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实验室检验指南TOC\o"1-2"\h\u26349第一章检验前准备 4133301.1检验样本的采集 4215931.1.1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集管、拭子、容器等工具。 4220961.1.2保证采集部位清洁:在进行样本采集前,应保证采集部位皮肤清洁,避免污染样本。 4312791.1.3采集过程无菌操作:在采集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样本受到污染。 4232251.1.4采集量适当: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采集适量的样本,避免样本过多或过少影响检验结果。 5144291.1.5记录采集信息:在采集过程中,详细记录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人员等信息,以便后续检验工作的进行。 5139831.2样本保存与运输 5305881.2.1样本保存:根据样本类型和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如冷藏、冷冻等。 5159761.2.2避免样本污染: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样本受到污染。 5224741.2.3样本标识:在样本容器上贴上清晰的标签,注明样本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员等信息。 5248631.2.4运输条件:根据样本类型和保存方法,选择适当的运输条件,如冷链运输、常温运输等。 594401.2.5运输时间:尽量缩短样本运输时间,保证样本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实验室。 5229861.3检验设备的准备 572231.3.1设备检查:在检验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如有故障,及时维修或更换。 5195561.3.2校准设备:对检验设备进行校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5175901.3.3准备试剂:根据检验项目,准备相应的试剂,注意试剂的有效期和储存条件。 5132191.3.4检验方法选择: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5184051.3.5操作规程:熟悉检验设备的操作规程,保证检验过程顺利进行。 528148第二章血液学检验 63732.1血常规检验 6274772.2血型鉴定 6246342.3凝血功能检验 6191842.4血液寄生虫检验 619405第三章尿液检验 7283283.1尿常规检验 772813.1.1尿液理学检验 7317353.1.2尿液化学检验 7243073.1.3尿液显微镜检验 7155623.2尿沉渣检验 7114093.2.1尿红细胞 7103113.2.2尿白细胞 7243773.2.3尿上皮细胞 7231893.2.4尿管型 8278033.2.5尿结晶 8153973.3尿蛋白检验 8181453.3.1尿蛋白定性检验 8235693.3.2尿蛋白定量检验 8225363.4尿糖检验 8241923.4.1尿糖定性检验 854273.4.2尿糖定量检验 810042第四章生化检验 8208504.1血清电解质检验 8270894.1.1检验目的 8296454.1.2检验方法 9215074.1.3检验结果分析 947544.2血清酶学检验 9277174.2.1检验目的 9179794.2.2检验方法 9198664.2.3检验结果分析 9226344.3血脂检验 10294704.3.1检验目的 10224714.3.2检验方法 1063824.3.3检验结果分析 1081314.4肝功能检验 1095584.4.1检验目的 1070584.4.2检验方法 10257114.4.3检验结果分析 101498第五章免疫学检验 11290625.1抗体检测 11130285.1.1免疫扩散 11176845.1.2免疫沉淀 1185355.1.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1212555.1.4免疫印迹 11117135.2抗原检测 11175715.2.1免疫荧光 11264945.2.2免疫组化 11292715.2.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2147815.3免疫球蛋白检测 1295175.3.1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 12290975.3.2免疫球蛋白亚类检测 1294065.4补体检测 12130735.4.1总补体活性检测 12322155.4.2补体成分检测 1214070第六章病毒学检验 1238896.1病毒核酸检测 12194376.1.1检测原理 1353456.1.2检测样本 1336456.1.3检测方法 13287906.2病毒抗原检测 13158886.2.1检测原理 1368806.2.2检测样本 1331416.2.3检测方法 13221536.3病毒抗体检测 13149996.3.1检测原理 14110866.3.2检测样本 1446636.3.3检测方法 14172156.4病毒载量检测 1430906.4.1检测原理 14138936.4.2检测样本 1482746.4.3检测方法 141065第七章细菌学检验 1479017.1细菌培养 14142167.1.1标本采集与处理 15166097.1.2培养基的选择 15168277.1.3培养条件 15255187.1.4培养时间 15242597.2细菌鉴定 1580427.2.1形态学鉴定 1524777.2.2生理生化鉴定 15164907.2.3分子生物学鉴定 1533487.3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1582337.3.1纸片扩散法 16226907.3.2微量稀释法 168297.3.3E测试 16194017.4病原菌分离与纯化 1630047.4.1梯度稀释 16263767.4.2涂布分离 1630497.4.3纯化培养 1683007.4.4鉴定与保存 168992第八章寄生虫检验 16156798.1常见寄生虫检验 1680308.1.1原虫检验 16250858.1.2蠕虫检验 17122528.1.3节肢动物检验 17212458.2寄生虫抗原检测 1765408.2.1ELISA法 17295668.2.2免疫印迹法 17257248.3寄生虫抗体检测 17158578.3.1IFAT法 17290458.3.2ELISA法 1719738.4寄生虫核酸检测 1785138.4.1PCR法 17132228.4.2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1817286第九章肿瘤标志物检验 18210379.1肿瘤抗原检测 18289519.1.1肿瘤相关抗原检测 18252599.1.2肿瘤特异性抗原检测 18220559.2肿瘤基因检测 18188149.2.1基因突变检测 18211919.2.2基因表达检测 18263539.2.3基因甲基化检测 18196019.3肿瘤代谢物检测 19242709.3.1代谢组学技术 1988149.3.2生物信息学方法 19239249.4肿瘤相关蛋白检测 19317119.4.1免疫组化法 19201209.4.2免疫印迹法 19141269.4.3蛋白质芯片技术 1923325第十章检验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19573610.1检验室内质量控制 192833210.2检验室间质量控制 20233910.3检验安全操作规程 201917510.4检验结果报告与解读 20第一章检验前准备在医学实验室检验过程中,检验前准备工作,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章主要介绍检验前准备的相关内容,包括检验样本的采集、样本保存与运输以及检验设备的准备。