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31校联考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31校联考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31校联考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31校联考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4页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31校联考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31校联考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草木有心1.(6分)清明已过,谷雨将至。学校将举办“草木有本心”主题探究活动,请参与相关探究【草木溯源】⇒⇒⇒金文“本”字,木下加点,本义是树木的根,基础。例词:①正本澄()源;●释义:A._____本万利。⇒⇒⇒金文“末”字,木上加点,本义是树木的末梢,尽头。例词:②强nǔ()之末;例词:细枝末节。(1)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①正本澄源②强nǔ之末(2)根据两个例句,分别补全A、B两处的释义。(3)“本末”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部件“木”,请你阅读卡片内容,选出以下判断错误的一项木,字形如同一棵树的样子。向上的斜画是树枝,向下的斜画是树根。木的本义是树,例如成语“入木三分”“移花接木”“木讷寡言”。A.木,字形如同一棵树的样子,这是一个象形字。B.“木的本义是树,也是木本植物共同的通称。”是一个病句。C.词语性质由语境确定,卡片中“木材”“木料”是名词,“木讷”是形容词。D.“入木三分”“木讷寡言”均为偏正短语,“移花接木”为动宾短语。2.(8分)【草木蕴理】(1)本次活动主持人想用表格中的词语组成一副对联作为开场词,请帮助组合对联,要求对仗工整春深迷水秀君心鹏城仙湖润人眼上联:下联:(2)小语想邀请好友小文观看“草木说”演讲比赛,邀请函中有一处错误,请你指出并改正。邀请函亲爱的小文:你好!我将于本周三早上9点在学校榕树剧场参加“草木说”演讲比赛。现诚挚邀请你观看比赛。期待赛后你能提出拙见,我们一同探讨。你的好友:小语2025年4月14日错误:改正:(3)小语演讲比赛失利,身为好友的你会如何劝慰他呢?请结合“荷花定律”劝慰、激励小语。荷花定律荷花开满池塘需要30天,但在前29天,荷花只会开放一半的面积。到了第30天,仿佛一夜之间完成了最后的爆发。3.(8分)【草木言志】学校将录制“草木言志”微视频,请将微视频旁白中的诗句补充完整。先秦,河畔蒹葭随风摇曳,彼时“蒹葭苍苍,(1)”,少年隔水凝望,情思质朴。汉代庭院,(2)“,路远莫致之”,满树芬芳藏着深深思念。魏晋东篱下,靖节先生“采菊东篱下,(3)”,在这方田园,他寻得内心归宿。唐代长亭外,“此地一为别,(4)”,草木见证着深厚情谊。北宋酿泉旁,四季更迭,(5)“,佳木秀而繁阴”,太守与民同乐。南宋溪畔处,李清照“兴尽晚回舟,(6)”,少女情怀总是诗。元代古道旁,(7)“,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的秋思在荒凉秋色中弥漫。清代诗人龚自珍扬鞭感叹,“落红不是无情物,(8)”,草木从荣枯到重生,见证着历史变迁4.(3分)微视频中要插入一首古诗,请你引领学习小组进行赏析。遣兴五首【唐】杜甫_____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天寒落方里,不复归本丛。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1)此诗首字空缺处的意象应为:A.梅B.竹C.蓬D.松(2)请结合此诗具体诗行,分析该意象所表达的情感。5.(12分)“草木书社”选取以卜两篇文言文作为师生共读篇目,请完成探究任务。【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①,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②,因驮黄檗人往③,不一④,山中人王维白。(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注释】①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②无忽:不可疏忽错过。③因驮黄檗(bò)人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含义。