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学期生物1-3章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对相对性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也可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随着雌雄配子之间的随机结合,非等位基因之间进行了自由组合C.多对等位基因遗传时,先进行等位基因的分离后进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若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子测交后代一定会出现1:1:1:1的表现型比例2.茉莉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是:基因型为AA的表现为红花,基因型为Aa的表现为粉花,基因型为aa的表现为白花。现有一个人工茉莉种群,3种花色均有。让该种群中的所有个体自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5:2:5。若让亲代种群内粉花个体和白花个体进行随机传粉,则子代表型及比例为()A.红花:粉花:白花=1:6:9 B.红花:粉花:白花=2:1:1C.红花:粉花:白花=1:2:1 D.红花:粉花:白花=1:1:13.某牵牛花表型为高茎红花,其自交F1表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7:3:1:1。高茎和矮茎分别由基因A、a控制,红花和白花分别由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产生基因型为aB的雌雄配子均不育C.F1高茎红花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占3/7D.F1中高茎红花作父本与矮茎白花测交后代无矮茎红花4.某种牵牛花可以自花受粉,也可以异花受粉,其花色有紫色、红色、白色之分,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含有A或a某种配子致死率为50%,红花植株中有A基因,以某紫花牵牛花为母本,分别与某紫花、白花植株杂交,后代花色分别为紫花:红花:白花=3:1:2,紫花:白花=1:1;若以某紫花牵牛花为父本,分别与某紫花、白花植株杂交,后代花色分别为紫花:红花:白花=3:1:2,紫花:白花=1:2。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紫花的基因型为Aa,红花的基因型为AA,白花的基因型为aaB.含有A花粉的致死率为50%,而含有A的卵细胞不存在致死现象C.紫花为母本,红花为父本,子代中红花:紫花=1:1,反交子代中红花:紫花=1:1D.让紫花:白花=1:1的植株自由交配,后代中红花:紫花:白花=1:9:185.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图所示,基因B、b和T、t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选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bbttB.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表型均为黑蛇C.让F1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9D.让F1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1/96.已知家兔的毛色受多对基因控制,A、at、a分别控制野鼠色、棕黄色和黑色,C基因控制毛色的出现,c为白化基因,纯合时能抑制所有其他色素基因的表达。选择不同颜色的家兔杂交,子代以及比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杂交组合一:P:野鼠色×野鼠色F1:野鼠色:棕黄色:白色=9:3:4杂交组合二:P:野鼠色×黑色F1:野鼠色:棕黄色:白色=3:3:2A.根据杂交组合二,可确定控制家兔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A>at>aB.杂交组合一中白色家兔可能有3种基因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C.利用测交的方法可确定杂交组合二的子代中有色家兔个体的基因型D.杂交组合一棕黄色个体随机交配,子代棕黄色与白色家兔的比例可为8:17.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某克氏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的性染色体组成见图。Xg1和Xg2为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导致该患儿染色体异常最可能的原因是()A.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不分离B.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性染色体不分离C.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不分离D.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性染色体不分离8.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此细胞可能形成2种精子或2种卵细胞C.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D.此动物的体细胞内最多含有4条染色体9.图中表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E段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B.FG段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l:0:1,且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C.CD段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之间的互换D.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生在图中DE段所对应的时间10.图1、图2表示甲、乙两种遗传方式不同的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3表示A(a),B(b)四种基因经过电泳所形成的条带分布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Ⅱ5的甲病基因和Ⅱ7的乙病的致病基因均来自I₂B.Ⅱ6与Ⅱ9婚配生出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1/24C.Ⅱ7、Ⅱ9、Ⅱ10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aaXBY、AAXBXBD.图3中条带1、2、3、4对应的基因分别是A、a、B、b11.果蝇的体色有黑体和灰体,眼色有红眼和朱红眼。随机选取多只灰体红眼雌果蝇和多只黑体红眼雄果蝇杂交,表型及比例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雌黑体红眼:灰体红眼=1:5雄黑体红眼:灰体红眼:黑体朱红眼:灰体朱红眼=1:5:1:5A.根据表中数据判断,灰体、红眼为显性性状B.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本的眼色基因均为杂合C.母本中体色基因纯合个体占1/3D.中灰体红眼果蝇随机交配,中黑体朱红眼占1/3212.某种香豌豆的花色有红花和紫花,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花粉粒的形状有长形和圆形,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某研究小组用纯合的紫花长花粉粒豌豆与红花圆花粉粒豌豆进行杂交,F1均为紫花长花粉粒,F1自交得到F2,F2中紫花长花粉粒: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41:7:7:9,不考虑基因突变和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控制花色和花粉粒的两对基因分别符合分离定律,但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F1在产生雌雄配子的过程中均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交换C.F2的紫花长花粉粒个体中,与F1基因位置相同的个体占20/41D.F2的紫花圆花粉粒中,能够稳定遗传的占1/713.鸽子(ZW型)羽色的灰色和紫色由等位基因A/a控制,眼型的砂眼和牛眼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现有纯合亲本(灰色砂眼雄鸽与紫色牛眼雌鸽)杂交,F1雌雄个体均为灰色,且雄鸽均为牛眼,雌鸽均为砂眼。已知含有W染色体的配子有一半致死,ZAW、ZbW等视为纯合。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性染色体上B.F1中雌雄个体数量不同,其中牛眼个体所占比例为2/3C.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纯合灰色牛眼个体所占比例为1/12D.F1雌鸽可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2:214.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雄蝗虫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四分体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会出现11个四分体B.