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基础教案_第1页
解剖学基础教案_第2页
解剖学基础教案_第3页
解剖学基础教案_第4页
解剖学基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次第1周,第1次课2学时

章节

第一章绪论

名称

1.掌握解剖常用术语

教学

2.熟悉人体器官、系统的概念

目的

3.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人体的变异和畸形

教学

讲述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重点

教学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地、面和方位术语

难点

新课导入:

教辅助手段

学人体是神秘的,是美丽的,好比一台高度自动化的机器。《人体解剖学》将带你走进神秘的和

过人体,去偷是人体,剖视人体,去了解人体的分部、结构,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历史、发展前时间分配

程景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与授课: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此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基本功

能的形态科学,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

来源于解剖学,故该学科也是医学各学科的先修课。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医学生

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广义的解剖学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和胚胎学。人体解剖学又可分为系统

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按人体功能系统阐述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称系统解剖学,一般而言的解

剖学就是指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按人体结构的部位,由浅入深侧重研究各局部组成

结构的形态及毗邻关系的科学称局部解剖学。

由于研究的角度、手段和目的不同,人体解剖学又可分出若干门类。如临床解剖学,X解

剖学,断层解剖学,运动解剖学,生长(或年龄)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

三、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形态功能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组织。人体有四种基

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几种不同的组织组合成具有一定形

态和功能的结构称器官,如心、肝、肺、肾等。若干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

构成系统。人体有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脉管、感觉器和神经等系统。

各系统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彼此联系,相互协调,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

体。

四、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教辅助手段

学1.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下肢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和

过时间分配

程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2.方位:近头顶者为J_,近足底者为下;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距正中矢状面近

者为内侧,远者为外侧。

以附着点为准,距其近者为近侧,反之为远侧。

对空腔脏器,距其腔内近者为内,远者为外。

以体表为准,近者为浅,远者为深。

3.轴:冠状轴:呈左右位;矢状轴:呈前后位;垂直轴:呈上下位。

4.面: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的切面。通过正中线的为正中矢状面。

冠状面(额状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半的切面。

水平面(横切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半的切面。

器官通常用纵切面(与长轴一致)和横切面(与长轴垂直)。

五、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1.进化论的观点

2.形态和功能相互联系的观点

3.局部和整体统一的观点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讨1.如何区分矢状轴与冠状轴?

论2.看图选择题(多媒体练习)。

1.正确的解剖学姿势应该如何描述?

2.说出人体的方位术语。

第1周,第2次课2学时

周次

章节第三章运动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颅骨

名称

教学1.掌握骨的构造、功能;掌握颅骨的位置、组成、分部和功能;脑颅与面颅诸骨的名称、位置。

目的2.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脑颅与面颅了解其分部。

教学

骨的构造、功能;颅骨的位置、组成、分部和功能;脑演与面颅诸骨的名称、位置。

重点

教学

骨的构造:脑颅与面颅诸骨的名称、位置。

难点

1.复习上一次课重点内容:

辅助手段

2.新课教学内容:第三章骨学和

第一节概述时间分配

骨是一种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坚韧而有弹性,有血管和神经分布,能不断进行新

陈代谢,并有修复、改造和再生能力。成人骨共有206块,按其所在的部位可分为颅骨29块、

躯干骨51块和四肢骨(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三部分。

—、骨的形态分类

骨的形态不一,根据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1.长骨呈长管状,分一体两端。长骨中部细长称为体或骨干,体内的腔称骨髓腔,容纳骨

髓。骨的两端膨大称为箭,箭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骨干与部邻接的部分称干甑端。长骨

多见于四肢,如股骨和肱骨。

教2.短骨呈立方形,位于连接牢固并有一定灵活性的部位,如手的腕骨和足的附骨。

3.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容纳重要器官的腔壁,起保护作用,加颅盖骨、胸骨、髓骨等。

程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功能各异,如椎骨和某些颅骨。在一些不规则骨内,具有含气的腔,

与称含气骨,如上颌骨和额骨等。

二、骨的构造

骨是由骨质、骨膜和骨髓三部分构成。

1.骨膜是被覆于骨内、外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分布于除关节面以外整个骨外面。

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的称骨内膜。骨膜呈淡红色,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

巴管,对骨的营养、生长或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2.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致密坚硬,耐压性较大,由紧密排列成层的骨板构成,

分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呈海绵状,由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位于骨的内部。主要分布于长