1.1检验样本的采集检验样本的采集是检验工作的第一步,正确的采集方法对保证检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检验样本采集的注意事项:1.1.1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集管、拭子、容器等工具。1.1.2保证采集部位清洁:在进行样本采集前,应保证采集部位皮肤清洁,避免污染样本。1.1.3采集过程无菌操作:在采集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样本受到污染。1.1.4采集量适当: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采集适量的样本,避免样本过多或过少影响检验结果。1.1.5记录采集信息:在采集过程中,详细记录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人员等信息,以便后续检验工作的进行。1.2样本保存与运输样本的保存与运输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样本保存与运输的注意事项:1.2.1样本保存:根据样本类型和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如冷藏、冷冻等。1.2.2避免样本污染: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样本受到污染。1.2.3样本标识:在样本容器上贴上清晰的标签,注明样本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员等信息。1.2.4运输条件:根据样本类型和保存方法,选择适当的运输条件,如冷链运输、常温运输等。1.2.5运输时间:尽量缩短样本运输时间,保证样本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实验室。1.3检验设备的准备检验设备的准备是检验工作的基础,以下为检验设备准备的注意事项:1.3.1设备检查:在检验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如有故障,及时维修或更换。1.3.2校准设备:对检验设备进行校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3.3准备试剂:根据检验项目,准备相应的试剂,注意试剂的有效期和储存条件。1.3.4检验方法选择: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1.3.5操作规程:熟悉检验设备的操作规程,保证检验过程顺利进行。通过以上准备工作,为医学实验室检验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为后续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第二章血液学检验2.1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项目的检测。通过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重要依据。红细胞计数:采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正常值为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白细胞计数:采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正常值为(4.0~10.0)×10^9/L。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比色法或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正常值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血小板计数:采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正常值为(100~300)×10^9/L。2.2血型鉴定血型鉴定是根据人类红细胞表面抗原的差异,将血液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血型系统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ABO血型鉴定:采用凝集试验法,将待测者红细胞与标准血清(A型、B型、O型、AB型)进行反应,观察凝集现象,从而判断待测者血型。Rh血型鉴定:采用凝集试验法,将待测者红细胞与抗D血清进行反应,观察凝集现象,从而判断待测者Rh阳性或阴性。2.3凝血功能检验凝血功能检验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项目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采用凝固法进行检测,正常值为12~16秒。PT延长见于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凝固法进行检测,正常值为30~45秒。APTT延长见于血友病、肝脏疾病等。纤维蛋白原(FIB):采用比色法或凝固法进行检测,正常值为2.0~4.0g/L。FIB增高见于血栓性疾病,降低见于纤溶亢进等。2.4血液寄生虫检验血液寄生虫检验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寄生虫及其产物,为临床诊断寄生虫病提供依据。疟原虫检验:采用厚血膜法、薄血膜法或定量血膜法进行检测,观察疟原虫的形态和数量,从而诊断疟疾。丝虫检验:采用微丝蚴检测法,检测血液中的微丝蚴,从而诊断丝虫病。回归热螺旋体检验:采用暗视野显微镜法或直接涂片法进行检测,观察回归热螺旋体的形态,从而诊断回归热。黑热病检验:采用血清学检测法或骨髓穿刺法进行检测,检测利什曼原虫抗体或病原体,从而诊断黑热病。第三章尿液检验3.1尿常规检验尿液常规检验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基础检验项目,主要用于初步判断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尿常规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1尿液理学检验尿液理学检验主要包括尿液颜色、透明度、比重、酸碱度等指标的检测。