有丝分裂后期,雌蝗虫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雄蝗虫多2条C.雄蝗虫体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共有46、23、12、11这四种可能情况D.萨顿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过程中,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个假说15.在探究基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家开展了许多实验。下列有关遗传学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离心后,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度会增加B.肺炎链球菌侵染小鼠后,其DNA进入小鼠细胞,利用小鼠细胞中原料和酶完成自身DNA的复制以及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C.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异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但该实验并未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卡伽夫提出,在DNA分子中,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和胞嘧啶(C)配对。这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重要依据二、不定向选题16.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M、m与N、n控制,已知显性基因数量越多花色越重,花色分为红、亚红、中红、粉、白5种表型,选择红花个体与白花个体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子一代配子随机组合,子二代出现5种表型,只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B.亚红花个体有2种基因型,其自交后代中可产生花色为中红、粉色的个体C.子二代的红花个体与白色个体所占的比例最低,中红花个体中纯合子占1/3D.对子二代粉花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17.如图是来自同一生物体内、处于四个不同状态的细胞分裂图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B.图①与图③所示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相等C.图②、图④所示细胞都处于减数分裂过程 D.由图④无法确定该生物的性别18.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由交配,其中各种雌配子的数量相等,各种雄配子的数量也相等。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F1中,纯合子占1/2,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1/2B.F1个体产生各种性状是细胞中的基因控制的,与环境影响无关C.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D.A、a与B、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测交后代性状的比例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9.果蝇的体色(灰身与黑身)、眼色(红眼与白眼)、眼形(圆眼与棒状眼)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D/d控制。现用纯合品系甲(灰身白眼棒状眼)、乙(黑身红眼棒状眼)、丙(黑身白眼圆眼)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结果见下表(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的互换,也不考虑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获得F2。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杂交组合亲本组合F1表型及比例F2表型及比例组合1甲(♀)×乙(♂)灰身红眼♀:灰身白眼♂=1:1灰身白眼:黑身白眼:灰身红眼:黑色红眼=3:1:3:1组合2甲(♂)×丙(♀)灰身圆眼♀:灰身圆眼♂=1:1灰身圆眼:黑身圆眼:灰身棒状眼:黑棒状眼=9:3:3:1A.果蝇体色的显性性状是灰身B.控制果蝇眼色的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控制果蝇体色的A/a基因与控制果蝇眼色的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若组合2的F2中棒状眼果蝇均为雄果蝇,则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0.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含腺嘌呤17%的DNA比含胞嘧啶15%的DNA耐热性高D.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是通过氢键连接的三、非选择题21.已知S型菌分为I-S、Ⅱ-S、Ⅲ-S类型,R型菌分为I-R、Ⅱ-R、Ⅲ-R类型。研究发现许多细菌有自然转化能力。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Ⅱ-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Ⅲ-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对于S型活细菌是怎样出现的,主要存在3种假说。假说一:S型菌复活;假说二:R型菌突变为S型菌;假说三:加热杀死的S型菌有某种物质进入了R型菌体内导致其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状态下会有S型菌突变为同型的R型菌,如I-S可突变为I-R,但不会突变为Ⅲ-R。若假说二成立,则从小鼠体内分离出的S型活细菌应为_________型。事实上,格里菲思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_________有毒性的型活细菌,且其后代也是同型的S型菌,证实了假说二是不合理的。(2)为研究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某同学进行了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步骤①中加入酶处理S型菌匀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变量的控制上采用了_________原理。步骤⑤中,若观察到DNA酶处理组的培养基上有_________(填“R型菌”“S型菌”或“R型菌和S型菌”)的菌落,蛋白酶处理组的培养基上有_________(填“R型菌”“S型菌”或“R型菌和S型菌”)的菌落,则说明DNA是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物质。22.下图是某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哺乳动物细胞(2n=4)连续分裂过程中的图像及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甲、乙、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_____,图丙所示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2)图甲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是________;若图丙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一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B,则此次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不考虑突变和互换)。(3)着丝粒分裂后,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发生的时期对应图丁中_________段,能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时期对应图丁中________段。(4)已知该动物还存在另外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经基因检测该动物产生的配子类型共有YR、Yr、yR和yr四种,且数量比例接近1:6:6:1。若所有类型配子均可正常发育,则由此可推断出这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最可能的分布情况,请将其画在下图的方框中__________(四条竖线代表四条染色体)。23.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其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回答下列问题:(1)家蚕幼虫无斑纹者称之为姬蚕(P基因控制),有斑纹者种类繁多,易于识别。将普通斑纹(P+基因控制)雌蚕甲与黑缟斑(PS基因控制)雄蚕乙进行杂交,F1全为黑缟斑,让F1自由交配,F2雌、雄个体均为黑缟斑:普通斑纹:姬蚕=12:3:1。