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它季节是不同的,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优美秀丽的画面。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会书写“莲”与“荷”两个字。2.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色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热爱文学的思想感情,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语:(播放古筝曲),瞧!碧绿的莲叶,洁白的、粉红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的艳丽!古代的很多诗人更是钟情于他!2.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与荷花有关的古诗吗?睁大眼睛,看,知道这是哪首古诗吗?(课件出示:“池上、小池”插图,指名猜)3.夏天,荷花随处可见,但西湖的荷花却与众不同。因为,它承载了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承载了古代诗人的许多故事。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就是西湖的景儿,西湖的事儿。二、板书课题,解题质疑。1.齐读课题,解题(指导根据意思断句,读好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适时出示净慈寺及林子方的介绍3.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题目是什么意思?(指名说)4.指导读好古诗的题目。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教师范读。(配乐古筝曲,读出节奏),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停顿)2.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3.指名朗读(找两个同学,其它同学听读,简单评价朗读)4.齐读(师生共读)5.学习生字“毕竟”和“映”,书写生字“莲”与“荷”。四、读懂诗意,熟读成诵,感悟诗情1.学习前两句古诗,理解“四时”和“六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西湖的赞美。

2.学习后两句古诗,理解“接天”与“无穷”的意思,体会“碧”与“红”两个色彩所描绘的画面。3.多种形式的朗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打着节拍读)五、拓展古诗,教师总结1.师: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是杭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很多文人墨客游览西湖,都留下了优秀的古诗文。你们看——(课件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学生自由读)2.同学们,诗人用优美的诗句记录下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对友人的留恋。孩子们,这就是传诵千年的中华文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相得益彰,让我们徜徉在优美的诗词中,感受经典的魅力,弘扬和传承中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