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品析诗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思。
3.由诗文拓展延伸,积累经典古诗名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
2.品析诗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大家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个寂静的夜晚,突然听到一首熟悉的旋律,刹那间,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在古代,笛声常常能引发人们丰富的情感。想象一下,在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身在异乡的你,忽然听到悠扬的笛声,那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今天,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走进他在洛阳城的那个春夜,一同聆听那触动心灵的笛声。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诗构思奇特、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风格飘逸豪放。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或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城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之情,遂有此诗。
【题目释义】
《春夜洛城闻笛》
时间:“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地点:题中“洛城”表明是在河南洛阳(客居)
事件:听闻笛声
用自己的话把诗题的意思说一下
一个春季的夜晚,李白在“洛城"听到了笛声。
【朗读诗歌】(播放音频)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sàn)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zhé)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精读细研】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玉笛:笛子的美称
洛城:洛阳城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的家中飘出?(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故园:故乡、家乡
译文: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扬柳》,有谁能不生发思乡之情呢?
【分析讨论】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和“飞"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写出吹笛人是毫不经意地吹,却在不经意间打动了许多人;
“飞"字使声音形象化,写笛声暗送,好像是特意飞来勾起游子的愁绪的,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
城静情切
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与“满”字的妙处。
散"是均匀、遍布的意思,“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衬托出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寂静的春夜,时断时续的笛声随着春风散落全城,不经意地传进诗人的耳朵里,进而牵动着诗人的“故园情”,究竟是什么样的曲子,惹得客居他乡的人在繁华的洛阳都动了乡愁,诗歌的后两句给了答案,请把它读出来。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原来是诗人听到了古曲《折杨柳》,这是什么曲子,为何会触动诗人的乡愁?(引导学生关注课下注释)
古曲《折杨柳》叙说离别,表达不舍之情。古人远离故土时折柳,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如《诗经》中就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来表达离乡眷恋故土之情。据说“柳"与“留”谐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便是有名的送别之地,据说汉人送客至此,便折柳赠别,表示惜别的同时,也寄寓对对方的美好祝愿,这或许也是因为柳树乃美好的春日之物,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正因为这种习俗的存在,甚至有人笑言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有些文字资料中也记载:“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为‘销魂桥’也。"李白的《忆秦娥》中有“年年柳色,灞凌伤别”之句。晚唐女诗人鱼玄机的《折杨柳》中也有“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之句。可见,柳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中确实是一个凝结着人们缱绻缠绵的情思的意象。
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为全诗点睛之笔,“柳"与“留”谐音,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情,同时寄寓着对对方的美好祝愿。《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正是叙说离别,诗中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诗人借此曲,点出思乡之情。
诗人听到“折柳"后,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切的吗?
“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一个强烈的反问,写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都被笛声勾起“故园情"突出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情切。
【主旨归纳】
这首诗写诗人在客居洛阳城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之情的笛声,引起了思乡之情。
【板书设计】
【结束语】
体会情感,感悟思政内涵
同学们,李白在远离家乡的洛阳城,仅仅因为一曲笛声,就勾起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这让我们感受到,家乡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家乡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是我们情感的寄托。
在生活中,同学们有的可能因为求学、旅游等原因离开过家乡,当你们身处异乡时,有没有想念过家乡的亲人、朋友,想念家乡的一草一木呢?(抽问同学分享经历)
家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的回忆和根。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家乡,传承家乡的优秀文化和传统。同时,我们也要明白,每个人的家乡都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也是热爱祖国的体现。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家乡的建设、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家乡和祖国变得更加美好。
【课堂练习】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诗句是:__,__。
(2)《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的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__,__。
参考答案:
(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歌鉴赏
【甲】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
题旅店
清·王九龄
晓觉茅檐片月低,依稀乡国梦中迷。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
1.根据诗歌内容判断,两首诗歌共同的主题是()
A.爱国B.送别C.怀古D.思乡
2.两首诗歌都出现了声音,【甲】诗通过描绘夜深,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满城,勾起了诗人无尽的乡思。【乙】诗中有哪两种声音?请简要描绘诗歌前两句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毕业个人总结2000字(5篇)
- 厂房租房协议范文(18篇)
- 有关小学教师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6篇)
- 社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活动总结范文(17篇)
- 见习生工作总结(6篇)
- 2025年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7篇)
-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00字范文(15篇)
- 报刊亭承揽合同(4篇)
- 电子专业培训合同(4篇)
- 2025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15篇)
- 2025年心理b证笔试试题及答案
- 《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 2023年胸痛中心质控报告-全国版
- 国际关系理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GDFJ005修改个人信息申请表
- JJF 1363-2019硫化氢气体检测仪型式评价大纲(高清版)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概要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点移动练习题(共2页)
- 刀模管理作业指导书
- 学生入团申请表1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