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水稻害虫_第1页
第三章水稻害虫_第2页
第三章水稻害虫_第3页
第三章水稻害虫_第4页
第三章水稻害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害虫2025/4/131第三章水稻害虫第一节水稻害虫发生概况第二节水稻螟虫第三节稻飞虱第四节稻纵卷叶螟第五节稻瘿蚊

水稻害虫2025/4/132第一节水稻害虫发生概况全国的范围已知有水稻害虫250多种,福建有180多种,其中较常见的有20~30种,为害较严重的有10多种。随着单季稻面积增加,害虫发生特点产生相应的变化。螟虫(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福建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害虫2025/4/1332025/4/133一、钻蛀茎秆的害虫1.螟虫类(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等);2.稻瘿蚊:三明、南平、龙岩、漳州以及福清等地近年发生十分严重;3.稻秆蝇:以幼虫蛀入稻茎内为害心叶、生长点和幼穗。水稻害虫2025/4/1342025/4/134三化螟水稻害虫2025/4/1352025/4/135水稻害虫2025/4/1362025/4/136大螟水稻害虫2025/4/1372025/4/137稻瘿蚊

1.成虫2.为害状12水稻害虫2025/4/1382025/4/138水稻害虫2025/4/1392025/4/139稻秆蝇水稻害虫2025/4/13102025/4/1310二、剌吸为害茎叶的害虫

1.稻飞虱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2.叶蝉类:常见有8~10种,如黑尾叶蝉、白翅叶蝉、大白叶蝉、大青叶蝉、电光叶蝉等。黑尾叶蝉是普矮病的虫媒。3.蓟马类:稻蓟马、稻管蓟马、花蓟马、禾蓟马。4.稻粉虱水稻害虫2025/4/13112025/4/1311水稻害虫2025/4/13122025/4/1312水稻叶蝉

1.黑尾叶蝉2.电光叶蝉3.白翅叶蝉123水稻害虫2025/4/13132025/4/1313水稻害虫2025/4/13142025/4/1314水稻蓟马

1.稻管蓟马2.稻蓟马3.花蓟马4.禾蓟马1234水稻害虫2025/4/13152025/4/1315稻白粉虱水稻害虫2025/4/13162025/4/1316三、咀嚼为害茎叶的害虫

1.稻纵卷叶螟2.稻苞虫:直纹稻苞虫、曲纹稻苞虫;3.负泥虫:主要发生在早稻的分孽期。4.眼蝶类:稻眼蝶、稻褐眼蝶5.稻象虫:水稻象甲、稻水象甲6.稻蝗类:中华稻蝗、芋蝗7.稻螟蛉和稻条纹螟蛉水稻害虫2025/4/13172025/4/1317稻纵卷叶螟

1.二龄幼虫2.三龄幼虫3.蛹4.绒茧蜂1234水稻害虫2025/4/13182025/4/1318水稻害虫2025/4/13192025/4/1319稻弄蝶类

1.直纹稻弄蝶幼虫2.直纹稻弄蝶幼虫成虫3.曲纹稻弄蝶4.幺纹稻弄蝶1234水稻害虫2025/4/13202025/4/1320稻眼蝶类

1.稻眼蝶2.稻褐眼蝶12水稻害虫2025/4/13212025/4/1321水稻害虫2025/4/13222025/4/1322水稻害虫2025/4/13232025/4/1323水稻害虫2025/4/13242025/4/1324负泥虫水稻害虫2025/4/13252025/4/1325稻象甲成虫稻水象甲成虫稻水象甲幼虫水稻害虫2025/4/13262025/4/1326中华稻蝗芋蝗铁甲虫山稻蝗粘虫幼虫水稻害虫2025/4/13272025/4/1327

四、为害花穗谷粒的害虫

1.蓟马类(4种)

2.稻蝽类:如稻绿蝽、蛛缘蝽、尖缘蝽、白边蝽、四棘蝽等水稻害虫2025/4/13282025/4/1328稻蝽类稻黑蝽稻棘缘蝽大稻缘蝽稻绿蝽长肩棘缘蝽大绿蝽水稻害虫2025/4/13292025/4/1329五、为害根部的害虫

1.稻象虫:以幼虫为害其地下部

2.稻水象虫:目前在闽东发生。

水稻害虫2025/4/13302025/4/1330稻象甲成虫稻水象甲成虫稻水象甲幼虫水稻害虫2025/4/1331水稻害虫发生近况稻水象甲:原来在福鼎发生,自2005年起,在邵武和顺昌稻区发生。稻瘿蚊:2010年尤溪部分稻田的发生有所回升,虫株率高达10%~15%。值得重视;稻蓟马:近几年,常由于夏季高温干旱,一般7-8月秧田或本田苗期发生;白背飞虱——2009年起,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水稻害虫2025/4/1332第二节水稻螟虫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或蛀心虫,以幼虫钻蛀水稻心叶和茎杆,造成枯心或白穗,是我国水稻最主要的害虫。自古就有"南螟北蝗"之说。

