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_第1页
2024年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_第2页
2024年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_第3页
2024年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_第4页
2024年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課:明与暗第一課時【教學内容】:1.知识:通過观测、分析、比较,使學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現措施。2.技能:學生能初步运用明暗体現措施去观测、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覺。3.情感:培养學生對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現象的研究愛好。【教學重點】引导學生观测、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教學难點】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体現出物体的立体感。【教學准备】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個。【教學過程】一、组织教學:二、讲授新課:(一)导入(设计意图:給學生营造一种學习气氛,增强學生的學习愛好,导入新課。)師:同學們,我們看教室两边墙上,這些是美术愛好小组同學們的素描作品,你們能看這些作品有什么特點?師:對,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措施体現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們就跟大家来共同學习新的一課“明与暗”。(出示課題)(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學生的观测能力,激发學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學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師:我們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写生灯)你們来看,這是一张白紙,我們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测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無明暗变化?谁能想措施让這张紙产生明暗变化?(學生上台演示)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测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師總結:有了從明到暗的渐渐過渡的变化。師:下面来看這位同學把紙折了一下,我們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師總結:對,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對比非常强烈。師:尚有一位同學把紙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會发生怎样的变化?師總結:紙上出現了丰富的明暗变化。師:通過刚刚的观测,你能總結出明暗時怎样产生的吗?師總結:對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會展現出一定的明暗变化。(三)观测体會(设计意图:通過對实物的观测理解,加强學生對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為下一步進行实践创作做准备。)1.同學們這裏有一种石膏球体,我們来观测,當光线照射的它時,我們會发現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學生思索、议论後回答)總結:光照後,球体表面出現了明、暗半球。你們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無明暗变化?暗部呢?總結: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并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辨别明暗两部的界线),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課件演示)2.刚刚我們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會产生這些明暗变化,我們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學生观测)三、教師總結本节課學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懂得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体現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第二課時【教學内容】:1.知识:通過观测、分析、比较,使學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現措施。2.技能:學生能初步运用明暗体現措施去观测、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覺。3.情感:培养學生對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現象的研究愛好。【教學重點】引导學生观测、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教學难點】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体現出物体的立体感。【教學准备】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個。