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解读+单元教学设计+当堂训练+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1!时景物皆成趣
单元主题解读:
本单元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安排了《古诗三首》、
《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
景物的不同的美;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单元教学重点:
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
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
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
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
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
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课文教学重点:
《古诗词三首》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
诗,默写《枫桥夜泊》。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四季之美》要求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学习本义按照时间顺序描
写的写作方法。
《鸟的天堂》要求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
思想感情。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月迹》要求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划分文章的段落,品读文章优美且
富有童趣的语言,欣常月之美。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第1页共63页
即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事例,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的特点来刻
画人物。
《语文园地七》让学生品味句子中的景物描写,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能进行创意
性地编写标语。
具体教学教案(一):
21古诗词三首
课题古诗词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3课时
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
多音字。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
目标桥夜泊》。
3.体会诗中的动杰美和静态美。
4.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
教学
个多音字。
重点
2.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
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难点
第一课时
1.畲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目标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复备
第2页共63页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L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板书:山居秋暝
导入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3)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山水田
园诗人。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
特成就。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有《王右
丞集》。
二、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出示课件5)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E寸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
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新课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
教学
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三、诗中有画
(一)题解(出示课件6)
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塞,点明了地点;“秋”
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
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7)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
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第3页共63页
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天口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这里有
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5.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学生概括。(出示课
件15)
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7.课堂交流。
四、拓展延伸
网上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背诵下来。
课堂小
五、布置作业。
结及拓
L背诵这首诗。
展延伸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预习。
山居秋暝
板书诗中有画
内容寂静,清新,幽雅
山村生活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山居秋暝》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第5页共63页
第二课时
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
解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
教学
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
目标
与启迪。
3.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契合的写
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复备
一、揭示谡题,解字读题
1.板书课题
导入
2.题解:[出示课件16)
“泊”:停泊。
板书:枫桥夜泊
二、初解诗意,读出韵味。(出示课件17)
1.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新课3.指名生读。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
教学理,节奏是否恰当。
指导:“到一一客一一船”,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
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学生齐读全诗。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第6页共63页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出示课件19)
(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想一想:哪些字眼、哪些词语向
我们透露出张继没有睡觉的消息?
(2)学生默读、圈画。
(3)停。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板书:月落
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耳闻乌啼,所以未眠。
板书:乌喑
(出示课件20)霜满天。张继还看到了霜满天的景象。满
天的霜有谁看见过?哦,霜满天其实写的是作者的什么感受?
对,是诗人感觉到的。诗人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能睡得着
呢?
板书:霜满天。
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
板书:江枫、渔火
张继因为未眠,所以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
板书:半夜钟。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
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出示课件21)
(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继却久久不眠,为
什么?
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第7页共63页
板书:愁
(出示课件22)(2)是的。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
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
弦呢?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带着
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一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一-凄凉
霜满天——寒冷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出示课件23)
(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考:这
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
板书:对〔出示课件24)
“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那
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想一想:是什么在陪伴着孤独的诗人呢?
哦,是冷月、悲鸦与寒霜在和诗人做伴,是江枫、渔火和
钟声在与诗人作陪,这一对,对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
(2)张继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生带着“愁”来读。(出示课件25)
教师范读。但是,这里什么都没有,这里有的只是一一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板书:愁
第8页共63页
四、钟声叩心,释放愁怀
1.钟声响起,述说情怀(出示课件26)
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什么
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2.交流评析,释放情怀
学生述说着钟声的述说。
学生在钟声的伴奏下齐读全诗。
五、总结拓展,人文关照
课堂
推荐《不朽的失眠》给大家阅读。
小结及拓
六、作业U
展延伸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枫桥夜泊
月落一一失落感、孤独感
板书乌啼一-凄凉
内容霜满天——寒冷
江枫、渔火-一半夜钟
对愁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枫桥夜泊》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第9页共63页
第三课时
1.要求学生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教学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
目标
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复
一、导入课文,直切主题。(出示课件27)
师: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学过哪些这类的诗句?(生
导入
自由答)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词,就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板书:长相思
二、读准《长相思》(出示课件28)
1.自由读,读准字音。
畔(pdn)更(geng)聒(gu。)
2.指名读全文,读后评价。
3.朗读时注意节奏:(出示课件29)
新课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教学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根据节奏,小组成员互读,要读得有韵味。
三、把握词意(出示课件30)
1.根据注释默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意,把握不准的,可
以向同学请教。
2.请学生说说词的意思。要求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解释。
3.评价。(出示课件31)
第10页共63页
四、深入理解。
1.根据问题再读课文。
A作者身在何方?