通过对尿液理学指标的观察,可初步判断泌尿系统疾病。3.1.2尿液化学检验尿液化学检验主要包括蛋白质、尿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等指标的检测。这些指标的改变有助于发觉糖尿病、肝脏疾病等疾病。3.1.3尿液显微镜检验尿液显微镜检验是对尿液中的细胞、管型、结晶等成分进行观察。通过显微镜检验,可以了解泌尿系统炎症、结石等疾病。3.2尿沉渣检验尿沉渣检验是对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2.1尿红细胞尿红细胞增多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3.2.2尿白细胞尿白细胞增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3.2.3尿上皮细胞尿上皮细胞增多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等疾病。3.2.4尿管型尿管型增多可见于肾脏疾病,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等。3.2.5尿结晶尿结晶的形态和数量有助于判断泌尿系统结石的类型。3.3尿蛋白检验尿蛋白检验是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主要用于诊断肾脏疾病。尿蛋白检验包括定性检验和定量检验。3.3.1尿蛋白定性检验尿蛋白定性检验主要包括沉淀法、比色法等。尿蛋白定性检验结果阳性提示肾脏疾病。3.3.2尿蛋白定量检验尿蛋白定量检验采用比色法、免疫比浊法等。尿蛋白定量检验有助于评估肾脏病变程度。3.4尿糖检验尿糖检验是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主要用于诊断糖尿病。尿糖检验包括定性检验和定量检验。3.4.1尿糖定性检验尿糖定性检验采用还原法、酶法等。尿糖定性检验结果阳性提示糖尿病。3.4.2尿糖定量检验尿糖定量检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己糖激酶法等。尿糖定量检验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通过对尿液各项指标的检验,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检验流程进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第四章生化检验4.1血清电解质检验4.1.1检验目的血清电解质检验主要用于评估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平衡状态,包括钠、钾、氯、钙、镁等离子的浓度。通过检验,可及时发觉电解质紊乱,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4.1.2检验方法血清电解质检验通常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检验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1.3检验结果分析血清电解质检验结果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钠:正常值为135145mmol/L。低钠血症常见于脱水、呕吐、腹泻等;高钠血症常见于水中毒、尿崩症等。(2)钾:正常值为3.55.5mmol/L。低钾血症常见于呕吐、腹泻、长期使用利尿剂等;高钾血症常见于肾功能不全、急性肾衰竭等。(3)氯:正常值为95105mmol/L。低氯血症常见于脱水、呕吐、腹泻等;高氯血症常见于肾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等。(4)钙:正常值为2.252.75mmol/L。低钙血症常见于维生素D缺乏、肾功能不全等;高钙血症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5)镁:正常值为0.71.1mmol/L。低镁血症常见于长期禁食、慢性酒精中毒等;高镁血症常见于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等。4.2血清酶学检验4.2.1检验目的血清酶学检验主要用于检测肝脏、心脏等器官的功能,以及诊断某些疾病。包括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4.2.2检验方法血清酶学检验通常采用连续监测法、比色法、电泳法等。检验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2.3检验结果分析血清酶学检验结果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转氨酶(ALT、AST):正常值为ALT040U/L,AST035U/L。升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心脏疾病等。(2)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值为30120U/L。升高常见于肝脏疾病、骨骼疾病等。(3)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值为100250U/L。升高常见于心脏疾病、肝脏疾病等。4.3血脂检验4.3.1检验目的血脂检验主要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4.3.2检验方法血脂检验通常采用酶法、化学法等。检验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3.3检验结果分析血脂检验结果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胆固醇:正常值为3.65.2mmol/L。升高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2)甘油三酯:正常值为0.561.7mmol/L。升高常见于高脂血症、糖尿病等。(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值为1.031.55mmol/L。降低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值为2.073.12mmol/L。升高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4.4肝功能检验4.4.1检验目的肝功能检验主要用于评估肝脏的合成、代谢、排泄等功能,包括胆红素、蛋白质、转氨酶等。4.4.2检验方法肝功能检验通常采用比色法、连续监测法等。检验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4.3检验结果分析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胆红素:正常值为17.134.2μmol/L。