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课件_第1页
《制动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课件_第2页
《制动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课件_第3页
《制动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课件_第4页
《制动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动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课程概述系统重要性确保行车安全课程内容结构与原理全面解析学习目标第一部分:制动系统概述安全保障降低事故风险结构组成多部件精密配合工作原理什么是制动系统?定义控制车辆减速停止的安全系统功能将动能转化为热能实现减速安全作用制动系统的发展历史1早期阶段木块摩擦制动2机械制动机械连杆传动3液压制动油压传递更均匀4电子时代ABS、ESP等智能系统制动系统的类型液压制动系统利用不可压缩液体传递压力气压制动系统重型车辆常用,压缩空气提供动力电子制动系统电子控制实现精确制动第二部分:制动系统的构成系统架构四大组成部分协同工作组件关系精密配合确保安全工作协调从踏板到车轮的力传递制动系统的四大组成部分供能装置提供制动所需能量控制装置驾驶员操作接口传动装置将控制力传递到执行部件制动器直接作用于车轮实现减速供能装置定义与功能产生并存储制动所需能量主要组件制动主缸制动助力器储能装置工作特性提高制动效率,减轻操作力制动主缸结构特点活塞-缸体结构双腔设计储油壶连接工作原理转换机械力为液压增压功能双回路安全保障制动助力器真空助力器利用发动机真空增大制动力液压助力器利用动力转向泵提供助力电子助力器电动机驱动,适用电动车控制装置制动踏板与手刹是驾驶员控制车辆减速与停车的直接接口传动装置1液压管路金属硬管传递压力2制动软管连接固定与运动部件3制动液传递压力,不可压缩4分泵接收压力并推动制动部件制动器类型鼓式制动器内部制动蹄摩擦鼓面适用于后轮与手刹系统成本低,散热较差盘式制动器卡钳夹紧制动盘多用于前轮与高性能车散热好,重量轻鼓式制动器工作部件制动蹄、回位弹簧、调节机构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寿命长缺点热衰减明显,自锁风险,重量大盘式制动器工作部件制动盘、卡钳、制动片优点散热好,制动效能稳定缺点成本高,噪音大,维护频繁制动片和制动蹄类型材质更换周期半金属制动片金属纤维+摩擦材料3-5万公里陶瓷制动片陶瓷纤维+铜5-8万公里有机制动片树脂+纤维2-4万公里制动蹄铁基+摩擦材料8-10万公里第三部分: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能量转换动能转化为热能压力传递液压原理均匀分配力摩擦制动摩擦力使车轮减速基本工作原理踩下踏板人力输入力传递液压增压传递2摩擦作用制动装置与车轮接触能量转换动能变热能液压制动系统工作原理1MPa主缸压力踏板力放大后的输出4MPa卡钳压力分泵接收的工作压力16kN制动力作用于制动盘的夹紧力帕斯卡定律:密闭容器中液体压强均匀传递制动过程的力学分析速度km/h制动力N制动距离m制动效能定义制动系统减速能力的表现影响因素车重、轮胎抓地力、制动力热衰减连续制动导致效能下降路面条件湿滑路面制动距离增加制动力分配理想分配前后轮同时抱死分配比例前轮60-70%,后轮30-40%电子调节EBD系统动态调整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系统组成车轮转速传感器控制单元(ECU)液压调节器工作原理监测车轮转速检测车轮抱死趋势快速调节制动压力控制逻辑增压-保压-减压循环频率可达15Hz模拟"点刹"效果ABS的优势缩短制动距离保持最佳滑移率保持转向能力紧急制动时仍可转向提高安全性减少失控风险电子稳定程序(ESP)工作原理监测车辆行驶状态检测车辆侧滑趋势通过单轮制动调整控制发动机扭矩输出与ABS关系基于ABS硬件平台增加横向加速度传感器增加转向角度传感器更复杂的控制算法第四部分:制动系统的维护与故障诊断定期维护是确保制动系统可靠工作的关键日常维护视觉检查制动液液位、管路泄漏厚度测量制动片、制动盘磨损检查路试检查制动感觉、跑偏、异响制动液检查液位、颜色、沸点测试制动系统常见故障制动失灵液压系统泄漏、空气进入、助力器失效制动不平衡单侧磨损、分泵卡滞、管路阻塞异响制动片磨损指示、卡钳异常、盘变形制动距离增加制动片老化、制动液变质、助力不足故障诊断方法传统诊断法视觉检查法压力测试法路试感觉法测量对比法现代诊断技术电脑诊断仪制动测试台热成像检测数据分析软件制动系统的保养周期保养项目周期检查指标制动液更换2年或4万公里沸点≥155℃制动片检查1万公里厚度≥3mm制动盘检查2万公里厚度变化≤0.05mmABS传感器清洁3万公里信号稳定制动系统全检年检时符合法规标准第五部分:新能源汽车的制动系统1能量回收最大化回收动能为电能2电子控制增强精确调节制动力混合制动策略机械与电子协同