B作者在“相思”谁?是从哪句中体现出来的?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
壁,经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
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出示课件32)
2.指导朗读:“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
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在行军途中历经了千辛万苦,尝尽了酸
甜苦辣,作者怎能不想自己的故乡,不想自己的亲人呢?他怎样想
呢?怎样相思呢?(出示课件33)
3.思考:作者怎样相思?想到怎样?题目中哪个字体现了?
板书:心眷故园
4.想象词的意境:(出示课件34)
师引导:同学们认真听同学朗读,想象一下当时的景物以
及人物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小结:是啊,此时只能聆听寒风呼啸的声音,看到大雪纷飞的情
景,一种难以入眠的心境装着一颗思乡的心。
五、交流纳兰性德的资料。(出示课件35)
(出示课件)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
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
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
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
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正三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
第11页共63页
年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林并称“清词三大家”。(出
小课件36)
六、再读《长相思》
七、拓展《长相思》(出示课件37)
1.问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想家,你为什么不回家呢?谁来替
纳兰性德回答。
2.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板书:心系祖国
课堂八、交流
小结及拓交流纳兰性德的《菩萨蛮》。(出示课件39)
展延伸菩萨蛮
纳兰性德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板书r身在征途
长相思J心眷故园
内容
心系祖国
X.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这首词,并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第12页共63页
参考答案: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
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
的温暖宁静啊,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教学反思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以读写为主的课。这三首
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相同点,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
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
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
天宝十二年(约公元753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
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第13页共63页
纳兰性德(1655.1.19-1685.7.1),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
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著有《通
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sunb6bo()把船tingb6()在h0pdn(),
自己上岸,走进simiao()。
二、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竹喧归浣女。()
2.随意春芳歇。()
3.身向榆关那畔行。(:)
4.聒碎乡心梦不成。()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内容梳理。
《山居秋暝》这首诗体现出诗人对_____________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枫桥夜泊》
表达出诗人满怀的;《长相思》则表达出作者对之情。
五、读诗歌,回答问题。
第14页共63页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代的。
2.“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优美。
B走了一路,很累。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把你知道的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和大家分享••下。
参考答案:
一、孙伯伯停泊河畔寺庙
二、1.洗衣服2.尽3.边4.声音嘈杂
三、1.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2.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以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
德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四、田园愁绪家乡的思念
五、1.清纳兰性德2.A
3.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第15页共63页
21四季之美
课授课
课题四季之美讲读课文2课时
型时间
1.会认“窠、旷”等6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
教学红晕、彩云”等词语。
目标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L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重点
教学
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难点
第一课时
L会认“窠、旷”等6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
教学
红晕、彩云”等词语。
目标
2.止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复备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1)
同学们,年有几个季节?分别是什么?每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生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其特点,师加以点拨。
导入
我们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是怎样的。请我们打开
书,翻到90页,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师板书课题。
板书:四季之美
第16页共63页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2)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小组活动,大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长检查小组每个同学对生字的识记和理解情况,并及时向
老师汇报。
4.每个小组在向老师汇报学习生字的结果时,要总结出本小组的
识字方法。
生汇报识字情况,并总结识字方法。
三、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出示课件3)
1.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全文总共有四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4)
