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淡水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二〇二三年二月目录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姓名、单位、职务/职称、参与编制标准分工情况)等 11、任务来源 12、起草单位 13、主要起草人(姓名、单位、职务/职称、参与编制标准分工情况) 4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91、必要性 92、目的及意义 11三、主要起草过程 12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情况 13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 141、适用范围 142、标准结构框架 153、术语与定义 154、控制要求 164.1养殖尾水排放分级 164.2排放水域划分 164.3、控制指标的选择 184.4、排放限值的确定及制定依据 185、检测方法 245.1采样要求 245.2监测方法要求 246、结果判定 25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25七、实施标准的措施 25八、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25《淡水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姓名、单位、职务/职称、参与编制标准分工情况)等1、任务来源为落实《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关于征集2022年地方标准修订计划项目的函》(桂市监函〔2021〕3080号)精神,广西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一起申报了地方标准《淡水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广西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2年7月25日发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2年广西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市监函〔2022〕1903号),正式下达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淡水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的研制工作(序号:2022-1188)。2、起草单位(1)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是广西唯一的一所专业性水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水产良种培育、苗种繁育、水产养殖、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鱼病防控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技术推广与培训;承担全区渔业环境监测、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鉴定、水生动物疫病监测、水产品质量质量监督检测、水生野生动物救护、渔业技术咨询与科普等公益性事业。建有11个省部级研发和公益性机构:广西水产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广西南宁罗氏沼虾良种场,国家级广西南宁罗非鱼良种场,广西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广西南美白对虾良种场,农业部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宁),广西渔业病害防治环境监测和质量检验中心,广西水生动物疫病监控中心,广西虾类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有5个研发基地:防城港海水养殖研发基地,南宁那马淡水养殖研发基地,海南三亚水产南繁基地,南宁武鸣罗非鱼繁育基地,北海中国一东盟海洋水产种业研发基地(在建);还建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对虾、罗非鱼、贝类3个综合试验站。形成了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良种场、综合试验站、研发基地、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基地等相配套的渔业研发与应用、人才培养及渔业公益性业务平台,大大提升了我院解决广西水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能力,提高了在水产养殖、水产遗传育种、健康养殖、病害防治、资源保护等领域的研发水平。全院定编150人,现有在编在岗职工145人。在编人员中,院领导5人,行政管理及后勤人员23人,科研人员117人。科技人员中,正高职称有9人,副高职称有39人,中级职称52人,初级职称45人;博士学历17人,硕士学历35人,大学本科学历58人,大专及以下学历35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八桂学者2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广西“十百干”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虾蟹、特色淡水鱼岗位科学家2人及虾蟹、特色淡水鱼、贝类综合试验站长3人,广西创新团队罗非鱼、对虾首席专家2人、功能专家2人。科技人才队伍总体呈现年轻化、高学历化趋势,科技人员专业结构逐步改善,学科建设逐步优化,已形成对虾育种与养殖、罗非鱼育种与养殖、牡蛎繁育与养殖、水产生物技术、鱼病防控、渔业资源与环境等具有较强实力的研发团队。作为广西水产科研的主力军,为推进广西渔业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累计获得科技成果奖励92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9项、三等奖29项,出版专著21部,发表论文678篇,获专利授权44项,制定行业标准5项,制定地方标准42项。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先后承担了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罗非鱼大规格鱼种规模化培育与生态养殖技术研究》(nyhyzx07-0443-49)、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站长岗位》(nycyts-48、CARS-49)、广西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罗非鱼健康养殖和工程化养殖集成技术研究示范》(桂科攻1123006-3)、广西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罗非鱼池塘高效健康规范化养殖模式及配套技术研发》(桂科重14121004-2-2)、广西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罗非鱼山塘高效健康规范化养殖模式及配套技术研发》(桂科重14121004-2-3)、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池塘生态化养殖岗位专家》(CARS-46)等项目的研究,在水产生态养殖、养殖水质调控、养殖尾水处理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淡水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研制项目提供了工作技术经验和部分基础数据。本标准制定主要依托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池塘生态化养殖岗位专家》(CARS-46),同时,为保证标准编写工作的正常进行,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为标准编写工作提供资金支持。