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文阅读小学26篇+中学4篇
小学古文阅读
1.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
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
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气词)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义犬救主
华隆好弋[1](yì)猎。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2]。隆后[3]至江边,被一大
蛇围绕周身。犬遂咋[4](zé)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pánghuáng)嗥吠(háof
èi),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5]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
间,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摘自《太平广记》
【注释】[1]弋:射。[2]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3]后:后来,以后。
[4]咋:咬。[5]闷绝:窒息。
1.解释加点的字。
(1)华隆好弋猎()(2)犬遂咋蛇死焉()
(3)二日乃苏()(4)隆闷绝委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黔敖左
奉④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
也。”从而谢⑤焉,终不食而死。曾子⑥闻之,曰:“微与⑦!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
食。”
——摘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黔敖:春秋时齐国一富翁。②蒙袂辑屦:用衣袖蒙着脸,拖着疲惫不稳的脚
步。③贸贸然:眼不明亮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④奉:捧。⑤从而谢:黔敖追上去表示道歉。⑥
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人。⑦微与:小事情啊!微,细小。与,句末
语气助词。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黔敖为食于路()⑵以待饿者而食之()
⑶嗟!来食()⑷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⑸以至于斯也()⑹可去()
⑺曾子闻之()(8)其谢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嗟!来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曾子的话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支公好鹤
支公①好鹤,住剡东②岇山③。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④其
翮⑤。鹤轩翥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⑦,
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人,年二十五而出家为僧。他既是名僧,又
是名士。②剡(shàn)东,剡县之东。③岇山,山名,在今绍兴东二百里。④铩,摧残,
伤残。⑤翮(hé),禽鸟类羽毛中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羽毛。⑥轩翥(zhù),振翅高飞的
样子。⑦姿,通“资”,资质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人遗其双鹤()(2)乃反顾翅()
(3)支意惜之()(4)少时翅长欲飞()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支公好鹤”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南辕北辙
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
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
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吾用多。()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君之楚,奚为北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①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
牖(yǒu,窗),施②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③,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
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释】①好:喜欢。②施:伸展。③走:跑。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成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炳烛而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③矣。”师旷曰:“何④不炳烛⑤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⑥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
日出之阳;壮⑦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⑧?”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
弹琴,精于辨音。③暮:晚。④何:为什么。⑤炳烛:点燃蜡烛照明。⑥为人臣:做臣子
的。⑦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⑧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臣闻之()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③盲臣安敢戏其君()④善哉()
2.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吾剑之所从坠B.故时有物外之趣
C.项为之强D.何不试之以足
3.翻译句子。
(1)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①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②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③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
自信也。”
【注释】①欲:想要。②置:放在。③操:带。④何:为什么。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用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夸父逐日
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仗,化为邓林⑥。
【注释】①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
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②逐走:追赶赛跑。③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④河、渭:
指黄河与渭水。⑤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⑥邓林:清代毕
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
1.填空。
短文选自,从文体上看属于故事。
2.翻译下列词语。
逐走:河渭:
3.翻译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熟读精思(节选)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
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
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①详缓:仔细从容。②子:通“仔”,仔细。下同。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④
漫浪:随随便便。⑤急:要紧。
1.“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的读音为()。
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括号内各填一个字。
4.写出画线句子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①触②株,折③颈而死。因④释⑤其耒而守株,冀复得
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出自《韩非子·五蠹》
【注释】①走:跑。②触:撞到。③折:折断。④因:于是,就。⑤释:放,
放下。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兔走触株()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
④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①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
“吾②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③以锯中截而入?”遂④依而截之。
【注释】①计:办法。②吾:我。③何不:为什么。④遂:于是。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
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
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初竖执之____________(2)亦不可入____________
(3)俄有____________(4)至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牛弹琴
昔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
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耳,蹀躞⑧而听。
——选自汉·牟容《理惑论》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低头。④故:从前。⑤耳:耳
朵听。⑥鸣:指牛“哞哞”的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蹀躞
(diéxiè):小步走。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非牛不闻______________(2)如故______________
(3)孤犊之鸣______________(4)即掉尾奋耳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①居市
旁;孟子又嬉为贾人②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③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
嬉为设俎豆④揖让进退⑤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
【注释】①迁:搬。②贾人:商人。③复:又。④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
里指祭祀仪式。⑤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其舍近墓()(2)遂迁居市旁()
2.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成语:近朱者赤,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画蛇添足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
地④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
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
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古代贵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称,春祀叫做“祠”。②舍人:战国
和秦汉时期,王公贵族的门客称舍人。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④画地:在地上作画。
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引酒且饮之(拿;举)B.数人饮之不足(够)
C.我能为之足(的)D.终亡其酒(丢失)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①坠
②。”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③!