根据以上实验数据,推测控制家蚕斑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且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发现,相对于雌蚕,雄蚕的食量少、吐丝量高且蚕丝品质优良。为保证家蚕品种优良性状的持续和稳定,需要选育合适的母本用于生产。已知导入某条件致死基因(D)的蚕在持续低温(如10℃)条件下培养会死亡,在20℃条件下培养正常存活。现利用该致死基因的特性,设计如下实验:选用成功导入一个条件致死基因(D)的某雌蚕与普通雄蚕杂交,将其子代平均分成两组,甲组在10℃条件下培养,乙组在20℃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组存活子代的性别及比例。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D基因插入到常染色体上;②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D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③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D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综上所述,符合生产要求的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乙组存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24.图1为某家族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决定甲、乙两种遗传病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为A和a、B和b。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图2为图1中部分个体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的电泳图谱。不考虑突变和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需写出显隐性和基因位置)(2)图2中条带代表甲病致病基因的是_________(填序号)。据图2判断,图1中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3)考虑甲、乙两种遗传病,若对图1中Ⅱ1的两对等位基因进行电泳分离,则所得的条带是____________(填序号)。(4)图1中I3和I4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III-1与一正常女性婚配,后代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25.果蝇的眼色有紫眼、红眼和白眼三种性状。已知眼色性状由两对基因(A/a、B/b)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基因B控制红眼,基因b控制紫眼,基因A存在时会抑制基因B和基因b表达,基因a无此作用。选取纯合的雌雄果蝇交配,杂交组合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别亲本F1表型F2表型及比例甲红眼(♂)×白眼(♀)雌雄均为白眼紫眼(♂)∶红眼(♂)∶白眼(♂)∶白眼(♀)=1∶3∶4∶8乙白眼(♂)×红眼(♀)紫眼(♀)∶红眼(♀)∶白眼(♀)∶白眼(♂)=1∶3∶4∶8(1)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分析,基因B/b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2)甲组实验中,F1雄果蝇的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能够产生___________种配子,若让F2全部白眼雄性果蝇测交,子代中紫眼果蝇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3)乙组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若让F₂全部白眼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子代白眼雌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是___________。(4)若要验证某白眼雌蝇的基因型,可将该白眼雌蝇与纯合紫眼雄蝇杂交。①若F1表型及比例为白眼:红眼=1∶1,则该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②若F1表型及比例为白眼:红眼:紫眼=2∶1∶1,则该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③若F1均表现为白眼,则该白眼雌蝇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___种,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该白眼雌蝇的基因型,可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白眼:红眼:紫眼比例为___________时,该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杂合子。
高一下学期生物1-3章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对相对性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也可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随着雌雄配子之间的随机结合,非等位基因之间进行了自由组合C.多对等位基因遗传时,先进行等位基因的分离后进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若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子测交后代一定会出现1:1:1:1的表现型比例【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A、如果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则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如果一对相对性状由多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是在雌雄配子之间的随机结合,B错误;C、多对等位基因如果不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D、若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基因控制同一性状,则双杂合子测交后代不会出现1:1:1:1的表现型比例,D错误。故选A。2.茉莉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是:基因型为AA的表现为红花,基因型为Aa的表现为粉花,基因型为aa的表现为白花。现有一个人工茉莉种群,3种花色均有。让该种群中的所有个体自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5:2:5。若让亲代种群内粉花个体和白花个体进行随机传粉,则子代表型及比例为()A.红花:粉花:白花=1:6:9 B.红花:粉花:白花=2:1:1C.红花:粉花:白花=1:2:1 D.红花:粉花:白花=1:1:1【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由题意可知,自交后代红花∶粉花∶白花=5∶2∶5,假设亲本中红花、粉花和白花占比分别为x、y、z,则x+y+z=1,自交后代红花∶粉花∶白花=(x×1+y×1/4)∶(y×1/2)∶(z×1+y×1/4)=5∶2∶5,可求得x=y=z=1/3。则亲本AA∶Aa∶aa=1∶1∶1,若让亲代种群内粉花个体和白花个体进行随机传粉,则群体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1∶3,其随机交配后子代表型(基因型)及比例为红花(AA)∶粉花(Aa)∶白花(aa)=(1/4×1/4)∶(2×1/4×3/4)∶(3/4×3/4)=1∶6∶9,A正确,BCD错误。故选A。3.某牵牛花表型为高茎红花,其自交F1表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7:3:1:1。高茎和矮茎分别由基因A、a控制,红花和白花分别由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产生基因型为aB的雌雄配子均不育C.F1高茎红花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占3/7D.F1中高茎红花作父本与矮茎白花测交后代无矮茎红花【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文:高茎和矮茎分别由基因A、a控制,红花和白花分别由基因B、b控制,即高茎、红花为显性,则高茎红花的基因型为A_B_,高茎白花的基因型为A_bb,矮茎红花的基因型为aaB_,矮茎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红花A_B_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7:3:1:1,是9:3:3:1的变式,说明亲本高茎红花的基因型是AaBb,且存在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详解】A、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7:3:1:1,是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亲本高茎红花的基因型是AaBb,理论上,高茎红花(9份)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矮茎红花(3份)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2,对比题干都少了2份,说明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B错误;C、F1高茎红花的基因型有1AABB、2AABb、1AaBB、3AaBb,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占3/7,C正确;D、若F1中高茎红花植株(AaBb)的aB花粉不育,则该高茎红花作父本与矮茎白花(aabb)测交后代不会出现矮茎红花(aaB_),D正确。