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DEA的家电制造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目录TOC\o"1-2"\h\u引论 10(一)研究背景 10(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1(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一、家电制造业技术创新 14(一)我国家电制造业成长阶段 14(二)我国家电制造业技术创新现状 15(三)我国主要家电上市企业简介及技术创新状况 15二、文献综述 16(一)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16(二)企业绩效理论研究综述 18(三)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综述 20(四)文献述评 20三、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21(一)主体模型选择 21四、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25(一)变量的定义及测量 25(二)数据来源 26五、实证分析 27(一)家电制造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测度 27(二)家电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29六、总结 34(一)研究结论 34(二)政策建议 35(三)不足及展望 37参考文献: 37引论(一)研究背景1.我国家电行业市场规模较大家用电器,一般定义为:家庭及类似场所中适用的各类电子器具。自工业革命以来,家用电器的不断发明,将更多人从繁琐、费时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并将节约的时间更多地用在学习和生活上。因此,家电行业的不断创新、升级为整个人类社会创造了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条件,是当今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而在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4亿的我国,家电制造业市场更为巨大。根据中商情报统计:即使在疫情对制造业的巨大冲击之下,2020年,我国家电制造业零售规模仍强势超过8333亿元,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同时,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家电制造业零售规模达到5414亿元,与2020同期相比,提升7.7%。由此可见,中国家电制造业市场规模、潜力巨大,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经济进一步回复做出较大的贡献。2.后疫情时代,家电制造业仍存在较多问题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冲击。在我国政府的高效管控以及民众的有效配合之下,全国逐渐复工复产,经济增长以及制造业发展也逐渐回归正轨。在全球经济普遍下行的态势之下,仍旧实现了全年2.3%的逆势增长。并且在2021年继续实现了8.1%的良好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家电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规模为1.48万亿元,与同期相比,增长-1.1%,一定程度上受疫情影响较大。进入2021年,随着疫苗的有效接种率不断提高以及“动态清零”政策的坚持施行,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基本稳定。因此,家电制造业也克服多重困难,展现出较为强劲的发展韧性,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实现高速增长,2021年全年家电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73万亿元,取得了同比增长15.5%的喜人成绩。但是,家电制造业在发展中仍然承受着三大压力。需求收缩压力:受疫情影响,多数民众收入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消费降级”的现象存在。同时,家电产品具有使用周期长,替换频率较低等特点,因此,即使2021年第一季度,国内市场需求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受行业特点所影响,专家预测的疫情缓和后的“报复性消费”现象并未出现家电制造业。并且,2021年下半年国内市场需求疲软现象继续,增速显著性放缓,家电制造业也承担了部分压力。根据奥维云网公布数据:2021年家电市场零售部分共计7603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3.6%。但与2019年相比,仍旧下降7.4%。而受出入境、进口产品存在病毒等方面的影响,国内疫情不断反复,也进一步打击消费信心,使民众在家电等大件消费上有所保留。供给冲击压力:受疫情以及西方部分国家对中国的制裁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全球供应链存在原材料不足以及原材料、海运价格居高不下等问题。同时,受国内能源紧缺问题影响,工业用电偏紧,部分地区存在限电状况。金融方面,随着疫情发展,人民币继续呈现升值趋势,海外价格上涨,也进一步加剧了多数家电企业收入和利润增幅下降等问题。预期转弱压力:国际方面,全球经济复苏速度缓慢,并且,随着大部分西方国家的疫情管控措施全面取消,转移订单减少,家电出口额增速逐月下滑,家电制造业经营表现在后疫情时代存在前高后低的走势。国内方面,进入2021年第三季度,国内经济增速尤其是消费增速进一步放缓。因此,进入2022年,国内外需求经过两年的发展以及波动,仍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图1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社会消费品总额同比增速(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目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回顾前人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归纳总结技术创新理论、企业绩效理论以及二者的衡量方法。以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企业技术创新历史、现状及企业绩效发展。并结合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特征,设计出适用于该类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体系。结合非参数方法,从多个维度对家电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得出2015-2020年间家电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与技术创新相关的主要趋势,从而进一步分析家电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合研究结论,进一步发现家电企业在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方面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策略,同时为政府针对家电制造业而提出的相关政策提供指引,从而助力提升我国整体科技实力。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目前国内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技术创新的发展等方面,关于技术创新对竞争力企业绩效影响研究仍然较少,尤其是针对家电制造业的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更加缺乏,需要在理论方面加以完善,实证方面进行充分的补充,本文可以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该领域加以填补。(2)实际意义①为国内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提升提供思路当前,全球疫情尚未结束甚至正面临着病毒变异等新的挑战,家电行业内竞争进一步加剧。尤其疫情造成的全球范围内大面积停工,更是对家电制造业造成严重的冲击,大多数上市公司都面临着如何有效提升公司绩效,满足股东、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以提升公司市值、维护公司正面社会形象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技术创新”成为企业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本研究一定程度上能够为部分上市公司,尤其是与家电制造业相关的上市公司提供发展思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继续稳步发展。