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第2章计算机网络简介
1.简答题
(1)计算网络的定义。
答: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
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互连起来,在网络管理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等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
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了网络中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目的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哪些?
答: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类型,包括总线型、星型、树型、环型、网状型等等。
(3)计算机网络按照作用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根据计算机网络所不同地理范围,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
网。
(4)OSI七层参考模型包括哪七层以及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OSI七层模型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网络功能分成七个层次,如果按照由低层向高层
的顺序进行排列的话,这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
层和应用层,也就是第一层是物理层,第七层是应用层,在这七层功能划分中,低下四层的
功能偏重于通信控制,但是它们的控制对象是不•样的,高四层的功能偏重于处理用户服务
和各种应用请求。其中第一层至第三层主要提供了网络访问的功能,第四层至第七层用于支
持端到端通信。
(5)TCP/IP模型由哪四层构成?
答:TCP/IP参考模型采用4层结构,各层由上至下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和
网络接口层。
2.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构成,其中,通信子网主要由
(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一计算机网络)和
(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3)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三种。
(4)按地理范围进行分类,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
网)。
(5)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类型包括(总线型)、(星型)、(树型)、(环型)、(网
状型)。
第3章交换机基础
1.简答题
(1)数据交换功能中的地址学习功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地址学习功能主要完成以下内容:
1)源MAC地址学习。交换机通过端口接收到数据包后,会获取数据包中的源MAC地
址,如果检查发现MAC地址与端口映射表中没有与该MAC地址相关的记录,就会在映射
表中添加新的映射记录。
2)端口移动机制。交换机如果发现接收数据包的端口号不同于映射表中登记的数据包
中源MAC地址对应的端口号,就需要修改映射表中的相应记录,将源MAC地址重新学习
到当前接收数据包的端口,从而产生端口移动。
3)地址老化机制。如果交换机的某个端口在规定的一段时间之内没有收到任何数据包,
就会删除映射表中与该端口相关的所有记录。
(2)数据交换功能中的数据包转发功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数据包转发功能主要完成以下内容:
1)交换机的端口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如果数据包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
地址所在的交换机端II不相同,会到内存中的MAC地址映射表中杳找数据包中的目的MAC
地址挂接在哪个端口上,如果在映射表中找到相关记录,会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
传送到映射表中指定的端口,如果在映射表中找不到相关记录,就向所有的端口广播该数据
包,端口接收到回应后,交换机就将原来的目的MAC地址与该端口的对应记录添入内部
MAC地址映射表中;
2)交换机的端口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如果数据包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
地址所在的交换机端口相同,则丢弃该数据包;
3)如果交换机的端口控制电路收到的数据包是广播数据包,则交换机会向除接收端口
以外的其它所有端口转发该广播数据包。
(3)简述二层交换的工作原理。
答:当从某个端口接收到数据帧时.,交换机会检测数据帧中包含的源MAC地址和目的
MAC地址,并将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与端口号一起保存在MAC与端口映射表中,经