故选B。4.某种牵牛花可以自花受粉,也可以异花受粉,其花色有紫色、红色、白色之分,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含有A或a的某种配子致死率为50%,红花植株中有A基因,以某紫花牵牛花为母本,分别与某紫花、白花植株杂交,后代花色分别为紫花:红花:白花=3:1:2,紫花:白花=1:1;若以某紫花牵牛花为父本,分别与某紫花、白花植株杂交,后代花色分别为紫花:红花:白花=3:1:2,紫花:白花=1:2。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紫花的基因型为Aa,红花的基因型为AA,白花的基因型为aaB.含有A花粉的致死率为50%,而含有A的卵细胞不存在致死现象C.紫花为母本,红花为父本,子代中红花:紫花=1:1,反交子代中红花:紫花=1:1D.让紫花:白花=1:1的植株自由交配,后代中红花:紫花:白花=1:9:18【答案】C【解析】【分析】分离定律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有紫花、红花、白花个体,可见紫花的基因型为Aa,又因为红花植株中有A基因,则红花的基因型为AA,白花的基因型为aa,A正确;B、以Aa(紫花)为母本,以aa(白花)为父本,后代中紫花∶白花=1∶1,反交后代紫花∶白花=1∶2,可判断含有A的花粉致死率为50%,而含有A的卵细胞不存在致死现象,B正确;C、紫花为母本,红花为父本时,卵细胞A∶a=1∶1,花粉只有A一种,则子代中AA∶Aa=1∶1,反交时,卵细胞为A,花粉A∶a=1∶2,子代中AA∶Aa=1∶2,即红花∶紫花=1∶2,C错误;D、让紫花∶白花=1∶1的植株自由交配,卵细胞中A∶a=1∶3,而花粉中A∶a=1∶6,则子代中AA∶Aa∶aa=1∶9∶18,即红花∶紫花∶白花=1∶9∶18,D正确。故选C。5.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图所示,基因B、b和T、t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选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bbttB.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表型均为黑蛇C.让F1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9D.让F1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1/9【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由细胞代谢途径可知,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_tt为黑蛇,bbT_为橘红蛇,B_T_为花纹蛇,bbtt为白蛇。【详解】A、由题意知,B_tt为黑蛇、bbT_为橘红蛇,亲本纯合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是BBtt、bbTT,A错误;B、亲本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是BBtt、bbTT,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表型均为花纹蛇,B错误;C、子一代相互交配,子二代为B_T_:B_tt:bbT_:bbtt=9:3:3:1,其中花纹蛇B_T_(1/9BBTT、2/9BBTt、2/9BbTT、4/9BbTt)中纯合体占1/9,C正确;D、子一代花纹蛇基因型是BbTt,杂合橘红蛇的基因型是bbTt,杂交后代白蛇(bbtt)的比例是1/2×1/4=1/8,D错误。故选C。6.已知家兔的毛色受多对基因控制,A、at、a分别控制野鼠色、棕黄色和黑色,C基因控制毛色的出现,c为白化基因,纯合时能抑制所有其他色素基因的表达。选择不同颜色的家兔杂交,子代以及比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杂交组合一:P:野鼠色×野鼠色F1:野鼠色:棕黄色:白色=9:3:4杂交组合二:P:野鼠色×黑色F1:野鼠色:棕黄色:白色=3:3:2A.根据杂交组合二,可确定控制家兔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A>at>aB.杂交组合一中白色家兔可能有3种基因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C.利用测交的方法可确定杂交组合二的子代中有色家兔个体的基因型D.杂交组合一棕黄色个体随机交配,子代棕黄色与白色家兔的比例可为8: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杂交组合一中F1比值是9:3:4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和性别无关,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根据杂交组合一中F1比值是9:3:4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和性别无关,根据野鼠色杂交后代有棕黄色,野鼠色和黑色杂交的后代中野鼠色:棕黄色:白色=3:3:2,可确定控制家兔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A>at>a,A正确;B、杂交组合一的白色可能有三种基因型,只要cc出现,即为白色,所有个体均可稳定遗传,B错误;C、杂交组合二的亲本组合为:AatCc、aaCc,后代有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CC、AaCc、ataCC、ataCc,可用基因型为aacc的家兔测交,确定其基因型,C正确;D、杂交组合一中棕黄色个体(1/3atatCC,2/3atatCc)随机交配,可能产生的配子有2/3atC、1/3atc,子代中白色家兔占1/9,棕黄色与白色的比例为8:1,D正确。故选B。7.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某克氏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的性染色体组成见图。Xg1和Xg2为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导致该患儿染色体异常最可能的原因是()A.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不分离B.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性染色体不分离C.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不分离D.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性染色体不分离【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详解】根据题图可知,父亲的基因型是XXg1Y,母亲的基因型是XXg2XXg2,患者的基因型是XXg1XXg2Y,故父亲产生的异常精子的基因型是XXg1Y,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没有分离,A正确。故选A。8.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此细胞可能形成2种精子或2种卵细胞C.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D.此动物的体细胞内最多含有4条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详解】A、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动物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B、此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AB和aB两个子细胞,可能是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和一种极体,B错误;C、由体细胞基因型为AABb可知,细胞中的a基因是由A基因突变产生的,C正确;D、图中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但有染色单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细胞中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一半,即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条,在其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加倍,含8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C。9.图中表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E段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B.FG段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l:0:1,且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C.CD段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之间的互换D.