①不蔓不枝蔓:②草木蔓发蔓:(2)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莲花”自喻,表达自己对高尚情操的坚守。B.乙文段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以诗人的语言和画家的构思描绘出一幅春日胜景图。C.甲文用“菊”和“牡丹”反衬“莲”清逸超群的美德。D.乙文段写景动静结合,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美好。(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然是中有深趣矣!(4)周敦颐是北宋理学家,在文学创作上倾向“文以载道”,倡导文学为服务社会,其文学创作遵循自然与内心,追求情感的升华和灵魂的自由。你更欣赏哪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呢?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二、万物有灵6.(12分)万物有灵且美。为了培养同学们的感受力,学校语文科组设计了“万物并育”“万物共情”“万物成诗”三大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万物并育】材料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天下万物共同生长而互不妨害。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于1879年提出了“共生理论”,最初作为一个生态学上的概念,在河流中间修建大坝作为“避难所”,它们利用水源创造了湿地,为迁徙的水鸟提供了充足的栖息地。在那些存在河狸堤坝的湿地,野鸭数量是没有河狸堤坝湿地的75倍。由此可见,也为生物的多样性做出了许多贡献。材料二: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指数显示,从1970年到2020年的50年间,全球野生动植物种群平均规模缩减了73%(人类的食物系统是主要驱动因素),其次是过度开发、入侵物种和疾病。其他威胁包括气候变化(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提及最多)和污染(尤其是在北美地区和亚太地区)。材料三:在我国东南沿海,生长着一片片神奇的胎生植物群落。它们好似一颗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蜿蜒的海岸线上,既可防风消浪,又能净化海水,经过严格保护和大规模生态修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少数国家之一。红树林的锐减与修复(1)结合材料一,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对“共生”的理解。(2)选出以下推论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A.全球野生动物种群规模缩减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B.从90年代中期到2010年之前,海洋珊瑚的数量呈现滑坡式下降趋势。C.鸟类动物的缩减趋势比两栖类动物的缩减趋势更明显。D.我国红树林面积持续缩减,这为沿海地区的环境保护敲响了警钟。(3)以下是对三则材料的梳理,请补充横线上的内容。①②③(4)如图是“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海报,请结合以上材料的核心观点,为海报添加一则60字以内的宣传文案。7.(15分)【万物共情】阅读散文,完成文后的主题学习任务。核桃树李汉荣①秋天来到我们家院子。②爹爹指着院子里这棵茂盛的老核桃树,说,核桃熟了,想吃③爹爹还示范了一下,举起手中的竹竿,用力打树枝上的核桃。核桃就噼噼啪啪落到地上。④爹爹下地去了,我一个人待在院子里,举起竹竿练习打核桃。⑤核桃三三两两落下来,有一颗掉在我头上,好疼。⑥我停下竹竿,拾起地上的核桃,皮都破了,又是打,又是摔⑦难怪,它们都藏在树叶后面,躲避着恶狠狠的竹竿。⑧我就想,它们一生出来就高高地站在树上,站在生活的头顶,对人,对生活⑨难怪,它们都藏在树叶后面。⑩仰起头,我看见,站在枝头上的那些核桃,它们是不是想逃到天上去?⑪当然这是不会的,没有听说也没有见过它们逃走过。去年冬天我就看见,那几颗站在最高枝头上的核桃,最终还是随着雪花落在了地上。⑫除了土地,核桃是无处可去的,人也是这样。⑬一次次举起的竹竿,一次次垂下来,认错似的停在我的手上。⑭我觉得很对不起核桃树,它为我们结果子,我们却打它。⑮我心里想,我若是核桃树,就不结果子,变成别的树,也就不会挨打了吧。