骨两端和短骨、扁骨内。顿盖骨的骨松质称为板障。

3.骨髓充满于长骨的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含有

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黄骨髓一般5〜7岁以后开始出现于长

骨骨干中,含大量的脂肪组织,失去造血活力。成人红骨髓主要分布于长骨的两端、短骨、

扁骨和不规则骨的松质内,如肋骨、胸骨和椎骨等处。这些地方的红骨髓可终生保持。临床

上常在能结节、慌后上棘和胸骨等处穿刺取样,检查骨储。

3.骨髓充满于长骨的地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含

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黄骨髓一般5〜7岁以后开始出现于

长骨骨干中,含大量的脂肪组织,失去造血活力。成人红骨髓主要分布于长骨的两端、短骨、

扁骨和不规则骨的松质内,如肋骨、胸骨和椎骨等处。这些地方的红骨髓可终生保持。临床

上常在骼结节、骸后上棘和胸背等处穿刺取样,检查骨髓。

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辅助手段

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由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组成,它使骨具和

时间分配

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主要是钙盐,使骨具有硬度。一生中骨的无机物与有机物不断变化,

年龄愈大,无机物的比例愈高。因此,年幼者骨易变形,年长者易发生骨折。

学四,骨的发生和生长

过以两种方式发育成骨:①膜化骨,②软骨化骨。

第二节颅骨

内一、颅的组成

容颅位于脊柱的上方,由23块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骨包括

成对的顶骨和颍骨;不成对的额骨、蝶骨、枕骨和筛骨,共8块,围成颅腔,容纳脑。面颅

骨包括成对的上颌骨、颈骨、鼻骨、泪骨、腭骨及下鼻甲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及舌骨,

共15块,构成眶、鼻腔、LI腔和面部的骨性支架.

二、颅的整体观

1.颅上面观:颅的上面称颅盖。有三条缝,即位于额骨与两侧顶骨的冠状缝,两顶骨之间

的矢状缝以及两侧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人字缝。

2.颅侧面观:由额骨、蝶骨、顶骨、颍骨及枕骨构成。侧面中部有外耳门,外耳门后下方

的突起即乳突。在撅窝内有额骨、顶骨、颈骨和蝶骨四骨交界处所构成的翼点。颜窝下方

的窝称颜下窝,窝内有三角形裂隙,其深部称翼腭窝。此窝向外通撅下窝;向前借眶下裂

通眶;向内借蝶腭孔通鼻腔;向后借圆孔通颅中窝,借翼管道颅底外面,向下经腭大孔通口

腔。

3.顿前面观:前面可见一对容纳眼球的眶和位于其间的骨性鼻腔,下方为由上颌骨、下颌

骨围成的口腔。

(1)眶分为底、尖和四壁,眶尖部有视神经孔,眶下壁有眠下沟、管、孔。

(2)骨性鼻腔外侧壁有向下突出的三个骨片,自上而下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

甲。各鼻甲下方的间隙,分别称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鼻腔周围有四对鼻旁窦,分

别开口于鼻腔。其中额窦、上领窦和前筛窦、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4.卢页底外面观:颅底外面前部由上颌骨和腭骨水平板围成的部分称骨腭,中部是蝶骨的

翼突,后部正中有一大孔,称枕骨大孔,其前外方分别有破裂孔、颈静脉孔、颈动脉管外口等

结构。

5.颅底内面观:由前向后分三个窝。

(1)颅前窝由额骨眶部、筛骨的筛板和蝶骨小翼构成。正中线上由前向后有额崎、盲孔、

鸡冠等结构。筛板上有筛孔通鼻腔。

(2)颅中窝内蝶骨体和大翼、颍骨岩部等构成。中央是蝶骨体,上面有垂体窝,窝前外

侧有视神经管。垂体窝和鞍背统祢蝶鞍。其两侧,有前向后,依次有眶上裂、同孔、卵圆

孔和棘孔等。

(2)颅中窝内蝶骨体和大翼、颠骨岩部等构成。中央是蝶骨体,上面有垂体窝,窝前外

侧有视神经管。垂体窝和鞍背统称蝶鞍。其两侧,有前向后,依次有眶上裂、圆孔、卵圆

孔和棘孔等。

(3)颅后窝主要由枕骨和颍骨岩部后面等构成。窝中央有枕骨大孔。还有枕内隆凸、横辅助手段

窦沟、乙状窦沟和舌下神经管等结构。和

时间分配

教三、新生儿颅的特征

学新生儿由于脑和感觉器官发育早,故脑颅远大于面颅。额结节、顶结节和枕鳞都是骨化

中心,发育明显,新生儿颅顶呈五角形。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与骨之间的间隙充满纤维

与组织,间隙的膜较大称为颅囱,主要有前囱和后囱。前囱在生后1-2岁闭合。新生儿面颅中

内的上、下颌骨不发达,无牙,鼻旁窦未发育,眉弓、乳突不明显,故新生儿面颅短,口鼻较小。

1.在形态上,骨可以分成几类?

2.在成年人,红骨髓存在于哪些部位?

3.简述新生儿颅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3.简述新生儿颅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作1.骨的构造有哪些?

业2.成对的面颅骨有哪些?

思3.颅底内面的主要有哪些孔、裂?

考4.新生儿颅有哪些形态和结构特征?

