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本试卷共8页,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时间:2025年1月15日上午8:00—10:30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期,王峰团队的百万字人工智能小说《天命使徒》面世引发关注。联想到去年由清华大学沈阳团队创作而成的人工智能短篇小说《机忆之地》,可以看到,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革命性变化,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发展,似乎开始朝向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高峰攀登。面对人工智能,艺术家似乎很难有护城河。青年科幻作家慕明在小说集《宛转环》的《自序:从猿到神》里想象到,60年后,曾经坚固的“写作”观念早已崩塌,“当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无论是博尔赫斯还是汪曾祺,曾被看作写作者指纹的语言风格被抽象、编码”,可以运用到任何原始文本之中。因此,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词句段落,人工智能都能用自己的方式阅读、思考和创作。到那时,“写什么”“如何写”的方法论问题就得到解决,而难住人工智能的将是“为什么写作”这个哲学命题。就现实而言,不难发现人工智能正在对写作领域进行“包抄”。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至今人工智能已能写出较为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而在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创作中,不少作家都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来收集、整合资料,并让其承担撰写情节大纲、激发叙事灵感等功能。更不用说在更宽泛的写作领域,人工智能对各类制式写作的驾驭已经炉火纯青……对此,文艺创作者们的态度是复杂微妙的:重复性工作日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它永远也不可能取代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某种意义上,作家和人文学者的态度是对的。目前,无论是认知心理学、自然科学、计算机领域还是哲学和艺术创作领域,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艺术的核心创造力,常常就是有关无限性和非理性的表达,这是人工智能无法习得、更无法模仿的存在。人的大脑至今仍具有高度的神秘性,人工智能的“世界模型”建构依然远远赶不上人脑的运行模式。哲学家赵汀阳在其著作《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中谈到,当前人工智能还停留在“图灵机”阶段,凡是人脑能够进行的、一切在有限步骤内能够完成的理性思维,它都能有所表达,但欠缺创造力和变通能力是其重要缺陷。此外,人作为主体,在现实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复杂的感性经验,而个体经验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正是生活意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文学艺术重点表现的内容,无数经典文学作品正得益于此而不朽。从这个意义上看,人工智能没有经验的实感及处理经验的艺术转换能力,也就将永远无法拥有人类标准下的艺术创造力。慕明以虚构的科幻故事表达了类似观点:当传统的写作观念烟消云散之后,“故事”仍然是人类创造力最后的高地。因为“故事”如同由无数线索编织而成的巨大挂毯,正是这些线索携带着广阔世界和自我心灵感受,让无数层次的信息以自洽而又具有审美性的方式或隐或现地存在于艺术世界里。回到这两部具体作品的讨论中来,《天命使徒》是一部超大体量的“网络玄幻小说”,它有主人公,故事情节大略完整,相较于情节和叙事,风景和人物内心描写更为突出。但就如同王峰自己给这部作品打61分一样,小说的文学性是存疑的,存在语言冗余、叙事性不足、模式化套用和堆砌痕迹明显等问题。如果说小说语言问题能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升级而改善,那么叙事诗学作为小说核心问题,可能是人工智能小说创作永远无法攻克的“难关”。相较而言,短篇小说《机忆之地》的人物对话性更为突出,但也存在文学性不足的问题。不过,值得玩味的是,作为一部“百分之百由AI创作出的小说”,“作者”借助“Memoria”之口阐释了对数据、记忆和人类情感关系的理解。从思想性(无论是AI真正思考的结果还是意外的巧合)而言,《机忆之地》如同一个关于人工智能创作的未来寓言。值得追问的还有,认知神经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等能否解决人工智能文学创作的艺术发生学问题?