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验技术练习卷附答案_第1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练习卷附答案_第2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练习卷附答案_第3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练习卷附答案_第4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练习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血液学检验技术练习卷附答案1.下列对凝血酶敏感的是A、因子ⅠB、因子ⅤC、因子ⅧD、因子ⅩⅢ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解析:

对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包括因子Ⅰ、因子Ⅴ、因子Ⅷ和因子ⅩⅢ。【该题针对“血液凝血机制”知识点进行考核】2.贫血定义中涉及的实验室参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A、平均红细胞体积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E、红细胞比容【正确答案】:E解析:

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的参考值下限的一种症状。【该题针对“贫血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3.关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哪项是错误的A、病人由于红细胞呈球形B、具有慢性血管内溶血的特点C、在低渗NaCl溶液中脆性增强D、自溶试验阳性E、红细胞硬度增加,中心淡染区消失【正确答案】:B解析: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属于血管外溶血。【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4.下列哪项不是参与抗凝的物质A、抗凝血酶ⅢB、肝素辅因子ⅡC、vWFD、C1-抑制剂E、TM【正确答案】:C解析:

vWF指的是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参与止血功能。【该题针对“抗血液凝固系统”知识点进行考核】5.关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相关论述中,正确的是A、Vit12是DNA合成的必需营养素B、细胞发育胞质落后于细胞核C、叶酸缺乏导致DNA合成增多D、血清铁缺乏导致DNA合成减少E、血清钙、磷缺乏【正确答案】:A解析: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VitB叶酸或其他原因引起DNA合成障碍导致的贫血,所以VitB12是DNA合成的必需营养素。【该题针对“DNA合成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6.患者APTT明显延长,能被正常新鲜血浆所纠正,常提示A、外源凝血途径有缺陷B、内源凝血途径有缺陷C、循环抗凝物含量增高D、口服抗凝药所致E、DIC早期【正确答案】:B解析: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反映的是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异常。【该题针对“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的方法”知识点进行考核】7.成年男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A、血红蛋白<110g/LB、血红蛋白<120g/LC、血细胞比容<0.35D、血细胞比容<0.30E、红细胞计数<3.5×1012/L【正确答案】:B解析:

正常成年人贫血诊断标准男性:Hb<120g/L;女性:<110(孕妇<100)g/L。【该题针对“贫血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8.AML-M6红白血病期骨髓中增生明显的是A、网织红细胞B、原始红细胞C、早幼红细胞D、中晚幼红细胞E、异形红细胞【正确答案】:D解析:

ML-M6红白血病期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大部分病例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原红、早幼红细胞次之。【该题针对“M6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9.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M4)A、M4是粒系和单核系细胞同时恶性变的急性白血病B、M4可分为4个亚型,即M4M4M4c及M4EoC、M4原单、幼单和单核细胞>20%(所有的有核细胞)D、M4白血病细胞分别具有粒系、单核系细胞的反应特点E、M4Eo可表现出inv(16;16)(P13.1;q22)染色体异常【正确答案】:C解析:

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按粒、单核细胞的比例、形态不同可分以下4个亚型:①M4a以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及单核>20%(非红系细胞);②M4b以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粒+早幼粒细胞>20%(NEC);③M4c具有粒系又具有单核系特征的原始细胞>30%(ANC);④M4Eo除上述特征外,有颗粒粗大且圆、着色较深的嗜酸性粒细胞,占5%~30%(此类细胞常伴有粗大而多的嗜酸颗粒)。【该题针对“急性白血病分型”知识点进行考核】10.血小板黏附活性与下列哪项无关A、vWFB、GPⅠbC、血浆凝血因子ⅠD、GPⅠaE、胶原【正确答案】:C解析:

血小板黏附是指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下组分或其他异物表面的功能。参与的主要因素有胶原、vWF、GPⅠb/Ⅸ复合物、GPⅠa/Ⅱa复合物。【该题针对“血小板止血功能”知识点进行考核】1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贫血类型是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D、大细胞性贫血E、双相性贫血【正确答案】:B解析: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早期正常,随病情发展渐呈轻、中、重度降低。贫血呈正细胞正色素性,伴有骨髓纤维化时可见泪滴形红细胞。【该题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12.多发性骨髓瘤最有诊断意义的是A、原因不明的贫血B、肾功能障碍C、肋骨的病理性骨折D、血清球蛋白增高E、骨髓检查发现异常浆细胞增多【正确答案】:E解析:

多发性骨髓瘤最有诊断意义的是:骨髓检查发现异常浆细胞增多。【该题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13.下列哪项符合维生素B12的代谢理论A、每日约需100mgB、不耐热,耐酸碱C、是DNA合成的必需营养素D、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中E、维生素B12缺乏时,血内四氢叶酸增多【正确答案】:C解析:

维生素B12除有腺苷钴胺参与促使甲基丙二酰辅酶A转变为琥珀酰辅酶A的反应外,还参与DNA的合成。人类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是食物,肝、肾、肉类、蛋类、牛奶及海洋生物中含量丰富。成年人每天需要2~5μg。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和转运的因素有胃肠疾病导致的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等。当维生素B12缺乏时,该反应受阻导致丙酰辅酶A大量堆积而形成非生理性的单链脂肪酸。【该题针对“DNA合成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1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发生于下列疾病,其中哪项不正确A、败血症B、大面积烧伤C、肌肉血肿D、重症肝炎E、胎盘早剥【正确答案】:C解析:

IC常发生于严重感染(败血症、重症肝炎)、严重创伤(挤压伤、体外循环)、广泛性手术(扩大根治术、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广泛转移、AML-M3)、产科意外(羊水栓塞、胎盘早剥)以及其他疾病等。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性三种。【该题针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知识点进行考核】15.就造血多能干细胞而言,下属概念错误的是A、存在于骨髓和血液中,其形态和淋巴细胞相似B、在特定情况下,可在脾内形成造血结节C、既能产生骨髓干细胞,又能产生淋巴细胞干细胞D、其增殖形式为对称性增殖E、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正确答案】:D解析:

一般认为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只进行不对称性有丝分裂。【该题针对“造血干细胞分化与调控”知识点进行考核】16.白血病细胞内无Auer小体的急性白血病类型是ALLB、M1C、M2aD、M4E、M5【正确答案】:A解析:

急淋白血病细胞中无Auer小体。M1和M2a均在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M4型的部分细胞中可见到Auer小体,M5型的白血病细胞中有时可见到1~2条细而长的Auer小体。【该题针对“急性白血病分型”知识点进行考核】17.下列不属于血管壁止血功能的是A、血管收缩反应增强B、血小板的激活C、促进血液凝固D、局部血管通透性降低E、血液凝固的调节【正确答案】:D解析:

血管壁损伤后,释放的因子使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有利于止血。【该题针对“血管壁止血功能”知识点进行考核】18.下列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多发性骨髓瘤外周血可找到瘤细胞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无幼稚粒细胞C、霍奇金疾病晚期,尤其病变浸润骨髓后,可发生全血细胞减少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可找到原始粒细胞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中可找到涂抹细胞【正确答案】:B解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象:白细胞数显著升高,初期一般为50×109/L,多数在(100~300)×109/L,最高可达1000×109/L。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其中以中性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增多尤为突出,杆状粒和分叶核也增多、原始粒细胞(Ⅰ+Ⅱ)低于10%,嗜碱性粒细胞可高达10%~20%,是慢粒特征之一。【该题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19.骨髓的造血干细胞最早来源于A、肝B、脾C、胸腺D、淋巴结E、卵黄囊血岛【正确答案】:E解析:

卵黄囊血岛是最早产生造血干细胞的地方。【该题针对“造血器官及造血微环境”知识点进行考核】20.凝血因子Ⅰ的降解产物是A、X、Y、EB、X’、Y’、E’及H碎片C、X、Y、E及D-二聚体D、X’、Y’、E’及D-二聚体E、X、Y、E和H碎片及D-二聚体【正确答案】:A解析:

纤维蛋白原被纤溶酶降解可产生X片段、Y片段及、E片段。【该题针对“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知识点进行考核】21.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下列哪项除外A、正常细胞性贫血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大细胞性贫血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正确答案】:D解析: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属于红细胞内在缺陷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不属于形态学的分类。【该题针对“贫血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22.下列哪项不符合血小板聚集作用A、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之间的聚集B、血小板聚集形成的是血小板团C、血小板聚集除了GPⅡb/Ⅲa参与外,无其他因子参加D、GPⅡb/Ⅲa有缺陷时,其聚集作用减弱E、血小板聚集往往发生在血小板激活以后【正确答案】:C解析:

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附形成血小板团的功能。参与的主要因素有诱导剂、GPⅡb/Ⅲa复合物、凝血因子Ⅰ、Ca2+;聚集机制:在Ca2+存在条件下,活化的血小板通过GPⅡb/Ⅲa复合物与凝血因子Ⅰ结合,发生聚集。【该题针对“血小板止血功能”知识点进行考核】23.下列有关多发性骨髓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次骨髓穿刺未找到骨髓瘤细胞不能排除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性B、骨髓中异常浆细胞一般为5%~10%C、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D、骨髓瘤细胞的大小、成熟程度与正常浆细胞常有明显不同E、骨髓增生程度常为增生极度活跃【正确答案】:E解析: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过度增生并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的增生并侵犯骨髓。其骨髓象为:早期病人的瘤细胞可呈灶性分布,需多部位、多次穿刺,才有助于诊断。骨髓象一般呈增生活跃,各系统比例常随瘤细胞的多少而异。正常骨髓内浆细胞为1%~1.5%,在多发性骨髓瘤时异常浆细胞增多,一般为5%~10%。【该题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24.内源性激活途径一般开始于A、损伤组织因子ⅢB、血小板聚集C、接触激活因子ⅫD、磷酸脂粒表面阶段E、凝血酶原激活【正确答案】:C解析:

内源凝血途径:是指由FⅫ被激活到FⅨa-Ⅷa-Ca2+-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该题针对“血液凝血机制”知识点进行考核】25.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类型是A、IgG型B、IgA型C、IgD型D、IgM型E、轻链型【正确答案】:A解析:

多发性骨髓瘤经血清和尿免疫电泳,“M”成分以IgG型最多见,约占70%,具有典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该题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26.RDW正常的贫血是A、巨幼细胞贫血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缺铁性贫血D、免疫性贫血E、混合型贫血【正确答案】:B解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RDW正常。【该题针对“贫血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27.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b型具有的染色体核型是A、t(8;21)(q22;q22)B、t(11)(q23)C、t(9;22)(q34;q11)D、t(8;14)(q24;q32)E、t(6;9)(p23;q34)【正确答案】:A解析:

t(8;21)(q22;q22)易位是M2b的一种常见非随机染色体重排,其检出率高达90%。【该题针对“M2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28.肝素通过结合下列哪种因子的作用而阻止血液凝固A、血小板B、Ca2+C、抗凝血酶ⅢD、因子ⅩE、因子Ⅷ【正确答案】:C解析:

抗凝血酶Ⅲ是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其抗凝作用占生理抗凝作用的70%~80%。AT-Ⅲ是肝素依赖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分子中有肝素结合位点和凝血酶结合位点。抗凝机制:肝素与AT-Ⅲ结合,引起AT-Ⅲ的构型发生改变,暴露出活性中心,后者能够与丝氨酸蛋白酶如凝血酶、FⅩa、FⅫa、FⅪa、FⅨa等以1:1的比例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使这些酶失去活性。【该题针对“抗血液凝固系统”知识点进行考核】29.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多发性骨髓瘤A、高钙血症B、蛋白尿C、高尿酸血症D、血沉快E、高白蛋白血症【正确答案】:E解析:

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球蛋白可引起球蛋白增高和白蛋白的降低。【该题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30.下列选项中,能确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依据不包括A、白细胞明显增高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C、骨髓增生极度活跃D、Ph染色体阳性E、粒红比例减至1:1【正确答案】:E解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依据有:白细胞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骨髓增生极度活跃、Ph染色体阳性。【该题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31.AML-M5a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NEC)百分数应A、>30%B、>50%C、>60%D、>80%E、>90%【正确答案】:D解析:

ML-M5a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NEC)百分数应>80%。【该题针对“M5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32.以下对维生素B12论述不确切的是A、维生素B12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B、含金属元素钴C、维生素B12在盐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分离D、正常成年人每天约需1μgE、维生素B12缺乏后就能表现出巨幼细胞贫血【正确答案】:D解析:

人类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是食物,肝、肾、肉类、蛋类、牛奶及海洋生物中含量丰富。成年人每天约需要2~5μg,而体内贮量约为4~5mg,可供3~5年使用,故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缺乏的。【该题针对“DNA合成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33.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多少可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A、0.55×109/LB、0.50×109/LC、0.45×109/LD、0.40×109/LE、0.35×109/L【正确答案】:C解析: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超过7%,或其绝对值超过0.45×109/L,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该题针对“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34.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大于A、0.3μmol/LB、0.5μmol/LC、0.6μmol/LD、0.9μmol/LE、1.0μmol/L【正确答案】:D解析:

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大于0.9μmol/L。【该题针对“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35.BCR-ABL融合基因,对下列哪种白血病有诊断价值A、M2B、M3C、ALLD、CMLE、CLL【正确答案】:D解析:

CR-ABL融合基因是CML的分子标志。【该题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36.红细胞膜异常导致的贫血是A、丙酮酸激酶缺乏症B、葡萄糖磷酸脱氢酶缺乏症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血红蛋白病【正确答案】:C解析:

红细胞膜异常导致的贫血有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该题针对“贫血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37.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生感染时,外周血中粒细胞明显的变化是A、核左移B、核右移C、核浆发育不平衡D、中毒颗粒E、鼓锤体【正确答案】:D解析:

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数常在2.0×109/L以下,严重者可低于0.5×109/L。粒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极度减少,甚至降到1%~2%或缺如。感染时,粒细胞可有明显中毒颗粒和空泡。【该题针对“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38.AML-M5a血涂片及骨髓中最多见的原始及幼稚细胞是A、幼稚单核细胞B、幼稚淋巴细胞C、原始单核细胞D、原始淋巴细胞E、早幼粒细胞【正确答案】:C解析:

ML-M5a以原单细胞为主,可大于80%(NEC)。【该题针对“M5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39.下列细胞形态中靶型红细胞多见于A、缺铁性贫血B、巨幼细胞贫血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D、蚕豆病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正确答案】:E解析: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异形、靶形和有核红细胞增多。【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40.有关血清铁,以下论述正确的是A、是指血清中与运铁蛋白结合的铁B、是细胞机体铁含量的一种方法C、作为衡量铁贮存量则比较准确D、缺铁性贫血时,常降低E、再障常升高【正确答案】:D解析:

血清铁以Fe3+形式与转铁蛋白结合存在,降低介质pH及加入还原剂能将Fe3+还原为Fe2+,则转铁蛋白对铁离子的亲和力降低而解离,解离出的Fe2+与显色剂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同时作标准对照,计算出血清铁的含量。血清铁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感染、营养缺乏和慢性病。增高见于肝脏疾病、造血不良、无效性增生、慢性溶血、反复输血和铁负荷过重。【该题针对“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41.在缺铁性贫血发展过程中较早出现的是A、血红蛋白减少B、仅有贮存铁减少C、血清铁减少D、红细胞减少E、白细胞减少【正确答案】:B解析:

缺铁性贫血发展过程中较早出现贮存铁减少。【该题针对“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42.临床上类白血病反应,以哪一种最常见A、中性粒细胞型B、淋巴细胞型C、单核细胞型D、嗜酸性粒细胞型E、浆细胞型【正确答案】:A解析:

类白血病分为中性粒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及嗜酸性粒细胞型。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型最为常见。【该题针对“类白血病反应”知识点进行考核】43.以下哪种疾病属于红细胞G-6-PD酶缺陷性贫血A、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B、蚕豆病C、药物、感染诱发溶血D、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解析:

红细胞G-6-PD缺乏症在临床上分五种类型:①蚕豆病;②急性溶血性贫血;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④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⑤感染诱发溶血。【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44.AML-M4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反应,可被NaF抑制的原始细胞是A、原始粒细胞B、原始红细胞C、原始淋巴细胞D、原始巨核细胞E、原始单核细胞【正确答案】:E解析:

ML-M4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原始和幼稚细胞呈阳性反应,其中原粒细胞不被NaF抑制,而原单细胞可被NaF抑制。【该题针对“M4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45.大关节腔和肌肉群内出血的常见疾病是A、白血病B、ITPC、血友病D、过敏性紫癜E、遗传性因子ⅩⅢ缺乏症【正确答案】:C解析:

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出血常发生于负重的大关节腔内(膝、踝、肘、腕、髋、肩关节)和负重的肌肉群内。【该题针对“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46.Bessman分类涉及的指标是A、MCH和MCHCB、MCV和MCHCC、MCH和RDWD、MCV和RDWE、MCH和MCV【正确答案】:D解析:

贫血的MCV和RDW分类(Bessman分类)【该题针对“贫血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47.下列关于巨幼细胞贫血的说明,哪项是正确的A、DNA合成缓慢引起巨幼细胞贫血B、在严重巨幼细胞贫血时常见全血细胞减少C、在巨幼细胞贫血时常见无效的红细胞生成D、巨幼细胞贫血起源于营养不良者不到50%的病例E、红系巨幼样变,幼红细胞胞质发育落后于胞核【正确答案】:B解析:

巨幼红细胞贫血病情严重时常见全血细胞减少。【该题针对“DNA合成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48.下列哪项符合铁代谢生理A、维生素C能促进Fe2+的吸收B、血清铁一般是Fe2+C、Fe2+主要在空肠下端吸收D、成年人每日需Fe2+10mgE、进入血浆中的Fe2+,经铜蓝蛋白氧化作用变为Fe3+,与运铁蛋白结合运行至身体各组织中【正确答案】:E解析:

铁的代谢过程大致为:每天的膳食所吸收的铁是在消化道的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浆中的Fe2+,经铜蓝蛋白氧化作用变为Fe3+,与运铁蛋白结合运行至身体各组织中。铁的储存形式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为主。【该题针对“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49.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急性白血病最主要的检查是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B、血小板检查C、血片中发现幼稚细胞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E、骨髓检查【正确答案】:E解析:

再障骨髓检查三系细胞减少,急性白血病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该题针对“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50.不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A、FⅡB、FⅤC、FⅦD、FⅨE、FⅩ【正确答案】:B解析:

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包括FⅡ、FⅦ、FⅨ和FⅩ,其共同特点是在各自分子结构的氨基末端含有数量不等的γ-羧基谷氨酸残基,在肝合成中必须依赖维生素K。【该题针对“血液凝血机制”知识点进行考核】51.下列有关多发性骨髓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结核病B、转移性癌C、甲状腺癌D、恶性淋巴瘤E、恶性组织细胞病【正确答案】:D解析:

恶性淋巴瘤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一大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该题针对“非霍奇金病淋巴瘤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52.下列属于血管内溶血的疾病是A、PNHB、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C、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巨幼细胞贫血【正确答案】:A解析: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是一种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引起的溶血病。多为慢性血管内溶血。【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53.HbF在2周岁后的正常参考范围是A、<2.5%B、<5%C、<10%D、<20%E、<25%【正确答案】:A解析:

胎儿血红蛋白(HbF)具有抗碱和抗酸作用。其抗碱作用比HbA更强。新生儿<40%,2岁以后至成年人小于2.5%。【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54.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的作用是A、与FⅫ接触,参与内源凝血系统B、作为组织因子,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C、稳定纤维蛋白D、为ⅨⅤa提供了催化表面E、阻止Ⅱa的形成【正确答案】:D解析:

在凝血过程中,静止血小板的磷脂酰丝氨酸(PS)分布在细胞膜的内侧,当血小板被激活时,PS翻转向外侧,成为血小板第三因子(PF3)。PF3为凝血因子(因子Ⅸa、Ⅷa、Ⅴa)的活化提供磷脂催化表面。【该题针对“血小板止血功能”知识点进行考核】55.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不包括A、PAIgGB、PAIgMC、PAIgAD、PAC3E、PAC4【正确答案】:E解析: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包括:PAIgG,PAIgM、PAIg、PAC3。【该题针对“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的方法”知识点进行考核】56.转铁蛋白饱和度的计算公式为A、(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B、(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C、总铁结合力/血清铁D、(总铁结合力/血清铁)×100%E、(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正确答案】:B解析:

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该题针对“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5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大细胞为主B、核形态较规则C、胞质量较多D、核仁不清楚,少或不见E、核染色质呈细点状均匀【正确答案】:D解析:

【该题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58.诊断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的最重要的实验检查是A、Ham试验B、Coombs试验C、Donath-Landsteiner试验D、免疫球蛋白测定E、血红蛋白电泳【正确答案】:B解析:

抗人球蛋白试验是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重要的诊断方法,最好同时做直接和间接法试验。【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59.属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点的是A、网织红细胞绝对值B、成熟红细胞C、粒细胞比例D、淋巴细胞比例E、单核细胞比例【正确答案】:A解析:

区别急性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包括发病病程、全血细胞、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骨髓象、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等项目。【该题针对“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60.不属于恶性组织细胞类型的是A、异常组织细胞B、多核巨细胞C、淋巴样组织细胞D、单核样组织细胞E、多核组织细胞【正确答案】:E解析:

恶性组织细胞按形态学特征,可归纳为五型:异常组织细胞、多核巨组织细胞、淋巴样组织细胞、单核样组织细胞、吞噬性组织细胞。【该题针对“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61.常见束状Auer小体的急性白血病是AML-M1B、AML-M2C、AML-M3D、AML-M4E、AML-M5【正确答案】:C解析:

ML-M3常见束状Auer。【该题针对“急性白血病分型”知识点进行考核】62.体内抗凝系统包括A、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抗凝物质B、单核巨噬细胞的清除作用C、阻止血小板活化D、纤维蛋白沉积E、上述4项共同作用【正确答案】:E解析:

体内抗凝系统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抗凝物质、光滑内皮阻止血小板活化和纤维蛋白沉积的抗凝作用,以及单核-吞噬细胞对活化凝血因子消除作用的抗凝功能体现。【该题针对“抗血液凝固系统”知识点进行考核】63.与成年男性贫血诊断标准相同的小儿年龄阶段是A、1~4个月B、1~6个月C、4~6个月D、6个月~6岁E、6~14岁【正确答案】:E解析:

6~14岁者Hb小于120g/L,可诊断贫血。正常成年人贫血诊断标准男性:Hb<120g/L。【该题针对“贫血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64.关于再障的诊断标准,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B、可有肝脾肿大C、骨髓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做骨髓活检等检查)D、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E、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正确答案】:B解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及鉴别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骨髓至少1个部位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非造血细胞增多;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一般无肝脾肿大;排除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该题针对“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65.下列哪项不符合骨髓纤维化病人血象特点A、一般为中度贫血,晚期或伴溶血时可出现严重贫血B、白细胞常增加C、血小板增加或减少D、出现幼粒、幼红细胞E、常见原粒细胞【正确答案】:E解析:

骨髓纤维化血象:白细胞多数正常或中度增高,少数病例可达100×109/L,大多为成熟中性粒细胞,也可见中、晚幼粒细胞,偶见原始粒细胞。【该题针对“骨髓纤维化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66.下列关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描述正确的是A、FAB形态学分类L3型是以小细胞为主,核染色质较粗B、POX染色阳性率>3%C、骨髓象中以分化较好的小淋巴细胞为主D、巨核细胞系增多E、骨髓象中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常易见涂抹细胞【正确答案】:E解析: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FAB形态学分类中,L3型是以大细胞为主,核染色质呈细点状;POX染色阳性率<3%;骨髓中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巨核细胞系显著减少或不见,篮细胞(涂抹细胞)多见。【该题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6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是A、PAS染色阴性B、ACPT细胞阳性,B细胞阴性C、SB染色阳性D、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阳性E、POX阳性【正确答案】:B解析: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是:①过氧化物酶(POX)与苏丹黑(SB)染色:各阶段淋巴细胞均阴性,阳性的原始细胞小于3%。②糖原(PAS)染色,约20%~80%的原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③酸性磷酸酶(ACP)染色,T细胞阳性,B细胞阴性。④其他,非特异性酯酶及溶菌酶均呈阴性反应。【该题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68.下列哪种疾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不可能增高A、糖尿病B、结缔组织病C、急性传染病D、重症肝炎E、急性心肌梗死【正确答案】:D解析: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病、结缔组织病、急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手术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急性感染、恶性肿瘤和应激状态等;降低见于先天性FIB低或无FIB血症、遗传性FIB异常、DI、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等。【该题针对“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的方法”知识点进行考核】69.下列哪项符合M3的分型A、CD13+,CD33+,HLA-DR-,t(15;17),PML-RARαB、CD13+,CD33+,t(8;21),AML1/ETOCD13+,CD33+,inv(16),CBFB/MYH11D、CD41+,CD33+,t(1;22)E、CD13+,CD33+,t(6;9),DEK-KLAE【正确答案】:A解析:

M3髓系标志为主CDCDMPO、CD68等阳性,而HLA-DR、CD34为阴性者。约70%~90%的APL具有特异性的染色体易位t(15;17),是APL特有的遗传学标志。t(15;17)染色体易位使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发生断裂,与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该题针对“M3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70.起正向调节作用的造血因子不包括A、干细胞因子B、红细胞生成素C、集落刺激因子D、转化生长因子(TGF)E、白细胞介素【正确答案】:D解析:

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包括:①干细胞因子。②芙来3(FLT-3)配体。③集落刺激因子。④白细胞介素。⑤红细胞生成素等。【该题针对“造血干细胞分化与调控”知识点进行考核】71.体内缺铁时,最早表现是A、血清铁降低B、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C、贮存铁减少D、MCV变小E、MCH减低【正确答案】:C解析:

临床缺铁分为3个阶段:①缺铁期:贮存铁下降,早期出现血清铁蛋白下降。②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贮存铁进一步减少,铁蛋白减少,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和游离原卟啉升高,出现一般症状。③缺铁性贫血期:除上述特点外,尚有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并出现多个系统症状。【该题针对“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72.下列检验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诊断价值,除外A、血小板数量减少B、平均血小板体积减少C、血小板寿命缩短D、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或正常E、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正确答案】:B解析: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该题针对“血小板病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73.以下对叶酸的论述,不确切的是A、叶酸分子是由蝶呤、对氨基苯甲酸及谷氨酸组成B、不耐热C、人类自己能合成叶酸D、停止摄入叶酸几个月后就能发生叶酸缺乏症E、动物脏器如肝等含量丰富【正确答案】:C解析:

人体本身不能合成叶酸,必须靠食物供给。【该题针对“DNA合成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74.下列符合幼淋巴细胞形态特征的是A、胞核圆形或椭圆形B、核仁模糊不清或消失C、核染色质较细致D、胞质量少,淡蓝色,偶有少量深染紫红色天青胺蓝颗粒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解析:

幼稚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0~16μm,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模糊不清或消失,核染色质仍较细致。胞质较少,淡蓝色,偶有少许天青胺蓝颗粒。【该题针对“骨髓细胞形态学”知识点进行考核】75.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中胞质内常出现很多S颗粒的是A、原粒细胞B、早幼粒细胞C、中性中幼粒细胞D、早幼红细胞E、中幼红细胞【正确答案】:C解析:

中性中幼粒细胞胞质内常出现很多“特异性”颗粒或S颗粒,其大小不一,直径0.1~0.5μm,多数颗粒较小。【该题针对“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知识点进行考核】76.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实验室检验相符的是A、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B、冷热溶血试验阳性C、血片中无球形、异形红细胞及碎片出现D、自身抗体类型为IgME、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正确答案】:B解析: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重度贫血,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等,呈球形、异形、碎片、嗜碱性点彩和有核红细胞。白细胞轻度增高,血小板正常。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属低温IgG型,有双相溶血素(D-L抗体),具有抗-P血型特异性,抗C3阳性;冷热溶血试验阳性。【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77.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是A、骨髓纤维化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多发性骨髓瘤D、急性白血病E、巨球蛋白血症【正确答案】:A解析:

骨髓增生性疾病,是指骨髓组织持续增殖而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该题针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78.患者体内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导致血管内溶血,主要是由于A、巨噬细胞的作用B、Ca2+和Mg2+的作用C、补体的作用D、血小板的作用E、T细胞的作用【正确答案】:C解析:

由于红细胞表面抗原,或与外来的抗原(如药物等)相结合,在相应抗体(IgG或IgM)作用下,或在激活补体的参与下,导致红细胞凝集或破坏而发生溶血;在脾或肝脏的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下被破坏。【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79.下列哪项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M1B、M3C、L1D、M5E、M4【正确答案】:C解析:

按FAB形态学分类,急性淋巴细胞可分为LLL3三种亚型。【该题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80.诊断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是A、Ham试验B、Coombs试验C、Donath-Landsteiner试验D、免疫球蛋白测定E、血红蛋白电泳【正确答案】:B解析:

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主要是由于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结合于红细胞的表面,红细胞被单核吞噬细胞破坏所引起的,Coombs试验阳性。【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81.过敏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对确诊比较有价值的是A、病变血管免疫荧光检查B、骨髓象检查C、凝血试验D、纤溶试验E、血小板计数及功能试验【正确答案】:A解析:

过敏性紫癜病变血管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A与补体复合物的颗粒沉积,此对确诊较有价值。【该题针对“血管壁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82.关于血细胞的增殖,错误的是A、血细胞的增殖又称为对称性增殖B、母细胞有丝分裂后形成子细胞C、子细胞还可进一步增殖D、子细胞是成熟细胞E、原始红细胞经4~5次增殖,成为成熟红细胞【正确答案】:D解析:

母细胞有丝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同时都趋向分化成熟,子细胞还可进一步增殖,每增殖一次就趋向于进一步分化。一般来说,一个原始细胞到成熟细胞经过4~5次增殖。【该题针对“血细胞的发育与成熟”知识点进行考核】83.成年人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A、缺铁性贫血B、失血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巨幼细胞贫血【正确答案】:C解析:

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常出现有核红细胞。【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8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见于A、CML慢性期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骨髓纤维化D、类白血病反应E、恶性淋巴瘤【正确答案】:A解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NAP阳性率及积分明显减低,甚至缺如。【该题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85.溶血的基本概念是A、红细胞破坏过多B、红细胞形成影红细胞C、红细胞膜变形性减弱D、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过多E、红细胞被单核-吞噬细胞吞噬【正确答案】:D解析:

溶血: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过多。【该题针对“贫血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86.下列哪种细胞在ALL骨髓象中少见A、退化细胞B、篮细胞C、幼红细胞D、幼稚淋巴细胞E、原始淋巴细胞【正确答案】:C解析: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呈增生活跃,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大于30%,伴有形态异常,粒细胞系统增生受抑制,红细胞系统增生也受抑制。巨核细胞系显著减少或不见,血小板减少。退化细胞明显增多,篮细胞(涂抹细胞)多见,这是急淋的特征之一。【该题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87.下列哪项属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血象的晚期表现A、红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B、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升高C、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D、红细胞升高、血小板减少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解析:

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晚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表现。【该题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88.下列哪项不符合冷凝集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A、冷凝集试验阳性,但效价<1:200B、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呈阳性C、血片中可见红细胞呈缗钱状及自身凝集现象D、白细胞数可轻度升高E、血小板多数正常【正确答案】:A解析:

冷凝集综合征冷凝集素试验阳性,效价>1:1000。【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89.诊断粒细胞缺乏症的重要方法是A、细胞化学染色B、骨髓检验C、粒细胞抗体检测D、染色体检查E、分子生物学检查【正确答案】:B解析:

骨髓检验是确定诊断和明确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重要方法之一。【该题针对“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90.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加氟化钠明显抑制,见于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红白血病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B解析: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时,部分原始白血病细胞呈阳性反应,并能被氟化钠抑制,这些白血病细胞可能是单核细胞系细胞,部分白血病细胞呈阴性反应,可能是粒细胞系细胞。【该题针对“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91.对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哪项是错误的A、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B、自溶试验明显增高,加ATP不能纠正C、外周血球形红细胞大于20%D、脾肿大明显E、属于先天性红细胞膜异常性疾病【正确答案】:B解析:

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溶血度增加,加纠正物可被纠正。【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92.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阴性,参考值是含5个以上珠蛋白小体的红细胞不超过A、0.6B、0.4C、0.3D、0.2E、0.1【正确答案】:C解析:

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参考值:正常人含5个及以上珠蛋白小体的红细胞的百分率一般小于30%。【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93.骨髓增生程度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30%,这些原始细胞的化学染色结果分别是:POX(+),ALP积分5分,PAS部分细胞呈颗粒状阳性,α-NBE(-),据此,下述最可能的选择是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A解析:

原始细胞占30%,为急性白血病。POX(+)首先排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AS部分细胞呈颗粒状阳性,α-NBE(-)可以排除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选定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该题针对“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94.诊断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AL)除具备白血病的一般特征外,最重要的方法是A、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检查B、细胞化学染色检查C、双表型检查D、骨髓组织病理检查E、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正确答案】:C解析: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依白血病细胞来源及表达不同分为双表型与双系型。①双表型:在混合细胞白血病中,确定有大于或等于10%的恶变细胞,既有淋巴细胞系,又有髓细胞系特性。②双系型:同时有两种或多种分别表达髓系或不同淋巴系标记的白血病细胞。【该题针对“浆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95.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贫血,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酶缺陷引起B、恶性贫血C、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珠蛋白合成障碍E、脾功能亢进【正确答案】:B解析:

恶性贫血是由于胃黏膜萎缩,胃液中缺乏内因子使维生素B12不能被吸收而引起的一种巨幼细胞贫血。【该题针对“贫血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96.对确定是否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价值最大的实验室检查是A、抗人球蛋白试验B、酸溶血试验C、血清游离血红蛋白试验D、尿含铁血黄素试验E、尿胆红素试验【正确答案】:A解析:

抗人球蛋白试验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价值最大的实验室检查。【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97.蛋白C在肝脏合成时,需依赖下列哪种物质A、TMB、PSC、EPCRD、VitKE、PZ【正确答案】:D解析:

蛋白C系统包括蛋白、血栓调节蛋白(TM)及活化蛋白C抑制物。PC和PS均由肝脏合成,是依赖维生素K的抗凝物质。【该题针对“抗血液凝固系统”知识点进行考核】98.筛选试验选用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溶血性贫血是A、G6PD-CNSHA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C、蚕豆病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正确答案】:D解析: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选试验可选用红细胞形态检查。【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99.下列哪项检查是诊断溶血最可靠的证据A、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B、网织红细胞升高>5%(0.05)C、骨髓红系明显增生D、红细胞寿命缩短E、尿胆原强阳性【正确答案】:D解析: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某种原因使红细胞存活期缩短,破坏增加,超过了骨髓代偿能力所引起的一类贫血。【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100.下列哪种疾病病人红细胞在缺氧环境中变成镰形A、HbC病B、HbS病C、HbE病D、HbD病E、不稳定Hb病【正确答案】:B解析:

HbS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101.下列哪种说法不符合抗凝血酶A、是一种主要的血浆生理性抗凝物质B、分子中有肝素结合位点和凝血酶结合位点C、一个抗凝血酶分子上有多个肝素结合位点D、与肝素结合后能够暴露出活性中心E、能够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复合物【正确答案】:C解析:

抗凝血酶是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其抗凝作用占生理抗凝作用的70%~80%。AT-Ⅲ是肝素依赖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分子中有肝素结合位点和凝血酶结合位点。由此可见、、、E选项的说法都正确,故选择C选项。【该题针对“抗血液凝固系统”知识点进行考核】102.纤溶系统的组成成分不包括A、纤溶酶原B、纤维蛋白原C、纤溶酶原激活物D、纤溶酶E、纤溶抑制物【正确答案】:B解析:

纤溶系统主要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抑制物。【该题针对“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知识点进行考核】103.红细胞破坏后,受何者吞噬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B、单核细胞C、中性粒细胞D、脾E、肝【正确答案】:A解析: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当红细胞逐渐衰老时,细胞变形能力减退而脆性增加,在血流湍急处可因机械冲击而破损,在通过微小孔隙时困难,因而特别容易停滞在脾和骨髓中被巨噬细胞所吞噬。【该题针对“血细胞的发育与成熟”知识点进行考核】104.男,7岁,低热、关节疼痛、鼻出血1周。体检: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肋下1.0cm,胸骨压痛;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30%,淋巴细胞20%,原始细胞50%,血小板20×109/L,骨髓检查:原始细胞56%,涂抹细胞增多,POX(-),PAS染色阳性率为40%。诊断可能为A、ITPB、淋巴瘤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正确答案】:C解析: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见于未分化或分化很差的淋巴细胞在造血组织无限增殖所致的恶性血液病,细胞化学染色POX(-),PAS染色约20%~80%的原始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篮细胞增多是急淋的特征之一。【该题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105.关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克隆性骨髓增生性疾病B、骨髓粒系增生正常C、骨髓巨核系明显增生D、纤维组织并非肿瘤性增生E、外周血可出现幼稚粒细胞和(或)幼稚红细胞【正确答案】:B解析: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穿刺不易取得骨髓液或增生减低,有时可有灶性增生。骨髓涂片早期可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中晚期出现有核细胞增生低下。【该题针对“骨髓纤维化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106.下列关于白血病的描述哪项不确切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出现白血病细胞“裂孔”现象B、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和早期幼稚细胞显著增多C、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正常人增高D、急性白血病骨髓可见红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减少E、急性白血病一般自然病程短于六个月【正确答案】:C解析:

急性白血病大多数患者的白细胞数增多;部分患者白细胞数正常或减少。【该题针对“急性白血病分型”知识点进行考核】107.下列哪项与血栓前状态的发生无关A、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B、血小板被激活或功能亢进C、凝血因子含量增高或被活化D、血液凝固调节蛋白含量增高E、纤溶成分含量减低或活性减弱【正确答案】:D解析:

血栓前状态为: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受刺激。②血小板和白细胞被激活或功能亢进。③抗凝蛋白含量减少或结构异常。④凝血因子含量增高或被活化。⑤血液黏度增高或血流减慢。⑥纤溶成分含量减低或活性减弱。【该题针对“血栓性疾病及其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108.下列哪组产物是由纤维蛋白降解产生A、X、Y、E及H碎片B、X’、Y’、E’及H碎片C、X、Y、E及D-DD、X’、Y’、E’及D-DE、X、Y、E和H碎片及D-D【正确答案】:D解析:

纤维蛋白(原)降解机制:PL不仅降解纤维蛋白,而且可以降解纤维蛋白原。PL降解纤维蛋白原产生X片段、Y片段及、E片段。降解纤维蛋白则产生X'、Y'、D-、E'片段。上述所有的片段统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该题针对“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知识点进行考核】109.除下列哪项外,其余均可引起血管内溶血A、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B、蚕豆病C、PNHD、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正确答案】:D解析:

血管内溶血包括以下疾病:PNH、蚕豆病、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药物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奎尼丁型)、急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及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等。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属于血管外溶血。【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110.下列不符合原红细胞特点的是A、胞核大,呈圆形或椭圆形B、高尔基复合体发育不良C、线粒体也多,呈圆形、椭圆形或杆状D、异染色质少,少量异染色质在核周凝集E、粗面内质网少,分散分布,常呈细长条状【正确答案】:B解析:

原红细胞高尔基复合体发育良好,常包围中心粒。【该题针对“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知识点进行考核】111.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是A、缺失B、随体C、多倍体D、插入E、嵌合体【正确答案】:A解析:

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有如下几种:①缺失;②倒位;③易位;④重复。【该题针对“染色体的基本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112.检查内源性凝血途径的试验是A、PTB、APTTC、TTD、FDP和DD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解析:

PTT是一个敏感且可靠的检查内源凝血系统的筛查试验。【该题针对“筛查试验”知识点进行考核】113.最适宜用来识别B细胞的白细胞分化抗原(CD)是A、CD33B、CD7CD19D、CD41E、CD34【正确答案】:C解析:

细胞的分化抗原包括CDCDCDCD21和CD22等。其中CD19的反应谱系广,是鉴别全B系的敏感而又特异的标记。【该题针对“急性白血病分型”知识点进行考核】114.某病人的骨髓片做PAS染色,结果显示20%~80%的淋巴母细胞呈阳性反应,下列何病与此相符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浆细胞白血病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B解析: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骨髓糖原(PAS)染色显示,20%~80%的原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该题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115.t(15;17)特有遗传标志的白血病是A、浆细胞白血病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E、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E解析:

约70%~90%的APL具有特异的染色体易位t(15;17),是APL特有的遗传学标志。【该题针对“白血病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116.早期缺铁性贫血的形态学多为A、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D、大细胞性贫血E、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确答案】:C解析: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慢性渐进性缺铁的发展结果。缺铁性贫血的早期多为正常细胞性贫血。【该题针对“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117.白血病免疫分型时常用的造血干细胞标记是A、CD38B、CD34CD33D、CD10E、HLA-DR【正确答案】:B解析:

D34是白血病免疫分型时常用的造血干细胞标记。【该题针对“急性白血病分型”知识点进行考核】118.PAgT试验的质量保证要求不允许A、选用EDTA作抗凝剂B、采血顺利,避免产生气泡C、标本采集后应在3小时内完成试验D、试验前十天必须停用抑制血小板药物E、注意诱聚剂的质量和浓度【正确答案】:A解析:

PAgT试验抗凝剂采用枸橼酸钠抗凝,不能以EDTA作为抗凝剂。【该题针对“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的方法”知识点进行考核】119.CML早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A、明显升高B、正常或稍高C、轻度降低D、中度降低E、重度降低【正确答案】:B解析:

ML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早期正常,少数甚至稍增高,随病情发展渐呈轻、中度降低,急变期呈重度降低。【该题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120.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点A、多见于老年人B、常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白细胞计数增高D、骨髓中见到大量幼稚淋巴细胞E、骨髓中见到大量成熟淋巴细胞【正确答案】:D解析: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占40%以上,细胞大小和形态基本上与外周血一致。【该题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121.诊断血友病的简便而敏感的筛选试验应选下列哪项A、CTB、复钙时间C、APTTD、BTE、PT【正确答案】:C解析:

血友病筛选试验可见APTT延长,BT、PT、TT正常。故可选择APTT作为其简便而敏感的筛选试验。【该题针对“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122.人的红细胞膜是由以下组成A、蛋白质(占50%)B、脂质(占40%)C、糖类(占10%)D、无机离子E、以上全部【正确答案】:E解析:

红细胞膜含脂类40%,蛋白质50%,碳水化合物10%,还有一部分无机离子。膜的主要蛋白有主体蛋白和外周蛋白。【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123.合成血细胞的原料不包括A、氨基酸B、铁C、叶酸D、维生素B12E、钙【正确答案】:E解析:

合成血细胞的原料包括:氨基酸、铁、叶酸、VB12。【该题针对“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12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NAP积分突然升高至200分,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急变为红白血病B、急变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变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合并严重化脓性感染E、急变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D解析: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主要存在于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其他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NAP活性明显降低,积分值常为0。急性化脓性感染时NAP活性明显升高,病毒性感染时其活性在正常范围或略低。【该题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12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延长见于A、心肌梗死B、脑血栓形成C、深静脉血栓形成D、原发性纤溶亢进症E、多发性骨髓瘤【正确答案】:D解析:

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肝素或FDP增多等。DIC和原发性纤溶时,由于FDP生成增加,FDP有较强的抗凝能力,故使PT延长。【该题针对“筛查试验”知识点进行考核】126.下列哪项不符合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A、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进行性下降B、骨髓细胞增生减低C、网织红细胞减少D、白细胞数目正常或轻度减低E、粒红比值值明显增高【正确答案】:B解析: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增生活跃,少数低下,红细胞系成熟停滞在早幼红细胞前阶段,幼红细胞极少或缺如,粒红比例明显增加,少数巨核细胞增加。【该题针对“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127.如果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骨髓涂片检查,可有什么发现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B、粒系、红系、巨系三系增生减低C、可见明显的病态造血D、可见分叶粒细胞核分叶过多的情况E、粒系以早期阶段为主【正确答案】:B解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骨髓造血减低,三系细胞减少。【该题针对“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128.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是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淋巴肉瘤C、尼曼-匹克病D、多毛细胞白血病E、B淋巴细胞【正确答案】:D解析:

多毛细胞白血病时多毛细胞的酸性磷酸酶染色为阳性反应,此酶耐L-酒石酸的抑制作用。【该题针对“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129.大细胞贫血最常见的病因是A、急、慢性失血B、缺铁C、感染D、中毒E、VB12和叶酸缺乏【正确答案】:E解析:

大细胞贫血最常见的病因是VB12和叶酸缺乏。【该题针对“DNA合成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130.发生血管内溶血时常见A、肝、脾肿大B、贫血、黄疸C、红细胞形态学改变D、骨髓再障危象E、尿含铁血黄素【正确答案】:B解析:

【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131.血液凝块的收缩是由于A、纤维蛋白收缩B、PF3的作用C、红细胞的叠连D、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E、GPⅠa/Ⅱa复合物【正确答案】:D解析:

血小板在纤维蛋白网架结构中心,血小板变形后的伪足可以搭在纤维蛋白上,由于肌动蛋白细丝和肌球蛋白粗丝的相互作用,伪足可向心性收缩,使纤维蛋白束弯曲,在挤出纤维蛋白网隙中血清的同时,也加固了血凝块。【该题针对“血液凝血机制”知识点进行考核】132.缺铁性贫血时,转铁蛋白饱和度为A、<1%B、<3%C、<9%D、<12%E、<15%【正确答案】:E解析:

缺铁性贫血时转铁蛋白饱和度小于15%。【该题针对“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13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要点是A、前者多有高热,感染出血B、前者白细胞计数较高,多在300×109/L以上C、前者周围血中淋巴细胞减少D、前者骨髓增生多极度活跃E、前者原始细胞POX染色阳性【正确答案】:E解析: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阳性颗粒一般较多,较粗大,常呈局限性分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均呈阴性反应。【该题针对“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134.下列关于凝血检查的临床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TT延长,不被甲苯胺蓝纠正,表示存在肝素样抗凝物质B、TT延长,可因FDP增多或凝血因子Ⅰ减少C、TT延长,可见于AT活性明显增高D、Ⅷ:C增高主要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E、肝病时,TT也可延长【正确答案】:A解析:

甲苯胺蓝可纠正肝素的抗凝作用,在TT延长的血浆中加入少量的甲苯胺蓝,若延长的TT明显恢复正常和缩短,表示受检血浆中肝素或类肝素样物质增多,否则为其他类抗凝物或是凝血因子Ⅰ异常。故A选项的说法不正确。【该题针对“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的方法”知识点进行考核】135.某病人拟诊断PNH,下列哪项检查与此病诊断无关A、Ham试验B、Rous试验C、糖水试验D、蛇毒溶血试验E、碱变性试验【正确答案】:E解析:

PNH的筛选试验是Rous试验,尿隐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确诊试验是Ham试验,蛇毒溶血因子试验,补体敏感性试验。【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136.再障时,各部位的骨髓象可显示A、干抽B、纤维化C、增生明显活跃D、增生极度活跃E、增生重度减低【正确答案】:E解析:

再障时,骨髓象呈增生重度减低。【该题针对“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137.血小板的何种功能保证了血管受损时血小板参与一期止血A、黏附B、聚集C、释放D、促凝E、收缩【正确答案】:A解析:

血小板黏附是指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下组分或其他物质表面的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血管受损时,血小板借助某些桥连物质,并通过自身表面表达的多种糖蛋白受体,可与内皮下胶原、微纤维黏附。血小板的这种功能首先保证了血管受损时,血小板参与一期止血。【该题针对“血小板止血功能”知识点进行考核】138.关于浆细胞白血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临床上呈现白血病的表现B、外周血浆细胞增多C、骨髓浆细胞明显增生D、尿中可检出凝溶蛋白E、不可继发于淋巴瘤等疾病【正确答案】:E解析:

浆细胞白血病一般可分为原发性浆细胞性白血病和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慢淋、巨球蛋白血症等的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该题针对“浆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139.出现bcr-abl融合基因的疾病有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MDS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急性红白血病【正确答案】:D解析:

Ph染色体阳性及分子标志BCR/ABL融合基因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征性标志。【该题针对“急性白血病分型”知识点进行考核】140.下列哪项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A、多见于青壮年B、白细胞数正常或增多,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多属正常C、主要经过消化道传播D、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良性增生性疾病E、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三型【正确答案】:B解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血象特点是:白细胞数正常或增多,早期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生,以后则淋巴细胞增多,并伴有异型淋巴细胞。白细胞增多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多属正常。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该题针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知识点进行考核】141.下述AML-M3细胞化学染色正确的是A、α-萘酚丁酸酯酶染色阳性B、AS-D-NAE染色阴性C、AS-D-NAE染色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D、POX染色强阳性E、POX染色阴性【正确答案】:D解析:

ML-M3细胞化学染色POX、S、AS-D-NCE和ACP染色均呈阳性或强阳性。AS-D-NAE可呈阳性反应,但不被氟化钠抑制,α-萘酚丁酸酯酶染色阴性。【该题针对“M3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142.G6PD缺陷溶血性贫血可见A、自身溶血试验明显增强,加葡萄糖明显纠正B、自身溶血轻度增强,加葡萄糖轻度纠正C、自身溶血明显增强,加葡萄糖不能纠正D、自身溶血减低,加葡萄糖不能纠正E、自身溶血减低,加葡萄糖明显纠正【正确答案】:B解析:

膜缺陷患者溶血度增加,加纠正物可被纠正;G6PD缺陷症者溶血度轻度增加,能被葡萄糖纠正;自身免疫性溶贫溶血度轻度增加,加葡萄糖无预示价值;PNH本试验常正常。【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14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呈阳性A、外科大手术后B、肾小球疾病C、晚期DICDIC的早中期E、原发性纤溶症【正确答案】:D解析: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见于DIC的早、中期,但在恶性肿瘤、上消化道出血、外科大手术后、败血症、肾小球疾病、人工流产、分娩等也可出现假阳性。阴性见于正常人、晚期DIC和原发性纤溶症。【该题针对“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的方法”知识点进行考核】144.血常规检查中,不符合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是A、血红蛋白减低B、见双形性红细胞C、中性粒细胞增加D、网织红细胞正常或稍高E、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或降低【正确答案】:C解析: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多为中至重度贫血,红细胞呈双形性改变,以小细胞低色素细胞为主。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或略低。【该题针对“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145.血象呈明显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见于缺铁性贫血的哪期A、缺铁潜伏期B、缺铁初期C、贮存铁缺乏D、重度缺铁性贫血E、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正确答案】:D解析:

重度缺铁性贫血时,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该题针对“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146.对血管有收缩作用的物质是A、儿茶酚胺、FPAB、乙酰胆碱、激肽C、PGI低血氧D、5-HTE、NO、核苷酸【正确答案】:D解析:

当小血管受损时,通过神经轴突反射和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血栓烷A2(TXA2)、5-HT和ET等使受损的血管发生收缩,损伤血管壁相互贴近,伤口缩小,血流减慢,凝血物质积累,局部血黏度增高,有利于止血。【该题针对“血管壁止血功能”知识点进行考核】147.判断细胞外铁,需要观察A、中幼红细胞B、晚幼红细胞C、网织红细胞D、骨髓小粒E、红细胞【正确答案】:D解析:

细胞外铁主要存在于骨髓小粒的巨噬细胞中,反映体内铁的储存情况。【该题针对“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148.红细胞脆性增高见于A、缺铁性贫血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C、阻塞性黄疸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血红蛋白病【正确答案】:B解析: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时,红细胞脆性增高。【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149.下列哪项属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ABO血型不合溶血性贫血D、G6PD缺陷症E、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正确答案】:D解析:

G6PD缺陷症属于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的溶贫,即遗传性溶贫。其余四项都是获得性的。【该题针对“溶血性贫血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150.下列符合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是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正常C、血清铁正常,总铁结合力降低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E、血清铁正常,总铁结合力增高【正确答案】:D解析:

缺铁性贫血铁染色与铁代谢的检查特点: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铁明显减少,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该题针对“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151.下列哪项不在DIC的诊断标准中A、3P试验阳性B、SFMC阳性或增高C、D-二聚体升高D、AT活性减低(低于60%)E、肝素治疗无效【正确答案】:E解析:

早期DIC的实验诊断主要指标:同时有以下3项以上异常:①BPC低于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肝病、白血病低于50×109/L),或有2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升高:β-TG、PFTXB2和GMP-140;②血浆Fg含量低于1.5g/L,或进行性降低,或超过4.0g/L(白血病、恶性肿瘤低于1.8g/L,肝病低于1.0g/L);③3P试验阳性或FDP超过20μg/L(肝病超过60μg/L),或D-二聚体升高或阳性;④血浆PT时间缩短或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肝病超过5s以上);⑤PLG含量和活性降低;⑥ATⅢ含量和活性降低(肝病不适用);⑦血浆因子Ⅷ:C低于50%(肝病必备)。【该题针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知识点进行考核】152.女性,55岁,消瘦半年,高热10天。体检:颈部淋巴结明显肿大,肝肿、脾大,CT还显示腹腔淋巴结肿大,肺等部位无明显异常,患者无骨痛。骨髓中未见明显异常细胞,首先考虑可能是下列哪一种疾病A、血象检查B、淋巴结活检C、骨髓检查D、免疫学检查E、淋巴造影【正确答案】:B解析:

组织病理学上将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霍奇金淋巴瘤的组织学诊断必须找到R-S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诊断有赖于活体组织切片、淋巴结穿刺涂片成印片。瘤细胞较典型的有:淋巴细胞型、组织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和未分化型4种类型。【该题针对“霍奇金病的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153.下列哪项与血小板黏附功能有关A、β血小板球蛋白B、纤维蛋白原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肌球蛋白E、凝血因子Ⅰ【正确答案】:C解析:

血小板黏附是指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下组分或其他异物表面的功能。参与的主要因素有胶原、vWF、GPⅠb/Ⅸ复合物、GPⅠa/Ⅱa复合物。【该题针对“血小板止血功能”知识点进行考核】154.下列哪一项是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最重要特征A、起病急,高热,衰竭和进行性贫血B、全血细胞减少C、血涂片找到不典型的单核细胞D、骨髓涂片见到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E、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D解析: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异常组织细胞增生所致的恶性疾病,骨髓涂片见到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是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最重要特征。【该题针对“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155.D-二聚体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