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联盟校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1.据统计,四川广汉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多达57件,但戴金面罩的铜人头像(如下图)却只有4件。这反映了古蜀文明(ꢀꢀ)A.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C.已经产生了阶级分化B.缺少与其他文明交流D.手工业技术相对发达2.夏朝时期,最高统治者为夏王,中央设有分别专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这表明当时(ꢀꢀ)①君主专制制度形成③政府分工开始形成A.①②②社会分工比较成熟④具备早期国家形态B.①④C.②④D.③④3.据统计,目前已报道的商周时期有铭(文字)青铜器已超过20000件。其中,典型代表有记载周人伐商的利簋、铭刻“宅兹中国”家族世系的史墙盘等。据此判断,这些青铜器(ꢀꢀ)A.标志着中国已进入青铜时代C.彰显夏商官营制造业的盛况B.是研究分封制度的唯一实证D.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4.陆浑戎原居于甘肃酒泉附近。考古发现,洛阳附近有众多春秋时期的陆浑戎墓葬群,陪葬品中有马牛羊头蹄,还有数量众多的成套青铜器及玉石质礼器,如编钟、编磐、铜车马器、玉璜、玉扳指等。该现象表明(ꢀꢀ)A.华夏文化强大的辐射影响C.传统的政治秩序受到冲击B.华夷之间的差异逐渐消弭D.生产关系已发生重大变革5.春秋时期,私田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形成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家庭手工业快速发展C.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B.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减少D.犁耕技术已经成熟完善6.战国时,李悝主张“尽地力之教“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他们都属于(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7.下面是某高一学生在学习秦朝历史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公元前230—前221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该生笔记内容涉及的是(ꢀꢀ)A.秦统一的背景C.秦统一的过程B.秦巩固统一的措施D.秦统一全国的意义8.秦朝建立后,又征服南方越族地区,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修五尺道加强对云贵一代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设置了九原郡,修筑长城和“直道。秦朝的这些措施(ꢀꢀ)A.推动了统一国家文化的发展C.巩固和扩大统一多民族国家B.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D.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治国方略9.据史书记载,秦政府规定了统一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都强制使用统一的度量衡器具进行贸易和税收等活动。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A.方便百姓生活B.繁荣商业贸易C.完善地方治理D.巩固国家统一10.有学者指出: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对旧王室念念不忘,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感到不满,平民百姓多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徭役负担。该学者的这一言论反映出秦朝(ꢀꢀ)A.政权速亡的原因具有复杂性C.不施仁政改变了王朝的命运B.统一六国缺乏民意支持D.国家治理模式较为落后11.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由此汉初统治者(ꢀꢀ)A.废除分封制B.分封同姓王C.设刺史D.设置尚书令1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B.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C.张骞出使西域——彻底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13.汉武帝时期,为解决国家财政问题,专门下令设置上林三官进行货币改革,改革将各地铜矿收归国有,垄断铸币权,甄选优秀工匠提升铸币工艺,杜绝私铸。其结果(ꢀꢀ)A.解决了边患问题C.加强了经济控制B.提高了手工业铸造水平D.扩大了中枢机构的权力14期社会出现繁荣景象。史称(ꢀꢀ)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15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艰苦的乐府诗,对统治者反思战乱、制定与民休息的政策有积极作用。这表明,汉乐府诗(ꢀꢀ)A.真实地反映民间疾苦C.具有民情收集的功能B.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D.体现了汉代文学成就16.传统佛典认为,子女对待双亲只需做应做的事情即可,不必奉献一切。在中国,佛典则强调:“如汝于父母,恭敬修供养。此外,佛教还宣扬:“世俗帝王为出世的菩萨或者转轮王再世。这反映出(ꢀꢀ)A.三教合一趋势逐渐加强B.佛教注重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播D.佛教吸收传统的文化逐渐中国化C.宗教思想的时代性特点17.如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A.推动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兴盛C.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B.结束了南朝与北朝对峙局面D.完成了经济重心的最终南移18.