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作业参考答案学习资料_第1页
《中国教育史》作业参考答案学习资料_第2页
《中国教育史》作业参考答案学习资料_第3页
《中国教育史》作业参考答案学习资料_第4页
《中国教育史》作业参考答案学习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页共4页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中国教育史》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六艺: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西周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了西周教育讲求文武兼备,重视礼乐道德教育,知识和能力兼求的特点。2.有教无类:是著名教育家孔子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的一个观点。他主张任何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问题上不应该有种类、族类的区别。这种观点,主张把教育普及到一般民众,对于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冲破“学在官府”的格局有重大的历史意义。3.《千字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本蒙学课本,由梁武帝时学者周兴嗣编写。全书共一千字,以押韵的方式组成连贯通顺的四字句,便于儿童朗读背诵。该书内容丰富,包括了天文、地理、历史、动植物、农业和封建道德等方面,是一本十分流行而且相当有影响的蒙学课本。4.六经:是经过孔子整理和编撰的文化经典,具体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5.教学相长:是《学记》概括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可以助长学,学也可以助长教,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6.乡三物:是西周乡学的教学科目,它包括三个方面: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7.太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朝廷为博士置弟子50人,标志着太学的正式建立。太学是汉代的最高学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以研究学术、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大学。8.《三字经》: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著,全文三字一句。从教育的重要性开始,随即提出封建教育纲领,然后介绍一些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勉学好学故事等。该书文字简练,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背诵。9.白鹿洞书院:宋代著名书院,位于江西庐山。唐贞元间,洛阳人李渤及其兄李涉曾在此读书,并养一白鹿相随。其后,李渤做了刺史,在其当年读书之处建亭榭,名其地曰白鹿洞。其后又几经变迁。北宋初年成为著名书院。南宋时,朱熹重加修缮并讲学其中,于是白鹿洞书院又名闻天下。二、填空题1.庠2.国学乡学大学小学3.有教无类4.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5.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6.学在官府7.小成大成8.象形会意形声指示假借9.《小戴礼记》10.《学记》11.太学鸿都门学宫邸学12.中华职业教育社13.辟雍泮宫14.学问思辩行15.今文经学古文经学16.九品中正制17.明经科进士科18.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崇宁兴学19.监生历事制八股文20.玛里逊纪念学堂21.吉凶军宾嘉22.性三品说23.颜氏家训24.唐代25.三舍法26.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27.187212028.190629.民主与科学30.陶行知三、判断题1.西周时代文化教育的最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2.我们现在所说的《礼记》一般是指《大戴礼记》。(×)说明:改《大戴礼记》为《小戴礼记》3.唐代的学校考试就是科举考试。(×)说明:唐代的学校考试是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科举考试则是国家的选官考试4.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行的学制是壬寅学制。(×)说明:应该是癸卯学制5.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等级性。(×)说明: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6.《颜氏家训》是颜之推撰写的一本最具影响的家庭教育著作。(√)7.瞽宗是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大学名称。(×)说明:成均是五帝时代的大学名称8.《中庸》将教学过程概括为学、问、思、辩、行的过程。(√)9.唐代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说明:汉代的文教政策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四、简答题1.《中庸》是如何概括教学过程和步骤的答:《中庸》将教学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五个环节。2.唐代的“六学”、“二馆”各指什么答:唐代的“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二馆”是指崇文馆和弘文馆。3.列举北宋三次兴学的名称和主要发起人答:北宋三次兴学的名称和主要发起人是:庆历兴学:范仲淹;熙宁元丰兴学:王安石;崇宁兴学:蔡京。4.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什么答:原始社会教育具有以下的特点:(1)原始社会教育的无阶级性;(2)原始社会的教育不是一项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5.“三纲领”、“八条目”各指什么内容答:“三纲领”是《大学》总结和提出的儒家教育宗旨,包括“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方面内容。“八条目”是《大学》提出的修养程序,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三纲领、八条目”鲜明地反映了儒家修己治人的思想。6.清末厘订的教育宗旨是什么答:清末厘订的教育宗旨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7.什么是“乡三物”;它包括哪些内容答:乡三物是西周乡学的教学科目,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8.《学记》概括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答:《学记》概括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问答法、练习法、类比法。9.列举北宋的六大书院和南宋的四大书院的名称答:北宋的六大书院是指: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茅山书院。南宋的四大书院是指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10.简述清末科举制度废除的过程答: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有三个步骤:改革科举考试内容;递减科举录取名额;彻底废除科举。五、论述题1.试述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答: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孔子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教育对象范围,促进学术文化下移;孔子极端重视教育,要求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作用和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孔子主张培养“君子”,提出了与世袭制完全对立的教育用人原则——“学而优则仕”;孔子重视整理典籍,保存古代文化遗产,进行了教材建设,编撰“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孔子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立志有恒、克己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等品德修养的原则和方法;孔子创立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由博返约的教学原则,极力主张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孔子倡导尊师爱生,提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的理想教师的基本要求。2.试析1922年学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答:1922年学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挥平民教育之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给各地方留有伸缩余地。3.试述“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它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答:“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六个方面,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4.试述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内容及其影响答:1912年2月,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他批判了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宗旨,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蔡元培认为在当时强邻交迫、军阀横行的情况下,必须实行军国民教育,使人民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自卫能力。(2)要使中国摆脱贫困,走向富强,又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并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因此,实利主义教育也是当务之急。(3)为了防止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可能造成的强欺弱、智欺愚、富欺贫的后果,又必须通过公民道德教育,使国民具有新的道德;同时,还要通过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促进公民道德的形成。(4)蔡元培关于“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的构想,成为民国初年制定教育宗旨的理论基础。5.试析书院制度的起源答: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官方,而专门进行教育学术活动的书院则最先出现在民间。(1)唐代中后期,由于藩镇割锯,官学衰落,士人失学。为避战乱,读书人自建书馆、书屋以自学。(2)私人讲学传统的影响。(3)佛教禅林寺院教学的影响。6.试述新文化运动推动下教育改革的主要成果答: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教育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主要成果有:重新确定新的教育方针;废除读经科和以孔孟之道为中心的道德教育内容;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男女平等教育权的确立;大中小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7.试述书院的性质和特点答:书院是继先秦私学和两汉精舍之后一种新型的私学。它继承了古代私人讲学的优良传统,在教学和组织管理上又有其自身的特点。(1)书院的组织和讲学形式,不同程度地受到佛教禅林讲学的影响,组织管理比较全面、规范,其教育管理水平要超过传统的私学。(2)书院不仅是讲学的场所,也是学者研究、著书、修书及刻书、印书、藏书的学术中心,许多学术思想和著作都是在书院产生的。这是古代书院的最大特点。(3)书院一般建筑在山水胜地,而且其建筑设施往往具有一定的规模,布局也很讲究。8.试述壬子-癸丑学制的进步性的表现答:“壬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