过一段时间,交换机就会自动学习到所在网络的所有主机的MAC地址信息。同时,交换机
也会根据数据帧中包含的目的MAC地址,在MAC与端口映射表中查找与该MAC地址相
关的记录,并根据查找结果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处理:
1).如果成功找到与目的MAC地址相关的记录,会首先判断记录中指定的目的端口的工
作状态,如果目的端口没有被阻塞,就将该数据帧从目的端口转发出去,实现了数据帧从源
端II向目的端口的交换。
2).如果没有找到与目的MAC地址相关的记录,就将该数据帧广播发送到除其进入交换
机的端口以外的所有其它端口。
3).如果通过查表发现,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就是该数据帧进入交换机的端口,交
换机将丢弃该数据帧。
(4)简述三层交换的工作原理。
答:三层交换机在收到业务数据流中的第一个IP数据包后,会根据IP包中目的IP地
址选择路由,路由选择成功后,也就确定了该IP数据包从交换机中转发出去的输出端口,
然后将在MAC地址与1P地址映射表中增加该IP数据包在交换机的输出端口的MAC地址
与该目的IP地址的映射记录,当三层交换机收到该'业务数据流的后续IP数据包时,不再需
要选择路由的过程,而是根据目的IP地址从MAC地址与IP地址映射表中查出对应的输出
端口的MAC地址,直接在数据链路层将IP数据包转发出去。
(5)简述VLAN的优点。
答:VLAN技术的出现使网络结构变得灵活、广播风暴得到了控制、网络安全性得到了
提高,并且提高了网络管理效率.、网络连接的灵活性以及网络性能。
2.填空题
(1)数据交换功能的实现涉及到两个子功能,分别是(地址学习)和(数据包转发)。
(2)第三层交换技术是将(路由技术)与(交换技术)合二为一的技术。
(3)VLAN的划分方法有基于(端口)划分、基于(MAC地址)划分、基于(IP地
址)划分等。
第4章路由器基础
1.简答题
(1)简述路由器的功能。
答:路由器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路由选择部分和分组转发部分。
1).路由选择部分
路由选择部分的任务是根据路由选择协议构造路由表,并定期更新和维护路由表。
2).分组转发部分
分组转发部分由三部分组成:交换机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各部分功能如图3-1所
/J1*O
(2)路由表的表项一般包括哪几个字段。
答:路由表的表项主要包含了以下五个字段:
第一个字段是路由的属性,该字段用于说明路由的种类,比如,属性值为C表示直连路
由,属性值为O表示OSPF动态路由,等等。
第二个字段是路由的目的地址,即经过本路由可以到达的地址。
第三个字段包括两个数,分别表示管理距离和路由费用。管理距离用来指定优先使用的
路由种类。在相同的管理距离下还要靠路由费用来决定使用哪一条路由。管理距离和路由费
用相结合成为路由算法确定最优路由的依据。
第四个字段是文字说明,指出路由器的输出端口和下一跳1P地址。
第五个字段是路由的当前状态,指出当前该路由是否可用。
(3)简述路由选择算法的执行过程。
答:
1).从数据分组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IP地址。
2).如果目的IP位于与该路由器直接相连的某个网络之中,那么该分组就不再需要经过
其它路由器的转发,直接将该分组通过路由器的端口传给H的主机(当然,在将数据分组封
装成数据链路帧的时候,会将目的主机IP对应的MAC地址放在帧头中);否则,执行3。
3).如果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含有到达目的IP的路由数据,那么就将数据分组传送给路由
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
4).报告路由选择出错,并丢弃数据分组。
(4)什么是静态路由?
答:静态路由是在路由器中设置数据固定的路由表,只要网络管理员不修改路由表中的
数据,路由表中的数据就不会发生改变,网络管理员在将目的网络地址和路由器端口之间的
对应关系写入路由表之后,就不再需要路由器来试图发现路由甚至和其他的路由器来交换通
向目的网络的路由信息。
(5)什么是自治域?
答:为了能够有效地、方便地管理大规模的网络,人们将整个互联网络划分成多个管理
区域,并且由网络管理中心统一命名这些管理区域,每个管理区域就叫做自治域,一个自治
域将会分配一个全局唯一的号码,有时把这个号码叫做自治域号,同一个自治域内具有统一
的管理机构和统一的路由策略。一个自治域由处于同一个管理机构控制之下的路由器和网络
群构成,它是一个单独的可管理的网络单元(比如,一个公司,一个企业或者一所大学),
一个自治域有时也被称为路由选择域。
2.填空题
(1)路由器属于OS【参考模型中第(三)层的网络互连设备。
(2)路由器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路由选择)部分和(分组转发)
部分。
(3)动态路由协议可以分成两类,分别是(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
(4)根据所执行的算法,常见的两种路由协议类型分别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
路状态路由协议)。
第5章路由器与交换机模拟器
l.Dynamips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Dynamips模拟器使用真实的CiscoIOS操作系统构建了一个学习和培训平台,使得人们
可以方便地熟悉路由器、交换机等通信设备的功能、配置命令及配置流程。
Dynagen是Dynamips的一个基于文本的前端控制系统,它采用超级监控模式和
Dynamips进行通信,Dynagen简化了虚拟网络的创建和操作。
2.启动设备的命令是什么?