②促进国内企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落实制造业转型升级在面临多年来,国家一直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因此,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将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首先,回顾总结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相关的方法、理论、研究成果。根据相关现存数据,搜集我国家电制造业主要上市企业2015-2020年间技术创新以及企业绩效相关信息。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家电行业的行业特征,选择合适的分析指标,搭建家电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框架。最终对家电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中仍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对策,为家电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提供参考,为政府制定与家电行业相关的政策提供参照,最终一定程度上推动家电制造业发展,并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发展。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绪论绪论研究背景、意义、方法、思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家电制造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家电制造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研究设计结合家电企业上市公司主要发展情况及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衡量指标。搭建家电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框架分析问题分析问题家电制造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实证分析家电制造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实证分析对相关数据,结合DEA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论与展望研究结论与展望分析研究结果,提出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相关建议。图2研究框架图研究方法(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在查阅大量文献及参考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现有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家电产业技术创新现状以及技术发展相关情况进行定性描述分析。同时,结合定性描述分析,结合相关数理模型对家电制造业主要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选用DEA模型。(2)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在查找相关数据以及文献后,本文回顾以及总结了技术创新相关理论、技术创新主要衡量指标、企业绩效相关理论以及企业绩效相关衡量指标,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选择合适数理模型对家电制造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相关实证研究。家电制造业技术创新我国家电制造业成长阶段中国家电业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初始阶段该阶段主要是1949年--1979年,家电制造业主要集中生产老一辈人所集中需求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是当时每家每户所必须的家庭消费品。此时,我国经济状况仍处于计划经济阶段,所有项目建设以及成果分配均需要提交上级及中央部门统一规划和批准,并且市场上的企业属性基本为国有。在此背景下,市场无法有效发挥引导、调节供需的作用,政府盲目地计划与安排生产、供应与分配,企业竞争以及营销意识不足。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商品的供给能力低于市场需求。2.第二阶段:成长阶段1978年到1989年间,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综合实力得到显著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均收入及购买力较改革开放之前均大幅提高,中国的家电制造业也获得了巨大的飞跃。以“新三大件”——电视机、冰箱、洗衣机为标志的家庭耐用电器等进入大众生活,家电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同时,改革开放以及企业市场化经营后,中央政府对家电企业的控制权力以及利润一定程度上向地方政府以及家电企业自身转移,市场更加灵活以及具有竞争力,供需相互影响、不断调整。技术方面,国内家电企业不仅与国外知名家电企业以及研发中心交流增加,而且吸纳更多新一批毕业大学生等科技人才。因此,家电产品设计和生产技术也随家电企业的市场化而飞速发展。但是,受技术水平限制,该阶段国内家电行业中的装配企业规模受限,特别是生产关键零部件的厂家数量较为缺乏,存在市场不平衡以及投资不对称等问题。3.第三阶段:成熟阶段1990年至今,中国家电企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家电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数量迅速增加,家电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更多行业的投资者开始进入家电企业这片前景广阔的市场,国家也为其提供政策以及工业电力等方面的支撑。但随着竞争加剧以及受20世纪90年代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家电市场进入经济利益急剧下滑的时期,整个家电行业进入调整阶段。历经此阶段,家电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家电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的日韩品牌为主导转向21世纪初的国内家电品牌为主导,形成海尔、美的等新一批实力、资本双雄厚的品牌。受“家电下乡”、“家电节能补贴”、房地产迅速发展以及产品需求不断升级等多方面因素的驱动,中国家电业零售规模快速且稳定地增长,在全球家电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当前,全球家用电器正朝着节能、环保、健康、智能的方向进一步发展,通过技术研发创新,提升家用电器的环保、健康、智能性能更加成为家电企业的重要战略之一。因此,家电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加明显。我国家电制造业技术创新现状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家电企业牢牢抓住了国家开放以及全球产业转型、生产转移的历史机遇,在全球产业分工价值链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从外国家电品牌的加工者到全球先进家电技术、品牌、产品的“跟随者”再转向全球家电品牌的“引领者”,中国家电企业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地位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形成具备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的全产业链。如今的中国已经迈入了家电制造强国。衡量公司技术创新能力与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专利申请数量。专利通常分类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三种。其中,获得发明专利认证的难度最大,需经过一系列详细的资格与实质审查。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部分详细数据,截止2021年,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超一万件,成为国内家电企业中售价已授权发明专利超过一万的企业。同时,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海信视像等家电企业的专利授权数量也紧随其后。