⑯后来听我妈说,这棵核桃树已经有一百多岁了,春来发芽,秋来就捧出满树核桃。⑰一百多年了,它一直陪伴着一个家族,它目睹了多少往事,它给了人们多大的恩泽,然而,它挨了多少打啊!⑱再后来,我上学了,学了很多词语和成语,想想我家院子里的核桃树,我就有点明白了⑲“A_____”,核桃树不正是用它的一生,注解着这个词吗?⑳“恩深仇重”,恩深的却似乎反而成了仇重的,结果子的反而要挨打㉑“B_____”,我们不就是这样对待核桃树,对待许多事情吗?㉒那么,核桃树为什么从古至今总是这样,而且有可能永是这样——庇护着人又总是受着人的反复伤害㉓直到有一天我理解了这个古老成语,我才终于理解了核桃树,以及类似核桃树的许多事物。㉔是哪个成语呢?㉕“厚德载物”——就是这个古色古香温柔敦厚的词。㉖以浑厚深沉的道德,负载和养育万事万物,自己则甘于无名无功无我的境界。㉗大地是这样,大地上的众多事物,不都是这样的吗?㉘圣人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㉙去年夏天回老家,看望老娘,当然也看望了比我老娘更老的老核桃树。坐在它的浓荫下㉚我想起它一百多年的年轮里记录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往事,记录着多少念想、喜悦、疼痛、委屈和辛酸,我想起从它的浓荫里走过了多少先人们的背影。㉛这是一棵伤痕累累的老树,这是一棵静默无言的老树,这是一棵厚德载物的老树,这是一棵厚德载物的圣树。㉜于是,我用小刀子在树身上恭恭敬敬刻上“厚德载物”四个字,以礼赞它的大恩大德。㉝刻完,细看那字,笔笔画画都是伤痕。㉞我忽然悟到,即使我赞美它的时候,也依然在伤害它。㉟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厚德载物。㊱我能做到吗?你能做到吗?我们能做到吗?㊲哪怕我们德也不厚,载物也不多,就用一点点德,我们能做到吗?㊳苍天不语,厚土无言,核桃树不说话。㊴它们厚德,它们载物,它们顾不得说什么。㊵天地有大美不言。天地有大善不言。天地有大德不言。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㊷我生天地间,我也是被至大至深的天地厚德所载之物,那么㊸我立正站在核桃树面前,恭恭敬敬,深深鞠躬。㊹刀痕里的四个字看着我。㊺厚德载物,静静地看着我……(原文有改动)梳理•散文形象(1)阅读第⑰段内容,结合文中核桃树的特征,在横线处填写两个成语“A”,核桃树不正是用它的一生,注解着这个词吗?“B”,我们不就是这样对待核桃树,对待许多事情吗?细品•散文语言(2)请你为文章第⑬段设计朗读的重音或停连(一处即可),并陈述你的设计理由。一次次举起的竹竿,一次次垂下来,认错似的停在我的手上。(3)如何理解第㉞段“即使我赞美它的时候,也依然在伤害它”?揣摩•散文联结(4)文章第㊵段“天地有大美不言”化用自《庄子•知北游》,请从下列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简要说明诗句如何体现“自然无言”的哲理。【诗组一】“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诗组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探意•散文主题(5)李汉荣的散文集《万物皆有欢喜时》有以下三个专题,本文归入哪个专题最适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专题一:远去的乡村专题二:草木有本心专题三:无声的岁月8.(4分)【万物成诗】班级举办《艾青诗选》封面设计大赛,请从以下素材库中选择一个构图要素,完成设计。我选择(填写字母选项),我的理由是:。9.(4分)小语同学向DeepSeek提问:“请根据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主旨和内容,创作一首七言绝句。”DeepSeek经过深度思考后,用时15秒完成了诗歌创作。全诗如下:咏四奇书梦断红楼金玉空,戈横三国虎龙雄。水悲梁山忠义血,西渡九九道真同。小语从每句诗中选择了一个字(已加点),结合名著主题和具体内容向全班同学进行解说。请依照他的范例,从其他三句诗中任选一句范例:梦断红楼金玉空———一部《红楼梦》,多少辛酸泪。金玉良缘一场空,富贵繁华一场空。一个“空”字,写尽了宝黛爱情的结局,也写尽了“到头一梦,贾府繁华落幕,“空”字是《红楼梦》最好的注脚。三、笔下有情10.(45分)某部电影中有一句台词——“以前我一直照着别人的方向飞,可是这次,我想要用我的方式飞翔。”请以“用自己的方式飞翔”为题目,或表达一种观点。要求:不得套作、抄袭;不得出现透露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31校联考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草木有心1.