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与妻书》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11.2 《与妻书》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11.2 《与妻书》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11.2 《与妻书》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11.2 《与妻书》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妻书不负苍生,独负卿林觉民24岁,是人生中最风华正茂的时候。24岁的年轻人,在今天的社会中国,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启,前面充满着无限的可能。

然而,在一百多前的中国,一群年轻人为了另一群年轻人,为了另一群年幼的孩子,为了另一群年长的老者能有幸福的生活,而结束了他们的生命。裴多菲有一首诗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面临爱情和事业的选择,我们应该选择哪一边呢?今天我们来看看革命烈士林觉民在《与妻书》里是怎么选择的。壹谁在写信贰叁如何写信为谁而写作者简介PARTONE林觉民(1887-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字意洞,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写有小说《莫那国之犯人》,翻译了《六国宪法论》。作者作品简介: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派遣回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义士去广州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领第一批义士赶赴香港。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住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妻儿,他和妻子虽然是包办婚姻,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了这封最后的家书。在写《与妻书》的同时,林觉民还给他父亲写了一封不到40字的信。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地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了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清代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势衰弱,面对列强的侵略采取了屈辱投降的办法,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对人们则更加残酷地压榨剥削,因而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意在推翻清政府统治。1910年11月,孙中山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起义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部署起义。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和革命党人叛变,起义失败。相关背景:作者简介陈意映(1891—1913),螺江陈氏十九世孙女,幼年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尝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林觉民与陈意映结婚。林觉民1911年牺牲后,陈意映无法承受丧夫之痛的沉重打击,一度意欲轻生。在林觉民的父母跪求下,她才强忍悲伤、痛苦的活下来,但终因悲伤过度,在1913年病逝,年仅22岁。林觉民一家林觉民故居这封信是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三天,以必死的决心给妻子陈意映写的一封“绝笔书”。字里行间,既有对妻子至真至诚的纯洁爱情,又有决意为国赴难的爱国情怀,内容感人,广为传诵。《与妻书》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课文赏析PARTTWO如晤(wù)

婉解(wǎn)

双栖(qī)嗟夫(jiē)

虐民(nüè)

使之肖我(xiào)依依旁汝(bànɡ)读准字音:第一段“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第一段——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归纳第一段内容赏析语句,分析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1)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作者深知自己的处境,“世中一人”与“阴间一鬼”的鲜明对比,表达了革命志士抱定必死的信念,义无反顾,英勇赴死,透出一种撼人心灵的凛然正气。(2)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说明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说明了作者担心妻子不理解,不得不“忍悲为汝言之”的悲伤和矛盾的心情,交代了作者“言之”的原因,引出后文对“吾衷”的论述。第二段用“司马青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用“太上之忘情”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关心民众的痛苦,无法做到不动感情。用“老吾老”“幼吾幼”的典故,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了“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司马青衫”“太上之忘情”“老吾老”“幼吾幼”三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作者看来,个人的幸福与天下人的幸福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林觉民极其疼爱自己的妻子,正是这种感情的升华,才使他“勇于就死”。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甘愿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中“爱汝”与“勇于就死”,是否矛盾?如何理解?    第三、四段三忆夫妻谁先死的谈话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对妻子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论说“吾至爱汝”细读感悟作者对夫妻恩爱生活的回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婚后夫妻恩爱生活的回忆,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妻子的深深眷恋,更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牺牲个人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境界。第五段1、描写触目惊心的衰乱景象,有什么作用?运用排比列举当时社会上种种触目惊心的衰乱景象,将矛头直指社会惨状及其根源,与上文温馨和谐的画面形成强烈反差,说明在这种悲惨的社会里“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是不现实的。2、“教其以父志为志”与上文哪句话意思相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上文“使之肖我”意思相近。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追求的革命理想矢志不渝、永不言弃的革命精神。说“就死”

当时国家腐败,社会黑暗,灾难深重。假设了人们命运的两种情况“死”“离”启发妻子深思,让妻子理解、谅解自己的行为和心情。第六段此处提出“一嘱”“三愿”,请列出,并说说表现出何种感情?一嘱:嘱咐后事三愿: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二愿真有鬼;三愿心电感应有道,是实。感情——

说出志愿,再表达“吾至爱汝”之衷情。

三愿第七、八段与妻子进行最后的诀别写作思路第一部分(1):说明与妻书的原因和心情:“与汝永别”,“忍悲为汝言之”。第二部分(2-4):阐述“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感。第三部分(5-8):再诉“吾至爱汝”的衷情以及“吾不

能舍汝”的永别的哀痛。爱爱国之情爱妻之情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升华

融合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总纲】“爱汝”之情:三忆、一嘱、三愿“就死”之理:国家灾难、人们命运

——为天下人谋永福小结:本文语言通俗易懂,综合运用叙事、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以及排比、反问、设问、用典、比喻等修辞方法和运用感情色彩强烈的感叹词如“嗟夫”、“矣”、“乎”等表达出对妻子的深情,以及对祖国深沉的爱,刻画出一位“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民主革命战士形象。最后,献给同学们几句话作为自勉“不为情所困,为钱所动,为权所倾,为利所趋,只为实现崇高、神圣的理想而奋斗终身”。拓展学习PARTFOUR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想一想,这篇绝笔为什么感人?

钟叔河序叶绍袁《甲行日注》云:“大凡真能爱国家、爱民族,真能为国家民族作出一点牺牲,而不是专门讲大话唱高调的人,于家庭骨肉之间,亦必有真感情、真爱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够有民胞物与的胸怀,有对国家民族的真正责任感。”这番话,验之于林觉民之信之死是非常深刻的,也道出了本文感人至深的原因。

文章第三段,作者以深情的笔墨记叙了几件往事,表达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的一片真情。这种“吾至爱汝”的夫妻之情外,至诚美好令人感到;但更令人感动的是,“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的献身精神及由此而阐述的道理。

林觉民为造福天下放弃自己幸福和生命的说理过程,是对其挚爱陈意映的说理,更是对自己的说理。正是因为它是对革命者本身的说理,革命者本身才由意志作出决断,自愿牺牲本身的生命、幸福、自由,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家人、好友的幸福、情感,投身于革命洪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革命者的人性的光辉和理性的自觉。

现代书信的一般格式(1)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再在后面加上冒号。(2)问候语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3)正文是书信主体,应分段来写。(4)祝颂语

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它可以紧接着正文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