根据天眼查官网,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7万家家电相关企业自行持有专利,其中,将近4.8万家有三件及以上专利。仅2020年,家电企业专利数量便新增接近35万件。而在专利分类上,发明专利占比44.49%,在三种专利种类中排名第一。(三)我国主要家电上市企业简介及技术创新状况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相关数据:截止2020年12月30日,中国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已有68家,总市值超过1.86万亿元。其中,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尔智家、三花智控、苏泊尔、老板电器、新宝股份、兆驰股份、九阳股份、飞科电器。而排名前三的企业市值均超过千亿,分别为:美的集团(6743.33亿元)、格力电器(3685.84亿元)以及海尔智家(2339.97亿元)。表12020年中国家电行业上市企业市值排行榜前十名排名证券代码证券名称市值(亿元)所属省市1000333.SZ美的集团6743.44广东2000651.SZ格力集团3685.84广东3600690.SH海尔智家2339.97山东4002050.SZ三花智控874.66浙江5002032.SZ苏泊尔609.90浙江6002508.SZ老板电器374.39浙江7002706.SZ新宝股份339.02广东8002429.SZ兆驰股份260.30广东9002242.SZ九阳股份241.50山东10603868.SH飞科电器203.95上海随着我国家电上市企业的蓬勃发展,家电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也继续增加,专利数量迅速增长,申请量连续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我国家用电器专利公开量为5289件,专利申请量为2921件。表22020年家电企业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五名排名中国企业名称2020年公告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件1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6472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6693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5634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5025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54文献综述(一)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综述1.技术创新理论(1)技术创新理论概念的提出:Schumpeter(1934)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系统性的技术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是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全新的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而为了使资本主义不断获得更新,技术创新在创新中占据关键地位。同时,技术创新并不等同于发明创造,它带有一个可以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重要特征:具备一定的商业性质。(2)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基于该理论,后续有更多的学者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深入探索并提出更多的见解。西方经济学界将其关于技术创新理论的逐渐演变发展四个学派: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国家创新学派。与本研究相关程度高的则主要是新古典学派与新熊彼特学派。①技术创新理论新古典学派技术创新理论中的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是R.Solow等人,他们基于新古典生产函数原理,总结出\o"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o"增长率"增长率、资本和劳动的\o"产出弹性"产出弹性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技术创新。同时,在《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的述评》中,R.Solow提出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新思想的来源及以后阶段的实现和发展,这个“两步论”被认定为技术创新概念界定研究上的里程碑。②技术创新理论新熊彼特学派技术创新理论中的新熊彼特学派的代表人物有\o"爱德温·曼斯菲尔德"爱德温·曼斯菲尔德、\o"莫尔顿·卡曼"莫尔顿·卡曼、\o"南希·施瓦茨"南希·施瓦茨等。该学派继承了熊彼特对经济进行分析的传统,主要是将技术创新视为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重视对“黑箱”内部运作机制的揭示,更加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③技术创新理论后续发展后续,学术界对技术创新的定义本质上与熊彼特基本相同。国外行为学研究者Enos将技术创新定义为组织创建、研发目标选择、资本投入、计划制定、招工和开辟市场等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内,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也对技术创新进行定义:“技术创新不是单个行为,而是一个从研发到最终实现价值增值获得超额利润的过程。”该定义涉及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不仅包括科学技术本身,还包括公司组织架构、资本、文化等一系列的活动。综合下来,朱清香、苏媛、沈明慧(2021)认为:目前国内外学者均较为同意的技术创新概念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定义的“一般指以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目的的创新活动”。2.技术创新的测度目前,关于技术创新的测度,国内外尚未形成完全一致的结论,并没有建立起世界范围内统一的衡量指标。朱清香、苏媛、沈明慧(2021)认为:早期,国外学者提出使用人均研发支出和研发支出与销售额的比值综合进行衡量;除此之外,国内部分学者则使用创新投入指标,包括支持创新研发的相关物质、资金、人才投入等要素对技术创新进行衡量。但同时,也要考虑到技术创新的特殊性: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且失败率高。因此,技术创新理论测度经过进一步发展,“创新产出更能够体现企业真实的技术创新水平”这一观点受到学者们的普遍认同。其中的创新产出一般包括创新成果和创新收益两方面,例如:公司发明专利申请的数量,专利授权的数量以及专利引用量均被包含其中。雷根强、孙红莉(2019)采用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联营公司合计的发明专利数量加1的自然对数作为技术创新变量衡量指标。周虹(2020)除了使用专利申请数量衡量技术创新水平以外,还进一步将发明专利划分为发明专利数、外观设计专利数、实用新型专利数三类指标进行研究,这也是当前国内专利分类的主流分类方法。在具体实践与研究过程中,学者们还会根据自己的研究具备的条件、目前拥有的相关数据以及研究的实际目的,建立更加综合的技术创新指标评价体系,更加客观地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二)企业绩效理论研究综述1.企业绩效的概念Robbins和Coulter(2008)认为:绩效在管理领域中主要指对企业目标达成的程度的一种衡量,一般将绩效分为效率efficiency与效果effectiveness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判断。关于企业绩效概念的研究时间较长,许多学者从众多角度对其进行定义。国外部分学者从行为、结果和将二者综合起来进行判定的角度对企业绩效进行定义。例如:Capmbell(2007)将企业绩效与企业目标相关的行为联系起来;Brumbrach(2010)将企业行为与结果统一起来,构成了企业绩效;Brentani(2013)则将企业绩效定义为行为的产出或者是结果。国内部分学者则认为企业绩效应包括企业在某段经营期间的经营绩效,其中包括会计意义上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转水平以及管理层面上的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日常运营、企业成长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取得的相关成果。招锜昕(2021)则将企业绩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他认为:广义的企业绩效包括内部效能、市场绩效、财务绩效、营运绩效;狭义的企业绩效则主要指企业内部营运的效果和效率。