(6分)清明已过,谷雨将至。学校将举办“草木有本心”主题探究活动,请参与相关探究【草木溯源】⇒⇒⇒金文“本”字,木下加点,本义是树木的根,基础。例词:①正本澄()源;●释义:A._____本万利。⇒⇒⇒金文“末”字,木上加点,本义是树木的末梢,尽头。例词:②强nǔ()之末;例词:细枝末节。(1)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①正本澄chéng源②强nǔ弩之末(2)根据两个例句,分别补全A、B两处的释义。(3)“本末”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部件“木”,请你阅读卡片内容,选出以下判断错误的一项D木,字形如同一棵树的样子。向上的斜画是树枝,向下的斜画是树根。木的本义是树,例如成语“入木三分”“移花接木”“木讷寡言”。A.木,字形如同一棵树的样子,这是一个象形字。B.“木的本义是树,也是木本植物共同的通称。”是一个病句。C.词语性质由语境确定,卡片中“木材”“木料”是名词,“木讷”是形容词。D.“入木三分”“木讷寡言”均为偏正短语,“移花接木”为动宾短语。【解答】答案:(1)①chéng②弩(2)A.本钱,本金。B.非根本的,次要的。(3)D2.(8分)【草木蕴理】(1)本次活动主持人想用表格中的词语组成一副对联作为开场词,请帮助组合对联,要求对仗工整春深迷水秀君心鹏城仙湖润人眼上联:鹏城春深迷人眼下联:仙湖水秀润君心(2)小语想邀请好友小文观看“草木说”演讲比赛,邀请函中有一处错误,请你指出并改正。邀请函亲爱的小文:你好!我将于本周三早上9点在学校榕树剧场参加“草木说”演讲比赛。现诚挚邀请你观看比赛。期待赛后你能提出拙见,我们一同探讨。你的好友:小语2025年4月14日错误:“拙见”使用不当。改正:将“拙见”改为“高见”。(3)小语演讲比赛失利,身为好友的你会如何劝慰他呢?请结合“荷花定律”劝慰、激励小语。荷花定律荷花开满池塘需要30天,但在前29天,荷花只会开放一半的面积。到了第30天,仿佛一夜之间完成了最后的爆发。【解答】答案:(1)上联:鹏城春深迷人眼下联:仙湖水秀润君心(2)“拙见”使用不当。将“拙见”改为“高见”。(3)小语,别气馁,荷花历经29天积累。你这次比赛失利,积累的努力都有意义,下次比赛你肯定能大放异彩!3.(8分)【草木言志】学校将录制“草木言志”微视频,请将微视频旁白中的诗句补充完整。先秦,河畔蒹葭随风摇曳,彼时“蒹葭苍苍,(1)白露为霜”,少年隔水凝望,情思质朴。汉代庭院,(2)“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满树芬芳藏着深深思念。魏晋东篱下,靖节先生“采菊东篱下,(3)悠然见南山”,在这方田园,他寻得内心归宿。唐代长亭外,“此地一为别,(4)孤蓬万里征”,草木见证着深厚情谊。北宋酿泉旁,四季更迭,(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太守与民同乐。南宋溪畔处,李清照“兴尽晚回舟,(6)误入藕花深处”,少女情怀总是诗。元代古道旁,(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的秋思在荒凉秋色中弥漫。清代诗人龚自珍扬鞭感叹,“落红不是无情物,(8)化作春泥更护花”,草木从荣枯到重生,见证着历史变迁【解答】答案:(1)白露为霜(2)馨香盈怀袖(注意“盈”的书写)(3)悠然见南山(注意“悠”的书写)(4)孤蓬万里征(注意“蓬”的书写)(5)野芳发而幽香(6)误入藕花深处(注意“藕”的书写)(7)枯藤老树昏鸦(注意“藤”的书写)(8)化作春泥更护花4.(3分)微视频中要插入一首古诗,请你引领学习小组进行赏析。遣兴五首【唐】杜甫_____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天寒落方里,不复归本丛。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1)此诗首字空缺处的意象应为:CA.梅B.竹C.蓬D.松(2)请结合此诗具体诗行,分析该意象所表达的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识记。平时要注意诗词的背诵与积累,可知,漂荡随高风。(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在读懂诗歌大意的基础上作答,杜甫因谏丢官。这首诗写于此时”可知本诗内容与历史有关,三年门巷空”由写景抒情转入叙事抒情,深挚沉痛,民不聊生,无家可归,以小见大由点带面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戎车满关东”,呈现战火纷飞的动荡时局,常在羁旅中”以问答的形式直抒胸臆,人生短暂,国家太平,幸福安康。答案:(1)C(2)①反映出社会动荡的时代风貌:满眼烽火,到处戎车。②记录了黎民百姓的生存困境:战乱中诗人颠沛流离。