下面是1853年前后福建省武夷山区茶叶运销主要路线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五口通商的实施 B.福建交通运输的改善C.农民战争的影响 D.茶商市场意识的增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3年前后(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前,由于“一口通商”政策的影响,广州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唯一窗口,福建茶叶多经由江西转运至广州对外售卖;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虽然被迫实施了“五口通商”,但由于传统利益网络,闽茶运销路线并未发生彻底改变。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至1853年定都天京并实施北伐、西征等战略,江西等地深陷战乱困扰,商路受阻,加上福州作为新的通商口岸,最终使闽茶外运的路线发生改变,C项正确;五口通商的政策实施时间早于1853年,且政策实施后闽茶运销路线并未发生彻底改变,排除A项;“福建交通运输的改善”推动了闽茶运销路线向福州的转移,但这并非最主要的原因,排除B项;市场意识属长期积累因素,且题干未显示1853年前后茶商市场意识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7.随着“二十一条”的发酵,1915年5月8日,上海商界推出了“储金运动”,号召国民自行认款,“存储国家银行……作为设立兵工厂、训练陆海军、振兴国内工业等需”。在政府和媒体的推动下,这一运动逐渐占据了各地民众运动的中心位置。由此可知,这一运动()A.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B.表明实业救国理念成为社会共识C.直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意在满足工商业者对资本的需求【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储金运动”在政府和媒体推动下成为各地民众运动中心,得到国人积极响应,体现了国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A项正确;材料虽然反映出当时国人对发展民族军事工业的重视,但“成为社会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储金运动”对民族工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排除C项;“储金运动”中所募集的储金主要用来发展国家军事工业,即用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而非用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8.1933年,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中写道:“(暴动前)中农买进猪肉约十二元,贫农约六元,(作坊)工人约四元,现在差不多都有十二元……鸡鸭多数自己吃,过去则多数卖出……过去挑柴火去城里卖的多,现在少了百分之三十。”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封锁影响了根据地的对外贸易 B.政治运动消除了根据地的阶层差异C.土地革命改善了苏区社会经济结构 D.生产关系变革助推了农村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中国)。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土地革命时期,长冈乡农民吃肉量大为改善,不仅贫农、作坊工人与中农的吃肉量基本近似,农民养殖的家禽也不用过多的去售卖以补贴家用,反映出当时苏区农村生活水平的改善,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这是由于当时苏区实施土地革命,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进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苏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可以不再通过售卖家禽及砍柴等活动补贴家用,与经济封锁的消极影响无关,排除A项;当时苏区通过土地革命削弱了社会阶层差异,但仍予以地主和富农一定的合法权益,“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苏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经济结构”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近代爱国人士黄炎培在《重光歌》中写道:“吾和你抬头试望,东北何方?辽沈何乡?白山黑水,是谁的封疆?……到如今,长城内外,是谁的国防?……得寸进寸,得尺进尺?充彼野心,何难席卷长江,囊括珠江?哀哉中华,其亡其亡!”这首诗创作的即时背景应是()A.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危机加剧C.皖南事变,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 D.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日本在侵占东北后,又妄图吞并华北,华北事变爆发使得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与诗中“东北何方?”以及作者对日本进一步侵略“长城内外”的担忧等内容相符,体现了在华北事变背景下,国家面临严重危机,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主要是日本侵占东北三省,从诗歌内容来看,“到如今,长城内外,是谁的国防”表明日本侵略已不仅仅局限于东北,有进一步向华北等地扩张的态势,所以仅九一八事变不符合诗歌整体背景,排除A项;皖南事变发生于战略相持阶段,反映出国民党第二次反共浪潮达到顶点,与日本对东北和华北的侵略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诗句重点强调的是日本侵略从东北向华北的扩展以及对中国领土逐步蚕食的野心,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与诗句中体现的日本侵略逐步推进的即时背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1952年后,我国初中历史教科书自编工作迈入正轨,并特别强调“劳动理念”的书写。例如教科书开篇写道“中国猿人制造劳动工具,开始跟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世界史部分则着重关注工业革命中纺织机、蒸汽机及其发明的重要性以及机器生产中孕育的社会变革趋势。