答:start
3.查看设备名称、型号、当前状态、服务端口等信息的控制台命令是哪一个?
答:在控制台输入lisi命令,能够看到设备名称、型号、当前状态、服务端口和远程
控制号。
4.noshutdown命令的作用是什么?
答:加电开启端口,使用n。shutdown命令将端口的电源打开,才能真正的起到交换
机的作用.
5.每个设备的idlepc值的含义?
答:每个设备的idlcpc值标识了该设备的cpu占用率,为每个设备设定了idlepc值以后,就
可以降低主机的CPU占用率。
第6章局域网技术
1.简答题
(1)简述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答:数据链路层包括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其中,
LLC子层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对传输介质的访问;而MAC子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连接服务类
型,其中的面向连接的服务可以提供可靠的通信。
与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MAC子层,而与传输媒体无关的内容则放在LLC子层,
这样,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LLC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
(2)简述CSMA/CD的工作原理。
答: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发送方发送数据之前,首先侦听•下传输信道是否空闲,
如果空闲,那么就发送数据,并且在发送数据的同时,一边发送一边继续侦听信道状态,如
果侦听到发生了冲突,那么就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并等待一段随机时间,之后再次重新尝试。
过程总结如下: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即延迟后重发.
(3)简述CSMA/CA的工作原理。
答:CSMA/CA利用ACK响应来避免冲突的发生,也就是说,只有当发送方收到返回
的ACK响应后才确认发送的数据已经正确到达目的地。
(4)WLAN拓扑结构存在哪几种分类方式?
答:有多种WLAN柘扑结构的分类方式,分别如下:
1).根据覆盖区域数量来划分,可分为单区网(SingleCellNetwork,SCN)和多区网
(MultipleCellNetworks,MCN);
2).根据逻辑架构来划分,可分为对等式、基础结构式;
3).根据拓扑形状来划分,可分为线型、星型、环形等;
4).根据控制方式来划分,可分为无中心分布式、有中心集中控制式;
5).根据是否与外网连接来划分,可分为独立WLAN和非独立WLAN;
6).根据无线接入点的功能来划分,可分为Adhoc模式、基础架构模式、多接入点模
式、无线网桥模式和无线中继器模式等
2.填空题
(1)IEEE802标准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2)数据链路层又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3)以太网MAC地址可以分为(单播)地址、(多播)地址和(广播)地址。
(4)要构建一个简单的无线局域网,需要的无线设备一般包括(无线局域网客户端)
和(无线局域网基站设备)。
第7章TCP/IP协议
1.简答题
(1)简述TCP/IP模型的四层组成,并列出各层对应的主要协议。
答:TCP/IP模型由四层组成,各层对应的协议。
1).应用层
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属于该层的协议主要包括如卜.:域名系统
(DomainNameSystem,DNS),文件传输协议(FileTransferProtocol,FTP),超文本传输
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HTTP),POP3,SMTP,SNMP,Telnet,Tftp。
2).传输层
属于传输层的协议主要包括如下:TCP,UDP,
3).网际层
网络层处理报文的路由管理,需要根据报文内的信息来决定报文的传送方向,属于网络
层的协议主要包括如下:ARP,BGP,ICMP,IGMP,IP,OSPF,RARP,RIP。
4).链路层
属于链路层的协议主要包括如下几个:HDLC,PPP,SLIP。
(2)简述IPv4协议的主要功能。
答:IPv4协议的主要功能如下:
1).寻址和路由
2).分段和重组
3).损坏分组检测
(3)简述IPv4地址的A类、B类、C类、D类和E类等五类地址的特点。
答:A类地址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支持巨型规模网络,这种结构的主机地址规模很大。
B类地址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支持中型网络到大型网络。
C类地址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支持大量的小型网络。
D类地址的设计目的是用于在1P网络中的组播。
E类地址用于试验和将来使用。
(4)什么是网络地圮转换?