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生在图中DE段所对应的时间【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DE段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A正确;B、FG段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l,且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B正确;C、CD段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所以在四分体时期,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之间的互换,C正确;D、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CD段所对应的时间,D错误。故选D。10.图1、图2表示甲、乙两种遗传方式不同的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3表示A(a),B(b)四种基因经过电泳所形成的条带分布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Ⅱ5的甲病基因和Ⅱ7的乙病的致病基因均来自I₂B.Ⅱ6与Ⅱ9婚配生出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1/24C.Ⅱ7、Ⅱ9、Ⅱ10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aaXBY、AAXBXBD.图3中条带1、2、3、4对应的基因分别是A、a、B、b【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Ⅰ1和Ⅰ2个体正常,其女儿Ⅱ5患有甲病,据此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儿子Ⅱ7患有乙病,可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甲、乙两种遗传病中有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所以可判断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Ⅱ5的甲病基因(a)来自Ⅰ1和Ⅰ2,Ⅱ7的乙病致病基因(b)来自Ⅰ1,A错误;B、Ⅱ6的基因型为(2/3)Aa(1/2)XBXb,Ⅱ9的基因型为aaXbY,两者婚配生出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2/3×1/2×1/2×1/4=1/24,B正确;C、Ⅱ7两病都患,其基因型为aaXbY;Ⅱ9只患甲病,其基因型为aaXBY,图3中的条带1、2、3、4对应的基因分别是A、a、b、B,故Ⅱ10的基因型是AAXBXB,C错误;D、Ⅱ5和Ⅱ9都只患甲病,其基因型为aa,因此Ⅰ3、Ⅰ4的基因型都为Aa;在图3中由Ⅰ3、Ⅰ4、Ⅱ5的条带1和条带2特点,可以推测条带1、条带2分别表示A、a基因。分析条带3和条带4的特点,Ⅰ4不患乙病,其基因型为XBY,推知条带3、条带4分别表示b、B基因。因此,图3中的条带1、2、3、4对应的基因分别是A、a、b、B,D错误。故选B。11.果蝇的体色有黑体和灰体,眼色有红眼和朱红眼。随机选取多只灰体红眼雌果蝇和多只黑体红眼雄果蝇杂交,表型及比例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雌黑体红眼:灰体红眼=1:5雄黑体红眼:灰体红眼:黑体朱红眼:灰体朱红眼=1:5:1:5A.根据表中数据判断,灰体、红眼为显性性状B.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本的眼色基因均为杂合C.母本中体色基因纯合的个体占1/3D.中灰体红眼果蝇随机交配,中黑体朱红眼占1/32【答案】C【解析】【分析】题表分析:F1中,雌性个体中:黑体:灰体=1:5,全为红眼;雄性个体中:黑体:灰体=1:5,红眼:朱红眼=1:1,说明控制体色的性状无性别差异,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性状有性别差异,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多只灰体红眼雌果蝇和多只黑体红眼雄果蝇杂交,F1中,雌性个体中:黑体:灰体=1:5,全为红眼;雄性个体中:黑体:灰体=1:5,红眼:朱红眼=1:1,说明控制体色的性状无性别差异,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体对黑体为显性,控制眼色的性状有性别差异,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A正确;B、结合A项可知,控制眼色的性状有性别差异,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若控制眼色的基因用B、b来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B正确;C、若控制体色的基因用A、a来表示,则亲本为A-aaAa:aa=5:1,则可推知,雌性亲本灰体的不同基因型之比为AA:Aa=2:1,即母本中体色基因纯合的个体占2/3,C错误;D、结合B、C两项可知,F1中灰体红眼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雌果蝇,1/2AaXBXB、1/2Aa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按照拆分法,可知,子代中黑体的概率为1/4,按照配子法,朱红眼的概率为1/41/2=1/8,故F2中黑体朱红眼占1/41/8=1/32,D正确。故选C。12.某种香豌豆的花色有红花和紫花,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花粉粒的形状有长形和圆形,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某研究小组用纯合的紫花长花粉粒豌豆与红花圆花粉粒豌豆进行杂交,F1均为紫花长花粉粒,F1自交得到F2,F2中紫花长花粉粒: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41:7:7:9,不考虑基因突变和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控制花色和花粉粒的两对基因分别符合分离定律,但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F1在产生雌雄配子的过程中均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交换C.F2的紫花长花粉粒个体中,与F1基因位置相同的个体占20/41D.F2的紫花圆花粉粒中,能够稳定遗传的占1/7【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B、F1均为紫花长花粉粒,自交产生F2中紫花长花粉粒∶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41∶7∶7∶9,每对基因都出现了3∶1的分离比,都符合分离定律,但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应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一定比例的交换,A、B正确;C、用A/a和B/b分别表示控制花色和花粉粒形状的基因,根据F2红花圆花粉粒占9/(41+7+7+9)=9/64,可知子一代产生的ab的雌雄配子均占3/8,根据亲本表现型可知,A和B连锁,a和b连锁,因此子一代产生的AB的雌雄配子也占3/8,另外两种互换形成的配子各占1/8,故F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3∶1∶1∶3,F2的紫花长花粉粒个体中,与F1基因位置相同的个体应该是AB和ab配子结合得到的,比例为(3/8×3/8×2)÷41/64=18/41,C错误;D、F2的紫花圆花粉粒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为AAbb,比例为(1/8×1/8)÷7/64=1/7,D正确。故选C。13.鸽子(ZW型)羽色的灰色和紫色由等位基因A/a控制,眼型的砂眼和牛眼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现有纯合亲本(灰色砂眼雄鸽与紫色牛眼雌鸽)杂交,F1雌雄个体均为灰色,且雄鸽均为牛眼,雌鸽均为砂眼。已知含有W染色体的配子有一半致死,ZAW、ZbW等视为纯合。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性染色体上B.F1中雌雄个体数量不同,其中牛眼个体所占比例为2/3C.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纯合灰色牛眼个体所占比例为1/12D.F1雌鸽可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2: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纯合亲本(灰色砂眼雄鸽与紫色牛眼雌鸽)杂交,F1雌雄个体均为灰色,且雄鸽均为牛眼,雌鸽均为砂眼,可知眼型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详解】A、由题意可知,羽色性状与性别无关,推测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眼型性状与性别有关,推测基因B/b位于性染色体上,A正确;B、由F1可推知灰色、牛眼分别为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ZbZb与aaZBW,因为含W的配子有一半致死,故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ZbW、2/3AaZBZb,B正确;C、F1自由交配,F2中纯合灰色牛眼个体的基因型为AAZBW,所占比例为1/4×1/6=1/24,C错误;D、F1雌鸽的基因型为AaZbW,可以产生AW、aW、AZb、aZb四种配子,比例为1:1:2:2,D正确。