这一举措旨在()A.引导教育为国家工业建设服务 B.巩固和强化主流意识形态C.培养“劳动光荣”的社会价值观 D.保障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年后(中国)。据题干“我国初中历史教科书自编工作迈入正轨,并特别强调‘劳动理念’的书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后新中国通过教科书强调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工具推动社会进步等观点,旨在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融入教育,巩固和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B项正确;工业建设是当时经济目标,但题干中“劳动理念”的书写更直接服务于意识形态塑造,而非技术人才培养,排除A项;“劳动光荣”价值观是题干现象的表现形式,而非根本目的,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始于1953年,与题干时间部分重合,但教科书改革的核心是思想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与改造运动无直接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1.公元前107年,罗马执政官盖乌斯·马略进行军事改革:废除征兵的财产限制制度,允许无财产者应募入伍;一经入伍必须服役满16年;将士兵组建为数个军团,且军团的后勤补给等均由将军负责,而非元老院承担。这一改革()A.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扩大了罗马公民群体范围C.推动了罗马社会性质转型 D.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07年(罗马)。据题干“废除征兵的财产限制制度,允许无财产者应募入伍;一经入伍必须服役满16年;将士兵组建为数个军团,且军团的后勤补给等均由将军负责,而非元老院承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略军事改革使军队职业化,士兵对将军的忠诚度提高,削弱了元老院对军队的控制,为军事独裁奠定了基础,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D项正确;因马略改革主要涉及军事制度,与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因改革允许无财产者入伍,但并未扩大公民权范围,排除B项;“社会性质转型”表述不严谨,罗马奴隶制社会性质未发生根本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12.1324年,非洲马里国王曼萨·穆萨从廷巴克图出发前往麦加朝圣。此次远行,穆萨组建了数千人的队伍,并携带了大量黄金,其阔绰的出手也影响了沿路黄金的价格;“金矿之王”“黄金帝国”之名也因此盛传至整个穆斯林世界乃至基督教世界。由此可知,这次朝圣之旅()A.使欧亚非文明由分散走向了整体 B.有利于马里帝国商业贸易的发展C.凸显出马里统治阶层的腐化堕落 D.体现了马里文化开放包容的特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24年(马里帝国)。根据材料“‘金矿之王’‘黄金帝国’之名也因此盛传至整个穆斯林世界乃至基督教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曼萨·穆萨的朝圣旅行不仅扩大了马里帝国在欧亚非三洲的影响力,还凸显了马里帝国的富庶,这有利于吸引欧亚非的商人前往马里开展商业活动,赚取黄金,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区文明开始由分散走向了整体,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曼萨·穆萨挥金如土主要是因为马里帝国黄金资源丰富,与“腐化堕落”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马里文化对异域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开放包容的特征”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3.《剑桥拉丁美洲史》载,16世纪以来,拉美的“中心地区不只是一个区域,还是一条大道一条从银矿走向大首府再走向港口的干道”;而远离沿线的地区所受的影响和变化则微乎其微。这一现象()A.反映出拉美社会经济体制封闭性强 B.折射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C.导致拉美缺乏社会转型的必要积累 D.深受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拉美国家。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西方列强的统治下,拉美地区虽然开采了众多的白银,但白银多从矿场经大首府流向港口,再通往世界,未能实现白银在拉美内部的流转,使其难以积累社会转型所必需的原始资金,影响了拉美社会的发展,C项正确;在西方殖民统治下,拉美白银多流向欧洲和中国,尤其是环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使美洲白银与中国手工业品形成密切联系,“拉美经济体制封闭性强”的说法有误,排除A项;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西方殖民掠夺对拉美社会的消极影响,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无关,况且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出现于18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也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面分别是1870年8月和1871年1月,英国报刊刊载的关于同一历史事件的漫画。前者描绘了英国斗牛犬保护着“比利时羔羊”假寐的同时,睁着一只眼关注着远方的“两犬相争”;后者则嘲讽道:“虔诚的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国皇帝)应当被考虑封为圣徒”。这两幅漫画反映出()A.英国注重维持欧洲均势的政治格局 B.英德矛盾成为欧洲地区的主要矛盾C.欧洲政治动荡改变了英国外交原则 D.