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化学热点-化学电源_第1页
2025高考化学热点-化学电源_第2页
2025高考化学热点-化学电源_第3页
2025高考化学热点-化学电源_第4页
2025高考化学热点-化学电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第一部分小题各个击破题题十九

化学电源题型分析01题型专练02目录CONTENTS题型分析【题型分析】新型可充电电池是高考热点必考题型,而有机物电池为高考命题新动向,主要考查能量转换,正、负极及其电极反应式判断,电子/电流流向及离子移动方向的判断,盐桥(隔膜)应用,充、放电原理及电子转移相关计算、有机物转化与生成等,综合性较强。例1

(2024·新课标卷)一种可植入体内的微型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通过CuO催化消耗血糖发电,从而控制血糖浓度。当传感器检测到血糖浓度高于标准,电池启动。血糖浓度下降至标准,电池停止工作。(血糖浓度以葡萄糖浓度计)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总反应为2C6H12O6+O2===2C6H12O7B.b电极上CuO通过Cu(Ⅱ)和Cu(Ⅰ)相互转变起催化作用C.消耗18mg葡萄糖,理论上a电极有0.4mmol电子流入D.两电极间血液中的Na+在电场驱动下的迁移方向为b→a1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当电池开始工作时,a电极为电池正极,血液中的O2在a电极上得电子生成OH-,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b电极为电池负极,Cu2O在b电极上失电子转化成CuO,电极反应式为Cu2O-2e-+2OH-===2CuO+H2O,然后葡萄糖被CuO氧化为葡萄糖酸,CuO被还原为Cu2O,则电池总反应为2C6H12O6+O2===2C6H12O7;根据反应2C6H12O6+O2===2C6H12O7可知,1molC6H12O6参加反应时转移2mol电子,18mgC6H12O6的物质的量为0.1mmol,则消耗18mg葡萄糖时,理论上a电极有0.2mmol电子流入,C错误。1.原电池工作原理2.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的“五个角度”3.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1)一般电极反应式的书写4.二次电池充放电过程二次电池充电时,“正接正、负接负”;放电时的正极为充电时的阳极;放电时的负极为充电时的阴极。如图所示:1.(2024·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一种电化学催化制甲酸盐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充电时,Zn电极作阴极B.充电时,阳极放出氧气C.放电时,OH-向Zn电极移动D.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2+e-+H2O===HCOO-+OH-解析:由题图中电子流向可知,充电时Zn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Zn(OH)4]2-+2e-===Zn+4OH-,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O,放电时,锌失电子生成[Zn(OH)4]2-,负极反应为Zn-2e-+4OH-===[Zn(OH)4]2-,正极上CO2得电子生成HCOO-,正极反应为CO2+2e-+H2O===HCOO-+OH-,A、B正确,D错误;放电时,Zn电极为负极,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OH-向Zn电极移动,故C正确。2.(2024·南宁市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是原电池,b极是负极B.该电池工作时,应选用质子交换膜C.该电池工作时,电子从a极经电流表流向b极,离子从右经交换膜向左迁移D.电极a发生反应:(C6H10O5)n-24e-+7H2O===6CO2↑+24H+解析:根据图示,右侧O2转化为H2O,发生还原反应,则b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a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有机物转化为CO2,其电极反应式为(C6H10O5)n-24ne-+7nH2O===6nCO2↑+24nH+。由分析知,该装置为原电池,b极为正极,A、D错误;该电池工作时,负极区产生的H+需转移至正极区,故交换膜应选用质子交换膜,B正确;该电池工作时,电子从a极经电流表流向b极,H+从左经交换膜向右迁移,C错误。3.(2024·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三一模)高电压水系锌-有机混合液流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Zn-2e-+4OH-===[Zn(OH)4]2-B.充电时,电路中转移2mole-,中性电解质NaCl的物质的量增多2molC.放电时,1molFQ转化为FQH2转移2mol电子D.充电时,m接外接电源的负极,n接外接电源的正极解析:高电压水系锌-有机混合液流电池工作原理:放电时为原电池,金属Zn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Zn2+,为负极,则FQ所在电极为正极,正极反应式为FQ+2e-+2H+===FQH2,负极反应式为Zn-2e-+4OH-===[Zn(OH)4]2-;充电时为电解池,m接外接电源的负极,n接外接电源的正极。充电时装置为电解池,电解质中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NaCl溶液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分别发生定向移动,即电解质NaCl的浓度减小,B错误。题型专练解析:酸性锌锰干电池,锌筒为负极,石墨电极为正极,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Zn-2e-===Zn2+,A错误,D正确;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石墨电极)方向移动,B错误;MnO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C错误。2.(2024·江苏卷)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电池构造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MnO2发生氧化反应B.电池工作时,OH-通过隔膜向正极移动C.环境温度过低,不利于电池放电D.反应中每生成1molMnOOH,转移电子数为2×6.02×1023解析:Zn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2OH-===ZnO+H2O,MnO2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MnO2+e-+H2O===MnOOH+OH-。电池工作时,MnO2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电池工作时,OH-通过隔膜向负极移动,B错误;环境温度过低,化学反应速率下降,不利于电池放电,C正确;由电极反应式MnO2+e-+H2O===MnOOH+OH-可知,反应中每生成1molMnOOH,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D错误。3.(2024·全国甲卷)科学家使用δ­MnO2研制了一种MnO2­Zn可充电电池(如图所示)。