故选C。14.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雄蝗虫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四分体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会出现11个四分体B.有丝分裂后期,雌蝗虫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雄蝗虫多2条C.雄蝗虫体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共有46、23、12、11这四种可能情况D.萨顿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个假说【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详解】A、雄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其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23,由于X染色体只有一条,无法联会,故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会出现11个四分体,A正确;B、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即雌蝗虫体内有24条染色体,雄蝗虫体内有23条染色体,而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因此,雌蝗虫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雄蝗虫多2条,B正确;C、雄蝗虫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3条,进行分裂时,可能出现的染色体数目共有46(有丝分裂后期期)、23(细胞分裂的间期,体细胞或减数分裂Ⅰ)、12(减数分裂Ⅱ的前期、中期)、11(减数分裂Ⅱ的前期、中期和末期)、24(减数分裂Ⅱ后期)、22(减数分裂Ⅱ末期)六种可能情况,C错误;D、萨顿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的过程中,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个假说,D正确。故选C。15.在探究基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家开展了许多实验。下列有关遗传学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离心后,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度会增加B.肺炎链球菌侵染小鼠后,其DNA进入小鼠细胞,利用小鼠细胞中的原料和酶完成自身DNA的复制以及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C.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异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但该实验并未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卡伽夫提出,在DNA分子中,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和胞嘧啶(C)配对。这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重要依据【答案】A【解析】【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离心后,外壳会随大肠杆菌位于离心管的下层,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度会增加,A正确;B、肺炎链球菌侵染小鼠后,其DNA确实会进入小鼠细胞,但肺炎链球菌并不利用小鼠细胞的酶来完成自身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C、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异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同时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D、卡伽夫提出,在DNA分子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这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重要依据,D错误。故选A。二、不定向选题16.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M、m与N、n控制,已知显性基因数量越多花色越重,花色分为红、亚红、中红、粉、白5种表型,选择红花个体与白花个体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子一代配子随机组合,子二代出现5种表型,只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B.亚红花个体有2种基因型,其自交后代中可产生花色为中红、粉色的个体C.子二代的红花个体与白色个体所占的比例最低,中红花个体中纯合子占1/3D.对子二代粉花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答案】ABD【解析】【分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M、m与N、n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MMNN,亚红花的基因型为MMNn或MmNN,中红花个体基因型为两个显性基因两个隐性基因,为MMnn、mmNN、MmNn,粉花的基因型为Mmnn或mmNn,白花个体的基因型为mmnn。【详解】A、由题目可得,此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因此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由题意推出,亚红花的基因型为MMNn或MmNN,其自交后代基因型可能为MMNN、MMNn、MMnn、MmNN、mmNN五种,即红,亚红,中红,不能产生粉色的花色,B错误;C、红花个体和白花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MMNN、mmnn,由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得,占比为1/16,比例最低,中红花个体基因型为两个显性基因两个隐性基因,纯合子为MMnn、mmNN,占比为1/3,C正确;D、子二代粉花基因型为mmNn或Mmnn,进行测交后,基因型为mmnn个体占1/2,D错误。故选ABD。【点睛】17.如图是来自同一生物体内、处于四个不同状态的细胞分裂图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B.图①与图③所示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相等C.图②、图④所示细胞都处于减数分裂过程 D.由图④无法确定该生物的性别【答案】C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其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①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A错误;B、图①细胞不含染色单体,而图③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B错误;C、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其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图②和图④进行的是减数分裂,C正确;D、图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因此该生物可能是雄性个体或雌性个体,D正确。故选CD。18.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由交配,其中各种雌配子的数量相等,各种雄配子的数量也相等。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F1中,纯合子占1/2,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1/2B.F1个体产生各种性状是细胞中的基因控制的,与环境影响无关C.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D.A、a与B、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测交后代性状的比例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BCD【解析】【分析】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亲本基因型为AaBB,自由交配后代中纯合子为1/4AABB、1/2AaBB、1/4aaBB,故纯合子占1/2,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AABB、aaBB,占1/2,A正确;B、生物的性状是受基因型控制,且受环境的影响,B错误;C、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错误;D、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至少是两对基因杂合(AaBb),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会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A、a与B、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但只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BCD。