水稻害虫2025/4/1333一、主要种类及其形态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

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大螟Sesanmiainferens(Walker)

水稻害虫2025/4/1334三种稻螟成虫水稻害虫2025/4/1335三种稻螟蛹水稻害虫2025/4/1336二化螟幼虫大螟幼虫三化螟幼虫三种稻螟幼虫水稻害虫2025/4/1337三种水稻螟虫幼虫腹足趾钩1.三化螟2.二化螟3.大螟123水稻害虫2025/4/1338三种稻螟卵三化螟(稻叶上)二化螟(叶或叶鞘上)大螟(叶鞘内侧)水稻害虫2025/4/1339水稻害虫2025/4/1340水稻害虫2025/4/1341水稻害虫2025/4/1342水稻害虫2025/4/1343水稻害虫2025/4/1344水稻害虫2025/4/1345水稻害虫2025/4/1346水稻害虫2025/4/1347二化螟幼虫为害造成的枯心苗二化螟幼虫为害造成的枯孕穗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鞘水稻害虫2025/4/1348二化螟幼虫为害造成白穗水稻害虫2025/4/1349水稻害虫2025/4/1350三化螟为害枯心团水稻害虫2025/4/13512025/4/1351二、水稻螟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1.三种稻螟的食性三化螟:单食性——水稻和再生稻;二化螟:寡食性——水稻、甘蔗、小麦、禾本科杂草等;大螟:同二化螟。水稻害虫2025/4/13522025/4/13522.越冬

(1)相同点:三种螟虫均以幼虫在寄主的根部或茎部当中越冬;(2)不同点:三化螟:以老熟幼虫在稻桩的地下茎内越冬。其越冬为滞育型(短日照滞育型,少于13小时)。各代发育比较整齐越冬幼虫抗性弱。

水稻害虫2025/4/13532025/4/1353

二化螟和大螟:越冬场所较复杂,因所处的温度差别,第一代的化蛾时间不一致。越冬没有明显的滞育现象,如冬季气温回升或食料满足,此虫仍可继续活动取食。越冬期间抗逆力较强,冬季死亡率比较低,早春提早春耕溶田对其影响不大。水稻害虫2025/4/1354稻桩中越冬的螟虫二化螟大螟三化螟水稻害虫2025/4/135507年1-2月水稻螟虫越冬调查

(福清、宁德、南平)二化螟比例占85-90%;二化螟以高龄幼虫为主,少数中龄幼虫;稻桩是二化螟越冬的主要场所。机割稻桩越冬虫口密度是人工割的5倍以上。机割稻桩一般长度在25cm以上。高位稻桩(10cm以上)二化螟越冬比例达80%以上。稻草也是二化螟主要越冬场所,据宁德城蕉随机调查80根稻草,查得高龄幼虫29头。水稻害虫2025/4/1356一年发生4代(少数一年3~5代)

第一代:4/下--5/上早稻枯心第二代:6月中下旬早稻白穗(单季稻枯心)第三代:8月中旬晚稻枯心(单季稻白穗)第四代:9月上中旬晚稻的白穗水稻害虫2025/4/1357(1)成虫的活动习性夜出性,趋光性强。产卵方式及位置三化螟:叶正面或叶背面,少数在叶鞘上;二化螟:前期在叶上,后期主要在叶鞘上;大螟:主要在叶鞘的内侧。产卵选择性:趋嫩绿(主要上对稻酮的趋性);趋高大植株(主要是二化螟和大螟);喜在稗草上产卵(大螟);

3.三种螟虫主要活动习性水稻害虫2025/4/1358(2)幼虫为害特点二化螟:1-2龄---枯鞘;2龄后---枯心或白穗。三化螟:幼虫孵化后约1-2小时间侵入,先断环再枯心或白穗。大螟:蛀孔大,常有粪便。二化螟为害成枯心二化螟为害成枯鞘状水稻害虫2025/4/1359三化螟为害枯心团水稻害虫2025/4/1360(3)化蛹位置三化螟:在近根部茎杆组织中化螟。二化螟:茎杆组织、叶鞘内侧、稻丛中化蛹。水稻害虫2025/4/1361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AgriculturalEntomology

1.种植制度2.越冬场所3.气候条件4.农药应用情况(抗药性、天敌)水稻害虫2025/4/13621、种植制度(1)单、双季稻混栽单、双季稻混栽,桥梁田增多,使螟虫发生世代得以顺利延续;(2)水稻品种趋向粗秆优质化杂交稻、超级杂交稻植株嫩绿、营养丰富,有利于水稻螟虫的侵人和发育,茎秆腔大,利于幼虫化蛹,提高了存活率。水稻害虫2025/4/13632.越冬场所越冬寄主:稻桩、稻草、玉米、甘蔗、茭白。越冬稻草:据2007年1-2月宁德蕉城的调查,随机查80根稻草中有高龄二化螟幼虫29头。