(2)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标准的制定工作,具有丰富的标准制定工作经验,目前已完成制定的的国家标准2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5/2413-2021)、《清洁生产标准甘蔗制糖业》(HJ/T186-2006)、《清洁生产标准甘蔗制糖业》(HJ2303-2018),完成制定的广西地方标准9项:《岩溶地区栖息地恢复技术导则》(DB45/T2005-2019)、《生猪网床生态养殖环境保护技术规范》(DB45/T1875-2018)、《危险废物处置行业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DB45/T1876-2018)、《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技术规范》(DB45/T1877-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物多样性影响》(DB45/T1577-2017)、《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评价指标体系》(DB45/T1944-2019)、《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甘蔗制糖业》(DB45/T1331-2016)、《甘蔗制糖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DB45/T1188-2015)、《甘蔗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5/893-2013)。3、主要起草人(姓名、单位、职务/职称、参与编制标准分工情况)本标准制定任务下达后,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起草小组主要由从事养殖尾水研究工作、环境保护研究工作和标准化工作的科研人员组成。主要起草人员简介:罗永巨,男,博士,博导,二级研究员,水产专业,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养殖与环境控制研究室主任、池塘生态化养殖岗位科学家,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全国农业先进个人,中国罗非鱼行业长期贡献奖获得者,广西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记功嘉奖。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水产项目顾问(2016),广西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咨询委员会委员(2012),南宁市人民政府特聘科技专家顾问(2013);国家科技奖励办评审专家(2017),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2017),国家科技专家库入库专家(2015),中华农业科技奖评审专家库入库专家(2015),广西科技专家库入库专家(2010);中国水产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2017),中国水产学会淡水养殖分会委员(2016),广西桂台农业发展与技术交流协会副理事长(2014),广西应用气象与生态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5),广西水产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17);河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20),上海海洋大学和广西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2),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2018),上海市学位委员会论文评审专家(2015);10多个SCI和中文核心专业期刊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是水产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养殖环境生态与毒理。参与了广西地方标准《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DB45/T94-2003)和《罗非鱼苗种规模化越冬养殖技术与规范》(DB45/T732-2011)的制定,通过特色淡水鱼体系内的合作参与了国家行业标准《淡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征求意见工作。近年主持或主要参与实施了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课题)20多个。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培育广西首个鱼类国审水产新品种“壮罗1号”罗非鱼1个;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2项;发表科技论文160余篇(SCI收录52篇、核心期刊75篇);参编出版著作5部;获授权专利18件;培养研究生16名。在项目中负责淡水水产养殖尾水标准的技术整理及标准起草。韩彪,1969年8月出生,自治区环科院院长助理,教授级高工,曾获科技奖励情况:《广西农村生活污染源核算体系研究与综合治理技术集成开发》获2013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广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报告》获得广西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西西江经济带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获得广西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木薯淀粉行业污染控制新技术研发与示范工程》获201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理论研究与实践》获得广西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广西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集成及工程应用》获得2016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广西城镇化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获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促进和培育广西工业领域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现状及保障机制研究》获得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广西农村垃圾处理技术评估与优化研究》获得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研究》获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促进和培育广西工业领域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现状及保障机制研究》获得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广西农村垃圾处理技术评估与优化研究》获得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本项目中负责淡水水产养殖尾水标准数据收集、分析与标准起草。黄婷,副研究员,从2005年到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工作后一直参与鱼病防治工作,现在主要从事水产疫苗与免疫技术研究;近5年取得主要成绩为:建成了国内菌株来源最广、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数据最详的罗非鱼链球菌病病原库(共412株),分析了我国罗非鱼链球菌病流行菌株的血清型和基因型,全面掌握了该病流行菌株血清型、基因型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探索我国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溯源,发现了人源GBS克隆群CC19、CC23和CC103和奶牛源GBS克隆群CC19存在可感染致死罗非鱼的菌株;选育获得一株安全、稳定及免疫原性好的弱毒疫苗株YM001,实验室和田间小试疫苗免疫保护率达75%,免疫保护期达4个月,口服免疫弱毒株YM001后,在脾组织中持续时间最长,可达15天。