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电子备课表
第二单元观察和发现
主备:杜玲红使用人:2014年
月日
本组教材中的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
发现〃这一主题编排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
富有教育价值及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本组教材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
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
教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后示;《爬
材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
分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
析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
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及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
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
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
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3
个词语,会读会认24个词语。
学2.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积累好
词好句。
目3.理清文章顺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以抓住〃观察和发现〃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为学习
标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及文木对话的过程中感觉到
观察及发现的乐趣。
5.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心观察的方
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的兴趣•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
然保环境的意识。
6.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积累
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借
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7.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
一些表达方法。
8.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敢说出自己
的感受和想法•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看
法,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并育计巴自己的所观所感写
下来。学写观察日记。
1.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
教学观察的能力和习惯。
重点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够初步运用。学习观察日
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养成细致有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够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
难点写卜来。
预计12课时完成教学本单元的教学。其中《古诗两首》两
教学
课时,《爬山虎的脚》两课时,《蟋蟀的住宅》两课时,《世
时间
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时,《语文园地》五课时。
5、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主备:使用人:2014
年月曰
教学内
教材第22—24页内容
容
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并朗诵古诗,会默写古诗。
目标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对诗的感受
及他人交流。
教学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欣
重点赏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难点
教法讲授法、自学法
学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具准
多媒体教学课件
备
教学过程课前调整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
7。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
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
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7〃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4.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
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
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
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
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
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
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
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
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
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5.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
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6.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
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
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
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
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
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
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7.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
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
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
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
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
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
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司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
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
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
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
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8.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9.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
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
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
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0.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工是都完成了。
(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
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
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
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
学道理。好吗?
板书|题西林壁
设计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角
远近/图低/各不同。实写度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观察效果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也就不同。
作业1,熟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设计2.抄写古诗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时
主备:使用人:2014
年月曰
教学内
教材第22—24页内容
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描自默与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
教学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目标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
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教学
理解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重占
==/1\\
教学
理解诗句和诗中所含哲理。
难点
教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迁移法、交流讨论法
教具准
多媒体教学课件
备
教学过程课前调整
-、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刖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二、读诗,整体感知
L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
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⑵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
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
查字典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
受.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一抑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
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游山西村
板书
莫笑农家腊酒浑,
设计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业1.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设计2搜集合笑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教学
反思
6、爬山虎的脚
第一课时
主备:使用人:2014
年月曰
教学内
教材第25—27页内容
容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2.学会生字新词;
目标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重点2.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百与出它的特点。
教学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难点
教法引读法、教授法、谈话法
学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
多媒体教学课件
备
教学过程课前调整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
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
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
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_、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
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
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
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
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
好。
八、质疑。
6、爬山虎的脚
板书刚长出:嫩红---嫩绿
设计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设计2.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时
主备:使用人:2014
年月曰
教学内
教材第25—27页内容
容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
教学
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目标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
趣。
教学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
重点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难点
教法教授法、谈话法
学法仿练法、自悟法
教具准
多媒体教学课件
备
教学过程课前调整
一、复习:检查练习
二、导入课义: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
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
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
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
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
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则形象具体,说明了什
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
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
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一T巴―一拉—一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
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
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
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
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T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
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
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
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及没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板书
爬山虎的脚触---^巴---*■拉---^贴
设计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1.根据平时对校内三角梅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
作业
片段;
设计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教学
反思
7、蟋蟀的住宅
第一课时
主备:使用人:2014
年月曰
教学内
教材第28—31页内容
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
教学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
目标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重占
教学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
难点安的特点。
教法问答法、教授法、谈话法
学法比较法、质疑法
教具准
多媒体教学课件
备
教学过程课前调整
-、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
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蝴岫)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
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
晓,你知道它角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存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
什么样的?读课文・用〃一〃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
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
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
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
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
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
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
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
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
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
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
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特点
板书
7、蟋蟀的住宅伟大的工程
设计
修建
作业1.熟读课文,
设计2.找出课文中把蟋蟀当人写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抄写来。
教学
反思
第课时
主备:使用人:2014
年月曰
教学内
教材第28—31页内容
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
教学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目标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
重占
==/I\x生动地说明事物。
教学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难点
教法问答法、教授法、谈话法
学法比较法、讨论法、质疑法
教具准
多媒体课件
备
教学过程课前调整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1.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位评委再读课文•
用〃一〃画下有关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
出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4.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
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
的住宅里有电灯、、有线电视、电脑等等,它有吗?谁
的住宅好?(当然老师的好)
二、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
1.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引导学生再读
课文)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
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师: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一蟋蟀住宅的出名,
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投影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
惊奇。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
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
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三、换角色,指导说话。
1.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
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
的东西。)
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
知识?