同时,他还提到:企业绩效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永续经营与发展以及涉及到企业策略性决策的制定与策略执行的效能等方面,企业绩效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根据朱清香、苏媛、沈明慧(2021)所言:目前仍未形成国内外学术界均认同的的较为权威的企业绩效含义的界定。因此,在进行研究时,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以及现有数据选择合适的企业绩效的概念进行实证研究。2.企业绩效的衡量在衡量企业绩效方面,通常使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学者在进行企业绩效相关的研究时,同样会根据研究目的及数据对相关指标进行运用。常用的财务指标包括规模因素、效益因素、营运因素、经营安全因素四个方面。表3企业绩效中的财务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属性财务指标规模因素营业收入正向利润总额正向净资产正向效益因素净资产收益率正向总资产收益率正向员工劳动效率正向营运因素流动资产周转率正向总资产周转率正向经营安全因素速动比率正向流动比率正向资产负债率正向非财务指标则更加多元化。例如:朱清香(2021)认为可以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主观的衡量,在衡量过程中使用评分体系以便于后续的量表评价。问卷中的管理者的主观绩效则会涉及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对企业创新及研发能力的评价、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售后的服务满意度等方面。表4企业绩效衡量中的非财务指标学者衡量构面指标Dalton、Todor(1980)软性绩效主管评估、自我知觉Venkatraman、Ramanujam(1986)企业效能顾客满意、员工士气Dyer、Reeves(1995)人力资源产出人员流动率、缺勤矿工率、工作满意度企业产出生产力、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Locke、Atham(1990)产出与服务单位生产量、顾客服务数量、错误率、顾客投诉次数时间基础出勤率、迟到次数、延迟交货Delaney、Huselid(1996)认知的企业绩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新产品或服务的开发、吸引人才的能力、顾客满意度、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员工间关系Youndt(1996)机器效率设备使用率、瑕疵率顾客满意产品质量、实时送货员工生产率员工士气、生产力(三)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综述Hitt(1997)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将对公司的长期绩效具有重大影响,其中,研发支出便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Ettlie(1988)将600个耐用品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进行深入实证研究后,发现技术研发与企业绩效存在一定的关系。Dilling-Hansen等人(2003)认为:在同一行业内,具有研发投入的公司其企业绩效要优于研发投入为0的公司。Jefferson与Hu(2004)经过研究得出“伴随着时间推移,企业在研发方面所投入的成本会逐渐朝着知识资本转化,从而显著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KatharineWakelin(2001)将香港17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创新型公司的研发投入回报率整体高于非创新型公司。Browyn&Raffaele(2006)将法国和德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技术创新能够刺激股民的热情,提升企业绩效;而在Browyn&Raffaele(2006)将意大利的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时,发现研发创新并不能促进股价,然而在考虑到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股本的1/3这个关键性因素之后,意大利数据样本就表现为研发创新对股价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更有部分学者以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罗婷(2009)发现企业研发支出对公司未来盈余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孙维峰(2012)发现研发支出对企业价值具有提升作用。因此,大多数学者经过详细研究后得出结论: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四)文献述评本文通过对前人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从企业技术创新状况与企业当前绩效出发,对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归纳总结,可知:之前学者基本认为,在普遍情况下,上市公司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提升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同时,本文对研究对象进一步细分,并选取属于生产领域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引入技术创新理论与企业绩效理论作为研究基础,重点研究制造业内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寻找二者为正向或者负向关系,以及影响效应大小。目前,中国制造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中国疫情控制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异表现,使全球市场更加重视中国制造企业。但关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研究仍然不足,每年文献新增数量仅为个位数。图3以“上市公司”、“企业绩效”与“技术创新”为关键词的文献发表趋势因此,本文试图基于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文章,并结合其他创新和绩效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适当扩展,通过实证分析,对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理论进行补充,一定程度上弥补之前研究的不足,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主体模型选择数据包络分析(DEA)简介1978年,数据包络分析DEA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r、E.Rhodes首次提出,是基于相对效率评价概念,从而发展起来的非参数检验方法之一。在DEA模型中,决策单元(简称为DMU)即为受评估的单位或组织。DEA通过选取决策单元的多项投入和产出数据,利用线性规划,以最优投入与产出作为生产前沿,构建数据包络曲线。其中,有效点会位于前沿面上,效率值标定为1;无效点则会位于前沿面外,并被赋予一个大于0但小于1的相对的效率值指标。模型细分DEA模型具体又可细分为三种类型:CCR模型:该模型假定规模报酬不变,主要用来测量技术效率。CCR模型由Charnes,Cooper和Rhodes于1978年提出,它可以计算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的资源配置效率。首先,我们简单推倒一下CCR模型,以第个决策单元的效率指数为目标,以所有决策单元的效率为约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模型:其中,表示第个决策单元对第种投入要素的投放总量,而则表示第个决策单元中第种产品的产出总量,和分别指第种类型投入与第种类型产出的权重系数。令,经Charnes-Cooper变换,可变为如下线性规划模型:在上述规划的对偶规划中我们引入松弛变量和剩余变量,松弛变量表示达到最优配置需要减少的投入量,剩余变量表示达到最优配置需要增加的产出量。由此,不等式约束会变为等式约束,模型可以简化为:松弛变量表示达到最优配置需要减少我们能够用CCR模型判定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是否同时成立:=1\*GB3①若满足且,则决策单元为DEA有效,决策单元的经济活动同时为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2\*GB3②若满足,但至少某个投入或者产出大于0,则决策单元为弱DEA有效,决策单元的经济活动不是同时为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3\*GB3③若满足,决策单元不是DEA有效,经济活动既不是技术有效,也不是规模有效。