主持广西青年基金项目1项,局级项目2项,主要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6),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共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近10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47篇,其中SCI21篇(第一作者6篇),中文核心期刊19篇(第一作者3篇)。在本项目负责标准起草修改。肖俊,博士,博士后,研究员,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国家级广西南宁罗非鱼良种场场长,特色淡水鱼综合试验基地主任,现抽调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办公室项目组成员。主要从事鱼类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方面研究,任湖南师范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及南昌航空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特色淡水鱼团队生态养殖岗位功能专家,担任广西农村科技特派员,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特色淡水鱼体系“岗位科学家”团队核心成员。主持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相关项目9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广西重大专项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1篇,获得专利授权21项,其中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授权16项,相关研究成果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南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七)。负责数据收集整理。具体人员分工如下:姓名工作单位职称主要负责工作罗永巨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标准编制组主持人,负责项目申报,组织实施,制定方案。韩彪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标准编制组成员,参与组织、起草标准,撰写编制说明。负责检验方法的研究,验证、数据整理,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婷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标准编制组成员,参与组织、起草,参与撰写编制说明。负责检验方法的研究,数据整理,标准主要起草人。肖俊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标准编制组成员,参与起草标准,参与撰写编制说明,负责标准数据收集,标准主要起草人。金晓丹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标准编制组成员,参与起草标准,参与撰写编制说明。负责数据收集,主要起草人。何俊贺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标准编制组成员,参与起草标准,参与撰写编制说明,负责数据收集,主要起草人。梁军能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标准编制组成员,参与起草标准,参与撰写编制说明。负责数据收集,主要起草人。严欣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会计师标准编制组成员,参与提供材料,修改标准和编制说明。陈丽婷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农艺师标准编制组成员,参与提供材料,修改标准和编制说明。郭忠宝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标准编制组成员,参与提供材料和收集数据。罗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标准编制组成员,参与提供材料和收集数据。覃岳隆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工程师标准编制组成员,参与调研、提供材料。黄宇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工程师标准编制组成员,参与调研、提供材料。雷冬雪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无标准编制组成员,参与调研、提供材料。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1、必要性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21年10月,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视频讲话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2019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农渔发〔2019〕1号),指出:到2022年,水产养殖主产区实现尾水达标排放,到2035年,养殖尾水全面达标排放。2020年10月,召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四五”规划建议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期间将通过实施“五大行动”来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其中就包括“开展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以集中连片规模化养殖为重点,推广应用多种形式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促进实现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推进各项技术模式集成熟化和改进提升,研究制定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标准规范,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组织推广应用。2021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线一单”环境管控单元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试行)的通知”(桂环规范〔2021〕6号):要求加大水产养殖场养殖尾水排放监管。据《2021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全国水产品总量6549万吨,其中淡水3235万吨,占比49.4%;全国水产养殖产量5224万吨,其中淡水3089万吨,占比59.1%。广西水产品总量346万吨,其中淡水145万吨,占比41.9%;广西水产养殖产量287万吨,其中淡水136万吨,占比47.4%。由此可见,淡水水产养殖在我国及广西都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随着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们为了追求产量和效益,盲目增加投放密度,一味加大饲料投喂,导致水体水质恶化、病害多发,加上千家万户分散式经营,养殖水平千差万别,进排水系统和尾水处理设施不完善,频发用药后的养殖尾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的现象经常发生,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也承受了来自环保部门的巨大压力。