稻桩情况:由于冬种作物改变、迟耕冬闲田的出现,免耕、机械收割面积的扩大,留桩高,使螟虫在稻桩中越冬数量增加。水稻害虫2025/4/1364不同类型二化螟越冬虫口密度机割稻田平均为10572头/亩人工割稻田平均为4088头/亩冬种稻田平均为871头/亩机械收割人工收割水稻害虫2025/4/13653.气候条件

主要影响越冬虫源的存活率及早春发育进度大部分稻区冬春气温偏高,使螟虫越冬死亡率下降,冬后活虫数增加,发生期提前。福清调查,二化螟平均亩残留量900头,比2001年同期增加20%,三化螟平均亩残留量900头,比2001年同期减少52.6%;东张镇华石村调查二化螟亩均残留量202头,三化螟56头,与2001年同期分别增加9.8%和55.6%。水稻害虫2025/4/13663.气候条件

主要影响越冬虫源的存活率及早春发育进度由于冬春气候暖和,3月份降雨少,二化螟、三化螟死亡率较低,东张镇分别为5.7%和5%。由于气温偏高,螟虫发育进度快,发生期提早,螟蛾集中秧田产卵。灯下螟蛾始见期比2001年提早2~3d;螟蛾盛发期比2001年提早12-14d,比常年提早16-18d。水稻害虫2025/4/1367

4.农药应用情况(抗药性、天敌)由于杀虫单、杀虫双等防治药剂长期单一使用,使部分稻区螟虫产生抗药性。据测定,浙江螟虫对杀虫单的抗性倍数大多在70倍以上,在苍南等地达300~600倍。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二化螟对沙蚕毒素类农药(如杀虫双)的抗性而改用三唑磷、水胺硫磷、阿维菌素及锐劲特等对天敌有很大杀伤力的农药。由于过多依赖化学农药,大量杀伤天敌,减弱了自然控制作用,也是螟虫连年重发的原因之一四、调查与测报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螟害率与虫口密度调查发育进度调查(一)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1、调查时间:越冬前调查1次,结合末代螟害率进行。越冬后调查1次,在当地稻田灌水翻耕前或越冬代幼虫化蛹始盛期(化蛹率约20%,一般在3月中下旬)进行。2、调查方法选有代表性的有效虫源田(包括冬闲田和春季作物田)10-15块,采用棋盘式取样法,每块田取样20点,每点0.5×1.0米。调查各点稻桩数量,剥查稻桩中三种螟虫的活虫数和死虫数。调查结果经统计计算后记入表1。五点取样法适用于密集的或成行的植物,害虫分布为随机的种群。如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调查。棋盘式取样法适用于密集的或成行的植物,害虫分布为核心分布种群。如斜纹夜蛾幼虫调查。害虫调查与测报712025/4/13三、平行跳跃取样法适用于成行的植物,害虫分布为核心分布种群。如水稻螟虫调查。四、对角线取样法适用于密集的或成行的植物,害虫分布为核心分布种群。如小菜蛾调查害虫调查与测报722025/4/13(二)螟害率与虫口密度调查1.调查时间:枯鞘率:在分蘖期进行。枯鞘高峰期一般双早在5月中旬,双晚在8月中旬,根据灯下螟蛾高峰出现时间迟早选定调查日期。枯心率:于当代二化螟化蛹率达30%时进行(如福清双早6月5-10日,双晚9月5-10日)。白穗:水稻黄熟期进行。2、调查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5块,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200丛,计数其中的被害株并调查10丛稻的分蘖或有效穗数,计算螟害率;连根拔取50丛稻内全部被害株,剥查其中的幼虫和蛹及其发育级别,计算虫口密度。虫口密度(头/亩)=(调查活虫数/调查总丛数)×每亩丛数虫口密度(头/亩)=(调查活虫数/调查总丛数)×每亩丛数每亩丛数=600000(寸2)/8×7(寸2)每亩丛数=6670000(cm2)/26.4×23.1(cm2)有效化蛹率%=调查活蛹数/(调查总活虫数)×100

死亡率%=调查的死虫数/(调查总虫数)×100

枯心率%=调查总枯心苗数/(调查总株数)×100

实例:8月13日调查调查200丛;枯心苗40根;二化螟幼虫(活60头,死10头),蛹8头株行距8×7(寸2)统计10丛的有效株为168株。请统计每亩虫密度、有效化蛹率、死亡率以及枯心率虫口密度(头/亩)=(调查活虫数/调查总丛数)×每亩丛数

=(60+8)/200×每亩丛数(10714丛)

=3642(头/亩)每亩丛数=600000(寸2)/8×7(寸2)=10714丛每亩丛数=6670000(cm2)/26.4×23.1(cm2)=10714丛有效化蛹率%=调查活蛹数/(调查总活虫数)×100