(2)BCC模型:该模型假定规模报酬可变,主要测算纯技术效率,即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比值。CCR模型是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下所得到的,但是技术创新的规模报酬是不固定的,现实中存在的不平等竞争也会导致某些决策单元不能以最佳规模运行,于是Banker,Charnes和Cooper在1984年对之前仅讨论固定规模效益的DEA分析进行了扩展,提出了BCC模型。BCC模型考虑到在可变规模收益(VRS)情况,即当有的决策单元不是以最佳的规模运行时,技术效益(Technologyefficiency,TE)的测度会受到规模效率(Scaleefficiency,SE)的影响。以上图为例,位于生产函数曲线f(x)上的点A与点C都是技术有效,位于f(x)曲线内的点B则不是技术有效。由于点A还位于生产函数曲线的拐点,A还是规模有效点。然而点C位于规模收益递减区域,因此它不是规模有效。BCC模型正是要讨论位于这种生产状况的决策单元。因此,在构建BCC模型时,我们需要假设规模报酬可变,对CCR模型的约束条件进行简单的改进,增加凸性假设条件:,即可得:我们可以对数据同时做CCR模型和BCC模型的DEA分析来评判决策单元的规模效率(SE)。如果决策单元CCR和BCC的技术效益存在差异,则表明此决策单元规模无效,并且规模无效效率可以由BCC模型的技术效益和CCR模型的技术效益之间的差异计算出来。(3)DEA-Malmquist指数模型:该模型可以测算出决策单元(DMUs)的生产效率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情况。传统的CCR和BCC模型只能横向比较决策单元在同一时间点的生产效率,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则可以测度决策单元在不同时期间效率的动态变化,因此它可以分析面板数据,具有较广泛的应用性。Malmquist指数利用距离函数(E)进行运算,表示为以下数学表现形式:为了把两个时期的技术水平都纳入考虑,我们取它们的几何平均值:该生产率指数又可以分解为面向输入的效率变化(EFFCH)和技术效率(TECHCH),技术效率又可以分解为规模效率(SECH)和纯技术效率(PECH)两部分: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变量的定义及测量1.构建原则技术创新是大部分家电制造企业的立身之本,而企业要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水平,极其关键的一点便是改善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也可进一步与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大致相等同。但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家电制造业上市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都还需要企业对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效率的衡量指标有更加清晰、明确、可衡量的定义。在本研究中,选择合适的指标,构建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模型,是研究二者关系的重要途径以及关键环节。因此,为了最大限度保证结果的公平性,并基于DEA模型自身的特点以及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公开数据等方面的因素,本文在构建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模型时,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所有指标的选取均有相关文献支撑,最大限度避免主观选择,同时,还要与家电制造业的现状需求相符合。(2)全面性原则:在构建模型时,应在DEA模型允许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覆盖相关指标。在评价指标的量化与选择时,要考虑选择企业各自的特点,也要反映影响家电制造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内外部因素。(3)可运行性原则:为了确保实证过程中构建的家电制造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有效性,应该全部选取可量化的指标,在评价方式上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无法量化的指标将全部被排除在模型运行之外。所以,在基于DEA模型,结合家电制造业自身特点全面系统设置相关研究指标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真实性。数据获取的真实程度以及难易程度都可能对DEA模型的是否可运行以及运行结果的有效程度。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1)选取指标的依据:在查阅文献以及进行文献综述后,发现国内外对企业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中的指标选择,主要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出发,更加直观地反映二者关系。=1\*GB3①投入指标:根据相关数据以及文献,家电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主要分为人员投入与财务投入。在人力资源投入方面,多数国内外学者一般选择研发人员数量、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即研发人员数量与企业总人力数量之比)作为选取指标;在财务投入方面,国内外学者一般选择研发投入经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作为研究指标。同时,虽然本研究主要研究对象均为知名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但仍旧存在公司规模、人力资源数量、财务数据方面的较大差异,因此以绝对数字化的研发人员数量以及研发投入经费作为研究指标,一定程度上不具备参考性。因此,为了更好地横向比较,本文在投入指标方面主要将集中选择家电制造业主要上市公司的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以及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GB3②产出指标:本文的产出指标选取主要分为创新产出指标以及企业绩效指标。1)创新产出指标:根据相关文献,创新产出可进一步分为经济性产出与知识性产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周建洋(2022)基于专利申请数量对企业创新绩效产出进行衡量;He和Tian(2016)以及孙德峰与范从来(2020)运用企业申请专利的总数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数量进行衡量,用企业已申请获批的发明专利数量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质量进行衡量。在对更多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总结以及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对样本中的家电上市企业公开专利数据进行进一步搜集后,发现专利授权数据并不齐全,且由于部分专利授权审批时间长,所以不宜采用专利授权数据。因此,本研究将样本中的家电上市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作为创新产出方面的量化指标。2)企业绩效指标:该指标的选取主要由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决定。经过相关文献搜集整理,刘兴鹏(2022)认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可分为基于公司财务的以总资产报酬率为代表的指标,是回溯式评价方法,以及以托宾Q值为代表,以资本市场收益率为基础的指标。然而,后者所需条件更加严苛,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公开数据无法满足后者所需数据,并且我国家电上市企业公开财务数据很大程度上可以展示公司真实经营水平。因此,本研究选取企业主营业务绩效,作为企业绩效的衡量指标。(2)指标体系建立。