【注释】①自:从。②坠:掉落。③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
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楚人有涉江者____________(2)遽契其舟____________
(3)舟止____________(4)求剑若此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司马光幼时
司马光生①七岁,凛然如成人,闻②讲《左氏春秋》,爱之,退③为家人讲,即了其大
旨。自是④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⑤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①生:长到。②闻:听。③退:回去。④自是:从此。⑤戏:玩耍。
1.解释画下列横线的字。
(1)即了其大旨()(2)自是手不释书()
(3)众皆弃去()(4)水迸()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
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曾子①烹彘(zh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②。其母曰:“女③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
欲捕彘④杀之。妻止之曰:“特⑤与婴儿⑥戏耳⑦。”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
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
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泣:哭。③女:通“汝”,你。④彘:猪。
⑤特:只不过。⑥婴儿:小孩子。⑦戏耳:开玩笑罢了。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妻止之()(2)遂烹彘也()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①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②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③问衡,衡曰:“愿得
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⑤。”鼎,
衡小名也。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注释】①邻舍:邻居。②大姓:大户。③怪:奇怪。④大学:大有学问的人。⑤解
人颐(yí):让人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偿:报偿D.时人畏服如是时人:同乡
2.翻译句子。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永之氓
永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甚②,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
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③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
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④溺死。
【注释】①氓:百姓。②甚:厉害。③侣:同伴。④遂:于是。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永之氓咸善游()(2)乘小船绝湘水()
(3)摇其首()(4)有顷,益怠()
2.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田登作郡
田登①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②,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③
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④,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释】①田登:人名。②榜笞:鞭打。③上元:元宵节。④游观:游览赏玩。
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2.翻译句子。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即:
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精卫填海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③如乌,文首④,白喙,赤
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山海经》
【注释】①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②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
③状:形状。④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⑤少女:小女儿。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赤足()(2)以堙东海。()
2.“精卫”的样子是。
3.“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⑤矣!予⑥助
苗长矣。”其子趋⑦而往⑧视之,苗则槁⑨矣。
【注释】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②长(zhǎng):生长,成长。③揠(y
à):拔。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⑤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⑥予:我,第一人称代词。⑦
趋:快步走。⑧往:去,到。⑨槁(gǎo):草木干枯。
1.根据注释把全文写成白话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在文中指“()”,读音是()。这个寓言故事教育我们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①废,九州②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焱③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④民,鸷鸟⑤攫⑥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⑦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⑧死,颛民生。
——《淮南子览冥训》
【注释】①四极:传说中支撑天体的四根立柱。②九州:传说中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地
区,《尚书·禹贡》称九州之名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水中陆地。③
火爁(làn)焱(yàn):大火绵延燃烧的样子。④颛(zhuān):淳朴厚实。⑤鸷(zhì)
鸟:凶猛的鸟。⑥攫(jué)抓取。⑦鳌:海里的一种大龟。⑧狡虫:凶猛的禽兽。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天不兼覆()(2)杀黑龙以济冀州。()
2.翻译句子。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故事我知道女娲以补天,我觉得女娲是个的人。
25.吴起守信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
至暮②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③人求故人,故人来,方④与之⑤食。起之不食以
俟⑥者,恐⑦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暮:夜晚。③令:派;使;让。④方:才。⑤
之:代词,指老友。⑥俟(sì):等待。⑦恐:恐怕,担心。
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1)昔吴起出()(2)期返而食()
(3)其为信若此()(4)非信不可也()
2.翻译句子。
(1)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吴起守信》体现了吴起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①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
凡得②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③然曰:“欲书
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④有志,吾徒⑤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
诵《孝经》⑥《论语》。
【注释】①书舍:书塾。②得:能够。③恻:怜悯。④苟:假如,如果。
⑤徒:白白地。⑥《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1.解释画横线的字。
(1)过书舍而泣()(2)童子何泣()
(3)欲书可耳()(4)无钱资()
2.翻译下列句子。
(1)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老师有着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邴原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古文阅读提前练
1.得道者多助①
域②民不以封疆③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④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⑤多助,失道者⑥
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⑦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⑧不战,
战必胜矣。
【注释】①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②域:名词作动词,限制。③疆:边疆。④
威:威慑。⑤得道者:指施行仁政的君主。⑥失道者:指不施行仁政的君主。⑦畔(pàn):
通“叛”,背叛。⑧有:要么,或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多助之至()
2.翻译下列句子。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请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完课文你一定有自己的心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斯是④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⑤,往来无白丁⑥。可以调素⑦琴,阅金经。无丝竹⑧之乱耳,无案牍⑨之劳形。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①选自《全唐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②名:成为有名的。
