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4页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质构造元素周期表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總結原子序数=核電荷数=质子数=核外電子数1、根据横行:電子层数相似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從左到右排列纵行:最外层電子数相似的元素按電子层数递增從上向下排列2、构造周期序数=核外電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電子数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個(共七個横行)周期表長周期(第4、5、6、7周期)主族7個:ⅠA-ⅦA過渡元素族:16個(共18個纵行)副族7個:IB-ⅦB過渡元素第Ⅷ族1個(3個纵行)零族(1個)稀有气体元素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构造(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构造相似性:最外层電子数相似,都為1個递变性:從上到下,伴随核電核数的增大,電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點低、易导热、导電、有展性。(2)递变性(從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②熔點、沸點逐渐減少結论:碱金属原子构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3、化學性质(1)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點燃點燃4Li+O2Li2O2Na+O2Na2O2點燃點燃2Na+2H2O=2NaOH+H2↑2K+2H2O=2KOH+H2↑2R+2H2O=2ROH+H2↑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為+1价。結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個電子,因此,它們的化學性质相似。(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轻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結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构造的递变性导致化學性质的递变性。總結:递变性:從上到下(從Li到Cs),伴随核電核数的增長,碱金属原子的電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查對最外层電子的引力逐渐減弱,原子失去電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從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二)卤族元素:1、原子构造相似性:最外层電子数相似,都為7個递变性:從上到下,伴随核電核数的增大,電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递变性:(從F2到I2)(1)卤素單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Br2反常)(3)單质的熔、沸點升高3、化學性质(1)卤素單质与氢气的反应:X2+H2=2HXF2Cl2Br2I2卤素單质与H2的剧烈程度:依次增强;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HF最稳定)(2)卤素單质间的置换反应2NaBr+Cl2=2NaCl+Br2氧化性:Cl2________Br2;還原性:Cl-_____Br-2NaI+Cl2=2NaCl+I2氧化性:Cl2_______I2;還原性:Cl-_____I-2NaI+Br2=2NaBr+I2氧化性:Br2_______I2;還原性:Br-______I-結论:F2F-Cl2Cl-Br2Br-I2I-單质的氧化性:從下到上依次增强(F2氧化性最强),對于阴离子的還原性:從上到下依次增强(I-還原性最强)結论:①非金属性逐渐減弱②原子构造的递变性导致化學性质的递变性。總結:递变性:從上到下(從F2到I2),伴随核電核数的增長,卤族元素原子的電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查對最外层電子的引力逐渐減弱,原子得到電子的能力減弱,即非金属性逐渐減弱。因此從F2到I2的非金属性逐渐減弱。總之:同主族從上到下,伴随核電核数的增長,電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查對最外层電子的引力逐渐減弱,原子得電子的能力減弱,失電子的能力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減弱,金属性逐渐增强。三.核素(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质量重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质子和中子的相對质量都近似為1,電子的质量可忽视。(3)原子序数=核電核数=质子数=核外電子数。(4)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中子N個=(A-Z)個(5)在化學上,我們用符号X来表达一种质量数為中子N個=(A-Z)個质子Z個原子X质子Z個原子X原子核核外電子核外電子Z個(二)核素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為核素。一种原子即為一种核素。同位素:质子数相似而中子数不一样的同一元素的不一样原子互称為同位素。或:同一种元素的不一样核素间互称為同位素。(1)两同:质子数相似、同一元素(2)两不一样:中子数不一样、质量数不一样(3)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一样种原子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1.在多种電子的原子裏,核外電子是分层运動的,又叫電子分层排布。2、核外電子的排布规律(1)核外電子總是尽先排布在能量低的電子层,然後由裏向外,依次排布。(能量最低原理)。(2)各電子层最多容纳的電子数是2n2(n表达電子层)(3)最外层電子数不超過8個(K层是最外层時,最多不超過2個);次外层電子数目不超過18個;倒数第三层不超過32個。二.