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特点能量回收系统减速时电机反向发电电子制动控制电子传感与执行器代替液压制动力融合电子与机械制动动态配合充电状态适应根据电池状态调整回收强度能量回收制动车辆减速释放动能电机切换驱动电机变发电机2电能产生电机产生电流电池充电能量存储再利用4线控制动系统定义以电信号代替机械连接的制动控制系统取消传统液压连接电子控制单元分析驾驶意图执行器实现精确制动优势反应更快速制动力精确控制集成度高便于实现自动驾驶系统重量减轻第六部分:制动系统的安全性能制动距离测试安全性能关键指标稳定性测试确保紧急制动可控冗余设计验证确保单点故障安全制动距离干燥路面(m)湿滑路面(m)制动稳定性概念车辆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能影响因素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悬挂系统特性轮胎性能车身重心高度提高方法EBD系统优化ABS控制逻辑调整车身姿态控制系统悬挂硬度动态调节制动系统的冗余设计双回路设计对角线或前后轴分离机械应急助力失效时仍可制动电子监控故障自诊断与报警机械驻车独立于主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的检测标准标准类型检测项目合格标准GB7258制动效能≥60%GB7258制动协调时间≤0.35sGB12676ABS性能满足附着利用率ECER13热衰退衰减≤25%FMVSS135冷态制动100-0km/h≤70m第七部分:制动系统的创新技术现代制动技术向智能化、电子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智能制动辅助系统环境感知雷达、摄像头监测前方风险计算评估碰撞概率预警视听警报提示驾驶员4自动制动系统介入实施紧急制动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工作原理电动机驱动制动器按钮或自动触发车辆状态实时监控自动驻车功能系统优势操作简便重量轻空间利用率高可靠性强集成度高制动能量回收技术30%油耗降低城市工况下70%动能回收率最佳工况下15-20km续航增加纯电动模式10万+系统寿命正常使用公里数线控制动技术感知踏板位移传感计算控制算法处理执行电子控制单元操作反馈模拟制动感第八部分:制动系统与其他车辆系统的集成车身控制稳定性与操控性动力系统发动机制动配合2悬挂系统姿态控制与减震转向系统方向控制与辅助制动系统与悬挂系统的协同主动悬挂制动时动态调整悬挂刚度防俯冲控制减少急刹车时车头下沉侧倾控制转弯制动时稳定车身负载自适应根据车辆载重调整制动力制动系统与转向系统的集成1危险识别检测到障碍物路径规划计算最佳避让路径3转向辅助EPS系统介入辅助差动制动单侧制动协助转向制动系统与动力系统的协调发动机制动降档增大发动机阻力2变速箱控制自动降档配合制动驱动力管理制动时自动切断油门第九部分:制动系统的未来发展网联化车车通信协同制动智能化AI预测性制动电气化全电子控制系统云端化远程监控与升级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制动系统信息获取V2X通信获取路况云端计算大数据分析最优方案协同决策多车制动策略协调精确执行线控制动系统实施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需求精确控制毫米级定位停车精确的减速度控制无明显顿挫感无声无振动操作快速响应系统延迟<20ms紧急情况极速反应多重冗余设计自诊断与自恢复能力新材料在制动系统中的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减重30%,散热提升40%碳陶瓷材料耐高温1000℃,寿命增加200%3D打印钛合金强度提高50%,重量减轻40%制动系统的轻量化趋势传统重量(kg)轻量化重量(kg)第十部分:制动系统相关法规和标准法规保障确保安全性能底线标准规范统一测试与评估方法国际协调法规互认与统一产业引导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国内制动系统相关法规法规编号法规名称主要内容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制动性能基本要求GB12676商用车辆制动系统技术要求重型车制动性能GB21670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轿车专用标准GB/T13594机动车制动性能检验方法测试流程规范QC/T564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系统要求国际制动系统标准欧洲标准ECER13:商用车制动ECER13H:乘用车制动ECER90:更换制动零件ECER78:摩托车制动美国标准FMVSS105:液压制动FMVSS121:气压制动FMVSS122:摩托车制动F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