新课
这篇文章描写了四季不同的美景。
教学
作者抓住每个季节不同的美景进行描写。
板书:
春天一一黎明
夏天一一夜晚
秋天一-黄昏
冬天——早晨
四、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美。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出示课件5)
师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这篇文章描
写的是四季之美,表达的是作者对四季之美的喜爱之情。因此我们在
阅读的时候,要把这种喜爱的情感读出来。我们要通过轻重读的变化、
语速快慢的改变,来表达情感。下面,我们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2.生自由读课文。
第17页共63页
3.小组读课文,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其他同
学及时做出评价。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白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朗读,达到
课堂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这节课还是有所收获的。
小结及拓六、布置作业。(出示课件6)
展延伸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3.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体现的四季之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乌鸦在yjmu()降临的时候,飞回了自己的窝。
2.姑娘的脸上露出幸福的h6ngyun()o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心胸开阔,精神愉悦。()
2.蝴蝶飞舞的样子。()
3.寒冷刺骨。()
三、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一、1.夜幕2.红晕
二、1.心旷神怡2.翩翩飞舞3.凛冽
三、这篇文章介绍四季美丽的景色。
第18页共63页
第二课时
教学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目标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的写作方法。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复备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四季之美》这篇文章。
导入板书:四季之美
2.听写词语。(出示课件9)
黎明红晕漆黑夜幕降临愈发
心旷神怡闲逸和谐扫兴
一、深读课文,体会四季之美
1.读笫一自然段,说一说,春天的美体现在哪里?作者写这
一部分用了怎样的写法?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0)
作者认为春天最美的是黎明。作者描写了春天黎明的动态变
新课
化,描绘出春天特有的特点,体现出春天的动态美。
教学
板书:春天一一黎明(颜色的变化)
鱼肚白——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
2.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了夏天哪些景物,体现出夏
天怎样的特点。(出示课件11)
生总结,汇报
板书:夏天一一夜晚(萤火虫的动态)
第19页共63页
夏夜萤火虫----迷人
3.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秋天的美体现在哪里。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2)
板书:秋天一-黄昏(鸟儿们的动态)
乌鸦归巢成群大雁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4.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冬天美在哪里,你的心情怎样。(出
示课件13)
生总结,汇报
板书:冬天早晨一一落雪--一闲逸
师总结:分析课文,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四季和我们常接
触到的描写四季的文章不同。作者在描写四季之美的时候,只是
抓住每个季节最具有代表性的美。
三、探讨写作顺序。(出示课件14)
我们再一次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采用什么顺序来描写
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5)
课堂小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的。是从“春、夏、秋、冬”这四个
结及拓词语看出来的。
展延伸板书:时间顺序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这篇文章就是用时间顺序来介绍的。
我们常用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这两种。介绍事物的
发展,一般用时间顺序;介绍物体不同部位的情况,适合用空间
顺序。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所写内容来确定写作的顺序。
(出示课件16)
四、布置作业。
第20页共63页
试着用时间顺序写一写你喜欢的植物的成长过程。
(春天一一黎明(颜色的变化)
校书四季之美夏天一一夜晚(萤火虫的动态)时间顺序
内容秋天--黄昏(鸟儿们的动态)
冬天——早晨(落雪一闲适)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
(窠果)里(淋凛)冽安(逸益)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2.那闲适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3.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三、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括号里。
1.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A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了萤火虫S舞的样子。
B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萤火虫飞舞的样子。
C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萤火虫飞舞的样子。
2.“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喑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对这句话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静态描写转入动态描写,静中有动,让景物充满了活力。
B由动态转入静态描写,动中有静,把景物写活。
C静态描写,写出月夜的美丽。
四、选择题。
这篇文章采用了()顺序。
第21页共63页
A时间B空间C逻辑
参考答案:
一、窠凛逸二、1.明亮2.忙碌3.助兴三、1.B2.A四、A
教学反思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抓住每个季节不同的方面,通过动态描写来体现四
季不同的美,表达出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作者介绍】
清少纳言(966〜1025)是日本平安时代著名的歌人、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
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为平安时代的三大才女,曾任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身边的女
官。清少纳言,清是姓,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官职。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开拓了一个
新的领域,她的随笔为日木散文奠定了基础。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11ming()前的天空yUfa()黑起米。
2.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和谐,景色都那么令人xinkuangsh6nyi()。
二、选词填空。
固然必然
L这件事()是他不对,难道你就没有一点错处吗?