成年人共有约206块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类。骨由骨质、骨膜和

骨髓构成。骨质分为骨密质划骨松质。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生长、修复

和改建起重要作用。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人,红骨髓存在于扁骨、短骨

和长骨两端骨箭的骨松质内。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两种成分组成,有机质赋予骨的韧性和弹性,无机质

使骨质坚硬挺实。

颅由23块颅骨组成。其中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颅侧面可见外耳门、乳突、颈弓及翼点。

眶尖经视神经管通向颅中窝;外侧分别有眶上裂和眶下裂:内侧壁前下部有泪囊窝。骨性鼻腔外侧壁有

上、中、下鼻甲,各鼻甲下方有相应的鼻道。顶经筛孔通顷腔。

鼻旁窦有4对,上颌窦、额窦和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

筛隐窝。

颅前窝有筛孔。顿中窝有垂体窝、视神经管、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和破裂孔。颅后窝有

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枕内隆凸、横窦沟、乙状窦沟、颈静脉孔和内耳门等。

颅底外面可见枕骨大孔、枕牌、颈静脉孔、动脉管外口、茎乳孔、下颌窝、关节结芍等。

新生儿颅有颅肉。前囱呈菱形,生后1〜2岁闭合。

新生儿颅有颅卤。前囱呈菱形,生后1〜2岁闭合。

第2周,第3次课2学时

周次

章节

第三章运动系统、第三节躯干骨

名称

1.掌握躯干骨的组成及其功能。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分部和功能,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征

及其功能特点,掌握肋骨的一般形态部分、结构和功能。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与部分。

教学

2.熟悉躯干骨的重要体表标志。

目的

3.了解第一肋骨和末二肋骨的形态特征以及肋软骨的一般形态。了解椎骨、肋的数H变异、脊柱裂

等畸形。

躯干骨的组成及其功能.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分部和功能,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特点,

教学

肋骨的一般形态部分、结构和功能。胸骨的形态结构与部分。

重点

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分部和功能,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特点,肋骨的一般形态部分、

教学

结构和功能。

难点

1.复习上一次课重点内容:

教辅助手段

学2.新课教学内容:第三节躯干骨和

过教学内容时间分配

程成人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24块椎骨、1块能骨和1块尾骨、12对肋和1块胸

与骨构成。

一、椎骨

椎骨在未成年前有32〜34块,即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舐椎5块、尾椎3〜

4块。成年5块舐椎融合成1块跋骨,尾椎融合成1块尾骨。

1.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为不规则骨,典型椎骨由位于前方端圆柱形的椎体和后方板状的

椎弓构成。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椎孔,各部椎孔相连成椎管。椎体呈扁圆柱形,表层为密

质,内部为松质。椎弓左右对称,前部缩窄的部分为椎弓根,其上、下缘为椎骨上、下切

迹。后部较宽的部分为推弓板。上、下两个相邻椎弓根的椎骨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内有

脊神经根通过。从椎弓板上发出7个突起即椎弓正中向后伸出的一个棘突,向两侧突出的一

对横突,两侧向上的一对上关节突和向下的一对下关节突。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椎体小,椎孔大。横突根部有横突孔,横突的未端前后各有一结节。第6颈

椎棘突较短,未端分叉。

第1颈椎又名寰椎S,呈环形,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构。

前弓后面正中有齿突凹,侧块有上、下关节面

第2颈椎又名枢椎,由椎体向上伸出一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

第7颈椎又名隆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

(2)胸椎椎体呈心形,在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各有一半圆形肋凹。横突未端前面有横

突肋凹。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彼此掩盖成叠瓦状。

(3)腰椎:椎体大,椎弓发达,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

(4)眠骨:由5个艇椎愈合而成,呈倒置的二角形。底向上,底的前缘中份向前突,称岬。

怅骨前面光滑微凹,有4对舐前孔。背面隆凸粗糙,有4对怅后孔。由微椎椎孔连接成舐管。

(4)舐骨:由5个舐椎愈合而成,呈倒置的三角形。底向上,底的前缘中份向前突,称岬。

撕骨前面光滑微凹,有4对舐前孔。背面隆凸粗糙,有4对舐后孔。由撕椎椎孔连接成舐管。

舐管向下开口于舐骨背面下部的舐管裂孔,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称淞角。微骨侧有耳状辅助手段