答: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AddressTranslaiion,NAT)技术就是一种将私有地址与公
有的、合法的IP地址相互.转换的技术,该技术应用于Internet接入网中。
(5)简述DHCP的分配方式。
答:DHCP服务器会雯供三种IP地址分配方式:
1).手动分配方式(ManualAllocation)
手动分配方式就是网络管理员给DHCP客户端(Hosi)分配固定的、不会过期的IP地
址。
2).自动分配方式(AutomaticAllocation)
在自动分配方式情况下,一旦DHCP客户端第一次成功的从DHCP服务器端租到IP地
址后,它就会永远使用这个地址。
3).动态分配方式(DynamicAllocation)
在动态分配方式情况下,当DHCP客户端第一次成功的从DHCP服务器端租到IP地址
后,并不是永久的使用该地址,而是存在地址使用期限,当租约到期以后,客户端就必须释
放之前分配给它的IP地址,该IP地址就可以再次分配给别的DHCP客户端使用。这时候,
原来的客户端可以比其它客户端更优先的更新租约以再次租用原来的IP地址,或者租用其
它IP地址。
(6)与IPv4相比,IPv6具有哪些优势?
答:与IPv4相比,IPv6具有以下优势:
1).1PV6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IPv6地址长度为128比特,地址空间远大于地址长度为
32位的IPv4的地址空间;
2).IPv6简化了IP分组控制头的格式,只有8个字段,从而加快了IP分组的转发速度,
提高了吞吐量;
3).IPv6具有更高的安全性。IPv6中的用户可以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1P报文进
行校验,极大的增强了安全性;
4).IPv6使用更小的路由表。IPv6的地址分配遵循聚类的原则,这样的话,在路由器的
路由表中就可以用一条记录来表示一片子网,从而大大减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
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
5).IPv6增加了时组播的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为控制通信的服务质鼠控制提供了良好
的网络平台,促进了网络上多媒体应用的发展。
(7)简述TCP的主要功能。
答:TCP的主要功能如下:
1).多路复用。
2).重传机制。
3).报文应答。
4).校验数据。
5).乱序重排。
6).流量控制。
7).计时机制。
(8)简述TCP连接建立过程中所需要的三次握手过程。
答:下面以客户端A与服务器端B建立TCP连接为例:
1).作为客户端的A会执行CONNECT原语,指明想连接到的IP地址和端口号,设置它
能够接受的TCP数据报的最大值以及一些可选数据°CONNECT原语向B发送一个特殊的
TCP报文,这个报文不包含任何应用层数据,但是报文控制头中的控制位SYN=1(因此,
这个报文也叫SYN报文)、ACK=0,并将序列号置为随机选择的起始序号,然后等待B的
响应。
2).B收到该报文后,首先察看是否有进程在侦听所接收的报文中的目的端口。如果没有,
B将发送一个RST=1的应答,拒绝建立该连接。如果某个进程正在侦听该端口,便将收到
的TCP报文交给该进程,该进程会为该TCP连接分配TCP缓存和变量,并向A发送允许
连接的报文(该报文也不包含应用层数据),该报文中填有对A报文的确认号(该报文就是
确认报文),并在报文中填上希望的初始序号。
3).A收到来自B的确认报文,也要给该TCP连接分配缓存和变量,A还会向B发送一
个置SYN为OR的报文,并且填有相应的确认号。
(9)简述UDP和TCP的区别,,
答:TCP和UDP都是传输层协议,都采用IP协议作为它们的网络层协议。但是它们是
被设计用来做不同事情的,
1).TCP和UDP的主要差别在于可靠性。TCP高度可靠,而UDP不具有TCP所具有的
可靠机制,它是一个尽力转发数据报的协议,它不保证数据不受损害地到达目的端。
2).TCP比UDP更复亲,需要大量的资源开销,而UDP更简单,节约资源。
3).对于数据分成多个报文并且需要对数据流传输进行调节的场景,TCP更适合,而UDP
更适于发送小的、单独的报文。
4).UDP的操作执行比TCP快很多,UDP具有TCP所不及的速度优势,UDP比TCP更
高效,因此,UDP适于不断出现的、和时间相关的应用,比如,IP上传输的语音和实时的
可视会议。
2.填空题
(1)每一个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2)子网划分就是将IP地址中的主机地址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作为(子网标
识),另一部分作为(子网内的主机标识)。
(3)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其中包括(静态转换)、(动态转换)和(端
口多路复用)。
(4)IPv6支持三大类地址,分别是(单播)地址、(组播)地址和(任播)地址,
(5)一般将传输层的端口空间分成两大类,分别是(公认端口)、(动态端口)。
