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物化学课件 第七章糖代谢学习资料_第1页
中职生物化学课件 第七章糖代谢学习资料_第2页
中职生物化学课件 第七章糖代谢学习资料_第3页
中职生物化学课件 第七章糖代谢学习资料_第4页
中职生物化学课件 第七章糖代谢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巩固性评价1.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是

。限速酶是

。2.三羧酸循环是在细胞的

进行,有

次脱氢。每循环一次能生成

分子ATP。3.ATP的生成方式有

两种。柠檬酸合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线粒体4

12

底物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第七章糖代谢第一节糖的生理功能和糖代谢概况糖的生理功能①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②构成机体组织③保肝解毒④节约蛋白质:⑤抗酮作用:⑥糖是体内重要的碳原⑦增强肠道功能⑧促进肠道维生素的合成⑨作为免疫球蛋白的组成成分糖代谢概况第二节糖原合成与分解代谢糖原结构图糖原合成代谢糖原分解代谢糖原代谢的调节第三节糖无氧分解代谢葡萄糖或糖原在胞液中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氧化,又称糖无氧酵解或糖酵解

一、概念:二、反应过程:葡萄糖(G)经磷酸化生成磷酸己糖磷酸己糖裂解为2分子磷酸丙糖2分子磷酸丙糖氧化为2分子丙酮酸2分子丙酮酸还原为2分子乳酸第一阶段(活化阶段)第二阶段(裂解阶段)第三阶段(产能阶段)

第四阶段(还原阶段)

一分子葡萄糖

乳酸

乳酸

G

G-6-P

F-6-P

F-1,6-2P

磷酸二羟丙酮

1,3-2P甘油酸

3-磷酸甘油醛

3-P甘油酸

2-P甘油酸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烯醇式丙酮酸

2×丙酮酸

2×乳酸

Gn

G-1-P

NAD+2×

NADH+H+2×

Pi2×ADP2×

ATP2×ADP2×

ATP无氧有氧CO2+H2OADPATPADPATP酶1酶2酶3酶4酶5酶6酶7酶8酶9酶10酶11酶1`酶2`已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1

丙酮酸激酶

糖酵解小结1.细胞部位:2.反应条件:3.主要最终产物:4.关键酶和限速酶:5.ATP生成数的计算:胞液无氧乳酸已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1(PFK1)丙酮酸激酶(PyK)生成4分子,消耗2分子,净生成2分子ATP。三、糖酵解的意义1.糖是生物界最原始、最普遍、效率最低的供能方式。2.糖无氧分解代谢是体内某些组织细胞(如骨骼肌细胞、汗腺细胞、阴道粘膜细胞、肿瘤细胞等)的糖分解供能的主要方式。是成熟红细胞的唯一供能方式。3.是应急民、超强运动时补充能量的重要方式。

4.酵解加强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第四节糖有氧氧化一、概念:葡萄糖在胞液和线粒体中有氧的条件下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

二、反应过程:第一阶段(胞液反应阶段)第二阶段(线粒体反应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乙酰CoA生成三羧酸循环丙酮酸→乙酰CoA

乙酰基彻底氧化为CO2和H2O

葡萄糖CO2H2O丙酮酸

乙酰CoA

TPP(维生素B1)CoA(泛酸)硫辛酸FAD(维生素B2)NAD+(维生素PP)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FADFADH2CoA

CO2丙酮酸脱羧酶

硫辛酸转乙酰酶

NAD+NADH+H+三羧酸循环

糖的有氧氧化小结1.细胞部位:2.反应条件:3.主要最终产物:4.关键酶和限速酶:5.ATP生成数的计算:胞液和线粒体有氧CO2和H2O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柠檬酸合酶净生成38(或36)分子ATP。

异柠檬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三、糖有氧氧化的意义1.是葡萄糖彻底氧化供能的主要途径。2.是糖、脂肪、氨基酸彻底氧化供能的共同途径。3.是联系其他代谢的枢纽。第五节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是在胞液中以生成磷酸戊糖为主要特征的糖主要分解代谢途径的侧支代谢旁路。二、反应过程:G