这是虎狼横行时代民众苦难的缩影。5.(12分)“草木书社”选取以卜两篇文言文作为师生共读篇目,请完成探究任务。【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①,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②,因驮黄檗人往③,不一④,山中人王维白。(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注释】①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②无忽:不可疏忽错过。③因驮黄檗(bò)人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含义。①不蔓不枝蔓:生藤蔓②草木蔓发蔓:蔓延(2)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A.甲文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莲花”自喻,表达自己对高尚情操的坚守。B.乙文段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以诗人的语言和画家的构思描绘出一幅春日胜景图。C.甲文用“菊”和“牡丹”反衬“莲”清逸超群的美德。D.乙文段写景动静结合,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美好。(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然是中有深趣矣!(4)周敦颐是北宋理学家,在文学创作上倾向“文以载道”,倡导文学为服务社会,其文学创作遵循自然与内心,追求情感的升华和灵魂的自由。你更欣赏哪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呢?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翻译。①句意:不生蔓,也不长枝。②句意:草木蔓延生长。蔓:蔓延。(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ABD.正确。C.有误,“菊”代表隐逸者;“牡丹”象征富贵者。故选:C。(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重点词:染,被沾染;濯。句意: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经过清水的洗涤后。②重点词:然,然而;是,这!(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创作风格。周敦颐的《爱莲说》通过莲花的描写,赞美君子的品格,明显是用自然物象承载道德理念。文章结构清晰,有明显的说教和道德引导意图,邀请友人同游。语言优美,如“草木蔓发,体现了他追求自然与内心契合的美学。我更愿追随王维踏过湿润的青皋。毕竟,往往诞生于那些超越实用主义的。答案:(1)①生藤蔓②蔓延(2)C(3)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②然而这其中(山水间)蕴含着深远的意趣啊!(4)示例:我更欣赏周敦颐“文以载道”的风格。甲文通过“莲”的意象传达对君子品格的追求,体现了文学服务社会的价值,既赞美高洁情操,具有教化意义,使作品兼具美感与思想深度。二、万物有灵6.(12分)万物有灵且美。为了培养同学们的感受力,学校语文科组设计了“万物并育”“万物共情”“万物成诗”三大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万物并育】材料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天下万物共同生长而互不妨害。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于1879年提出了“共生理论”,最初作为一个生态学上的概念,在河流中间修建大坝作为“避难所”,它们利用水源创造了湿地,为迁徙的水鸟提供了充足的栖息地。在那些存在河狸堤坝的湿地,野鸭数量是没有河狸堤坝湿地的75倍。由此可见,也为生物的多样性做出了许多贡献。材料二: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指数显示,从1970年到2020年的50年间,全球野生动植物种群平均规模缩减了73%(人类的食物系统是主要驱动因素),其次是过度开发、入侵物种和疾病。其他威胁包括气候变化(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提及最多)和污染(尤其是在北美地区和亚太地区)。