文学创作能否真正被“人工智能技术化”?这是很难但并非不可能实现的问题。如同青年科幻作家、文学计算领域学者刘洋谈到的,人工智能文学创作,首先需要建构一个成熟的文学大语言系统。只有对文学进行可量化、指令明确的拆解和数据化,然后用人类文明长河中无数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数据库、语料库、修辞库、情感表达库,并进行大算力的喂养,才能推动文学创作大模型的发展。但其第一步——文学的量化,至今仍然被视为“天方夜谭”。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文学创作之路,依然道阻且长。但如同我们对科技发达时代的“奇点”何时来临一样无法预知,人工智能创作的可能性边界及其发展速度,我们也很难准确预测。但有价值的是,人工智能文学创作作为一种“他者”,可以让人类自身不断反思——科技时代,文学的独特价值究竟在何处。(摘编自康春华《“叙事诗学”可能是写作无法攻克的难关》)材料二:莫言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发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文学并不是无用,而是有“无用之用”。文学并不像科学一样拥有很强的目的性,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属性和独特的情感表现方式,不有意识地为政治所用。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自己的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道德伦理风貌,并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摘编自马嫣然《浅谈文学无用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慕明在小说里想象,在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以后,人工智能就可以解决“写什么”“如何写”的问题。B.《天命使徒》和《机忆之地》问世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阶段性突破,但是作品都存在思想性不足的问题。C.学者刘洋提出可行性方案,只需构建文学大语言系统,为人工智能大算力提供海量的“补给”,人工智能文学创作就指日可待。D.莫言谈及文学观,从文学、作家、读者三方面强调了文学的独立性及其独特价值,阐明文学的“无用之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当下技术水平,人工智能还只能完成有限的、流程化的事情,无法学习和模仿无限性的、非理性的表达。B.人工智能或能模仿、创作出一个故事,但永远不会“编织”这个故事背后对世界的认知和自我心灵感受。C.人工智能创作是由严密的逻辑与计算支撑的,优秀作品创作过程需要成熟的文学大语言系统来支持。D.对人工智能实现真正的文学创作,文艺工作者们持有乐观的态度,但同时也担忧科技时代文学价值何在。3.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中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领域尚未具备的能力是()A.资料搜集、整理,故事梗概编写的能力B.创作诗歌、散文、小说作品的能力C.数据、记忆、情感关系的理解能力D.经验实感及处理经验艺术转换能力4.人工智能在写作领域中可以承担哪些辅助功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在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文学的独特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慢先生的秋天蒋一谈在慢先生心里,鹤最美。秋天的光线散发出沉静之美,他想象着那只熟悉的鹤在假山和池塘旁漫步,一只脚落下,另一只脚隔一会儿才落下,一只脚抬起,另一只脚隔一会儿才抬起。这不是做作,而是优雅。夏季的一天,慢先生在图书馆典藏室中发现了《鹤谱》,他被里面的图画和文字深深吸引。古代文人以鹤为师,言行举止依照鹤的节奏气韵,做一个缓慢的不慌不忙的人。他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我虽然无法像古人那样拥有自己的鹤,让鹤陪我喝茶读书,陪我坐禅修行,陪我游山玩水,但我可以向鹤学习啊。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去动物园观察鹤,鹤的步伐,鹤的站姿和睡姿,鹤观察世界的角度,都印在他的脑海里。他一边观察一边模仿,动作夸张又滑稽。游人围观议论,他笑而不语。半个月之后,他掌握了慢的要领,身体越来越自如。再后来,他能真切感觉到呼吸和肢体的慢动作、语言表达的慢节奏相协调了。他相信只有这样的慢,才能让他体会到独属于自己的那份笃定。“慢先生,下午好。”一个熟悉的声音把他唤醒,他慢慢转身,看见须发皆白的老艺人,手边还有一只用木头雕刻的鸟。“你的慢跟别人不一样,你在修行。”老艺人说。