元素周期律:1、核外電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每周期最外层電子数:從1--------8(K层由1-2)2、原子半径呈周期性的变化:每周期原子半径:逐渐減小(同周期第0族最大)3、重要化合价:每周期最高正化合价:+1+7(稀有气体0价,F化合物中没有正价)每周期负化合价:-4-14、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的变化。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性:(1)2Na+2H2O=2NaOH+H2↑(轻易)△Mg+2H2O2Mg(OH)2+H2↑(较难)△金属性:Na>Mg2)Mg+2HCl=MgCl2+H2↑(轻易)2Al+6HCl=2AlCl3+3H2↑(较难)金属性:Mg>Al根据1、2得出:金属性Na>Mg>Al(3)碱性NaOH>Mg(OH)2>Al(OH)3金属性:金属性Na>Mg>AlNaMgAl金属性逐渐減弱(4)結论:SiPSCl單质与H2的反应越来越轻易、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對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逐渐增强。NaMgAlSiPSCl金属性逐渐減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從左到右,金属性逐渐減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5)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重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展現周期性的变化规律,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總結: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实质: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成果。四、同周期、同主族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1.周期表中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在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2.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左下角是,Cs;非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右上角,是F。(两個對角)3.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①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特:F無正价,非金属除H外不能形成简朴离子。②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与最低负价的绝對值之和等于8.4.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应用①在周期表中的左上角附近探索研制农药的材料。②半导体材料: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中寻找。③在過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5.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周期(從左到右)同主族(從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減小逐渐增大電子层排布電子层数相似最外层電子数递增電子层数递增最外层電子数相似失電子能力逐渐減弱逐渐增强得電子能力逐渐增强逐渐減弱金属性逐渐減弱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逐渐減弱重要化合价最高正价(+1→+7)非金属负价==―(8―族序数)最高正价==族序数非金属负价==―(8―族序数)最高氧化物的酸性酸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減弱對应水化物的碱性碱性逐渐減弱碱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形成难易、稳定性形成由难→易稳定性逐渐增强形成由易→难稳定性逐渐減弱總結:元素金属性的判断:①与水或酸反应越轻易,金属性越强;②最高价氧化物對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③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置换金属性弱的金属④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對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的判断:①從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②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③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置换非金属性弱的非金属④离子的還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第三节化學键一.离子键1.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互相作用叫做离子键。互相作用:静電作用(包括吸引和排斥)注:(1)成键微粒:阴阳离子间(2)成键本质:阴、阳离子间的静性作用(3)成键原因:電子得失(4)形成规律: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時形成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像NaCl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如NaCl、Na2O、K2S等(2)强碱:如NaOH、KOH、Ba(OH)2、Ca(OH)2等(3)大多数盐:如Na2CO3、BaSO4(4)铵盐:如NH4Cl小結: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铵盐。(一般规律)注意:(1)酸不是离子化合物。(2)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具有离子键。2、電子式電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點(或×)来表达原子的最外层電子(价電子)的式子叫電子式。