通过以上的分析,构建家电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如表所示:表5家电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类别评价指标备注投入指标研发人员投入强度X1研发人员数/企业员工总数研发经费投入强度X2研发经费投入/主营业务收入产出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Y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专利申请数Y2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本文数据部分来源与各大上市公司官网披露的公司年报,专利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样本选择家电行业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早的行业,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行业内竞争较为充分,市场日渐成熟,一批优秀的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其中,上市公司是家电企业优秀的代表,因此,本文选取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家电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通过对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2018-2020年投入产出数据的详细搜集查找,根据数据完整性原则,从家电制造业前10名的上市企业中,最终主要选择其中7家,即:美的集团、格力电器、苏泊尔、三花智控、老板电器、海尔智家、科沃斯。实证分析(一)家电制造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测度利用7家上市家电企业2018—2020年的投入数据和2018—2020年的产出数据建立CCR和BCC模型,运用DEAP2.1软件,家电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静态结果如表所示:表67家家电上市企业2018年创新效率静态结果家电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收益松弛变量CrsteVrsteScaleS1+S2+S1-S2-美的集团0.7981.0000.798递增0.0000.0000.0000.000格力电器1.0001.0001.000不变0.0000.0000.0000.000苏泊尔0.8821.0000.882递增0.0000.0000.0000.000三花智控0.7300.8730.836递增0.0001433.2230.0000.701老板电器1.0001.0001.000不变0.0000.0000.0000.000海尔智家0.3780.7690.492递增0.0471851.0002.7270.000科沃斯0.5290.8380.631递增0.0122954.0000.0000.757平均值0.7600.9260.8060.008891.1750.3900.208表77家家电上市企业2019年创新效率静态结果家电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收益松弛变量CrsteVrsteScaleS1+S2+S1-S2-美的集团0.9811.0000.981递增0.0000.0000.0000.000格力电器1.0001.0001.000不变0.0000.0000.0000.000苏泊尔0.8691.0000.869递增0.0000.0000.0000.000三花智控0.8280.9880.837递增0.0004164.7020.0001.073老板电器1.0001.0001.000不变0.0000.0000.0000.000海尔智家0.4030.7160.563递增0.0470.0000.0000.000科沃斯0.1260.7130.177递增0.0806920.0000.0000.264平均值0.7440.9170.7750.0181583.5290.0000.191 表87家家电上市企业2020年创新效率静态结果家电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收益松弛变量CrsteVrsteScaleS1+S2+S1-S2-美的集团0.8891.0000.889递增0.0000.0000.0000.000格力电器1.0001.0001.000不变0.0000.0000.0000.000苏泊尔0.8901.0000.890递增0.0000.0000.0000.000三花智控0.8010.9820.815递增0.0002060.8841.5761.576老板电器1.0001.0001.000不变0.0000.0000.0000.000海尔智家0.5120.8120.631递增0.0650.0000.0000.000科沃斯0.4640.7420.625递增0.0114489.3280.0000.000平均值0.7940.9340.8360.011935.7450.2630.225(二)家电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1.综合分析(1)2018年综合分析2018年7家家电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与规模效率结果如表:表92018年技术创新效率与规模效率结果项目平均结果综合技术创新效率Crste0.760纯技术创新效率Vrste0.926规模效率Scale0.806该结果说明2018年,7家家电制造上市企业平均综合技术创新效率水平中等,其中平均纯技术创新效率接近0.950,结果较为良好,而平均规模效率为0.806,与纯技术创新效率相比较低。因此,综合技术创新效率不够高主要受纯规模无效率影响。同时,不同企业之间的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差别较大,一定程度上存在两极分化状况,海尔智家作为头部家电制造上市企业,综合技术创新效率仅为只有0.378,与效率最高的几家企业,即效率值为1的格力电器和老板电器差距为0.622。另外,作为新兴家电制造上市企业的科沃斯综合技术创新效率也仅为0.529,较同等背景下的老板电器等差距较大。而海尔智家与科沃斯的纯技术效率分别为0.769和0.838,规模效率分别为0.492和0.631,因此,二者综合技术创新效率较低主要受规模效率较低的限制。(2)2019年综合分析表102019年技术创新效率与规模效率结果项目平均结果综合技术创新效率Crste0.744纯技术创新效率Vrste0.917规模效率Scale0.7752019年,7家家电制造业上市企业平均综合技术创新效率水平基本与2018年持平,较2018年下降0.16。并且,与2018年分析结果较为相似的是,平均纯技术创新效率为0.917,而平均规模效率仅为0.775。因此,综合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方向主要从提升规模效率方面入手。细化到具体企业,大部分企业表现较为良好,其中格力电器与老板电器继续拥有良好表现,综合技术创新效率仍旧为1,而美的集团、苏泊尔、三花电器综合技术创新效率皆高于0.8,较为良好,但仍存在提升空间。而海尔智家与科沃斯表现仍旧不够令人满意,其中,海尔智家的综合技术创新效率0.403,纯规模效率为0.563,而科沃斯的综合技术创新效率为0.126,纯规模效率仅为0.177,因此这两家企业综合技术创新效率主要受纯规模效率影响,与整体结果基本一致。(3)2020年综合技术规模有效性分析表112020年技术创新效率与规模效率结果项目平均结果综合技术创新效率Crste0.794纯技术创新效率Vrste0.934规模效率Scale0.8362020年,7家样本家电制造业上市企业平均综合技术创新效率为0.794,较2019年与2018年均有小幅度提升。在疫情全球制造业一定程度上停滞的背景下,仍旧表现较为良好,为样本年份中最高的一年。并且,纯技术创新效率与规模效率也为2018年到2020年最高的一次,从样本的7家家电制造上市企业推及整个家电制造行业,这不仅说明整个行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更高,即使在疫情期间,家电制造业存在一定程度的业绩下滑,整个行业仍然坚持创新,牢牢贯彻国家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还证明样本家电制造上市企业以及整个行业更加重视规模效率有待提高的问题。从具体样本企业角度看,格力电器与老板电器各项数值仍居首位,其次是苏泊尔、美的集团、三花智控、海尔智家、科沃斯依次排名。其中,美的集团的综合技术创新效率略有下降,被苏泊尔反超,部分原因是美的集团体量较大,市场、产品线较苏泊尔更广泛,因此受疫情影响大于苏泊尔,排名低于苏泊尔。三花智控与2019年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基本持平,但较2018年上升0.071,因此三花智控对创新的重视程度总体上升。而海尔智家与科沃斯仍然处于拉低整体综合技术创新效率的位置,但其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分别为0.512与0.464,较2019年分别增长0.109与0.338,增幅较大。并且,两家企业的规模效率较2019年分别上升0.068和0.448,说明两家企业更加重视规模效率影响综合技术创新效率的问题,尤其是科沃斯,与2018年与2019年整体表现相比,进步较大。2.综合技术规模有效性分析表122018年-2020年综合数据年份综合技术创新效率Crste纯技术创新效率Vrste规模效率Scale2018年0.7600.9260.8062019年0.7440.9170.7752020年0.7940.9340.836平均值0.7660.9260.806从整体情况看,2018年至2020年,7家样本家电制造上市企业综合技术创新效率的平均值为0.766,纯技术创新效率平均值为0.926,规模效率的平均值为0.806。并且,综合技术创新效率、纯技术创新效率以及规模效率的年变动量较小,整体数据基本保持稳定。