可以说,淡水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势在必行。2、目的及意义在前期研究、文献查阅、调研以及尾水监测分析等基础上,针对广西淡水水产养殖特点,制定淡水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主要目的是控制排放不符合环境要求的养殖尾水,降低甚至消除淡水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确保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求养殖业者排放前进行水质指标检测,对达不到要求的水必须进行处理(自然净化、生物处理等),达到养殖水排放要求后方可排放,维护良好生态环境。还可为淡水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管理提供依据。三、主要起草过程(1)成立工作小组。本标准制定任务下达后,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起草小组主要由从事养殖尾水研究工作、环境保护研究工作和标准化工作的科研人员组成。(2)学习有关政策法规。起草小组广泛收集有关标准和研究成果,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起草,参考国家和省有关质量管理规定、产业政策等素材。开展前期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分配任务,制定工作计划,落实了实施方案。标准编制组收集了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类、分析与统计,在工作稿的基础上开展了标准征求意见稿。(3)编制起草阶段。一是收集整理历史监测数据。一部分为编制单位往年监测数据;二是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数据;三是根据各养殖品种或模式的生产特点,于2022年度冬季收获季节前加强了对池塘养殖尾水的补充监测和验证监测。根据多年的研究数据和调查测量数据,起草了《淡水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标准工作组讨论稿,之后经过起草组的反复讨论和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4)征求意见阶段。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于2023年1月中下旬就标准初稿向全区水产技术部门和全区渔业主管部门公开征求意见(征询对象包括推广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相关专家和生产企业主等)。标准起草小组根据专家及渔业主管部门所提的意见,进行修改,在此基础上形成修订版的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讨论稿,并征询了相关单位,形成了送审稿。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情况本标准的制定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经查阅,目前已有1个推荐性行业标准、2个强制性地方标准和2个推荐性地方标准: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推荐性行业标准;2.《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1752-2020),湖南省强制性地方标准;3.《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2/4043-2021),江苏省强制性地方标准;4.《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DB46/T475-2019),海南省推荐性地方标准;5.《辽宁省海水养殖尾水控制标准》(DB21/T3382-2021),辽宁省推荐性地方标准;本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依据主要参考行业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和相关地方标准,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是2007年实施的推荐性行业标准,适用于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根据《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由于我国地域跨度较大,南、北省份的淡水水质存在差异,养殖模式与废水排放方式也不尽相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制定严于本标准的地方淡水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并报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国家明确鼓励和支持制定地方淡水养殖废水排放标准。目前尚未发现有已公布的广西淡水养殖尾水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总体严于行业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与我国颁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等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之间没有任何矛盾,且是这些标准的有益补充。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1、适用范围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封闭水体淡水水产养殖尾水的排放管理,本标准规定了淡水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的术语和定义、控制要求、检测方法、结果判定、实施与监督等。《淡水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制定的主要目的是限制淡水水产养殖负载过大的养殖尾水,最终达到控制高密度、高投入养殖方式,推动养殖技术革新,促进养殖尾水治理,降低甚至消除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确保水产养殖业与环境和谐共生,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我区淡水水产养殖模式、养殖尾水排放水质调查分析,以及受纳水体对环境的要求,同时兼顾我区实际养殖情况,制定适合各种养殖模式的排放水指标。拟制定的《淡水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主要控制指标是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产生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指标;最主要的是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品种单位产量过高、投喂的饵料质量粗糙、利用率低以及没有进行相应尾水净化处理等措施,造成养殖排放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氮磷总量相应增加,排入外部环境中产生不利影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将拟定控制指标限量值,最终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因开放性水体养殖产生的污染物能及时得到扩散、稀释,不存在集中排放,因此本标准不适用在开放性水体中进行养(增)殖的水域,如网箱养(增)殖等。淡水水产养殖主体指行业通常认为属于淡水水产养殖范畴的生产主体。2、标准结构框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控制要求、检测方法、结果判定和实施与监督。