=8/(60+8)×100=11.76死亡率%=调查的死虫数/(调查总虫数)×100

=10/(60+8+10)×100=12.82枯心率%=调查总枯心苗数/(调查总株数)×100

=40/[200×(平均每丛株数)]=40/[200×(168/10)]=1.19%(三)发育进度调查1.调查时间:从常年化蛹始盛期开始第一次调查,隔5--7天调查第二次。2.调查方法:越冬代:将冬后调查得到的活虫进行分龄。一般世代:第一次调查可结合螟害率调查进行。剥查活虫数不少于50头,被害株不少于100株。调查时应根据不同危害状的比例拔取被害株。对查到的幼虫、蛹进行分龄、分级。隔5--7天调查第二次。二化螟蛹分级1级蛹:复眼基本同体色;2级蛹:复眼淡褐色;3级蛹:复眼红棕色;4级蛹:复眼乌黑色;5级蛹:复眼黑加膜,翅无黑点;6级蛹:复眼膜加厚,翅点可见;(四)卵块密度调查1.调查时间:成虫始盛期后3天起,每隔5天调查一次,共查3--4次。2.调查方法:根据水稻品种、播期、移栽期等将水稻大田划分几种类型田,每类型田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2块,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调查100丛中的卵块数,按公式计算卵块密度。并摘取所取样点内的全部卵块,置于室内观察卵块孵化情况,累计孵化进度,并记载卵块和卵粒寄生数,统计寄生率。每亩卵块密度=(调查卵块数/100)×每亩丛数(五)预测预报方法1.发生期预测A.成虫发生期预测:成虫发生始盛、高峰、盛末期=检查日期+达到始盛、高峰、盛末期标准的虫龄或蛹级的1/2历期+下一虫龄或下一蛹级到羽化的历期B.卵块孵化期预测:卵块孵化始盛、高峰、盛末期=成虫始盛、高峰、盛末期+产卵前期+卵的历期防治指标:一般株枯鞘率3%-5%;或丛枯鞘率10%

第一代:每亩枯鞘团40个以上。

实例发蛾始盛期=调查日期+最高蛹级向下累计到16-20%的蛹级或虫级,至羽化成蛾的历期;发蛾高峰期=调查日期+最高蛹级向下累计到45-50%的蛹级或虫龄,至羽化成蛾的历期;发蛾盛末期=调查日期+最高蛹级向下累计到80-84%的蛹级或虫龄,至羽化成蛾的历期。始盛期16-20%高峰期45-50%盛末期80-84%实例实例蛾始盛期=调查日期(5月31日)+3级蛹至蛾羽化的时间=(5月31日)+1/2天+3天=6月4日蚁螟始盛期=蛾始盛期(6月4日)+产卵前期(1天)+卵期(7天)=6月12日蛾高峰期=调查日期(5月31日)+6龄幼虫至蛾羽化的时间=5月31日+6龄期(8天)/2+蛹历期(6天)=6月10日蚁螟高峰期=蛾高峰期(6月10日)+产卵前期(1天)+卵期(7天)=6月18日2龄幼虫高峰期=蚁螟高峰期+1龄幼虫期(4天)=6月22日二化螟发育历期相关资料二化螟发育历期相关资料2、发生程度预测根据田间上代虫量、当代卵量系统调查结果,计算加权平均上代虫量、当代卵量,做出预报。水稻害虫2025/4/1389五、防治办法

水稻螟虫的防治必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配合使用一些有效的必要的人工和物理措施,使其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综合防治策略。

水稻害虫2025/4/13901.提倡推广农业措施提早春耕溶田;及时处理稻草;机械割稻:稻桩低割是减少二化螟越冬虫源重要措施。选用品种(转基因品种)水稻害虫2025/4/13912.加强测报,适时用药A、用药时期:掌握在卵孵化始盛期用药B、防治指标二化螟:枯鞘率3%~5%;C、药剂选择: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福戈(康宽+噻嗪酮)垄哥(氟虫苯甲酰胺)稻腾10%阿维·氟酰胺(稻腾)30毫升.兼治稻纵卷叶螟等。D、稻田用药注意问题

水稻害虫2025/4/1392水稻害虫2025/4/13933、其它措施性诱剂应用灯诱保护和利用天敌自然寄生蜂寄生率60%~90%;韩国利用线虫防治二化螟防效达72%~84%;日本从豆荚螟中分离白僵菌,对二化螟具有良好的防效。水稻害虫2025/4/1394第三节稻飞虱

稻飞虱属于半翅目飞虱科,以成虫和若虫剌吸为害中下部稻茎,严重威胁水稻的生产,是我国南方水稻重要害虫。

2005年福建稻飞虱发生面积725万亩次,防治面积950万亩次。

2007年(继1987年)大暴发的一年。水稻害虫2025/4/1395一、种类及其寄主褐飞虱

Nilaparvatalugens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各省份稻区水稻和野生稻白背飞虱