因此,这说明2018年至2020年间,7家样本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综合技术创新效率水平中等,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该结果主要由规模无效率引起,一定程度上与我国近几年的家电行业现状较为符合。随着全球范围内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进一步上升,家电制造业各家企业更加将科技资源看作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并进一步加大科技要素的投入。但部分家电制造企业仍然存在对技术创新活动管理不足、经营模式较为粗放、依赖外国引进技术但企业学习转化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其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受规模效率或者纯技术效率影响而结果偏低。表13样本家电上市企业2018-2020年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家电企业技术创新效率2018年技术创新效率2019年技术创新效率2020年技术创新效率平均值CrsteCrsteCrsteAverage美的集团0.7980.9810.8890.889格力电器1.0001.0001.0001.000苏泊尔0.8820.8690.8900.880三花智控0.7300.8280.8010.786老板电器1.0001.0001.0001.000海尔智家0.3780.4030.5120.431科沃斯0.5290.1260.4640.373平均值0.7600.7440.7940.766从具体企业分析,2018年至2020年间,综合技术创新效率为1,即技术创新活动在样本企业中处于最佳水平的企业数量一直为2,且持续为:格力电器与老板电器,占据总样本数的28.5%。一方面,说明有部分企业已经在综合技术创新效率方面达到了最佳水平;另一方面,也说明样本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综合技术创新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海尔智家与科沃斯综合技术严重拉低整体的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其中,海尔智家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在稳步提升,更是在2020年首次超过0.500,说明海尔智家更加注重企业创新的投入——收入比。但科沃斯作为新兴热门家电企业,综合技术创新效率状态并没有稳步上升,更是一度下跌至0.126,其结果受规模效率影响较大,因此值得企业反思自身规模以及生产方式方面的问题以及其他行业内企业注意并在技术创新方面总结经验。3.纯技术有效性分析:表142018年-2020年综合数据年份综合技术创新效率Crste纯技术创新效率Vrste规模效率Scale2018年0.7600.9260.8062019年0.7440.9170.7752020年0.7940.9340.836平均值0.7660.9260.806从整体结果看,样本家电上市企业2018年至2020年的纯技术创新效率均值均在0.900之上,且2018年至2020年的纯技术创新效率均值均大于规模效率均值。由样本企业推及整个家电行业,大致可以推断2018年至2020年,家电企业整体上在纯技术创新研发方面的投入获得了高效率的回报。并且,2018年至2020年间,纯技术创新效率均值均大于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均值,说明纯技术创新效率为综合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做出较大贡献。表15样本家电上市企业2018-2020年纯技术效率家电企业纯技术效率2018年纯技术效率2019年纯技术效率2020年纯技术效率平均值VrsteVrsteVrsteAverage美的集团1.0001.0001.0001.000格力电器1.0001.0001.0001.000苏泊尔1.0001.0001.0001.000三花智控0.8730.9880.9820.948老板电器1.0001.0001.0001.000海尔智家0.7690.7160.8120.766科沃斯0.8380.7130.7420.764平均值0.9260.9170.9340.925从具体企业来看,2018年在纯技术效率前沿面之上的样本家电制造上市企业有4家(美的集团、格力集团、苏泊尔、老板电器);2019年在沿面之上的样本家电制造上市企业有5家(美的集团、格力集团、苏泊尔、三花智控、老板电器);2020年在沿面之上的样本企业同2019年结果。除了DEA有效的格力集团与老板电器之外,还有美的集团以及苏泊尔,后增加三花智控,占样本总数的72.4%。该结果表明,大部分企业在技术方面投入上获得了较大的回报,相应创新产出的能力不断增强,技术管理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基本不存在技术方面的资源投入浪费现象。4.创新规模有效性分析:表162018年-2020年综合数据年份综合技术创新效率Crste纯技术创新效率Vrste规模效率Scale2018年0.7600.9260.8062019年0.7440.9170.7752020年0.7940.9340.836平均值0.7660.9260.806以CRS模式为基础的DEA计算方法,其得出的效率值为整体效率值TE;而以VRS为基础的DEA计算方法,其得出的效率值为规模效应影响被消除后的纯技术效率PTE。如果存在TE值不等于PTE值的情况,则说明被评估的决策单元部分程度上受规模因素影响。从整体来看,2018年至2020年间,7家样本企业的效率平均值排序从大到小均为纯技术创新效率>综合技术创新效率>规模效率。说明7家样本家电企业综合技术创新效率不足受规模效率影响较大,与纯技术效率关系不大。表17样本家电上市企业2018-2020年规模效率家电企业规模效率2018年规模效率2018年规模效率2018年规模效率平均值ScaleScaleScaleAverage美的集团0.7980.9810.8890.889格力电器1.0001.0001.0001.000苏泊尔0.8820.8690.8900.880三花智控0.8360.8370.8150.829老板电器1.0001.0001.0001.000海尔智家0.4920.5630.6310.562科沃斯0.6310.1770.6250.478平均值0.8060.7750.8360.806从样本企业的角度分析,在综合技术创新效率较为低下的两家企业——海尔智家、科沃斯中,两家企业的规模效率均远低于纯技术效率,且2018年至2020年间,两家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均高于0.700,而其规模效率频繁变动,海尔智家规模效率从2018年的0.492稳步上升至2020年的0.631,而科沃斯的规模效率从2018年的0.631断崖式下降至2019年的0.177,又恢复至2020年的0.625。该数据表明海尔智家在企业经营中,更加重视规模化管理以及创新投入规模方面的问题,而科沃斯经历一年的规模效率问题,也迅速调整创新规模管理,水平恢复至之前水平。从规模收益变动的方向看,2018年至2020年,格力电器和老板电器始终处于规模有效阶段,占据样本的28.6%,其投入产出正处于良好运行的阶段,短时间内对投入的增加或者减少均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出结果;而美的集团、苏泊尔、三花智控、海尔智家、科沃斯在2018年至2020年间均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的阶段,占据样本的71.4%,这5家均可以适当扩大投入规模,随着投入量的增加,其产出也会成比例而增加。总结研究结论本研究首先对我国家电制造业整体现状以及技术创新状况进行分析,并寻找其现存问题。并查找回顾并总结技术创新及效率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企业绩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二者的衡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家电制造业行业特征,结合家电制造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构建家电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收集相关数据。在体系构建以及数据收集的基础上,运用DEA非参数方法,对2018年至2020年主要的样本家电制造上市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做横向比较。并进一步结合家电制造企业相关影响因素,对其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到此,本研究基本完成既定研究目标,得出以下结论:1.2018年至2020年,家电上市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变化基本平稳,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仍有一定提升空间2018年至2020年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基本在0.750至0.800的范围内浮动,较为平稳。