2.他们()会经过这里,我们只要耐心等待就可以了。
第22页共63页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缩句)
2.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仿写句子)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分别介绍了、、、_______的不同的美,体现出作者
的之情。
五、重点段落品析。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
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
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里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
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心情和这寒
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
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用横线分别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属于()描写。
A动态B静态C心理
3.在作者眼里,冬天的美在于o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你喜欢哪个季节?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23页共63页
参考答案:
一、1.黎明愈发2.心旷神怡
二、1.固然2.必然
三、1.天空飘着彩云。
2.落雪的早晨当然美,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风景也是不一样的。
四、春夏秋冬喜爱
五、1.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
2.A3.闲适的心情
六、示例:我喜欢冬天。冬天雪花漫天,银装素裹,世界一片浩白,非常美丽。
22鸟的天堂
课授课
课题鸟的天堂讲读课文2课时
型时间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
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教学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
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力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
重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24页共63页
教学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难点
第一课时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
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教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4自然段,把握这部分内容,
目标
初步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复备
一、激趣导入
1.“天堂”用来比喻什么?
导入
2.(出示课件1)看,鸟儿们在这里自由飞翔,多么快乐。这
里就是鸟儿们快乐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2)
1.生初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有难度的生字词圈起来,可以用
查字典、向同学请教等方式解决。
2.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简单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新课
3.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出示课件3)
教学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
么?
4.汇报,交流。
三、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出示课件4)
第25页共63页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5)
板书: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出示课件6)
找出这部分中的比喻句,并说说其作用
生总结,汇报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划水的声音比作乐曲,体现出声音的优美,
同时也点明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
指导朗读。
四、小结(出示课件7)
这一次,“我们”去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为什么?
课堂小结这部分中,作者把精力放在景物描写上,乂是为了什么?卜节课我
及拓展延们一起来揭晓。
伸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8)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看看“鸟的天堂”到底是怎样的。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他拨动chudnjiang(),在这狭窄的r6ngshu()的缝隙
中小心翼翼地往前走着。
二、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
2.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3.树上变得热闹起来。()
三、填空。
“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县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方
第26页共63页
法,把比作
参考答案:
一、船桨榕树二、1.稀疏2.喧闹3.冷清三、比喻划水的声音
乐曲
第二课时
1.继续把握课文内容,领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感受大自然利谐之美,
教学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目标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复备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导入听写生字词。(出示课件9)
白茫茫规律榕树纠正错误片刻
天堂应接不暇错过兴奋留恋
二、快速阅读,把握重点
1.读5〜14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出示课件10)
A作者详细描写大榕树的目的是什么?
新课B描写鸟儿们,作者用了怎样的顺序?