Sogatellafurcifera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及华北南部水稻及禾本科杂草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a华东华中华北西南等稻区水稻及禾本科杂草水稻害虫2025/4/13962025/4/1396褐飞虱

1.若虫2.成虫3.卵4.为害状1234水稻害虫2025/4/13972025/4/1397水稻害虫2025/4/13982025/4/1398水稻害虫2025/4/13992025/4/1399白背飞虱

1.卵2.成虫12♂♀水稻害虫2025/4/131002025/4/13100灰飞虱

1.若虫2.成虫12水稻害虫2025/4/131012025/4/13101水稻害虫2025/4/131022025/4/13102水稻害虫2025/4/131032025/4/13103水稻害虫2025/4/13104二、形态识别要点水稻害虫2025/4/13105白背飞虱水稻害虫2025/4/13106褐飞虱水稻害虫2025/4/13107(一)叶蝉与飞虱比较体形、头部前翅质地触角着生位置后足胫节刺或距水稻害虫2025/4/13108(二)飞虱的主要形态特征水稻害虫2025/4/13109(三)常见种类具翅痣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拟褐飞虱伪褐飞虱无翅痣稗飞虱黄褐飞虱黑边黄脊飞虱黑面黄脊飞虱白条飞虱白脊飞虱长绿飞虱水稻害虫2025/4/13110(四)稻田具翅痣类飞虱识别水稻害虫2025/4/13111种类中胸小盾片头部正面抱握器第一负辨片体色等褐飞虱中胸小盾片具3条隆起线颜面正常褐色拟褐飞虱同上。中脊中断。褐色伪褐飞虱同上。但体色较暗3条中脊隆起显著暗褐色,体略小白背飞虱中央黄白色,两侧黑褐色。(雄虫前端相连)雄虫额黑色。雌虫额褐色。黄褐色灰飞虱雄:均有黑色。雌:中央黄白色(2条褐色条斑)。两侧褐色额均为黑色黄褐色水稻害虫2025/4/13112三种飞虱的头胸背面观♂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水稻害虫2025/4/13113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水稻害虫2025/4/13114三种短翅成虫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水稻害虫2025/4/13115褐飞虱水稻害虫2025/4/13116白背飞虱水稻害虫2025/4/13117三、稻飞虱的发生为害特点(一)世代多,为害峰明显在福建年发生6~8代。世代重叠。第一高峰:6-7月第二高峰:9月下至10月下水稻害虫2025/4/13118全国稻飞虱代别的统一划分

为了做好异地测报工作,全国植保站在制定测报办法时,对全国各地发生的代别作了统一的划分。除海南岛外,划分世代以每年4月中旬以前在我国大陆南部(两广地区)发生的第一个世代为基础。全国范围内一年分为8个世代。全国范围内一年分为8个世代第一代4月中旬以前;第二代4月下旬~5月中旬;第三代5月下旬~6月中旬;第四代6月下旬~7月中旬;第五代7月下旬~8月中旬;第六代8月下旬~9月中旬;第七代9月下旬~10月中旬;第八代10月下旬以后。双代名法。例:第四(3)代。水稻害虫2025/4/13119(二)栖息隐蔽、为害性大以成虫群集在稻丛基部剌吸水稻的汁液,引起植株枯萎倒伏。产卵机械伤(水分散失而枯萎;诱致病菌浸入)虫媒:灰飞虱传播黑条矮缩病及条纹叶枯病;褐飞虱传播齿矮病;白背飞虱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害虫2025/4/13120水稻害虫2025/4/13121产卵部位及产卵痕水稻害虫2025/4/13122褐飞虱:24-26N以南,19N以南终年为害。主要在再生稻或落谷苗上越冬;具有长距离迁飞的特性。福建有少量的褐飞虱可以越冬(三)越冬与迁飞白背飞虱:在北纬26N以南,而主要在21-22N越冬;在再生稻、稻桩、或游草上越冬;具有长距离迁飞特性。福建有少量白背飞虱可以越冬。灰飞虱:全国各地稻区均可越冬;主要在禾本科杂草和再生稻上越冬;无迁飞特性水稻害虫2025/4/13123水稻害虫2025/4/13124蔡文华等人通过研究将我省褐飞虱越冬分为3个区间歇越冬区(Ⅱa区):本区可能查获褐稻虱越冬虫源的机率为1%~50%不能越冬区(Ⅰ区):本区可能查获褐稻虱越冬虫源的机率为0。间歇越冬区(Ⅱb区):本区可能查获褐稻虱越冬虫源的机率为大于50%,机率大于2a一遇。水稻害虫2025/4/13125

