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普通地质学真题_第1页
2024年普通地质学真题_第2页
2024年普通地质学真题_第3页
2024年普通地质学真题_第4页
2024年普通地质学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般地质學803名詞解释1、

地质作用:形成和变化地球的物质构成、外部形态特性与内部构造的多种自然作用。分為内動力地质作用和外動力地质作用。2、节理

: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可形成断裂,其中没用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即裂隙或裂缝)称為节理。是地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角度不整合:即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也不一致,其间有剥蚀面相分隔,剥蚀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产状一致,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古風化壳、古土壤层等。岩石

: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构造构造的矿物集合体(少数岩石可有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构成)。构成地壳及上地幔的固态部分,是地质作用的产物。相對地质年代

:重要是根据岩层的沉积次序、生物演化和地质体之间的互相关系而划分的地质年代,即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後次序。地质年代單位划分等级重要有宙、代、纪、世等变质作用

: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學活動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學成分、岩石构造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板块构造

: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為許多巨大的块体(即板块),它們驮在软流圈上做大规模水平运動,致使相邻板块互相作用,板块的边缘就成為地壳活動性强烈的地带。板块的互相作用從主线上控制了多种内力地质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進程。土壤

:通過生物風化作用形成的具有腐植质的松散细粒物质。成分有腐植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二、简答

1、

地震是什么?地震有哪几种类型?全球地震重要有哪些重要地震带地震:由于地应力的忽然释放或其他能量引起地壳的迅速颤動的現象,称為地震按成因分為:构造地震(断裂地震,由地下岩石忽然发生錯断所引起的)、火山地震(火山喷发時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上覆岩层的重量超過岩石支撑的能力,地表发生塌陷引起)地震带的分布:1、环太平洋地震带,2、地中海-印尼地震带,3、洋脊地震带

矿物是什么?矿物有哪些物理性质

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點(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其化學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學式体現。物理性质:1、光學性质(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2、矿物的力學性质(硬度(矿物抵御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解理(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時可以沿一定結晶方向分裂成平面的能力)、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後不沿固定的結晶方向断開時所形成的断裂面));3、矿物的密度、磁性等

地球内部有哪些一级圈层?地震波忽然突变的重要界面

一级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震波突变的重要界面:莫霍面:地表如下30-40km深度,波速由6-7km/s突变至8.1km/s。具有全球性,是地壳与地幔分界面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km深度。横波在這個界面消失。纵波又13.64km/s減為8.10km/s,同步有明显的折射与反射。康拉德面:位于地壳内部纵波波速從6km/s突变為6.6km/s.但此面存在争议。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位于地幔内部紧靠莫霍面的部位。横波波速体現為逐渐下降,与到达60km之前相反,150km深度到达最低(4.0km/s),250km处開始回升。從地下50~250km深处為固态与液态混合物,称為软流圈。内外地核界面:莱曼面(1996年丹麦莱曼女士)。位于地下大概5120km深度。纵波波速8km/s增長到11km/s,出現派生横波。分為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此外上下地幔分界,约900km处岩石密度有明显差异。

化石是什么?中生代有哪些纪

埋藏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叫化石。新生代:古近系E(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新近系N(中新统、上新统)、第四系Q(更新统、全新统)中生代:三叠纪T(下中上三统)、侏罗纪J(下中上三统)、白垩纪K(上下统);古生代:寒武纪∈(纽芬兰统、第二统、第三统、芙蓉统)、奥陶纪O(下中上三统)、志留纪S(兰多维列统、文洛克统、罗德洛统、普裏道利统)、泥盆纪D(下中上三统)、石炭纪C(密西西比亚系、宾夕法尼亚亚系)、二叠纪P(乌拉尔统、瓜德鲁普统、乐平统)。

風化作用是什么?風化作用分為哪些类型?

風化作用:暴露在地表面的岩石处在和它們形成時不一样的物理、化學环境,而受到氧和二氧化碳、水及生物的作用而发生的机械的破碎、化學的(化學成分和矿物成分)变化,使坚硬的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和土壤的作用。分类:物理風化作用(热胀冷缩、冰劈作用、层裂(卸载作用)、盐分結晶撑裂作用)、化學風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三、论述

1、

试述地质作用的概念、特點、以及研究措施?