第8章网络管理系统
I.简答题
(1)简述故障管理的主要功能。
答:故障管理就是收集、过游和归并网络事件,有效地发现、确认、记录和定位网络故
隙,分析故障原因并给出徘错建议与排错工具,形成故障发现、故障告警、故障隔离、故障
排除和故障预防的一整套机制。
(2)简述计费管理的主要功能。
答:计费管理的主要功能如下:统计资源利用率,确定费率,计费数据管理与维护,计
费数据采集,计费政策制定,计费政策比较与决策支持,计费数据分析与费用计算,计费数
据查询,计费费用分摊,计费控制。
(3)简述配置管理的主要功能。
答:配置管理的主要功能如下:自动获取配置信息,写入配置信息,配置一致性检查,
用户操作记录功能。
(4)简述性能管埋的主要功能。
答:性能管理的主要功能如下:
1).性能监测
2).性能数据保存
3).阀值控制
4).性能分析
5).性能报告
6).性能告警
7).性能数据查询
(5)简述安全管理的主要功能。
答:安全管理的主要功能如下:
1).管理员身份认证
2).网络管理员分组管理与访问控制
3).管理信息存储和传输的加密与完整性
4).系统日志分析
5).主机系统安全漏洞检测
6).告警事件分析
7).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
(6)简述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5个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答: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主要由5个部分组成:
1).管理者,用于执行具体的管理操作。
2).被管代理,监测所在被管设备的工作状况,收集被管设备的信息并存入管理信息库中,
并且负责监听、接收和响应来自管理者的网络管理杳询或控制命令。
3).网络管理协议,网络管理协议位于管理者和被管代理之间,它描述了管理者与被管代
理之间的统一的数据通信机制,统一规定了管理者和被管代理之间的命令和响应信息,定义
了二者之间的信息交互流程,定义了管理者和被管代理之间协议数据单元(PDU)的种类和
格式。
4).管理信息库:管理信息库(ManagementInformationBase,MIB)就是一个存储被管
对象信息的数据库,MIB位于被管设备的存储器中,它是一个具有动态刷新特点的数据库,
内容包括设备的配置信息、数据通信的统计信息、安全性信息和设备特有的信息。
5).多个被管资源,被管对象的集合构成被管资源。
2.填空题
(1)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分别是(故障管理)、(计费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
和(安全管理)。
(2)网络管理系统一般采用集中式管理,也就是(管理者一一被管代理)的一对多通
信模型。
(3)网络管理系统可以采用的主要体系结构有三种,分别是(集中式体系结构)、(分
层式体系结构)和(分布式体系结构)。
第9章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1.简答题
(1)简述SNMP网络管理系统的4个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主要功能。
答:SNMP网络管理系统的4个基本组成部分:SNMP管理站、SNMP代理、SNMP和
SNMP管理信息库(SNMP-MIB)。
D.SNMP管理站是网络管理员和网络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它接收网络管理员的管理
命令并转换成对被管资源的监控命令,然后通过SNMP与SNMP代理通信,发送监控命令,
从被管资源的MIB中提取相关信息,并接收SNMP代理返回的响应,然后进行数据分析等
操作。
2).SNMP代理,被管资源都配置了SNMP代理,SNMP代理不仅能收集和处理被管资
源中的信息,还能与SNMP管理站通信,以配合SNMP管理站的管理工作。
3).SNMP管理信息库(SNMP-MIB):网络资源的所有对象一股都会在管理信息库中定
义。SNMP管理站通过获取MIB对象的值来实现监测功能,也可以通过修改MIB对象的值
来实现控制功能。
4).SNMP是定义SNMP管理站与SNMP代理之间如何交换管理信息的协议,尽量简单
和尽量少的网络管理流量是SNMP的设计原则。
(2)简述SNMP采用轮询方式的两个原因。
答:采用轮询方式的两个原因
①SNMP使用嵌入到被管网络资源中的SNMP代理来收集网络的通信数据和与该被管
网络资源相关的统计数据,SNMP代理不断地收集统计数据,并把这些数据记录到被管网络
资源的MIB中。在SNMP网络管理系统中,往往一个S7MP管理站会负责管理多个SNMP
代理,SNMP管理站为了能够获取实时的被管网络资源的管理数据,SNMP管理站会按照一
定的周期通过发送MIB对象查询命令来轮询各个SNMP代理,来获取各个MIB中的管理
数据。
②SNMP是应用层协议,它采用UDP作为传输层也议,由于UDP提供的是无连接服
务,SNMP无需在SNMP管理站和SNMP代理之间保持连接,因此,SNMP并不要求消息
的可靠性,也不保证SNMP报文能否正确到达。
(3)什么是MIB树的对象标识符?