如果把“少数民族内迁淝水之战南北朝对峙孝文帝改革”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A.国家的强盛和统一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诸侯纷争与文化争鸣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9.据研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建造的都城和被迫南迁的东晋、南朝建康都城一样,也是一座以太极殿为中心的居北居中的单一宫城,其核心格局完全继承了中原正统王朝曹魏及西晋都城的模式。据此可知(ꢀꢀ)A.南北政治文化相互借鉴C.北方各民族间开始交融B.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成效显著D.北魏通过封建化改革宣示正统20.下面为西晋至隋的朝代变迁图。由此可知,下列对这一时期时代特征表述正确的有(ꢀꢀ)A.社会变革和华夏认同开始出现C.政权林立和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文化多元和民族交融D.军阀割据和政局动荡21.隋唐以前,端午节习俗南北不同。南方赛龙舟、吃粽子;北方禁火,佩戴百国固定习俗。这种变化说明(ꢀꢀ)A.国家统一推动习俗趋同C.法律严苛导致习俗固定B.端午节习俗来源于官方D.习俗发展迎合市民生活22.隋唐时期,地处江淮之地的扬州,以“十万人家十里长街”著称,其富庶程度有“扬一益二”之说。扬州的繁荣主要得益于(ꢀꢀ)A.其地处运河枢纽之地C.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B.农业生产力的发展D.大批北民流亡南下23.隋唐时期的皇室混有游牧民族血统,对于狩猎十分热衷,帝王贵胄以畋猎为乐兼作军事训练及宣扬国威,因此唐代畋猎及观猎的诗文很多。唐代王昌龄在《观猎》诗中写道:“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这体现出唐代社会(ꢀꢀ)A.较为推崇以武取士C.尚武精神蔚然成风B.呈现多元开放特征D.生活方式逐渐胡化24.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B.北宋时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C.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D.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25.科举制开创于隋,以封闭性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能使一般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是隋唐以后中国古代社会知识分子最重要的入仕途径。下列有关隋唐科举制表述正确的是(ꢀꢀ)A.武则天在位时设立进士科C.隋文帝首创了武举和殿试B.唐高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D.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26.隋唐时,中书、门下两省的长官各有职掌。虽然中书省是基于皇帝旨意草拟诏书,但如果门下省经过商讨,指出诏书存在一定的问题,就可以驳正退回诏书。而且,如果门下省不在诏书上副署,中书省的诏书就无法下发。此做法(ꢀꢀ)A.旨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C.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色彩B.使中枢决策发生异变D.有利于决策的理性化27.安史之乱以来,唐王朝的国家财政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土地所有制的剧烈发展使得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度日益崩溃,开启了“以资产为宗”的新格局。这一“新格局”的出现(ꢀꢀ)A.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限制了唐后期土地兼并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D.有利于均田制的进一步发展28.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唐诗真实反映社会状况C.唐诗折射社会发展变迁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29.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州和越州一带处处有人将白居易和他自己的诗刻印,在街上售卖,或用以交换茶酒。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唐朝(ꢀꢀ)A.文学创作的繁荣C.市民文学的繁荣B.印刷业的兴盛D.科举制的发展30.如图为某同学在历史学习时的笔记,推测该同学学习的主题应是(ꢀꢀ)天竺高僧来华玄奘西行取经空海大师求法鉴真东渡日本A.唐朝各民族间交流频繁C.中华文化影响周边国家B.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互鉴D.异域文化影响中华文化31.周世宗厉行改革,政治上禁官吏贪污,经济上减免租税、招抚流散、兴修水利,文化上改订历法、雕印古籍,军事上出兵伐后蜀,三次亲征南唐。这场改革()A.开启了五代更迭时代C.提高了武则天的威望B.促进了唐朝民族融合D.为结束分裂奠定基础32地位。这体现北宋政治的特点是(ꢀꢀ)A.因循守旧B.崇文抑武C.君权削弱D.机构分散33.北宋统治者认为“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募兵过滥使得军费数量不断增加,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宗;以消除动乱因素为目的的募兵导致军队素质和战斗力下降,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这说明募兵政策(ꢀꢀ)A.是导致积贫积弱的重要因素C.增强了宋代的国家军事实力B.消除了宋代社会的动乱因素D.结束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34.