【教學過程】一、完毕作品展示學生作品,提出修改提议,完毕作品。二、评价展示學生完毕作品後,學生先自评後互相评价作品。三、拓展延伸观测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构造特點及明暗变化。寻找明与暗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學後记】第2課:寻找美的踪迹第一課時【教學目的】1.知识:认识肌理,從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會美。2.技能:培养學生发現美发明美的能力。3.情感:热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1.理解肌理的美。2.合理构图。【教學重點】:從多角度发現事物的美。【教學過程】一、组织教學:二、讲授新課:(一)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學生发現不一样的数量不一样的措施可以体現出不一样的美)1.請學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許多花的照片。教師分别請學生談談對三张照片的体會。師:小結: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許多花绚丽多彩。2.揭示課題我們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書課題)(二)新授1.請學生欣赏長城的遠观和近看的图片。(设计意图:引导學生发現遠近的不一样可以体現出不一样的美)教師再分别請學生談談對三张照片的体會。師小結:近处的長城威严壮观,遠处的長城宛如一条長龙回旋在山间。教師启发學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當作岭侧成峰,遠近高下各不一样。”也是来形容從不一样角度观测事物的美。2.請學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學生发現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体現出不一样的美)提問學生:從這些自然的景色中,還隐藏著哪些美的踪迹呢?小結:這些景色都是我們平時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漂亮。無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漂亮。3.學生用這种排比句的形式体現自已找到的漂亮。(设计意图:開拓學生思维,從不一样角度发現美的踪迹。)例如:汪洋的大海很漂亮,滴滴水珠也漂亮。我家的房屋很漂亮,整洁的砖瓦也漂亮。我們的學校很漂亮,……也漂亮。三、教師總結第二課時【教學目的】1.知识:认识肌理,從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會美。2.技能:培养學生发現美发明美的能力。3.情感:热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1.理解肌理的美。2.合理构图。【教學重點】:從多角度发現事物的美。【教學過程】一、完毕作品展示學生作品,提出修改提议,完毕作品。二、评价展示學生完毕作品後,學生先自评後互相评价作品。三、拓展延伸仔细观测寻找生活中美。【教學後记】第3課:泥浮雕第一課時【教學目的】1.知识: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2.技能:學习用陶泥制作一种浮雕作品。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現美,并用自已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學生审美能力。【教學重點】:设计一种自已愛慕的泥浮雕。【教學重點】:制作一种自已愛慕的泥浮雕。【教學過程】一、组织教學:二、讲授新課:(一)导入:1.欣赏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課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學生的浮雕作品師:欣赏到了這样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教師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們欣赏的這些雕塑有什么不一样?(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2.揭示“浮雕”的概念師:我們懂得,從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一样,還可以提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結合的特點。為何我們說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結合的特點呢?生:由于浮雕和一般雕塑同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同样只能從一种方向進行观测,因此我們這样說。(二)新授:學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學生通過看書和師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已總結出制作的措施)1.看到這样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學們也都跃跃欲试了,你們想做一种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動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2.制作环节:(1)揉泥。(2)拍泥板。(3)割边。(4)画形象:用铅笔或者自已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5)堆出大的形体:注意看老師都用了那些制作措施?生答:用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体,并将他們按照刚刚画出的形象,运用水作為粘合剂,将他們粘在底板上。三、學生练习,教師针對指导并總結四、課後拓展:想想可以用创作出哪些形象第二課時【教學目的】1.