19.果蝇的体色(灰身与黑身)、眼色(红眼与白眼)、眼形(圆眼与棒状眼)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D/d控制。现用纯合品系甲(灰身白眼棒状眼)、乙(黑身红眼棒状眼)、丙(黑身白眼圆眼)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结果见下表(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的互换,也不考虑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获得F2。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杂交组合亲本组合F1表型及比例F2表型及比例组合1甲(♀)×乙(♂)灰身红眼♀:灰身白眼♂=1:1灰身白眼:黑身白眼:灰身红眼:黑色红眼=3:1:3:1组合2甲(♂)×丙(♀)灰身圆眼♀:灰身圆眼♂=1:1灰身圆眼:黑身圆眼:灰身棒状眼:黑棒状眼=9:3:3:1A.果蝇体色的显性性状是灰身B.控制果蝇眼色的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控制果蝇体色的A/a基因与控制果蝇眼色的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若组合2的F2中棒状眼果蝇均为雄果蝇,则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B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由组合1中纯合灰身甲和纯合黑身乙杂交获得的F1表现为灰身可知,果蝇体色的显性性状是灰身,由组合2中F1表现为灰身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A正确;B、由组合1中甲和乙杂交获得的F1的雌雄个体表型不同(或组合1的F1的表型与性别相关联)可知,控制眼色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C、若A/a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组合1F2中灰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1:1:1:1,与事实不符,所以A/a基因与B/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若控制眼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组合2F1的基因型为XDXd和XDY,F2中棒状眼果蝇均为雄果蝇,D正确。故选BC。20.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含腺嘌呤17%的DNA比含胞嘧啶15%的DNA耐热性高D.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是通过氢键连接的【答案】ABD【解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①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盘旋而成。②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详解】A、DNA的分子骨架是由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构成,A错误;B、④不是一个完整的脱氧核苷酸,应是②③和下面的磷酸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B错误;C、含腺嘌呤17%的DNA中G、C含量应是66%,胞嘧啶15%的DNA中G、C含量应是30%,因为G、C之间是三个氢键,而A、T之间是两个氢键,G、C含量高的耐热性高,故含腺嘌呤17%的DNA比含胞嘧啶15%的DNA耐热性高,C正确;D、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D错误。故选ABD。三、非选择题21.已知S型菌分为I-S、Ⅱ-S、Ⅲ-S类型,R型菌分为I-R、Ⅱ-R、Ⅲ-R类型。研究发现许多细菌有自然转化能力。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Ⅱ-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Ⅲ-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对于S型活细菌是怎样出现的,主要存在3种假说。假说一:S型菌复活;假说二:R型菌突变为S型菌;假说三:加热杀死的S型菌有某种物质进入了R型菌体内导致其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状态下会有S型菌突变为同型的R型菌,如I-S可突变为I-R,但不会突变为Ⅲ-R。若假说二成立,则从小鼠体内分离出的S型活细菌应为_________型。事实上,格里菲思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_________有毒性的型活细菌,且其后代也是同型的S型菌,证实了假说二是不合理的。(2)为研究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某同学进行了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步骤①中加入酶处理S型菌匀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变量的控制上采用了_________原理。步骤⑤中,若观察到DNA酶处理组的培养基上有_________(填“R型菌”“S型菌”或“R型菌和S型菌”)的菌落,蛋白酶处理组的培养基上有_________(填“R型菌”“S型菌”或“R型菌和S型菌”)的菌落,则说明DNA是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物质。【答案】(1)①.Ⅱ-S②.Ⅲ-S(2)①.去除匀浆中的蛋白质或DNA②.减法③.R型菌④.R型菌和S型菌【解析】【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并用到了生物实验中的减法原理,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小问1详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旦失活,S型菌将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也就难以复活。因此若假说一正确,则构成S型菌的蛋白质也应该具有较高的活性;由题干信息“自然状态下会有S型菌突变为同型的R型菌”分析可知,若假设二是正确的,则Ⅱ-R型活细菌应突变为Ⅱ-S型活细菌,而事实上从小鼠体内分离出来的是Ⅲ-S型活细菌,说明假设二不合理。【小问2详解】步骤①加入了蛋白酶、DNA酶的目的是去除匀浆中的蛋白质或DNA,从而鉴定出DNA是转化物质,蛋白质不是转化物质;实验控制中的减法原理是设法排除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被研究对象的稳定,该步骤在实验变量的控制上采用了减法原理;步骤⑤中,若DNA是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物质,则DNA酶处理组的培养基上应只出现R型菌的菌落;蛋白酶处理组的培养基上应同时有R型菌和S型菌的菌落。22.下图是某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哺乳动物细胞(2n=4)连续分裂过程中的图像及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甲、乙、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_____,图丙所示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2)图甲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是________;若图丙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一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B,则此次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不考虑突变和互换)。(3)着丝粒分裂后,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发生的时期对应图丁中_________段,能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时期对应图丁中________段。(4)已知该动物还存在另外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经基因检测该动物产生的配子类型共有YR、Yr、yR和yr四种,且数量比例接近1:6:6:1。若所有类型配子均可正常发育,则由此可推断出这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最可能的分布情况,请将其画在下图的方框中__________(四条竖线代表四条染色体)。【答案】(1)①.