普法战争冲击了传统国际协调机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前者描绘了英国斗牛犬保护着‘比利时羔羊’假寐的同时,睁着一只眼关注着远方的‘两犬相争’;后者则嘲讽道:‘虔诚的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国皇帝)应当被考虑封为圣徒’”结合所学可知,两幅漫画描绘的是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战争之初,英国保持着“事不关己”的漠视态度,至战争后期,随着普鲁士在战争中的优势愈发明显并建立德意志帝国,英国开始改变其态度,转而攻击、诋毁德国的形象,这一态度转变迎合了英国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战略需要,A项正确;材料只能反映出随着德意志帝国的崛起,英德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上升,但“英德矛盾成为欧洲地区的主要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当普、法处于均势时,英国保持漠视;而当其中一方出现优势时,则帮助弱者,攻击强者,反映出英国始终恪守欧陆均势的外交原则,排除C项;漫画主要体现的是英国对欧洲大陆局势的态度以及维持均势的做法,没有涉及普法战争对传统国际协调机制的冲击,排除D项。故选A项。15.1860年,旧金山华人人口占全美华人总人口的比重不足7%;至19世纪70年代,这一比例已超过了17%;而到了20世纪初,更是高达25%,旧金山也因此出现了全美最大的唐人街。这一变化()A.得益于美国殖民扩张对华工的需求 B.反映出美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C.折射出美国西部淘金热的社会影响 D.源于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年代至20世纪初的中国、美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随着美国加利福尼亚“淘金热”的兴起,大量华人移民来到美国,希望获得更好的生活机会,但是由于与美国人生存竞争的矛盾激化,引发了美国社会的排华浪潮,华人由于居住区域受限及抱团取暖的需要,出现了“大聚居”的生存方式,C项正确;材料中的旧金山不属于美国殖民扩张获取的区域,排除A项;城市化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口规模的快速增加,材料只反映出在美华人向旧金山聚居,不涉及美国城市化进程的整体情况,排除B项;在美华人聚居并形成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唐人街虽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华文化在美国的传承发展,但主要还是服务于在美华人生存发展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C项。16.下面为2019年全球电影贸易网络等级层次结构图。这反映出全球电影产业发展的特点是()A.全球性和区域性 B.多元性和互补性 C.区域性和数字性 D.全球性和互补性【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9年(世界)。材料反映出当今全球电影市场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性的电影市场;而德国、中国、英国、阿联酋等国家也在各地电影市场拥有较强的影响力,则体现了全球电影市场存在一定的区域性特点,A项正确;材料虽反映出当今全球电影市场呈现全球性和多元性的发展趋势,但各区域内电影市场的互补性无从体现,排除B、D项;材料不能体现电影与数字技术特性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地区和江南之地多通行白银,南方其他地区则多通行各类低成色实银与实物货币;西北地区重要军事边镇和城镇多流通白银,基层社会多行用低成色实银与实物货币;京师与华北地区白银则相对缺乏,且“京师用制钱,而不通于各省;各省有古钱,而不达于京师”;云贵川地区主要流通一种叫作“茴银”的低成色称量银币,官方虽厉禁铸钱来抑制“茴银”的流通,但多无成效。在各地还出现庆钱、沙版、圆眼、挂索等私钱,并与历代正钱自发形成1:2~3的折扣比例。——摘编自邱永志《宋明货币运行的空间差异及整合问题》材料二夫银非从天降也,矿人则既停矣,海舶则既撤矣,中国之银在民间者已日消日耗,而况山僻之邦,商贾之所绝迹……故谷日贱而民日穷,民日穷而赋日绌……吴徐知诰(南唐开国皇帝李昪)从宋齐丘之言,以为钱非耕桑所得,使民输钱,是教之弃本逐末也。于是诸税悉收谷帛绸绢。是则昔人之论取民者,且以钱为难得也,以民之求钱为不务本也,而况于银乎?夫树谷而征银……是恃酒而充饥也。——摘编自顾炎武《钱粮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货币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顾炎武的货币观。【答案】(1)特点:货币类型多样;存在区域差异性;地域货币自律化;白银流通范围扩大。(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原因: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商业发展程度不同;政府货币政策不完善,对货币铸造、流通管理不力;传统经济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对外贸易的影响。(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2)评价:顾炎武从明末清初政局动荡、白银枯竭、流通不畅以及弃谷征银徒增民众负担的角度阐述了“否定以白银作为主要货币”的主张;这一观点体现了其恪守民本的思想,有助于促进明清之际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白银货币化有助于促进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其货币观又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原因题。时空是明朝中国。特点:据材料一“多通行白银”“多通行各类低成色实银与实物货币”“京师用制钱,而不通于各省;各省有古钱,而不达于京师”“茴银”“出现庆钱、沙版、圆眼、挂索等私钱”可知,货币类型多样;据材料“东南沿海地区和江南之地……南方其他地区……西北地区重要军事边镇和城镇……基层社会……京师与华北地区……云贵川地区……在各地还出现……”可知,存在区域差异性;据材料“京师用制钱,而不通于各省;各省有古钱,而不达于京师”“官方虽厉禁铸钱来抑制‘茴银’的流通,但多无成效”可知,地域货币自律化;据材料“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地区和江南之地多通行白银,”“西北地区重要军事边镇和城镇多流通白银”可知,白银流通范围扩大。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可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商业贸易发展状况、政府政策、历史传统等角度思考作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商业发展程度不同;政府货币政策不完善,对货币铸造、流通管理不力;传统经济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对外贸易的影响。