升高常见于肝炎、肝硬化等。(2)蛋白质:正常值为6080g/L。降低常见于营养不良、肝功能衰竭等。(3)转氨酶:正常值为ALT040U/L,AST035U/L。升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心脏疾病等。第五章免疫学检验5.1抗体检测抗体检测是免疫学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检测血清、体液或其他生物样本中的特异性抗体。抗体检测方法包括免疫扩散、免疫沉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等。5.1.1免疫扩散免疫扩散是一种经典的双向扩散试验,通过检测抗原与抗体在凝胶中扩散并形成沉淀线,从而判断抗体是否存在。该方法操作简单,但灵敏度较低,适用于初步筛选。5.1.2免疫沉淀免疫沉淀是将抗原与抗体混合后,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可见的沉淀。该方法操作简便,但受抗原抗体比例、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准确性较低。5.1.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通过将抗原固定在载体上,加入待测抗体,再与酶标记的二抗结合,最后加入底物显色,检测吸光度来判断抗体含量。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和科研领域。5.1.4免疫印迹免疫印迹是一种检测蛋白质抗原与抗体结合的方法,通过将蛋白质抗原电泳分离后,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与待测抗体反应,再与酶标记的二抗结合,最后显色观察。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适用于抗原结构分析。5.2抗原检测抗原检测是免疫学检验的另一重要部分,主要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的特异性抗原。抗原检测方法包括免疫荧光、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5.2.1免疫荧光免疫荧光是将抗原与荧光标记的抗体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从而检测抗原。该方法操作简便,但荧光淬灭会影响结果准确性。5.2.2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是将抗原固定在组织切片上,与特异性抗体反应,再与酶标记的二抗结合,最后显色观察。该方法适用于组织原位检测抗原。5.2.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在抗原检测中,主要用于检测可溶性抗原。将抗原固定在载体上,加入待测抗体,再与酶标记的二抗结合,最后加入底物显色,检测吸光度来判断抗原含量。5.3免疫球蛋白检测免疫球蛋白检测是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和免疫球蛋白亚类检测。5.3.1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通过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评估机体免疫功能。常用方法有单向免疫扩散、火箭电泳等。5.3.2免疫球蛋白亚类检测免疫球蛋白亚类检测是将血清免疫球蛋白分为IgG、IgA、IgM等亚类,分别测定其含量。该方法有助于分析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类型。5.4补体检测补体检测是评估机体免疫功能和监测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手段。补体检测主要包括总补体活性检测和补体成分检测。5.4.1总补体活性检测总补体活性检测通过测定血清中补体系统的总体活性,评估机体免疫功能。常用方法有溶血法、免疫散射比浊法等。5.4.2补体成分检测补体成分检测是测定血清中补体各成分的含量,包括C3、C4、C1q等。该方法有助于分析补体系统异常的原因。第六章病毒学检验6.1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是病毒学检验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用于检测病毒遗传物质的存在与含量。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在病毒感染早期发觉病毒。6.1.1检测原理病毒核酸检测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实时荧光定量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逆转录PCR(RTPCR)等。通过提取病毒核酸,对其进行扩增和检测,从而确定病毒的存在。6.1.2检测样本病毒核酸检测的样本主要包括血液、体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根据病毒的种类和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样本进行检测。6.1.3检测方法(1)实时荧光定量PCR:通过添加荧光标记的引物或探针,在PCR扩增过程中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变化,从而实现病毒核酸检测。(2)逆转录PCR:首先将病毒RNA逆转录为cDNA,然后进行PCR扩增和检测。6.2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抗原检测是检测病毒感染的一种快速方法,主要通过检测病毒外壳蛋白或病毒颗粒来判断病毒的存在。6.2.1检测原理病毒抗原检测通常采用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技术(IFA)等。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病毒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检测病毒。6.2.2检测样本病毒抗原检测的样本主要包括血液、体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根据病毒种类和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样本进行检测。6.2.3检测方法(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病毒抗原结合,通过酶标记抗体或抗原,检测酶活性,从而判断病毒的存在。(2)免疫荧光技术(IFA):利用荧光标记抗体与病毒抗原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判断病毒的存在。6.3病毒抗体检测病毒抗体检测是检测人体对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的方法,主要用于病毒感染的诊断、病情评估和免疫效果评价。