面与骼骨耳状面相关节。和

二、肋时间分配

学肋由肋骨和肋软骨,共12对。上7对肋骨的前端借助软骨连于胸骨,称真肋。第8-10

过对肋骨的前端借助软骨连于上位软骨,形成肋弓,称假肋。第1L12对肋前端游离,称浮

肋。

内肋骨可分为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叫肋头,与胸椎体上的肋凹相关节。肋头后外

容方有肋结节,其上有关节面,与横突肋凹相关节。肋体分上、下缘和内、外面。内面下

缘处一浅沟称肋沟。体的后份急转处称肋角。肋骨前端接肋软骨。

三、胸骨

属于扁骨,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柄上缘有颈静脉切迹。

柄和体连结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胸骨角,两侧连笫2肋软骨。

相关新内容

舐管穿刺麻醉术:欺管穿刺麻醉术是硬膜外隙最下端的麻醉,常用于肛门、会阴部手

术。

1.舐管裂孔的体表定位(1〕两侧舐角连线中点上方(一般不超过3cm),皮肤呈三角

形凹陷处。(2)左能后上棘与右坐骨结节做连线,右箭后上棘与左坐骨结节做连线,两

连线交叉点处。

2.穿刺角度当处于俯卧位,双下肢并拢并降低时,舐管与穿刺点皮肤在男性约为

15°〜30°角,女性约为30,〜45°角,穿刺角度过大或过小均不易进入舐管。

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1.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上缘,左、右锁骨内侧端之间,与第2胸椎体下缘线平齐。

2.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结处微向前凸的角,两侧接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骨的

重要标志。可与第4胸椎体下缘平齐。

3.肋弓由第8To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左右肋弓。是临床上腹部触诊的重

要标志。

4.概管裂孔和舐角在箴骨背面正中的下端,左右两箴角之间,为箴管向下的开口,齐

脊髓硬膜外腔的终点。

5.第7颈椎棘突头向前俯屈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可作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的标

4fco

论1.简述第3〜6颈椎的主要特点。

;1.简述椎骨的一般形态。

看2.什么是胸骨角?它有何临床意义?

士2.什么是胸骨角?它有何临床意义?

国2.什么是胸骨角?它有何临床意义?

•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

•成年人有26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舐骨和1块尾骨。椎骨由椎体和椎弓

本组成,两者围成椎孔,所有椎骨的椎孔连成椎管。椎弓分为椎弓根和椎弓板,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

课围成椎间孔。自推弓发出7个突起。颈椎有横突孔,棘突短小,末端分叉;寰椎无椎体、棘突和上、下

小关节突;枢椎有齿突。胸椎有上、下肋凹和横突肋凹。腰椎棘突呈直立的板状,水平后伸。能骨有岬、

结舐管、帐管裂孔、舐角等结沟。

・肋共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

・胸骨可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3部分。胸骨体与柄相接处形成胸骨角。

第2周,第4次课2学时

周次

章节

第三章运动系统、第四节四肢骨(上肢骨)

名称

1.掌握附肢骨的组成并了解其功能。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分部、排列及其功能;上肢带骨的锁骨与肩

教学胛骨的位置、形态;自由上肢骨的肱骨、尺骨、梳骨的位置与形态。

目的2.熟悉上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3.了解腕骨、掌骨和指骨的基本形态、位置和排列。

教学

上肢骨的组成、分部、排列及其功能

重点

教学

上肢带骨、自由上肢骨的位置、形态与结构。

难点

1.复习上一次课重点内容:

辅助手段

2.新课教学内容:第四节四肢骨(上肢骨)和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

上肢骨由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组成。

一、上肢带骨包括肩胛骨和锁骨。

1.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呈“S”形,内侧端粗大为胸骨端,有关节面与胸骨柄两侧构

成胸锁关节。外侧端扁平为肩峰端,与肩脚骨的肩峰相关节。锁骨对固定上肢、支持肩胛骨、

便于上肢灵活运动起重要作用。锁骨中、外1/3交界处易发生骨折。

2.肩胛骨:位于胸廓后外侧的.1二份,是三角形的扁骨,可分为3个缘、3个角和前、后两面。

上缘短而薄,外侧有喙突。外侧缘肥厚、内侧缘薄而长。外侧角有关节孟,上角平对第2肋,

下角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前面为肩胛下窝,后面有肩胛冈和肩峰。

学二、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尺骨、桃骨、腕骨、学骨和指骨。

过1.肱骨为典型的长骨。上端膨大,有半球形的肱骨头。头周闱稍细的部分称解剖颈,肱

骨头外侧和前方有大结节和小结节,其下方稍细的部分,称外科颈。体后面中份有由上内

内斜向下外的横神经沟。下端内侧部有肱骨滑车、内上联、尺神经沟,外侧部有肱骨小头、

容外上牌。下端的后面有鹰咀窝,前面有冠突窝。

2.尺骨上端前面有滑车切迹,在其下方和后上方各有一突起,分别称冠突和鹰咀,冠

突外侧有机切迹。尺骨下端称尺骨头。其后内侧向下的突起,称为尺骨茎突。

3.楼骨上端称楼骨头,上面有关节凹,头周围有环状关节面。下端内侧面有尺切迹,

下面有腕关节面,下端外侧部向下突出称根骨茎突。骨体呈三棱柱形。

4.腕骨8块,近侧列由模侧向尺侧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为

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5.掌骨5块,其近侧端为底,中间为体,远侧端为头。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第1〜5掌