知识: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2.技能:學习用陶泥制作一种浮雕作品。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現美,并用自已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學生审美能力。【教學重點】:设计一种自已愛慕的泥浮雕。【教學重點】:制作一种自已愛慕的泥浮雕。【教學過程】一、巩固上节課學习的搓、捏、压、剪、刻、画等措施及环节。二、塑造形象局部:运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已已經制成的大的形体進行仔细的描绘,也要用到压、剪、刻、画等措施進行装饰最终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三、學生作业,教師辅导:四、评析作业:小组互评五、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各小组的作品不仅创意好并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但愿同學們可以运用所學過的陶艺制作措施,做出更多更杰出的作品来!六、課後拓展:1、尝试创作一件带有主題性的浅浮雕或高浮雕作品。2、尝试用其他措施制作浮雕作品。。第4課會動的剪影(设计、应用)【教學目的】1.學习用黑色卡紙制作剪影人物。2.理解皮影艺术的特點。3.增强對中国民间老式艺术的理解。【教學准备】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2.准备黑色卡紙、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3.选择几种老式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語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朴、易懂。第一課時一、引导阶段。1.學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談談他們所懂得的皮影知识。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點。(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紙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演出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互相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3.指导學生观测教科書上的图例、技法點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過程,想一想皮影该怎样制作。(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二、发展阶段。1.将學生根据剧目或故事,提成8组,分小组進行构思、合作创作。(提醒學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點。)2.學生進行创作,教師巡视指导。3.未完毕的可以在課後接著制作。4.准备下节課的演出,想一想改怎样演出。第二課時(剪影演出)【課前准备】布置环境一、8個小组将自已制作的剪影,轮番進行演出、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演出技能。二、教師對學生的演出進行總結、點评。三、總結:激发學生對民间美术的认同感。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著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課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板書设计】【教學後记】第5課水墨画動物【教材分析】本課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某些简朴、基本的水墨用笔技法後的发明性的综合。通過欣赏、感受、尝试水墨来让學生潜移默化地接触中国特有的老式艺术,并在神奇的墨色变化中找寻快乐。對于培养學生笔墨体現能力,激发學生水墨创作愛好有著积极的意义。通過尝试用水墨的国画語言對動物進行造型的练习,让孩子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国画的造型手法,打消陌生感,并用简朴、概括、富有变化的笔触传神地体現動物,激发他們丰富的想像力与发明力,培养孩子保护動物的意识。【教學目的】1.通過多种不一样墨色和笔墨干湿的综合使用来對動物進行造型,体验笔墨意趣,激发孩子對水墨画的愛好。2.理解尝试有变化的墨色用笔措施和渴笔的绘画技法在造型中的运用。3.让學生通過欣赏名画、尝试用墨,感受中国特有的老式文化水墨画的魅力。4.在用水墨艺术語言体現愛慕的動物的同步,培养他們保护動物的意识【教學重點】尝试用干、湿、浓、淡变化的笔墨来体現動物,自由抒发感情,感受中国老式文化——水墨的魅力,培养保护動物的意识。大胆地用简洁、概括的笔触,变化的墨色,描绘動物的動作与神态。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准备】教師准备:水墨工具、范作若干,多媒体課件,音乐《春江花月夜》等。學生准备:宣紙、毛笔、凋色盘、洗笔的工具,毛毡或报紙等。【教學過程】1.组织教學,提醒學生注意卫生。告诉學生這节課我們要用中国特有的绘画工具作画,在此過程中,要文明有序、卫生地使用工具。2.小练笔、大感受。學生尝试用深浅不一样,干湿不一样的墨色在宣紙上画某些随意的點、线、面,看谁的最丰富,让學生感受水墨的变化。3.导入課題。請出動物明星,大自然的水墨杰作——熊猫、斑馬、奶牛、喜鹊等。4.欣赏大師作品,感受国画艺术。欣赏齐白石、黄胄、徐悲鸿的作品,引导學生感受笔墨的体現力。交流欣赏後的感受,說一說你看到的水墨画動物的共同特點。5.铺墨添画,练笔成图。让學生随意用自已喜欢的墨色自由地在宣紙上涂抹,然後開展想像,添画成動物。小组交流自已的作品,說說自已画的動物在做什么。6.教師演示,讲解措施。(1)用笔尖蘸墨,在紙上以淡墨铺色,让學生理解神奇变化的铺墨措施。(2)再用枯笔(渴笔)擦出動物的皮毛,让學生掌握措施。(3)完毕一种動物造型。7.學生练习,用概括的笔触、变化的笔墨完毕動物造型。8.