【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明朝中国。评价:据材料二“夫银非从天降也,矿人则既停矣,海舶则既撤矣,中国之银在民间者已日消日耗,而况山僻之邦,商贾之所绝迹”“夫树谷而征银……是恃酒而充饥也。”及所学可知,明确顾炎武观点,顾炎武从明末清初政局动荡、白银枯竭、流通不畅以及弃谷征银徒增民众负担的角度阐述了“否定以白银作为主要货币”的主张;据材料“故谷日贱而民日穷,民日穷而赋日绌”“以为钱非耕桑所得,使民输钱,是教之弃本逐末”可知,顾炎武作为儒家士人代表,这一观点体现了其恪守民本的思想,有助于促进明清之际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合理性;结合所学,还可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白银货币化的积极影响,分析顾炎武观点的保守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民国时期四川体育期刊的出版发行情况刊名发行周期创刊时间出版期数发行部门简介《弈学月刊》月刊1922.1212期成都围棋俱乐部旨在“广传弈书,资便研究”《体育研究》未定1925.51期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研究会涉及社会体育、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生理等;发表有《体育之意义及其价值》《体育教材之选配法》等《中国滑翔》季刊1941.1210期中国滑翔出版社编辑,中国滑翔总会发行主要涉及滑翔生活、日记和心得介绍;强调“(滑翔机)运用需要极坚强的体格,灵活之身手……至于技能之练成,经验之获得,尤能直接应用航空”《中华体育》双月刊1945.14期重庆中华体育学会主要论述体育界同仁的责任、介绍体育运动方法、刊登教育部关于国民体育的工作概况等《中国青年体育》季刊1945.35期重庆中国青年体育季刊社载文有《射箭之历史与价值》《古希腊的体育》《体育活动与青年儿童心理卫生》等《重光体育》季刊1946.102期重庆大学体育科重光体育季刊社介绍体育锻炼与卫生健康知识,报道体育消息;载文有《体育在建国中的地位》等——摘编自付俊良《民国时期四川体育期刊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四川体育期刊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四川体育期刊发展的意义。【答案】(1)特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时代影响较大(具有鲜明的体育救国色彩);发展不均衡(时间跨度大,总体水平相对落后)。(言之有理即可)(2)意义:促进了体育理论探索的深入和体育知识、常识的普及;推动了体育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进步;推动了社会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体育史研究的发展(助推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助于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相关教育发展;有利于凝聚民众、增强民族意识;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发行周期看,有月刊(《弈学月刊》)、季刊(《中国滑翔》等,从内容上,涉及围棋(《弈学月刊》)、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等多方面,体现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据材料《中国滑翔》强调“(滑翔机)运用需要极坚强的体格,灵活之身手……至于技能之练成,经验之获得,尤能直接应用航空”可知,受时代影响较大(具有鲜明的体育救国色彩);材料中创刊时间从1922年到1946年,时间跨度大,且各期刊出版期数参差不齐,发展不均衡(时间跨度大,总体水平相对落后)。【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体育研究》涉及社会体育、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生理等理论内容,促进了体育理论探索的深入和体育知识、常识的普及;《体育研究》涉及学校体育,发表《体育教材之选配法》等,推动了体育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进步;多种体育期刊的发行,传播了体育文化,营造了体育文化氛围,推动了社会体育文化事业发展;材料中《中国青年体育》载文有《射箭之历史与价值》,对传统体育项目历史进行研究,促进了体育史研究的发展(助推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丰富的体育期刊内容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知识资源,有助于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相关教育发展;材料中《中国滑翔》与国防相关,在特殊时代背景下,有利于凝聚民众、增强民族意识;体育期刊介绍的各种体育活动,为民众提供了更多文化娱乐选择,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2年3月,宋庆龄、郭沫若等人联名发电邀请亚洲及太平洋沿岸各国爱好和平与正义的著名人士,共同发起“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澳大利亚、缅甸、印度尼西亚、美国、日本、苏联等20个国家的和平人士一致表示拥护在北京召开和平会议。9月,中共中央指出,对该次会议“应采取大张旗鼓、争取多数、内外宣传相结合而又以对外宣传为主的方针”。10月,亚太和会正式开幕,并达成了《关于日本问题的决议》《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关于民族独立问题的决议》《关于文化交流问题的决议》《关于经济关系问题的决议》《关于加紧争取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运动的决议》等11项文件。——摘编自张方慧《新中国举办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历史考察》材料二2012年以来,美国政府在亚太地区积极推进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为核心的“小圈子”文化;将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亚投行视为中国重建地区秩序之举,炒作中国搞“新殖民主义”;否定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企图从扭转贸易逆差入手,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由东盟发起的“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展缓慢。