地质作用:形成和变化地球的物质构成、外部形态特性与内部构造的多种自然作用。分為内動力地质作用和外動力地质作用。特點:1、地质作用的地区特色(因地而异但有共同规律);2、地质現象复杂;3、地质作用发生和延续的時间一般很長(发展過程漫長);4、整体规模宏大。研究措施:1、观测地质現象:2、运用分析、试验手段;3、進行理论研究。研究内容:1、研究构成地球的物质;2、研究岩石或建造(或构造)在地壳中以及在整個地球内部的空间分布;3、研究地球历史;4、研究地质學的应用問題;5、研究地质學的研究措施及手段;6、综合性研究。2、

试述构造运動、岩浆作用、地震作用互相关系

3、

试述地质學研究的实践意义1、指导人們寻找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国防建设、国民經济、科學技术);2、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風沙、地面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3、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有亲密关系(地方性疾病等)。一般地质學803名詞解释地质作用(略)矿物:自然产出且内部质點(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其化學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學式体現沉积岩:地表和地下埋藏不深的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風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經搬运、沉积、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地质体。風化壳:風化的产物成為一种不持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上,称為風化壳。包括残积物(岩石風化後在原低残留的物质)及其上覆的土壤。混合岩化作用:即超深变质作用,當区域变质作用深入发展,尤其是在温度很高時,岩石受热而发生部分熔融并形成酸性成分的熔体,同步地下深处也能形成富含钾钠硅的热液,這些熔体和热液沿著已形成的区域变质岩的裂隙或片理渗透、扩散、贯入甚至反应形成新的岩石的作用。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均為固态,具有较强的刚性,称為岩石圈。包括整個地壳及地幔最顶部。简答題简述褶皱的几何要素有哪些褶皱的几何要素有:核部、翼部、转折端(由一翼向另一翼過渡的部位)、轴面(一种褶皱内各相邻褶曲面上的枢纽连成的面)、轴迹(轴面与地面或任一平面的交线)、褶轴(轴线:一条平行自身移動能绘出褶曲面弯曲形态的直线或曲线)、枢纽(同一褶曲面的各最大弯曲面的连线)、翼间角(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夹角)弧尖、脊和槽(同一褶曲面的横剖面上的最高點和最低點)等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整合接触: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其延時性质和生物演化持续而渐变,沉积作用没有间断。假整合接触:即平行不整合接触。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分界面是沉积作用的间断面(剥蚀面),其产状与上下地层产状平行,剥蚀面上有底砾岩。不整合接触:即角度不整合接触矿物的重要物理性质有哪些(略)沉积岩的成岩作用重要方式压固作用、压溶作用、胶結作用、重結晶作用(矿物成分經溶解、局部溶解及固体扩散等作用而重新排列组合結晶長大的現象)、交代作用、成岩矿物生長等。简述下列概念的区别:背斜与向斜;正断层与逆断层背斜:岩层向上凸曲,其核部岩层時代较老,外侧岩层较新。向斜:岩层向下凹曲,其核部岩层時代较新,外侧岩层较老。背形向斜:岩层向上凸曲,核部新外侧老向形背斜:岩层向下凹曲,核部老外侧新正断层:断层的上盘沿断层面相對向下滑動,下盘相對向上滑動的断层逆断层:断层的上盘沿断层面相對向上滑動,下盘相對向下滑動的断层平移断层:断层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對滑動。地堑: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而倾(即共同的俯测)的断层构成地垒: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背而倾(即共同的仰侧)的断层构成可以由正或逆断层构成。按照SiO2含量進行的岩浆岩分类,并举出對应的侵入岩名称(略)简述变质岩的重要类型:動力变质岩(動力变质作用:构造运動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使岩石发生破碎的的变质作用)、区域变质岩(区域变质作用:岩石圈中广大范围(数仟或数萬平方公裏)内发生的,在温度增高及定向和均向压力、化學活動性流体等多种原因参与下通過重結晶、变质結晶、变形,有時伴有变质分异或交代等作用的一类变质作用)、混合岩(混合岩化作用)、接触变质岩(接触热变质作用:岩石受热後发生矿物的重結晶、脱水、脱碳以及物质成分的重组合,变质前後化學成分基本相似。)、交代变质岩(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當接触变质作用发生時,围岩除受岩浆岩体温度影响外,由于挥发组分的影响,围岩与岩体之间发生交代作用,致使围岩及岩体接触带附近化學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论述題试述控制岩石風化特性与風化速度的原因气候:通過气温、降雨量及生物繁殖状况而体現的。地形条件:包括地势高度、起伏程度以及山坡的朝向等方面。岩石特性:1、岩石成分:岩石抗風化能力强弱与其所含矿物的成分和数量有关,重要造岩矿物抗風化能力由小到大的次序是:橄榄石、钙長石、辉石、角闪石、钠長石、黑雲母、钾長石、白雲母、粘土矿物、石英、铝和铁的氧化物。2、岩石的构造构造,致密坚硬者抗風化能力强。3、节剪发育状况:节剪发育增進風化。试述三大岩类之间的演化关系三大岩类具有不一样的形成环境和条件,而环境和条件又随地质作用的发生而变化。在地质历史中,總是某些岩石在形成,另某些岩石再消灭。普地803名詞解释