互相评价,评比“今曰之最”。(1)學生作业展示交流,說—-說自已画的小動物。(2)评比“最佳造型奖”、佳创意奖”、“最佳用墨奖”。9.拓展。動物是人类的朋友,我們要保护動物。【板書设计】【教學後记】第六課:形体切挖【教學目的】1.學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進行切挖。2.培养學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教學重點】理解平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教學难點】各個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教學具准备】師:范图、实例、制作材料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教學過程】一.导入:1.运用几何图形的概念引出所學的图形2.充足运用書本當中的图形讲解形体(形体是指具有長.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的实物)例如:1.圆柱形的凳子2.正方形的洗碗机二.讨论:生活中尚有什么物体是用正方形.長方形.圆柱形進行切挖的?1.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我們把正方形.圆柱体進行切挖可以形成怎么的图形呢(看作业本上范图:摄影机,電视机。)“我們刚刚看的這些都是立体的图形,今天我們就一起来學习平面的切挖,也就是在你的草稿紙上画草图来完毕作品”2.欣赏图片:观测完毕的作品.問:想一想,這是由什么形状构成的(長方形)3.這些图形都是先進行镂刻切挖以及裁剪来完毕的,不過在形成的這些漂亮的图案之前,要做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画草图.三:环节:1.草图2.镂刻(镂刻是對整個作品進行雕刻的最重要的的部分)3.裁剪(是對你的作品再度進行仔细认真的雕刻)4.粘贴四.作业规定:1设计草图時要美观2.淘汰边缘线時要整洁3.使用工具時要注意安全【板書设计】【教學後记】第七課我們做乐器【教學目的】1.让學生通過欣赏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學习运用不一样的材料制作乐器。2.培养學生的发明力和设计意识。【教學重难點】1.理解乐器。2.设计乐器。【教具學具】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鳥架悬鼓等乐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等。【教學過程】一、组织教學:二、讲授新課(一)引导阶段1.教師播放几段乐曲让學生欣赏。2.請學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乐曲,教師引导學生感受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鳥架悬鼓等乐器的不一样音效。3.請學生交流自已查找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4.教師出示图片并简要简介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學生欣赏不一样的乐器发出的不一样的音效。5.原始社會(用兽骨陶泥等制作乐器)-----奴隶社會(青铜制作精美的乐器)-----封建社會(乐器的用料工艺更為讲究、多样,如:青铜编钟、战国彩绘虎座鳥架悬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国西南<雲南贵州四川>和西北<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西藏>地区某些少数民族仍旧是用手工来制作乐器如:藏族大鼓,体現了一种民族的独特文化韵味)(二)发展阶段1.教師出示乐器的图片,引导學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性。大鼓手鼓手鼓响板笙古琴笛子二胡铜钹小提琴排箫吉他埙沙锤2.教師启发學生根据自已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師讲解乐器的制作措施。(1)观测教材中的几幅插图,看看這些乐器是用什么制作的?怎样制作的?(2)師生共同讨论交流。A.杯子裏放入不一样容量的水(液体)。B.易拉罐裏装入不一样容量的水,悬挂在木棍上。(3)教師給學生简介几种简易乐器的制作措施:A.沙锤:在易拉罐裏放某些粗沙子,把口封好(也可以再加一种手柄),這样就制成了一种沙锤了。持续摇動产生下雨的声音。B.竖笛:用黏土做個竖笛,六孔的好做,一种空心管,依次六個孔,最上边是吹的那個横口。最最简朴的:用紙也行,用手工紙粘成一种空心管,剪六或八個孔。最上边是吹的那個横口。几分钟即成。材料:一般的稍厚紙都行,剪子,胶水。C.找两片比较嫩的竹叶子,叠在一起,但不要太紧。然後撅著下巴(详细很难描述),就是尽量使得出气平稳且只有一丝。嘴巴不要碰到叶子,隔著2毫米的样子。3、學生思索先画出自已的设计草图并進行小组交流。4.教師根据學生的设计构思進行启发性的讲评。三、學生制作,教師辅导作业:运用竹筒铁管铁盒陶土等材料制作乐器四、交流与评价:1.展示學生制作的乐器并請學生說說自已的设计构思及制作過程中碰到過什么問題,自已是怎样处理的。让學生分组展示自已制作的乐器并吹一吹自已的乐器2.師生交流评价師生交流——比一比,谁的乐器造型好,谁的乐器能发出优美的声音五、課後拓展:让學生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和措施制作乐器教學後记:本节課學生通過欣赏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可以运用不一样的材料制作乐器,學生的发明力和设计意识有所進步。资料:1.青铜编钟:作為国之礼乐重器,青铜编钟在中国历史上居有重要地位。其发展演变過程可划分為四個阶段:(1)西周此前是青铜编钟的来源阶段,铜铙的出現為青铜编钟真正起步的標志;(2)西周至战国是青铜编钟的发展阶段,青铜编钟的3种重要形制镈、甬钟、钮钟相继問世,一钟双音開始应用。西周礼乐制度的制定,则奠立了這一阶段青铜编钟发展到极盛的基础;(3)秦汉至清是青铜编钟的衰落阶段,一钟应用双音的現象已經不再可以見到,青铜编钟的铸造技术水平跌入了低谷;(4)清代後来為青铜编钟的研究和制作阶段,曾侯乙编钟的复制和中华和钟的研制為此阶段影响较為重大的两项工作。