用電子式表达离子化合物形成過程:(1)离子须標明電荷数;(2)相似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似的离子要單個写;(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4)不能把“→”写成“=”;(5)用箭頭標明電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標)。二.共价键1.共价键:原子间通過共用電子對所形成的互相作用叫做共价键。用電子式表达HCl的形成過程:注:(1)成键微粒:原子(2)成键实质:静電作用(3)成键原因:共用電子對(4)形成规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單质或化合物形成共价键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化合物中不是离子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3.共价键的存在:非金属單质:H2、X2、N2等(稀有气体除外)共价化合物:H2O、CO2、SiO2、H2S等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4.共价键的分类: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為非极性键。共用電子對不发生偏移。极性键:在不一样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為极性键。共用電子對偏向吸引能力强的一方。三.電子式: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點(或×)来表达原子的最外层電子(价電子)的式子叫電子式。原子的電子式:2.阴阳离子的電子式:(1)阳离子简朴阳离子:离子符号即為電子式,如Na+、、Mg2+等复杂阳离子:如NH4+電子式:(2)阴离子简朴阴离子:、复杂阴离子:3.物质的電子式:离子的電子式:阳离子的電子式一般用它的离子符号表达;在阴离子或原子团外加方括弧,并在方括弧的右上角標出离子所带電荷的電性和電量。分子或共价化合物電子式,對的標出共用電子對数目。离子化合价電子式,阳离子的外层電子不再標出,只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標出正電荷,而阴离子则要標出外层電子,并加上方括号,在右上角標出负電荷。阴离子電荷總数与阳离子4.用電子式表达形成過程:用電子式表达單质分子或共价化合物的形成過程用電子式表达离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四、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⑴定义:把分子汇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⑵特點:①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學键弱得多;②影响物质的熔點、沸點、溶解性等物理性质;③只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共价化合物和绝大多数气态非金属單质分子,及稀有气体分子之间。但像二氧化硅、金刚石等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微粒之间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⑶变化规律:一般来說,對于构成和构造相似的物质,相對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點也越高。例如,熔沸點:I2>Br2>Cl2>F2。2、氢键⑴定义:分子间存在著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互相作用。⑵形成条件:除H原子外,形成氢键的原子一般是N、O、F。⑶存在作用:氢键存在广泛,如H2O、NH3、HF等。分子间氢键會使物质的熔點和沸點升高。五、化學反应的实质:一种化學反应的過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學键的断裂和新化學键的形成過程。离子键、共价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提高篇:一、化學键与物质类别关系规律1、只含非极性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單质,如:I2、N2、P4、金刚石、晶体硅等。2、只具有极性键的物质:一般是不一样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HCl、NH3、SiO2、CS2等。3、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H2O2、C2H2、CH3CH3、C6H6等。4、只具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非金属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S、NaH、K2O、CsCl等。5、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Na2O2、Na2S2、CaC2等。6、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物质,如NaOH等。7、由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构成的物质,如:NH4Cl等。8、由强极性键构成但又不是强電解质的物质。如HF等。9、無化學键的物质:稀有气体。10、离子化合物中并不存在單個的分子,例如:NaCl,并不存在NaCl分子。第二章化學反应与能量化學能与热能知识點一化學键与化學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感知化學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我們在生活中运用煤、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等燃料燃烧放出的热能烧水、做饭或取暖,试验室中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這些实例足以阐明物质在发生化學变化的同步還伴伴随能量的变化。化學键与化學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物质发生化學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學键的断裂和新化學键的形成的過程,化學键是使原子或原子互相結合的作用力。归纳總結:(1)多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學能。