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素养综合训练_第1页
第二章素养综合训练_第2页
第二章素养综合训练_第3页
第二章素养综合训练_第4页
第二章素养综合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ZHONGTONGBUXUEANYOUHUASHEJI第二章素养综合训练第一章12345678910111213141516一、选择题[2023·全国新课标卷]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1~2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形成莲花盆需要(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A.曲折的河道

B.平坦的河床C.充足的水汽

D.丰富的泥沙BB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莲花盆为地下喀斯特景观,所以其主要为沉积地貌,根据其盆状特点,可判断其水自洞顶不断滴落,而非沿洞壁缓慢渗出,①正确;相对静止的薄层水,有利于水分的蒸发与二氧化碳的析出,二氧化碳的析出有利于碳酸钙的沉淀和向上发育,④正确。故选B。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需要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且有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故平坦的河床可以提供符合条件的平坦的地形,从而形成相对静止的薄层水环境,有利于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故选B。乌鲁木齐河发源于天山主脉某冰川,某河段因河流下切侵蚀山前冲积扇从而在河流东西两岸发育了多级河流阶地。下图示意该河段地质构造剖面及阶地分布。读图,完成3~4题。123457891011121314151663.与阶地T2相比,阶地T4(

)①形成年代更晚②形成时地壳稳定时间更长③地表沟壑更多④形成时地壳抬升时间更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T5、T7处阶地面上的黄土或黄土状沉积物可能来自(

)A.基岩风化 B.山地崩塌C.流水沉积 D.风力堆积12345789101112131415166CD12345789101112131415166解析第3题,阶地主要是在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地壳稳定、河流侧向侵蚀及堆积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而言,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地壳抬升运动;阶地的位置越高,形成年代越早。图中显示T4位置较T2位置高,则T4形成时间较早,①错误;T4比T2更宽阔,说明T4形成后,地壳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经历下一次抬升,T2面积窄小,说明形成后没多久就经历地壳的下一次抬升,②正确;T4形成后,受外力作用时间长,与T2相比,地表沟壑多,③正确;形成阶地时地壳抬升时间长短决定阶地高低,图中T4比T2阶地抬升得低一些,说明T4形成时地壳抬升时间短,④错误。故选C。12345789101112131415166第4题,结合该阶地所处的位置可推测,黄土或黄土状沉积可能主要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或中亚荒漠地区,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D正确;基岩风化和黄土关系不大,A错误;山地崩塌后除黄土外应该还有大量砾石等其他岩石,B错误;流水沉积主要是砾石和粉砂,黄土占比小,C错误。桥梁、隧道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常见形式。在较长隧道(数千米)施工时,为提高工程效率,人们会开挖竖井、斜井等进行辅助。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山区沿隧道施工示意图及该山区等高线示意图(等高距50米)。该地岩层以石灰岩为主,多褶皱发育。据此完成5~6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5.与竖井开挖方式相比,图中开挖斜井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施工难度B.减少开挖总量C.获得更佳采光D.保护山顶景观6.图中隧道未直线修建的原因可能是(

)A.增加洞内汽车容量B.为将隧道连通一体C.提醒司机谨慎驾驶D.避开地质复杂地段12345678910111213141516AD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第5题,依据等高距和比例尺可知,与山顶开挖竖井相比,斜井的开挖点与隧道(隧道海拔与洞口较为接近)的横向距离较长,但相对高度较小,易于施工,开挖斜井是因为施工难度较低,A正确;斜井横向距离更长,开挖总量较大,采光条件较差,B、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山顶景观的信息,D错误。第6题,隧道内汽车容量增加,会使隧道内行车更危险,A错误;为提高通行效率,连接隧道两端洞口的线路应为直线,本地区应修成两个隧道加一座桥梁,同时也可降低隧道开挖难度,而隧道连通一体增加了开挖总量,B错误;隧道内车速较慢,提醒司机谨慎驾驶可增加提醒标注或路牌等,C错误;由题中信息可知,该地岩层以石灰岩为主,多褶皱发育,因此隧道未直线修建的原因可能是需要避开有溶洞或裂隙的地质复杂地段,D正确。湖沼沉积物中汞含量的垂直分布能够反映古气候演变过程。大气中的汞主要随降水沉降到陆地生态系统,后随径流进入湖泊,并被有机质吸附并沉积。某科研团队对南岭东部大湖沼泽进行钻孔取样,发现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与湖岸植被、湖泊水位具有显著相关性,同时湖沼相沉积序列中汞含量具有指示流域气候变化的作用。下图为湖泊沉积物采样点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湖泊沉积物采样点