材料三:在我国东南沿海,生长着一片片神奇的胎生植物群落。它们好似一颗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蜿蜒的海岸线上,既可防风消浪,又能净化海水,经过严格保护和大规模生态修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少数国家之一。红树林的锐减与修复(1)结合材料一,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对“共生”的理解。(2)选出以下推论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BA.全球野生动物种群规模缩减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B.从90年代中期到2010年之前,海洋珊瑚的数量呈现滑坡式下降趋势。C.鸟类动物的缩减趋势比两栖类动物的缩减趋势更明显。D.我国红树林面积持续缩减,这为沿海地区的环境保护敲响了警钟。(3)以下是对三则材料的梳理,请补充横线上的内容。①河狸与湿地的共生关系;②人类需要保护共生关系,以维护生态平衡;③防风固沙、净化水质、提供栖息地。(4)如图是“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海报,请结合以上材料的核心观点,为海报添加一则60字以内的宣传文案。【解答】(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天下万物共同生长而互不妨害,最初作为一个生态学上的概念,也为生物的多样性做出了许多贡献”可知,共同生长和繁衍,反而互相促进,通过合作和互相依赖,同时也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增加。(2)A.有误,结合“全球野生动植物种群平均规模缩减了73%,其次是过度开发。其他威胁包括气候变化(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提及最多)和污染(尤其是在北美地区和亚太地区)”可知。B.正确。C.有误,结合图中所示。D.有误,结合“我国红树林面积曾经一度锐减,经过严格保护和大规模生态修复。红树林的锐减与修复,“我国红树林面积持续缩减”理解有误。故选:B。(3)材料一核心概念“万物并育与共生理论”强调了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共生案例结合“比如河狸为了躲避狼和熊等捕食者,它们利用水源创造了湿地。河狸围出的水坝为附近的植被提供了足够的水分。在那些存在河狸堤坝的湿地。材料二:共生关系的破坏现象表现为全球野生动植物的锐减。启示部分应强调人类需要认识到这种破坏的严重性,以维护生态平衡,这体现了人类通过积极行动恢复生态平衡的可能性,既可防风消浪,还能为鱼虾鸟类提供栖息之所”具体描述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净化水质。(4)要为一则“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海报添加文案,需要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核心观点;材料二揭示了全球野生动植物种群规模缩减的严峻现实及主要原因,体现了人类在生态保护中的积极作用,文案应突出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答案:(1)共生是指不同生物共同生长、互相促进的关系,还能增加生物多样性。(2)B(3)①河狸与湿地的共生关系;②人类需要保护共生关系;③防风固沙、提供栖息地。(4)示例:万物并育,共生共荣,守护地球未来。7.(15分)【万物共情】阅读散文,完成文后的主题学习任务。核桃树李汉荣①秋天来到我们家院子。②爹爹指着院子里这棵茂盛的老核桃树,说,核桃熟了,想吃③爹爹还示范了一下,举起手中的竹竿,用力打树枝上的核桃。核桃就噼噼啪啪落到地上。④爹爹下地去了,我一个人待在院子里,举起竹竿练习打核桃。⑤核桃三三两两落下来,有一颗掉在我头上,好疼。⑥我停下竹竿,拾起地上的核桃,皮都破了,又是打,又是摔⑦难怪,它们都藏在树叶后面,躲避着恶狠狠的竹竿。⑧我就想,它们一生出来就高高地站在树上,站在生活的头顶,对人,对生活⑨难怪,它们都藏在树叶后面。⑩仰起头,我看见,站在枝头上的那些核桃,它们是不是想逃到天上去?⑪当然这是不会的,没有听说也没有见过它们逃走过。去年冬天我就看见,那几颗站在最高枝头上的核桃,最终还是随着雪花落在了地上。⑫除了土地,核桃是无处可去的,人也是这样。⑬一次次举起的竹竿,一次次垂下来,认错似的停在我的手上。⑭我觉得很对不起核桃树,它为我们结果子,我们却打它。⑮我心里想,我若是核桃树,就不结果子,变成别的树,也就不会挨打了吧。