G-6-P

GA-6-P

R-5-P

NADP+NADPH+H+NADP+NADPH+H+G-6-P

脱氢酶

GA-6-P

脱氢酶

CO2关键酶一、概念: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5-磷酸核糖是用于合成核苷酸和核苷酸类辅酶(NAD+、FAD、HSCoA等)的必需物质。2.NADPH有多种生理功用。①可作为FH4、脱氧核苷酸、脂肪酸、胆固醇、类固醇合成中的供氢体;②NADPH是谷胱苷肽还原酶的辅酶,对维持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浓度有重要作用,还原性谷胱甘肽可提供活泼氢原子用于保持细胞膜和细胞质中酶蛋白结构中半胱氨酸残基侧链上巯基的还原性,进而维持红细胞膜的稳定和还原血红蛋白浓度,对维持红细胞运氧功能有重要意义。3.先天性缺乏G-6-P脱氢酶,不能由磷酸戊糖代谢途径合成足够的NADPH,导致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缺乏,红细胞易被诸如蚕豆素等氧化型物质氧化而稳定性下降,故在食用蚕豆或服用伯氨喹啉等药物时可诱发溶血性黄疸。所致疾病称为蚕豆病(黄)。第六节糖异生作用一、概念:在动物体内由非糖物质生成葡萄糖或进而合成糖原的过程被称为糖异生作用。肝脏是糖异生作用的主要器官。在长期饥饿时,肾脏也能进行部分糖异生作用。二、组织细胞定位:糖异生途径基本是糖无氧分解的逆过程。三、反应过程:G

G-6-P

F-6-P

F-1,6-2P

磷酸二羟丙酮

1,3-2P甘油酸

3-磷酸甘油醛

3-P甘油酸

2-P甘油酸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烯醇式丙酮酸

2×丙酮酸

2×乳酸

NAD+2×

NADH+H+2×

Pi酶2酶4酶5酶6酶7酶8酶9×磷酸果糖激酶

丙酮酸激酶

酶112×草酰乙酸

酶一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酶二×已糖激酶

×酶四酶三果糖二磷酸酶

H2OPiH2OPi2×CO2葡萄糖6磷酸酶

糖异生作用的生理意义1.糖异生途径是人体在长期饥饿条件下产生内源性葡萄糖的主要途径。2.是人体利用非糖物质的主要方式。

3.糖异生过度将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第七节血糖与糖代谢异常一、血糖的概念、来源与去路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的浓度,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浓度维持在3.89—6.11mmol/L之间。消化吸收分解作用糖异生作用氧化供能糖原合成作用磷酸戊糖途径血糖来源血糖去路饮食糖肝糖原非糖物质CO2+H2O+能量肝、肌糖原其它糖脂肪、氨基酸血糖

3.89~6.11mmol/L二、血糖水平的调节1.肝脏功能对血糖水平的调节肝脏细胞液中含有糖原合成、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的酶类,对血糖浓度的调节有重要作用。

2.激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

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升血糖激素

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

糖皮质激素

生长素

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必须依赖于胰岛素的作用!!三、糖代谢异常1.低血糖(hypoglycemia):当空腹血糖浓度低于3.3mmol/L时为低血糖。脑细胞对低血糖极其敏感,低血糖时可出现头昏、心悸、出冷汗和饥饿感强烈等症状,称为低血糖症;当血糖浓度持续低于2.53mmol/L时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发生低血糖休克,给病人立即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有确切疗效。2.高血糖hyperglycemia):当血糖浓度超过7.22mmol/L时称为高血糖。当血糖水平超过8.9mmol/L时即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限度(肾糖阈)此时尿中可出现葡萄糖称为糖尿。引起血糖浓度升高的因素生理性

病理性

饮食因素情感因素糖尿病引起糖尿病的原因

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岛素分子异常

胰岛素受体异常

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多食

多尿

多饮

体重减少

形成性评价1.糖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有

。2.在缺氧条件下1分子葡萄糖可最终生成

和净产生

ATP。3.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辅助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