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诗词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有关古诗词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有关古诗词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有关古诗词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有关古诗词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古诗词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下列古诗词中,不属于唐代诗人李白的是:

A.《将进酒》

B.《庐山谣》

C.《江雪》

D.《夜泊牛渚怀古》

2.下列古诗词中,描写春天景色的是:

A.《春晓》

B.《登鹳雀楼》

C.《登高》

D.《早发白帝城》

3.下列古诗词中,运用了“以景衬情”手法的是:

A.《静夜思》

B.《登高》

C.《江雪》

D.《春晓》

4.下列古诗词中,使用了“借景抒情”手法的是:

A.《登鹳雀楼》

B.《夜泊牛渚怀古》

C.《春江花月夜》

D.《将进酒》

5.下列古诗词中,表达了爱国情怀的是:

A.《出塞》

B.《登鹳雀楼》

C.《滕王阁序》

D.《满江红》

6.下列古诗词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是:

A.《春晓》

B.《江雪》

C.《静夜思》

D.《登高》

7.下列古诗词中,描写山水风光的是:

A.《登高》

B.《望岳》

C.《庐山谣》

D.《早发白帝城》

8.下列古诗词中,表达了思念家乡的情感的是:

A.《静夜思》

B.《登鹳雀楼》

C.《春晓》

D.《望岳》

9.下列古诗词中,使用了“对仗”手法的是:

A.《望岳》

B.《江雪》

C.《登鹳雀楼》

D.《满江红》

10.下列古诗词中,表达了豪放情怀的是:

A.《将进酒》

B.《登鹳雀楼》

C.《滕王阁序》

D.《满江红》

11.下列古诗词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A.《静夜思》

B.《江雪》

C.《春晓》

D.《登高》

12.下列古诗词中,描写了边塞风光的是:

A.《出塞》

B.《望岳》

C.《滕王阁序》

D.《满江红》

13.下列古诗词中,表达了友情之情的是:

A.《赠汪伦》

B.《静夜思》

C.《登鹳雀楼》

D.《滕王阁序》

14.下列古诗词中,运用了“夸张”手法的是:

A.《望岳》

B.《登鹳雀楼》

C.《滕王阁序》

D.《满江红》

15.下列古诗词中,描写了战争场面的是:

A.《出塞》

B.《望岳》

C.《滕王阁序》

D.《满江红》

16.下列古诗词中,表达了思乡之情的是:

A.《静夜思》

B.《登鹳雀楼》

C.《春晓》

D.《望岳》

17.下列古诗词中,运用了“排比”手法的是:

A.《望岳》

B.《登鹳雀楼》

C.《滕王阁序》

D.《满江红》

18.下列古诗词中,表达了豪放情怀的是:

A.《将进酒》

B.《登鹳雀楼》

C.《滕王阁序》

D.《满江红》

19.下列古诗词中,描写了山水风光的是:

A.《登高》

B.《望岳》

C.《庐山谣》

D.《早发白帝城》

20.下列古诗词中,表达了思乡之情的是:

A.《静夜思》

B.《登鹳雀楼》

C.《春晓》

D.《望岳》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运用了比喻手法。()

2.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悲痛之情。()

3.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寓意着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4.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反映了生命的无常和离别之情。()

5.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描绘了女子夜深人静时的孤独感。()

6.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

7.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描绘了秋夜中的宁静与美丽。()

8.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形容了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9.柳宗元的《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表现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向往。()

10.李商隐的《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感慨。()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请简述《离骚》中屈原表达的主要情感及其艺术特色。

2.请分析《桃花源记》中作者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请解释《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的含义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4.请简述《醉翁亭记》中作者欧阳修通过描写醉翁亭的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题)

1.论述古诗词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2.分析《红楼梦》中曹雪芹如何运用诗词来丰富小说的内涵,并探讨诗词在小说中的审美价值。

试卷答案如下: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C

解析思路:通过排除法,A、B、D均为李白的诗作,C为柳宗元的《江雪》,故选C。

2.A

解析思路:A为孟浩然的《春晓》,描写了春天的景色,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

3.D

解析思路:A、B、C均为“借景抒情”,D为“以景衬情”,故选D。

4.C

解析思路:A、B、D均为“借景抒情”,C为“拟人”,故选C。

5.D

解析思路:A、B、C均为爱国诗人的作品,D为岳飞的《满江红》,直接表达了爱国情怀。

6.C

解析思路:A、B、D均为“借景抒情”,C为“拟人”,故选C。

7.B

解析思路:A、C、D均为山水诗,B为山水诗,故选B。

8.A

解析思路:A为“静夜思”,直接表达了思念家乡的情感。B、C、D均不符合。

9.B

解析思路:A、C、D均未使用“对仗”手法,B为《望岳》,使用了“对仗”。

10.A

解析思路:A为“豪放”风格,B、C、D均为其他风格,故选A。

11.B

解析思路:A、C、D未使用“比喻”手法,B为《江雪》,使用了“比喻”。

12.A

解析思路:A为边塞诗,B、C、D均非边塞诗,故选A。

13.A

解析思路:A为赠别诗,B、C、D均非赠别诗,故选A。

14.B

解析思路:A、C、D未使用“夸张”手法,B为《登鹳雀楼》,使用了“夸张”。

15.A

解析思路:A为描写战争场面,B、C、D均非战争场面,故选A。

16.A

解析思路:A为“思乡”主题,B、C、D均不符合,故选A。

17.B

解析思路:A、C、D未使用“排比”手法,B为《望岳》,使用了“排比”。

18.A

解析思路:A为“豪放”风格,B、C、D均为其他风格,故选A。

19.B

解析思路:A、C、D均为山水诗,B为山水诗,故选B。

20.A

解析思路:A为“思乡”主题,B、C、D均不符合,故选A。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

解析思路:《静夜思》中未使用比喻手法,而是直接描写月光和霜。

2.√

解析思路:《春望》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悲痛之情。

3.√

解析思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4.√

解析思路:《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反映了生命的无常和离别之情。

5.√

解析思路:《如梦令》中描绘了女子夜深人静时的孤独感。

6.√

解析思路:《登鹳雀楼》中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

7.√

解析思路:《秋夕》中描绘了秋夜中的宁静与美丽。

8.√

解析思路:《青玉案·元夕》中形容了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9.×

解析思路:《江雪》中表现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无奈,而非向往。

10.√

解析思路:《无题》中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感慨。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离骚》中屈原表达的主要情感为忧国忧民、追求理想与道德的完美。其艺术特色包括丰富的想象、独特的象征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2.《桃花源记》中作者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特点是和平宁静、自给自足、人人平等。其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对后世田园诗创作的影响,以及对理想社会追求的启示。

3.《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佩和同情,以及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在诗中的作用是点题,引出下文对边塞将士的描写。

4.《醉翁亭记》中作者欧阳修通过描写醉翁亭的景色,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这种思想感情体现在对山水之美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中。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题)

1.古诗词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