甲、乙②.(第一)极体(2)①.AaBb②.ab(3)①.ab和de②.bc(4)或【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据图可知,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丁ab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小问1详解】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所以图甲、乙、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依题意,图示细胞都是来自雌性高等动物,且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图丙所示的细胞名称是第一极体。【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得到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细胞。依题意,图甲细胞来自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故图甲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是AaBb;图丙细胞是第一极体,若图丙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一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B,此次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是卵细胞,则其基因型是ab。【小问3详解】着丝粒分裂后,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发生时期对应图丁中ab段和de段;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丁中bc段。【小问4详解】已知该动物还存在另外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经基因检测该动物产生的配子类型共有YR、Yr、yR和yr四种,且数量比例接近1∶6∶6∶1,说明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Y、y、R、r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了互换,且Y和r在一条染色体上,y和R在另一条上,如下图:或23.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其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回答下列问题:(1)家蚕幼虫无斑纹者称之为姬蚕(P基因控制),有斑纹者种类繁多,易于识别。将普通斑纹(P+基因控制)雌蚕甲与黑缟斑(PS基因控制)雄蚕乙进行杂交,F1全为黑缟斑,让F1自由交配,F2雌、雄个体均为黑缟斑:普通斑纹:姬蚕=12:3:1。根据以上实验数据,推测控制家蚕斑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且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发现,相对于雌蚕,雄蚕的食量少、吐丝量高且蚕丝品质优良。为保证家蚕品种优良性状的持续和稳定,需要选育合适的母本用于生产。已知导入某条件致死基因(D)的蚕在持续低温(如10℃)条件下培养会死亡,在20℃条件下培养正常存活。现利用该致死基因的特性,设计如下实验:选用成功导入一个条件致死基因(D)的某雌蚕与普通雄蚕杂交,将其子代平均分成两组,甲组在10℃条件下培养,乙组在20℃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组存活子代的性别及比例。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D基因插入到常染色体上;②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D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③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D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综上所述,符合生产要求的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乙组存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答案】(1)①.常②.PS对P+、P为显性,P+对P为显性(或PS>P+>P)③.P+P④.PSPS(2)①.雌蚕:雄蚕=1:1②.全为雌蚕Z③.全为雄蚕W④.ZWD⑤.留种(用于继续选育雄蚕)【解析】【分析】由于雌蚕的性染色体为ZW,雄蚕为ZZ,且控制家蚕斑纹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时,根据子代雌雄后代的不同表现型判断亲本基因型,据此分析作答。【小问1详解】由题意可知,普通斑纹雌蚕甲与黑缟斑雄蚕乙进行杂交,F1全为黑缟斑,因此PS对P+为显性,F1自由交配,F2雌雄个体均为黑缟斑:普通斑纹:姬蚕=12:3:1,可知PS对P+、P为显性,P+对P为显性,且蚕的斑纹性状与性别无关,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通过以上推断,可知普通斑纹雌蚕甲的基因型为P+P,黑缟斑雄蚕乙的基因型为PSPS。【小问2详解】①若条件致死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无性别差异,故在10℃条件下培养含D基因的雌蚕和雄蚕都致死,因此子代雌蚕:雄蚕=1:1;②若条件致死基因在Z染色体上,则该转基因雌蚕的基因型为ZDW,ZDW与普通雄蚕杂交子代雄蚕都为ZDZ,雌蚕都为ZW,在10℃条件下培养雄蚕ZDZ都致死,因此子代全为雌蚕;③若条件致死基因在W染色体上,则该转基因雌蚕的基因型为ZWD,ZWD与普通雄蚕杂交子代雄蚕都为ZZ,雌蚕都为ZWD,在10℃条件下培养雌蚕ZWD都致死,因此子代全为雄蚕。雄蚕的吐丝量高且蚕丝品质优良,符合选育要求,根据题意“为保证家蚕品种优良性状的持续和稳定,需要选育合适的母本用于生产”,符合生产要求的母本基因型为ZWD,乙组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留种”,即用于继续选育雄蚕。【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题干信息推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掌握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4.图1为某家族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决定甲、乙两种遗传病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为A和a、B和b。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图2为图1中部分个体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的电泳图谱。不考虑突变和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需写出显隐性和基因位置)(2)图2中条带代表甲病致病基因的是_________(填序号)。据图2判断,图1中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3)考虑甲、乙两种遗传病,若对图1中Ⅱ1的两对等位基因进行电泳分离,则所得的条带是____________(填序号)。(4)图1中I3和I4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III-1与一正常女性婚配,后代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①.①②.AAXbY(3)①②③④(4)①.3/8②.1/88【解析】【分析】I3和I4均无甲病,所生的女儿Ⅱ3患有甲病,说明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已知一种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4患乙病,所生的Ⅱ2不患乙病,说明乙病不是隐性遗传病,即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小问1详解】图1分析,I3和I4均无甲病,所生的女儿Ⅱ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浇混凝土模板合同范本
- 村委会门面房合同协议书
- 能不能撤销手写合同协议
- 附带家具的装修合同范本
- 汽车修理部转租合同协议
- 终止保险经纪合作协议书
- 电商平台宣传活动协议书
- 清华烟台大学合作协议书
- 税务代理合同协议书范本
- 法人变更合同协议书模板
- 品质培训课件模板
- 2025至2030中国GPU芯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及竞争格局与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佛教寺院各项管理制度
- 供水公司维修管理制度
- 宁城职教中心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 海底捞服务管理制度
- 公司家属开放日活动方案
- DB14-T 3403-2025 灌木林地造林技术规程
- 2025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 密码测评安全管理制度
- JG/T 405-2013住宅内用成品楼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