如表可用来揭示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是(ꢀꢀ)熙宁二年(1069年)七月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熙宁二年(1069年)十一月熙宁二年(1069年)十二月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实行“均输法”实行“青苗法”实行“农田(水利)利害条约”实行“募役法(即免役法)实行“保甲法”实行“市易法”颁布“方田均税法保马法”A.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C.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B.变法推行急于求成D.变法损害农民利益35.中国古代,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通过战争、遣使、互市、通婚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某时期,双方大致以淮河一线为界,以淮水流域为中心共计设置了18个榷场,其中以淮河下游的盯胎军场和泅州场最为繁盛。这一时期可能是(ꢀꢀ)A.唐朝B.北宋C.南宋D.明朝36.词在产生之初被认为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艺术。到了宋朝,随着城市生活的不断丰富,市民阶层对词的需求逐渐增长,词人佳作层出不穷。材料表明,宋词的兴盛根源于(ꢀꢀ)A.崇尚文治国策C.商品经济发展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国家对社会控制较松弛37.魏晋和隋唐时期择偶重视“阀阅,宋朝则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出现了“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的现象。这反映出(ꢀꢀ)A.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C.传统门第观念渐趋淡化B.崇文抑武的方针效果显著D.国家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38.辽朝统治了以东北地区为中心的广阔地带,在经济管理模式上,“汉族、渤海人及其他一些被征服的农耕民族仍以农业为主,契丹及其他有亲缘关系的草原民族仍以游牧和渔猎为主。”与此相应,辽在政治上实施南北面官制度。这些措施反映出辽的统治特点是(ꢀꢀ)A.因俗而治B.民族分化C.和同一家D.礼法并用39.元朝在边疆地区设立岭北、辽阳、云南等行省,“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反映了元朝(ꢀꢀ)A.对不同民族设置不同职官C.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B.沿用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D.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40.下表为研究者整理的元代部分契丹人与汉人通婚的情况,这体现出元代(ꢀꢀ)丈夫妻子汉人汪惟正汉人王均契丹人耶律昼锦契丹人耶律氏汉人何氏契丹人耶律希亮契丹人耶律楷汉人王氏A.民族融合的加强C.华夏文化的扩散B.民族习俗的趋同D.民族隔阂的消除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4110分)材料设立中朝,重用身边的亲信参与决策,从而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地方上实行郡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张星久《中国政治制度史》(1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时期政治制度的调整并分析调整的原6分)4210分)材料一重要政策。中书省内各大臣根据国家的现状和发展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思考,提出的决策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和讨论。他们以严谨的态度评估决策的合理性、制。材料二作用的三省六部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废弃。中央权力分散,地方割据势力崛起,效的治理和发展,严重阻碍了经济和文化的进步。——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俞鹿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4分)(26分)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联盟校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混凝土合同终止协议
- 商务合同咨询协议
- 出国经费协议合同
- 绿化解除合同协议书
- 工地用油合同协议
- 礼品订做合同协议
- 物业合同和协议
- 图书销售合同协议书
- 租赁合同备注协议
- 商铺合同转让协议
- 战法合集之可转债短线擒牛阅读记录
- DL∕ T 802.7-2010 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 第7部分:非开挖用改性聚丙烯塑料电缆导管
- (正式版)CB∕T 4557-2024 船舶行业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要求
- 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100篇及答案经典
- 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技术 课件 模块九 设备与管线部品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和平区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解析)
- 2024年焊工(高级)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
- 行政复议法-形考作业3-国开(ZJ)-参考资料
-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钢轨超声波探伤70°探头详解
- 柜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安装与综合项目施工专项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