在物质发生化學反应的過程中,破壞旧化學键,需要吸取一定的能量来克服原子(或离子)间的互相作用;形成新化學键時,又要释放一定的能量。因此,在化學反应中,不仅有新物质的生出,并且還伴伴随能量的变化。任何化學反应都要經历旧化學键断裂和新化學键形成的過程,因此,任何化學反应都伴伴随能量的变化。化學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學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一种完整的化學反应過程中,究竟是放出能量還是吸取能量,要看破壞旧化學键吸取能量總和与形成新化學键放出能量總和的大小。若破壞旧化學键吸取能量總和不小于形成新化學键放出能来那個综合,整個化學反应過程就吸取能量。若破壞旧化學键吸取能量總和不不小于形成新化學键放出能量總和,整個化學反应過程就放出能量。知识點二化學能与热能的互相转化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的物质可以发生转化,不過總质量保持不便。能量守恒定律:一种能量可以转化為另一种能量,不過總能量保持不变。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出热能的化學反应叫做放热反应,吸取热能的化學反应叫做吸热反应。归纳總結:每一种化學反应都伴伴随能量的变化,有的释放能量,有的吸取能量。從能量类型方面来看,有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有的反应是吸热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活泼金属跟水或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下列反应都是吸热反应:认识物质的化學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系的意义化學反应伴伴随能量变化是化學反应中客观存在的一大特性,认识了物质的化學变化与能量变化关系,就是愈加全面的认识了物质的化學变化,就能更好的运用物质的化學变化。运用化學能转化為热能的原理来获取人类所需要的热量進行生活、生产和科學研究,如燃料的燃烧、炸药開山、发射火箭等等运用热能使诸多化學反应得以发生,從而探索物质的构成、性质或制备所需要的物质,如高温冶炼金属、分解化合物等等。總之,化學物质中的化學能通過化學反应转化成热能,是物质生存和发展的動力之源,而热能转化為化學能又是人們進行化學科學研究、发明新物质不可或缺的条件和途径。第二节化學能与電能一次能源:直接從自然界获得的能源。例:水能,風能,煤,石油,天然气,铀,太阳能等二次能源:一次能源通過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例:電力,蒸汽等。知识點一化學能与電能的互相转化(火力发電)化學能转化成热能,热能转化成机械能,机械能转化成電能。燃烧(氧化還原反应)是使化學能转换成電能的关键。原電池原電池工作原理:原電池实质是氧化還原反应。构成原電池的条件有两种活動性不一样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做電极電极材料均插入電解质溶液中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能自发形成氧化還原反应原電池的正、负极判断的措施重要有两种當两种金属做電极時,活動性强的金属做负极,活動性相對弱的做正极。當两极一种是金属,另一种是非金属時,金属极為负极,非金属极為正极。金属活動性次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根据電流方向或電子流向電流(外電路)由正极流向负极;電子则由负极經内電路流向正极。根据原電池中的反应方向正极:得電子,发生還原反应,現象是伴随金属的析出或氢气的放出。负极:失電子,发生氧化反应,現象是電极自身的消耗,质量的減少。原電池電极反应書写措施写出原電池反应(氧化還原反应)方程式将原電池反应方程式提成氧化反应和還原反应。一般還原剂自身做负极,负极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為還原反应,因此原電池反应中的氧化剂在正极得電子,发生還原反应。原電池原理的应用加紧氧化還原反应的速度,由于形成原電池後,氧化反应和還原反应分别在两极進行,使溶液中的离子运動時互相的干扰減小,使反应速率增大比较金属活動性的强弱,例如,有两金属A、B,用导线相连後移入稀硫酸中,能溶解的金属活泼性较强,表面出現较多气泡的金属活動性较弱。原電池设计首先要确定一种自发的氧化還原反应,只有自发的氧化還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電池。另一方面,将自发的氧化還原反应拆提成氧化反应和還原反应两個半反应,分别為负极和正极的電极反应式。第三,据氧化還原反应中的還原剂和氧化剂确定原電池的负极和電解质溶液。正极选较负极稳定的金属或非金属第四,连接電路,画出原電池示意图。例:铜锌原電池(H2SO4做電解液)负极(Zn):Zn-2e-=Zn2+氧化反应正极(Cu):2H++2e-=H2還原反应總反应式:Zn+2H+=H2+Zn2+知识點二常見電池和新型電池總結一次性電池:是指不能進行充電循环使用的電池。常見的锌锰干電池、Ag-Zn纽扣電池。一次性電池的電极反应式可根据其電池反应来書写。例如,锌锰電池发生反应如下:负极(锌筒):Zn-2e-=Zn2+(氧化反应)正极(石墨):2NH4++2e-=2NH3+H2(還原反应)二次電池:二次電池為可充電電池,它有放電和充電两個過程。二次充電的放電過程是发生原電池反应的過程,作電源供電的過程;充電過程是在在外加電源的作用下,发生放電時逆向反应過程。放電反应是自发的氧化還原反应,而充電過程是非自发的氧化還原反应。例:镍镉電池以Cd為负极,NiO(OH)為正极,以KOH為電解质。由于镉是致癌物质,废弃的镍镉電池如不回收,會严重污染环境,這制约了镍镉電池的发展。锂离子電池是新一代可充電的绿色電池。燃料電池:据燃料燃烧這一剧烈的氧化還原反应设计而成。常見的燃料電池有氢燃料電池、甲烷燃料電池、甲醇燃料電池等。氢氧燃料電池工作時发生反应如下:负极:2H2-4e-=4H+正极:O2+4H++4e-=2H2O總反应:2H2+O2=2H2O燃料電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電装置。燃料電池与干電池或蓄電池的重要差异在于反应物不是储存在電池内部,而是外设装备提供燃料和氧化剂等。化學反应速率和程度知识點一化學反应速率化學反应速率一般是用單位時间内任何一种指定的反应物浓度的減少或任何一种指定的生成物浓度的增長来表达的。即單位時间内某物质浓度的变化量,其数學体現式可表达為v=△c/△t.單位為:mol/(L·min)對于反应mA+mB=pC+qD,反应速率与系数之间存在如下关系:v(A):v(B):v(C):v(D)=m:n:p:q影响化學反应速率的原因浓度對化學反应速率的影响。當其他条件不变時,增大反应物(气体或溶液)浓度,可以加紧反应速率。压强對化學反应速率的影响。當其他条件不变時,假如反应物中有气体,增大体系压强可以增大反应速率;相反,減小体系压强可以減小反应速率。压强只對气体有影响,對固体、液体影响较小。温度對化學反应速率的影响。