文章基于既有出土文物和文献记录,對青铜编钟的来源、发展、衰落及研究和制作這一发展脉络進行了概述,并试析了它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艺术价值。2.藏族大鼓:呈圆筒形。流行于西藏等藏传佛教各寺院中。鼓框用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外部箍以数圈宽窄不一样的扁铁条,并用钉固定住。两端蒙以牦牛皮為面,皮面四面围缘用铁钉固定。各地规格不一。西藏萨迦的额阿,當地又称錯阿钦布,鼓面直径135厘米、鼓身長(鼓框高)150.5厘米,鼓身两侧各置一對鼓环,鼓身涂深紅色漆,箍鼓的五圈扁铁条漆為绿色,大鼓横置于特制的高132厘米的鼓架上,放于寺院的大經堂内。常用于重要的诵經活動,在宗教节曰举行羌姆演出時,也用于乐队合奏中。3.战国彩绘虎座鳥架悬鼓:战国時期楚国的重要乐器种类。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卧虎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長腿昂首引吭高歌的鸣凤,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用紅绳带悬于凤冠之上。通体髹黑漆為地,以紅、黄、金、藍等色绘出虎斑纹和凤的羽毛。全器造型逼真,彩绘绚丽辉煌,既是鼓乐,也是艺术佳作。值得指出的是,在這一凤与虎的组合形象中,凤高大轩昂,傲视苍穹,虎却矮小瑟缩趴伏于地,反应了楚人崇鸣凤、向往安祥的意识和征服猛兽、不畏强暴的精神。【板書设计】【教學後记】第八課宇宙之旅(设计·应用)【教材分析】1.重點:让學生理解浅显的宇宙知识,培养學生丰富的想象力。2.难點:以想象形式画出多种飞行器并体現出太空旅行的快乐的心情。【教學目的】1.理解浅显的太空知识。2.能画出多种想象的飞行器以及太空背景。3.培养從小热愛科學的思想感情。【課前准备】教師:图片學生:理解有关地知识。【教學過程】(一)師生談话,激发愛好。配合图片,引入課題。(二)讲解,简介1.简介有关的知识。(1)太空是指上下,左右,前後無限大的所有空间。(2)地球存在于太阳系中。(3)太空中没有大气,没有空气。2.學生自由讨论:怎样飞向太空?在太空中怎样遨游?3.飞行器的特性和外形怎样?4.在干什么?背景特性?(三)學生作业1.画出太空的背景。2.画出人物惊奇.快乐的表情。3.画出飞行器的完整构图。(四)作业讲评表扬有创意的同學。【板書设计】【教學後记】第九課保护文物【課堂类型】综合探索【課時】2課時【教學目的】1.调查理解當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學生热愛我国老式文化的情感。2.通過欣赏.绘制文物,理解其用途和作用。3.绘制宣传小报,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學生的文物保护意识。【教學重难點】1.理解文物。2.绘制宣传小报。【教具學具准备】文物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教學過程】一、组织教學:二、讲授新課:(一)引导阶段:1.欣赏搜集到的文物图片资料,小组讨论,感受文物的美感。2.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過程和成就,让學生理解祖先发明的优秀文化。(二)发展阶段學生运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手抄报三、學生制作,教師辅导四、作业展评五、課後拓展:多搜集某些历史文物资料,增進對祖国老式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第二課時【教學目的】1.引导學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2.指导學生學习欣赏的基本措施,提高审美能力.3.教育學生热愛和传承祖国的老式文化艺术.【教學重难點】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措施.【教具】青铜器实物,幻灯片.【教學過程】一、引导阶段: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學生浏览,导入本节課要學习的課題:保护文物.2.让學生来說自已所理解的青铜器及其发展過程.(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关内容)3.師: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遠在四五仟年前的夏代就已經開始出現.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時期.二、发展阶段: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學生看書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阐明.2.探讨怎样来欣赏,請學生来說說.3.归纳欣赏的基本措施:(1)從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一样用途,青铜器有多种不一样的造型.(2)從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動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動等图案,反应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观念.(3)從文字上来欣赏.三、根据上面几點欣赏的基本措施引导學生欣赏青铜器艺术夏:乳钉纹爵商朝的青铜器:1,兽面纹方鼎.2,四羊方尊3,铜纵目面具西汉時期:長信宫灯战国時期:1,虎噬鹿青铜器座2,宴乐攻战壶東汉時期:铜奔馬四、師出示現代的青铜器,引导學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器又有什么不一样.五、知识窗:青铜是紅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紅铜和合金.紅铜加了锡,铅後来,使铜的熔點減少,硬度加强,由于呈青灰色,因此叫青铜.六、让學生讨论要怎样来热愛祖国的老式文化艺术.【板書设计】【教學後记】第10課愛惜古建筑【HYPERLINK教學领域:综合探索【HYPERLINK教學目的1.理解中国古建筑的風格特點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2.