教学C作者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生总结,汇报
2.把握重点段落:
⑴指名读5〜9自然段:(出示课件11)
说一说,本文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第27页共63页
板书:大、美
⑵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生找出词语、句子,读一读。)(出示课件12)
⑶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榕树的美的?(出示课件13)
板书:大榕树的静态美。
找出体现大榕树动态美的句子。
板竹:动态美
作者对这根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
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出示课件15)
(4)有感情地朗读5〜9自然段。
(出示课件16)
(5)读1。〜13自然段,思考:这次作者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17)
(6)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语句。
板书:多、欢热闹景象
(出示课件18)
(7)对鸟儿们的描写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找出相关语
句。
板书:动态描写
(8)有感情地朗读10〜13自然段。
3.朗读第14自然段。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
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的确,确实,果真。因为这里既有适合鸟类生存的自然
环境,又有人类对鸟的保护,所以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
是鸟的天堂”。)
板书:离开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第28页共63页
4.小结: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鲜明的印
象。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出示课件20)
课堂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及拓四、布置作业。
展延伸1.抄写并积累课文第八自然段。
2.说说你对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见或建议。
,去鸟的天堂玩、
\榕树:大美(静态美动态美)
鸟的天堂y(天堂
板书[离开।
内容'鸟:多欢(热闹景象动态描写)
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L枝叶繁茂。()
2.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3.高兴到极点。()
二、选词填空。
陆续继续连续
1.战士们()三天不眠不休,辛苦地奋战在抗洪第一线。
2.上课了,同学们()走进教室。
3.短暂休息了一会,我们()往前走去。
第29页共63页
三、结合课文,说说你对下面这件事的看法。
我叫白疑豚,被誉为“长江女神”。但是现在你已经见不到我
了,早在十年前,人类就宣布我功能性灭绝了。人类围湖造田,使
我家园面积减小;修坝阻隔了我泗游路线;长江水污染使我食物严
重不足,免疫和生殖系统也受到了伤害,我们就这样消失了。
参考答案:
一、1.茂盛2.应接不暇3.兴奋
二、1.连续2.陆续3.继续
三、我对白暨豚的功能性消失感到难过,对人类的行为感到惭愧。我们应该像课文中
大榕树那里的人那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努力为小动物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教学反思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
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
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
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
赞美。
【作者介绍】
巴金(1904年11月25日一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
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
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
第30页共63页
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
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
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
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这棵r6ngshu()非常茂盛,下垂的枝条jiuchan()在
一起,非常壮观。
2.他paokai()杂事,加入到这个16shi()团队。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2.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计可数。()
3.当我说许多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三、读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打J,不是的打X。
1.我见过不少的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却还是第一次看到。()
2.一部分树枝吹到水而,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3.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突出了榕树_______、的特点,突出了鸟、的特点,
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重点段落品析。
第31页共63页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
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
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
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假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
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
根小枝上兴(xlngxl少)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划去错误的字或读音。
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3.选文运用()描写,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特点。
A动态B静态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想一想,我们怎样使鸟的天堂更加热闹、更加繁荣?
参考答案:
一、1.榕树纠缠2.抛开律师
二、1.展现2.不计其数3.改正
三、1.X2.X3.V
四、大美多欢生命力
五、1.假x1ng2.鸟儿们很多。3.A
六、示例:我们要保护鸟的天堂,不准人们捕鸟,不准人们破坏当地的植物,给鸟
儿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广阔的生活空间。
第32页共63页
23月迹
课题月迹课型略读课文授课时间1课时
1.会认“袅、嫦”等7个生字,掌握“累”这个多音字。
教学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划分文章的段落
目标3.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4.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1.给文章划分段落。
重点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
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难点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复备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到题目,我想起一首诗:(出示课件2)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
导入这首诗是孩子们眼中的月,“白玉盘”、“瑶台镜”多么美好
的比喻呀。从中可以看出,在孩子们的眼中,月是多么美好。
今天这篇文章也写了孩子眼中的月。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
吧。
板书:月迹
第33页共63页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教案及反思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2.1.4 练习二 课时练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承包合同2025
- 房产买卖合同范例
- 采购家具合同范本
- 2025授权财务合同书
- 《瑞士山间小镇规划案调整》课件
- 2025装修工人劳动合同协议书示例
- 2025石油买卖合同书范本
-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 【武汉大学】2025DeepSeek驱动下的地图生成报告
- (广东二模)2025年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 反邪教测试题及答案
- 跨语言文本生成-全面剖析
- 天车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预见性护理及早期风险识别
- 中途入伙开店协议书
- 外科学普外科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做最勇敢的自己
- (新版)六西格玛绿带认证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