當其他条件不便時,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A.在试验室進行化學反应時,常常通過給反应物加热来增大反应的速率。B.為防止食品变质,我們将食物放入冰箱中保留,以減少食品变质的速率。催化剂的影响A.催化剂变化化學反应速率的原因仅仅是变化始态到终态的途径,不变化反应的成果。B.催化剂在現代化學和化工生产中占有极為重要的地位。知识點二可逆反应与化學反应程度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步向正反应和逆反应两個方向進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实际上诸多化學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對可逆反应来說,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不也許所有转化成产物,反应只能進行到一定程度。化學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時,反应混合物中各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都保留不便的状态,称為化學平衡状态,简称化學平衡。化學平衡具有五大基本特性,即逆、等、動、定、变。動—動态平衡。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同一物质)。定—各反应物、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保持一定而不变。变—化學平衡状态(化學反应程度)可以通過变化条件而变化。3.化學平衡状态的判断對于可逆反应mA(g)Nb(g)≒nB(g)+pC(g)在一定条件下到达平衡状态有如下10個標志:(1)A的分解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相等(2)單位時间内生成nmolB和pmolC的同步,生成mmolA;(3)A、B、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4)A、B、C的浓度不再变化(5)A、B、C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分数)不再变化(6)A的转化率保持不变(7)恒温、恒压、绝热的状况下,体系内温度不再变化(8)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有颜色,颜色不变(9)當m≠n+p時,恒容下總压强不再变化(m=n+p時,總压强不能作為判断平衡的根据)(10)當m≠n+p時,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對分子质量不随時间变化。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1.尽量使燃料充足燃烧,提高能量的燃烧效率。2.尽量充足的运用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能,提高热能的运用率。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烃: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為碳氢化合物,也称為烃。有机物烷烃烯烃苯及其同系物通式CnH2n+2CnH2n——代表物甲烷(CH4)乙烯(C2H4)苯(C6H6)构造简式CH4CH2=CH2或构造特點碳碳單键,链状,饱和烃碳碳双键(官能团)链状,不饱和烃一种介于單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环状空间构造正四面体六原子共平面平面正六边形物理性质無色無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無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無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比水轻,难溶于水用途优良燃料,化工原料石化工业原料,植物生長调整剂,催熟剂溶剂,化工原料反应条件或可逆符号打不上自已补上:)有机物主要化學性质烷烃:甲烷①氧化反应(燃烧)CH4+2O2CO2+2H2O(淡藍色火焰,無黑烟)②取代反应(注意光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产物有5种)CH4+Cl2CH3Cl+HClCH3Cl+Cl2―→CH2Cl2+HClCH2Cl2+Cl2―→CHCl3+HClCHCl3+Cl2―→CCl4+HCl甲烷相對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褪色。也不与强酸强碱反应烯烃:乙烯(ⅰ)燃烧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有黑烟)(ⅱ)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自身氧化成CO2)。②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在一定条件下,乙烯還可以与H2、Cl2、HCl、H2O等发生加成反应CH2=CH2+H2――→CH3CH3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CH2=CH2+H2O――→CH3CH2OH(制乙醇)③加聚反应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运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如鉴别甲烷和乙烯。苯①氧化反应(燃烧)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有浓烟)+Br②取代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硝基取代。+Br+Br2→-Br+HBr;HO-NO2③加成反应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3H2――→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4、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概念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定义构造相似,在分子构成上相差一种或若干個CH2原子团的物质分子式相似而构造式不一样的化合物的互称由同种元素构成的不一样單质的互称质子数相似而中子数不一样的同一元素的不一样原子的互称分子式不一样相似元素符号表达相似,分子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