3、术语与定义因现行有效的《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海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SC/T9103-2007)未对养殖尾水进行定义。因此本标准对养殖尾水进行了定义,定义如下:“养殖尾水aquaculturetailwater由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等养殖活动向自然水域排放的养殖水。”本标准仅对养殖尾水这一术语进行了定义,主要考虑这是最近随着管理要求的提升新近出现的术语,有必要进行定义;更主要的是对“哪个位置的排放水才是尾水”进行明确。本标准定义的养殖尾水指养殖体系向自然水域排放的养殖水,而单个池塘排放到池外的水不一定就是养殖尾水,要看受纳水体是内部沟渠还是外界公共水域。标准的其他术语为行业内约定俗成的用语或在有关法规、标准、教科书等中有定义,不会产生歧义,故不再定义。4、控制要求4.1养殖尾水排放分级本标准参考行业标准和其他地方标准,根据接纳养殖尾水自然水域的环境功能将养殖尾水分为一级和二级。4.2排放水域划分本标准参照行业标准对养殖尾水受纳水域划分方法进行划分为三类水域,同时,结合调研资料和数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求以及我区水产养殖现状进行了部分调整,主要差异在于:1、行业标准针对所有水产养殖方式的排放尾水,本标准仅针对淡水产生养殖;因此,原农业部发布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所涉及的三区划分与本标准中依GB3838-2002划分的三类水域存在实质性重复,故在本标准中未提及《<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定义的三区(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2、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2017年1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规定,在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一)设置排污口”,通常理解为禁养区。3、GB3838-2002提及的“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等功能水域,具体水域无法确定,可操作性不强,故以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及其各区划分这一具有明确区域界限的功能水域来替代,其功能与GB3838-2002提及的上述水域功能相呼应。4、GB3838-2002中Ⅰ类、Ⅱ类水域,按规定为禁养区,不存在尾水排放情况,故本标准直接列为特殊保护水域。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桂政函〔2002〕239号),区水利厅对全区地表河流4大流域水系: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以红水河、黔江、浔江、郁江、柳江、桂江、贺江为主)、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湘江、资水上游)、红河水系(百都河)和华南沿海流域的桂南沿海诸河及粤西河源,共划分了466个功能区,包括保护区、缓冲区、开发用区、保留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和排污控制区等十一大类别,其中设立保护区71个、缓冲区25个、开发用区75个、保留区92个。本标准在具体实践中,可依据该批复中的水域功能定位确定尾水排放适用标准限值。对该批复中未涉及的水域,各地可参照执行或另行制定相关要求。4.3、控制指标的选择根据调研资料和数据,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求、水产养殖业特点及监测结果,以及现有行业排放标准控制指标,科学设立尾水污染物控制项目。根据历史监测数据和调查结果,淡水养殖污染物控制项目确定为:pH、悬浮物、总氮(以N计)、总磷(以P计)、高锰酸盐指数。调查与监测结果显示,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的悬浮物、pH、高锰酸盐指数、总磷(以P计)、总氮(以N计))超标情况常出现。其它项目未见有普遍超标情况,个别项目超标属个案,并不常见。4.4、排放限值的确定及制定依据目前,国内已有相关强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行业推荐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地方强制性标准湖南省的《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1752-2020)和江苏省的《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2/4043-2021),地方推荐标准海南省的《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DB46/T475-2019)。依据上述相关排放标准和统计、监测数据,及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拟定淡水池塘养殖尾水排放限值(详见表6)。表11淡水池塘养殖尾水排放限值序号项目一级
标准二级
标准参照依据1悬浮物,mg/L≤45≤9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70、二级标准≤150、三级标准≤40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20、二级标准≤30、三级标准≤50;《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一级标准≤50、二级标准≤100;海南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DB46T475-2019)一级标准≤45、二级标准≤90;湖南省《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1752-2020)一级标准≤45、二级标准≤90;江苏省《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2/4043-2021)一级标准≤40、二级标准≤85。2pH6.0~9.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6~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6~9;《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一级标准6.0~9.0;海南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DB46T475-2019)一级标准6.0~9.0;湖南省《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1752-2020)一级标准6~9;江苏省《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2/4043-2021)一级标准6~9。3总氮,mg/L≤2.5≤5.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20;《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一级标准≤3.0、二级标准≤5.0;海南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DB46T475-2019)一级标准≤3.0、二级标准≤5.0;湖南省《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1752-2020)一级标准≤2.5,二级标准≤5.0;江苏省《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2/4043-2021)一级标准≤3.0、二级标准≤6.0。4总磷,mg/L≤0.4≤0.