123457891011121314151667.科研团队通过对所采样品进行分析,发现某一段沉积岩层自下向上汞含量具有减少的趋势,这说明该沉积岩层形成时期(

)A.湖盆地壳下沉 B.大气降水偏少C.湖泊面积扩大 D.河流侵蚀减弱8.湖泊沉积物样品中某一沉积层内出现深黑色有机质层,可推测该沉积层形成时期可能出现(

)A.东南季风减弱 B.东北季风减弱C.西南季风增强 D.西北季风增强12345789101112131415166CA12345789101112131415166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进入湖泊的汞主要是被有机质吸附后沉积,而沉积岩层自下向上汞含量具有减少的趋势,说明沉积岩层下部有机质含量多,上部有机质含量少。由材料“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与湖岸植被、湖泊水位具有显著相关性”可知,沉积岩层中的有机质主要来自湖岸植被,而其多少则与湖泊水位对湖岸植被的影响有关,当湖泊水位升高时,淹没湖岸低地,导致湖岸植被的生长空间变小,湖岸植被数量变少,提供的有机质变少,吸附的汞也相应减少,由此得出随着湖泊面积扩大,水位上升,植被数量减少,湖中有机质含量逐渐下降,汞含量自下而上减少,C正确。12345789101112131415166第8题,湖泊沉积物样品中某一沉积层内出现深黑色有机质层,说明该沉积层形成时期有较多有机质沉积,由此可推测当时植被数量较多,植被生长空间较大,湖泊水位较低。南岭东部湖泊的补给水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由于东南季风减弱,南岭地区降水变少,湖泊水位降低,植被生长空间增大,植被覆盖率增加,提供的有机质增加,最终在湖底沉积形成深黑色有机质层,A正确;东北季风、西南季风不是该地区盛行风,西北季风带来的降水较少,影响较小,B、C、D错误。冰碛土柱是冰碛地貌的形态之一,一般分布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它是由冰川侧向侵蚀和山土崩落的碎屑组成,最后由于冰川融化而堆积下来,其发育主要受坡度、温度、降水及局地冰川风和山谷风的影响。下图为我国青藏高原某冰川侧碛垄上的冰碛土柱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123457891011121314151669.在冰碛土柱演化的过程中,坡面基线的变化表明(

)A.土柱趋于成熟 B.流水侵蚀增强C.坡面趋于稳定 D.冰川堆积减弱10.冰碛土柱的演化伴有明显的冻融作用。下列关于冻融作用在冰碛土柱不同演化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孕育期,冻融作用使冰碛物的结构趋于松散,流水侵蚀坡面,形成深度不等的沟壑,坡面出现冰碛土柱的雏形B.在成熟期,坡面冻融作用使沟壑日渐加宽,冰碛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堆积,冰碛物沿坡面向下滚动,土柱高度不断增加C.在消亡期,土柱遭受冻融作用,冰川侵蚀不断加强,导致冰碛土柱高度渐减,直至成为新的坡面,后期有植被覆盖,成群的土柱消失D.在冰碛土柱的发育过程中,冻融作用起决定性作用,有冻融作用,就有冰碛土柱发育12345789101112131415166CA12345789101112131415166解析第9题,据图分析可知,从孕育期到消亡期,冰碛土柱形成后消失,冰川堆积物增多,坡脚抬高,坡面基线变缓,落差降低,坡面趋于稳定。故选C。第10题,由材料可知,冰碛土柱的演化主要受坡度、温度、降水及局地冰川风和山谷风的影响。在孕育期冻融作用使得冰碛物的结构趋于松散,流水侵蚀坡面,在坡面形成深度不等的沟壑,在坡面的一些位置可以观察到冰碛土柱的雏形,A正确;在成熟期,坡面冻融作用继续,沟壑日渐加深,冰碛物受重力作用散落、崩塌,冰碛物不断沿坡面向下滚动或者跳跃式地连续运动,土柱高度不断增加,开始在坡面上成群出现,B错误。在消亡期,土柱遭受冻融作用,山谷风不断侵蚀,导致冰碛土柱高度渐减,直至成为新的坡面,后期有植被覆盖,成群的土柱消失,C错误;冰碛土柱的发育是局部地形和气候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12345789101112131415166[2023·海南卷]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下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11~12题。1234578910111213141516611.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12.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AB123457891011121314156解析第11题,由材料可知,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具备冰川发育条件,冰川广布,冰川作用明显,故可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第12题,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故可以根据羊背石的坡度判断哪一侧是迎冰面,哪一侧是背冰面,从而判断古冰川运动的方向。古冰川发育的厚度、作用的规模以及形成的时间无法直接观察出来。16[2024·辽宁抚顺月考]横向沙丘在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广泛,是与主导风向基本垂直的沙丘类型。横向沙丘之间连通性较好、无明显障碍物的丘间地被称为丘间走廊。下图示意内蒙古东部某横向沙丘群和剖面状况,该地终年盛行西北风,但丘间走廊里以西南风为主。据此完成13~14题。1234578910111213141516613.与迎风坡相比,丘间走廊的植被更需要(