6.3.1检测原理病毒抗体检测基于免疫学原理,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来判断病毒感染。抗体分为IgM、IgG、IgA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抗体在病毒感染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6.3.2检测样本病毒抗体检测的样本主要为血清。根据病毒种类和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检测时间窗。6.3.3检测方法(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利用特异性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结合,通过酶标记抗体检测酶活性,判断病毒感染。(2)免疫荧光技术(IFA):利用荧光标记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判断病毒感染。6.4病毒载量检测病毒载量检测是评估病毒感染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检测病毒在体内的含量来实现。6.4.1检测原理病毒载量检测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实时荧光定量PCR、逆转录PCR等。通过提取病毒核酸,对其进行扩增和检测,从而实现病毒载量的定量分析。6.4.2检测样本病毒载量检测的样本主要包括血液、体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根据病毒种类和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样本进行检测。6.4.3检测方法(1)实时荧光定量PCR:通过添加荧光标记的引物或探针,在PCR扩增过程中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变化,从而实现病毒载量的定量分析。(2)逆转录PCR:首先将病毒RNA逆转录为cDNA,然后进行PCR扩增和检测。通过比较标准曲线,计算病毒载量。第七章细菌学检验7.1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细菌学检验的基础,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纯培养物,便于后续的鉴定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以下为细菌培养的主要步骤:7.1.1标本采集与处理在进行细菌培养前,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采集标本,并注意避免标本污染。采集后,应尽快进行培养,以保持细菌的活性。7.1.2培养基的选择根据细菌的种类和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常用的培养基有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巧克力平板等。7.1.3培养条件细菌的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氧气等。一般细菌的培养温度为37℃,湿度为相对湿度80%以上,需氧菌需在空气中培养,厌氧菌则需在无氧或微氧环境中培养。7.1.4培养时间细菌的培养时间根据不同细菌的生长速度而定,一般为1824小时。部分细菌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生长。7.2细菌鉴定细菌鉴定是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等,对细菌种类进行识别和分类。以下为细菌鉴定的主要方法:7.2.1形态学鉴定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结合染色方法,对细菌进行初步鉴定。7.2.2生理生化鉴定通过观察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产生色素、发酵产物等生理生化特性,对细菌进行进一步鉴定。7.2.3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基因测序等,对细菌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以确定细菌的种类。7.3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是评估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下为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主要方法:7.3.1纸片扩散法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贴在细菌培养平板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判断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7.3.2微量稀释法将细菌与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混合,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计算最小抑菌浓度(MIC)。7.3.3E测试将细菌与含有抗生素的E测试条共同培养,根据E测试条上的椭圆曲线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7.4病原菌分离与纯化病原菌分离与纯化是将混合标本中的病原菌与其他微生物分离,获得纯培养物。以下为病原菌分离与纯化的主要步骤:7.4.1梯度稀释将标本进行梯度稀释,以降低标本中细菌的密度,便于分离。7.4.2涂布分离将稀释后的标本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使细菌分散生长。7.4.3纯化培养将分离出的单个菌落进行纯化培养,直至获得纯培养物。7.4.4鉴定与保存对纯化后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妥善保存,以备后续研究。第八章寄生虫检验8.1常见寄生虫检验常见寄生虫检验主要包括对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寄生虫的检测。检验方法包括显微镜检查、病原体培养、血清学检测等。在检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8.1.1原虫检验原虫检验主要包括对阿米巴、隐孢子虫、贾第虫等原虫的检测。检验方法通常采用粪便涂片、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等。8.1.2蠕虫检验蠕虫检验主要包括对线虫、吸虫、绦虫等蠕虫的检测。检验方法包括粪便检查、血液检查、组织切片等。8.1.3节肢动物检验节肢动物检验主要包括对蜱、螨、蚤等节肢动物的检测。