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1、二级标准≤3、三级标准≤5;《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一级标准≤0.5、二级标准≤1.0;海南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DB46T475-2019)一级标准≤0.5、二级标准≤1.0;湖南省《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1752-2020)一级标准≤0.4,二级标准≤0.8;江苏省《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2/4043-2021)一级标准≤0.4、二级标准≤0.8。5高锰酸盐指数,mg/L≤15.0≤25.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100;《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一级标准≤15、二级标准≤25;海南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DB46T475-2019)一级标准≤15、二级标准≤25;湖南省《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1752-2020)一级标准≤15,二级标准≤25;江苏省《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2/4043-2021)一级标准≤15、二级标准≤25。1、悬浮物根据本编写小组获得的池塘养殖尾水调查数据和监测数据的结果,养殖尾水中的悬浮物浓度多数呈现较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SS在6.0mg/L~806mg/L之间,其主要为浮游生物、养殖生物排泄物等物质。参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DB46T475-2019)、《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1752-2020)、《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2/4043-2021)以及养殖主体的调查结果,确定一级排放浓度限值为45mg/L、二级排放浓度限值为90mg/L。等同于《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DB46/T475-2019)、《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1752-2020),严于《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部分养殖主体采用的尾水处理工艺,通常包括物化处理(沉淀、过滤)+生物处理等处理工序。这些处理工艺对尾水中的SS有良好的去除功能,尾水经处理后SS一般均小于90mg/L,能够满足本标准中规定的排放限值要求。2、pH值在国内外大多数污水排放标准中,pH排放限值大多在6~9之间。另外,根据池塘养殖尾水监测的调查结果,所抽查养殖企业的养殖水和尾水pH值大部分在6~9之间(高温季节少部分水样会短时超过9,甚至达到10以上),并且pH值在此范围内对受纳水体和周围环境也不会造成危害,也有利于养殖生物生长。因此,本标准确定养殖主体池塘尾水排放限值均为6~9。3、总氮池塘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有较多的饵料投入,因此,尾水中含有一定的总氮。从调查和监测的情况看,尾水中总氮浓度一般在0.37mg/L~15.9mg/L之间。现有养殖主体一般都采取直排方式排出尾水,仅有少部分养殖企业尾水进行了生态化处理,去除了一部分尾水中的氮,尾水中的总氮得到一定降低。参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DB46T475-2019)、《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1752-2020)、《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2/4043-2021)以及养殖主体的调查结果,确定一级排放浓度限值为2.5mg/L、二级排放浓度限值为5.0mg/L。该限值均等同于《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二级限值,一级标准严于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但本标准最低要求比《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最严值≤20mg/L)严格数倍;《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没有对总氮做出规定,但氨氮(总氮的组成之一)的最严值为15mg/L,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氨氮限值为80mg/L,相比较而言,本标准总氮限值是所有行业要求最严格的。4、总磷池塘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有较多的饵料投入,因此,尾水中含有一定的总磷。从调查和监测的情况看,尾水中氨氮浓度一般在0.01mg/L~3.43mg/L之间。现有养殖主体一般都采取直排方式排出尾水,仅有少部分养殖企业尾水进行了生态化处理,去除了一部分尾水中的磷,尾水中的总磷得到一定降低。参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DB46T475-2019)、《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1752-2020)、《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2/4043-2021)以及养殖主体的调查结果,确定一级排放浓度限值为0.4mg/L、二级排放浓度限值为0.8mg/L。该限值等同于《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严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5、高锰酸盐指数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离婚协议书诉状书范文大全
- 中山广东中山市消防救援支队东凤大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队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销售代理合同书范文二零二五年
- 员工廉政廉洁自律手册承诺书二零二五年
- 中央2025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招聘高层次人才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黄疸的鉴别诊疗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 小学大象版 (2017)3 动物的分类一等奖教学设计
- 上海2024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作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三明2025年福建三明将乐县中学招聘新任教师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 中文输入快乐学一等奖教学设计
- 2025年广东省中考总复习·数学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13课时 反比例函数
- 食品销售提成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水利建设行业经营形势分析及未来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自制结婚协议书范本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自测卷(含答案)
- 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春季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答案
- 2025年医院员工满意度提升计划
- 学会自我保护课件
- 政府会计实务(第六版)课件 3.政府会计核算模式
- 借助deepseek提升科技研发效率与质量
-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