地质作用

:形成和变化地球的物质构成、外部形态特性与内部构造的多种自然作用。分為内動力地质作用和外動力地质作用。2、

黄土

:干旱半干旱地区一种特殊的第四纪沉积物,其形成与風的作用有关。3、

河流下蚀作用

:河水向下侵蚀,刷深河床的作用。4、

板块构造

: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為許多巨大的块体(即板块),它們驮在软流圈上做大规模水平运動,致使相邻板块互相作用,板块的边缘就成為地壳活動性强烈的地带。板块的互相作用從主线上控制了多种内力地质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進程。5、

風化壳

:風化的产物成為一种不持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上称為風化壳。二、填空

1、

古生代分為六個纪從老练新分别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2、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根据两盘的运動方向将断层分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

三、辨别

地堑和地垒

背斜与向斜

岩床与岩墙

:岩墙:狭長的侵入体。當围岩是成层的侵入体時,它切割围岩的成层方向。规模变化大,是岩浆沿围岩的裂缝挤入後冷凝形成的。岩床:围岩為成层的侵入体,侵入体為层状或板状,延伸方向与围岩层理平行,是岩浆沿围岩的层间空隙挤入後冷凝形成的。基性為主岩盆:围岩為近于水平延伸的成层岩石,侵入体的展布与围岩的成层方向吻合,其中间部分略向下凹,似盆状者称為岩盆。其底部有管状通道与下部更大的侵入体相通。基性為主。假如侵入体低平顶凸,并与围岩的成层方向吻合,似蘑菇状者称為岩盖。中酸性為主岩株:横截面积為100平方公裏以内的侵入体,一般為数拾平方公裏。其形态不规则,平面上呈圆形,与围岩接触面不平直(较陡),边缘常有规模较小的形状不规则的分枝侵入体贯入围岩,中酸性為主。岩基:规模极大的侵入体,其横截面积不小于100km2,形状不规则,一般略向一种方向延伸。重要由花岗岩类构成。

解理和节理

解理: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時可以沿一定結晶方向分裂成平面(解理面)的能力。断口:矿物受到外力打击後不沿固定的結晶方向断開時形成的断裂面,其方向是任意的。节理: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可形成断裂,其中没用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即裂隙或裂缝)称為节理。是地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

震级和烈度

四、简答題

1、

什么叫火山作用?火山喷发物重要有几种类型?

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即喷出作用。喷发物重要有:气体喷发物:水蒸气、二氧化碳、硫化物、硫、氨气等固体喷发物:火山灰、火山砾、火山渣、火山弹、火山块等液体喷发物:熔岩流、熔岩被、熔岩瀑布等。

变质作用有哪些类型?影响变质作用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學活動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學成分、岩石构造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影响原因:温度(地热、岩浆热、构造摩擦热)、压力(静压力与流体压力)、具化學活動性的流体、時间等。

什么叫岩石?按成因可分几大类?怎样辨别?

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构造构造的矿物集合体(少数岩石可有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构成)。构成地壳及上地幔的固态部分,是地质作用的产物。按成因分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辨别:從成因、颜色、构造构造、成分、产状、共生组合、相态等方面進行辨别

什么事矿物?矿物有哪些重要力學性质?