(四)具有趋嫩绿和好湿趋荫性

趋嫩绿性:不同施肥及生育期发生不同。杂优稻发生比常规稻严重;好湿趋荫性:凡是田间排水不良,不易烤田的田块发生量大。一般田的中间虫口密度要比田边高。一般低洼积水的田块虫口密度较高;浓绿的田块发生比较严重。水稻害虫2025/4/13126(五)发生具有暴发性长距离迁飞——种群出现突增而暴发。产卵量大,繁殖系数高(10~30倍)。——暴发成灾。虫体小,为害隐蔽。且1~3龄若虫食量不大,到4~5龄若虫时食量突增。所以在前期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其发生,而到了后期则可能暴发。水稻害虫2025/4/13127(六)个体多型现象长翅型:属迁飞型;短翅型:定居型。短翅型生物学特点:寿命长(比长翅型长3-10天);产卵期长(比长翅型长3-4天);卵量多(比长翅型多150-240粒、为1.4倍)雌虫的比率高(多数个体为雌虫)雌虫的怀卵率高。水稻害虫2025/4/13128四、稻飞虱发生与环境的关系1.食料因素品种:由于水稻品种间的营养成分(主要是L-天冬酰胺和L-各氨酸的含量)不同,对飞虱的有明显抗感表现。不同生育期:孕穗>分孽期>抽穗水稻害虫2025/4/131292.耕作制度和管理条件偏施N肥田块严重烤田不及时的严重3.气候条件大气候:一般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的年份,会大发生。小气候:凡是水位高,不易烤田的发生较重台风:一是虫源迁入。二是夏凉。水稻害虫2025/4/131304.天敌因素(共90多种)寄生性天敌卵期:缨小蜂、赤眼蜂、金小蜂。成虫和若虫期:捻翅虫、线虫、螯蜂。捕食性天敌蜘蛛、瓢虫、虎甲、步甲、黑肩绿盲蝽、尖钩宽黾蝽、青蛙。水稻害虫2025/4/131315.不合理用药由于褐飞虱对吡虫啉系列(大功臣、一遍净等)产生了抗药性,防治效果较差。大量使用三唑磷或菊酯类农药,杀伤了蜘蛛、黑肩绿盲蝽等天敌同时三唑磷还刺激稻飞虱大量产卵,导致晚稻后期褐飞虱虫量迅速上升。田间防治时水稻用水量不足,影响了防治质量。五、稻飞虱调查与测报越冬调查灯光诱测田间系统调查测报方法1、越冬调查调查区域:稻飞虱越冬区。调查时间:2月中、下旬至春耕前。调查内容:稻飞虱的成、若虫虫量及卵条和卵量。调查方法:田间随机取5个点,每个点100m2的落谷苗或再生苗,用目测法分辨飞虱的种类、虫态、虫龄及雌雄,然后剥查25~50株稻苗,计算卵块数和卵粒数,记入下表中。2、灯光诱测诱测灯安装:应紧靠稻田,在方圆300m范围内不受6m以上高度建筑物和丛林阻障,距离路灯等干扰光源300~350m的开阔区,安上200w的白炽灯或20w的黑光灯。观测时间:从常年飞虱成虫初见前10天至常年飞虱成虫终见后10天的时间内进行灯诱,将逐日诱得的飞虱成虫区分种类、雌雄后进行计数,记入下表。3、田间虫量系统调查

①秧田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作为系统调查田块,以调查成虫为主,每隔5天查一次,用目测法或网扫法随机取样10个点进行调查。目测法—按棋盘式取样法调查10点。每点观察0.25m2秧田内成虫数量;网扫法—用直径53cm的捕虫网来回扫取1m宽幅(约0.5m2)的秧苗,按棋盘式取样法调查10点。计算捕虫网内的成虫数量。计算结果记入下表。

②本田成虫、若虫及其天敌调查:从灯下出现第一次成虫高峰后开始,至水稻成熟收割前5~7天结束。每隔5天查一次,选择生育期和长势有代表性的田块3~5块,使用盘拍法,每块田单丛跳跃取样调查50~100丛,计算各类飞虱的成虫、若虫数量。计算结果记入下表。同时,观察记载蜘蛛、黑肩绿盲蝽、螯蜂、捻翅虫、寄生线虫等天敌,将调查结果记入下表。

③本田卵量调查:于主害代的前一代和主害代成虫高峰期后5~7天查一次。在观测区内选择不同类型的田块。采用单丛跳跃式取样,共查15-25丛,每丛分别拔取内外各1株,共拔取分蘖30~50株,带回镜检,计算卵条数、卵粒数、孵化卵粒数、未孵化卵粒数以及卵粒发育进度。计算结果记入下表。同时调查每亩丛数及每丛株数。同时,记载寄生蜂种类及数量(金小蜂、赤眼蜂和缨小蜂)。4、稻飞虱测报方法(1)世代及其命名法:世代以成虫为起点,命名方法如下:用中文数字标出全国统一划分的世代,在括号内用阿拉伯数字注出相应的地方称呼世代,如:全国统一世代为第四代,地方相应世代为第三代,写成“四(3)代”。(2)防治适期预测----低龄(2龄)若虫高峰期。