此外,美国政府重拾里根时期“以实力求和平”的口号,大幅增加军事预算,将最先进的武器部署至亚太地区。域外国家也不时在南海制造事端、借题发挥;而对于朝核问题,美国则多次强调将研拟对朝核设施的打击方案。——摘编自孙茹《新时代中国引领亚太和平发展面临的挑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12年以来中国推动亚太地区和平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答案】(1)历史背景:二战结束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中国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朝鲜战争爆发,东亚地区政局动荡;美苏冷战开始,国际局势紧张;1952年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影响:国内:展示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形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加强了中国与亚太地区国家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封锁。国际:推动了各国之间的和平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维护世界和平起到积极作用,促进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国内、国际两方面各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2)挑战: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区域合作受阻;军事威胁与地区冲突;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迟滞不前。(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建议: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与亚太国家的沟通与交流,增进互信,共同抵制美国的霸权行径;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用实际行动打破“新殖民主义”等不实言论;加大对区域经济合作的投入和推动力度,构建更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实现互利共赢;倡导以和平谈判、协商的方式解决地区争端,推动建立亚太地区安全对话机制;加强自身军事建设,提高应对外部军事威胁的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地区和平稳定。(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题、影响题。时空是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历史背景:根据材料“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亚太和会正式开幕,并达成了《关于日本问题的决议》《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关于民族独立问题的决议》《关于文化交流问题的决议》《关于经济关系问题的决议》《关于加紧争取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运动的决议》等11项文件”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从二战结束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中国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朝鲜战争爆发,东亚地区政局动荡;美苏冷战开始,国际局势紧张;1952年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等方面分析国际和国内背景。影响:国内:据材料一“中共中央指出,对该次会议‘应采取大张旗鼓、争取多数、内外宣传相结合而又以对外宣传为主的方针’”可知,展示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形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中会议达成了多项决议,涉及日本问题、朝鲜问题、民族独立问题等,通过参与会议和达成这些决议,加强了中国与亚太地区国家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封锁。国际:材料一中会议达成了11项文件,涉及多个方面,推动了各国之间的和平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据材料一可知,会议邀请了澳大利亚、美国、苏联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参加,为维护世界和平起到积极作用,促进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题、认识题。时空是2012年以来中国。挑战:据材料二“美国政府在亚太地区积极推进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为核心‘小圈子’文化”“将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亚投行视为中国重建地区秩序之举,炒作中国搞‘新殖民主义’”“否定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企图从扭转贸易逆差入手,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第信息可知,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据材料二“由东盟发起的‘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展缓慢”可知,区域合作受阻;据材料二“美国政府重拾里根时期‘以实力求和平’的口号,大幅增加军事预算,将最先进的武器部署至亚太地区。域外国家也不时在南海制造事端、借题发挥;而对于朝核问题,美国则多次强调将研拟对朝核设施的打击方案”可知,军事威胁与地区冲突;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