③灵:成为灵异的。④斯、是:均为指示代词,这。⑤鸿儒(hóngrú):这里
泛指博学之士。⑥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这里借指没有学问之人。⑦素:不加装饰的。⑧
丝竹:泛指各种乐器,这里代指音乐。⑨案牍:指官府的公文。
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斯是陋室(2)惟吾德馨
2.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作者,你愿意住在陋室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节选)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②,③以为轮,其曲
中规④。虽有⑤槁暴⑥,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⑦则直,金⑧就砺⑨则利,君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⑩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选自《荀子·劝学篇》,作者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②中绳:
(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③(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
(一种手工艺)。④规:圆规,测圆的工具。⑤有,通“又”。⑥暴,同“曝”,晒。⑦受绳:用
墨线量过。⑧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⑨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
接近、靠近。⑩知:通“智”,智慧。
1.请你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中绳()槁暴()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寒于水寒:寒冷。B.不复挺者挺:直。
C.故木受绳则直故:故乡。D.金就砺则利利:锋利
3.翻译句子。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是古代文学作品,为什么在今天还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愚公移山(节选)①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②,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之丘③,如太行、王屋何?且焉④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⑤
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⑥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⑦有遗男,始龀⑧,跳往助
之。寒暑易节⑨,始一反焉。
【注释】①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列御寇。②惩(chéng)
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u)也:苦于大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惩:以……
为苦,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绕远。③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
削平。④焉:疑问代词,哪里。⑤荷(hè):杠。⑥箕畚(jīběn):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
运土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⑦孀(shuāng)妻有遗男:寡妇有一个孤儿。孀妻:
寡妇。遗男:没有父亲的孤儿。⑧始龀(chèn):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换牙。⑨寒暑易
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
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惩山北之塞(2)始一反焉
2.翻译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的理解,用原文填空: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②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③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是:
④愚公解决困难的方法是:
4.你从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学古文阅读
1.自相矛盾
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
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
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示例: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2.义犬救主
1.(1)喜欢/爱(2)于是(3)才(4)倒
2.家人对狗的举动感到奇怪,于是跟着狗走。
3.①天天跟着主人;②华隆被大蛇缠身,犬为救主人,咬死大蛇;③华隆僵仆失去知
觉,犬奔走嗥吠,招来家人营救;④在华隆未苏醒时,犬始终不吃东西。
3.嗟来之食
1.⑴作成食物⑵吃⑶吃⑷我⑸这⑹离开⑺听说(8)道歉
2.⑴喂!来吃!⑵我就因为不吃侮辱性的施舍的东西,才到了这样的地步。
⑶他吆喝你来吃,可以离开,他道歉了就可以吃了。
3.表示了对不食嗟来之食者的尊敬,对傲慢的施舍者的批评。
4.支公好鹤
1.(1)送给;(2)看;(3)舍不得;(4)不久
2.既然有凌冲霄汉的资质,又怎么肯给人作身边观赏的玩物呢?
3.有时,爱并不只是占有,而放飞或不给精神意志的自由套上枷锁才是真爱。
5.南辕北辙
1.(1)好(2)资用,即路费。
2.(1)您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走?
(2)这几个方面的条件越好,那么离楚国也就越远。
3.要实现的目标与实际行动恰好相反。
6.叶公好龙
1.通“旋”,转身。
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7.炳烛而学
1.①听说②好像③怎么,哪里④好2.B
3.(1)我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2)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呢?
4.说明了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都比不学习好。同时说明越是年轻,学习越是重
要,收获也会更多,成就也会更大。
8.郑人买履
1.(1)测量(2)到……去,往(3)量好的尺码(4)同“返”,返回
2.(1)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
(2)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宁信度,无自信也。
4.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5.讽刺了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9.夸父逐日
1.《山海经·海外北经》神话
2.(1)追赶,赛跑。(2)黄河,渭水。
3.(1)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2)还未赶到大湖,在半路因渴而死了。
4.决心大(或志向远大)或不自量力的人。
5.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
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6.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10.熟读精思(节选)
1.xiàn2.示例:予、吾等。3.眼、口
4.不等解释,自然明白它的意思。
5.示例: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
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11.守株待兔
1.①跑②放,放下③希望④自己2.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想不劳而获,墨守成规,终究不
会获得成功。
12.执竿入城
1.(1)握,持(2)也(3)一会儿(4)来到
2.(1)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
法来了。
(2)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3.遇事时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要懂得变通。
13.对牛弹琴
1.(1)给(2)像先前一样(3)小牛(4)竖起
2.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
3.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14.孟母三迁
1.(1)靠近(2)于是2.居住的地方不适合教育孩子。
3.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4.近墨者黑
15.画蛇添足
1.C2.蛇本来是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仿古建筑施工合同
- 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的法律特征
- 房地产买卖预付定金合同
- 以租代购收车合同协议书
- 招投标代理服务合同
- 广告位场地租赁合同
- 学校食堂食品采购合同
- 铝塑板购销合同文库
- 扶贫车间合同协议
- 脑瘫康复协议合同书
- 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版)解读
- 2025年广东广州市高三一模英语试卷试题及答案
- 2025陕西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招聘(2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经纬仪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杭州2025年浙江杭州余杭区余杭街道招聘编外劳务派遣人员2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度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铭仁园学校高一第二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全球美容与美容个护趋势报告:中国篇
- 农村电工安全培训课件
- 竞彩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东省济南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江苏金陵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