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點(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其化學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學式体現。力學性质:硬度(抵御歪理机械作用的强度)、解理、断口等五、论述題

1、试述构造运動、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及其互相关系

构造运動:是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的变位、变形以及洋底的增生、消灭的机械作用和相伴随的地震活動,岩浆活動和变质作用。构造运動产生褶皱、断裂等多种地质构造,引起海、陆轮廓的变化,地壳的隆起和拗陷以及山脉、海沟的形成等。构造运動在导致地壳演变的過程中起著重大作用。岩浆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物质通過部分熔融、熔体汇集,并通過岩浆通道向上迁移,直到侵入在地表如下或者喷出地表的全過程。地震作用:由于地应力的忽然释放或其他能量引起地壳的迅速颤動的作用。三者互相联络:略试述風化作用类型及控制岩石風化的重要原因

風化作用的类型:1、物理風化作用(岩石热胀冷缩、冰劈作用、层裂、撑裂作用);2、化學風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岩化作用、氧化作用);3、生物化學作用。控制原因:气候、地形条件、岩石特性(同前)试述地质學研究的重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地质作用:形成和变化地球的物质构成、外部形态特性与内部构造的多种自然作用。分為内動力地质作用和外動力地质作用。特點:1、地质作用的地区特色(因地而异但有共同规律);2、地质現象复杂;3、地质作用发生和延续的時间一般很長(发展過程漫長);4、整体规模宏大。研究措施:1、观测地质現象:2、运用分析、试验手段;3、進行理论研究。研究内容:1、研究构成地球的物质;2、研究岩石或建造(或构造)在地壳中以及在整個地球内部的空间分布;3、研究地球历史;4、研究地质學的应用問題;5、研究地质學的研究措施及手段;6、综合性研究。

试述地质學研究的实践意义1、指导人們寻找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国防建设、国民經济、科學技术);2、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風沙、地面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3、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有亲密关系(地方性疾病等)。一般地质學803名詞解释

岩浆作用

:是指地球内部的物质通過部分熔融、熔体汇集,并通過岩浆通道向上迁移,直到侵入在地表如下或者喷出地表的全過程。

板块构造

: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為許多巨大的块体(即板块),它們驮在软流圈上做大规模水平运動,致使相邻板块互相作用,板块的边缘就成為地壳活動性强烈的地带。板块的互相作用從主线上控制了多种内力地质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進程。

地质构造

:指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動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從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多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

岩石圈

: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均為固态,具有较强的刚性,称為岩石圈。包括整個地壳及地幔最顶部。

褶皱扭曲

:岩层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发成弯曲,單個岩层的弯曲称為褶曲。6、

地下水资源

:存在于地下沉积物或岩石空隙中的水,是水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二、分析下列地质图

,指出有哪些构造現象(包括地层接触关系)三、辨别

1、

解理和节理(略)

2、

相對地质年代和绝對地质年代

相對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後次序。绝對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事件发生距今有多少年。3、

岩床和岩墙

(略)4、

正断层与逆断层(略)

四、简答

1、

什么事矿物?矿物有哪些重要物理性质?

(略)2、

什么是地震?地震有哪些成因类型?

(略)3、

什么是風化作用?控制風化作用的原因有哪些?

(略)4、

何為河流的侵蚀作用?按侵蚀方式有哪几种?按侵蚀方向有哪几种?河流以自身的動能并以其搬运固体物质破壞河床称為河流的侵蚀作用。侵蚀作用方式:熔蚀作用、水力作用(河流的机械冲击力引起河床破壞)、磨蚀作用(河流以其携带的泥沙和砾石作為工具,磨蚀河床使其加宽与变深)

侵蚀作用的方向:1、下蚀(底蚀:河水向下侵蚀,刷深河床)河流的侵蚀基准面:入海的河流,其下蚀深度到达海平面時,河床坡度消失,流水运動静止。因此海平面高度是入海河流的侵蚀深度下限。海平面及其向大陆引申的平面称為侵蚀基准面。平衡剖面:河流在其形成初期,多急流与瀑布,其纵剖面不平滑。由于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河床的上凸起被削去,凹坑被填平,急流和瀑布消失,河流纵剖面逐渐演变成平滑的曲线,称為平衡剖面。這种状态下的河流排泄其水体及所携带的沉积物只需做最小的功,這种河称為均夷河流。均夷作用:旁蚀(侧蚀:河水冲刷河床两侧以及谷坡致使谷坡後退,河床及谷底加宽)。原因离心力;2、科裏奥利效应(科氏力):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河道变化三度空间:垂直下蚀、横向旁蚀、弯道向下游迁移。河谷演化:V形-U形-碟形3、溯源侵蚀(向源侵蚀)五、论述