增强對传乘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學重點、难點:1、通過欣赏,让學生理解這些伟大的古建筑物是祖国古代劳感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結晶,從而认识到,愛我中华,保护好国宝是我們新一代神圣的职责.2、通過考察,调查,史學声深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從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愛惜文物的道德教育.課前准备:搜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制成幻灯片或挂图)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上課,師生問好揭示課題——《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作启发性談话."我們伟大的祖国有著悠久的历史.""我国的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風格,在東方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今天简介的我国古代建筑均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是人类建筑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历代劳感人民智慧的結晶.""如中国的萬裏長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称得上是世界的奇迹.尚有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現存最雄伟,最古老的宫殿建筑;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現存海拔最高,保留最佳,历史最悠久的宗教建筑……"(二)請同學談談見到古建筑時的心情,描述見到的古建筑的外貌等等.(三)教師談談自已見過的古建筑,談談身临其境的感受,(如青岛崂山瀑布;曲埠孔府,孔庙;泰山绝顶;海南南山等等.)(四)根据部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師作合适的简介和讲述,進行愛国主义教育.(破壞,偷盗,价值)(五)弄清古建筑与仿古建筑不一样的概念:古建筑:是前人保留下来的遗产,是国宝.仿古建筑:是現代人按古人建筑的模样新做的,不是文物.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由石,砖,木构成,尤其是木构造的建筑常因战争,火灾等人為原因和自然灾害的破壞,原貌很难保留.但宁波的保国寺历仟载而完好如初,它是江南至今保留最佳的一座北宋木构造殿堂.其建筑奇特雄伟,令人神往.保国寺由此成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點文物保护單位.(六)简介部分古建筑:萬裏長城嘉峪关布达拉宫北京故宫太和殿颐和园杭州西湖山西恒山悬空寺苏州网師园,拙政园(七)課後小結第二課時教學目的1.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見类型,一般特性和有关历史典故.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措施,能以泥為重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3.培养和增强學生對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络和對家乡的热愛.教學重难點:通過考察,调查,史學声深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從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愛惜文物的道德教育課前准备:搜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教學活動師:我們已對家乡的古建筑進行了考察,理解到古建筑有多种各样的風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點,你能說說吗學生述說後教師小結:①造型优美,對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②构造科學,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師:要画好古建筑,先要進行观测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朴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當作大小不一样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這样深入理解師:提問,古建筑的诸多细部是很科學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构造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教師演示學生观摩教師讲授线画写生环节,规定:a.观测思索後构图定位;b.從屋顶处開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量用長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毕.教師边指點实物边画.布置學生作业1.在室外時教師安排學生自选一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進行写生描画,注意组织好學生.教師旁观,對有問題的學生解惑,提醒.2.在室内時,则按古建筑照片進行线描.作业互相观摩1.在室外時教師将學生所画之作业集中摆放一起進行评价,比较与改善,對照实景能处理诸多問題.2.在室内画古建筑照片時,所画作业可以放在投影仪下打出,能更便于指出長处改善局限性.评价總結教師引导學生對學习活動全過程進行评价.1.學习工具的准备状况.2.學习态度体現;表扬与批评.3.學习效果的评价;知识获得怎样.課題:電脑美术學习领域:综合探索課時:1課時教學目的:1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