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导学案设计_第1页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导学案设计_第2页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导学案设计_第3页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导学案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导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围绕总议题“如何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从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各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绽放光彩,感受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通过读懂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球文明倡议懂得如何维护文化多样性;通过了解举办亚运会成功推动亚洲文明发展的事例,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二、【课前准备】1.完成布置的前置练习题2.阅读《5+3》讲解册考点2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吸收外来的知识清单3.建构知识体系请构建《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知识体系【可参考5+3讲解册第331页】三、【课堂探究】议题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化的民族性和文化的多样性议学情景一:2023年10月12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下称:“非遗节”)在四川省成都市启幕,本届非遗节以“共享履约实践深化文明互鉴”为主题,将举办五洲非遗、神州非遗、巴蜀非遗、云上非遗四大板块30多项特色鲜明的节会活动,来自国内和全球47个国家(地区)的900余个非遗项目、5000余名非遗传承人和嘉宾相聚成都,共襄促进人类非遗保护事业的盛会,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政府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积极作为,展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遗故事,展示多彩四川的文化魅力,展示天府成都的别样精彩。议学任务:1.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保护文化遗产等民族文化呢?议学情景二:在3月1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谈及文明多样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我愿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议学任务:2.全球文明倡议启示我们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议题二:交流互鉴,交相辉映——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议学情景三:杭州亚运会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会。从开幕式到闭幕式,从赛场内到赛场外,从主办城市到各个分赛区,杭州亚运会无处不体现着中国的文化自信,无处不展现着亚洲的多样文明。第19届亚运特色项目“热”出圈,受到各方欢迎。特色项目设置是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新潮、传承与创新的全新融合,有始于3500年前中亚地区的传统式摔跤运动,还有高配版“老鹰捉小鸡”(即卡巴迪),用脚踢的排球(即藤球),“智慧的体操”(即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桥牌比赛)……这些项目都代表了不同地区的体育特色和文化风情;不仅有中国元素,还有日本、韩国、印度、泰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元素,这些元素都体现了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不仅有竞技比赛,还有文化活动,这些活动都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提供了相互了解和学习的机会。议学任务3: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分析举办亚运会是如何推动亚洲文明发展的。四、【课堂练习】【2023全国甲卷40(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解决传统菌业生产中日益突出的“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1983年,林占熺团队引进某原产于北非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经过不断改良,培育耐旱抗寒、适应范围广的优质草种;1986年,该团队“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新技术的菌草研究取得突破,创造性地实现了菌与草的结合;1996年,林占嬉正式将菌草的汉语拼音确定为菌草的英文名称。随着研究的深入,林占熺团队创立了“菌草学”这门新兴重劳学科,拓展应用菌草技术于沙漠治理、饲料生产和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等领域,菌草新兴生态产业逐渐成型。菌草技术作为中国政府援助发展中国家实用技术培训项目、联合国“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被推广到100多个国家,在荒漠化土地治理、助推居民脱贫致富中取得显著成效。在中国科技人员帮助下,菌草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种植成功,当地民众将菌草称作“中国草”,该国一部长把女儿的名字改成“菌草”。科研、扶贫几十年,林占熺拒绝高薪聘请,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农民的钱袋里,在全国科技扶贫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中国十大扶贫状元”等多项荣誉,登上了“时代楷模”领奖台。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交流的知识,说明我国菌草技术的全球应用推广是如何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10分)参考答案: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社会交往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②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在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