检验方法包括皮肤刮片、毛发检查、血清学检测等。8.2寄生虫抗原检测寄生虫抗原检测是利用免疫学原理,检测患者体内寄生虫特异性抗原的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法等。8.2.1ELISA法ELISA法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在寄生虫抗原检测中,可用于检测患者血清、粪便等样本中的寄生虫抗原。8.2.2免疫印迹法免疫印迹法是一种检测蛋白质抗原的技术,通过将抗原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与抗体反应后进行检测。该方法在寄生虫抗原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8.3寄生虫抗体检测寄生虫抗体检测是检测患者体内针对寄生虫特异性抗原的抗体水平。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8.3.1IFAT法IFAT法是一种检测抗体水平的免疫学方法,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与寄生虫抗原的反应,判断患者是否感染寄生虫。8.3.2ELISA法在寄生虫抗体检测中,ELISA法可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需注意避免假阳性结果。8.4寄生虫核酸检测寄生虫核酸检测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患者体内寄生虫遗传物质的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8.4.1PCR法PCR法是一种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技术,通过检测患者样本中的寄生虫DNA,判断患者是否感染寄生虫。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需注意防止污染。8.4.2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是一种在PCR扩增过程中检测荧光信号的方法,可准确测定患者样本中的寄生虫DNA含量。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用于寄生虫感染的定量检测。第九章肿瘤标志物检验9.1肿瘤抗原检测肿瘤抗原检测是肿瘤标志物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肿瘤相关抗原和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检测。肿瘤抗原检测对于肿瘤的早期发觉、诊断、疗效评估及复发监测具有重要意义。9.1.1肿瘤相关抗原检测肿瘤相关抗原是指在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抗原,这些抗原在正常细胞中也有低表达。常用的肿瘤相关抗原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术等。9.1.2肿瘤特异性抗原检测肿瘤特异性抗原是指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抗原,而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或低表达。肿瘤特异性抗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组化法、免疫印迹法、基因芯片技术等。9.2肿瘤基因检测肿瘤基因检测是指对肿瘤相关基因进行检测,以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肿瘤基因检测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和基因甲基化等检测。9.2.1基因突变检测基因突变检测是寻找肿瘤发生的关键因素,常用的方法有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DNA测序、基因芯片技术等。9.2.2基因表达检测基因表达检测是了解肿瘤细胞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常用的方法有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芯片技术、转录组测序等。9.2.3基因甲基化检测基因甲基化检测是研究肿瘤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方法有甲基化特异性PCR、甲基化敏感PCR、基因芯片技术等。9.3肿瘤代谢物检测肿瘤代谢物检测是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代谢产物来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肿瘤代谢物检测主要包括代谢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9.3.1代谢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艺师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煤气化技术的能源消费模式转型策略考核试卷
- 2025年危险化学品安全-氯化工艺作业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2023年中国铁路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3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微生物检验中的数据管理方法试题及答案
- 资产配置策略相关考题及答案
- 项目进度推进中的优先级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3年中国联通内蒙古分公司夏季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空调器质量检测方法与设备考核试卷
- 球机施工方案
- 2025年安全员之B证(项目负责人)通关题库(附答案)
- 危险品驾驶员聘用合同二零二五年
- 贵州国企招聘2025遵义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7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企业文化调研方案
- GB/T 45440-2025电子商务家政家政服务人员能力信息描述
- 家庭教育:身教重于言传
- 石化行业智能化升级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砖砌围墙工程施工方案
- 儿童卫生习惯的养成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 手术室烟雾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