他感受到慰藉,同时有些不好意思。鹤园近在眼前。那只熟悉的鹤单腿站在假山的阴影里,眯着眼一动不动,没有了往日的灵动,好像在睡觉,又好像生了病。他有些担心。后来,他看到管理员把鹤抱进管理室,在鹤的腹部打开了一个深灰色的金属盖板……原来那是一只机器鹤。他大吃一惊。管理员认出了他,低声说道:“那只鹤上周病了,送进医院没抢救过来。”此后几天,慢先生茶饭不思,萎靡不振,工作时常出现状况。一天,图书馆门前围拢一群人,举着牌子喊着:“慢先生,我们想见你!”“你现在是慢先生,是网红了。”主任的语调里含有嘲讽,“他们影响了我们的工作,你看怎么办?”“我不是网红。”他不想说太多,“我出去应付一下。”“慢先生,请问你选择慢动作生活,最初的想法是什么?”他沉默不语。十几秒之后,他咽了口唾沫,慢慢说道:“我想换一种看世界的方式,就是这样……”他搓着手,降低了声调,“就是这样……”“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节奏太快,大家都在拼速度,你是想树立慢下来的榜样吗?”榜样。听到这个大词,他有些窘迫,他从没这样想过。“慢先生,我们想跟你学慢动作,你招学生吗?”他摇摇头。人群里有人大声说道:“慢先生,谢谢你。生活需要仪式,慢动作就是一种仪式,只有慢下来才能发现自己的心需要什么。”大家开始鼓掌。那一刻,他的眼神和思绪飘出去了,仿佛看见了鹤的尸体。周末的下午,慢先生不知不觉走进了动物园。鹤死了,他心里难受。落叶在周围飞升旋转,秋越来越深。动物园里人影寥落,老艺人独自坐在那儿,随风飘舞的落叶围绕着他。慢先生走过去,静静地看着老艺人雕刻的动作,心里充满了感伤。“慢先生,我知道你是真心喜欢鹤。”他没有说话,眼前有些模糊。“不瞒你说,这只鹤我已经雕刻了好几天,如果你不嫌弃,我想把它送给你。”随后,老先生包好这只鹤,放在他手里。他想付钱,老艺人制止了他。慢先生把鹤放在图书馆一个柜子上。一家机器人公司给图书馆捐赠了五十台最新型智能机器人,它们十分高效地工作着。一天,一个机器人被柜子上的鹤吸引。它靠近鹤,左右查看,默默点头。慢先生感觉好笑,不过他又感到慰藉:“我喜欢鹤,鹤是我的老师。”机器人听完他的话,迅速扭头看着他。后来,好几个机器人围拢在书架旁,一动不动,安静地注视着鹤。不知什么时候,图书馆里出现了混乱的一幕。借书的人挤在柜台边,不停地抗议机器人工作速度越来越慢。隔了一天,借阅室门前的混乱场面升级了。机器人公司的技术专员发现,机器人神经系统、感应器、处理器一切正常。可行动和抓取速度为什么突然间变迟缓了呢?最莫名其妙的是,它们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出现这种状况。技术专员查检近期监控数据,忽然发现机器人围拢在一起注视一样东西。那是慢先生的鹤。它们在工作间隙,时常在书库里对视,这种对视就是机器人之间的数据交流。最让人吃惊的一幕出现了:慢先生在前面慢慢走,十几个机器人跟在后面,模仿他的步态和节奏。技术专员连连摇头,眼角有奇怪的笑意,“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他急匆匆跑出图书馆,一边奔走一边给公司打电话:“这批机器人可能是公司目前最成功的产品,它们的运算能力和人类意识抓取能力,碰巧融合在了一起。人类有一个词语,物极必反。当机器人体验过高速度之后,它们或许正在模拟人类意识,体验另一种速度,那就是缓慢……我还不能完全确定,这只是揣测……”这时,慢先生走回办公室,慢慢抱起那只鹤,慢慢走出借阅室,慢慢走下楼梯。慢先生并不知道,他走出借阅室的时候,那些机器人跟随他走出了借阅室,跟随他下了楼梯。他走出图书馆的大门,抬头看了看天空。那些机器人几乎同时停下脚步,抬头看着天空。慢先生继续前行,这些机器人的步伐正趋同于他的步伐,且步态和节奏越来越像……(原文刊于《收获》2022年第5期,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慢先生觉得鹤最美,当他在典藏室的箱柜里发现《鹤谱》时,深深被里面的图画和文字吸引了。B.真鹤变成机器鹤,慢先生茶饭不思,既有对鹤死去的难受,也不乏对生灵被机器取代的忧心。C.慢先生慢的行为引起了很大反响,说明人们都对当下拼速度的快节奏生活产生了厌倦。D.须发皆白的老艺人是真正理解慢先生的人,他能认识到慢先生的与众不同是一种修行。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运用反复手法描绘鹤脚步的动作,既展示了鹤漫步的姿势,也形成了一种缓慢的语言节奏,和小说内容相呼应。B.小说第三段用第一人称描绘慢先生心理,表现了慢先生对古人有鹤相伴的生活的羡慕以及向鹤学习的强烈愿望。C.结尾机器人模仿慢先生的一系列举动,和开头慢先生观察、模仿鹤的举动遥相呼应,使小说形成了双线叙事结构。D.最新智能机器人本应该是高效快速的代表,但它们居然学习慢先生的慢动作,这一反转形成一种喜剧效果,引人深思。8.对于慢先生的“慢”,人们有不同的反应,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作者曾说:“对现代短篇小说写作而言,故事创意的力量优于故事叙事本身,它是写作者的文学DNA.”请分析本文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创意。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材料二: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选自苏轼《后赤壁赋》)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注涂黑。