骨。

6.指骨共14块,除拇指两节外,余均3节。由近侧至远侧依次为近节、中节和远节指

骨。每节都分底、体和头三部分。

6.指骨共14块,除拇指两节外,余均3节。山近侧至远侧依次为近节、中节和远节指

骨。每节都分底、体和头三部分。

上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辅助手段

1.肩峰在肩部的最高点,是测量上肢长度的定点。和

2.肩胛下角对应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确定肋骨序数的标志。时间分配

3.肱骨下端的内上联、外上牌与尺骨上端的鹰嘴,三者在伸时时同在一直线上,而屈肘时三者

教连线成等腰三角形。

学4.尺、槎骨茎突在腕部内、外侧。

上肢骨中在体表能触摸到的骨性标志有哪些?哪些与我们护理工作中有关?

思简述上肢骨的组成及其排列关系。

上肢骨由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组成。

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锁骨呈“S”形。

肩胛骨呈三角形。肱骨位于臂部。

前臂骨包括税骨和尺骨。楼骨位于外侧,尺骨位于内侧。

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3部分。

第3周,第5次课2学时

周次

章节

第三章运动系统、第四节四肢骨(下肢骨)

名称

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分部、排列和功能;下肢带骨髅骨的位置、组成,形态;自由下肢骨的股骨、

胫骨、排骨、骸骨的位置与形态。

教学

2.熟悉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目的

3.了解跖骨、趾骨的位置、排列与基本形态;跑骨的排列。

3.了解跖骨、趾骨的位置、排列与基本形态;附骨的排列。

教学

下肢骨的组成、分部、排列及其功能

重点

教学

下肢带骨、自由上肢骨的位置、形态与结构。

难点

L复习上一次课重点内容:

辅助手段

2.新课教学内容:第四节四肢骨(下肢骨)和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

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

即骸骨,是不规则骨,由睹骨、坐骨和耻骨三者于16岁左右愈合而成。在三骨愈合

处的外侧面形成深陷的髅臼。

1.骼骨位于酸骨的后上部,分体和翼两部分。骼骨翼内侧面称能窝,窝的后下方有一

斜行隆起线,称弓状线;其后上方有耳状面,与舐骨的耳状面相关节。骼骨翼上缘称骼靖,

其前端为骼前上棘,其后端为骼后上棘,骼前上棘向后5-7cm处向后外突起,称能结节。

2.坐骨位于股骨后下部,分体和支两部。坐骨体下份后部肥厚粗糙,称坐骨结节。坐骨体

后缘有坐骨棘,其上、下方分别有坐骨大、小切迹。

教3.耻骨位于髅骨前下部,分体和上、下两支.上支的上缘锐薄,称耻骨梳,向前终于耻骨结

羊。耻骨上、下支移行部的内侧,有椭圆形的耻骨联合面。

程二、自由下肢骨

与包括股骨、谶骨、胫骨、腓骨、跑骨、跖骨和趾骨。后三部合称足骨。

1.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分为一体两端。上端球形的膨大为股骨头。头的外

下侧较细的部分称股骨颈。颈、体交界处上外侧的隆起为大转子。下内侧隆起为小转子。

下端形成两个膨大,称内侧牌和外侧慨,两牌间有震间窝,两联侧面的突起称内、外上联。

股骨体呈圆柱形,后面有纵行的骨崂,称粗线。体上部外侧有臀肌粗隆。

2.骸骨是人体最大的一块籽骨,位于膝关节前方,包于股四头肌腱内,略呈三角形,上

宽下窄,前面粗糙后面光滑。

3.胫骨上端膨大形成内侧牌和外侧联,两徽上关节面之间的骨性隆起称踝间隆起。上

端与体移行处的前面有胫骨粗隆。下端膨大形成内踝,下端下面和内踝外面的关节面与距

骨滑车相关节。体为三棱柱形。

4.腓骨上端膨大称腓骨头,下端膨大为外踝。

5.跑骨有7块,属短骨,分成前、中、后三列。后列为跟骨和距骨,跟骨后端有跟结

5.附骨有7块,属短骨,分成前、中、后三列。后列为跟骨和距骨,跟骨后端有跟结

5.附骨有7块,属短骨,分成前、中、后三列。后列为跟骨和距骨,跟骨后端有跟结

节。距骨上面有距骨滑车。中列为足舟骨。前列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和外侧楔骨及骰骨。

教辅助手段

学6.跖骨有5块,其后端为底,中部为体,前端为头。和

过7.趾骨共14块,各节趾骨的名称和结构均与手指骨相同。时间分配

相关新内容

内神奇的胫骨:据科学家测定,骨的抗压能力比花岗岩高25倍。而胫骨单独负担从膝

容关节传递到距小腿关节(踝关节)的全身重量,能承受超过人体数倍的重量。胫骨上端

的内、外侧股与股骨的内、外侧黑及骸骨连接成膝关节,由于上端的宽度几乎与股骨下

端相等,从而增强了股骨附着的牢固性与膝关节的稳定性。胫骨后外侧的腓骨,虽不直

接负重,但对胫骨起固定作月。所以,当你看到杂技演员身上负重多人时,你应当想到

这些人的重量都压到了两根神奇的胫骨上。

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1.骼崎是髅骨的游离缘,其前、后端有骸前上棘和骼后上棘,是骨盆测量的标志,是骨