2龄若虫高峰期

=成虫高峰期+产卵前期(3天)+卵历期(7天)+1龄若虫历期(3天)根据福清材料:低龄(二龄)若虫高峰期=灯下成虫高峰期+13-15天(早稻5-6月白背飞虱、晚稻9-10月褐飞虱)+15天;(晚稻8-9月白背飞虱)+13天。产卵前期:短翅型2-3天;长翅型3-5天(25-28℃)(3)防治指标(仅供参考)分蘖期:800-1000头/百丛,孕穗期---抽穗期:1500头-2000/百丛,齐穗-乳熟期2500-3000头/百丛。飞虱预测参考资料水稻害虫2025/4/13145六、稻飞虱的防治办法防治策略:以农防为基础,保护天敌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办法。水稻害虫2025/4/131461.农业防治选用高产抗虫品种。合理施肥:NPK合理使用,防止贪青徒长。适时合理烤田。水稻害虫2025/4/131472、加强测报,适时用药A、防治时间:

总体:①在6月中下旬②在9月中下旬当代:掌握在低龄若虫盛发期用药B、防治指标分蘖期:800-1000头/百丛,孕穗期---抽穗期:1500头-2000/百丛,齐穗-乳熟期2500-3000头/百丛。C、药剂种类(省植保植检站2010五新农药品种):40%乐斯本:亩用60—120毫升兑水喷雾防治丁硫·吡虫啉(10%丁硫克百威+5%吡虫啉):吡蚜酮:亩用25%悬浮剂20~24克,对水50~60公斤;福戈、康宽、稻腾等新农药(用药期间,稻田要保持寸水)

水稻害虫2025/4/131483.保护和利用天敌如青蛙、蜘蛛、瓢甲、黑肩绿盲蝽等;合理用药减少杀伤天敌。养鸭治虫:一般在秧苗放养小鸭,以后小鸭与秧苗同步长大。据报道100头的鸭可以控制10亩稻田飞虱的发生为害。水稻害虫2025/4/13149第四节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是水稻三大害虫之一。以幼虫吐丝纵卷叶片缀合成管状虫苞,在苞内啃食叶肉成白色条斑,严重时全田叶片枯白,影响稻株生长,结实不饱满,产量损失严重。水稻害虫2025/4/13150水稻害虫2025/4/13151水稻害虫2025/4/13152一、形态特征成虫前翅的前缘和外缘有灰黑色宽带,翅中部有3条黑色横纹,中间1条较粗短。卵近椭圆形,扁平。幼虫:中、后胸背面各有黑色毛片8个,前排6个,后排2个。蛹:臀棘8根钩刺。水稻害虫2025/4/13153二、稻卷叶螟发生为害特点稻纵卷叶螟在我省一年发生6~7代,在我省南部有数的地区可以幼虫在禾本科杂草中越冬。每年以第5-6代虫源发生最重,为害晚稻分孽期和孕穗期。成虫夜出性,具趋嫩绿、趋光性和迁飞性。产卵喜散产在株高大、叶色浓绿的稻田。初孵幼虫----潜食心叶;2-3龄---叶片卷尖;3龄后取食叶肉----白条状;每头幼虫能食害5~9叶。老熟幼虫在虫苞、或稻丛或枯鞘间化蛹。发生与湿度、生育期、天敌有密切关系。水稻害虫2025/4/13154不同龄幼虫特征水稻害虫2025/4/13155不同龄期幼虫危害造成的虫苞

一龄幼虫不结苞;二龄时爬至叶尖处,吐丝缀卷叶尖或近叶尖的叶缘,即“卷尖期”;三龄幼虫纵卷叶片,形成明显的束腰状虫苞,即“束叶期”;三龄后食量增加,虫苞膨大;进入4~5龄频繁转苞为害,被害虫苞呈枯白色,整个稻田白叶累累。

水稻害虫2025/4/13156不同龄期幼虫危害造成的虫苞

水稻害虫2025/4/13157水稻害虫2025/4/13158三、稻卷叶螟的调查与测报(一)田间赶蛾法(二)幼虫及卵调查(三)预测预报方法(一)田间赶蛾法从主害代前一代(早稻5月20日左右,晚稻8月上旬)开始,至水稻齐穗期为止。隔天上午9时以前(最好在6—7时)进行一次。选择代表性三种类型田各调查1块,共查3块。手持长1m的竹竿沿田埂逆风缓慢拨动稻丛中上部,用计数器计数飞起蛾数。每块田调查面积50-100m2,调查结果记入表1中。(二)田间卷尖(2龄幼虫)量调查调查时间:掌握在主害代成虫高峰期后一周,田间卷尖(2龄幼虫)始发期,隔天查一次,共查2-3次。选择有代表性三个类型田,每类型调查1-2块,采用棋盘式取样法,每点2丛,每块田查100丛。观察记载卷尖的数量。同时,剥查卷尖(苞)的幼虫数。统计百丛卷尖数或百丛幼虫数。作为用药的依据。(三)预测预报方法1、发生期预测