答:MIB树中每一层的每一个节点都用唯一的数字来标识,并且每一层的数字标识都从
1开始递增编号,这样的话,MIB树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用从根节点到该节点的路径上的
所有节点的一连串数字来表示,也就是说,MIB树中的每一个对象都可以用一串数字来唯
一确定,这串数字就称为对象的对象标识符(ObjectIDcntificr,OID),通过对象标识符可以
确定从根到该对象的一条路径。
2.填空题
(1)SNMP提供了两种从网络被管资源中收集网络管理信息的方法:一种是(粒询力
式),另一种是(基于中断的方式)。
(2)通常SNMP代理进程默认的监听端口为(161),而SNMP管理进程则用端口(162)
接收来自SNMP代理的命令。
(3)SNMP报文由[SNMP报文首部)和(SNMP数据单元)两个部分组成。
答:
第10章网络设备配置维护
1.简答题
(1)简述Telnet客户端与远端Telnet服务器端的处理步骤。
答:1.本地Telnet客户端需要完成的操作:
(1)建立本地Telnet客户端与远端Telnet服务器端的TCP连接。
(2)本地Telnei客户端接收本地键盘键入或鼠标单击的信息,并转换成标准格式
发送给远端Telnet服务器端。
(3)本地Telnet客户端从远端Telnet服务器端接收返回的信息。
(4)本地Telnet客户端将信息显示在本地屏幕上。
2.远端Telnet服务器端需要完成的操作:
(1)远端Telnet服务器端通知发送Telnet会话请求的Telnet客户端已经准备就绪,
等待接收命令。
(2)远端Telnet服务器端收到来自Telnet客户端的命令后,执行相应的命令处理。
(3)远端Telnet服务器端将执行命令的处理结果返回给Telnet客户端。
(4)远端Telnei服务器端等待接收新命令。
(2)列出Tftp客户端与Tftp服务器端之间的五种交互报文。
答:T即客户端与T即服务器端之间有五种交互报文,分别如下:
1).RRQ报文(ReadRequest,读请求)。
2).WRQ报文(WriteRequest,写请求)。
3).DATA报文(Data,数据分组)。
4).ACK报文(Acknowledgment,应答报文
5).ERROR报文(Error,差错报文)。
2.填空题
(1)Telnet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2)Telnet采用(TCP)协议来维护可靠的、稳定的连接,它使用了该协议的(23)端
口。
(3)Tftp使用(UDP)协议来传输文件,缺省端口采用(69)。
第11章MAC地址与IP地址维护
1.写出显示ARP表中的所有表项的命令。
答:ARP-a
2.写出从ARP表中删除指定hostname或IP地址的表项的命令。
答:ARP-dhostname[IP_addr]
删除指定hosiname或IP地址的表项。
3.写出在ARP表中增加新的静态表项的命令。
答:ARP-sinct_addreth_addr[ifladdr]
添加主机并且将Internet地址inet_addr与物理地址eth_addr相关联。在ARP表中增加
新的静态表项,该项是永久的。
4.写出IPconfig命令中显示本地主机全部网络基本信息的命令。
答:ipconfig/all
显示完整配置信息。
5.写出IPconfig命令中释放当前IP地址配置的命令。
答:ipconfig/release的功能是释放当前的IP地址配置。
6.写出IPconfig命令中重新获取新IP地址配置的命令。
答:ipconfig/renew的功能是重新获取新的IP地址配置
第12章网络链路诊断
1.简答题
(1)简述PathPing的主要功能。
答:PathPing可以用来检测和统计位于源设备和目的设备之间的路径上的网络设冬(主
要是路由器)所产生的传输滞后时间和数据包丢失率,并显示路径信息和统计信息。
(2)简述Traceri的主要功能。
答:检查从源端到达目的端的网络连接是否可用。
(3)简述Traceri的工作原理。
答:源端每轮向目的端发送一个ICMP回声请求报文,并且每轮设置IP控制头中的TTL
字段值为n,每轮的n递增,n从1开始,n代表跳数,第n跳(也就是该回声请求报文所
到达的第n个三层网络设备)收到ICMP回声请求报文后,会向源端返回一个TTL超时的
ICMP错误信息,并且该报文中包含着第n跳的IP地址,这样的话,源端就获得了从源端到
达目的端的路由中第n个三层网络设备的IP地址。这样不断重复进行下去,直到源端发送
的ICMP回声请求报文到达了目的端,当源端收到来自目的端的端口不可达的ICMP错误消
息后,就会知道ICMP回声请求报文已经到达了目的端,就结束向目的端发送ICMP回声请