穿的位置。

2.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两者作测量骨盆之用,两者连线中点为坐骨神经经过的位置。

3.腓骨头在小腿上端的外侧,稍下方有腓总神经通过。

论简述上肢骨的组成及其排列美系。

上肢骨中在体表能触摸到的骨性标志有哪些?哪些与我们护理工作中有关?

下肢骨由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组成。

骸骨为下肢带骨,由骸骨、坐骨和耻骨合成。

股骨位于大腿内。候骨位于膝前方的股四头肌腱内。

小腿骨包括胫骨和腓骨。胫骨位于内侧,腓骨位于外侧。

足骨由附骨、跖骨和趾骨组成。

第3周,第6次课2学时

周次

章节

第三章运动系统、第五节骨连结概述、颅骨与躯干骨连结

名称

1.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装置,躯干骨连结的主要结构,掌握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骨盆的组成、分

教学部。

目的2.熟悉骨连结的分类,颍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和功能

3.了解关节突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运动;顿的主要连结形式;胸廓上、下口的形态及组成

教学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装置,躯干骨连结的主要结构,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骨盆的组成、分部。

重点

教学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装置,躯干骨连结的主要结构,骨盆的组成、分部。

难点

1.复习上一次课重点内容:

辅助手段

2.新课教学内容:第五节骨连结和

教学内容:概述时间分配

纤维连结:韧带连结、缝

直接连结骨性结合:髓骨

一、骨连结的分类软骨连结:椎间盘

间接连结(关节或滑膜关节)

二、关节:骨与骨之间借内衬滑膜的结缔组织囊相连,囊内有腔隙,这种连结称滑膜关

节。滑膜关节一般具有较大的活动性,是关节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说的关节一般指滑膜关

节而言。

1.关节的基本构造:

学(1)关节面:是参与组成关节的各相关骨的接触面。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

过被有关节软骨,多有透明软骨构成,可使粗糙不平的关节面变为光滑,减少关节面的磨擦,

缓冲震荡和冲击。

内(2)关节囊:包在关节的周围,封闭关节腔。可分为外层的纤维膜和内层的滑膜。滑

容膜能产生滑液,可增加润滑,且是关节软骨、半月板等新陈代谢的重要媒介。

(3)关节腔:为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有少量滑液,呈负

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有一定作用。

2.关节的辅助结构:

(1)韧带: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分为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可加强关节的稳固性和

限制关节的运动。

(2)关节盘和关节唇:关节盘是指位于两骨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其周缘附于关节

囊,将关节分为两部,关节盘使两关节面更为适应,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和运动的多样

性。关节唇是附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它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面】增加了关节的

稳固性。

(3)滑膜裳和滑膜囊:某些关节的滑膜层折叠突入关节腔形成滑膜裳,滑膜呈囊状膨

出形成滑膜囊,起充填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3)滑膜裳和滑膜囊:某些关节的滑膜层折杳突入关节腔形成滑膜裳,滑膜呈囊状膨

出形成滑膜囊,起充填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3)滑膜裳和滑膜囊:某些关节的滑膜层折叠突入关节腔形成滑膜裳,滑膜呈囊状膨

出形成滑膜囊,起充填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1.关节的运动形式

辅助手段

(1)屈和伸:沿冠状轴上的运动,相关关节的两骨角度变小为屈,反之为伸。和

(2)收和展:沿矢状轴上的运动,内收是向正中面靠拢的运动,反之为外展。时间分配

(3)旋转:沿垂直轴上所作的运动,骨的前面转向内侧称旋内,转向外侧称旋外。

学在前臂手背转向前方的运动称旋前,反之称旋后.

过(4)环转:冠状轴和矢状轴上的复合运动,骨的近端在原位转动,远端作圆周运

动。

容颅骨的连结

颅骨之间多借缝、软骨或骨直接连结,十分牢固。厥下颌关节是唯一可动的滑膜关

节。

颍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颍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均成。关节寰松弛,囊外由外

侧韧带加强。囊内有关节盘,其周缘与关节囊相连,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分。颗下颌

关节属于联合关节,两侧必须同时运动。此关节能做下颌骨上提、下降、前进、后退以及

侧方运动。

相关新内容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18世纪,人们已认识坐骨神经痛和腰腿痛,这时从解剖学上虽