⑯后来听我妈说,这棵核桃树已经有一百多岁了,春来发芽,秋来就捧出满树核桃。⑰一百多年了,它一直陪伴着一个家族,它目睹了多少往事,它给了人们多大的恩泽,然而,它挨了多少打啊!⑱再后来,我上学了,学了很多词语和成语,想想我家院子里的核桃树,我就有点明白了⑲“A_____”,核桃树不正是用它的一生,注解着这个词吗?⑳“恩深仇重”,恩深的却似乎反而成了仇重的,结果子的反而要挨打㉑“B_____”,我们不就是这样对待核桃树,对待许多事情吗?㉒那么,核桃树为什么从古至今总是这样,而且有可能永是这样——庇护着人又总是受着人的反复伤害㉓直到有一天我理解了这个古老成语,我才终于理解了核桃树,以及类似核桃树的许多事物。㉔是哪个成语呢?㉕“厚德载物”——就是这个古色古香温柔敦厚的词。㉖以浑厚深沉的道德,负载和养育万事万物,自己则甘于无名无功无我的境界。㉗大地是这样,大地上的众多事物,不都是这样的吗?㉘圣人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㉙去年夏天回老家,看望老娘,当然也看望了比我老娘更老的老核桃树。坐在它的浓荫下㉚我想起它一百多年的年轮里记录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往事,记录着多少念想、喜悦、疼痛、委屈和辛酸,我想起从它的浓荫里走过了多少先人们的背影。㉛这是一棵伤痕累累的老树,这是一棵静默无言的老树,这是一棵厚德载物的老树,这是一棵厚德载物的圣树。㉜于是,我用小刀子在树身上恭恭敬敬刻上“厚德载物”四个字,以礼赞它的大恩大德。㉝刻完,细看那字,笔笔画画都是伤痕。㉞我忽然悟到,即使我赞美它的时候,也依然在伤害它。㉟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厚德载物。㊱我能做到吗?你能做到吗?我们能做到吗?㊲哪怕我们德也不厚,载物也不多,就用一点点德,我们能做到吗?㊳苍天不语,厚土无言,核桃树不说话。㊴它们厚德,它们载物,它们顾不得说什么。㊵天地有大美不言。天地有大善不言。天地有大德不言。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㊷我生天地间,我也是被至大至深的天地厚德所载之物,那么㊸我立正站在核桃树面前,恭恭敬敬,深深鞠躬。㊹刀痕里的四个字看着我。㊺厚德载物,静静地看着我……(原文有改动)梳理•散文形象(1)阅读第⑰段内容,结合文中核桃树的特征,在横线处填写两个成语“A鞠躬尽瘁”,核桃树不正是用它的一生,注解着这个词吗?“B忘恩负义”,我们不就是这样对待核桃树,对待许多事情吗?细品•散文语言(2)请你为文章第⑬段设计朗读的重音或停连(一处即可),并陈述你的设计理由。一次次举起的竹竿,一次次垂下来,认错似的停在我的手上。(3)如何理解第㉞段“即使我赞美它的时候,也依然在伤害它”?揣摩•散文联结(4)文章第㊵段“天地有大美不言”化用自《庄子•知北游》,请从下列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简要说明诗句如何体现“自然无言”的哲理。【诗组一】“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诗组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探意•散文主题(5)李汉荣的散文集《万物皆有欢喜时》有以下三个专题,本文归入哪个专题最适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专题一:远去的乡村专题二:草木有本心专题三:无声的岁月【解答】(1)本题考查成语分析。根据文章内容,夏来遮阴,为人们带来诸多好处,可用“鞠躬尽瘁”来形容,虽然它给予很多,这是不知感恩。(2)本题考查朗读分析。重音可放在“认错似的”,突出“我”意识到打核桃伤害核桃树后内心的愧疚与自责。停连可在“一次次垂下来”后停顿,让听众更能体会“我”内心的转变。(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我”为赞美核桃树在它身上刻“厚德载物”四个字;从深层看,没有真正站在核桃树角度,体现出人类与自然相处方式存在问题。(4)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诗组一:“岂不罹凝寒。”松柏面对严寒不抱怨,展现顽强生命力,契合“自然无言”,明月来相照,明月相伴,以宁静姿态展现自然美好,体现“自然无言”。(5)本题考查阅读拓展。本文虽有乡村场景,故不适合专题一,借核桃树“厚德载物”品质,与“草木有本心”专题契合;文章虽有时间跨度,不适合专题三。答案:(1)A:鞠躬尽瘁B:忘恩负义(2)重音设计:“一次次举起的竹竿,一次次垂下来。”理由:强调“认错似的”。停连设计:“一次次举起的竹竿,|认错似的停在我的手上,给人思考时间。(3)“我”刻字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