求报文的过程,并且获得了从源端到目的端所经历的路径。
(4)写出PathPing设置两次Ping之间等待的时间的命令。
答:pathping-pperiod
设胃两次Ping方间等待的时间(以亳秒为单位).
(5)写出PathPing设置每次等待回夏的超时时间的命令。
答:pathping-wtimeout
设置每次等待回复的超时时间(以亳秒为单位)。
(6)写出PathPing不将地址解析成主机名的命令。
答:pathping-n
不将地址解析成主机名。
(7)写出tracert不将中间路由器的IP地址解析为主机名的命令。
答:tracert-d
不将中间路由器的1P地址解析为主机名,这样可以加速Tracert的运行。
(8)写出"ping-t"的功能。
答:Ping指定的主机,直到停止。
1)若要查看统计信息并继续操作,请按Cor.trol+Break组合键;
2)若要停止,请按Control+C组合键。
(9)写出Ping将IP地址解析成主机名并显示的命令。
答:ping-a
将IP地址解析成主机名并显示。
(10)写出“ping-n”的功能。
答:ping-ncount
设置要发送的回声请求测试包的数量,通过这人命令设定测试包的不同数量,对于
测量网络速度很有帮助,通过发送不同数量的测试包,可以获得不同情况下数据包返回
的平均时间、最快时诃、最慢时间分别是多少。
2.填空题
(1)PathPing包含了(Tracert)和(Ping)的功能.
(2)Traceri命令通过每次递增所发送的ICMP回声请求(ECHO-REQUEST)报文的IP
控制头中的(TTL)字段值,来确定从源端到达目的端的路径。
第13章服务器状态监测
1.简述PortQry的主要功能。
答:用于检测本地主机或远程主机上的TCP或UDP端口的状态,通过PortQry报告的检测
结果,可以帮助解决TCPIP的连接问题。
2.简述ServersAlive的主要功能。
答:可以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个体诊所市场专项调研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2025年语音门户系统-语灵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自攻自钻螺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砂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溴己新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清洁站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海运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潜力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汽车清洁剂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模块化地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柠檬酸他莫昔芬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科学知识点(知识清单)五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
- 设备维修规程
- 西川煤矿整合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Unit 6 Lesson 1 A Medical Pioneer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二册
- 英语答题卡2023年全国小学生英语能力测评(NEPTP)低年级组
- 国家开放大学《哲学基础》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输电线路外力破坏危害及特点
- 医院工作中常见的法律风险和对策专家讲座
- (完整word版)扣字词汇124
- 升压站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 GB/T 24825-2009LED模块用直流或交流电子控制装置性能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