然已经了解了椎间盘组织的存在,但并没有意识到腰腿痛症状是由椎间盘突出引起的。

现代医学已经探明:腰桂间盘突出是由于髓核发生退行性改变,在各种外力的作用

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周围组织

水肿,从而产生腰腿疼痛、肢体麻木、肌肉萎缩等症状。腰椎间盘突出后可继发腰椎生

理曲度变直、后凸、侧弯、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等一系列改变,给

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腰椎间盘突出的所有症状都是由于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造成神经根水肿而引起

的,因此在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在于消除突出物,解除神经压迫。

躯干骨的连结

所有椎骨互相连结,构成脊柱。所有胸椎、肋及胸骨互相连结,构成胸廓。

一、脊柱

1.椎骨间的连结

(1)椎体间的连结

1)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由中央的髓核和周边的纤维环构

成。纤维环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构成;髓核由富有弹性的胶状物构成。椎间盘

坚韧而又有弹性,即牢固连结两个椎体,又可使两个椎体之间有少量的活动。

2)前纵韧带:紧贴各椎体前面,上起枕骨,下达第1或第2舐椎,有防止脊柱过伸的作

用。

3)后纵韧带:位于各椎体后面,纵贯脊柱全长,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辅助手段

黄韧带:连结相邻两椎弓板之间,由弹性纤维构成。和

棘间韧带:连结相邻两棘突之间.时间分配

(2)椎弓间的连结棘上韧带:连结棘突的尖端。

横突间韧带:连结相邻两横突之间。

程关节突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构成

与「寰枕关节

内(3)寰椎与枕骨及枢椎的关节,

1■寰枢关节

2.脊柱的整体观和功能

从前面观察脊柱,可见椎体从第2颈椎向卜.逐渐增大。从后面看,可见各部椎骨的棘突

连贯成纵峭。从侧面观察,可见脊柱有颈、腰、舐四个生理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

胸曲和瓶曲凸向后。脊柱除支挣体重、保护内脏外,还可作前曲后伸、侧屈和旋转运动。

二、胸廓

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共同构成。构成胸廓的关节

主要有肋椎关节和胸肋关节。

1.肋椎关节:由肋头关节和肋横突关节组成。

(1)肋头关节:由肋头的关节面和与之相应胸椎体的肋凹构成

(2)肋横突关节:由肋结节关节面和相应的横突肋凹构成

2.胸肋关节:由2~7类软骨和胸骨相应的肋切迹构成。

3.胸廓的形态及其运动:成人胸廓近似圆锥形,容纳胸腔脏器。胸廓有上、下两口和

前、厚、外侧壁。

(1)胸廓上口较小,由胸骨柄上缘、第1肋和第1胸椎体围成,是胸腔和颈部的通道。

(2)胸廓下口宽而不整,由第12胸椎、第11及12对肋前端、肋弓和剑突围成,两侧

肋弓在中线构成向下开放的胸骨下角。剑突又将胸骨下角分成左、右剑肋角。胸廓主要参与

呼吸运动,吸气时,在肌作用下,肋的前部抬高,伴以胸骨上升,,从而加大胸廓前后径。

肋上抬时,肋体向外扩展,加大胸廓横径,使胸腔容积增大.呼气时正好相反。

1.关节的运动形式有以下几种?

2.试比较椎体间连接与椎弓间连结的异同。

3.试述胸廓的年龄及性另〔差异以及胸廓形变的临床意义。

3.试述胸廓的年龄及性别差异以及胸廓形变的临床意义。

1.请叙述关节的基本结构

2.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哪些?

人体机械运动的基本形式是转动,关节在其中起枢组的作用。人体任何的关节均需具有关节面、关

节囊、关节腔,称为“关节三要素”;而韧带、关节盘、关节唇等辅助结构各关节根据需要选择性拥有。

关节的基本运动形式是围绕二个轴所做的四种运动。

人类的脊柱由24块椎骨、舐骨和尾骨构成,每一块相邻的椎骨由椎体间的软骨连结和椎弓间的纤

本维连接,加上关节突关节这一微动关节相连。在承重上,由于骨连结的微动性和强有力的韧带的存在,

保证了它的稳固性;在运动性能上,由众多具有微动性的骨连结形成了整体上较大幅度的运动能力,保

结证了它的灵活性。

人类的脊柱由24块椎骨、骸骨和尾骨构成,每一块相邻的椎骨由椎体间的软骨连结和椎弓间的纤

维连接,加上关节突关节这一微动关节相连。在承重上,由于骨连结的微动性和强有力的韧带的存在,

保证了它的稳固性;在运动性能上,由众多具有微动性的骨连结形成了整体上较大幅度的运动能力,保

证了它的灵活性。

第4周,第7次课2学时

周次

章节

第三章运动系统、第五节骨连结四肢骨连结

名称

1.掌握上肢骨连结的肩关节、肘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下肢骨连结的版关节、膝关节形态、