但是,该效率仍然未达到理想水平,仍然有部分提升空间,主要归因于规模无效率,即家电制造上市企业对企业规模、技术投入规模以及管理方面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而引发了综合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的问题,该问题与纯技术效率基本无关。2.2018年至2020年,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家电制造企业整体纯技术效率表现良好2018年至2020年,纯技术效率整体均值均大于0.900,表现较为优异,与我国家电制造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的现状较为符合。其中,美的集团、格力电器、苏泊尔、老板电器更是连续三年保持纯技术效率达到1.000,其技术投入的投入——收益比例良好。但海尔智家与科沃斯仍未达到0.800,与其他样本家电制造上市企业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更加重视技术投入效率方面。3.2018年至2020年,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部分家电制造企业一定程度上缺乏规模优势除了格力电器与老板电器投入产出效率正处于良好运行的阶段外,其他家电制造上市均处于技术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增的阶段,可以适当加大投入规模可获得相应产出,特别是海尔智家以及科沃斯,其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受规模无效率影响明显,更需进一步重视规模方面的投入产出问题。4.2018年至2020年,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家电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存在着一定程度上投入冗余现象,特别是管理人员冗余严重。政策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提高家电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从政府、企业以及人才三个方面出发,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层面(1)营造鼓励家电制造业创新的良好宏观环境,简化创新专利申请手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家电制造企业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破解制约创新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需要从宏观上营造鼓励技术创新的大环境。一方面,各级政府应继续精简行政程序,开展创新专利申报方面的便民服务,提高专利认定的效率;另一方面,国家应继续加大对创新结果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力度,保护家电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正当权益。(2)继续落实家电创新补助扶持政策,继续发挥政府在鼓励创新政策中的导向作用:科技创新是家电制造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一种高风险行为。因此,为了进一步激发家电制造企业对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家以及各地政府不仅需要营造宏观的鼓励创新环境,为家电企业降低创新的风险,还需要在对家电制造企业进行直接的补贴,鼓励企业创新。补贴不仅降低企业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风险,提高家电制造企业的创新积极性;还为家电制造行业带来“示范效应”,若获得创新补贴的家电制造企业发展良好,盈利持续增加,将带动行业内甚至其他行业共同加大创新方面的投入。而补贴方式则可以趋向多样化,现金补贴、减税或创新奖励等方式均可。2.企业层面(1)适度扩大投入规模,加强规模管理:根据研究结果可得出,目前我国家电制造市场大部分企业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即家电制造企业可以通过研发投入方面的扩大,从而达到提高产出质量以及数量的结果。而研发资金的投入规模即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营业收入之间的比例,反映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是家电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我国家电制造企业应适度扩大技术创新的投入规模,并加强投入规模方面的管理,提升规模效率,从而提升综合技术创新效率。(2)继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研究过程中,虽然部分企业纯技术效率结果优异,但仍存在纯技术效率有待提升的企业。而在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全球家电产品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因此,提升技术仍是提高家电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要素之一。所以,家电制造企业不仅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将其技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提升外来技术的转换率;还需要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家电产业核心技术研发的速度,提高我国家电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减少对国外的依靠。3.人才方面:政府与企业需联合起来,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人才是科技创新之本,是创新投入的核心要素。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我国家电制造业存在人才缺乏以及创新人才能力有待提升、技术骨干力量不足的问题。而要增加家电制造业人才的供给数量以及提高人才素质,需要政府与家电企业共同发力。一方面,政府要增加投入,鼓励各个大学以及科研所家电制造相关专业发展,向家电制造业输送更多人才以及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在就业方面,政府可以适当为家电制造相关工作的人才提供补贴,鼓励更多毕业学生参与到家电制造创新活动之中。同时,企业也要发挥自己的力量,不仅需要提高企业内创新人才的待遇,提高其研发的动力,还需要为技术创新人才提供定期培训,使其接触到行业内最新的理论与技术,从而与实践研发相结合,方能使家电制造企业的产品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不足及展望在研究过程中,仍旧存在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来帮我写数学试卷
- 2025年综合类-报检员-自理报检单位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道合辑-单选题)
- 2025年综合类-护士护理考试-护士护理考试-护理管理学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道集锦-单选题)
- 2025年综合类-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房地产市场分析与调查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道集锦-单选题)
- 2025年综合类-心电学技术(主管技师)-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道集锦-单选题)
- 2025内江师范学院劳动合同工合同签订审批表
- 黄冈九年级数学试卷
- 江苏中考数学试卷
- 湖南毕业水平考数学试卷
- 2025年综合类-安全科学技术-安全生产系统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道集锦-单选题)
- 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 金锭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处理
- 市场调研表格模板
- 无脊椎动物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粮食代耕代种协议书范本
- 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系统(征求意见稿)
- 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计算题专项训练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核设施退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格式和内容(征求意见稿)
-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