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MnO2电极上检测到MnOOH和少量ZnMn2O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充电时,Zn2+向阳极方向迁移B.充电时,会发生反应Zn+2MnO2===ZnMn2O4C.放电时,正极反应有MnO2+H2O+e-===MnOOH+OH-D.放电时,Zn电极质量减少0.65g,MnO2电极生成了0.020molMnOOH解析:充电时该装置为电解池,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迁移,即Zn2+向阴极方向迁移,A不正确;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则充电时阴极反应为Zn2++2e-===Zn,即充电时Zn元素化合价应降低,而选项中Zn元素化合价升高,B不正确;放电时,Zn电极质量减少0.65g(物质的量为0.010mol),电路中转移0.020mol电子,由正极的主要反应MnO2+H2O+e-===MnOOH+OH-可知,若正极上只有MnOOH生成,则生成MnOOH的物质的量为0.020mol,但是正极上还有ZnMn2O4生成,因此,MnOOH的物质的量小于0.020mol,D不正确。解析:由题图中信息可知,该新型水系锌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是锌,正极是超分子材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则充电时,该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Zn2++2e-===Zn,被还原的Zn2+主要来自电解质溶液,C错误。5.(2024·河北卷)我国科技工作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可充电Mg­CO2电池,以Mg(TFSI)2为电解质,电解液中加入1,3­丙二胺(PDA)以捕获CO2,使放电时CO2还原产物为MgC2O4。该设计克服了MgCO3导电性差和释放CO2能力差的障碍,同时改善了Mg2+的溶剂化环境,提高了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CO2+Mg===MgC2O4B.充电时,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与电源正极连接C.充电时,电子由Mg电极流向阳极,Mg2+向阴极迁移D.放电时,每转移1mol电子,理论上可转化1molCO2解析:充电时,Mg电极为阴极,电子从电源负极经外电路流向Mg电极,同时Mg2+向阴极迁移,C错误。电极过程电极反应式Mg电极放电Mg-2e-===Mg2+充电Mg2++2e-===Mg多孔碳纳米管电极放电Mg2++2CO2+2e-===MgC2O4充电MgC2O4-2e-===Mg2++2CO2↑解析:由题意可知放电时硫电极得电子,硫电极为原电池正极,钠电极为原电池负极。充电时为电解池装置,阳离子移向阴极,即钠电极,故充电时,Na+由硫电极迁移至钠电极,A错误。7.(2023·新课标卷)一种以V2O5和Zn为电极、Zn(CF3SO3)2水溶液为电解质的电池,其示意图如下所示。放电时,Zn2+可插入V2O5层间形成ZnxV2O5·n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V2O5为正极B.放电时Zn2+由负极向正极迁移C.充电总反应:xZn+V2O5+nH2O===ZnxV2O5·nH2OD.充电阳极反应:ZnxV2O5·nH2O-2xe-===xZn2++V2O5+nH2O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放电时,该电池中Zn为负极、V2O5为正极,电池的总反应为xZn+V2O5+nH2O===ZnxV2O5·nH2O。充电时的总反应为ZnxV2O5·nH2O===xZn+V2O5+nH2O,C不正确。8.(2022·辽宁高考)某储能电池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Na3Ti2(PO4)3-2e-===NaTi2(PO4)3+2Na+B.放电时Cl-透过多孔活性炭电极向CCl4中迁移C.放电时每转移1mol电子,理论上CCl4吸收0.5molCl2D.充电过程中,NaCl溶液浓度增大解析:放电时负极反应:Na3Ti2(PO4)3-2e-===NaTi2(PO4)3+2Na+,正极反应:Cl2+2e-===2Cl-,消耗氯气,故A正确;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放电时Cl-透过多孔活性炭电极向NaCl中迁移,故B错误;放电时每转移1mol电子,正极:Cl2+2e-===2Cl-,理论上CCl4释放0.5molCl2,故C错误;充电过程中,阳极:2Cl--2e-===Cl2,消耗氯离子,NaCl溶液浓度减小,故D错误。9.(2022·全国乙卷)Li­O2电池比能量高,在汽车、航天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科学家研究了一种光照充电Li­O2电池(如图所示)。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e-)和空穴(h+),驱动阴极反应(Li++e-===Li)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O2)对电池进行充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Li2O2===2Li+O2B.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C.放电时,Li+从正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负极迁移D.放电时,正极发生反应O2+2Li++2e-===Li2O2解析:充电时光照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阴极反应(Li++e-===Li)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O2),则充电时总反应为Li2O2===2Li+O2,A正确;充电时,光照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阴极反应与电子有关,阳极反应与空穴有关,故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B正确;由分析可知,放电时,金属Li电极为负极,光催化电极为正极,Li+从负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正极迁移,C错误;放电时总反应为2Li+O2===Li2O2,正极反应为O2+2Li++2e-===Li2O2,D正确。1.(2024·河北保定二模)我国科学家借助于氨氧化反应和析氢反应的双功能催化剂Mo2C/NiCu@C,制备了可充电的Zn­NH3电池,实现高效、连续的由NH3到H2的转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放电时,电极电势:a>bB.充电时,a极反应式为2NH3+6OH--6e-===N2+6H2OC.放电时,收集11.2L(标准状况)H2有2molOH-向b极迁移D.充电时,b极净增重39g时a极上有0.4mol氨气发生氧化反应2.(2024·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一模)一种以Fe[Fe(CN)6]为代表的新型可充电钠离子电池,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Na+通过离子交换膜从左室移向右室B.充电时,电源的正极应与Mg箔连接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