结构特点和运动。

教学

2.熟悉骨盆的组成与正常方位、分部。

目的

3.了解了解骨盆的性差及临床常用的骨盆测量点:其它关节的形式和运动,足弓的构成及其功能。

3.了解了解骨盆的性差及临床常用的骨盆测量点;其它关节的形式和运动,足弓的构成及其功能。

教学

四大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

重点

教学

四大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足弓的构成及其功能。

难点

L复习上一次课重点内容:

辅助手段

2.新课教学内容:第五节骨连结和

教学内容:上肢骨连结时间分配

上肢骨的连结包括上肢带连结和自由上肢骨的连结。

一、上肢带连结

1.胸锁关节是上肢骨与躯干骨连结的唯一关节。由锁骨的胸骨端和胸骨的锁切迹及第

一肋软骨的上面构成,属多轴关节,关节囊内有关节盘,冷关节腔分为外上和内下两部

分。熊锁关节的活动度虽小,但以此为支点扩大了上肢的活动范围。。

2.肩锁关节由锁骨的肩峰端与肩峰的关节面构成,属于平面关节。是肩胛骨活动的支点,

关节的上方有肩锁韧带加强,关节囊和锁骨下方有坚韧的喙锁韧带连于喙突。囊内的关节盘

常出现于关节上部,部分分隔关节,关节活动度小。

教二、自由上肢骨连结

1.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胆骨的关节盂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其特点是肱骨头大,

程关节孟小,关节盂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的溢唇加深关节窝;关节囊薄而松弛,囊的上方附

与于关节盂周缘,下方附着于肱骨解剖颈,囊的上、前、后方有肌肉加强,下壁薄弱,肩关

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此脱出。肩关节的运动十分灵活,能作屈、伸、收、展、旋内、旋

外和环转运动。

2.肘关节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与横、尺骨上端构成的复合关节,它包括三个关节。

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

肱机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桃骨头关节凹构成。

梭尺近侧关节:由槎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楼切迹构成。

.卜述二个关节包在同一个关节囊内,囊的前、后壁薄弱,两侧有槎侧副韧带和尺侧附韧

带加强。在槎骨环状关节面周围有桃骨环状韧带,其两端附于尺骨桃切迹的前、后缘,与

尺骨楼切迹共同构成一个上口大、下口小的骨纤维环容纳税骨头,防止桃骨头脱出。肘关

节的运动以肱尺关节为主,主要作屈、伸运动。梯尺近侧关节与梯尺远侧关节联合可是前

臂旋前和旋后。

3.槎尺连结

辅助手段

(1)前臂骨间膜:前臂骨间膜是连结尺、税骨体之间的纤维膜,纤维方向是从税

教和

学骨斜向下内达尺骨。时间分配

过(2)挠尺近侧关节

(3)楼尺远侧关节:由尺骨头环状关节面构成关节头,由槎骨的尺切迹及自下缘

内至尺骨茎突根部的关节盘共同构成关节窝。关节盘将尺骨与腕骨分开。

容4.手关节

(1)税腕关节:是典型的椭圆关节。由税骨卜端的关节面和尺骨头卜方的关节盘为

关节窝,手舟骨、月骨、三角骨的近侧面为关节头构成。该关节可作屈、伸、收、展和

环转运动。

(2)除梯腕关节外,手的关节还有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和手指间关节。

其中前两者活动范围很小。掌指关节可作屈、伸、收、展和环转运动。指间关节可作屈、

伸运动。拇指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底构成的鞍状关节,可作屈、伸、收、展、

环转和对学运动。

下肢骨连结

下肢骨的连结包括下肢带连结和自由下肢骨的连结。

一、下肢带骨的连结

骨盆是由舐骨、尾骨和两侧谶骨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

1.舐骼关节由舐骨和鹘骨的耳状面构成,关节面凹凸不平,彼此结合十分紧密。其

前、后而分别有舐骼前、后韧带加强。舐骼关节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以适应支持体重

的功能。

2.躯结节韧带和繇棘韧带前者连在箴骨和坐骨结节之间,呈扇形;后者连在躯骨和

坐骨棘之间。这两条韧带将坐骨大、小切迹围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

3.耻骨联合由两侧的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而成。其上、下方

分别有耻骨上韧带和耻骨间韧带加强。

4.骨盆的分部和功能骨盆被舐骨的叫I、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所

围成的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小骨盆上口为界线,下口由尾骨尖、舐结

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骨盆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体重和

保护盆腔脏器。在女性,骨盆还是胎儿娩出的产道。女性骨盆外形宓短,骨盆上口近似圆

形,较宽大,骨盆下口和耻骨下角较大。

二、自由下肢骨的连结

1.髅关节由酸臼和股骨头构成。其结构特点是:股骨头关节面约为球形的2/3,介

乎全部纳入髅臼内。关节囊厚而坚韧,上端附于股臼周缘,下方前面附于转子间线,后面

被股骨颈内侧2/3,颈的外1/3在囊外,故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外支分。另外,关节囊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