彼齐云落星A高B则高矣C井干丽谯华D则华矣E止于F贮妓女藏歌舞G非骚人之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隅,城角。与《诗经·邶风》中“俟我于城隅”的“隅”意思相同。B.同志,与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节选)》中所称呼的“有些同志”含义相同。C.顾,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赢得仓皇北顾”的“顾”含义不同。D.乃,于是。与韩愈《师说》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乃”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禹偁在竹楼上弹琴、吟诗、下棋、投壶,感受到了琴声的悠扬、诗韵的清新、棋子落盘的清脆以及投箭命中的快乐。B.王禹偁在办完公事之后,披着道士衣服和戴着道士头巾,焚香默坐,闲读《周易》来消除世俗杂念,谪居生活中亦有乐趣。C.苏轼在农历十月十五这天步行去雪堂,即将回到临皋,霜降时节再次夜游赤壁,明月相照,主客相伴,行歌相答而行。D.苏轼赤壁之游,梦见一位披着鸟羽制成衣服的道士,向苏轼含笑作揖但却问而不答,恍然之间长鸣一声,羽化登仙而去。13.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2)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14.况周颐说:“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这一观点在两则材料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琵琶行(节选)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5.下列对《夜筝》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演奏,“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暗示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B.首句写明月,借月点明时间,营造明净美好环境,从侧面渲染出音乐的意境之美。C.次句写弹筝,连用两个“自”字,自诉衷情,表现了弹筝女子孤芳自赏的心性。D.三、四两句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引人遐想。16.有人认为,《夜筝》是《琵琶行》的一个精妙的缩本,同中有异。请比较《夜筝》和《琵琶行》(节选),分析二者在描写内容上的不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著名学者钱大昕的书斋名为“十驾斋”,“十驾”一词出自荀子《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桐城派作家重视考据,如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细写泰山道路台阶的开凿及大致数目。(3)面对学生在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和诸多疑惑,李老师引用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学生没有谁天生就懂得这些知识,有疑惑是很正常的。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到大兴安岭中的某处针叶林里散一会儿步,你很快就会发现:不管朝哪个方向走,走多远,遇见的好像都是那几种杉树和松树,几乎遇不到其他树种。但如果到赤道附近的某片热带雨林中逛一逛,你可能每走一段路都会(1),并且很难再遇见之前见过的那些树——仿佛错过了,就是永远。热带的树,喜欢和同类保持距离。①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②科学家丹尼尔·詹曾和约瑟夫·康奈尔就独立各自发现了这个现象。③他们认为,有些树距同种成年树木越近,④针对其种子和幼苗的特异性天敌就越多。⑤这些特异性天敌通常会让该成年树木周围的种子和幼苗在发育为成年树木之前就得病死掉或吃掉,⑥从而抑制了该成年树木周围同种树的生长。后来,其他研究者补充道,除了特异性天敌,大树间对同物种特需营养物质的竞争,以及它们的自毒作用(植物分泌一些特殊的物质来抑制同类植物的生长),也有可能降低成年大树附近同类种子和幼苗的成活率。热带森林中的大树(2),但相比之下,它们对和自己不同种的大树就多了一些包容。也就是说,面对同种树它们过于“社恐”,但对于异种树,它们又表现得有些“社牛”,可以说是非常“双标”。将这种“双标”体现得(甲)的,大概是热带森林里的那些稀有树种了。如果在环境恶劣的高纬度地区,一个物种数量稀少,那或许就意味着它已经处于消失的边缘,处境(乙)了。但是在热带森林里,如果一种树的种群密度很小、数量稀少,那可能只是因为它对同种树过于排斥。