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1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2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3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4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刘/走/的/岁/月2025/4

视频中,三人的对话有什么逻辑问题?给你有什么启示?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作用:为什么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2)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2、内容:(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1)常用公式:A是A甲:《哪吒2》已突破100亿。乙:不会吧,我看见是50亿。丙:什么,不是3亿人次吗?甲、乙、丙三人的对话是否违背了同一律?不同时间不同方面3、要求:

(2)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测一测(1)甲:你会选美国的苹果还是中国的小米?

乙:我只喜欢烟台苹果,不仅好吃,还很便宜。(2)甲:我游的比你快。乙:你再快能有奥运冠军快?(3)甲:你怎么看在城市里燃放烟花爆竹?

乙:我趴窗户看。(4)老虎对熊猫说:我感冒了,我想吃掉你。熊猫说:你感冒了,为什么要吃我?老虎说:医生说我要吃白加黑。(5)——味道怎么样?——太烫了。(6)我记得你昨天穿的红裙子,今天怎么换成黑的啦?偷换概念偷换论题偷换概念偷换概念偷换论题未违背同一律4、运用同一律的条件:

(2)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思维中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1)同一律只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的情况下才起作用。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

课堂小结同一律遵循同一律的原因同一律的内容同一律的要求: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错误思维中运用同一律的条件公式基本内容偷换概念偷换论题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2)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作用:为什么思维要遵循矛盾律:1、自相矛盾的问题在哪里?2、内容:(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1)常用公式:A不是非A

有同学说:“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这位同学的话是否成立,为什么?自相矛盾3、要求:

(2)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1)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他俩下棋一丁点儿意思也没有,但有几步还挺有趣。”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他俩下棋一丁点儿意思也没有,但有几步还挺有趣。”这话反映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同真,违反了矛盾律,其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1)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逻辑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唯物辩证法:辩证矛盾)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4、1、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3、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4、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了,但已经不知不觉的过去了。

(2)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逻辑矛盾辩证矛盾辩证矛盾逻辑矛盾

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运用同一律的条件:5、课堂小结矛盾律遵循矛盾律的原因矛盾律的内容矛盾律的要求: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矛盾律运用的条件公式基本内容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2)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为什么要遵循排中律:1、2、内容:(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1)常用公式:A或者非A

我不认为这个苹果好吃,也不认为这个苹果不好吃。这句话是否成立,为什么?同时否定了具有矛盾关系的两种判断“好吃”和“不好吃”3、要求:(2)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1)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乙的回答同时否认了去与不去,违背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谁说我不去?甲:你去,请登记吧。乙:我要是去,早登记了。甲:那么,你是不去呀?乙: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①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不能同真)②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不能同假)③识别的意义: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4、

我认为这个苹果应该很好吃,但是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味。矛盾律

这个苹果不能说好吃,也不能说它不好吃。排中律课堂小结排中律遵循排中律的原因排中律的内容排中律的要求:违反排中律所犯的逻辑错误:两不可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公式基本内容四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1、内容: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3、作用: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2、来源: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人们通过无数次的社会实践,既认识到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原因确定性一致性明确性公式“A”是“A”“A”不是“非A”“A”或者“非A”违反错误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