五、看文章,做练习。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以下两题任选一道做:
(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
螳螂、蝶蚣。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
的特点。
短文范例:
《小花猫》
我家有一只小花猫,它浑身长满了长长的毛,黑一块•
白一块.真可爰。它有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像玻璃球一样。
白天,它的眼睛眯成一条线。晚上,瞳孔放大,像绿宝石
一样发出绿莹莹的光。小花猫的耳朵很灵,只要有一点声
音•它就把耳朵竖起来。它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尾巴•高兴
的时候,就左右摆动,像耍花棒一样。它的脚上有5个小
小的肉垫•走起路来一点声音也没有。它白天蜷起来,呼
呼睡觉•晚上•它警惕地注视着鼠洞,只要老鼠一出来•
它就马上扑去•把老鼠咬死后就大□大口的吃起来。我非
常喜欢这只小花猫。
7蟋蟀的住宅
板书
特点:慎重选择建造:加深加阔
设计
向阳、干燥、隐蔽……不断修整
简朴、清洁……伟大的工程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
作业1.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
设计2.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
教学
反思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第一课时
主备:使用人:2014
年月曰
教学内
教材第32—34页内容
容
1.认识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
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2.
运用信息技术帮助收集资料,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目标3.••
4.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
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1.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重点2.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
难点要。
教法问答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教具准教师课前收集大陆漂移学说的资料,寻找大陆漂移的动画演
备示,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
教学过程课前调整
-、导入揭题
出示世界地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九十多年前.有一个科学家就从中发现了一个大秘
密,一个地球的秘密。
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找答案。
揭题,读题
二、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初步感知内容,提出
不懂的问题。
三、自学反馈
学生读生字,正音•齐读。
小组交流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
四、师生交流理解大意
课文讲了哪位科学家?
他有什么发现?引导读第5段•质疑。
他是怎么发现的?引导读第2段,打出世界地图,
学生对照理解。质疑。
他有什么证据证明?引导读第7段,
这些证据是如何获得的?交流•说明了什么呢?
五、现在,大家是否已经清楚了魏格纳发现的地球的秘密。
一起观看大陆漂移动画,看完说说你的感想。
六、大家来交流一下我们搜集资料的收获。
小组交流,专人汇报。
七、结语
大自然、地球、宇宙中未知的秘密还有许许多多,
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勇于探
索•就像——魏格纳。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魏格纳)
板书
观看地图仔细观察
设计
提出假说认真思考
验证推测反复论证
熟读课文,将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
作业1.
感兴趣的话再去收集资料了颦更多知识。
设计2.•
教学
反思
语文园地二
主备:使用人:2014
年月曰
教学内
教材第36—39页内容
容
1.在口语交际中•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在课文中学到的
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使学生能合理地表达出观图后想到的内
容及感受,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倾听、表达、交
流的能力。
2.通过习作,学会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培养
教学
乐于观察和表达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不断提高写作
目标
能力。
3.在我的发现中进一步掌握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养成留
心观察、勤于思考和乐于表达的习惯;积累花卉谚语•丰富学
生的语言。通过学习《胸有成竹》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
性。
1.认真观察,并能将观察到的说出来、与出来。
教学
2.知道观察•并将观察到的内容,有顺序、有重点的说
重点
出来。
1.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习作。
教学
2.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
难点
体、生动地写卜来。
教法指导法、仿练法、自悟法
学法发现法、迁移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
多媒体课件
备
教学过程课前调整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情导入:
有句俗话说得好,〃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
就会获得更多的乐趣。想体验一下吗?
二、探究观察方法
1•看大屏幕(花瓶图)•用〃我看了……〃练习说一说。
2•小组比赛,看谁发现的快•发现得多•然后在班上交流
自己的发现。
3.共同回倾前面的几篇课文再深入体会学过的观察方法,
感受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三、运用方法,用心体验
1.运用已总结的方法,观察另两幅图,说一说自己发现了
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由图想到了什么内容。
2.大家都说一说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3.自由说一说自己平时细心观察过的事物。
4.介绍自己观察后的收获和体会•并相互交流经验。
四、再看图片,升华感悟
一张小小的图片,在我们留心观察中,变得丰富多彩•相
信此时你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可以说说本节课感受、自
己了解的和观察有父的中外名人故事或自己在以后的学习
和生活中进行观察的打算。
五、总结
只要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处处留心观察,你就会发
现世间万物的众多奥妙!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激情导入:司学们,上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共同体
验了〃留心观察”的妙趣,受益匪浅。本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注册测绘师地下管线三维坐标转换参数计算练习
- 2025年统计师中级国民经济核算GDP核算方法练习
- 员工月工作总结(15篇)
- 周年校庆的发言稿
- 设施维护合同执行监督考核试卷
- 中国无机矿物涂料行业投资分析、市场运行态势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2025版)
- 变革与创新培训
- 网络互联技术(实践篇)课件 3-安全单元 实验27 保护交换机端口安全
- 小数加减法教材培训
- 到个月宝宝早教方案有哪些(模板)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2025版汽车报废回收合同规范范本
- 间隔棒安装机器人研究与应用
-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25公需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20学时题库及答案
- 大客户开发与维护策略
- 产能规划报告范本
- 工商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
-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说课
- 防造假管理程序文件
- GB 16806-1997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练习一》北师大版 (共10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