1、

试述地质作用的概念、特點及研究措施

(略)2、

试述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互相关系

内動力地质作用:重要以地球内热為能源并重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動、地震、变质作用;外動力地质作用:重要以太阳能以及曰月的引力能為能源并通過大气、水、生物原因引起,包括風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結成岩作用。内外動力地质作用都发生在地球以上,同步受到重力和地球自转力的影响。正是由于内外地质作用或明或暗、或急或缓不停作用于地球并变化地球的面貌。3、

试述地质學研究的重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略)普地803名詞解释

1、地质作用:形成和变化地球的物质构成、外部形态特性与内部构造的多种自然作用。分為内動力地质作用和外動力地质作用。2、河流阶地:已形成河漫滩的河流在去均夷化作用而重新下蚀時,本来的谷底呈阶梯状残留在新的谷坡上,成為在河谷两坡的阶梯状地形。分為:堆积、侵蚀、基座阶地。深切河曲:在宽阔平坦的谷底上自由发展的自由河曲一旦发生去均夷化作用,河流即可重新下蚀。如下蚀速度适中,原有河弯不受破壞而继承下来,致使河曲深深刻入基岩中,所形成的河曲。假如发生旁蚀并裁弯取直,废弃河道成為废弃河曲,被围绕的山嘴成為孤立的小山丘称為离锥山。3、地质构造:指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動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從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多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4、岩石圈

: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均為固态,具有较强的刚性,称為岩石圈。包括整個地壳及地幔最顶部。5、地下水:存在于地下沉积物或岩石空隙中的水,是水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6、海啸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强烈的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海啸二、辨别

1、平移断层和转换断层

平移断层:被断岩块沿断层面做水平滑動,断层面常近于直立,根据相對滑動方向可分為左旋与右旋两类转换断层:横切洋脊,断层的运動方向和运動性质在断层两盘发生转换,由水平剪切变為沿脊轴裂谷带拉张,体現為以脊轴為界左右两侧的地质体整体地作同步的分离运動。相對地质年代与绝對地质年代相對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後次序。绝對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事件发生距今有多少年。3、解理与节理(略)4、陆壳和洋壳陆壳:位于大陆,占地壳面积的1/3,其厚度大,平均35km,高山区可达60~70km。成分靠近中性火山岩,其下层為深变质岩,表层多沉积岩;一般认為由硅铝层和硅镁层构成。陆壳形成年代老,内部构造复杂。洋壳:位于大洋底,占地壳面积的2/3;其厚度一般不不小于5-10km,平均7-8km,由玄武岩构成,表层有不厚的沉积物。一般认為由硅镁层构成,缺失硅铝层。5、岩床与岩墙(略)三、简答題1、什么是風化作用?控制風化作用的原因有哪些?(略)2、什么是变质作用?变质作用重要有哪些类型?(略)3、什么是矿物?矿物有哪些重要物理性质?(略)4、什么是地震?地震有哪些成因类型?(略)四、论述題1、试述内、外動力地质作用及其互相关系。内動力地质作用:重要以地球内热為能源并重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動、地震、变质作用;外動力地质作用:重要以太阳能以及曰月的引力能為能源并通過大气、水、生物原因引起,包括風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結成岩作用。内外動力地质作用都发生在地球以上,同步受到重力和地球自转力的影响。正是由于内外地质作用或明或暗、或急或缓不停作用于地球并变化地球的面貌。试述地球的重要物理性质及其研究意义。地球的重要物理性质包括它的密度、压力、重力、磁性、弹性和塑性、温度研究意义:略3、试述地质學研究的重要内容及其意义。(略)

普地803

一、名詞解释地质作用古風化壳

:已形成的風化壳由于种种原因被後来的堆积物所掩盖,防止了强烈的剥蚀作用,其被保留下来的部分层理

:沉积岩的成层性,由岩石不一样部分的颜色、矿物成分、碎屑颗粒的特性及构造等体現出的差异而引起的,是不一样步期沉积作用的性质变化而形成的。是沉积岩最特性、最基本的沉积构造。相對地质年代节理板块构造辨别下列概念

1、地堑与地垒(略)2、岩床与岩墙

(略)3、震级与烈度震级:衡量震级绝對强度的级别。其计算是取距震中100km处由原则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的對数值。烈度:地震對地面的破壞程度,分為12级。烈度相似點的连线称為等震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