换句话说,它成为稀有树种,可能不是因为生存能力不如其他树,而是因为自己的存在抑制了附近同种树的生长。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社恐,指社交恐惧;社牛,指在社交场合表现得自信、活跃。文中使用“社恐”“社牛”这样的现代流行语来描写热带森林中大树的生长特征,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2.下列文学作品的相关情节可以分别提炼出费孝通《乡土中国》里的什么观点?(每个观点不超过16个字)①《宝水》中,面对城里人指责农村人没有诚信意识,缺乏契约精神,乡建专家孟胡子解释道:契约精神的本质是啥?是利益保护。当他们觉得这契约精神没有保护自家利益时,哪还能指望他们遵守?农村就是熟人社会,他们多少代都是在这里过日子,讲的就是一个人情。(《宝水》获2023年茅盾文学奖)②《白鹿原》中,白嘉轩在父亲死后继承了族长之位,率领村民修复祠堂,设立乡约碑管束乡亲,请私塾先生教化村民,处理村里纠纷……白嘉轩的身份具有绝对权威。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观看短视频等方式,获取知识越来越便捷,许多人越来越不爱读书。那么,书本阅读是否还有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本试卷共8页,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时间:2025年1月15日上午8:00—10:30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D2.D3.D4.①收集、整合资料。②撰写情节大纲。③激发叙事灵感。④承担各类制式写作任务。5.①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属性和情感表现方式,能反映社会道德伦理风貌,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学创作源于人的复杂感性经验,其作品蕴含着个体对世界的认知和自我心灵感受,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复制的。③文学可以让人类反思自身,在科技时代思考文学独特价值,促使人类不断探索文学与科技的关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C7.C8.不同人对慢先生“慢”的反应及心理状态:①游人围观议论,以看新奇、滑稽的眼光看待慢先生模仿鹤的行为,表现出好奇心理;②老艺人理解并肯定慢先生的“慢”,认为这是一种修行,体现出理解和欣赏的心理;③主任持嘲讽态度,反映出他对慢先生行为的不理解和轻视;④一些人想向慢先生学习“慢动作”,认为慢动作是生活的仪式,能让人发现内心需求,表现出对当下快节奏生活的反思和对慢生活的向往。9.本文体现创意的方面:①情节创意,真鹤死去、机器鹤出现,以及机器人模仿慢先生的情节设置新奇,打破常规思维;②主题创意,通过慢先生追求“慢”的故事,探讨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对慢生活的追求,以及科技与人性、自然关系的主题,富有新意;③人物创意,塑造了慢先生这一独特的人物形象,以其对“慢”的追求展现别样的生活态度,同时机器人的行为也为故事增添独特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10~14题答案】【答案】10.CEG11.B12.D13.(1)夏天适宜听急雨,雨声如同瀑布飞溅的声音;冬天适宜听密雪飘落,声音如同碎玉落地。(2)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14.①王禹偁在竹楼中,借赏景、焚香默坐、读书等活动,在江山之外感悟到谪居生活的乐趣,排解了世俗忧虑;②苏轼夜游赤壁,见江山景色变化,在孤鹤、道士的虚幻情境中,寄寓了自己复杂的情感,在江山之外另有感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16题答案】【答案】15.C16.两首诗描写内容的不同:①《琵琶行》(节选)详细描写了琵琶女的弹奏过程,包括弹奏前的准备、弹奏的指法、曲调变化以及音乐效果等,而《夜筝》仅通过“弦凝指咽声停处”简单暗示弹奏过程;②《琵琶行》(节选)对琵琶女的身世经历进行了叙述,展现了她的人生遭遇,《夜筝》则未涉及;③《琵琶行》(节选)通过描写周围环境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侧面烘托音乐效果,《夜筝》主要通过“别有深情一万重”直接表达音乐蕴含的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题答案】【答案】①.驽马十驾②.功在不舍③.道皆砌石为磴④.其级七千有余⑤.人非生而知之者⑥.孰能无惑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18~21题答案】【答案】18.甲:淋漓尽致乙:岌岌可危/危在旦夕19.②句中“独立各自”语序不当,可改为“各自独立”;⑤句中“吃掉”不合逻辑,可改为“被吃掉”。20.(1)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