)A.耐风蚀 B.耐贫瘠 C.耐干旱 D.耐沙埋14.研究表明,丘间走廊内部的西南风能造成强烈的风蚀。据此分析该地治理风沙蔓延应当(

)①平行于丘间走廊修筑沙障②垂直于丘间走廊修筑挡沙墙③在迎风坡铺设草方格④在背风坡压大块砾石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23457891011121314156DB16123457891011121315166解析第13题,迎风坡风蚀强烈,丘间走廊风力较小,A错误;迎风坡风蚀强烈,土壤更贫瘠,B错误;丘间走廊地势低,积水可能性大,迎风坡更干旱,蒸发旺盛,C错误;丘间走廊地势低,容易堆积沙土,植被需要耐沙埋,D正确。第14题,丘间走廊内部的西南风能造成强烈的风蚀,应垂直于丘间走廊修筑挡沙墙,增加西南风的阻力,减小风速,①错误,②正确;在迎风坡铺设草方格可以增加摩擦力,减小风速,③正确;背风坡沙粒易堆积,压大块砾石作用不大,④错误。故选B。14二、非选择题15.[2022·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示意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12345789101112131415616甲站

乙站(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12345789101112131415166123457891011121314156答案(1)海平面上升,消融区陆面上升。冰盖消融期,海平面上升幅度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冰盖消融后,陆面上升幅度超过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2)甲地位于基岩海岸,冰盖覆盖时,岩层受压导致陆面下沉,冰盖消融后,岩层承压减轻,岩层形变缓慢恢复,使得陆面上升;甲站位于板块交界的美洲板块一侧,板块运动导致甲站陆面抬升。(3)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加速冰川消融和海水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密西西比河流域内水利设施拦水拦沙,导致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陆地推进。(4)甲站区域位于太平洋北岸,海平面下降,海岸线向南移动,由于基岩海岸陡峭,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区域南侧临海,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三角洲地势平缓,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16123457891011121314156解析第(1)题,先指出海平面和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冰盖消融,冰川融水进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上升;由材料可知,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可推测消融区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导致陆面上升。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随着海面和陆面的变化而变化,当冰盖消融快时,大量冰川融水流入海洋,则海平面上升幅度快,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当冰盖消融完毕,冰川融水减少,陆面上升幅度超过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第(2)题,从海陆位置看,甲站位于基岩海岸,结合材料可知,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可推测消融区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导致陆面上升;从板块位置看,甲站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的美洲板1612345789101112131415166块一侧,板块运动导致地壳抬升,使得甲站陆面抬升。第(3)题,由图可知,乙站所在区域海平面上升,从人类活动角度入手分析,如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乙站位于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流域内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导致河口三角洲泥沙来源减少,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陆地推进。第(4)题,由材料可知,甲站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由图可知,甲地海平面下降,可推测甲地海岸线向南移动,基岩海岸较陡峭,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由图可知,乙地海平面上升,故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河口三角洲地势平缓,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西藏朋曲中上游河段由西向东流,河谷多宽谷,风沙地貌发育,流域内年均降水量为252~580毫米,冬春季盛行偏南风,风力强劲。粒度特征是风沙地貌过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蕴含了丰富的地表过程和气候变化信息,不仅可以揭示研究区的气候变化过程,而且对气候带的恢复、古大气环流的重建具有重大意义。一研究团队以朋曲流域不同地貌部位的流动沙丘为研究对象,分析沙丘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探讨其空间分异规律,为研究不同区域沙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下图为朋曲河谷不同位置流动沙丘丘顶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示意图。12345789101112131415166(1)推测朋曲河谷沙丘物质的来源,并分析山坡几乎无粗沙的原因。(2)说明该河谷沙丘增长速度的季节差异及形成过程。(3)分析朋曲谷地中上游河段沙丘多分布于宽谷北岸的原因。12345789101112131415616123457891011121314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