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最新版)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设计意图本教案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通过结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升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程前,已具备基本的观察力和简单的实验操作经验。他们可能对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所了解,如天气变化、动植物的生长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三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科学实验和户外观察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上倾向于通过直观感受和动手操作来理解知识。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实验技能,而部分学生则可能需要更多指导和帮助。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部分学生在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时可能存在困难,如对科学术语的理解不够准确,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不够细致。此外,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可能遇到实验器材操作不当、实验步骤不熟悉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教学资源-实物教学资源:动植物标本、天气观测工具(如温度计、风速计)、简单的科学实验器材(如放大镜、试管、滴管)
-软件资源:科学教育软件、互动白板应用
-课程平台:学校科学教育平台或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科学教育视频、在线实验指导手册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设计**时间: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
-展示一幅季节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
-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提出问题:
-“为什么季节会变化?”
-“季节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学生回答: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做好记录。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知识讲解:
-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动画,解释季节变化的原因。
-讲解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过程。
2.实物演示:
-展示温度计、风速计等天气观测工具,讲解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如用冰块融化时间来模拟季节变化对气温的影响。
3.学生互动:
-分组讨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练习题目:
-出具与季节变化相关的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2.学生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3.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中的问题,互相解答疑惑。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
-教师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进行提问。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2.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角色扮演:
-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动植物和人类,模拟季节变化对各自生活的影响。
2.创新教学:
-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季节变化的科学小实验,并说明实验原理。
3.学生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设计,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季节变化的重要性。
2.拓展:
-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和记录季节变化,并与家人分享。
**七、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作业: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季节变化的观察日记,记录一周内的天气变化和自己的感受。
2.鼓励学生: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季节变化,并在家庭或学校中开展相关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季节变化的原因,包括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原理。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以及这些季节对动植物和生活的影响。
2.观察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实验,提高了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
-学生能够细致地记录和描述天气变化,如温度、湿度、风力等。
3.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学会了使用温度计、风速计等科学工具。
-学生能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从而理解季节变化的科学原理。
4.科学思维:
-学生在讨论和实验过程中,培养了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设计和实施,探索季节变化的科学现象,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5.合作与交流: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交流。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季节变化,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7.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在完成观察日记和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提升了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
8.创新与创造:
-学生在设计和展示实验时,展现了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新的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设计①地球公转与自转
-地球自转: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导致昼夜交替。
-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形成四季变化。
②季节的形成
-春季:太阳直射赤道,气温逐渐升高,植物开始生长。
-夏季: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气温最高,白天最长。
-秋季:太阳直射赤道,气温开始下降,植物准备过冬。
-冬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气温最低,白天最短。
③天气观测
-温度计:测量气温。
-风速计:测量风速。
④季节变化的影响
-对动植物:影响植物生长和迁徙,影响动物繁殖和生存。
-对人类:影响穿衣饮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⑤实验操作
-冰块融化实验:观察温度变化对冰块融化速度的影响。
⑥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记录天气变化。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季节变化的原因。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
地球自转一周大约是24小时,那么地球自转一周有多少分钟?
答案:24小时×60分钟/小时=1440分钟
2.例题:
在春季,植物开始生长,平均每天生长2厘米,10天后植物生长了多少厘米?
答案:2厘米/天×10天=20厘米
3.例题:
夏季,某地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最低气温为20摄氏度,这一天的气温变化了多少摄氏度?
答案:35摄氏度-20摄氏度=15摄氏度
4.例题:
冬季,小明每天早上出门时,气温为-5摄氏度,晚上回家时气温为-10摄氏度,这一天小明感受到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
答案:-10摄氏度-(-5摄氏度)=-5摄氏度(温差为5摄氏度)
5.例题:
小红在夏天游泳时,水温为25摄氏度,她感觉水温较冷,她将水温降低了10摄氏度,现在的水温是多少?
答案:25摄氏度-10摄氏度=15摄氏度
补充说明:
-以上例题主要针对课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剂类考试文件分析试题及答案
- 安徒生童话有哪些故事
- 文化产业管理证书考试成功关键试题及答案
- 母猪常见寄生虫的防治考题及答案
- 育婴师心理辅导常见问题考核试题及答案
- 药剂类考试指导性试题及答案细则
- 如何评估专利技术对未来发展的支持性试题及答案
- 二年级上册多音字
- 药剂类临床应用的现实案例试题及答案
- 装修工程预算试题及答案
- 江苏开放大学2023年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60111》形成性考核作业2-实践性环节(占过程性考核成绩的30%)参考答案
-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版)课件
- 井控安全培训-课件
- 瑜伽馆规章制度样本
- DB65T4622-2022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规范
- 喷口送风计算
- 毕业设计(论文)-ZJ-600型罗茨真空泵设计
- 浅谈河北地下水资源开采情况及引发的灾害
- 2023年04月2023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管理及教辅岗位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镇区核心区城市设计
- MT 194-1989煤矿用巷道支架试验方法与型式检验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