世代划分法-----双代命名法如:第四(3)代以赶蛾法预测防治适期项类调查日期一类苗二类苗三类苗平均赶蛾稻丛数蛾数折亩蛾量赶蛾稻丛数蛾数折亩蛾量丛数蛾数折亩蛾量5/2537501248500014464500114146.75/28375057228500056190450039144194.75/303750732925000138461450054200328.336/137509638450001675574500105389457.666/43750169796500019665345005705706736/63750264117450002428074500733733904.76/837502301022500022374345007077078246/1337501406225000541804500229229343.7注:亩蛾量=(每亩水稻丛数÷赶蛾稻丛数)×蛾数(本例亩稻丛数按15000丛计)例:2007年二代卷叶螟赶蛾情况(宁化县,双早)蛾高峰期的确定:以系统赶蛾蛾量最高日为中心,前后各提前或推后2天为蛾高峰期。如:6/6蛾量最高,提前2天,推后2天,即6/4-8为该代蛾高峰期。

防治适期为低龄(2龄)幼虫高峰期。二龄幼虫高峰期=蛾高峰期(6/4-8)+产卵前期(2天)

+卵历期(5天)+一龄幼虫历期(3天)

=6月14日-18日防治适期一般在赶蛾高峰日加10天(早稻5-6月、晚稻10月)或8天左右(晚稻8-9月);7月份由于卵巢滞育等因素影响应延长2-4天,防治适期以蛾高峰日加12-14天较适宜。防治指标(仅供参考)分蘖期百丛有幼虫50-60头孕穗期百丛有幼虫30-40头。

注:产卵前期(外来虫源为主的世代或峰次不加产卵前期)2、发生量预测1.发生为害程度等级划分在不防治的情况下,依据亩幼虫量、为害率和该级占这一类水稻面积百分率,共分五级,如下表所示。3、发生趋势预测依据根据田间蛾量、卵量、虫源性质、结合当时气候条件、水稻生长情况及天敌多少,进行综合分析:如果田间蛾量多,3级以上卵巢发育的雌蛾比例大,卵量大,寄生率和卵干瘪率低,在盛发期气温适宜(24-28℃)雨日多,相对湿度大(90%以上),水稻处于分蘖期,则将大发生。否则相反。按照以上条件综合分析作出大致的发生程度预报。水稻害虫2025/4/13167四1、防治办法合理施肥,防止偏施氮肥。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卷尖/百丛)常规稻分蘖期100个、孕穗期90个;杂交稻分蘖期95个、孕穗期85个用药时间:在成虫高峰后10天左右施药可选药剂:48%毒死蜱乳油(乐斯本)、40%丙溴磷乳油、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浮剂、5%阿维菌素乳油、5%氟铃脲乳油、10%氟铃·毒死蜱乳油、3.2%阿维菌素微乳剂(康坤)。新农药:福戈(康宽+噻嗪酮)、垄哥(氟虫苯甲酰胺,但水稻上没登记)人工捕杀:虫苞在成虫高峰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水稻害虫2025/4/131682025/4/13168第五节稻瘿蚊

稻瘿蚊PachydiplosisoryzaeWoodmason属于双翅目瘿蚊科,也称"稻瘿蝇"。其以幼虫为害水稻形成葱管状,俗称"稻出葱"。在50年代主要在闽南和闽西的山区和半山区的稻田。以后经过大力推行"三面光"和大力防治基本控制了此虫的发生。水稻害虫2025/4/131692025/4/13169水稻害虫2025/4/131702025/4/13170一、发生为害特点

1.生活史及越冬在南方稻瘿蚊一年发生6~8代,世代重叠,但成虫盛发的峰期表现明显,以幼虫在游草、再生稻和野生稻上越冬。越冬代成虫始见期3月中旬至4月下旬,以4月居多。通常年中发生情况是:第1、2代发生数量少,为害早稻轻,第3代以后数量激增,每年7~10月的3~7代为盛发期,危害中、晚稻严重。水秧比旱秧发生多。水稻害虫2025/4/131712025/4/13171

2.为害特点

稻瘿蚊以幼虫蛀害水稻的生长点,生长点受害,由于组织受到剌激使心叶成管状抽出,俗称“大肚秧”或“稻出葱”。不同虫态的有下列三种类型:甲型(幼虫)、乙型(蛹期)、丙型(羽化)。水稻害虫2025/4/13172水稻害虫2025/4/13173水稻害虫2025/4/13174水稻害虫2025/4/13175二、形态特征

成虫外形似小蚊子,淡红色,体长3~4.5毫米,翅展6~9毫米。触角黄色,15节,但第3~14节的形状雌雄不同:雌虫近圆筒形,中央稍凹;雄虫葫芦形,中央明显收缩。头小,复眼黑色,占头部的一大半。中胸发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